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奈雪的茶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正式冲刺“奶茶第一股”,摩根大通、招银国际、华泰国际为保荐人。 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9月30日,奈雪的茶门店数量达到422间,营收达21.1亿元,亏损2751万元。 今年1月,奈雪的茶完成C轮1亿美金融资,领投方为PAG太盟投资集团。以PAG持股6.22%计算,奈雪的茶估值约为16亿美元。 快速扩张成为奈雪的茶发展的关键。 其招股书显示,目前奈雪的茶门店数量仍低于喜茶,其市占率为17.7%,低于喜茶25.5%的市占率。 奈雪的茶表示,融资金额将在未来三年用于进一步开展整体运营的数字化,提升供应链能力,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等。 2020年三季度亏损近3000万元 风险提示未来仍可能继续亏损 尽管获得了多轮融资,奈雪的茶目前仍处于亏损中。 招股书显示,近年来奈雪的茶规模不断扩大,茶饮店数量由2017年的44间增长至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422间,包括中国大陆61个城市的420间及分别位于香港特区及日本的各1间奈雪的茶茶饮店。 其中一线城市数量155间、新一线城市148间、二线城市98间, 2018年、2019年奈雪的茶营收分别为10.87亿元、25亿元,2020年前9个月营收为21.14亿元,同比增长20.8%。 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季度对应期内亏损分别为6972万元、3968万元、2751万元。 奈雪的茶表示,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提升,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淨利润450万元,主要是由于继续快速扩张业务取得的规模经济效益。 奈雪的茶同店利润率于2018年及2019年维持稳定,分别为24.9%及25.3%。但因新冠疫情的影响,奈雪的茶同店利润率暂时由截至2019年前九个月的21.8%下降至截至2020年同期的12.6%。 同时,奈雪的茶提示风险称,未来的盈利能力将取决于多项因素,包括茶饮店的扩张及表现、竞争格局等,未来可能继续产生亏损。 今年两年将开店650间 营运资金净额连续三年赤字 规模成为奈雪的茶发展的关键。在招股书中,奈雪的茶还将不断开店。 其计划2021年、2022年主要在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分别开设约300间、350间奈雪的茶茶饮店,其中约70%将规划为奈雪PRO茶饮店。 快速开店则考验着奈雪的茶现金流能力。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2019年、2020年9月30日以及2021年1月31日,奈雪的茶营运资金净额赤字分别约5.65亿元、9.31亿元、10.85亿元及10.52亿元。 奈雪的茶称,主要是由于大额可赎回注资,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认股权证、境内贷款等。 其进一步提示风险,公司营运资金需求巨大,过去曾面临营运资金赤字。若未来继续面临营运资金 赤字,业务、流动性、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创始人彭心夫妇为控股大股东 市场占有率低于喜茶 奈雪的茶创始于2014年,获得了天图资本、深创投、PAG太盟投资集团等多轮融资。 招股书显示,IPO前创始人彭心、赵林夫妇通过林心控股持股为67.04%,奈雪的茶的持股平台Forth Wisdom Limited持股为8.32%,投票权归彭心、赵林夫妇管理;天图兴立和成都天图,分别持股4.57%、3.91%。 今年1月,奈雪的茶完成C轮1亿美金融资,领投方为PAG太盟投资集团。以PAG持股6.22%计算,奈雪的茶估值约为16亿美元。 作为奈雪的茶主要竞争对手,市场传闻喜茶也将于今年冲击上市。 喜茶2月1日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喜茶2020年已累计在海内外61个城市开出695家门店。 奈雪的茶招股书中披露,截至2020年9月30日,门店数量为600家的品牌A市场份额为25.5%,而奈雪的茶市场份额为17.7%。
此次公开发行2亿股,定价区间为每股3.06~4.36港元,计划最多募资约10亿元。新纽科技成立于2011年8月,是一家研发驱动的SaaS和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已为近百家金融机构及超过200家上等级医院提供基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的SaaS和软件解决方案,公司已注册51项软件著作权。招股书指出,新纽科技所提供的主要解决方案中,包括为金融机构提供RPA解决方案;称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为中国少于10家成功将RPA商业化并产生收入的金融机构企业之一。若此次新纽科技正式登陆港股市场,将成为中国企业级RPA第一股。招股书显示,新纽科技为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信托公司及资产管理公司等)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如BEAI平台、记账式柜台债系统、分布式交易平台及RPA解决方案等,以帮助完善其金融服务、数据管理、安全管理及运营管理。2019年,金融机构IT解决方案为新纽科技带来的收入为1.27亿元人民币。2018年3月,新纽科技正式推出金融机构RPA解决方案。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RPA解决方案的部署帮助两家顶级金融机构,降低于各种应用场景中的劳工成本。2018年8月,新纽科技推出记账式柜台债系统,且截至2020年3月31日,已在九家银行实施该系统,占截至同日中国聘请相关系统第三方提供商的合共17家银行的52 .9%。
9月11日晚间,京东数科披露招股说明书。京东数科本次拟发行不超过5.38亿股,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为203.67亿元。 刘强东直接持有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8.86%,通过领航方圆、宿迁聚合、博大合能间接控制总股本的41.49%,共计占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50.35%,通过特别表决权安排控制发行人的表决权总数的74.77%。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京东数科共有7名董事,分别为刘强东、陈生强、许冉、张雱、杨小平、高圣平、王瑞华,后3名为独立董事。 招股书显示,余睿、仇小川、黄宣德、章泽天、施世林、缪晓虹、章肖明及刘星于2020年6月起不再担任京东数科董事。 搜狐财经注意到,1989年出生的张雱,位列京东数科七位董事之中。 京东数科招股书显示,张雱于2011年7月加入京东集团,目前任京东集团总裁助理及总裁办负责人;2020年6月起担任京东数科的董事。 4年前,张雱陆续接任多家“京东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一举为外界所知。去年2月,京东斥资27亿元买下翠宫饭店后,张雱亦担任法定代表人。 招股书显示,京东数科的大股东为持股36.8%的宿迁聚合。张雱为宿迁聚合的法定代表人,并持股25%。据此,张雱简接持有京东数科9.2%的股份。招股书未显示这部分持股是否为代持。 此外,张雱还通过股权激励直接获得京东数科26.7万的股份,折合股权比例为0.006%。 据此,今年31岁的张雱,共持有京东数科9.206%的股份。目前,市场估计京东数科上市后市值将在2000亿元左右。据此,31岁张雱身家将在184亿元左右。 招股书披露,2017年至2019年末,京东数科整体营业收入分别为90.70亿元、136.16亿元、182.03亿元,分别实现盈利-38.20亿元、1.30亿元和7.90亿元。 今年上半年,京东数科实现营收103.27亿元,归母净亏损6.70亿元。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54.69%、64.38%、65.77%和67.08%。 从收入模式看,京东数科按照其服务行业和客户类型将其主营业务划分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政府及其他客户数字化解决方案三大板块。 截至2020年6月,上述三大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41.48%、52.37%和5.57%。 招股书披露,京东数科客户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商户与企业、政府及其他客户等。而京东集团在报告期各期均为京东数科的第一大客户。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京东数科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同期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0.32%、41.99%、40.44%和41.73%。 其中,京东数科向京东集团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分别为26.75亿元、39.60亿元、53.12亿元及30.86亿元,占同期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9.50%、29.08%、29.18%及29.89%。 根据其招股书,京东数科本次募集资金的72%将直接用于与技术和数字化服务升级相关的项目。 其中,37亿元用于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升级建设,23.06亿元用于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升级建设;7.87亿用于新兴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升级建设,18.63亿元用于开放平台升级建设;39.81亿用于数字科技中心扩建。 剩余的57.07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数科共有在岗员工数9989人,其中研发人员及专业人员占到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约为70%。
12月7日,远洋服务发布全球招股公告。 公告显示,远洋服务全球发售的发售股份数目为2.96亿股,其中香港发售股份数目2960万股,国际发售股份数目2.6亿股,发售价为每股5.5-6.7港元。 远洋服务此前于2020年9月7日递表,11月22日通过港交所聆讯。招股书显示,远洋服务预期定价日为2020年12月10日,预期2020年12月17日股份开始在联交所买卖。 若按最高发售价6.7港元计算,远洋服务全额发售最多可募资19.83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6.73亿元。 在管面积4230万平方米,近15%位于北京 远洋服务是远洋集团旗下物业管理公司,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远洋服务共管理210个物业,总在管建筑面积达4230万平方米。 2017年至2019年,远洋服务总收益分别为12.13亿元、16.1亿元及18.3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22.8%。净利润分别为1.05亿元、1.44亿元及2.05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39.8%。 今年上半年,远洋服务实现收入9.04亿元,净利润1.98亿元。 其中,物业管理服务为远洋服务主要收入来源,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物业管理服务方面营收分别占到总营收的68.4%、65.3%、66.6%以及71.7%。 截至2020年6月30日,远洋服务所管理的总合约建筑面积为6190万平方米,管理210个物业,总在管建筑面积4230万平方米。 其中,一二线城市的管理面积占远洋服务在管面积的90.8%,北京的在管面积超过900万平方米,占总在管面积超14.5%。 盈利能力方面,2017至2019年及今年上半年,远洋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0.7%、20.1%、20.6%及28.5%。 其中,今年上半年,远洋服务毛利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远洋服务在招股书中表示,主要是由于物业管理服务的贡献增加,而物业管理服务于今年上半年录得较高的毛利率,以及所有业务线的毛利率均有所增加。 高端商业写字楼占比达30%,平均物业费单价17.4元 通过招股书可知,远洋服务高端商业写字楼物业在公司物业管理总收入的占比较高,约为30%。 招股书显示,2019年,远洋服务在管商业、写字楼物业平均物业管理费为17.4元/月/平方米,远高于同期住宅物业的物业管理费。招股书显示,远洋服务2019年住宅物业的物业管理费单价为2.6元/月/平方米。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上述物业管理费单价均高于物业服务百强企业同期行业平均值。 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远洋服务在中国管理的210个物业中,住宅社区有155个,占比为73.8%;非住宅物业55个,占比为26.2%。 资料显示,远洋服务拥有北京远洋国际中心、北京远洋光华国际、北京大家保险总部、成都远洋太古里、北京颐堤港、杭州远洋乐堤港等多个地标写字楼和商业综合体。 其中,北京颐堤港出租率达99.9%,其商业项目物业费单价高达110元/月/平方米,写字楼单价50元/月/平方米。 手持现金7.25亿,预计募资16亿 此外,2020年上半年,远洋服务非业主增值服务毛利润3540.1万元,毛利率提升3.4个百分点至22.9%,社区增值服务实现毛利润6414.7万元,毛利率提升2.1个百分点至63.1%。 截至2020年上半年,物业管理服务仍为远洋服务第一大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6.48亿元,占比71.7%,非业主增至服务和社区增至服务各占17.1%和11.2%。 招股书显示,远洋服务经营现金流净额由2018年的3827.2万元大幅增长至2019年的2.07亿元,2020年上半年为6572.9万元。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远洋服务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7.25亿元。远洋服务本次新股发售最多可募资19.83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6.73亿元。 在募集资金用途方面,约60%的募资将用于把握战略投资及收购机会,约20%用于升级智能化管理系统;约10%用于提升数字化水平及内部讯息技术基础设施;余下用作营运资金。 截至目前,据市场的最新消息,远洋服务招股首日已经足额认购。该股今起至12月10日公开招股,预期12月17日挂牌。
国内领先的汽车皮革新材料服务商明新旭腾正式启动招股。11月3日,明新旭腾发布招股意向书,启动A股招股程序,股票简称“明新旭腾”,股票代码“605068”。 明新旭腾本次拟公开发行415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00%。拟募集资金8.72亿元,主要用于年产110万张牛皮汽车革清洁化智能化提升改造项目、年产50万张高档无铬鞣牛皮汽车革工业4.0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等。 明新旭腾主营业务为汽车革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产品为汽车革,其作为主要内饰材料,广泛应用于中高端汽车的汽车座椅、扶手、头枕、方向盘、仪表盘、门板等部位,汽车革产品市场占有率从2017年的6.11%上升至2019年的8.16%。 市占率的不断提升得益于明新旭腾坚持将自主开发新型中高端汽车革产品、提升核心技术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开发,在不断发展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模式,自主研发并积累了大量研发成果,已全面掌握汽车革制造核心技术。 招股书显示,明新旭腾已自主研发了低有机挥发物汽车皮革的生产与控制技术、提高浅色皮革耐污性能生产配方及工艺等十余项技术,且形成了成熟的无铬鞣汽车革制造技术。由于无铬鞣制相对铬鞣技术工艺更为复杂,环保效果更好,主要用于供应中高端车型或新车型项目,因此销售单价相比其他种类皮革较高。公司目前无铬鞣汽车革产品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70%以上。 公开信息显示,明新旭腾已进入美国Chrysler、德国大众等国际主流车厂和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大众等国内主流整车制造企业供应商体系,并与麦格纳(墨西哥)、富维安道拓、延锋安道拓、国利真皮饰件、吉中汽车内饰、李尔、奥托立夫、延锋百利得等国内外知名汽车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为整车制造商及其配套企业供应高品质的汽车内饰真皮。 上述项目大多属于中高档、豪华或SUV车型,销售量处于上升阶段且订单毛利率较高。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明新旭腾主营业务毛利率水平逐年攀升,分别为36.96%、40.19%、47.69%,竞争优势明显。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明新旭腾营业收入分别为55114.64万元、57036.39万元和65813.24万元,持续稳定增长。净利润分别为9544.24万元、10810.94万元、17931.69万元,持续快速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环境下,明新旭腾2020年上半年继续保持营收净利双增趋势,显示了公司强劲的发展韧性。
图片来源:网络 近日,金辉控股在港交所更新招股书,披露了最新的业绩、对外投资情况及相关财务数据。 招股书显示,最近三年,金辉控股营收、利润的复合年增长率均保持在两位数,但盈利能力有所下滑。2017年-2019年,金辉控股毛利率下降10.4个百分点。 截止2020年7月31日,金辉控股借款总额由2019年末的490.7亿元增至期末的558.8亿元。同期,净负债率180%,较2019年末增10个百分点,处于较高水平。 7年上市路,折戟A股转港股 这已经是金辉控股二度冲刺IPO,2013年金辉控股首战港股IPO失败后,于2016年转向A股。但苦等4年未果,之后于2020年3月25日再冲刺港股IPO。 从股权结构来看,53岁的创始人林定强持有金辉控股64.97%股权,妻子林凤英持有35.03%。目前,金辉控股的执行董事兼执行总裁,是林定强之子林宇。 7年上市之路,林定强将金辉控股带入中国房地产行业50强;林宇则在加速金辉控股的发展进程,以“敲钟”为终极目标。 1996年,林定强在福建创立了金辉控股。3年后,金辉控股独立操盘的第一个项目——“锦江花园”正式落成,由此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房地产行业征程。 随后几年间,金辉控股通过采用合作开发、独立开发等形式,先后在福州开发落地了多个成功项目,迅速在福建房企商战中占据一席之地。 伴随着企业的成长,作为金辉控股的创始人,林定强开始对上市启动探索。 2005年,金辉控股便与融侨以股权置换的方式开启战略合作;其后一年,双方以“融侨”的名义迅速在全国扩张,先后进入苏州、西安、连云港等城市。 虽然,这种强强联合的模式于2010年底宣告结束。但此时的金辉控股已将总部迁至北京,并确定了全国化的步伐,陆续完成东南部、长三角、环渤海、中西部四大区域布局。 2013年9月,金辉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书。但是,首次冲击港交所并不顺利。于2014年3月,申请状态以“失效”而第一次折戟港交所。 同年,据克而瑞发布的2014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金辉控股位列第45名,成为中国房地产企业50强。迈入50强之后,林定强更加坚定了上市决心。 在2016年的新年寄语中,林定强称,金辉控股要“朝着社会公众化公司迈出坚定步伐”;2天后,金辉集团便转战A股,向上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但该份招股书的审核状态于2017年变更为“已反馈”后,直至今日都没有进一步更新。 也正是从2016年开始,26岁的林宇成为了金辉控股的副总裁,由此开启了金辉控股对“速度”的追求。 毛利率连续三年下滑,前7月营收116亿元 林宇今年29岁,于2011年就进入金辉控股工作,2016年底担任金辉控股副总裁。 林宇作为一名“房二代”,酷爱玩赛车,而且水平颇高。受其影响,金辉控股也多次赞助过赛车队,2017年林宇本人还曾驾驶赛车出征亚洲勒芒系列赛事。 2016年上任初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林宇就曾表示,“做房地产也要有赛车这种冒险的精神,你不往前走,就会被别人推着往前走,或者被别人踩在脚下,再怎么样也要拼一下,就算你做得不好,拼过了也没什么遗憾。” 林宇还称,金辉控股此前过于稳健,包括资金的安排、投资的策略都偏谨慎。 在林宇的带领下,2017年至2019年,金辉控股营收分别为117.7亿元、159.7亿元及259.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8.5%。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前4个月,金辉控股实现收益、年内利润分别为29.29亿元、1.82亿元,同比下降34.23%、65.72%。 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截止7月末,金辉控股已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元,达2019年全年营收的44.68%,并超过2018年全年。 图片来源:招股书 然高增背后也存隐忧,最为明显的是净利润。 2017至2019年,金辉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22.21亿元、23.00亿元、26.9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仅10%。相比接近50%的营收复合年增长率,并不乐观。 最近三年,金辉控股毛利由2017年的37.92亿元增至2019年的56.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2.2%。但同期,金辉控股毛利率由32.2%跌至21.8%。 2020年前4个月,金辉控股毛利为7.8亿元,同比跌幅达37.5%;毛利率22.6%,虽较2019年末有所回升,但仍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曾溢价180%拿地,未偿还信托融资113亿元 转战A股这四年间,金辉控股进一步加大了土储力度。 截至2020年7月31日,金辉共有160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物业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908.18万平方米,较2019年末增加241.18万平方米。 并且,金辉控股拿下的大多数土地均伴有较高溢价。 易居研究院中国百城居住用地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金辉控股拿地近10幅,总金额超58亿元,合计建筑面积超80万平方米,平均溢价率达到43.53%。 8月13日,经过94轮报价后,金辉控股旗下公司又以2.25亿元,竞得江苏淮安一商住地,溢价率高达106.03%。 在此背景下,金辉控股的扩张“后遗症”也逐渐显露。 2017年、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4月末,金辉集团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均录得负值,分别为-77.56亿元、-56.97亿元、-23.55亿元。 对此,金辉控股解释称:“负经营现金流量主要归因于有关期间的物业开发的长期资本密集性,公司土地收购成本及建筑成本金额增加。” 金辉控股在手现金,也由2018年末的99.32亿元,减少至2019年末的92.18亿元。至2020年4月末,这一数字仅为84.07亿元。 由于经营产生的现金流为负,融资成为金辉集团的现实选择。 2017年-2019年,金辉控股的借款总额分别为340.26亿元、431.67亿元、490.71亿元。截止7月31日,这一数字已升525.86亿元,均比其所在年份营收要高。 同期,金辉控股银行及其他借款、优先票据、公司债券及资产抵押证券的加权平均利率,由2017年末的7.25%升至2020年前7月的7.99%。 其中,金辉控股于一年内需偿还的銀行及其他借款为105.19亿元,公司债券78.91亿元。 同期,金辉控股未偿还信托融资为113.46亿元,年利率大多超过10%。 “融资成本的增加对我们的盈利能力及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而不能获得融资将影响我们从事项目开发活动的能力,从而对我们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金辉控股在招股书中表示。 图片来源:招股书 金辉控股的杠杆率也有所提高,过去三年来,金辉集团净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90%、170%、170%,属于行业较高水平。 截至2020年7月31日,金辉控股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45.49%;截至4月30日,净负债率为180%,较2019年末提升了10个百分点;同期,金辉控股现金短债比为0.4。 照媒体近期报道的房企融资“三条红线”监管原则来看,金辉集团目前已脚踩“两条红线”,后续融资及债务扩张速度或将受到限制。 新旧招股书均显示,金辉控股上市将所募得的资金主要用于为现有项目拨资、部分偿还项目开发的现有信托贷款,以及一般业务运营及运营资金。 至于上市进度,金辉控股并未在招股书中有所披露。
编者按:2020年,一场突发的疫情使快消行业面临集体大考。商场门店流量下滑,宅经济悄然发展,休闲零食万亿市场蓝海出现……消费行业或迎来新一轮的重新洗牌。 随着消费升级和新消费群体的兴起,网红带货、社群营销……新兴的营销模式又会给快消业带来哪些改变? 搜狐财经推出《新消费观察》栏目。专题旨在结合当前经济形势,解读餐饮、零食、乳业、酒业等公司的新动态和新兴模式,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第二十五期关注的企业为近期递交招股书、拟赴美上市的名创优品。 近日,MINISO名创优品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IPO招股书,拟于纽交所上市,首次公开募资1亿美元。 而递交招股书的同日,据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其某产品的三氯甲烷含量比国家标准高出了近1500倍,引发市场热议。 “年轻人都爱逛的生活好物集合店“是名创优品的Slogan,但在消费者眼中,它更像无印良品的“平价代替”。这家“十元店”自面世以来便伴随着“抄袭”“廉价”“伪日系”等一系列标签。 近年来,充满争议的名创优品却一路高歌猛进,年营收突破百亿,在全球开出了4000余家门店。最新公布的《胡润新零售独角兽》榜单中,名创优品以140亿的估值与喜茶并列第一。 百亿营收、净亏2.6亿,毛利率30%欲联名IP溢价 根据Frost&Sullivan机构报告,2019年全球自有品牌综合零售GMV(成交额)达520亿美元,名创优品以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0亿元)占比5.2%。 公开资料显示,名创优品在2015-2018年营收分别为50亿元、100亿元、120亿元和170亿元,业绩增长迅猛。 早在2018年,创始人叶国富就曾公开表示,名创优品的门店已突破3000家,海外市场销售近4亿美元,并提出“百国千亿万店”的中期目标。 而彼时,名创优品刚刚成立5年。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财年(2018年7月-2019年6月),名创优品总营收93.94亿元,经营利润为10.17亿元;2020财年(2019年7月-2020年6月)其营收共89.79亿,经营利润7.67亿元。营收和经营利润分别同比下降4.4%和24.6%。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名创优品营收16.33亿元,经营利润3983万元,同比下降25%和10%;二季度营收15.53亿元,同比下降38%,利润方面由盈转亏,录得经营亏损296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名创优品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净利润上,数据调整前,名创优品在2019财年和2020财年分别录得净亏损2.94亿元和2.6亿元,净亏损率分别为-3.1%和-2.9%。 亏损的背后是名创优品低廉的售价和微薄的利润。 创始人叶国富曾多次公开表示,只有低成本和低毛利才能有真正的低价格,“名创优品的毛利率只有8%,而同行一般在40%左右。” 而招股书显示,其毛利率并没有不足10%那样夸张。2019财年,名创优品的毛利率为26.7%,2020年则提升至30.4%。同类企业无印良品的毛利率在45%左右。 对于毛利率的上涨,招股书解释称,是得益于增值税税率的下降,以及高毛利联名产品的推动。 近年,名创优品先后与HelloKitty、漫威、故宫等全球知名IP合作。在IP带来的品牌溢价下,其利润表现略有改善。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年第三季度,随着复仇者联盟的热播,名创优品和漫威联名IP产品遭到哄抢。利润表现上,该季度名创优品经营利润4.27亿元,同比大增60%,利润和增速均为近年最高。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搜狐财经表示,跨界IP联名的模式对品牌来说有阶段性的消费红利,但如果没有形成中长期的战略或差异化,这种模式是具有波动性的。如何持续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粘性是名创优品下一步要做的。 96%营收靠加盟店扩张,上半年全球门店仅增11家 招股书显示,名创优品95%以上的产品在中国的零售价格在人民币50元以下。 据悉,名创优品平价策略的核心是其低成本的供应链。据创始人叶国富介绍,名创优品的大部分商品从600多家供应商手中直接采购,一次性下达海量订单,以此摊薄成本。 今年4月,叶国富再次表示,名创优品将大幅降价,要将95%以上的产品定价控制在29元以内,同时将新开发产品的价格下调20%-30%。“在当前的环境下,现金流的优先级要高于利润率。”叶国富说道。 薄利多销、主攻线下的零售模式下,名创优品靠门店的规模扩张来维持发展。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名创优品的线下零售店达到4222家,其中直营门店共计129家,仅占全部门店的3%,其余门店为第三方加盟店。129家直营店中,位于中国的直营店共7家,另外122家直营店位于海外市场。 (门店总数,来自名创优品招股书) 自2019年底开始,名创优品的门店数增长趋于停滞。今年上半年,名创优品在全球的门店总量只增长了11家,国内门店由2543家减少到2533家,甚至减少了10家。 根据招股书,名创优品的收入主要来自生活商品销售收入、加盟管理服务费及其他三个部分。其中,报告期内商品销售收入分别为84.65亿元和80.55亿元,均占总体营收的九成左右;加盟管理服务费分别实现营收6.12亿元和5.87亿元,占总营收比例的6.5%与6.6%。 (收入构成,来自名创优品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两类主要收入来源中,无论是商品销售还是加盟管理费用,均与名创优品扩张的加盟店面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一旦其停止加盟店的规模化扩张,营收将会收到严重影响。 此前,名创优品计划于2022年在全球的100个国家及地区,开设1万家门店,其中海外门店达到7000家,年营收达1000亿元。 在创始人叶国富看来,疫情的加剧对于名创优品而言也“暗藏机遇”。“疫情过后,全球消费力将会下降,消费者将更加精打细算,消费将回归本质,回到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平价消费。叶国富表示。 而在朱丹蓬看来,薄利多销不一定是最好的营销模式。“新生代人口红利的不断叠加,已经对很多行业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消费者的消费思维已经从以前的价格导向转向品质导向。”朱丹蓬对搜狐财经表示,“因此薄利多销的前提,一定是品质要过关。未来名创优品如果不把品质作为核心竞争力,恐怕很难走远。” 禁用物质超标近1500倍,供应商产品品控难保 就在名创优品递交招股书的同日,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20年第1期化妆品监督抽检质量公告,名创优品“榜上有名”。 公告显示,名创优品的一款“可剥指甲油”中的三氯甲烷含量达到589.449μg/g,比国家标准高出了1473倍。同时,公告中明确表示,“三氯甲烷属于《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的化妆品禁用物质,即不得添加使用。” 据悉,该产品的代理商为名创优品,生产企业则为伟思客(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查出问题后,名创优品曾申请复检,经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复检,结果仍不合格。 对此,名创优品表示,这些不合格商品于去年被抽检,其与供应商对涉事商品进行第三方复检,检测结果为合格,但药监局复检仍不合格。涉事指甲油已作下架处理,消费者可凭产品或购物小票在全国门店申请退款。 从名创优品的声明来看,官方的复检结果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结果相互矛盾。 来自供应商的产品质量问题在名创优品也并非首次出现。2019年,名创优品上海门店销售的某款餐具被检测出三聚氰胺迁移量超标,不符合产品规范。 招股书的风险提示中,名创优品表示,在挑选供应商时,公司会请第三方来评估该供应商的品控资格,其质量控制团队会从产品设计阶段到原料选择,再到产品制造以及最后的质检全程参与。但仍不能保证产品不会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无自建工厂、仓库,全靠挑选供应商和货品,这是名创优品自成立以来就确定要走的轻量型企业路径,也正是如此“轻装上阵”,才让其成立7年就取得如此规模和成绩。 叶国富曾多次宣扬名创优品 “高品质、高颜值、高效率、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 的原则,但从其招股书和市场表现来看,“三高三低”似乎难以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