我省加强新经济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近日发布通知,对加强河北省新经济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作出规定。通知提出,新经济新业态的核心是技术和产业模式的创新,对这些创新成果必须进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开展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及时查处侵权案件,对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群体侵权行为,加重处罚。健全与司法部门衔接机制,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交。 严格执行行政执法标准。严格执行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侵权判断标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案指南》等规定,统一执法尺度,保证知识产权执法始终处于有效监督之下,确保知识产权执法的规范性、公开性和协调性,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 加强跨地区跨部门协作。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加强京津冀、京沪冀等十二省(市)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推进跨省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案件线索移送、调查执行协助、联合执法保护、结果互认互享,提升执法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加强与出版、海关、公安、法院等部门的执法协作,适时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织密保护网络,延伸打击链条,提升执法效果。 促进多元化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积极推动司法、行政、仲裁、调解多途径处理知识产权纠纷,为新经济新业态提供多元化解决纠纷的方案。推进建立诉调对接机制,探索司法审判、行政执法和调解之间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联动、有机衔接的工作模式,高效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建立知识产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在确保12315投诉举报热线快速处理投诉举报的同时,不断拓宽投诉举报渠道,探索开辟互联网投诉举报平台,便捷权利人维权。加大主动检查的力度,及时发现违法线索,快速进行处置。 加强驰名商标保护。建立新经济新业态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绿色通道,根据企业需求做好指导和协调等工作,精准帮助企业通过异议、争议、案件等途径申报驰名商标,并指导做好相关驰名商标案件后续查处和保护工作。及时落实驰名商标奖励政策,激励新经济新业态企业重商标、创品牌,打造河北省商标品牌竞争优势。 引导新经济新业态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组织引导新经济新业态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成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建立互助机制,共享相关信息,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率和效益。 做好新经济新业态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加强对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企业的维权援助,精准对接维权援助服务需求,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今天(16日)是第26个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认真履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有关要求,颁布和实施《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等100多项法规和管理政策;先后实施化工生产、烟草等31项行业削减计划,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超过28万吨,为臭氧层保护和温室气体减排作出了积极贡献。(总台央视记者 刘洁)
刚办完一张信用卡,就收到了贷款中介的推销电话;刚买完房,装修公司的电话接踵而至;车险快到期了,各保险公司的短信就频频推送;孩子快放假了,教学辅导机构的短信广告铺天盖地砸过来…… 你对上述种种短信轰炸、电话骚扰应该不陌生吧?它们都指向一个让人无奈的现实——个人信息严重泄露,你被商家“盯”上了。 今年以来,有关个人信息泄露的新闻屡次成为热点话题。例如,脱口秀演员王越池爆料中信银行泄露其银行流水、百万银行客户数据疑在“暗网”出售、某些银行部门因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领到监管百万元罚单、央视“3·15晚会”曝光50多款移动客户端应用软件(APP)窃取用户隐私等。 在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往往直接关乎个人资金安全。如何保护好老百姓的个人信息、维护好个人“钱袋子”安全,是大数据洪流时代必须直面的问题。 谁动了你的个人信息? “大数据时代,人人都在裸奔”,这句看似调侃的话语却让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严峻现实:在享受大数据时代各种便利服务的同时,个人信息却已通过多个渠道被盗用、贩卖,从而使自己变成“透明人”,被商业营销精准“锁定”。若要问你离个人信息被泄露有多远?答案是:零距离。 记者了解到,目前个人信息的泄露渠道多样,可大致分为线下、线上两种。其中,线下渠道遵循“从哪里录入信息,就能从哪里泄露”的规律。一般散落的快递单、物业信息、医疗单据等个人零碎信息,均存在泄露的可能。而线上平台是信息泄露最严重的地方。从网页上的各种“留痕”,到注册的各种APP,均是触达个人信息的端口,前者包括网购记录、浏览痕迹、电商评论等,后者则普遍存在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 是谁在背后盗取我们的数据?“个人信息泄露的背后是一个完整的黑色产业链,有专门的黑色产业数据公司,通过各个渠道搜集个人信息,再对其进行整理、加工和包装,进而转卖、分赃,最终实现数据价值变现。”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告诉记者,被非法搜集的个人信息数据经过分门别类和定价后,最终被卖给各种金融机构、贷款中介、教育培训机构、房地产公司以及装修公司等需求方。 最常见的泄露渠道是各类手机APP,这也是黑色产业公司最容易获取个人数据的方式。当我们使用某个APP,经常会被强制要求读取设备信息,或者授权相机、定位等权限。这背后隐藏着一些APP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私自收集个人信息、过度索取权限的“陷阱”。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就曝光了国美易卡、麦芽贷等53款APP中窃取用户隐私问题,其中40余款为现金贷APP,占比近八成。据央视报道,这些APP通过内置SDK(软件开发工具包)插件,未经用户同意,在后台读取用户的电话号码、通讯录、短信记录、应用列表等信息,同时上传数据到第三方服务器。 “整个过程并不复杂,黑色产业公司会选择与一些APP开发商合作,在APP中嵌入黑色产业公司的SDK搜集个人信息,给予开发商一定的费用购买这些信息。被各种APP搜集的个人信息通过SDK发送到黑色产业公司,这些公司再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包装,最后送到暗网交易。”孙扬表示,由于SDK能够收集用户的短信,一旦用户有网络交易的验证码被获取,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金融APP强监管的大幕已拉开 个人金融信息不仅关乎老百姓的资金安全,也是金融机构展业的关键要素。因此,金融类APP是强监管的重点领域。 2019年11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加强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的通知》,拉开了金融APP强监管的大幕。根据通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承担移动金融应用客户端软件实名备案工作。目前,该协会已发布三批金融软件备案名单,累计有141款金融客户端软件完成备案。 今年7月底,工信部召开会议,部署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各企业不得存有侥幸心理和“过关”思维,切勿试探监管底线、触碰监管红线、低估监管意志。 由于信息安全是金融机构安全保障义务的核心内容,今年以来,有关数据治理、个人信息泄露、网络安全的罚单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同步进入严监管时代。 6月19日,江苏银保监局公布对江南农商行的行政处罚,该行因“网络安全工作严重不足”而被罚款30万元,成为首家因为网络安全问题被处罚的商业银行。8月5日,上海银保监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的信用卡部门因对客户个人信息未尽安全保护义务等事项,被责令改正并各被罚款100万元。 除了机构主体吃到罚单,银行从业人员也有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被处罚的案例。 今年3月,建设银行余姚城建支行行长沈某某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今年4月,北京银行上海分行张江支行某临时工利用银行系统,违规查询公民个人征信信息,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2个月,缓刑1年2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 近两年,金融机构业务的线上化布局不断加快,形成了包括APP、小程序等在内的线上全渠道服务能力。而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寻求在网络安全风险管控、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平衡点,成为目前监管和金融机构共同面对的问题。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不断健全 今年以来,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政策规范、法律草案在陆续健全,相关立法生态正在走向完善。 今年2月,人民银行发布《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规定了个人金融信息在收集、传输、存储、使用、删除、销毁等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安全防护要求,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备受关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也有望面世。5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在研究起草中,目前草案稿已经形成。明年正式施行的民法典中,也有专门针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章节。 实际上,当前个人信息保护不足,除了运营主体缺乏规范、法律制度有待健全外,也与信息主体的保护意识淡薄有关。业内人士呼吁,每个人都应该形成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彭凯说,消费者要从多方面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从线上平台看,下载APP并在授予APP系统权限前,要考虑其必要性,尤其是涉及通讯录、通话、短信、照片等敏感内容的权限;针对不同网站应使用不同的复杂密码,避免因部分网站的密码泄露事件导致个人在其他网站的数据也面临重大风险,尤其是针对一旦泄露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网站。 彭凯表示,在线下渠道,非必要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填写、提供真实个人信息的机会。需要警惕的常见场景包括扫码抽奖、有奖问卷、报名送礼等。另外,要做好纸质单据的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例如撕去快递包装上的收货人信息、不随意丢弃使用过的实名制车票、丢弃前撕毁购物支付凭证等。
9月13日消息,针对李开复言论及蚂蚁集团公开回应与旷视科技合作事宜上从未与李开复接触一事 ,旷视科技声明:1、在客户合作的过程中,旷视始终尊重并致力于协助客户确保数据安全。我们不掌握,也不会主动收集终端用户的任何个人信息,这是我们的一贯原则。数据安全是人工智能企业的立身之本。2、旷视一直高度重视“数据隐私安全保护”问题,并已在企业内部制定、实施了完善的数据隐私保护制度。
金融应该如何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9月10日,由开源证券主办、网易河南承办的“2020年黄河大保护暨金融同业合作与创新论坛”在郑州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依托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聚焦“黄河大保护”主旨,围绕当地产业、中国经济与当前金融市场形势深入探讨,分享政策导向、总结经验、建言献策。 此次论坛既是落实中央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也是开源证券服务黄河流域资本市场与民生建设的具体实践。 开源证券副总裁杨彬现场表示,黄河大保护的重要战略意义是关系到黄河流域民生建设乃至中华民族繁荣复兴发展的未来。开源证券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社会责任担当,担任黄河大保护的实践者和先行者,积极调动盘活全国的金融资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绿色发展做出金融业的重大贡献。 据了解,开源证券是具备全业务牌照的综合性、创新型券商。从2006年到2019年,营业收入增长149倍,总资产增长137倍,净资产增长238倍。2019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95亿元、利润总额5.89亿元,净利润4.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959%及997%,业绩增速大幅超越行业平均值的35%、81%及80%。截至2019年末,公司投资银行整体跻身行业前15,财务顾问业务位居行业第7,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进入行业前20;新三板推荐挂牌家数连续三年行业第一。公司在绿色债券、债转股专项债券、金融扶贫债券、疫情防控债等创新型业务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多种债券发行的业务品种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第一单。
谈股论市 乐视网退市了,但对投资者的保护并不会随着乐视网股票的退市而退市。 9月7日晚,已经从创业板退市的乐视网发布公告称,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欺诈发行案已由中国证监会调查完毕。中国证监会拟决定:对乐视网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乐视网责处以募集资金百分之五即2.4亿元罚款。 证监会对乐视网作出处罚,意味着历经近一年半的调查,乐视网欺诈发行一案有了处理结果,乐视网欺诈发行罪名成立。其实关于乐视网欺诈发行一事,市场一直都是有质疑的。但这个结果却给市场一种姗姗来迟的感觉。因为乐视网已经退市了,再确认乐视网欺诈发行,这个意义已经不是太大,而且2.4亿元的罚款,当下的乐视网也交不起。毕竟从以往的案例来看,是先有上市公司的欺诈发行,然后才是上市公司的退市,退市是作为对上市公司欺诈发行的一种惩罚。 不过,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对乐视网欺诈发行的认定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尽管乐视网退市了,但对投资者的保护并不会随着乐视网股票的退市而退市。而乐视网欺诈发行的认定,显然是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 从目前的上市公司退市来说,投资者保护是一个软肋,投资者的损失基本上都没有得到赔偿,投资者的损失都是由投资者自己来扛。这是目前退市制度最遭市场非议的地方。乐视网的退市也是一样。尽管最近几年,乐视网股价的一路下跌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乐视网的退市并没有让投资者得到赔偿。 乐视网欺诈发行的认定,就给投资者提供了维权的机会。如此一来,自2010年8月12日至2019年4月29日期间买入乐视网股票,且2019年4月30日及以后卖出或继续持有乐视网股票而亏损的投资者,就可以通过索赔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而根据新《证券法》的规定,投资者可以通过代表人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而这种代表人诉讼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可以让更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基于乐视网欺诈发行的事实,根据新《证券法》的规定,证监会可以责令发行人回购证券,或者责令负有责任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买回证券。为此证监会还出台了《欺诈发行上市股票责令回购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这种责令回购股票的做法实际上可以更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省去了诉讼的诸多麻烦。也正因如此,尽管乐视网已经退市了,但在事关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问题上,不能因为乐视网的退市而马虎。管理层有必要采取切实措施,让乐视网成为新《证券法》出台后的“责令回购”第一股。 当然,基于乐视网目前的现状以及贾跃亭长期滞美不归的事实,责令回购或许会遇到资金上的困难。在这个问题上,可以由当时的保荐机构、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来解决,毕竟在乐视网欺诈发行的问题上,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乐视网欺诈发行尘埃落定的情况下,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同样具有为欺诈发行买单的责任。这也算是对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在IPO过程中不尽职尽责、甚至是弄虚作假、做上市公司欺诈发行“帮凶”的一种惩戒。
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9月8日在2020年服贸会“北京金融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上指出,结合金融科技创新,他有三点体会:一是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善用数据要素;二是重视数字鸿沟问题,践行数字普恵;三是重视监管科技运用,增强数字化监管能力。 上证报记者 史丽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