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的外贸经历了先抑后扬的态势,上半年外贸生意清淡,下半年却迅速回暖,达到火热状态,超过市场预期。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在2020年达到4350万标准箱,创历史新高。订单有了,可是集装箱却一箱难求,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今年开年之后。 海外订单火爆 港口码头空箱难求 上海港外高桥(行情600648,诊股)沪东码头工作人员透露,近期码头都是满负荷运转。在堆场,堆放着大量集装箱,里面存放着货物的重箱比空箱数量多出不少。 外贸的火爆加剧了企业对集装箱的需求,缺箱的情况在内河港表现得极为明显,记者还探访了浙江安吉上港码头。 记者观察到,很多集装箱都是从上海港运到安吉上港码头的,这些集装箱也是即将发往外贸企业进行货物的装配,往年安吉上港码头的空箱子的量能达到9000多个,但是近期由于集装箱紧缺,空箱数量已经锐减到1000多个。 李铭丰是一名江船的船员,他告诉记者,由于集装箱调配难,船舶等待时间从原先的几小时拉长为两三天。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上港国际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伟表示,目前可以说是一箱难求,空箱在支线船舶上被所有的制造企业一抢而空,根本不能应对整个出口业务的需要。 空箱大量滞留海外 海运价格飞涨 由于集装箱调配难,船舶等待时间要2-3天。集装箱一箱难求,外贸企业和货运代理们急得团团转,不仅仅是找箱难,运价也在持续上涨。 郭绍海从事航运业三十多年,是一家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负责人。近几个月他一直在为找集装箱发愁,外贸客户不停要箱子来装运货物出口,可是集装箱却一箱难求,只能不停和船公司协调要箱子。从去年九、十月份开始一直缺箱,到今年非常严重,他只能叫车队在那边等着,业务上的精力都是放在找箱子上。 郭绍海直言,往年十月份以后是航运业的淡季,但是2020年完全没有淡旺季之分。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外贸订单量大幅增长,远远超过市场预期。但是疫情影响国际物流和海外港口效率,大量空箱在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积压,集装箱出去了却回不来。 申万宏源(行情000166,诊股)证券交运物流首席分析师闫海:更核心的还是疫情导致的工作人员效率低下,所以全球的码头,尤其是偏进口国的欧美,其实港口的延迟时间是非常长。 市场上大量缺箱导致航运运价飞涨,热门航线的价格涨幅更是夸张。郭绍海拿了两张运价单给记者看,半年多的时间同一航线的运价翻了两倍。对于外贸企业来说,生产不能停,手持订单但大量货物却很难运出去,资金压力很大。业内预期集装箱和舱位紧缺现象还会持续。 郭绍海告诉记者,2020年5月18日,上海到美国西岸长滩的海运费,当时40英尺箱是1550美元,今年1月7日就是4500美元了。 上海某国际货运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严先捷告诉记者,小柜的价格到美西要涨到4000多美元一个柜子,那美东小柜可能要涨到6000、7000美元了,而且在过年前可能还没有舱位。欧洲现在价格也在持续地增加,大柜可能要涨到9800美元,而且有很多客人10000美元都没有柜子。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是集装箱运输市场价格变化的“晴雨表”。上海航运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1月8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报1753.85点,再度刷新历史新高。而2020年5月的平均值仅为837.74点。 浙江外贸企业拿箱成本高 出口货物堆满企业停车库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我国的外贸企业的订单还在增长,这实属不易,但也出现了集装箱供应不足的窘境,外贸企业的近况如何?记者来到了素有“椅业之乡”的浙江安吉进行了调查。 丁晨经营着一家家具生产企业,他告诉记者,2020年下半年的出口需求特别旺盛,他的公司订单已经排到了2021年6月份,但是出货难的问题始终存在,货物积压严重、库存压力大。 丁晨直言,不仅仅是库存成本上升,想要拿到集装箱还要多花钱,2020年多花在集装箱上的钱就超过300万,净利润缩减了至少10%。他表示,正常的运费是在6000元左右,现在需要多花3000元左右的额外费用去提箱子。 另一家外贸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压力,只能通过产品涨价来消化部分,还有大部分只能自己承担。针对外贸企业面对的种种压力,当地有关部门采取了包括信用保险、减税降费等多种措施来服务企业。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商务局外经贸科科长钱方圆:我们会指导和引导企业用我们的信用保险的模式,来保障企业应对出货风险。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县委办副主任高峰:一对一联系1400多家企业出台了减税降费、复工复产等28项制度,总共兑现资金36亿元。 面对这种集装箱紧缺的现状,港口通过优惠政策吸引空箱,船公司也开通了加班船,不断增加运力。 上港集团(行情600018,诊股)生产业务部副总经理杨焱滨:我们给船公司提供了一些装卸的优惠政策,如果它能把一些空箱带进来的话。整个半年通过我们政策的优惠,吸引了将近22万空箱到上海港来。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全球销售战略客户部经理汤伟:从2020年6月开始截止到2020年年底共计增加了40艘船舶,整个运力增幅达到了20万标准箱。
现如今,塑料及其制品已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工农生产到衣食住行,塑料无不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1年1月1日起,“升级版限塑令”正式上路。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规定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这意味着时隔12年,“限塑令”再度升级。 每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和相关行业,也都在这场“环保战役”中改变着自己。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350万家经营范围含“塑料”,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塑料相关企业。 从地域分布上看,我国塑料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江苏和山东,四地塑料相关企业之和占全国相关企业总量的50%。 在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中国塑料行业也在努力践行生态环保理念,并通过实际行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资料显示,塑料回收处理是指回收企业通过垃圾分类、工业废料直接收取等方式获得废弃塑料,并采用多种回收工艺将废弃塑料回收处理,加工成塑料、塑胶等制品的再利用过程。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数据统计,全国每年使用的回收利用废塑料3000万吨左右,占塑料消费量的30%以上。 可回收塑料种类较多,包括PET、HDPE、PVC、LDPE、PP、PS等,主要来源于废旧家电壳、儿童玩具、塑料管道、塑料膜及部分废旧医用塑料等。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近14万家经营范围含“回收、再生、PET、HDPE、PVC、LDPE、PP、PS”,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可回收塑料相关企业。地域分布上,江苏、山东和广东为相关企业数量最多的三个省份,均超过1万家,其中江苏以1.7万家相关企业数量居于全国首位。行业分布上,批发和零售业和制造业分别占比约48%和36%。 自2008年“限塑令”开始实施起的十二年期间,我国可回收塑料相关企业注册总量(全部企业状态)由原来的4万家已增长至19万家。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相关企业年注册增速高达17%,之后四年增速均保持在18%以上。以工商登记为准,我国2020年新增可回收塑料相关企业超3万家,同比增长21%。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角度,未来可降解塑料的需求存在一定潜力。包括可降解吸管、可降解餐盒、可降解包装袋等。据了解,环境降解塑料的降解过程主要涉及生物降解,光降解和化学降解,这三种主要降解过程相互间具有增效、协同和连贯作用。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经营范围含“生物降解、光降解、化学降解、可降解”,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可降解相关企业近8,400家。 地域分布上看,我国可降解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近5,000家相关企业,占全国近6成。广东省以超670家相关企业位居第二位,安徽省和山东省均有超过300家相关企业。 近十年来,我国可降解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年度注册数量与增速呈稳定上涨趋势。截至目前,以工商登记为准,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新增可降解相关企业近2,300家,较去年同比增长38%。 “升级版”限塑令规定: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很多人在2021年的第一天发现,原先奶茶店、快餐店、烘焙咖啡店提供的一次性塑料吸管不见了,它们或被换成了纸质吸管,或被改成了聚乳酸可降解吸管,还有的被可以直接饮用的杯盖代替了。 中国消费者报在报道中指出,聚乳酸可降解吸管,是以玉米、甘蔗等作物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复杂工艺生产而成。在堆肥的条件下,只需要90天就会降解完成。不过,这些可降解产品目前共同面临着原材料供应比较紧张的问题。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经营范围含“聚乳酸”,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聚乳酸相关企业近200家。截至目前,以工商登记为准,我国2020年新增聚乳酸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约48家,同比增长近129%。
冬季疫情形势严峻,随着春节临近,对于要返乡过节的人员,各地近日都出台了新的政策。 1月9日,四川要求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返川人员严格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至少2次核酸检测; 安徽淮南市、阜阳市等地建议在外群众如确需返乡的,返回时要携带7日内核酸检测证明并向所在村(居)委会报备; 甘肃省政府官网今天发布消息,对外省入境集中隔离期满后,来甘人员,严格实施继续居家隔离14天,其间进行不少于3次核酸检测。 各地鼓励外地员工就地过春节 为了降低返乡人员流动可能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近日,浙江、福建等地通过发放补贴、送红包等形式,鼓励外来员工,就地过年。 福建厦门、泉州、莆田等地发出倡议,鼓励弹性休假、就地过年。 在福建莆田的一家企业,8条纸尿裤生产线不停运转,处于满负荷状态。企业有800多名员工,其中外地员工占70%-80%。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企业为鼓励员工留在莆田过年,尽量不跨省回家。专门制订了相关的激励措施。 新亿发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生产总监 章先盛:给他们三倍工资,再加上额外补助。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动员工作,有六七成员工愿意留下来。 为了留住外地员工就地过年,浙江宁波的一家企业,除了在春节期间食堂免费供应用餐外,还将给员工安装全新的电视屏幕、音响等娱乐设备,同时企业还承诺在春运高峰期过后,给留守的外来职工一周时间的带薪探亲假,并提供往返车费。目前,公司300名外地员工中,已有200多人决定留在宁波。 在浙江台州,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暖心措施,通过发放留岗红包、市内旅游景区3折门票和流量等方式,留住外来员工。 在浙江永康,看电影、写春联、送书本,当地企业为外来员工及其子女们带去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寒假期间,相关部门还将为“小候鸟们”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的父母安心留下过年。
在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的外贸经历了先抑后扬的态势,上半年外贸生意清淡,下半年却迅速回暖,达到火热状态,超过市场预期。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在2020年达到4350万标准箱,创历史新高。订单有了,可是集装箱却一箱难求,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今年开年之后。 01 海外订单火爆 港口码头空箱难求 上海港外高桥沪东码头工作人员透露,近期码头都是满负荷运转。在堆场,堆放着大量集装箱,里面存放着货物的重箱比空箱数量多出不少。 外贸的火爆加剧了企业对集装箱的需求,缺箱的情况在内河港表现得极为明显,记者还探访了浙江安吉上港码头。 记者观察到,很多集装箱都是从上海港运到安吉上港码头的,这些集装箱也是即将发往外贸企业进行货物的装配,往年安吉上港码头的空箱子的量能达到9000多个,但是近期由于集装箱紧缺,空箱数量已经锐减到1000多个。 李铭丰是一名江船的船员,他告诉记者,由于集装箱调配难,船舶等待时间从原先的几小时拉长为两三天。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上港国际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伟表示,目前可以说是一箱难求,空箱在支线船舶上被所有的制造企业一抢而空,根本不能应对整个出口业务的需要。 02 空箱大量滞留海外 海运价格飞涨 由于集装箱调配难,船舶等待时间要2-3天。集装箱一箱难求,外贸企业和货运代理们急得团团转,不仅仅是找箱难,运价也在持续上涨。 郭绍海从事航运业三十多年,是一家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负责人。近几个月他一直在为找集装箱发愁,外贸客户不停要箱子来装运货物出口,可是集装箱却一箱难求,只能不停和船公司协调要箱子。从去年九、十月份开始一直缺箱,到今年非常严重,他只能叫车队在那边等着,业务上的精力都是放在找箱子上。 郭绍海直言,往年十月份以后是航运业的淡季,但是2020年完全没有淡旺季之分。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外贸订单量大幅增长,远远超过市场预期。但是疫情影响国际物流和海外港口效率,大量空箱在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积压,集装箱出去了却回不来。 申万宏源证券交运物流首席分析师 闫海:更核心的还是疫情导致的工作人员效率低下,所以全球的码头,尤其是偏进口国的欧美,其实港口的延迟时间是非常长。 市场上大量缺箱导致航运运价飞涨,热门航线的价格涨幅更是夸张。郭绍海拿了两张运价单给记者看,半年多的时间同一航线的运价翻了两倍。对于外贸企业来说,生产不能停,手持订单但大量货物却很难运出去,资金压力很大。业内预期集装箱和舱位紧缺现象还会持续。 郭绍海告诉记者,2020年5月18日,上海到美国西岸长滩的海运费,当时40英尺箱是1550美元,今年1月7日就是4500美元了。 上海某国际货运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严先捷告诉记者,小柜的价格到美西要涨到4000多美元一个柜子,那美东小柜可能要涨到6000、7000美元了,而且在过年前可能还没有舱位。欧洲现在价格也在持续地增加,大柜可能要涨到9800美元,而且有很多客人10000美元都没有柜子。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是集装箱运输市场价格变化的“晴雨表”。上海航运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1月8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报1753.85点,再度刷新历史新高。而2020年5月的平均值仅为837.74点。 03 浙江外贸企业拿箱成本高 出口货物堆满企业停车库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我国的外贸企业的订单还在增长,这实属不易,但也出现了集装箱供应不足的窘境,外贸企业的近况如何?记者来到了素有“椅业之乡”的浙江安吉进行了调查。 丁晨经营着一家家具生产企业,他告诉记者,2020年下半年的出口需求特别旺盛,他的公司订单已经排到了2021年6月份,但是出货难的问题始终存在,货物积压严重、库存压力大。 丁晨直言,不仅仅是库存成本上升,想要拿到集装箱还要多花钱,2020年多花在集装箱上的钱就超过300万,净利润缩减了至少10%。他表示,正常的运费是在6000元左右,现在需要多花3000元左右的额外费用去提箱子。 另一家外贸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压力,只能通过产品涨价来消化部分,还有大部分只能自己承担。针对外贸企业面对的种种压力,当地有关部门采取了包括信用保险、减税降费等多种措施来服务企业。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商务局外经贸科科长 钱方圆:我们会指导和引导企业用我们的信用保险的模式,来保障企业应对出货风险。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县委办副主任 高峰: 一对一联系1400多家企业出台了减税降费、复工复产等28项制度,总共兑现资金36亿元。 面对这种集装箱紧缺的现状,港口通过优惠政策吸引空箱,船公司也开通了加班船,不断增加运力。 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副总经理 杨焱滨:我们给船公司提供了一些装卸的优惠政策,如果它能把一些空箱带进来的话。整个半年通过我们政策的优惠,吸引了将近22万空箱到上海港来。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全球销售战略客户部经理 汤伟:从2020年6月开始截止到2020年年底共计增加了40艘船舶,整个运力增幅达到了20万标准箱。
●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金融政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今年我国的货币政策走向如何?怎样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如何织密金融安全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就2021年金融领域热点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2021年人民银行如何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易纲表示,在总量方面,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结构方面,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任务的金融支持。同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疫情期间特殊的、阶段性的政策在完成使命后将退出,如何避免政策退出的叠加效应? 对此,易纲表示,中国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也没有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一直以来也没有“大水漫灌”。因此,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而言,退出问题较小。 宏观杠杆率增速预计回到基本稳定轨道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我国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新的一年,人民银行将如何平衡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 “从宏观上,要稳住宏观杠杆率。”易纲表示,2020年,疫情冲击使GDP增长率较低,使得我国宏观杠杆率,也就是总负债和GDP之比明显上升。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宏观杠杆率增速已经放慢,预计今年可以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 易纲强调,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积累。要稳妥处置个体机构风险和重点领域风险,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风险处置过程坚持依法合规、稳妥有序。完善风险处置长效机制,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加强行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 金融系统始终关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发展,2020年已实现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 今年如何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 易纲表示,金融系统将进一步强化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型的现代金融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今年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个工具支持力度保持不变。继续运用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持续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商业银行扩大“三农”、小微企业、制造业贷款投放。鼓励银行综合评价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水平,降低对抵押担保的依赖。 ——继续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引领作用,支持银行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推广供应链票据和应收账款确权,促进企业发债融资。引导市场推出更多供应链金融产品,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金融服务,保持对脱贫地区金融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大对种业发展等农业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优化风险评估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主体通过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 继续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 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已在2020年顺利完成,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也引起了较多关注。(下转A02版)
小贴士 小贴士 党的十九大以来,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上海市地方国有控股境内外上市公司87家,总市值2.77万亿元,国有股市值超过1万亿元。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企业占市场竞争类、金融服务类企业总量的2/3。完成17家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制度改革,系统企业累计实施股权激励、分红激励等81例。此外,上海市国资委系统已基本形成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的发展格局,混合所有制企业约占企业总户数75%、资产总额87%、营业收入90%、净利润100%。85%的新增投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领域。 ● 1月7日的上海,在寒潮的影响下,迎来不太常有的冷冬天气。但是在当天召开的上海推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新闻通气会上,国资国企改革的新年新局如火如荼。会上,上海市国资委介绍,近期上海研究制定了《上海市贯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上海将聚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的改革举措条分缕析,内容包括新增10家左右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实施“二次混改”,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城市等十大创新型领域等。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实施方案》出台,东方创业、老凤祥、临港集团、上海电气集团等上海国企均已经有具体的改革方向和改革措施。 落地改革实施方案 据上海市国资委介绍,《实施方案》就“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设定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2年,上海国资系统将新增10家左右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作为重要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实施“二次混改”;暂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充分竞争领域企业,也将适时引入具有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城市等十大创新型领域,开展创新综合改革试点,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十大机制。 作为地方国资重镇,上海国企改革将注重以优化布局为关键,持续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发展战略。具体来看,一是推进“三大任务、一大平台”落实落地。国资国企要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实现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二是实施“三大产业”“四大品牌”战略。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性先导产业,加快三大产业高地建设,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夯实产业基础,推出更多成果。三是助力强化“四大功能”服务保障社会民生。国资国企要全面服务上海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 关键之年发力 事实上,在辞旧迎新之际,上海已经明确要在2021年这一关键之年,在国资国企改革领域发力。 此前,上海市国资委召开2021年学习讨论会。会议总结2020年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情况,分析研判2021年上海市国资国企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谋划做好2021年工作和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的各项举措。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白廷辉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区域性综改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要重点做好以下9个方面工作:一是全力稳增长防风险;二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选好一批创新项目,做好集成与协作,提升辐射与带动;三是促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国资监管数字化转型两方面实现大发展;四是优化国资布局结构,要把准增量方向,调整存量结构;五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六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七是实现国企党建新发展;八是落实巡视准备工作;九是做好庆祝建党100周年部署筹备。 因企施策改革忙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与《实施方案》一道落地的还有多家上海国资国企更为细化的改革“施工图”。东方创业、老凤祥、临港集团、上海电气集团等上海国企均已经定下了改革发力的方向。 东方创业明确进一步建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实施中长期激励计划,调整和优化市场化的考核激励办法,继续扩大员工持股的范围;进一步提升混合所有制和股权多元化水平,继续配合集团实施资产证券化,进一步引进战略投资者;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精壮化;坚持走出去战略。 老凤祥提出,探索建立长效的股权激励机制,在二级及以下公司层面加快推广职业经理人制度,按照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要求,聚焦主业、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上海临港集团表示,公司将继续探索开放式开发,目前正与相关方合作设立开发基金,搭建私募股权合作平台,为园区建设、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将继续拓宽融资渠道,利用临港新片区特殊政策,抓住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建设重大契机,提升内外部融资能力;将继续创新用人机制,形成核心员工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 上海电气集团明确,将推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将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将开展市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将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有序推进上海电气上重碾磨特装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电器陶瓷厂有限公司、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混改及员工持股;将推进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和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承担好国企责任、承担好国家战略,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化转型。
1月8日,两头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的仿真猪刷屏了期货业人士的朋友圈。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新品种上市大厅,伴随一声锣响,生猪期货在大商所正式上市,填补了我国期货市场活体交割品种的空白。企业人士表示,当前阶段,企业亟需生猪期货锁定销售价格,从而稳定利润。 ● 首日表现符合市场预期 上市首日,生猪期货主力LH2109合约日内成交91056手,持仓量为14984手,挂牌价为30680元/吨,集合竞价后开盘价为29500元/吨,日内下跌12.61%报收26810元/吨。此外,LH2111合约跌停,跌幅为15.99%;LH2201合约下跌15.83%,盘中一度触及跌停。 对于生猪期货上市首日表现,方正中期期货农产品研究员车红婷说:“3个期货合约全线下跌,其中LH2111合约日内触及跌停板,远月合约呈现深贴水状态,市场氛围较为谨慎。” 她进一步分析,从基本面来看,生猪市场长期利润下行趋势是当前市场共识,在没有重大突发事件爆发的情况下,生猪市场产能供应将逐步恢复。相关数据显示,能繁母猪数量已经恢复至近4000万头,生猪产能释放期将压制现货价格,但生猪实质产能恢复节奏及猪瘟复发风险仍存,三元母猪留种占比依旧较高,母猪结构性问题或影响实质产能恢复进程。从成本端来看,生猪成本预计会在1.7万元-2.5万元/吨之间,有望对生猪市场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1月8日上市的3张期货合约在挂牌价基础上均有不同幅度下跌,充分反映出市场对我国生猪产量显著恢复、猪肉价格降低的心理预期。这表明,生猪期货价格发现功能高效发挥。”南华期货农产品分析师赵广钰表示。 赵广钰认为,从首日表现看,各方市场参与者对待远期价格风险理性、审慎、客观。生猪期货品种现货基础扎实、准备时间长、成熟度高,上市首日产业客户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远期价格发现与风险转移的基础功能。 在此之前,赵广钰走访了多家企业并对生猪期货挂牌合约价格进行测算,并建议客户积极参与套期保值。 “假设1月8日以开盘价29500元/吨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当日实现每车生猪转移风险43030元,不仅可以将未来9月标准猪出栏价锁定在29.5元/公斤,同时锁定了未来的养殖利润。生猪期货品种风险转移功能高效发挥,为企业安心经营扩产保驾护航,助力我国生猪产能恢复。”赵广钰说。 行业龙头积极参与 在广发期货的协助下,作为华南地区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广东聚泉农业有限公司(简称“聚泉农业”)积极学习期货套期保值相关知识,成为生猪期货首批交易产业投资者之一。 聚泉农业负责人表示,企业亟需生猪期货锁定销售价格,从而稳定企业利润。生猪期货上市,将会让生猪价格更加透明化,帮助企业判断市场供求趋势,形成合理的经营策略,扭转过去猪价下跌趋势时大幅亏损的局面。“生猪期货上市,有可能改变过去‘一对一’的定价方式,出现类似饲料行业的点价模式。” 生猪期货上市之际,包括明星“猪肉股”上市公司等业内企业欢欣鼓舞,表示愿意积极参与。长远来看,分析人士称,生猪期货有助于平滑企业利润表现,弱化猪肉股周期属性。 谈到套保操作,华融融达期货产业事业部经理于士程表示,生猪期货挂牌价相对预期偏高,养殖企业可视自身情况择机卖出套保;非套保客户可在30000元/吨上方轻仓做空,逢高适当加大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