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有才天下猎聘(06100.HK)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在第一季度,猎聘营收为3.43亿元,同比增长10.4%;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240万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1790万元,同比降低31%。 猎聘的主营业务是为包括企业、个人和猎头等在内的机构和个人提供人才获取服务。旗下产品包括招聘网站“猎聘网”、调查SaaS平台“问卷星”和考试平台“乐班班”等。 财报显示,2020年一季度,猎聘平台验证企业用户数由2019年四季度的55.96万家增至58.16万家;验证猎头用户数由2019年四季度的15.84万名增至15.91万名。此外,个人用户量持续攀升,创下历史新高。2020年一季度,猎聘平台个人用户数由2019年四季度的5,420万名增至5,630万名。 2020年一季度猎聘核心的中高端人才招聘业务发展强劲。2020年一季度来自企业用户的收益为3.19亿元,2019年同期为2.91亿元。这部分收益主要来自猎聘为企业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人才获取服务,包括基本人才获取服务,人才测评、背景调查等增值服务,以及面试快、入职快等猎头辅助闭环人才获取服务,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购买定制化套餐。 来自个人用户的收益为1900万元,2019年同期为1640万元。这部分收益主要来自猎聘为个人用户提供简历修改、面试辅导、生涯咨询等职业生涯咨询和面试相关的个性化职业辅导服务,是猎聘延伸服务价值链、全面优化提升个人用户体验、帮助用户成就理想职业生涯的重要举措。(编辑 李波)
随着各地区全面复课,在线教育逐渐交出流量红利下的一季度“答卷”。 5月26日,51Talk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报告。财报显示,51Talk第一季度实现净营收4.87亿元,同比增长52.2%;实现净利润5080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6620万元。 51Talk创始人兼CEO黄佳佳表示,“一季度业绩增长是多方面的。疫情爆发期间,学生群体在家时间大幅增加,拥有更多时间学习英语,对我们品牌和在线教育认知都有了一次不小的提升。除此之外,菲教青少一对一业务在非一线城市下沉战略的成功执行也功不可没。” “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全面拉动,从我们监控的数据来看,在线教育机构整体成绩不俗,营收、拉新增速都很迅猛。”艾媒咨询集团创始人兼CEO张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促进了在线教育的普及,但也将加速在线教育步入洗牌期,一季度行业马太效应明显加剧,“资源、流量向头部机构集中。” “不停学”带来流量红利 疫情期间,在“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带动下,在线教育异军突起,相关企业活跃度、搜索量明显上升,51Talk也不例外。 今年一季度,51Talk净营收为4.87亿元,去年同期为3.201亿元,同比增长52.2%。增长主要来源于单体活跃学员的平均收入增加和活跃学生数目的增加。 数据显示,一季度活跃学生数约为28.66万人,较去年同期的22.74万人增长了26%,单个活跃学员的平均收入同比增加20.7%。 另一方面,由于课程数增加导致的老师服务费增加,51Talk一季度,营收成本为1.44亿元,去年同期为1.057亿元,同比增加36.2%。同时,由于销售费用的增加,导致一季度51Talk总运营费用为3.149亿元,同比增加13.2%。 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了帮助减轻企业负担,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税收减免政策。 多重因素影响下,51Talk一季度完成扭亏为盈。报告期内,公司运营利润为449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6380万元;净利润为508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6620万元;净利润率为10.4%,去年同期净亏损率为20.7%。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持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以及短期投资共计12.14亿元,2019年12月31日为10.534亿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学员预付费(包括流动和非流动部分)共计22.626亿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为21.866亿元。 相比去年同期,我们的收入和现金收入快速增长,这主要受益于课耗增加和运营效率提升。51TalkCFO徐珉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为了保持公司稳健增长和盈利,我们一直在积极调整运营策略。” 菲教助攻探索下沉市场 事实上,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火爆的原因之一是“免费营销”,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大部分在线教育机构,给学生提供的是免费在线教育,以免费引流,可以说是“免费大战”。 那么,在线机构如何将特殊时期激增的流量转化成为长期的付费用户? 熊丙奇认为,关键取决于用户对在线教育的体验。相比线下教育,在线教育有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然而其劣势也是明显的,个性化、交互性差,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高。 “疫情期间,51Talk除对湖北地区做过一系列免费课程投放外,并未大规模做免费推广”,徐珉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大班网课成本边际效应递减,原本200人的课即使400人上也没有提高太多成本,但是对于51talk这种主打一对一市场的机构来说,每投放一节免费课,都要实打实的承担一位教师的成本,所以公司在‘免费’投放方面一向克制。” 资料显示,51Talk在2011年以成人英语起家,于2018年初进行品牌升级,全面聚焦在青少菲教一对一业务中,同时宣布在产品、师资、技术、服务四个基础方面完成全面升级。 “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曾备受质疑,某知名主打“一对一”的教育机构于近日“贱卖”给教育巨头。外界认为,网络一对一的教育模式成本过高,难以盈利。 51Talk在2019年整体盈利,成为这一赛道中首家盈利的教育机构。 2019年第四季度,菲教青少一对一业务的现金收入达到5.017亿元,同比增加37.2%,占总现金收入86.2%。2020年第一季度,菲教青少一对一业务现金收入达到5.635亿元,同比增加44.6%,占总现金收入的94.4%。 “我们走的是一个特殊的赛道——菲教。”徐珉表示。 “疫情期间,我们的菲教很给力,一直在家高效授课,满足不断增加的学生需求。”黄佳佳表示,“菲教是我们的先天优势,也是我们最大的拳头(产品),我们因为菲教找到了盈利模型,我也认为只有菲教能满足普惠教育的更多期待。”黄佳佳表示。
意见领袖聚焦2020全国两会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沈建光(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 、研究院院长)、朱太辉(京东数科研究院研究总监)、张晓晨(京东数科研究院研究员)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实际冲击到底有多大,当前政策应该如何应对?笔者基于2308家A股民营上市公司最新公布的2020年一季度财报数据,设计并分析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盈利和偿债方面的重点指标,就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和银行不良贷款的冲击做了跟踪测算,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今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直接导致中国经济遭遇休克式下滑,一季度GDP骤降至-6.8%,前所未有的供给侧冲击给广大市场主体、尤其民营及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挑战。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六保”,其中“保居民就业”居于首要位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实际冲击到底有多大,当前政策应该如何应对?笔者基于2308家A股民营上市公司最新公布的2020年一季度财报数据,设计并分析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盈利和偿债方面的重点指标,就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和银行不良贷款的冲击做了跟踪测算,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1. 企业经营情况和盈利水平显著恶化 生产“休克”导致企业经营规模和收入大幅收缩。以2020年一季报计算,样本企业报告期内总和营业收入同比增速约为-8.6%,而过去5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18%。营业收入与生产经营规模变化直接相关,营业收入的大幅下滑表明疫情期间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大幅收缩。分行业来看,各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变化与疫情期间的停工停产表现了较高的一致性。按照申万一级分类,除农林牧渔、食品饮料、电子、房地产、综合等少数行业之外,多数行业呈现负增长态势。其中,休闲服务受冲击最大,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超过50%,交通运输、纺织服装、汽车、建筑装饰、家用电器等行业的跌幅也较大。 盈利水平的恶化程度更为明显。2020年一季度全部样本企业总和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28.7%;分行业来看,农林牧渔受益于疫情期间的必需品需求,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其余除电子和综合以外,所有行业均为负增长,休闲服务同样受冲击最大,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140%,交通运输、纺织服装、汽车、建筑装饰、商业贸易等跌幅均超过70%。 国有企业的收入与盈利变化也印证了疫情的巨大冲击。2020年一季度,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11.7%,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9.7%。但到4月份,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1-4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降幅收窄到9.2%,但利润总额的降幅还在拉大,同比下降63.0%。其中,中央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3.1%,较一季度降幅增加了4个百分点,地方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高达85.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 2. 盈利下滑导致部分企业暴露偿债风险 疫情冲击下企业的偿债能力快速下降。一季度随着样本企业的盈利下滑,上市民营中小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从2018年和2019年的5.18、5.11倍,骤降至2.88倍,企业的潜在违约风险明显抬升。其中,处于亏损状态导致利率保障倍数为负值的样本企业占比超过40%,利率保障倍数低于1倍的超过半数。 各个行业的偿债能力降幅与疫情冲击大小基本一致。分行业来看,除食品饮料、农林牧渔、医药生物、家用电器等行业的偿付安全边际仍然较高外,其他多数行业的利息保障倍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其休闲服务、建筑装饰、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风险敞口较大。例如,休闲服务行业样本企业的总和利息保障倍数为-1.63,超过77%的样本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3. 广大中小微企业的情况更加严峻 本次评估分析的对象是A股民营上市公司,是民营企业中经营发展的佼佼者,代表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相对而言,在新三板挂牌的民营企业以及广大未能在公开市场融资的中小微企业群体,风险抵御能力更弱,受到的冲击可能更大,所处的情形将更加严峻。 疫情爆发之初,笔者曾利用2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近80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近五年的财务数据,对疫情冲击下的经营压力、偿债压力进行了压力测试和比较分析。当时的研究发现,若疫情导致“停工停产3个月”,则3个月的固定成本支出将使A股民营上市公司年度净利润分别下滑30%,而新三板挂牌民营企业的下降幅度高达50%左右;与此同时,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利息费用保障倍数将会下降至3.5,而新三板挂牌民营企业会下降至更低的1.8。由此推测,广大中小微企业盈利下滑程度可能更加明显,面临的债务偿还压力可能更加。这应该也高层强调一定要“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背后的原因所在。 4. 高度警惕后续银行不良率的上升 企业负债与银行信贷是一体两面,企业的经营压力和偿债风险将最终反映在银行业机构的不良率上。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1%,增长幅度有限,较上季末仅增加0.05个百分点。考虑到为应对疫情和为企业纾困,前期银行大量延迟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还本付息的期限(根据银保监会最新披露数据,截至4月末银行机构已对超过1.2万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实行延期),当前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可能尚未完全反映企业的违约状态。 笔者针对所有上市民营企业近似计算了银行的“隐含不良贷款率”(EBIT为负或小于利息支出企业的负债之和/全部企业负债之和),来分析银行不良率的后续变化。“隐含不良贷款率”由IMF本世纪初提出,在预测银行不良率变化上具有较好的前瞻性。相对于一季度银行不良率的变化,“隐含不良贷款率”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上升,提示应高度关注企业偿债压力加大向银行业不良贷款转化的风险。 5. 守住企业生命线需要货币、监管、财政政策协同发力 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长期来看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释放企业活力,当前则应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政策“三箭齐发”,全力缓解民营及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和偿债压力,守住生存线。 一是持续加强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缓解资金链压力。自5月6日国常会以来,决策层多次强调“强化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措施”;5月22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的相关措施。鉴于疫情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民营企业经营和偿债的冲击存在差异,应考虑根据不同地区、行业的情况将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有针对性地实施到位;同时,推动银行机构补充资本,利用好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充分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 二是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扩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有效需求。随着生产和投资的加速恢复,短期内的真正挑战,已从经济“休克”下的供给侧冲击,转化为有效需求不足。上述背景下,财政政策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确定上调赤字率至“3.6%以上”、新增专项债3.75万亿并发行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应充分利用好上述举措增加的地方政府财政空间,加强对中低收入群体和中小微企业的定点帮扶,做好减税降费、用好消费券、发力新基建,让资金直接惠企利民。 三是注重货币、监管、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提前防范风险。在企业偿付能力恶化的背景下,货币、监管政策可能在未来面临更大的防风险压力,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特殊时期不抽贷、断贷、压贷,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的同时,也应前瞻性做好拨备和不良贷款处置的政策储备。此外,财政政策需要重视加大对于政策性融资担保、金融风险处置等方面的投入,为银行不良率上升提供必要缓冲。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博士,现任京东数科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意见领袖聚焦2020全国两会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沈建光(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 、研究院院长)、朱太辉(京东数科研究院研究总监)、张晓晨(京东数科研究院研究员)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实际冲击到底有多大,当前政策应该如何应对?笔者基于2308家A股民营上市公司最新公布的2020年一季度财报数据,设计并分析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盈利和偿债方面的重点指标,就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和银行不良贷款的冲击做了跟踪测算,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今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直接导致中国经济遭遇休克式下滑,一季度GDP骤降至-6.8%,前所未有的供给侧冲击给广大市场主体、尤其民营及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挑战。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六保”,其中“保居民就业”居于首要位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实际冲击到底有多大,当前政策应该如何应对?笔者基于2308家A股民营上市公司最新公布的2020年一季度财报数据,设计并分析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盈利和偿债方面的重点指标,就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和银行不良贷款的冲击做了跟踪测算,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1. 企业经营情况和盈利水平显著恶化 生产“休克”导致企业经营规模和收入大幅收缩。以2020年一季报计算,样本企业报告期内总和营业收入同比增速约为-8.6%,而过去5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18%。营业收入与生产经营规模变化直接相关,营业收入的大幅下滑表明疫情期间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大幅收缩。分行业来看,各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变化与疫情期间的停工停产表现了较高的一致性。按照申万一级分类,除农林牧渔、食品饮料、电子、房地产、综合等少数行业之外,多数行业呈现负增长态势。其中,休闲服务受冲击最大,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超过50%,交通运输、纺织服装、汽车、建筑装饰、家用电器等行业的跌幅也较大。 盈利水平的恶化程度更为明显。2020年一季度全部样本企业总和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28.7%;分行业来看,农林牧渔受益于疫情期间的必需品需求,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其余除电子和综合以外,所有行业均为负增长,休闲服务同样受冲击最大,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140%,交通运输、纺织服装、汽车、建筑装饰、商业贸易等跌幅均超过70%。 国有企业的收入与盈利变化也印证了疫情的巨大冲击。2020年一季度,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11.7%,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9.7%。但到4月份,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1-4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降幅收窄到9.2%,但利润总额的降幅还在拉大,同比下降63.0%。其中,中央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3.1%,较一季度降幅增加了4个百分点,地方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高达85.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 2. 盈利下滑导致部分企业暴露偿债风险 疫情冲击下企业的偿债能力快速下降。一季度随着样本企业的盈利下滑,上市民营中小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从2018年和2019年的5.18、5.11倍,骤降至2.88倍,企业的潜在违约风险明显抬升。其中,处于亏损状态导致利率保障倍数为负值的样本企业占比超过40%,利率保障倍数低于1倍的超过半数。 各个行业的偿债能力降幅与疫情冲击大小基本一致。分行业来看,除食品饮料、农林牧渔、医药生物、家用电器等行业的偿付安全边际仍然较高外,其他多数行业的利息保障倍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其休闲服务、建筑装饰、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风险敞口较大。例如,休闲服务行业样本企业的总和利息保障倍数为-1.63,超过77%的样本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3. 广大中小微企业的情况更加严峻 本次评估分析的对象是A股民营上市公司,是民营企业中经营发展的佼佼者,代表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相对而言,在新三板挂牌的民营企业以及广大未能在公开市场融资的中小微企业群体,风险抵御能力更弱,受到的冲击可能更大,所处的情形将更加严峻。 疫情爆发之初,笔者曾利用2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近80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近五年的财务数据,对疫情冲击下的经营压力、偿债压力进行了压力测试和比较分析。当时的研究发现,若疫情导致“停工停产3个月”,则3个月的固定成本支出将使A股民营上市公司年度净利润分别下滑30%,而新三板挂牌民营企业的下降幅度高达50%左右;与此同时,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利息费用保障倍数将会下降至3.5,而新三板挂牌民营企业会下降至更低的1.8。由此推测,广大中小微企业盈利下滑程度可能更加明显,面临的债务偿还压力可能更加。这应该也高层强调一定要“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背后的原因所在。 4. 高度警惕后续银行不良率的上升 企业负债与银行信贷是一体两面,企业的经营压力和偿债风险将最终反映在银行业机构的不良率上。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1%,增长幅度有限,较上季末仅增加0.05个百分点。考虑到为应对疫情和为企业纾困,前期银行大量延迟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还本付息的期限(根据银保监会最新披露数据,截至4月末银行机构已对超过1.2万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实行延期),当前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可能尚未完全反映企业的违约状态。 笔者针对所有上市民营企业近似计算了银行的“隐含不良贷款率”(EBIT为负或小于利息支出企业的负债之和/全部企业负债之和),来分析银行不良率的后续变化。“隐含不良贷款率”由IMF本世纪初提出,在预测银行不良率变化上具有较好的前瞻性。相对于一季度银行不良率的变化,“隐含不良贷款率”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上升,提示应高度关注企业偿债压力加大向银行业不良贷款转化的风险。 5. 守住企业生命线需要货币、监管、财政政策协同发力 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长期来看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释放企业活力,当前则应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政策“三箭齐发”,全力缓解民营及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和偿债压力,守住生存线。 一是持续加强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缓解资金链压力。自5月6日国常会以来,决策层多次强调“强化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措施”;5月22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的相关措施。鉴于疫情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民营企业经营和偿债的冲击存在差异,应考虑根据不同地区、行业的情况将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有针对性地实施到位;同时,推动银行机构补充资本,利用好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充分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 二是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扩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有效需求。随着生产和投资的加速恢复,短期内的真正挑战,已从经济“休克”下的供给侧冲击,转化为有效需求不足。上述背景下,财政政策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确定上调赤字率至“3.6%以上”、新增专项债3.75万亿并发行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应充分利用好上述举措增加的地方政府财政空间,加强对中低收入群体和中小微企业的定点帮扶,做好减税降费、用好消费券、发力新基建,让资金直接惠企利民。 三是注重货币、监管、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提前防范风险。在企业偿付能力恶化的背景下,货币、监管政策可能在未来面临更大的防风险压力,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特殊时期不抽贷、断贷、压贷,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的同时,也应前瞻性做好拨备和不良贷款处置的政策储备。此外,财政政策需要重视加大对于政策性融资担保、金融风险处置等方面的投入,为银行不良率上升提供必要缓冲。
记者 | 刘增禄 二季度以来,虽然市场行情起色不大,但依然有349家基本面稳定增长的公司获得了资金看多,在股东户数出现减少、筹码趋于集中下,多家公司的股价区间涨幅超过了50%。 对于一家上市企业,不仅盈利情况会不断变化,股东的户数也会每日不断变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目前两市已有589家A股公司更新了股东户数的变动情况,其中有349家公司最新股东户数较一季度末出现一定幅度减少。 随着股东户数的减少,持股筹码的趋于集中,二季度以来,精测电子、汇川技术、国轩高科等公司均走出了十分凌厉的上涨行情。若结合最新的机构持仓和北上资金的持仓动向分析,华西股份、贝瑞基因、汇川技术、国轩高科等公司在二季度均获得国内机构资金或北上资金的增持。 349家公司的股东户数 在二季度出现减少 二季度时间已经过半,根据交易所最新公布的数据,剔除二季度以来新上市公司,两市共有589家公司更新了二季度股东户数变动情况,考虑到部分公司存在限售股解禁的影响,因此在剔除相关股本变动公司后,有349家公司最新股东户数较一季度末出现减少,持股筹码趋向集中;另有180家公司最新股东户数较一季度末有所增加,持股筹码出现发散。 从股东户数的变动比例统计,二季度以来有51家公司的股东户数较一季度末减少了10%以上,其中包括了15家股东户数减少幅度超过20%的公司。目前来看,国统股份的缩减幅度最高,一季度末时,该公司的股东户数为24002户,而在5月8日最新披露数据时,股东户数已降至17449户,缩减幅度达27.3%。其实,这并不是该公司在二季度以来首次更新股东变动数据,其在4月10日、4月20日时也曾公布过,当时的股东户数分别为22161户和20823户。股东户数缩减幅度排在第二位的是汇川技术,一季度末,该公司的股东户数为25899户,其后在4月10日、20日、30日和5月8日进行了4次股东数据更新,分别为23910户、21585户、20092户、18837户,就最新的数据看,股东户数已较一季度末减少了27.27%。而除了这两家公司外,永高股份、华西股份、精测电子、旺能环境等公司的最新股东户数也均较一季度末出现大幅减少。 进一步梳理来看,若结合一季度和去年年报数据,可发现两市有180家公司不仅一季度末的股东户数较去年年末出现缩减,且二季度以来继续呈现缩减的趋势,如贝瑞基因、美联新材、达志科技等11家公司在两个统计期内,股东户数均出现超过10%的大幅缩减。以贝瑞基因为例,2019年四季度末,公司的股东户数为21980户,一季度末的19455户较上一报告期末缩减了11.49%,而最新的数据则显示,5月10日公司的股东户数已经下降到15402户,较一季度末缩减20.83%。 正因股东户数的大幅减少,股东持股筹码的渐趋集中,有多家公司在二季度走出了十分凌厉的上涨走势。统计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截至5月21日),在上证指数震荡上扬了4.28%的背景下,筹码趋于集中的公司中,不仅有137家公司跑赢了大盘,且有44家公司累计涨幅超过了20%,迈克生物、强生控股、新宝股份、贝瑞基因、国轩高科、亚翔集成、艾可蓝、宏大爆破8家公司累计涨幅更是超过了50%。 筹码趋于集中公司绩优标的众多 观察二季度以来股东户数出现减少的公司,其中还有不少个股在新冠疫情爆发期体现了良好的成长性。一季报数据显示,有94家公司不仅一季度净利润实现了盈利,且还同比实现增长。 在成长性上,农林牧渔行业的唐人神的业绩同比增长幅度最为可观,2.13亿元的净利润额相较2019年一季度实现同比大幅增长3844.97%,究其业绩增长原因,主要受益于生猪价格的大幅增长。近期,虽然猪价出现回落,但公司仍在积极扩大养猪规模。5月20日晚间,唐人神发布公告表示,当日与醴陵市人民政府签署了《生猪生态产业链项目框架协议》,项目计划年出栏生猪100万头,计划总投资约20亿元,这已是唐人神本月内公告的第三个年出栏百万头生猪养殖的项目。除了唐人神,二季度以来股东户数减少的个股中还有登海种业、天邦股份等农牧公司,从这些公司基本面看,净利润均逆市完成翻倍增长。 进一步分析二季度以来股东户数较一季度末大幅减少超过20%的汇川技术、银泰黄金、延江股份等公司基本面,首季业绩均完成不俗的增长。其中,汇川技术的业绩增长包含了报表范围改变、增值税退税和政府补助的影响,银泰股份业绩的增长主要是受益于黄金价格同比上涨和青海大柴旦矿业有限公司投产带来利润增加;延江股份则是因为成立了熔喷无纺布项目组,并于2月中旬开始对外销售熔喷无纺布,在市场上熔喷无纺布供应量有限下,公司生产的熔喷无纺布在报告期内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由此推动了一季报业绩的大幅增长。 机构资金、北上资金的增持促使部分公司筹码趋于集中 大宗交易平台数据显示,一些二季度以来股东户数出现减少的公司在大宗交易平台被资金从机构席位买进。以贝瑞基因为例,其在4月7日~5月21日共成交了22笔大宗交易,买入席位上,除了一笔接盘方是来自国金证券北京长椿街证券营业部之外,其余全部为机构专用席位的买入,合计买入金额3.34亿元。随后从公司披露的股东户数来看,有较为明显的减少。一季度末,公司的股东户数为19455户,而到了5月10日,已缩减为15402户,缩减幅度达20.83%。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将统计期延长,可发现该公司股东户数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就一直呈现集中的趋势。去年四季度末,股东户数还为21980户,而到了今年一季度末时已下降到19455户,缩减了11.49%。 类似的公司还有坚朗五金,5月15日,该公司发生了5笔大宗交易,全部为机构专用席位的接盘,合计买入金额9100万元,而卖出的席位并无机构席位。观察其股东户数变动情况,也是从去年四季度末的12755户下降到今年一季度末的9977户,而到了5月8日时,股东户数已经缩减至8616户,缩减幅度分别高达21.78%和13.64%。 除了上述公司外,在二季度以来股东户数呈现减少趋势的公司中,苏州固锝、蓝帆医疗、富瀚微、碧水源等公司期间同样在大宗交易平台得到了机构资金的净买入。 当然,除了国内的机构投资者,通过陆股通进行买卖的外资也在积极行动中,有不少二季度以来股东户数减少的公司得到了外资的增持。仍以汇川技术为例,5月20日,外资持有该公司股份合计1.96亿股,而在一季度末时,外资持有的股份合计只有1.67亿股,二季度期间增持了0.29亿股。也或许是外资的增持,该公司股东户数二季度以来缩减了27.27%。类似的案例还有红旗连锁,一季度末和5月20日,外资持有公司股份分别为1.2亿股和1.37亿股,期间外资累计增持公司股份1680.79万股。一季度末时,公司的股东户数为34485户,5月20日更新的数据则降至31119户,缩减了9.76%。 整理数据还可发现,三聚环保、信维通信、华联控股、国轩高科、网宿科技等65家二季度以来股东户数均出现减少的公司,北上资金的最新持股均较一季度末的数据有一定幅度和增长,这说明外资对他们是看好的。 (文中个股只做举例,不做买入推荐)
5月22日晚间,电商平台拼多多披露一季度业绩报告。一季度中,拼多多实现收入65.41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44%超过市场预期。 自疫情发生以来,拼多多等新电商平台陆续推出各项补贴,惠及消费者及中小企业。据了解,为支持商家发展、促进消费回流,拼多多平台一季度已直接补贴金额超过50亿元。通过让利消费者和商家,拼多多持续增强线上消费势能,为商家创造出了更多订单。 同时,拼多多因为持续进行“百亿补贴”以及疫情期间对于医疗用品和农产品上行提供了大量补贴,一季度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共计达到72.97亿元。 现金流的充足为拼多多大手笔补贴提供了底气。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拼多多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合计426亿元。拼多多方面表示,公司现金储备充足,百亿补贴仍会持续,并不断扩大补贴的品类与商品数量。 在此期间,拼多多的买家数量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前12个月内,拼多多的年度活跃买家数达6.28亿,单季度劲增4290万,继续保持用户的高速增长势头。与2019年同期相比,活跃买家数增加了1.85亿。 据拼多多方面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拼多多仅用5年的时间就获得了6.28亿的年度活跃买家。这个数据不但刷新了电商行业的记录,在正在步步接近淘宝的用户数据。据阿里巴巴在2019年财报中披露的数据显示,淘宝年度活跃消费者为6.36亿。 日均包裹数量的增长或许亦能够侧面证明拼多多用户数量的增长空间。 据拼多多相关业务负责人对记者透露,随着经济不断复苏,中国数字经济优势逐渐凸显,5月以来,拼多多日均在途物流包裹数已超过6500万个,相比2020年3月的5000万个日均在途物流包裹数劲增30%。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或将进一步迎来政策支持。5月22日上午9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道,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编辑 田冬)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呼和浩特5月19日讯 据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消息,4月份内蒙古主要经济指标速度呈现回升势头,市场消费逐渐复苏,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增长。下阶段,内蒙古将继续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复工复产达产,努力推进全区经济企稳回升。 工业生产降幅继续收窄 新产品产量增势向好 1-4月份,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较3月份提高1.5个百分点。三大门类“两增一降”。1-4月份,制造业同比增长5.0%,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9%,与一季度持平;采矿业增加值下降8.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1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现,高新技术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较一季度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6.3%;稀土行业增加值增长14.3%。生活必需品和农耕物资供应充裕,新产品产量增势良好。速冻食品、膨化食品、小麦粉等分别同比增长1.2倍、68.4%、13.3%;杀虫剂、磷肥、农用化肥分别增长1.5倍、1.2倍、13.4%,分别比一季度提高45.5个、54.1个、1.3个百分点;单晶硅、多晶硅、单一稀土金属、石墨及碳素制品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7.3%、49.6%、16.8%、6.1%。 市场消费逐渐复苏 生活必需品和汽车类商品零售较快增长 随着各地区各部门促消费措施陆续出台,内蒙古消费品市场逐步恢复。1-4月份,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7.8%,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8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8.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6.4%。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下降47.5%;商品零售下降12.6%。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商品成为全区消费的重要支撑。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增长25.6%,饮料类增长5.7%,分别较一季度提高0.7个和0.5个百分点。汽车类商品零售当月由负转正。4月份,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0.7%,增速比3月份提高18.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长。 投资降幅收窄 民生保障等领域投资较好 1-4月份,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25.5%,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1.8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2.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6.5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9.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3.5%,第二、三产业投资降幅分别较一季度收窄9个和16.6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下降18.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5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较一季度都有所回升。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5.3%,较一季度提高6.2个百分点,拉动工业投资增长3.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比提高,降幅进一步收窄。1-4月份,全区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0.3%,比上年同期提高8.7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2.9%,较一季度收窄10.2个百分点,降幅小于全部投资12.6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增长。1-4月份,内蒙古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7.0亿元,同比增长5.6%,较一季度提高5.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25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3%,较一季度回升1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66.3亿元,下降3.0%,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6.6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回落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保持上涨 1-4月份,内蒙古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4%,涨幅较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3.1%,农村牧区上涨3.4%。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价格继续呈现“七升一降”格局。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9.4%,衣着上涨1.0%,居住上涨0.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3%,交通和通信下降1.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0%,医疗保健上涨3.7%,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0%。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1%,鲜菜价格上涨9.2%,猪肉价格上涨217.1%。 1-4月份,内蒙古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