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牵手”黄光裕!这将是一个怎样的大场面? 5月28日晚间,国美零售(00493)公告称,已于2020年5月28日,公司(作为发行人)与投资人(作为认购人,JD.com International Limited)订立认购协议,内容有关按相当于债券本金额100%的认购价(即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16亿元)认购债券。 该可换股债券初步转换价为每股1.255港元。假设已悉数行使转换权,则将发行约6.2亿股新股份,占公司于公告日期现有已发行股本约2.88%;及公司扩大后的已发行股本约2.80%(假设公司已发行股本并无其他变动)。 新零售之新贵刘强东与传统零售昔日的霸主黄光裕(虽然目前还在狱中)联手将会开创一个怎样的大场面?618战火重燃,京东以及国美的宿敌苏宁又将如何见招拆招呢? 京东与国美联姻 5月28日,国美零售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当日与投资人(作为认购人,JD.com International Limited)订立认购协议,内容有关按相当于债券本金额100%的认购价(即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16亿元)认购债券。 据公告介绍,投资人JD.com International Limited为一间根据中国香港法例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及JD.com,Inc的全资附属公司。公司将向联交所上市委员会申请批准转换股份上市及买卖。 此外,国美电器(为公司全资附属公司)还与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为JD.com,Inc的综合联属实体)订立战略合作协议,有关订约各方同意就产品采购及销售(包括联合采购、联合营销及于京东平台开设国美官方旗舰店,以提升产品竞争力及销售规模)、物流服务及其他相关服务开展战略合作。 公司认为,订立认购协议及战略合作协议将可令集团运用JD.com,Inc的平台、资源及优势以加快集团于线上社区的渗透及在数字及实体零售领域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公司与京东(JD.US)的合作符合集团致力发展将社交电商平台、实体店及国美APP相融合的创新零售模式策略。 其实,国美和京东早已联姻。今年3月13日,国美官方旗舰店正式入驻京东,一度成为行业人士关注的焦点。 一场针对苏宁的布局? 众所周知,在传统零售商战的年代,国美与苏宁是一对冤家。但随着国美掌门人黄光裕入狱,国美逐渐走向没落,苏宁则借机崛起。数据显示,2013-2016年的时间里,国美零售的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利润表现虽然出现下滑,但好歹没有亏损。2017年开始,国美零售的营收及利润均迎来大幅下滑。其中在2018年,国美零售营收643.56亿元,同比下滑10%,归属母净利润为亏损48.87亿,是2017年4.50亿元亏损的10倍。2019年上半年,国美依然难离亏损困局,不过亏损开始收窄,交易总额则迎来了增长。再来看苏宁云商的表现,过去几年的表现都非常猛。 如今的国美与苏宁显然已经不在一个量级。苏宁云商的市值仍有807亿元,而国美零售的市值仅为196亿港元。不过,国美这些年似乎也没有闲着,他们仍然在挣扎,在拼搏。近几年国美已经进行过多次线上的尝试。在此之前,国美电器已经入驻当当网、拼多多、天猫等平台。这些措施被认为是国美2019年上半年成交额回暖的主要原因。“大商创”认为,入驻京东可能对国美会有特别的意义,国美的入驻同时也对京东有更特别的意义。而且国美与京东的联手更像是针对苏宁的一次布局。因为苏宁不仅是国美的老冤家,也是京东的死对头。 2012年前后,由于国美走向没落,家电成了苏宁的天下。当时,刘强东看上了家电业务,并对外宣称,京东家电三年不盈利。此外,刘强东还公开招聘人员到苏宁和国美的店里驻守比拼价格,有任何人在京东买了家电后,再到苏宁国美店里去比较,只要发现价格比京东便宜,马上找驻场人员现场核实退还。京东这种明目张胆的抢生意让苏宁非常痛恨。随后,苏宁也学乖了,在淘宝开了线上专场。两家由此明争暗斗已有数年之久。不过,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家电零售的第一把交椅仍是苏宁,苏宁易购在2020年第一季度独占25.3%的市场份额,力压京东、天猫、国美等零售商稳居榜首。 前几年,同为家电零售商的五星电器已经成为京东的麾下一员。不过,五星电器约700家门店的数量,可能并不足以满足京东新零售的发展需求。因此,国美电器超2000家门店以及供应链优势,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京东发展新零售产业不可错过的合作对象。 5月28日,在2020年京东零售618誓师大会上,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在谈及今年的京东618时表示,京东有责任和义务跟合作伙伴一起去迎接挑战,共同成长。这是今年京东618最重要的、要达成的意义和使命。 一场没有硝烟的混战 来自赛迪网的资料显示,5月25日,苏宁易购集团副总裁顾伟,在618云发布现场公开表示,618期间,苏宁将启动“J-10%”省钱计划,直接“茬价”头部单品,针对家电、手机、电脑、超市等品类,比友商百亿补贴商品到手价,至少低10%。 据悉,苏宁同步启动了“千百万”爆款计划,备货100万台苹果系列产品、100万部安卓手机、100万台电脑、100万台1.5P空调、100万台55寸4K彩电、1000万箱酒、1000万箱奶制品、1000万桶食用油、1000万袋大米和1000万牛肉。 顾伟甚至喊话友商:“在百亿补贴的赛道上,我们希望更真诚一点,套路少一点,击穿所谓的超级百亿补贴,欢迎友商来比价。”这话可能是说给苏宁另一个对手拼多多听的。在618“死战”的道路上,拼多多也是苏宁不得不面对的一大对手。 然而,苏宁的声音似乎并没有京东大,话题性就更不如京东强了。在最近一轮中概股危机当中,京东的股价还创下了历史新高。其核心业绩指标均超预期,被投资界认为是“长期价值明朗。“此是其一。 其二是5月25日,突然曝出京东也要返港上市。据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称,京东将会在6月18日左右回港二次上市,上市的股票份额为5%,筹集资金接近30亿美元。这一大手笔,若真发生在6月18日,京东将吸引全场所有人的目光。 其三自然就是5月28日晚上对国美的投资。虽然金额并不是特别大,但意义和影响力却很大。对于国美而言,在黄光裕仅剩下不到一年时间就要出狱之际(资料显示,黄光裕在减刑后应执行的刑期至2021年2月16日止),傍上京东这条大腿,亦能吸引超大规模流量。 京东出招,招招见血!此刻,只想说:大佬们真会玩!至于苏宁会出什么招,就只能拭目以待了。
战役才刚刚开始。 5月26日,某知名VC投资人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时隔一天,电商新闻版块的首页上,白橙两色的吉祥物开始频繁的并排出现在同一张桌前,这张桌子的背后,同一时刻,借助于双方供应链端和流量端的优势互补,京东的兄弟们和数亿快手老铁的双手,就此紧紧相握。 不知不觉间,京东618,这一京东的生日party、源自电商“战国时代”的盛事,已然跨越了漫长的时间周期,成为全民购物的盛宴,并在这个全民直播的时代里,激起了浓郁的硝烟。 短视频和电商之间的森严壁垒轰然倒塌,战火将燃之际,连躁动不安的行业也出现了片刻的宁静。 身处这片宁静之中,局内人正忙着厉兵秣马,合纵连横;而旁观者的思绪,却已纷飞到了十年之前。 跨越十年的“供应链”之思 不让我投3亿美元,要不我一分钱都不投。 说出这句话的人,是时任高瓴资本CEO的张磊,他的对面,日后那个在B2C电商领域叱诧风云的京东总裁,似乎还没有从这个出人意料的喜讯中缓过神来。 经历了线上和线下业务的艰难求索之后,彼时的刘强东,带来的融资需求只有7500万美元。 对于那一刻的京东来说,这笔钱意味着未来全新物流和供应链体系的萌芽,尽管对梭哈的决定已经深信不疑,但能否顺利完成融资,集团高层或多或少仍有一些忐忑。 他们的身后,奔涌而过的2010里,电商领域的战事正愈发趋近白热化,老牌零售巨头苏宁、国美纷纷寻壳入场,新生代力量唯品会、聚划算也在虎视眈眈。 另一边,遍地的机遇背后,市场整体的态度仍然呈现出惊人的谨慎和保守。 恐惧于图书市场频繁的价格补贴,相关部门一度下令限制当当“打折”,同一时间,清华毕业、创业数载的王兴向人们解释美团商业模式时,还需要拉上凡客做为参照。 而正是在那一年,走出国美和苏宁夹击的刘强东深刻领悟到了一点: 电商的本质不是轻资产,而是供应链。 尽管这与当时“进军线上”的主流声浪,几乎是格格不入。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写道,所谓想象的现实,指的是某件事被人们所深深相信,只要这一信念存在,它的力量就足以影响世界。 高瓴资本随之成为了第一个被京东影响的关键角色。 许多年后,回忆起那场投资的细节,张磊仍然难掩兴奋:“我们真的相信京东做的这件事在改变中国。”他把京东比作亚洲市场的亚马逊,“我有朋友问贝索斯一生里最遗憾的是什么,他回答说亚马逊成立的时候UPS已经很大了,他没有机会再重新整合供应链。” 而京东不一样,它在这方面没有对手。 后续的故事也验证了这一判断,2016年的时候,京东包括大件送货仓、生鲜仓配一体化网络、仓配一体化B2C网络在内的三大供应链网络已经基本构建完毕,并在此基础上延展出了智能化、数字化、和供应链金融等诸多玩法。 此前的疫情之中,京东就曾借助数字化供应链的强劲实力,为企业快速、安全、高效复工复产提供了保障。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京东在供应链端同时运营着超过730个仓库,有530万+个SKU,日库存金额500亿元。 即使是在全球的电商品牌里,这样复杂且精密的“血管神经系统”也是绝无仅有,依托于供应链端的高效协同,京东库存平均周转天数一度被压缩至35天,现货率更是达到95%以上。 日益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之下,京东也随之开始了崛起之旅。 而在这一过程中,尽管中途难免磕碰,但借助于此前苦功夫打造的坚实“基础设施”,短暂迷茫之后,京东仍然可以借助于同头部风口的联合,重新展示身处第一赛道的出色竞争力。 直播时代,流量补全“内功” 回过头来,也就不难理解此次战略合作协议之中,快手为何独独青睐京东。 这背后,正如现代供应链之父、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李效良教授所阐述的那样: 对于任何渴望成为走向世界的企业来说,最好的供应链都应当成为标配。 岁月更迭之下,属于这个时代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企业和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而对于直播带货来说,经历了长达数月的风口,这一游戏的规则已经被各大平台所熟练掌握,模式的护城河已然不复存在。与此同时,伴随着玩法的逐渐深入,直播电商在供应链端的弱势也开始逐步暴露。 短视频平台不是零售企业,普遍以流量起家,而在销售端扎根不深,对于品控和售后的规范缺乏经验,即使是诸如罗永浩、李佳琦之类的头部KOL,翻车事故仍然难以避免。 反观京东,起步于3C,后来强势切入家电市场,据此前的数字,基于C2M模式开发的京品家电产品数量已经超过1000款,丰富的产品资源,对于此前筹划“超级品牌日”,打造“好物”品牌的快手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其次,京东供应链的优势,还体现在其已构筑了强大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或者说京东数字化供应链具备深厚的“内功”。 618巨幅的优惠之下,直播的庞大流量,势必将使订单总体数量呈现出峰谷态势。陡增的多线压力下,短视频平台孱弱的宏观调配能力往往难以承受。 从这个角度来说,快手同样需要借助于同京东这一综合电商平台的海量销售行为分析和智能供应链网络的协同,来保障整体流程的顺利进行。 最后,京东供应链的优势,更在物流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目前京东在全国拥有7个一级物流中心,29个二级物流中心,730多个仓库,领先的物流网络也保障了服务的质量。 而借助于同京东的这一场合作,快手也得以从繁琐的零售环节之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流量的扩展。 各取所需之下,零售正在逐渐回归本质,并在供应链这一“内功”的加持之下,创造更多的可能。 重构之下的零售新“边界” 与此同时,借由快手与京东的这一次合作,零售领域的边界,也将不断被重新定义。 两年前,当京东振臂高呼:“第四次革命已经在零售降临,而‘无界’正是它的实质”的时候,没有多少人相信,各行业森严的壁垒之间,能够擦出如此夺目的火花。 事实胜于雄辩,短视频平台与电商供应链结合之下的革命,改变的并不是零售这一业态,而是其背后亟待专业化升级的基础设施。 而在这一过程中,与其说是“线下”的供应链和“线上”直播的有机结合,不如说是零售活动借助于直播这一场景,直接融入了生活本身。 伴随着这一融入的进行,零售场景中,时间和空间的边界将会被最大限度的消除,购物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逛街、乘车、浏览信息……任何碎片化的时间里,只要一部手机,零售就无处不在。 一年前的文章里,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曾经这样阐释“无界零售”的“境界”:“所谓无界零售之‘境’,不仅仅是交易场景的碎片化,更是重新定义产业的边界、重新定义人和企业的关系,并更进一步,对零售业态的跃迁与生态重构。” 在此基础上,如果说过去的的京东是以相对封闭的一体化模式来留存用户,那么未来,京东的战略重点将进一步向开放靠拢,在继续为消费者带来极致体验的同时,不断开放自身的能力,赋能伙伴,降低行业成本,提升社会效率。 可以说,面对电商领域“闭环战略”下的内卷博弈,这一次,选择开放、合作、多元的京东,再一次得以站在历史正确的维度,重新审视属于这一行业的未来。 5月19日的那封内部信里,刘强东梳理了企业17年的风雨历程,并对“京东是谁”这一哲学和商业领域的终极思考做出了回答: 京东是逐梦者,是坚守者,是众行者。无论外部的环境、我们自己的业务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都是在我们骨子里不变的底色。” 而纵观市场,此次“握手”快手,或许同样也是上述不变底色的彰显。 拥抱风口,是为逐梦;执着零售,是为坚守;破壁变革,是为众行。
5月28日晚间,零售行业传来重磅且出人意料的消息,国美与京东通过可转换债券的方式结成资本联盟,并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双方还将在联合采购、联合营销、物流、服务等多维度进行深入、全面的合作。 该事件甫一传出,立即引发各方思考,成为零售和互联网行业关注的焦点,受此影响,国美零售5月29日开盘以近11%的涨幅跳空高开,京东股价当日涨幅也达6.49%。 就像一个巨大的“特洛伊”战车,国美与京东悄然合作,兵临家电零售城下,在这股暗流下其他企业竟无一丝防备。报道称,双方的合作重点在于供应链互补,而分析来看,双方结成资本联盟,争夺的不仅是销售份额,更有市场话语权。 采购规模决定市场地位 报道显示,国美与京东联合将形成中国最大的家电采购规模。家电零售行业中,京东、天猫、苏宁、国美、五星电器,目前是家电零售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企业,各家的采购规模虽然没有明确的具体数据,但可以根据市场份额倒推一二。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京东排在第一位占比达29.1%,天猫与苏宁紧随其后,分别占17.3%、16.8%,国美为5.4%。以上述占比计算,京东联手国美,整体市场份额占比为34.5%。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理论上来说,高市场份额的背后一定是有高采购规模的支撑。家电零售最大的采购规模意味着什么?或者说能带来什么好处?一是议价能力,二是降低成本。短短八个字却能决定生死。 先说议价能力。京东和国美的采购联盟议价能力必然高于任何独立的采购方。规模化的采购优势就代表了议价能力强,可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简单来说,采购方的规模决定了品牌方所给予的“最低价”。零售企业主要是赚利差的,对于任何品类和品牌方来说,采购1000件商品与采购100件的价格及品牌方所能投入的营销支持自然不能相提并论。而京东+国美的采购联盟将有望拿到家电品牌商的最低成本价,并凭借价格优势要么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要么获得更大的利润。总之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容易被忽略的是,规模化采购不仅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还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一方面,规模的背后是企业地位、产品订单、用户数量,更是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规模支撑着企业的经营成本,一旦规模收缩就会陷入“成本越高、出货越难”的死循环中。规模收缩后,首当其冲的就是经营成本激增,特别是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等,继而将导致市场营销费用减少,出货压力倍增。如果是生产企业还会导致生产投入全面收缩,继而导致减产,货源少、裁员……影响更大。 所以疫情期间,无论是零售企业还是品牌商,保规模才是第一要务。这事关企业生存和在存量竞争胜出的机会。 品类丰富高中低通吃 在此前国美入驻京东开设“国美官方旗舰店”时,国美方面就曾表示,与京东供应链打通后,京东吸纳国美的中高端家电商品和“家·生活”整体解决方案等优势产品,而国美将通过京东可以获取非家电品类,以及符合价格敏感型用户需求的客单价较低的家电商品。 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国美是实体店起家,当年声名赫赫的家电连锁模式开创者。而在家电领域,线下门店一直是家电销售的优势渠道,而互联网作为后来者,为更多的品牌开辟了新的增量空间,为了在早期的线上、线下竞争中获利,电商多会以低价来完成用户的原始积累,京东当然也不例外。 再者,对于功能更多、操作更复杂且客单价较高的商品,或者有成套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购物需求,大多数消费者还是会首选线下渠道,因为那里不仅有专业的导购,更有场景的体验。 如今供应链打通,这样一来,双方的商品品类、品牌、型号将更加丰富和完整。基于此,国美也可为拼多多提供更适合其用户需求的商品,从而使得国美从拼多多合作中获得的流量和用户,更好地在“用户-渠道-商品”的正向循环中壮大;而京东从国美处获取的商品将更好地帮助京东进一步提升客单价,巩固一二线市场的品质消费地位,满足用户消费升级需求。 此外,国美获得非家电产品后,更低的客单价商品有利于加速国美互联网转型。借助这些商品,将帮助国美扩大线上社群和直播的获客规模,降低获客成本,激活用户购买的活跃度,从而带来用户规模和销售规模的不断提升。 品牌打通上下一致 供应链打通,产品融合,背后的品牌商也将融合在京东+国美的采购联盟中。其中,将会为两类品牌方带来利好: 最大的受益方将是以线上为主要渠道的品牌。这些品牌包括奥克斯、小熊、小米系(小米品牌及小米供应链品牌)、志高等,他们此前主要在线上销售,通过京东+国美的采购联盟,这些品牌相当于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国美2600多门店、国美商城、美店、16万社群、全国直播的渠道资源,成为国美全渠道的供应商。 尤其是厨房小家电品类,榨汁机、破壁机、养生壶、迷你电饭锅、三明治机、料理锅等商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网红产品不断面市,缺乏技术竞争壁垒,在越来越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只能拼低价、拼流量,增加国美全渠道的销售机会将帮助他们快速增加销售规模。 第二类是拥有线上线下双生产线的品牌。由于电商的激烈竞争,规模性家电生产品牌如海尔、美的、老板、TCL等知名的家电品牌巨头分别针对线上和线下进行差别生产和销售,现在国美+京东形成采购联盟后,他们所生产的全部商品将可以实现销售渠道融合,原来只能在京东平台上架的商品也将有机会进入国美全渠道,而曾经只能在国美渠道销售的商品也将有机会在京东上架,为品牌方带来更加可观的销售业绩。 由此,京东+国美或将联手推动新一轮零供关系变革。如今国美左手连着拼多多,右手牵着京东,已经将排名前三的两大互联网电商平台收入囊中。国美与拼多多的合作约定是“全量商品上架”,理论上来说,国美从京东处获得商品也可以在拼多多平台销售,提升拼多多的家电商品SKU(库存量单位),更好的满足6亿拼多多用户。可以说,国美与京东的合作,不仅获得自己想要的供应链补充和物流服务扩容,还将顺道助拼多多一臂之力。未来的想象空间,只怕是“没有想不到的,只有不敢想的”。
蓝鲸TMT频道5月29日讯 ,日前,凯撒集团宣布与京东达成合作意向,京东愿意将其下属公司持有的全部途牛股份转让给凯撒集团,三方将展开深入合作。京东作为途牛及凯撒旅业共同的股东,无疑是促成此次交易的重要动力。 据悉,京东下属公司JD.com E-commerce(Investment)HongKong Corporation Limited、JD.com Investment Limited下属Fabulous Jade Global Limited分别持有途牛A类普通股约1243.68万股、6562.50万股。若交易顺利,凯撒集团将持有途牛股份合计约7806.18万股,持股比例21.1%(代表14.8%的投票权)。 截至2020年4月,海航集团为途牛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约24.6%;京东为途牛第二大股东,持有21%股份。若转让完成,凯撒集团将成为途牛第二大股东。 其实,今年4月,京东就已通过子公司入股凯撒旅业。根据凯撒旅业当时发布的公告,京东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宿迁涵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将斥资4.5亿元参与公司定增,认购38.79%;定增完成后,其持股比例将达7.37%。 双方同时还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凯撒旅业将商旅方面的大出行产品与精神消费类产品纳入京东生态系统,补充凯撒旅业在京东旅行频道上的二级频道“商旅”下的产品供应链;京东则将利用其线上平台的渠道资源促进凯撒旅业市场空间的拓展,凯撒旅业利用其线下门店优势,双方共同探索“互联网+门店”的营销模式。 此次京东将途牛股份转让凯撒,颇有拯救途牛的意味。根据途牛最新发布的财报,2019年途牛营收22.81亿元,同比微增1.82%;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6.992亿元,同比扩大,2018年净亏损为1.879亿元。2014-2018年,途牛也始终处于亏损状态。 在连年亏损的影响下,途牛股价也持续走低,并于今年3月跌至1美元下方。日前,途牛因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不高于1美元而收到纳斯达克的通知函。截至发稿,途牛股价报1.1美元/股,此番京东将凯撒集团拉入途牛阵营,对于后者业绩改善究竟有多大作用还需进一步关注。
一季度业绩超预期,回港二次上市,上线“自营房产”,与快手战略合作,投资国美零售,京东近期的一举一动备受市场关注。 拼多多的快速崛起,淘宝京东备受压力。随着618电商大促到来,京东加速布局直播带货和线下渠道。5月27日,京东零售与快手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快手小店的供应链能力打造、品牌营销和数据能力共建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打造短视频直播电商新生态。紧随其后,5月28日晚,京东集团宣布战略投资国美零售,以1亿美元认购国美零售发行的境外可转债。29日早间,据市场消息,京东与网易据悉已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且通过上市聆讯。 从市场竞争到资本布局,京东都在加速推进。京东零售CEO徐雷曾经明确表示,“下沉新兴市场”是2020年京东三大必赢之战之一,京东的目标是“未来三年,在下沉市场再造一个京东”。 回港二次上市确定 5月29日早间,据市场消息,京东与网易据悉已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且通过上市聆讯。鉴于美国市场近期的情况,市场预期将有更多中概股到香港作第二上市。港交所将受益于中概股回归。大摩认为,如果合格的ADR都将在港交所上市,可令港交所收入翻倍。 受消息刺激,5月29日香港交易所(0388.HK)早盘低开后快速冲高,一度涨逾1.7%,最高到274.4港元。 京东回港二次上市消息由来而久,5月25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称,京东将会在6月18日左右回港二次上市,上市的股票份额为5%,筹集资金接近30亿美元。 于此同时,京东发布2020年一季报之后,业绩超预期让市场信心大为提振,公司股价5月以来累计涨幅18.38%。5月19日美股开盘后不久京东股价站上56.5元历史新高,市值一度突破800亿美元大关。截至5月29日,京东最新股价51.02美元,市值749.3亿美元。 早前拼多多发布数据显示,第一季度营收65.4亿元,高于市场预期,去年同期45.45亿元。消息刺激下,拼多多股价同样飙升,市值更一度超越京东。 面对竞争对手的挑战,京东必须做出新动作,与快手和国美的合作随即展开。5月27日,京东零售与快手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快手小店的供应链能力打造、品牌营销和数据能力共建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打造短视频直播电商新生态。 根据协议,双方将进行供应链方面的深入合作。京东零售将优势品类商品提供给快手小店,双方共建优质商品池,由快手主播选品销售。快手用户将可以在快手小店直接购买京东自营商品,并能享受京东优质的配送、售后等服务。这一合作将于今年京东618和快手616品质购物节期间落地。据了解,今年6月16日到18日期间,部分快手达人直播带货的商品将来自京东自营。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认为,与快手合作对京东来说可以收获更多的流量。众所周知下沉市场成为电商巨头阿里、拼多多、京东等角逐的主要战场。从去年京东推出“京喜”以来,进军下沉市场收获成效。快手日活已突破3亿,并且集中分布在下沉市场,这也扩大了京东下沉市场的覆盖面。 莫岱青指出,对于此次快手和京东更深一步的合作,快手是要“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快手与京东建立合作,也能减少对淘宝的依赖,让合作更加多元化一些。如果快手和京东的合作能够持续保持一个向上发展的态势,合作得以借鉴的话,未来快手也有可能跟其他电商平台建立深度合作。 除却下沉市场外,快手的直播带货和网红大V也为京东注入新元素。根据艾媒咨询,2020年网红电商规模预计达到9610亿,同比增长122%,预计618电商直播成交额实现远超行业大盘增速。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统计,2019年,淘宝直播预估实现年GMV2500亿,占比达58%,而抖音直播和快手直播的GMV则预计分别为400亿和250亿,差距颇大。此时快手与京东“结盟”,也是寄望与淘宝和抖音直播的竞争中“扳回一局”。 争夺618战场 618电商大促已经启动,各方平台已铆足劲抢占疫情后的首个电商促销大节。 据统计,618大促活动已经成为覆盖5亿用户、成交额超5000亿的行业年中大促。结合历年618与双11用户规律,预计今年618最高DAU与去年双11当天6.58亿DAU接近,大促期间有望吸引超6亿的用户参与。 此外,疫情影响使得供给端的库存压力较大,折扣力度与活动力度都有望达到较高水平,从而带动用户参与度提升,天风证券预计行业快递量实现同比30%以上增长,成交额实现25%左右增长。 就在5月29日,阿里系已经拿出“大招”争夺618眼球。苹果29日宣布第一次以官方形式参与天猫618折扣活动,苹果天猫官方旗舰店iPhone11等全线产品支持跨店满减(每满300减40)及提供150元会场优惠券,相当于全场8折起。其中也包括4月刚刚发布的最新苹果手机iPhoneSE,苹果官方出资降价200元,并支持12期分期免息。 面对各路平台咄咄逼人的攻势,作为618大促的始创者,京东将目标瞄准为线上线下联动。5月28日晚,国美零售(0493.HK)公告,与京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京东宣布认购1亿美元国美境外可转债,假设悉数行使转换权,京东将获得约6.2亿股国美新股份,约占国美发行转换股份扩大后的已发行股本的2.80%。双方将在采购、营销、物流和家电后服务、加盟店等多层面加大合作。 受消息刺激,国美零售29日早盘一度大幅拉升,最高上探到1.04元,涨幅达14%,但随后受压回调,涨幅收窄。该股现涨3.3%报0.94元。 莫岱青认为,当前的电商行业已经逐渐形成了阿里、京东、拼多多、苏宁这样的格局,而国美除了线下的核心优势外,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可借助多渠道优势,更能够加快线上线下融合进程,并让覆盖范围变得更广。 更为重要的是2020年5月刘强东发布全员信,显示公司中长期战略出现重大调整。5月19日京东集团老员工日,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发布了一封以“京东是谁”为主题的内部全员信。刘强东表示,今天京东追求的梦想有两个:一是成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为此京东会在技术上不断加大投入;另外,京东还梦想成为一个国际化公司,“在海外再造一个京东”。 光大证券认为,多年迷茫之后,京东的中长期战略终于日渐清晰。公司不再执着于处处对标行业内规模领先的竞争对手,而是理性的认清自身的优势与短板,将供应链效率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联手合作伙伴降低全社会零售流转成本。
欲助力10万中小品牌成交额同比翻番 作为疫情之后的首个电商大促,京东618能否一扫疫情后的内需低迷,实现“阳包阴”呢? 日前,京东618发布会在京举行,除了与往年类似的“低价”“优质”“快速”等诸多卖点之外,今年的618,京东还立了一个“Flag”:助力超过10万家中小品牌商家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00%。此外,京东企业购还推出了企业超省月的活动,将为800万中小企业会员节省50%的综合运营成本。 如果京东618能够实现助力10万家中小品牌商家的目标,对于中国经济的意义,将远超不久前帮助董明珠直播卖货创出新高。 “大家都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不管是对个人、品牌商还是对平台来说,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国家领导下、在所有国人共同努力下,疫情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正在逐渐变小。今年京东618针对用户层面会释放出比以往更大的热情,同时也会帮助品牌厂商尽可能恢复生产、重回正常轨道。”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集团平台业务中心负责人韩瑞在发布会上如此表示。 再次升级“新国品计划” 疫情期间,大批企业面临线下客流锐减、营收缩减的困境,转战线上成为企业共识。但如何借助电商形式,精准对接消费需求,打开线上市场,也需要商家与平台磨合。 对于后疫情时代的首次电商大促,京东方面透露,将与广大商家开展更为密切、更加创新的合作,通过各类资源扶持以及各种玩法的联动,从点到面打造多个“亿元品牌俱乐部”。 在新品发布方面,京东618将通过京东小魔方新品首发平台第一时间触达消费者,再加上新鲜有趣的玩法,推动消费者积极参与。 作为京东引以为傲的“销售智能利器”,京东C2M反向定制模式将继续联合品牌厂商为新品发布助力,据悉,今年618C2M反向定制模可溯源至1000条生产线。 韩瑞透露,除了不间断的大牌新品发布之外,面对中小商家的增量诉求,京东618在首期投入价值12亿元资源的基础上再次升级“新国品计划”,通过专属会场、专属资源、专属补贴和专属贷款等措施,缓解企业面临的资金、营销等困境,提振销售,助力中小商家成交额创出新高。 合纵连横全面发力直播 风生水起的直播带货已成为新的流量入口,其也是今年京东618的重头戏。“京源助农”“产业带直播”等各个主题直播,将助力品牌厂商吸引并留存用户。 据了解,京东直播将联合各品牌商家、明星艺人、达人机构、百大产业带,深度参与京东618。同时,京东直播和快手、抖音、B站等短视频直播网站也达成合作,通过“全域连麦”打造直播带货的新生态,从纯粹带货转变成全域营销。 5月27日,京东与快手合作的传闻也正式落地。双方将进行供应链方面的深入合作,京东将优势品类商品提供给快手小店,双方共建优质商品池,由快手主播选品销售。快手用户则可以在快手小店直接购买京东自营商品。“快手是深受数亿用户喜爱的短视频社交平台。双方通过合作,将在更丰富的场景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购物体验。”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表示。 京东直播业务负责人张国伟表示:“今年京东在618期间把直播提到了战略核心地位。” 对于备受瞩目的消费券,韩瑞表示:“618期间我们会联合各地政府推出很多重磅消费券,惠及消费者。我们也会投入大量的补贴帮助品牌商家,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社会责任也是京东作为主场在这次618最希望体现的一点。”
本刊特约 张景舒 5月22日,阿里巴巴发布2020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同日,拼多多也发布2020年度一季度业绩报告。从阿里财报数据来看,依旧“惊艳”: 截至3月31日,阿里年度活跃消费者为7.26亿,环比上升2.1%;移动端月活用户8.46亿,环比上升2.66%。非一般公认会计准则季度净利1.30美元/股,远超86美分的预期,同比上升7%。第四季度营收161亿美元,超过153亿美元的预期,同比增加22%。阿里云年收入400亿元,比上年度的247亿元同比上升62%。四季度阿里云营收122亿,环比大幅增长,单季收入连续第二个季度突破百亿大关,对比2015年首次披露的阿里云的营收,五年间增加30倍。一个月前,阿里也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数据中心的建设。 乍一看去,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财报发布的当日阿里股价却下跌了5.87%,而拼多多的股价则上涨了14.5%。也许部分投资者会认为资本市场的反应似乎有一些反常。阿里的业绩明明看似不错,但为什么市值会下跌呢?这里的预期差到底是什么?对此,笔者将在本文进行详细探讨。 阿里股价的预期差: “现金奶牛”业务线上零售同比增幅微弱 如果细看阿里的这份财报,在这份“艳丽”财报的背后,其实存在部分隐忧,是藏在一些细致的名目中的。 在去年11月,阿里回港上市时,笔者曾在红周刊发表题为《阿里折价回港上市 美投资者吃亏 港投资者捡便宜》的文章,讨论了阿里商业模式的几大护城河。其中有一大护城河,是阿里的“平行扫描”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取法于自然生态。举例来说,当一个蚂蚁群外出觅食,大多数蚂蚁会聚集在食物最多的地方搬运,而有小部分蚂蚁则担负起去其他食物出现概率较小的各处寻找食物源。这么做的好处是,大部队保证足够的食物高确定性地被搬回巢中,而小部分被派遣出去的蚂蚁则可能给整个蚂蚁群带来意外之喜。如果这小部分蚂蚁有幸发现了新食物源,大部队就可以调整运行方向,把更多的社群资源投入到新的食物源上。 对于阿里,提供源源不断的可靠的粮食的是其天猫平台。阿里的电商业务依托垄断势力、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高达60%。过去一个财年,阿里的平均EBITDA率为32%。可以看出,阿里的EBITDA率基本是靠这个轻资产线上电商平台拉起来的。阿里系的其他分部,如阿里云、高德地图、菜鸟物流、饿了么和口碑等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这部分投入的现金来源,来自于高度可靠且竞争能力极强的电商平台。即便是目前看来最具潜能的阿里云,在过去一年营收62%的增幅下,调整后EBITDA率仍是负4%。云计算高资本开支,需要长期投入大量资金,才能形成收租规模,提供相对稳定的现金流。这些板块是否能够茁壮成长,取决于阿里的电商平台是否能可靠地产生足够的现金流去反哺这些板块。 看清楚这一点,我们可以对阿里占总营收比例62%的零售板块营收进行一个细分: 表1:阿里各项零售业务收入、占比及同比增幅(数据来源:阿里巴巴财报) 从表1中可见,阿里过去一年,之所以零售板块总体增幅达到21%,是因为“其他”项(此处“其他”项包括阿里的新零售和直销板块,即盒马鲜生、天猫超市和银泰城等。)同比大增88%。如果剔除这个“线下”板块,那么阿里的线上零售同比增幅仅为1.1%! 新零售看上去是一个不错的概念,但对于阿里这样规模的企业,市场买单的,已不仅是概念了。即便高效且强大如沃尔玛,其2019年的EBITDA率也仅有6.5%。这比起阿里的线上零售业务,盈利能力实在相差甚远。线下零售受到当地经济和居民活动半径的影响,其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比起线上零售要弱得多。 线上零售同比增幅几乎停滞及线下零售占比的大幅攀升,或许会让资本市场有两个顾虑:第一,阿里的线上零售是不是已经见顶了?如若这般,那么阿里的自由现金流增速是不是后继无人?第二,阿里的线下零售业务增幅如此之快但盈利能力又差,会不会拉低阿里总体的盈利能力? 这两个顾虑都似乎被数据证实了。阿里一季度的调整后EBITDA下滑了4%,包括新零售概念的总体零售EBITDA则同比下滑了2%。需注意的是,这个总体零售EBITDA的数字如果按照年度来计算的话,是同比上升了19%,而调整后EBITDA上升了28%,因此阿里的EBITDA环比下滑趋势非常明显。另外,非一般公认会计准则下的自由现金流全年计算为1310亿美元,而一季度即使调掉重组等一次性费用,自由现金流也仅有20亿美元,占去年全年总自由现金流比例的1.5%。如果没有自由现金流,那么阿里正在发芽的其他业务,又要用什么去灌溉呢? 上述分析又引出一个很自然的问题——阿里的在线零售业务大幅放缓,除了基数确实很大之外,是否也受到了某种外生的挑战呢? 阿里不能小觑拼多多“颠覆式创新”的威力 要想明白阿里电商板块面临的挑战,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两家阿里的竞争对手——京东和拼多多。我们可以首先看一下过去18个月中阿里、京东和拼多多的股价表现,并从中去揣摩市场对这三家公司的看法。(见图1) 图1: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归一化股价表现(数据来源:雅虎金融) 从图中可见,自从2018年12月以来,京东和拼多多股价分别上涨148%和161%,而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的股价上涨“仅”为32%。阿里逊色的表现,从某个侧面体现了市场对阿里巴巴相对悲观的观点。事实上,市场上目前广为流传的一种观点认为,腾讯系(京东和拼多多都广义地属于腾讯系)已经完成了对阿里巴巴的“围剿”。在中国生活的人(比如笔者自己),可以完全不用阿里系的产品,但却一天都离不开腾讯系的产品(如微信)。除此之外,半路杀出的拼多多对阿里来说,更是有些出其不意。事实上,阿里对拼多多的崛起自2017年便开始应对。然而,阿里当时主要的经历还是花在对付京东上。阿里铁军也用事实证明了其卓越的战斗能力,通过“二选一”实现了用户数量一骑绝尘式的增长,并借助菜鸟物流实现了对京东物流的有效抵抗。但是,阿里与京东的鏖战,尤其是在应对京东自营板块时所做的品类升级,却扎扎实实地为拼多多的崛起提供了一个教科书式的“颠覆式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 “颠覆式创新”是哈佛教授克雷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在《创新者悖论》(Innovator’s Dilemma)一书中提出。市场当下的领导者由于已经占领了市场的绝大部分,因此必须在既有基础上满足市场对其期望的更快的增长;而新进入的玩家没有这个压力,她可以通过发现既有市场领导者未完全覆盖到的某个细分的市场,以之为立身之地。而这个市场往往盈利能力很弱,领导者作为重视盈利的上市公司,没有兴趣和动力去占领。于是,新进入的玩家便可以在这个细分领域内生根发芽,逐渐扩大其市场份额,并向上延伸其触角,直至侵吞既有市场领导者的领土。 自从2016年以后,“淘系”电商和京东的核心成长逻辑都是“消费升级”。消费者愿意为高端品牌,更好的体验支付溢价。在过去的四年中,“淘系电商”向上移动,天猫(原淘宝商城)被赋予更高的地位。如此,中低端商家便不得不受到挤压,销量和盈利能力双双下滑。此时,拼多多横空出世,对他们张开了怀抱。于是,聚焦于标品和白牌的淘系五级以下的“低端”商家便成为了拼多多的主力。同时,拼多多比京东更好地利用了腾讯小程序进行引流,于是,拼多多的时代开启了。这也是为什么拼多多刚上市时,段永平便预言性地说道,“几年之后,你们就会看到拼多多的威力”。在图2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尽管起始基数很小,但拼多多的崛起确实是爆发力惊人。 图2: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的归一化营收增幅(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 阿里护城河依然强大 对外围挑战 阿里要及时作出有效回应 尽管阿里面对拼多多强劲的崛起和咄咄逼人的挑战,笔者在去年11月提到的阿里巴巴和京东的系统性优势,却并没有在过去半年内有丝毫的改变。阿里巴巴和京东都具有强大的支付体系和物流系统,蚂蚁金服的地位更是牢不可破,这些都是拼多多望尘莫及的“先天基因”。 尽管拼多多通过投资国美加速二三线城市进一步下沉非常合理,但拼多多要实现对阿里在高端领域的颠覆,除了品牌和消费者心智因素外,还有很多硬核的“坎”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跨过去的。拼多多未来两年的GMV将维持惊人的增速已成定局,但这种高速增长的预期,也多少体现在了极高的市场估值上。 当然,如果阿里不对拼多多作出更有效的回应,那么拼多多的彻底“逆袭”,或许也并非遥不可及。 笔者前阵子听一位软银中国的朋友提到,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从创业之初以来,其愿景和思考定位到现在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一直非常一致。这让笔者感到非常钦佩,或许黄峥也在2006年的那顿午饭中悟得了巴菲特和段永平的真传吧。无论如何,拼多多的崛起都是中国电商发展史上一次典型的“创新型颠覆”战例,而未来几年,这场阿里和拼多多之间的鏖战,或许只会愈来愈精彩吧! (本文作者系多夫曼基金董事总经理,声明:笔者不持有上述任何一家公司的股票。) (注: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非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