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后浪们来了。 时代更迭,90后已在股市崭露头角。相关机构统计显示,90后投资者占比逐年增长,97后已进入股市。 更多的资源、更好的教育、更优越的生活环境,让后浪们有着与60后、70后乃至80后截然不同的投资态度。他们有的把炒股作为学习手段,有的将炒股当成职业。受过良好教育的90后,比前浪们具备更多专业知识储备,价值投资已成为他们的核心投资逻辑。 职业散户 而立之年的钟鸿是一名“职业散户”。 “我从2016年开始炒股,这就是我的全职工作。”钟鸿笑着说。钟鸿家地处江浙,家中经营着钢材生意。大学毕业后,他就在自家厂里帮忙做事:投标、搬运货物、下工地,所有与家里生意相关的事他都做过,但钟鸿不喜欢那样的生活。“做生意少不了人情往来和应酬。我们是乙方,面对甲方时要放低姿态。我的性格比较强,不习惯‘低着头’说话,所以对接手家里生意比较排斥。”他说。 2016年,在朋友劝说下,钟鸿开始接触股市,毫无财经背景的他从此发现新大陆(000997)。“我喜欢股市,可以坐在电脑前一整天不停地分析研究,自得其乐。炒股不需要与人打交道,没有人情往来,你只要自己多学习专业知识,多研究公司基本面就行。”钟鸿说。 随后,钟鸿拿着父亲给的启动资金全身心投入股市。他的目标是通过炒股实现财富自由。虽然在股市经历了4年摸爬滚打,他还处在“交学费”阶段。“这几年亏了一些钱,但我相信这条路能走通。炒股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可以向父母证明自己的职业,我要让他们相信这条路我没走错。”钟鸿说,争取今年见成效。 钟鸿的父亲钟达也是一位股民,对于钟鸿炒股这件事,父亲的态度很开明:“孩子想炒股就炒吧,能炒出名堂来当然好;亏光了,就回来老老实实做生意。” 作为一名60后,钟达并不认可将炒股作为全职工作。“手上有闲钱,去投资一把,但要有其他赖以生存的职业。股市的不确定性太大,生活还是要有一份确定性的收入来源。”钟达说。 在近期行情中,钟达比儿子幸运,他踩对了券商股节奏,但家中生意仍是他的重心。“炒股就是乐趣,生意才是根基。没有实业,哪来资金做投资?”钟达反问道。 不追消息 1995年出生的于馨年纪不大,却是位“老股民”。2015年上大学期间,于馨就开启了投资之旅。 于馨介绍,大学时她选修了金融课程。证券投资老师告诉他们要树立理财意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让于馨萌发了炒股念头。“那时候我们学校组织模拟炒股大赛,我得了第二名。所以2015年二三月我就去开户,拿着压岁钱炒起股来。”于馨告诉记者。 于馨赶上了2015年的牛市尾巴,初涉股海就让她尝到甜头,同时也见证了股市的残酷。“我炒股没多久,就赶上了A股大跌。幸好当时我买的是新华百货(600785),因为‘野蛮收购’而逆势上涨,让我在大跌中全身而退。” 后来的于馨有几年都未再入股市。“死里逃生不容易,熊市不想看股票。大多数炒股的人与我当时的想法一样,买涨不买跌,觉得熊市风险更高。实际上,散户在牛市同样会亏钱。” 2019年,已经工作的于馨重新开设了证券账户。“现在,我算半个行业人,工作与上市公司相关,做这一行肯定要有参与感。但我现在炒股和原来不一样:挑选一只股票会综合公司基本面和行业趋势。”于馨称,“我认准的东西不会频繁换手,除非它没达到预期。” 于馨认为消息有滞后性,不赞同以追消息方式炒股。“我以定投方式参与,每月发工资会拿出两三千元投入证券账户。这相当于一个蓄水池,是我积累财富的一种习惯。” 于馨父亲与她炒股的方式完全不同。“我爸基本上是看新闻联播炒股,播了什么就去追。比如,今天新闻联播说要搞新基建,他就去追这个板块。”于馨说,父辈上学时,中国的证券市场还未建立,那代人中拥有专业财经知识的不多,在股市中偏爱追消息。到了她们这一代,大家的知识储备和信息获取方式都有所升级,所以在股市投资中更趋理性。 犒劳自己 1997年出生的斯斯是英国一所“红砖大学”的金融专业在读生,受疫情影响,今年一直在国内通过网课形式学习。去年底,斯斯拿着父亲给的3万元启动资金开始炒股,一方面,为了将所学和实际结合;另一方面,为了赚点零花钱犒劳自己。 6月A股行情喜人,斯斯重仓的券商股获利不菲。“本周三抛掉券商股,盈利部分全部提取出来,找代购买了个‘流浪包’。”斯斯口中的“流浪包”是某奢侈品牌包包。因一包难求,斯斯找他人代购,加了2000元代购费。 与新一代股民炒股赚钱就马上消费、犒劳自己相比,老一代股民炒股更多是为了改善家庭生活,为子女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斯斯的父亲是某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月薪6000元的他在斯斯上高中时开始炒股。“像我们这种普通家庭,想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仅靠工资是不够的。当时,斯斯想出国留学,为了尽力满足孩子的愿望,我跟着朋友开始炒股。”斯斯父亲说,起初投入资金只有10万元,后来将盈利的部分再投入股市。“股市里的钱除了供斯斯上学,我从未取出做别的。去年买京东方赚了一些钱,都没有斯斯那种犒劳自己的想法。我只想再赚多一些,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经济复苏预期、宽松流动性、以及监管者的呵护共同营造了有利于A股牛市形成的宏观环境。随着陆股通北上资金的大举加仓,以及北上资金活跃度的明显提升,A股进入7月后在外资引领下急涨。 四方面原因使得7月上旬A股急涨的态势难以持续:(1)A股短期涨幅已经明显超过全球股市,从而削弱了A股在全球市场中的吸引力;(2)北上资金的活跃程度接近历史极值,预计会触顶回落;(3)疫情发展仍然存在较高不确定性,美国“二次停工”的风险不低;(4)监管者对股市“疯牛”保持着相当的警惕。 对下半年A股后市可以保持乐观,但别相信2015年的“疯牛”行情会重演。 进入2020年7月,A股股指急涨。截止2020年7月10日,在7月的前8个交易日中,上证综指累计上涨13.4%。仅仅在7月6日至10日这一周,上证综指就上涨7.3%,创下了2015年7月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 当前宏观经济大环境有利于A股市牛市的形成。在近期股指上扬的背后,有三大宏观因素在起推动作用。 第一、经济复苏预期。股市总是对预期做反应,走在经济前面。新冠疫情的爆发确实让全球经济增速都大幅下滑至几十年来的低位,但展望未来几个季度,经济增速从坑底回升的趋势非常明显。到明年1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速有望回升到10%以上(因为今年1季度基数非常低)。因此,尽管今年上半年企业盈利增长大幅下滑,但盈利改善的预期非常强。可以说,股市现在反映的不是当前较低的经济增速,而是未来会持续加速至高位的经济增长预期。 第二、宽松流动性。疫情爆发之后,全球央行都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稳定金融市场和托底经济增长,我国也不例外。我国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虽然在今年2季度有所回升,但目前仍然处于近5年来的较低水平。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幅也在2季度创下了10年来的最高纪录。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充沛的流动性推升了股票估值,部分对冲了疫情对股票估值带来的压力。 第三、监管者的呵护。中美贸易战凸显了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短板。资本市场为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定价的能力较强,能更好支持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因而更受高层重视。在今年7月7日的浦山讲坛上,证监会前主席肖刚说:“党中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资本市场。”在高层领导这样积极的态度下,资本市场改革举措持续推出,充分体现了监管者对A股市场的呵护,从而提升了股市的人气。 两方面证据显示,7月以来A股的上涨主要为外资所引领。 一方面、7月A股的急涨伴随着陆股通北上资金的大举加仓。在7月2日到10日的7个香港交易日中(香港7月1日休市),陆股通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585亿元。流入强度之大,已经接近历史峰值。从历史经验来看,北上资金的运动对A股有相当强的领先性,它的大举加仓往往会带动A股上扬【1】。(图表1) 另一方面、当前北上资金的相对活跃程度明显高于A股本土资金。可以用北上资金股票买入金额与北上资金存量的比值来衡量北上资金的活跃程度。类似地,A股本土资金的活跃程度可以用融资买入金额与融资余额之比来衡量(A股本土资金中只有融资有数据可计算其活跃度)。因为资金风格不同,直接比较这两个比值没太大意义(融资的活跃度长期高于北上资金)。不过,看二者当前分别处在历史上的什么位置,可以帮助我们研判两类资金的相对活跃程度。7月10日这周,北上资金买入金额与北上资金余额之比大幅上升至6%以上,创下了2016年以来的历史记录。同期,融资买入额与融资余额之比虽然也显著上升,但绝对水平仍明显低于2019年3月与2020年2月的高点。从活跃度走势的对比来看,7月A股行情更可能为北上资金所引领。(图表2) 四方面原因使得7月上旬A股急涨的态势难以持续。 原因之一,A股短期涨幅已经明显超过全球股市,从而削弱了A股在全球股市中的吸引力。2019年以来,全球主要股市的走势有较高同步性,A股相对全球股市的偏离难以长期持续(港股因为香港自身原因而与全球股市走势持续背离)。今年7月以来,A股的急涨已经显著拉开了A股与全球其他股指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A股在全球股市中的相对吸引力下降,从而给北上资金的进一步流入带来阻力。(图表3) 原因之二、北上资金的活跃程度接近历史极值,预计会触顶回落。股市投资需要有逆向思维。当北上资金的活跃度创下了4年多以来的高位时,活跃度高位回落的概率应该大于再创新高的概率。事实上,在7月2日到9日连续6个交易日净流入之后,7月10日北上资金已经净流出44亿元。有引领性的北上资金的流出和活跃度下降,将给A股股指带来短期压力。 原因之三、疫情发展仍然存在较高不确定性,美国“二次停工”的风险不低。随着人类对新冠肺炎了解的加深,疫情带来的恐慌已经逐步消退,人类也已开始习惯病毒相伴的生活。但别忘了,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除了“停工”、“封城”这样的社交隔离措施之外,人类尚未找到其他有效应对疫情的手段。今年6月以来,随着复工的推进,美国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数已经大幅反弹至历史新高。还好,美国新增死亡数走势仍然相对平稳。不过,在肺炎病例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美国医疗体系再次被挤兑的可能性不低。如果死亡数因此而飙升,美国“二次停工”的概率就会大大上升。这是A股市场目前并未充分纳入考虑的风险因素。(图表4) 原因之四、监管者对股市“疯牛”保持着相当的警惕。监管者重视和呵护资本市场发展不假,但这不意味着监管者会放任“疯牛”的形成。经历过2015年的“股灾”之后,监管者对建立在流动性和杠杆资金之上的“泡沫疯牛”非常警觉,绝不会容忍2015年那样银行资金通过各种途径汹涌进股市的情况发生。因此,就算几天前媒体报道的银行获券商牌照的消息属实,也别指望银行资金就能畅通地进股市来推高股指。 对下半年A股后市可以保持乐观,但别相信2015年的“疯牛”行情会再来。基于上述四个原因,“疯牛”行情应该是难以出现的。今年7月上旬A股急涨之后,短期谨慎一些更为恰当。不过,经济复苏、监管者呵护两个长期利好因素在今年下半年不会发生改变。在流动性方面,下半年货币政策可能会边际上收紧【2】,但在经济复苏背景下,资金会从债券等其他市场向股市流动,部分抵消货币政策收紧对股市的影响。因此,今年下半年A股的牛市可以期待,但不应以2015年的大牛市作为参照。(完)
过去这一周,学生高考,股指高升。 也许是病毒给人戴的无形枷锁太久,A股突然爆发,像是一次起义般的仰天释放。5个交易日的成交额均突破1.5万亿元,火爆的云开户让多家券商和行情服务商的APP被挤爆,创业板一周累计上涨12.8%,沪指一周累计涨幅超过7%,创5年来的周涨幅新高。 A股行情为何被点燃?多数分析师认为和流动性充裕有关,和资本市场正在推进的改革开放举措有关。《新闻联播》则援引专家的说法,“中国出色的疫情防控能力和疫情防控成绩是中国经济复苏和股市上涨的最大动能”。 中国在全球率先快速复产复工,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连续2个月正增长,消费和投资同比仍是下降,但降幅持续收窄,5月中国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0.8%,已接近上年同期水平。 和欧美经济体相比,中国在疫情后没有采取“财政赤字货币化”和零利率、负利率等政策,“弹药库”里还有不少储备,为后续的相机调整留出了余地。这也让投资者不太担心即使局部出现“二次疫情”的情况。 当然,现实的重重挑战也毋庸置疑。境外疫情仍在肆虐,全球经贸严重萎缩,中国虽在改善,但年初到现在主要经济指标累计数与上年比仍是负数,未回到正常水平。就业总量压力,大学生等重点就业群体压力,以及就业不充分的压力,依然严峻。 所以段子手又把2015年的老段子拿了出来——“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出去打工挣钱了,经济不好的时候就聚在村口赌博”,意思是,基本面下滑股票却狂涨,不正常也无法持久,很可能如梦幻泡影。 A股会进入疯牛期再接着牛短熊长,还是会在一个大箱体里“非牛亦非熊”,抑或走上慢牛长牛之路? 我的看法是,A股中短期内变熊的可能性基本上可以排除。 先看一下全球股市。全球股市在3月急跌后,从4月开始反转。以投资经理采用最多的基准指数来看,全球ETF-iShares MSCI ACWI在今年第一个交易日(1月2日)为79.77,3月23日见底53.31,7月10日为75.82,基本回到年初没有疫情时的水平。 再看一下全球经济基本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月24日发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将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从4月预测时的-3%调低到-4.9%,美国从-5.9%下降到-8.0%,中国从1.2%调整到1.0%,是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唯一正增长的。 可见全球经济远未转危为安,既然如此,股市为何选择上攻?除了各国政府天量资金救市的刺激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疫情压力在边际上有所减轻。彭博社分析说,“久病成医”的交易员们不再关注确诊病例的增加,而是专注于包括死亡率和住院率在内的数据。 “只要感染死亡率有限,确诊病例数字不一定是坏事,”美国Spectrum管理集团创始人合伙人菲利普斯说,“只要死亡率维持这个趋势,我认为投资者可以忍受这种病毒,预计我们能够克服它,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在巴西,总统新冠检测呈阳性,股市也无动于衷。 全球经济堪忧,全球股市却发出“未来无忧”的信号,这像不像感染了“特朗普乐观综合症”?中国经济表现明显优于全球,如果股市一潭死水,反而不正常。 由于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超预期刺激政策,未来全球流动性充盈甚至泛滥是大概率事件,各主要金融市场可能共同面临“资产荒”问题。当过多的钱追逐相对少的、安全而有升值潜力的资产,中国A股必有一些公司的价值被重估,西水东流,资金北上,将其推升。 这就是我对当前股市的基本认识。A股这轮爆发是“相对牛”。全球很差,中国相对较好。不是说我们已经很好了,而是因为全球更加不好。全球很差的经济对应不差的股市,中国不太差的经济当然应该对应较好的股市。 摩根士丹利中国市场分析师最近预测说,未来12个月内中国将大幅跑赢新兴市场,建议投资者增持或大幅持有A股资产。 说中国“相对牛”,并非是在暗示“是假牛,不是真牛”。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发生一些重要变化,在未来不太长的时间里,“相对牛”有可能变成“价值牛”。 今年6月18日陆家嘴论坛开幕式,易会满演讲,我印象最深的是如下三点: 一是资本市场要肩负起助力更高水平开放的使命,持续深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热忱欢迎各国投资者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中国市场,投资中国市场; 二是资本市场要肩负起推动创新转型的使命。战胜疫情,恢复经济,最终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是走出危机的根本所在; 三是要着力构建权利义务边界清晰、市场运行规范有序、市场主体诚信自律的制度生态,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尊重市场规律,不做行政干预,更好保护和提升投资者活跃度,对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违规保持“零容忍”。 以上三点,我的理解是: 首先,在互联互通背景下,中国股市不能病怏怏的,这也有利于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 其次,在创新驱动背景下,股市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发展好。科创板即将一周年,将会有更多制度创新。如在开曼群岛注册的红筹企业“九号机器人”上月已获准以CDR方式(中国信托凭证)在科创板IPO,这预示着境内外市场进一步接轨,境内投资者可以更便捷地分享境外上市科技企业的成长; 最后,股市不会听任违法违规行为横行。近期证监会查处的“两康”案件(康美、康得新)就是明显的例子。过去在股市浑水摸鱼也能混得不错,所以很多公司不会踏踏实实把公司做好。而当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市场目标真的明确了,A股市场就有可能“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若上述目标、措施都能落实,“价值牛”时代就会来临。 进而论之,中国“相对牛”这一事实背后,也有“价值牛”因素作为支撑。 2018年3月中美贸易摩擦正式开启,像病毒一样挥之不去,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外部不确定性。但回头看,贸易摩擦后中国出口商在全球市场的总体份额反而增加了。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指出,2019年中国对美出口额下降了15%,但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区的变多了,中国在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为11.9%,比美国对华首次开征关税时略高。 按《经济学人》的解释,一是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部分抵消了关税对出口的不利影响,同时人民币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相比也较弱;二是货物为规避关税可能借道东南亚流入美国;三是中国出口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如研发能力)增强了。 中国产品被加征关税,但50万家外贸企业表现出了更强的韧性,抗住了。这一方面说明外部市场在很多方面离不开中国产品,除非用“非经济因素”直接禁掉;另一方面说明,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提高。据海关总署数据,2019年中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上涨2.8%,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上涨1.4%,说明中国出口同样多的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商品,出口的附加值提高了。 依托本土大市场,中国进口的国外产品也越来越多。2019年货物贸易进口总值14.31万亿元,增长1.6%。今年1月初盒马发布《生鲜年货春运地图》,显示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种生鲜年货将摆上中国人年夜饭的餐桌。 说完进出口,再说一下外商投资。人们一直很担心外资移出中国。这几年全球的直接投资(FDI)很低迷,2016-2018年全球FDI增速分别为-5.7%、-22%、-13.4%,-1%。而中国的情况是,2016年FDI流入量增加2.3%,2017年微降不到3%,2018年增长接近4%,2019年增长2.4%。(数据均来自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中国2019年数字来自商务部) 可见总体上,中国的投资环境仍为外资青睐。中国的要素成本价格比过去高不少,但市场、人才、配套、营商环境的吸引力也更大了。 改革开放后,中国“相对牛”,已经“牛”了40多年,从一个后发追赶者慢慢跑到了前面。在这个过程中,在任何时点,投资中国市场都有机会。但由于以前形成的“路径依赖”思维,加上对中国模式能不能持久的怀疑,很多海外投资者失去了更早分享中国红利的机会。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最近写了一本书,我看了试读版,有个例子很触动。2005年,也就是A股低迷到有人呼吁“推倒重来”的那一年,他创立了高瓴资本,在美国东西海岸和世界各地的海外出资人面前讲了一个故事——“中国正在崛起,高速列车正在离站,请立即上车。” 但现场90%的出资人没有立即上车,10%的出资人在一周之后也没有上车。张磊筹资无门,最后是他的母校耶鲁大学的捐赠基金投了2000万美元,他曾在捐赠基金办公室实习过。耶鲁后来又追加了1000万美元。这些最早期的投资人获得了丰厚回报并持续投资,截至2020年4月,耶鲁已经通过高瓴资本获得了24亿美元的投资收益。 对中国的资产市场(无论一级还是二级),长期以来都有泡沫化、难持久的质疑,其实只要你能投资到那些价值创造型的公司,回报是惊人的。 中国市场很有意思。每一年,你都可以找出N多的市场负面因素。比如2010年是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起始年,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开始下降,那一年传统媒体收入见顶,2014年啤酒行业总量开始下降,2015年流动人口数量开始下降,2016年互联网流量红利开始下降,2018年汽车年销量开始下降,2019年家电业销量开始下降……总是可以找到拒绝投资的理由。 但在每一个时点,也总是有人选择了乐观和进取。A股最糟糕的2005年,高瓴、红杉、华兴资本成立,2006年启明创投成立。2010年到2012年,关于人口红利衰减的讨论不绝于耳,但2010年小米和美团成立,2011年微信上线,2012年头条启航。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潮汹涌,还未结束,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互联网、5G、硬科技、创新药等等,一浪一浪又开始了。 “2019年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这句流行语深得人心,据说“始作俑者”是美团点评的王兴。我看了一下,王兴只是在饭否转发过,前面还有一句“听到一个段子”。就在“最差”的情况下,美团的市值节节上升,已超过1500亿美元。美团的生活服务类目超过200个,王兴本人还用了几亿美元下注了智能电动汽车,美团最近正在全员开展“更好的十年”内部大讨论。这足以说明,他们看到的中国市场的未来可能性有多大。 所以不要太关心口水的流向,要多关心钱的流向。口水是闲话,钱才是真话。红杉中国的郑庆生说,美国总统封堵中国科技企业是事实,美元资本热衷投资中国的VC、PE也是事实,最近多家中国VC、PE都在募集美元基金,主要用于投资中国的科技企业。 前一段我去启明创投交流,他们告诉我,他们是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完成了第七期11亿美元基金的募资,专注于医疗健康和TMT两个领域的早期投资,绝大部分资金来自于大学捐赠基金、慈善基金、家族基金和养老金基金等。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已经发生了异常深刻的结构调整和红利切换。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2019年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已经达到16.2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6.3%,这些活动的增速比同期整个GDP的增速高1.5个百分点(均按现价计算)。在过去的成长动力与模式衰减、产业疲软的同时,更多新动力和新价值在涌现,且势头更猛。像美团点评、字节跳动、拼多多这样的公司基本都由80后创始人在领导,他们内在的驱动力超级强大,他们所创造的未来也会大大刷新对商业版图的已有理解。 中国的新红利正在释放,包括新消费红利、新制造红利、新技术红利、“两新一重”的新投资红利、新城市化红利、新改革红利、新开放红利,等等。 张磊在他的书中写道:“在过去的100年里,是乐观主义者带领着美国的股市走到今天。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中国,悲观主义者可能猜对了当下,但乐观主义者却能赢得未来。” 接下来继续讨论一个问题:如果“脱钩”继续深化、泛化,中国会不会遭遇比较大的挫折,相对就不那么牛了? 中国企业界没有人愿意“脱钩”,但如果在某些方面“脱钩”不可避免,中国“相对牛”仍是大概率的。这是我最近听到的一些企业家的回应。 1、中国的市场规模如同大海,有着新陈代谢的自生长效应,由此足以展开专业化的分工和创新。基于规模优势,连锁化、现代化的中国服务业龙头的发展将会产生一定的网络效应,从而提升行业想象力,走在世界的前面。(华住集团创始人季琦) 2、经济竞争本质是人的竞争,中国有近9亿劳动力,7亿多就业者,劳动参与率很高,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1.7亿人,高素质人才包括回国留学生也很多。以人工智能行业为例,竞争的核心是数学能力,而中国的数学高手特别多。中国还有场景的优势。“脱钩”短期会有阵痛,但长期看不会阻碍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明略科技创始人吴明辉) 3、过去我们比较依赖美国的芯片和材料,现在我们或被动或主动地开始准备“备胎”,就是和国内的企业更多合作。虽然他们的水平现在赶不上美国企业的水平,但好处是反馈速度快,改进快。而且,我们一旦在价值链上完全掌控,形成闭环了,就会找到更多机会和空间。(一位不愿具名的500强中国企业领导人) 4、美国要建立封闭的体系,挑战在于成本高昂。过去发明一个东西,中国会用、全球会用,现在只能自己用,投资回报率必然降低。另外,如果真有两个不同体系,能良性竞争,未必是坏事。比如手机有两种操作系统,苹果和安卓,电力有两种不同制式,110伏电压和220伏电压,插头和标准各种各样,也没什么了不起。过去四十年,中国IT技术创新以应用为主,现在投入很多精力研发芯片、操作系统,这种投入特别必要。(宽带资本田溯宁) 5、眼前的阵痛是不可避免的,就像多年前我们决定做人形机器人,需要购买伺服舵机(相当于关节),发现市场上只有韩国、日本、瑞士的,动辄上百美金。如果一台机器人用十几、二十几个舵机,一两千美金就没了,这还不包括其它硬件成本。这么贵的产品不可能在C端推广。所以我们决心自己做,让舵机国产化,成本降到可以民用的水平。一做好几年,我把喜欢的跑车、房子都卖了,钱都花在研发上,卖掉最后一套房子都不敢跟父母说,怕他们说自己在败家。但最终我们做出来了。所以只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很多过去不敢想的东西都能做出来。(优必选创始人周剑) 中国企业并不希望“一个世界,两个系统”,但如果真的如此,他们不会被吓趴下,他们有信心和决心。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25年如一日,靠一代代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自主创新,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的核心元器件以及所有单机部件实现了100%的国产化,“一颗螺丝钉都是我们自己的!” 多少事从来急,但不被外力逼一下,有时就没有紧迫感。 2001年中国入世,被逼了一下,激发的力量延续了十几年。也许从2018年到2020年被特朗普的这一逼,又能激发出新十年的动能,让中国的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短板都脱胎换骨。未来十年,是决定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十年! 我写的很多中国经济的文章,最后都会回到企业家精神。这一篇也不例外。 周四晚(7月9日),我在上海徐汇滨江的西岸美术馆主持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一场夜话。我平时基本在浦东,好久没有去过徐汇,突然发现徐汇变了很多,人工智能、艺术、卓越水岸的气息非常浓郁。 活动结束时已接近晚上10点。我看到深兰科技的创始人陈海波匆匆赶回公司,他说一般晚上10点是内部开会、交流这一天情况的时候。“10点下班算是早退。” 我问徐汇区的一位领导,徐汇的AI&Arts的氛围怎么这么快就形成了?他说,一是要有一个很高的目标,二是要带着情怀,一点点把目标落地。这就像当年徐光启所说的,要靠“求精”与“责实”。 徐汇滨江“西岸计划”对标的是巴黎、伦敦、纽约的中央生活区,他们希望这里能像100多年前的外滩和30年前的陆家嘴一样成为上海新坐标,“决不能把上海中心城区这块最宝贵的‘大衣料’随便做件衣服浪费了”。他们不只在思考“十四五”问题,还在展望“十六五”前景。他们对脚下的土地抱着深深的敬畏感。而在具体落实中,从每个建筑、每片绿化、每个人工智能企业和领军人才的引进,乃至人工智能大会的标识设计,他们都以极高标准,孜孜以求,务求不给未来留下遗憾。 “我们去欧洲的城市看,城市很不错,人文气息很浓,但少了一些活力。我们希望把人文和活力结合起来。” 这是徐汇区的想法,其实也是今天很多中国城市的努力方向。他们有足够的全球视野,同时他们要创造更有活力的中国风景。 这天晚上我在等车时,又想到了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社会、企业家型政府官员这些并不新鲜的概念。看着他们鲜活的身影,我意识到,无论是中国“相对牛”还是中国“价值牛”,背后的基因就是中国人有更高的目标,远远不满足,还要往前赶,向上走,并且愿意像老黄牛一样,不待扬鞭自奋蹄。 我不会给股市算命,但我相信,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争精神,有创新创造的不熄的愿力,则中国经济之海,虽有惊涛骇浪,波澜起伏,必将风光无限。
如果说中国股市和楼市有什么新的变化的话,那就是,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的分化更加严重。如果你投入市场的智慧远远小于你投入市场的钱,那最大的可能是,你在熊市靠运气赚到的钱,在牛市中会靠本事亏掉。 最近问我最多的,不是房市,而是股市的表现。这很正常,从最近的行情看,股市的确显现出牛市的一些特征。但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少在公开场合谈股市。原因有二: 一是股市风险太大,即使在大牛市的情况下,很多散户依然不赚钱。很多散户对股市的风险缺乏基本的认知,又不太爱钻研和学习,即使牛市来,也是只往市场投入钱,但不投入智慧; 二是中国股市实在太复杂,太调皮,太稳定。股市的表现在很多情况下和中国经济“脱钩”,经济好的时候,股市不见得好,经济不好的时候,股市又突然好起来。大多数情况下,股市让人绝望,但当你彻底绝望离场的时候,它又牛气冲天。 鉴于股市的复杂性,我很少在公开场合提及股市,以免误导。实在有人问,我就以“股市不属于经济学的范畴,而是属于文学和艺术的范畴调侃。” 当然,说股市没规律是冤枉股市,股市不仅仅有规律,而且规律比较明显。股市最大的规律是,跌得时间长了会涨,涨得高了会跌(拒绝反驳)。如果你要问我这一次股市为什么涨,原因之一就是跌得时间太长了。如果再问原因的话,那就是在资金面比较宽裕的情况下,大多数情况下,资产价格都会上涨。 当然,由于多年来中国股市即使在不差钱的情况下也没有太好的表现,算伤透了投资者的心。对于这个规律,似乎也没有多少人相信。但从道理上讲,资金宽松了,股市上涨比较正常。 但我又听到一种解释:这次股市上涨,是因为房地产的牛市行情结束了。有人认为,中国股市和中国楼市之间存在着一种跷跷板效应,在房价已经很高,房地产调控依然没有放松的情况下,钱就会流向股市。 这话貌似有一定道理,比如,上一波牛市是2014年启动,2014年,恰好房地产开始进入全国性下跌周期的时候,2015年7月,股市暴跌,牛市结束,而中国房地产开启了一波波澜壮阔的上涨。但是,这不是什么规律,而是一种巧合。因为这种逻辑背后的假设很可怕,就是市场上的钱,要么去炒房,要么去炒股。去股市的钱和去房地产的钱是一拨钱,这和事实情况并不相符。 我一再说,中国的房价不是炒上去的,投资需求占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比重一直很低,房价上涨背后的逻辑比股市更要复杂,但买股票纯属投资,而不是当股东,但买房子除了投资需求,大多数是出于居住的需要。房价上涨背后的推动因素和股市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资产价格,股市和楼市共同的规律是,当货币政策宽松的时候,股市和楼市起码不缺流动性。当流动性宽松的时候,正常情况下,股市和楼市都有上涨的动力。这意味着,股市和楼市之间并不是什么“跷跷板效应”,而是一种共振效应。 股市牛了,是因为房价要下跌了,或者预示着房价要下跌了。这种结论纯属想象,甚至更直接一点说,只是股票分析师的一种噱头。比如,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非常正常,该涨的仍然在涨,好房子仍然稀缺,好城市仍然是大家的首选,这种逻辑并没有改变。人们对好城市的好房子的需求不会因为股市牛了而减少。把房子卖了炒股的要么属于赌徒,要么属于智商欠费的。房子和股市一样,疯牛的情况下,上涨船高,价格都会上涨,但最终都会回归基本面。 就股市而言,股票价值最终取决于企业的基本面和经济基本面,毕竟不是每个股票都是茅台,毕竟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没有结束,经济基本面还没有完全复苏。上帝的最终归上帝,凯撒的最终归凯撒。就房价而言,城市的品质和房子的供求是最终决定房价的主要因素。品质一般的城市,如果住房供大于求,是不可能继续上涨的,除了通胀效应。这意味着,股市也好,房市也好,流动性的推动只是外因,决定价格的最终因素还是基本面。 所以,不要担心牛市影响房市,房市有自身的价格逻辑。就目前而言,中国房地产正在回归健康,房价普涨的阶段早已过去,投资房地产不需要智商的时代已经结束,房地产投资从普通投资正在转向专业投资,房地产的未来属于“大城市”,城市和房子的品质决定价格的时代正在到来。我仍然坚持我的判断,对今年一线和热点城市的房价继续看涨,这些城市的自住需求是可以出手买房的。记住,凡是在大城市可以买房的人,都是起码有点智商的,不会卖掉房子,或者拿着买房子的钱杀入股市。 而且我要特别强调,很多人抱怨中国股市不赚钱,中国股市不是牛市,不是熊市,而是韭菜市。韭菜割不尽,春分吹又生。这种言论不符合中国股市的实际。我其实一直认为,中国股市是全球最好赚钱的市场之一,每年都有一两波行情,即使是在大熊市的情况下。 你为什么不赚钱,因为你根本没有投入你的智商,你没有对股市做基本的研究,你没有对你投资的股票做基本的研究,你甚至连上市公司是做什么业务的都不知道,一个小道消息就杀进去,你不当韭菜谁当韭菜?就此而言,中国股市是公平的,大多数韭菜的确不值得同情。至少在我的朋友里面,有很多资本市场的,他们是赚钱的,他们赚钱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真正的投入智商做研究。 格雷厄姆说,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没有比这更深的道理了。即使百年难遇的大牛市,如果你不研究,不从一个普通投资者转型为专业投资者,你也赚不了钱的。即使你赚了钱,你也从股市带不走的。其实,房地产也一样。如果说中国股市和楼市有什么新的变化的话,那就是,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的分化更加严重。如果你投入市场的智慧远远小于你投入市场的钱,那最大的可能是,你在熊市靠运气赚到的钱,在牛市中会靠本事亏掉。
“牛市来了”呼声又起,你会炒股还是买房? 澎湃新闻记者 计思敏 伴随着“牛市来了”的喧嚣,7月7日,承接前一个交易日的上攻势头,今日两市继续双双高开。截至收盘,沪指涨0.37%,深证成指涨1.72%,创业板指涨2.44%。沪深两市成交总额达1739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15661亿元增加1737亿元。沪深两市共有144只股票涨幅在9%以上。 那么股市运行走“牛”,是否会分流楼市资金,股市热又会对楼市产生何种影响呢? 资金大量投向股市,房地产资金就会减少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指出,股市上涨从以往来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挤压效应,即楼市资金跑到股市去了,但其也有财富效应的一面,就是股票赚了钱也可能进入楼市,这两者不是绝对的。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也表示,股市上涨和楼市的影响在过去这么多年里,一直很难分清。一方面股市上涨有财富效应,部分股市获利资金的确会选择买房,推动楼市的中高端市场活跃。但也有一定的替代效应,从投资资金看,最近几天的股市牛市,的确出现了部分楼市资金流出。整体看,大趋势依然是股市热了,楼市会被一定程度压抑。但这一次股市上涨时间还比较短,是不是会真形成一次牛市很难说。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的观点则认为,一般情况下,股市和房地产属于跷跷板行情,我们假设短期内资金面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如果资金大量的投向股市,房地产的资金就会减少,包括2007~2008年以及2014年~2015年的大牛市都是如此。因此在牛市行情好的时候,房地产市场就会相对冷清。而等到股市波动下行的时候,大量的资金就会从股市中涌向房地产,这几乎成为一个规律。 (数据 (数据 “因此股市上涨至少对目前来看,对于房地产交易会是一个比较利空的影响。但截至目前,我们并不能够判断这就是一个大牛市,基本上还是处在阶段性上涨的阶段,是行情比较特别的一个阶段。”江瀚说道。 财富效应难以实现 盘和林表示,“股市上涨还是应该肯定它的财富效应,几年熊市以来大家都被割韭菜,最后挤压消费、挤压楼市,我觉得适度的上涨还没有产生连锁反应。” 盘和林补充道,股市上涨对楼市是挤压效应还是财富效应并非简单的选择题。从房地产整体来看,楼市本身是在调控阶段的,因此市场的资金即便不流入股市也不一定进的了楼市。因为“房住不炒”仍是大背景,限购、限售等调控政策精准的打压了投资需求。目前楼市并不鼓励投资投机、也不鼓励热钱流入,只鼓励一些刚需。从刚需来看,一定程度上不会受股市资金的影响。 从今年上半年楼市成交情况来看,伴随着国内疫情的稳定,疫情给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已逐渐消退,截至6月底,新房、二手市场房市场已基本复苏。从月度成交走势看,二手房市场成交从3月份开始明显恢复,3月重点18城实际二手房总体成交量快速修复,重点18城链家二手房成交量比1-2月成交总量增长41.8%,4、5两月环比增速分别达到39%和19%。6月成交虽然比5月有所回落,但同比依旧增加21%,疫情对市场造成的冲击正在逐步消退。新房方面,2020年上半年有66个大中城市二季度新房市场成交量接近去年同期,但累计半年成交量仍有一成缺口,市场仍处于逐渐恢复的过程中。 中国股市又热了,房地产市场走向会如何,或只能交给时间来验证。
为何7月初会发生风格切换?市场对估值的再平衡。从行业估值来看,2020年上半年强势行业,以医药、食品饮料、休闲服务、计算机为代表,估值已达到自身历史95-100百分位水平;2020年上半年弱势行业,以银行、非银、地产为代表,估值处于自身历史均值以下。因此本月月初的表现,更多是低估值行业的估值修复,高估值行业的估值重估。 事件:7月初以来A股放量大涨,上证指数站上3300点,上涨幅度近13%,创业板指站上2600点,上涨幅度近7%;受A股大涨影响,债市下跌加速,1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下跌约1.3%,中债10年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约15BP至3.0%附近;人民币在岸、离岸汇率从7.07快速攀升至7.01附近,其中,离岸人民币汇率在盘中一度升破7.0重要关口。 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一、股市因何大涨? 风格切换,低估值板块大涨带动指数大涨,进而带动市场情绪。7月以来,2020年上半年普遍低估的行业涨幅居前,以银行、非银、地产等行业为代表,而前期强势行业表现疲弱,以医药、农林牧渔为代表。此外,从风格指数来看,价值股涨幅显著高于成长股涨幅。因此,结构性变化使得上证50、沪深300等低估值板块中的股票大幅上涨,以银行、非银、地产等行业为代表为例,合计占比沪指总市值约30%,该类行业的大涨进而带动沪指大幅上行,指数快速的涨幅进而带动市场情绪。 市场情绪的高昂可从近期资金面上得到反映。从两融情况看,7月初融资买入规模快速攀升,由6月末863亿元上升至7月6日1881亿元,上升幅度为6月末的两倍之多;从第三方存管保证金规模增长看,7月初较6月末规模增长近36%,规模与增幅均创近三个月新高。 为何7月初会发生风格切换?市场对估值的再平衡。从行业估值来看,2020年上半年强势行业,以医药、食品饮料、休闲服务、计算机为代表,估值已达到自身历史95-100百分位水平;2020年上半年弱势行业,以银行、非银、地产为代表,估值处于自身历史均值以下。因此本月月初的表现,更多是低估值行业的估值修复,高估值行业的估值重估。 二、股、债、汇后市观点与策略 股市:考虑到经济复工进程持续(如6月PMI连续4月站上荣枯线)、资本市场改革政策在三季度将继续密集出台等因素,我们仍然看好A股下半年表现。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此前报告中指出,2020上半年A股在估值上,不论比自身还是比全球主要股指,都具备相对优势,而7月以来估值快速拔升至历史70分位数的较高水平,前期相对均衡估值的优势已经弱化,短期内股市在市场情绪躁动中仍可看好,但需要警惕当前高估值下的波动风险。 策略上看,当下风格切换的过程中,低估值行业在市场躁动情绪下或继续表现积极,但不建议参与右侧交易。前期强势行业虽然短期表现或疲弱,但这也是市场对过高估值水平的动态再平衡的过程,中长期不改向好格局。以中长期维度来看,科技、消费仍将是主线,在当前估值调整的过程中,可把握产生的左侧机会。 债市:触发此次债券利率快速上行的原因主要在于股市大涨,尤其是周期性板块的快速上行,带来的投资风险偏好提升,股债之间的跷跷板效应明显。展望后市,短期之内,建议债市投资者暂时避其锋芒,等待股市的乐观情绪从高峰回落之后带来的波段交易机会。中期需要积极关注来自于基本面的信号,若7-8月经济数据低于预期,长债利率或在震荡之中小幅下行,波段机会仍存,但需要注意四季度上行压力将增大。若7-8月经济数据连续超预期,长债利率将经历快速上行,之后在四季度或略有缓解。策略上,信用债市场机会大于利率债市场,票息策略占优。 人民币汇率:近两日大幅升值,一方面是“美元锚”的走弱,另一方面则是外资正加速入场配置中国股市,在股市情绪的带动下,人民币汇率亦获益走强。短期来说,若权益市场热度不减,市场风险偏好持续维持在相对高位,人民币汇率亦有望继续攀升。从中长期来看,中国领先于全球主要经济体率先复苏、中美息差维持高位、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有望进一步吸引资金流入中国资本市场。叠加强美元将于下半年逐渐弱化,人民币汇率预计稳中有升。风险点则在于美国大选前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对汇市的扰动。
“热闹都是股市的,反观债市,大家比较焦虑,感觉工作都没什么意思了。”当被问及近期情况时,北京某债券交易员向记者感叹道。 7月7日,A股保持上涨攻势,深证成指盘中创出近5年新高,截至收盘,沪深两市交易额超1.7万亿元。相比股市的“风景这边独好”,债市则黯然失色,当日国债期货继续收跌,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0%,5年期主力合约跌0.09%。 市场共识是当前“股债跷跷板”效应愈发明显,短期债市仍将陷入调整。在此背景下,债市投资策略该如何操作?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和宽信用的倾向,利率债趋势性做多机会已不存在,信用债虽无较大机会,但表现有望好于利率债,可关注票息回报。 债市破位下跌 在A股转牛的一片呼声之下,债市从5月开始的持续调整在近日更加明显了。尤其是在股市大涨的7月6日,国债期货全线大幅收跌,现券方面,10年期国债活跃券200006收益率更是上行至3.01%,自1月末以来首次突破3.0%。 到了7日,国债期货小幅收跌,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0%,5年期主力合约跌0.09%,2年期主力合约跌0.03%;与之相对,A股继续高歌猛进,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报3345.34点,深证成指收报13163.98点,创业板指收报2591.26点;沪深两市交易额超过1.7万亿元,连续第四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大关,股债市场现冰火两重天。 前述交易员对记者称,近期“股债跷跷板”效应正在放大,市场风险偏好回升,A股对债市资金形成分流,再加上基本面回暖预期、宽松货币政策不再等,使得债市震荡剧烈。 国泰君安首席固收分析师覃汉亦称,上周低估值板块集体暴动成为债市新的利空,破坏了此前债市熊市反弹的逻辑。“虽然5~6月份债市已经出现过主跌浪,利率后续上行的空间有限,但因为有2017年四季度债市暴跌后2018年1月转为持续阴跌的前车之鉴,在股市低估值板块‘一波流’行情确认结束之前,建议债市多看少动,谨慎为主。”覃汉表示。 回顾今年以来债市表现,春节后至4月底,在宽货币保驾护航下,债市收益率持续下行,3~4月信用债供给大增,叠加对信用风险的担忧,信用利差明显走高;而4月30日以来,受国内经济有序修复、货币政策常态回归等因素影响,债市开始下跌,信用债跟随利率债调整,截至5月底信用利差基本持平。 债市的连连下跌直接造成了公募债基的明显回撤,使得投资者抛售债基,转而投向权益资产,进一步助推债市暴跌。“近期了解下来,一些公募基金对权益类资产在进行持续增配,资金跑步进场。”前述债市交易员告诉记者。 “而当股市出现较为明显的赚钱效应和债市出现明显调整后,这种资金转移会进一步加强,并自我强化。”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说,从而影响投资者抛售债券类金融产品、投资股市,股市继续上涨、债券继续调整。 不过,中金报告提出,如果此次股市的驱动更多是资金和市场情绪,则仅将阶段性压制债市,持续时间未必会很长。7~8月份债市虽无大牛市却并非没有机会,因经济动能可能重新回落,叠加股市快速上涨后可能出现回调,均有望促成债市机会的滞后体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步入7月,央行已连续多日未开展公开市场操作,Wind资讯数据显示,7月1日至7日,资金净回笼达6500亿元。 仍面临多重压力 除了来自股市的“打压”外,展望后市,债市仍面临多重压力。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对记者称,一方面,为打击资金空转套利,央行正引导短端利率回归合理区间,债市存在纠偏压力;另一方面,近期海内外经济边际转好,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债市基本面预期博弈的权重上升。 “目前债市压力的主要来源正由政策预期博弈向基本面预期博弈倾斜,两大压力仍同时存在,债市短期可能仍将面临调整。”明明说道。 具体而言,政策层面,为了打击资金空转套利,监管近期对于货币政策一直保持谨慎态度。自5月起,年初以来的资金面宽松态势便被扭转,市场资金利率跌势改变,一路上行,从而推动短端利率向合理区间回归。当前流动性官方指标DR007(银行间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加权平均利率在2%上下波动,与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2.2%)较为接近。 同时,央行还新设了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特定目的工具(SPV)向银行提供资金用于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和延期贷款。“这相当于绕开宽货币来实现宽信用,拓宽了企业间接融资渠道。”江浙某城商行信贷部相关人士对记者称。 因而业内对于当前货币政策的评价大多是“不至于转向性收紧,而是向常态回归,更接近宽货币后场+宽信用”。李奇霖就称,货币和信用最为宽松的阶段已经过去,货币层面的边际收紧从5月开始已经很明确,市场利率目前已经回升至政策利率附近,暂时看不到央行再度放松的信号。 另外,基本面层面,国内经济在上半年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努力下已出现边际好转,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有所恢复,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速明显回升;同时,近期新一批超万亿元专项债额度已经下达,债市供给压力增大。 据中信证券统计,按照5月下旬批准的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3.75万亿元限额计算,扣除提前下达的2.29万亿元额度及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2000亿元额度,本次专项债下达额度达1.26万亿元。对债市而言,这是继5月政府债天量供给、6月特别国债全市场化发行后的又一大挑战。 “再加上股市大幅走强,市场情绪发生转变,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回升,给债市基本面带来较大压力。”明明对记者说。 由此,债市仍将陷入调整,而基于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和宽信用的背景,不少业内人士分析称,“票息为王”或是接下来的投资主线。一来,利率债趋势性做多机会已不存在;二来,信用债虽无较大机会,但后市表现有望好于利率债,可在控制久期基础上适当下沉,挖掘具备性价比的信用债,关注票息回报。李奇霖称,“债券短期受情绪压制,表现不会太好。全年来看,我们建议票息为王。” 海通证券固收团队还建议,可关注产业债盈利修复程度,适当挖掘地产债机会,关注企业销售恢复情况、土储变动与再融资能力,但对中小房企、过度多元化房企仍需提高谨慎;另外,城投债受益逻辑仍然存在,区域分化明显,可在规避风险区域的同时挖掘中部地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