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以来,面临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王快发电公司在抓好光伏设备提质增效的同时,积极增发水电电量,该公司主要领导先后多次与保定市水利局、王快水库管理处沟通,争取一切可以放水发电的机会。12月5日,王快水库管理处做好下游安全放水措施后,提闸放水,王快公司2号机组顺势开机发电。 此次开机也是2号蝶阀更换后的首次开机,该公司上下高度重视,提前开展蝶阀控制回路、保护回路及执行机构的检查试验,消除设备隐患,并对机组电气设备、附属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了机组一次性启动成功。 此次放水周期预计15天,可增发电量约170万千瓦时。
寒武纪公告,公司预中标南京智能计算中心项目(一期)智能计算设备采购项目,投标报价3亿元。项目建设内容包含智能硬件系统、人工智能算力平台。
近日,东软医疗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公司以CT产品起步,拥有20余年的CT技术积累,在CT领域创造了多个“中国自主品牌第一”。公司此次拟募资9.65亿元,用于核心产品、技术及部件研发项目以及营销网络、品牌与培训体系建设项目。四大业务线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东软医疗股权结构较分散,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第一大股东东软集团持股比例为29.94%,第二大股东威志环球持股比例为26.52%。东软医疗成立于1998年3月份,是国内领先的大型医学诊疗设备制造商。公司主要从事大型医学诊疗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解决方案与服务,产品覆盖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系统(CT)、磁共振成像系统(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通用X线成像设备(GXR)、超声诊断设备(US)、核医学成像设备(PET/CT)、放射治疗产品(RT)、体外诊断(IVD)设备及试剂,是国内医学影像领域产品线较齐全的少数企业之一。目前,公司拥有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MDaaS解决方案、设备服务与培训四大业务线。深厚的技术积累为公司在CT市场的地位打下了基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出具的研究报告,截至2019年末,公司在中国市场的CT保有量位居国产品牌第一名。2017年-2019年,公司在中国市场的CT销售额连续三年位居国产品牌第一名,CT对外出口量亦连续三年位居国产品牌第一名。随着产品线不断扩展,公司实现了从诊断设备向治疗设备,从单纯的销售硬件产品和服务向提供综合诊疗解决方案的转变,形成了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的业务组合。客户范围不断扩大,实现了从基层医疗机构到大型三甲医院以及民营医院等广泛覆盖,并走向国际市场,实现了业务形态和客户服务能力的跨越式发展。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各类医学诊疗设备累计发机量达3.8万余台。截至2019年末,公司MRI海外累计发机量在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一。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公司的重要战略。自2000年出口第一台CT开始,公司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于2003年进军美国市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主要产品已销往美国、俄罗斯、意大利、阿联酋、埃及、巴西、肯尼亚等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报告,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6235亿元人民币。随着新产品与新技术的不断推出及医疗器械产品的更新迭代,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将持续快速增长,到202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1.23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4.5%。近年来,东软医疗构建了MDaaS(Medical Devices and Data as a Service,医疗设备和医学影像数据作为服务)解决方案,由影像云运营服务、智能影像及专科疾病解决方案和医疗机构设备平台运营服务组成。未来,公司将结合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聚焦临床应用需求,使医疗设备和医学影像数据更充分地赋能医学诊疗过程,提升医疗机构诊疗能力,支持医疗机构的高效运营。增强核心技术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增强核心技术。2017年度-2019年度,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52亿元、1.7亿元和1.81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55%、8.85%和9.39%。公司组建了人工智能中心(2019年11月更名为人工智能与临床创新研究院)、软件技术部、外观设计部、技术委员会等,集中进行各产品共性技术的开发与管理,包括基础性软件、临床应用软件、远程服务软件等软件平台技术的开发以及总线、通讯、外设控制等硬件平台技术的开发。产品开发过程中,产品线研发与平台研发协同开发,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技术和模块,减少开发风险、降低开发成本、提升研发效率,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在国内城市沈阳、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美国休斯敦、韩国京畿道等地设有研发团队,共有研发人员91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为44%。公司及子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373项,拥有已授权专利625项。作为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实施单位,公司成立至今已承担国家、省重点科技研发项目37项,公司产品或项目获得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类奖项共计14项。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研制性能更高、功能更完善以及应用更丰富的新产品,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公司在现有CT产品线的基础上,实现更多的扫描层数、更快的扫描速度以及持续优化低剂量扫描性能;对于MRI产品,公司在现有1.5T磁共振产品基础上研制更高场的磁共振产品,配置全新的谱仪、梯度链、射频链,以支持更广泛和更高速的高级扫描序列及应用;对于MDaaS,公司基于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前瞻性技术提供医学影像解决方案,不断研发新的智能化应用软件以及专科化软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MDaaS战略产品线。主营业务突出2017年度-2019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4.45亿元、19.26亿元和19.2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170.31万元、1.70亿元、8827.75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167.67万元、8276.06万元、3512.86万元。2019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8年度下降57.55%。公司称,主要系毛利率下降、期间费用上升综合所致。2017年度-2019年度,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1.55%、41.27%和39.82%,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系公司产品销售结构发生变化。公司将通过持续的产品研发升级、配合供应商工艺水平的优化,实现对成本的有效管控,将毛利率稳定在较高水平。公司还提示了相关风险。若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导致公司毛利率进一步下降,销售、管理、研发相关期间费用持续增加,公司可能面临未来年度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公司主营业务突出。报告期各期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9.17%、99.12%和99.05%,主要由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MDaaS解决方案、设备服务与培训业务收入构成;其他业务收入主要为房租收入,金额及占比较小。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是公司核心产品。报告期各期,来自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销售收入占比均超过65%。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MDaaS解决方案、设备服务与培训等其他主营业务逐渐发展,2019年度其收入占比合计为34.35%。公司产品主要面向医疗机构销售,采取“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模式。经销模式下实现的销售收入报告期内三年占比平均为63.02%。
12月8日,赢合科技(300457)在全景网举办了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 对赢合科技而言,伴随着去年底上海电气作为新控股股东正式入主,以及今年年初顺利完成董事会换届改组,今年也成为公司“混改”落地后的首年。最新出炉的三季报财务数据显示,赢合科技1~9月实现营收17.5亿元,同比增长26.70%,实现净利润2.80亿元,同比增长17.39%,实现业绩稳定增长。 资料显示,赢合科技是我国动力电池智能自动化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行业内第一家推出锂电池智能生产线整线方案提供商。公司致力于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与服务,主要产品包括卷绕机、涂布机、叠片机、模切机等设备。 投资者首先比较关注的是公司今年以来的客户及订单等经营情况。赢合科技表示,今年以来公司已陆续与CATL(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盟固利、ATL、冠宇、中航锂电等国内外一流企业签订了锂电设备订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27日,赢合科技发布重大合同中标公告,公司中标宁德时代设备订单,总金额为14.4亿元,约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86%。赢合科技对此表示,与宁德时代的合同彰显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装备的综合实力,标志着国际一流客户对公司能力的高度认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在业内的声誉和品牌影响力。 根据历史数据,赢合科技在2018年、2019年与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签订合同金额分别为5046万元和1.81亿元;另外,今年前三季度,赢合科技已与宁德时代签订的采购订单金额为9681.11万元。整体上看,赢合科技与宁德时代的订单金额逐年增大趋势明显。 三季报还显示,赢合科技与CATL、比亚迪、LG化学、盟固利、ATL、冠宇、中航锂电等国内外一流企业签订锂电设备订单,新签锂电订单合计超过20亿元。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赢合科技三季报预收款及存货提升明显,在手订单充足支撑业绩增长。 今年5月,赢合科技总裁许毅在做客 在上海电气入主后,赢合科技与控股股东如何建立合作协同,也是投资者颇为关心的话题。公司表示,未来将继续巩固及扩大在技术、产品、人才、商业模式、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并与控股股东上海电气积极开展业务对接,在锂电设备领域继续做大做强,并在与当前业务有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内进行纵深布局,将公司打造成领先的自动化综合性平台。 赢合科技还表示,公司已与上海电气参股公司德国Manz开展合作,目前双方已在产品线优化、业务开拓及专利、研发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此外,公司将在德国设立分公司,将加强欧洲营销体系的建设,同时依托公司控股股东上海电气的海外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天眼查资料显示,上海电气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之一,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自动化设备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技术研发、行业资源、业务订单、金融资源、政府关系等方面拥有较大优势。
2020年10月19日,第83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此次,迈瑞医药的迈瑞展台以“全球抗疫,迈瑞同行”为主题,将真实的抗疫故事和明星产品搬到现场。同时,在Mindshare分享大会上,迈瑞医疗九大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也轮番登场,为现场观众上演了一场新品大秀。 公开资料显示,迈瑞医疗是中国最大、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以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主要产品覆盖三大领域: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公司2020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迈瑞医疗的研发投入达到10.04亿元,同比增长29.06%。据了解,此次展会上推出的新品在三大领域均有所覆盖。 明星产品亮相CMEF现场 在全球抗疫的过程中,迈瑞医疗全程参与,与各国医护人员同行,为火线科室提供了最重要的抗疫设备。这一次,迈瑞医疗将在疫情期间发挥“神兵”作用的抗疫明星产品带到了CMEF现场。 迈瑞SV系列呼吸机的极简交互及定制化功能,在极端环境下为救治患者赢得更多时间;ePM系列病人监护仪的极简工作流让全国各地赴汉支援的医疗队员快速上手;BeneFusionDS5床旁输液工作站保证平稳的全输注过程,减少感染风险。 疫情期间,迈瑞医疗为武汉火神山医院检验科量身定制一整套标准化实验室应急整体解决方案,在10天内完成实验室的布局设计、设备的安装运行和应用培训。 在疫情中,小巧轻便的M9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为医生们进行早期评估、分级预警与启动治疗排忧解难;MobiEye700移动式X射线机操作轻便,可以在拥挤的病区中灵活移动,是第一批驰援武汉一线的关键设备。 迈瑞医疗总裁成明和在会上表示,迈瑞医疗除了常年保持监护仪产品在国内市占率第一以外,此次推出的瑞智联解决方案在抗疫中也走在了全球的前列。迈瑞医疗在每个细分的行业,都努力地做到产品第一,争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同时迈瑞医疗也希望在研发上不断创新,做出产品的特点。 多款新品齐登场 在今年的Mindshare分享大会上,迈瑞医疗各大重磅新品的产品经理们依次上台,向到场观众隆重介绍自家的最新“门面担当”。 例如,迈瑞医疗的瑞智联设备物联网解决方案,可以让床旁设备借助监护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并统一接口与医院系统对接,实现设备与系统的结合,提升诊疗工作效率,保障病人安全。 NB350新生儿无创呼吸机通过独有的EasySyncTM呼吸同步专利技术和IOC智能氧控技术,帮助新生儿自如呼吸,让医护轻松工作。BeneFusionn系列输注泵,以智能交互、智慧用药、智准报警、智联通达,多重确保患者输注安全,全面提升医护临床工作效率。HyPortR80医用桥梁式吊塔,将设备的布局管理、独特的光学设计等贯穿入整机之中,实现“一切为生命护航”。HyPixelU14K内窥镜摄像系统,采用先进光学技术与深厚图像算法,全面掌握腔内动态变化,实现卓越图像显示。 在体外诊断领域,迈瑞医疗的BC-7500CRP——三维荧光+全自动末梢血+高速CRP一体机,切实解决中国客户痛点;中国首条全自主检测模块流水线——M6000,整合检验科4大关键学科,其极强的“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在医学影像方面,新一代MX7便携超声基于前沿的域光平台,能快速获得更理想图像,搭载更多智能工具,满足临床快速诊疗需求。据了解,其设计更轻量,超长续航,是移动应用首选;瑞影云++平台打破设备信息孤岛局限,实现云端互联,满足远程影像创新互联的“全场景”应用需求,为远程质控、研讨社区、远程会诊和教学培训提供更规范、更全面、更有效的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迈瑞医疗长期注重自主研发,在过去三年,迈瑞的整体研发投入占比始终维持在10%左右,公司的产品不断丰富,持续推陈出新,高端产品不断实现突破。迈瑞医疗有望在高端市场进口替代、基层市场扩容、民营医院快速发展等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
“海信9年的彩超梦终于照进现实。中国企业敢于创新的路走得通、走得值。”10月19日,海信酝酿了九年的医疗超声产品正式对外发布,海信集团高级副总裁陈维强在发布会上表示,海信完全自主研发的彩色超声产品在同档机型中具有精准卓越的影像品质、行业领先的影像智能、用户至简的操作体验。海信超声的研发成功,意味着海信高端医学影像产业布局有了“关键一环”,打破了外资企业对高端医疗设备产品的垄断,将有助于加快高端医疗影像设备普及。 据悉,超声是四大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之一,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技术门槛高,国内中高端彩超领域75%的份额被国外品牌垄断。早在9年前,海信医疗还处于研究所阶段的时候,就切入超声领域,进行相关技术的储备。 “一直以来,海信进入新行业有两条铁律,一要关系国计民生,二要掌握核心技术。对医疗板块的投入和执着不仅承载着海信技术的延伸,更融入了海信对提升人类健康的愿景和情怀。”陈维强表示,医疗行业是海信集团重点布局的产业板块之一,源于海信数字多媒体国家重点实验室医疗电子研究所做的技术储备,依托海信集团在图像处理技术、显示技术、与信息交互技术方面的技术积累,海信相继推出彩色多普勒超声、医用显示、医护终端、计算机辅助手续系统、阅片系统、分导诊系统、以及数字化手术室、数字化手术部、远程医疗等系统解决方案等产品。目前仅仅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就成功应用在全国100多家三级以上医院,救治疑难疾病患者10000多例。 “在海信高端医学影像产业的‘拼图’中,海信彩色超声设备是最关键一环。它将为海信医疗未来向内窥镜手术设备、微创手术机器人等影像设备领域进军打下坚实的基础。”海信医疗设备有限公司CTO陈永健表示,海信进军超声产业时,没有像一些企业满足于在已成“红海”的低端市场拼杀,而是越过高技术门槛向中高端市场的“蓝海”挺进,要尽快通过自己的努力缩短和国际高端品牌的差距,真正实现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的国产化。 陈永健表示,海信有信心在五年内做到国内超声品牌前三甲。海信将持续加大及其他医学影像设备产业的投入力度,探索内窥镜手术设备、微创手术机器人等影像设备领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形成高端医学影像诊疗设备、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创新的产业发展平台,建立山东省医学影像技术创新中心。通过产品研发,从器件自主、算法创新、产品研制、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应用到医院临床认证,形成医学影像产业群,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行业首创,加速推进我国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国产化进程,支撑海信医疗未来几十亿至上百亿的发展规模。 此前,为有效保证HD60系列产品临床实际使用效果和全部检查部位的有效性,海信医疗开展了20余家医院的临床试用,涵盖38个检查部位的上万例病例,收集了近千个专家的意见,在产品上进行了优化,强化了产品稳定性,确保产品满足临床需求。发布会上,多位超声领域权威专家结合临床试用体验表达了对海信超声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 (CIS)
晶瑞股份29日早间公告,公司为开展集成电路制造用高端光刻胶研发项目,拟通过Singtest Technology PTE. LTD.进口韩国SK Hynix的ASML光刻机设备,总价款为1102.5万美元。据公告,SK海力士(SK Hynix)是韩国一家生产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芯片和闪存芯片的半导体供应商。海力士是全球第二大内存芯片制造商,仅次于三星电子之后。本次设备供应商为 SK Hynix。该公司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厂商。代理商为Singtest Technology PTE. LTD.,公司通过代理商向SK Hynix 的招标代理服务机构韩国LUNS Co.,Ltd进行沟通、协调,并促成本次采购。公司已于2020年9月8日通过代理商Singtest Technology PTE. LTD.向SK Hynix报价,于2020年9月24日确定中标。 本次合同的顺利履行可以保障集成电路制造用高端光刻胶研发项目关键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和设备如期到位并投产,对加快项目进度有积极影响。本次交易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光刻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落实公司发展战略,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