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国等亚洲周边股市强劲上涨提振,东京股市两大股指6日显著上涨,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终盘上涨1.83%。 由于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小幅走软、美股股指期货走强等,东京股市两大股指当天小幅高开。此外,受亚洲周边股市强劲上涨提振,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预期增强。半导体相关股票及景气敏感型股票被积极买入,带动大盘迅速上扬。海运、非铁金属、钢铁、机械等板块上涨明显。 市场人士指出,由于投资者惜售,当天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交易额并没有随股价上涨而明显放大。 至收盘时,日经股指上涨407.96点,收于22714.44点;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指数上涨24.82点,收于全天最高点1577.15点,涨幅为1.60%。
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3日报收于6157.30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83.06点,跌幅为1.33%。欧洲三大股指当天全线下跌。 个股方面,当天伦敦股市成分股中消费类个股领涨,位于涨幅前五位的个股分别为:餐饮及酒店集团惠特布雷德股价上涨1.62%,贵金属生产商弗雷斯尼洛股价上涨1.42%,在线餐饮外卖公司Just Eat Takeaway股价上涨1.32%,家庭服务公司HomeServe股价上涨0.78%,苏格兰按揭投资信托股价上涨0.71%。 当天伦敦股市成分股中服务类个股领跌,位于跌幅前五位的个股分别为:罗尔斯罗伊斯控股公司股价下跌10.02%,服装零售商Next股价下跌4.61%,投资公司梅尔罗斯工业公司股价下跌2.82%,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股价下跌2.52%,电视运营商ITV股价下跌2.49%。 欧洲其他两大主要股指方面,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报收于5007.14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42.24点,跌幅为0.84%;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报收于12528.18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80.28点,跌幅为0.64%。
1 利率与股市的背离 近期股市A股市场明显转暖。从技术形态上看,目前A股主要指数(沪深300、上证50等)呈现多头突破的态势,而创业板指和中小板指一直维持在多头排列的强势形态。 然而货币市场的某些特征,却似乎并不支持股市的大幅度走强。 例如,从数据来看,表征最短期资金成本的指标——DR07和DR14——都发生了明显的抬升,回到今年2月疫情初期的水平。 而国债收益率来看,不论是短期(1年期国债收益率)还是长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经历了疫情期间的深度下探,现在发生明显的抬升,也表明资金成本在提高。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直觉是,利率和股票价格是反向运动的;一般加息会造成股市大跌,而降息(以及降准、QE等宽松操作)会导致股市大涨。 然而这一轮,特随着货币政策的收紧,股市却涨势猛烈;特别是上周五的普涨,A股主要指数几乎全部进入“多头排列”的技术形态。于是问题来了,一边是货币收紧,一边是股市大涨,究竟谁错了? 2 利率抬升的两种逻辑 答案是:两个都没错。 表面看上去背离的两个指标,也许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现象。 事实上,这一轮货币政策收紧,从两会已经开始;而6月初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也强化了货币宽松政策工具退出的正当性。从期债指数(10年期国债期货)来看,4月底已经开始price in这一轮货币收紧;5月22日两会召开那天的一根大阳线之后,就头也不回地跌下去了。 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近期各大券商首席分析师的关注点,大都已经转移到对资金成本抬升现象的讨论。在刚刚结束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先生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也有明显“偏鹰”的态势。例如: “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要注重政策设计激励相容,防范道德风险,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 在真实的世界中,决定资金成本的因素有两个,第一是央行的货币政策,第二是经济基本面的内生驱动力。 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过多地关注货币政策对利率(资金成本)的调节,而忽视了经济基本面对资金成本的内生驱动诉求。 短期,货币政策的松紧的确会造成股市起伏,但这有一个大前提,即经济基本面不发生明显变化,处于停滞,甚至是衰退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资金放松,流动性泛滥,会导致股市和债市的同步走强;而资金收紧,流动性匮乏,会导致股市和债市的同步走弱。但这只是一种情形。 而长期来看,经济活动增强,对资金的需求旺盛,资金供不应求,在供求关系决定之下,自然就会使得资金的成本(价格)——利率——抬升。这一轮的利率抬升,与其说是央行在主动收紧货币政策,倒不如说是对经济活动明显走强的一种追认。 目前而言,驱动股市大涨的逻辑有两个方面。 首先,一旦经济走强带动利率上行的逻辑确认,那么债市的熊市确立,资金从债券市场出逃,涌入权益类市场,推高股票价格。 其次,而股市是一种基于预期交易的金融产品,一旦债券(固收)市场的表现确认了利率抬升是对经济活动增强的追认,即债市开始转入熊市,那么基于未来经济走强的预期,股市上涨就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特别是近期A股的行情开始从中小创向白马蓝筹切换,此前一直温温吞吞的上证50与沪深300也开始酝酿着突破,佐证了对经济走强的预期。 那么,接下来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股债两市未来如何发展? 3 历史的轮回 目前,从国债收益率曲线来看,短端收益率的抬升比长短要快,进而收益率曲线呈现出一种走平的态势。结合收益率抬升,债券价格下跌,这个现象用术语来表述就是两个字——熊平。 在这里牛平牛陡熊平熊陡这些枯燥的概念我就不多解释了,您只需要记住两个特征,即可: (1)收益率(利率)抬升 (2)长短端利差收窄 这样的形态,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16年二三季度。请看下图: 可以看到,从2016年开始,长短端利差(即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减去1年期国债收益率)开始收窄,伴随着收益率上行,即所谓的“熊平”趋势。与当前的趋势极为相似。 随后,长短利差不断收窄,知道2017年中长短端收益率利差收窄为零、并轻微倒挂。 之后,债市开启了一轮明显的收益率利差走阔的周期,而这一轮周期随着疫情期间货币放水、短端收益率被极度压低而走到顶端。 即便不考虑疫情的因素,在2019年下半年中间,长短端利差(即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减去1年期国债收益率)也逐步上扬到接近1个点的位置。 所以,从2016年二季度,到2019年四季度大概的位置,正好构成一轮完整的债市周期。 现在的位置(牛陡转熊平)与2016年二季度向三季度的过渡期极为相似。 如果我们再把股市走势纳入进来,那么规律就更加明显了。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在2016年那一波明显的“熊平”走势之后,股市便开启了上涨。 如果我们拉长到更长的周期来看,在2008年之后的三轮明显的债市周期中,以及对应的三轮“熊平”,除了2011年一二季度那一轮“熊平”之外,其它两轮债券周期的“熊平”发生之后,股市都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行情。 熊平之后股市走牛,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反映的是经济活动增强导致对资金的需求增加,而经济活动增强,则为股市走牛提供基础。 下面分别演绎一下最近十年中由债券“熊平”过渡到股票牛市的逻辑过程: 第一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股市在2009年3月见底,之后便开启了一轮反弹,而这一轮反弹,由于QE和全球大放水,债券市场还处在牛平的漫漫长路之中,这一轮股市反弹不具备基本面的支持。 第二轮。2013年二季度,短端收益率快速上行造成“熊平”格局,是经济活动强劲而央行释放流动性不足所导致的,变现为“钱荒”,因而股市估值遭到压抑。之后随着2014年大降准,配合上压抑需求的造富需求和金融工具创新,最终导致2015年那一波快牛疯牛行情。 第三轮。到了2016年三季度,全球经济复苏到繁荣的逻辑已经确认,美国加息周期开始,这一波中国国债收益率再度上行,且短端上行的速度明显比长端快,于是出现“熊平”格局。而这一波股市上涨,事实上从2016年二季度已经开始。由于宏观货币环境收紧,因而股市上涨缓慢,而且向白马蓝筹股“抱团”的现象非常明显。到2018年开始下跌,降息周期再度开启,债券牛市确立。 因此,从上面三个“熊平”的例子来看。债券收益率期限结构的“熊平”格局,所反映出来的意义是相同的,即:经济活动走强,对资金需求增加,导致资金成本提高,利率抬升,且短端利率抬升速度比长端快。 经济走强是牛市的部分条件,但而这是否会导致大牛市,还要看许多其他因素的配合;比如情绪面,政策面,流动性基础,等等。就目前而言,情绪面和政策面都是非常支持的,而基础流动性也并不紧张,所以股市走强的概率偏大。 4 结语 股市与债市,就像是两面哈哈镜,从不同侧面,反映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这两者有时同涨同跌,这是流动性松紧造成的;有的时候会发生“股债跷跷板”,这是资金在不同风险偏好之间选择的结果;还有的时候,会出现背离,就像现在的情况。 而按照我们的分析,这一轮股债背离,其背后的信号其实是经济走强,基本面趋好。 事实上,如果排除疫情,2020年本应该是全球从复苏向繁荣过渡的时期。中国虽然在最早期(12月份)未能发现病毒,但随后及时采取了极端严格的隔离措施,因此疫情迅速被压制下去;导致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反弹复苏情况优于世界其他国家,有望成为新一轮全球复苏的火车头。 回望2017年到现在,三年期间的兔起鹘落,中国从美国加息的被迫追随者,演变为这一轮全球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率先退出的领头羊,期间并没有发生资产价格的硬着陆。现在美国深陷疫情与债务泥潭,美联储放水完全停不下来,而中国的货币政策率先开启紧缩周期。 站在经济周期的角度,从复苏到繁荣的换挡期,经济活动开始增强,对资金的需求增加,导致利率抬升,债券市场进入“熊平”阶段。而这段时期往往是牛市的早期阶段。根据美林时钟,这段期间的资产配置原则叫做“股票为王,商品次之”。 尽管未来黑天鹅事件仍然可能高发,市场不稳定因素仍然在,但出在牛市欲来未来之际,大可不必悲观。
虽然全球市场仍存在较大的发展不确定因素,且全球范围内的复工复产进度不一,今年全球经济的发展形势自然也是非常严峻的。本来,股票市场属于经济晴雨表,并率先反映出全球经济的真实走向,但从目前美股市场的走势分析,股市晴雨表的功能似乎有所变化,美股市场的走向似乎更像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晴雨表。 纵观过去多年的时间,美联储一直对美股市场的走势产生出重要性的影响。面对危机的到来,虽然应对办法不少,但美联储的应对招数却非常多,且政策出炉的力度往往远超过市场的预期。 早在今年3月份,美联储先后出炉了刺激经济的策略,甚至采取了无限量化宽松的对策,想尽办法在短时间内解决掉流动性挤兑的风险。很显然,经过了美联储等多方面的努力,全球市场的流动性挤兑压力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是,面对短暂性的应对措施,显然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掉问题,股票市场的走势并未真实反映出美国经济的走向。 近日,正当市场担忧着美股市场可能会出现二次探底的走势时,美联储却再度放出大招,宣布推出二级市场的企业信贷工具,这也是美联储首次在二级市场购入公司债券。虽然后遗症不少,但足以体现出美联储刺激经济、稳定股市的决心。由此可见,经过了这一系列的举措之后,美股市场的走势已经不是真实表现出经济晴雨表的功能,而是更像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晴雨表表现,美联储放水的力度,则是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美股市场乃至全球股票市场的走向。 与美股市场相比,A股市场同样深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放水力度的大小,则是直接影响到股市乃至房地产市场的走势。不过,相对于美联储的放水力度,国内央行的货币放松力度却稍显谨慎,在央行货币放水的背后,更注重资金流入实体,并不希望资金变相流进了股市乃至房地产市场。 美联储全方位刺激经济,甚至不惜代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的支持,一方面在于维系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宽松状态,避免年初发生的流动性挤兑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在于想尽办法稳定经济,而资本市场聚集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对当地投资者来说,他们的投资信仰更多体现在股票市场身上。这与我们的投资者不同,我们的投资者则更偏爱于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投资则是成为了国内投资者的投资信仰,由此也造成了多年来股市与房地产市场的不同表现。 美联储大力度为市场输入流动性,后遗症肯定存在,但站在美联储的角度思考,稳定经济以及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的重要性显然更显重要,应对当下危机似乎成为了当前美联储政策出炉的关键所在。至于后续的影响,则可能还有更大力度的应对措施。 至于A股市场,在全球货币放水的环境下,只要不发生年初全球市场流动性挤兑的问题,那么应该不会轻易发生大幅下跌的走势。很显然,面对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维系流动性稳定乃至流动性宽松状态,则是更影响着股票市场的走势。 但是,对A股市场来说,目前距离3000点大关也仅有一步之遥的空间了。但是,作为一道长期的心理关口,市场对3000点的进攻却显得比较谨慎,从近期A股市场的日均成交量能变化情况分析,市场资金在股市冲关之际,却稍显谨慎。不过,与沪市指数相比,市场则更注重深市指数的波动表现,尤其是创业板指数等指数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分析,沪市指数的参考意义已经骤然下降,聚集大量传统周期企业的沪市市场,似乎已经很难反映出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状态了。 因有着2015年股市加速去泡沫、去杠杆的经验教训,国内股票市场在上行的过程中,却显得谨慎不少。与此同时,从近年来的货币政策出炉力度来看,也是更针对于流动性注入实体经济,尽可能避免过度进入股市、房地产等市场。但是,假如全球货币持续宽松,且内外部市场环境趋于稳定,那么也很难阻挡股市向上突破的趋势,当然相对于美股市场,A股市场的向上突破会显得压力不少。 但是,作为以资金推动作为主导的A股市场,要想向上突破,一方面需要非常牢固的底部基础支持,通过底部充分洗盘,充分震荡,才能够为向上突破减轻压力;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持续性的量能支持,量价齐升则是股市向上突破的关键条件。然而,面对上方的压力,市场资金的态度却是相对谨慎的,似乎更惧怕外部不确定因素以及内部监管风向的变化,或许这一种3000点恐高症现象仍然存在,这也是约束着市场量能持续放大的因素。 不过,3000点的强压,终究还是会得到突破,只是时间的长短。在此期间,量能持续放大的力度以及货币放水的态度则影响着市场的走向。市场向上突破可能会比想象中来得曲折与复杂,但经历了长期的震荡行情后,股市底部基础已经比较扎实,向上突破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市场已基本上消化风险情绪 6月17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突破824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44.4万例。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全球疫情正在恶化”。美国上周已呈现第二波疫情暴发迹象,当前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全球最多,突破220万例。此外巴西和印度的疫情迅速蔓延,成为新的焦点区域。为疫情后全球经济恢复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我认为,市场已经基本上消化了风险情绪。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疫情确诊人数并没有像第一轮疫情来临时一样迅速地上涨,这一次疫情的爆发应该是在意料之中,对于市场而言也不算是一个重大的意外。美股在上周下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之前股市暴涨的一次正常的回调。 金融震荡的风险始终存在,除中国外的金融市场,目前以及未来两年都会处于高位波动阶段。如果疫情只是在美国、中国大陆或者欧洲出现当前程度的反弹,对各地区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各国已经经历过,具备了应对的经验,只不过会在一些领域进行针对性的微调。但是,如果疫情在印度、非洲出现大规模蔓延,对相关地区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同时,如果疫情按照目前这种反弹力度,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如果反弹的力度超过之前的最高点,可能会引起恐慌。 世界经济的恢复路径不会改变 新增新冠确诊人数较多的印度、巴西等这些地区的疫情的二次爆发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有限。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体量小,经济的复杂程度也比较低,它们既不是原材料的集中供应地,不是全球的主要市场,也不是最主要的制造业生产的来源地。所以,这些地区的第二波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只会造成局部的冲击。 虽然美国21个州新增确诊病例上升,但目前看来这并不会改变世界经济的恢复路径。因为这种上升不是格局性上升,只是数量上的上升。而且美国现在对疫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社会准备,医疗的资源不再过度紧张,医疗条件能得到保证。所以,我认为这次疫情反复的影响是有限的,至少目前这种恶化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不能说是实质性的,因为这次恶化不是飞跃性、革命性、颠覆性的恶化,而是在同一数量级上的变迁。只有疫情恶化得非常严重,确诊人数翻了一个数量级,从1万人变成10万人,才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 中国经济基本处于上升期,欧美处于拉锯战阶段 当前,中国经济基本上处于上升期,欧美经济的恢复处于拉锯战时期。如果不出重大意外,中国经济上半年应该是微弱的负增长,下半年两个季度大概是7%左右的增长,全年实现3~5%的平均增长。 我们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变局:一边是经济社会大萧条,一边是美联储史无前例的无限QE大放水让美股一度突破新高。资本市场的方向最终将由泛滥的货币和衰退的基本面共同引领。衰退对基本面的影响就是让股市震荡,流动性增加的带来的影响是股市处于高位,所以未来股市应是高位震荡。当然,国内情况另当别论。 面对诸多不确定性,投资者应该将眼光放长远一点,不要觉得疫情马上就会过去,股市就进入上升期,也不要因为股市一跌,就认为股市就会进入一个衰退期。现在是高位震荡阶段,投资者要眼光长远,沉着冷静。 本文原发于网易
这世界上最说不准的事就是股市。谁能想到,大家都认定已经进入熊市的美股,在下跌这么深之后,竟然在短短两个多月里顽强收复了失地,虽然道琼斯指数还差那么一口气,但纳斯达克不仅收复了失地,还创出历史新高,首次站上了1万点。要这么来看,美股进入熊市的结论要被推翻,妥妥的千金难买牛回头。 特朗普给巴菲特添堵 这种结果连巴菲特也没有想到,他前不久才忍痛割光了航空股,结果现在航空股报复性上涨。纽约证交所Arca航空公司指数在上周上涨了近50%,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毫无疑问,巴菲特犯了大错,他现在一定很郁闷,这股市好像是存心跟他过不去。更让他闹心的是,特朗普又来揭他还没愈合的伤疤。 特朗普一直很在乎股市的涨跌,看到股市跌就生闷气,看到股市涨就兴高采烈。现在看到美股大涨,高兴之余,忍不住就对巴菲特指指点点了。他说:沃伦·巴菲特卖掉航空股有一段时间了,他这一辈子做了很多正确的决定。虽然我本人对巴菲特也一直非常尊重,但即便是像巴菲特这样的人偶尔也会犯错误。他们应该继续持有航空股,因为股价已经涨破了天花板。 看起来特朗普确实很尊重巴菲特,先肯定巴菲特一辈子正确,再说他偶尔也会犯错,没有任何嘲讽讥笑他的意思,只是为他感到惋惜。如果是别人,特朗普恐怕就是看笑话的心态了。尽管他没有嘲笑巴菲特的意思,但客观效果却是往巴菲特伤口上撒盐,给巴菲特心里添堵。炒股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股市中犯了方向性错误,亏了大钱,都不想再去说它。特朗普在巴菲特最郁闷的时候公开为他惋惜,而且是在总统的新闻发布会上,这让巴菲特的脸往哪儿搁? 事前看不准事后诸葛亮 特朗普有一个新称号:“懂王”。因为他总是喜欢说,没有人比我更懂这个了,他几乎什么都懂。他是懂得挺多的,但也不是什么都懂。在商业上他确实有一套,股市是离商业最近的,但股市变幻莫测,特朗普其实也是看不准的。他在很久以前说过,如果道琼斯指数单日下跌超过1000点,不得找任何理由,时任美国总统应该立即被装进加农炮发射出去。这话就说得太绝对,特朗普说这话时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会当上美国总统,如果真要按照他说的来,两个月前他已经被加农炮发射出去好几回了。 特朗普这次点评巴菲特,看上去说得很对,但这是事后诸葛亮,属于马后炮,所以对巴菲特而言没有价值,对其他投资者也没有参考价值。如果特朗普真的牛,应该在巴菲特刚宣布割肉航空股时就大声疾呼:沃伦,你错了,赶紧再把航空股买回来,否则你会后悔的。可惜当时特朗普什么也没说,因为那个时候他也看不准。 本来特朗普一直喜欢即兴对股市发表评论的,但那段时间他却很少再谈论股市了,因为他也灰心丧气了。在他的要求下,美元利率已经降到了0,他甚至还呼吁实行负利率。但那时美股就是没有起色,反而一而再地熔断,一直搞到他彻底没有脾气,所以他也不敢再即兴评论股市了。 让巴菲特来请教特朗普 现在美股涨上来了,特朗普又开始即兴评论股市了,那他真的看懂美股了吗?要论懂股市,特朗普会比巴菲特还懂吗?人家巴菲特是专业吃这碗饭的,你特朗普只是临时来客串几回的,不可能比巴菲特还懂股市吧?既然巴菲特会犯错,你特朗普就不会犯错?虽然航空股现在涨上来了,能不能保证后面就不会再跌下去呢?如果特朗普真牛,那就不要再放马后炮了,把话说在前面,现在就来预测一下美国航空股后市走势会怎样,是涨还是跌? 我估计特朗普不会去预测,虽然他没有巴菲特那么懂股市,但他毕竟还是懂股市的。股评家最怕别人问他股市明天是涨还是跌,但不怕不设定时间表的预测。巴菲特也没想到航空股会跌得那么惨,否则他就不会在航空股刚跌的时候去补仓了。巴菲特肯定也没有想到航空股还能再涨回来,否则他也不会割肉清仓航空股了。 巴菲特在清仓航空股时一定是觉得他看懂航空股的未来了,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反转,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其实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利好的事。既然这样,谁又能保证美国航空股不会再跌下来呢?如果我是巴菲特,我就将特朗普一军,问问他:我现在还能再买航空股吗?当然这难不倒特朗普,我猜他会说:亲爱的沃伦,我已经说过了,你应该继续持有航空股,但买进和继续持有是不同的,这个,你懂的。
特约丨周俊生 编辑 | 何艳 国家领导人将地摊经济作为“人间的烟火”来高度评价,这为地摊经济正了名,让民众深受鼓舞。6月2日,A股大盘应运出现了“地摊概念股”的炒作,一些与地摊经济沾边的个股直奔涨停,成为当天盘中的“网红”。6月3日,这一概念炒作之风顺势蔓延至港股,其中不乏个别摆摊“售货车”一度股价翻倍。 这股“地摊概念股”的炒作,同以往的概念股炒作并无两样,没有坚实的基本面支撑,不可能维持长久。地摊完全是个体小本经营,而一家企业要成为上市公司,都是有很高门槛的,即使是一些食品类、农产品类企业,也不可能依靠地摊经营来增加业绩。但股市从来不是讲道理的地方,或者说股市的道理是资金为王,当市场资金对一些个股贴上忽然走红的地摊标签,这些股票火上一把也就有了天然的合理性。 现在的股市虽然已经有点“高大上”的样子,但它最初出现时,却也是从地摊起步的,传说中最早出现的“梧桐树下的交易”,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A股市场的发展也有这样的过程,很多八十年代建立的企业发行的股票,几乎都有地摊交易的经历。今天一些看上去规模很大的民营类上市公司,不少也是从地摊上迈出第一步的,比如,新希望的董事长刘永好,在回忆其创业时,总是要说到马路边上的一篮子鸡蛋。想到这一点,我们或许可以说,今天在马路上摆摊的年轻人,说不定几十年以后就会进入胡润的百富榜。 地摊经济在最近一二十年里出现了一些曲折,随着政府对市场管理的权力强化,地摊在中国很多大城市绝迹了。不过,地摊经营很难克服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百姓的意见也一直存在,因此对地摊曾经的限制也有其可以理解的理由。但它造成的后果却是,城市里的烟火气在减少,更重要的是,地摊交易消失以后,原来以此谋生的大量底层民众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本来,这些矛盾不为人关注,但疫情的发生加剧了这种矛盾,这次政府对地摊经济的肯定实际上就是对真正的市场的肯定。 地摊经济的曲折,对股市也很有启发。摆地摊能活跃市场,但增加了市场管理难度,简单的做法是全面禁止。假如当年梧桐树交易因为像地摊一样杂乱而被取缔,那么今天也许就不存在股票市场了。今天的股市交易,已经实现了无纸化,交易者可以西装革履,坐在空调房里一尘不染,环境卫生自然是没话说了,但他们交易的股票,其股价却经常像不听话的野马,上窜下跳,没有秩序,说起来与地摊交易又有什么两样?因此,为了给股市安上笼头,管理部门给股市设置了很多规矩,如涨跌停板,如T 1,其目的就是给股市锁上安全的锁,让它们动弹不得。 实际上,地摊经济作为各种经济活动中的细端末节,对拉升GDP、改变目前我国在经济运行上出现的困难作用有限,重要的是承认了民众在市场交易中的自由权力,正是有了这种自由,经济才能活起来。股市也是如此,本来就是民间自由交易发展起来的股市,如果限制过多,要求市场活跃基本上也是缘木求鱼。最近几年来,A股市场不断有声音呼吁恢复T 0,取消涨跌停板,就是投资者在吁求自由交易的权利。如果相关部门能够从近日国家领导人为地摊经济“站台”的行动中受到启发,积极研究问题,给股市引进“烟火气”,对于股市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如此说来,A股市场上出现的“地摊概念股”行情,就并非全是无厘头的了,在忽上忽下的K线图里,我们也能看到市场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