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互联网巨头的“衣食住行”服务产业版图中的最后一块“短板”开始补齐。 日前,易居(中国)企业控股公司(简称“易居”,02048.HK)发布公告称,公司获阿里巴巴集团(简称“阿里”,BABA.US,09988.HK)认购6.76%股份及10.32亿港元可换股票据。此外,双方还签订协议达成战略合作,阿里与易居将在包括线上线下房产交易、数字营销和交易后相关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此外,易居还宣布拟收购在美股上市的O2O房地产服务提供商乐居(LEJU.N)56.19%股权。届时,乐居将成为易居的附属公司。 作为中国第二大房产交易和服务平台,易居连着三个大动作引发行业震动,特别是与阿里的联姻更是引发广泛关注。不过,巧合的是易居获阿里增持,是发生在腾讯投资的中国房产交易和服务平台龙头贝壳找房申请IPO后,腾讯是其第二大股东。而更巧合的,阿里也将成为易居的第二大股东。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两大互联网巨头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服务产业领域较劲的延续,也是阿里在补齐“衣食住行”服务产业版图中的最后一块短板——房地产。 目前,易居和贝壳是房地产中介行业两大头部平台,二者都有庞大的客户群体,沉淀了大量的交易数据,在一手代理和二手业务上各有优势。 据知情人士透露,阿里与易居合资打造的线上平台很快将会上线。“这将是一个与飞猪平行的业务平台。”新建的合资公司,阿里占股85%,易居占股15%,第一期计划投入50亿元。 补齐生态圈短板 这个合资公司,将成为阿里在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从事房地产业务的主体。 阿里将提供平台资源和技术支持,在阿里、易居原有的业务基础上,共同建立线上线下交易生态闭环;易居则将发挥自身在房地产领域的资源和专业优势,组建独立技术运营团队配合合资公司开展工作及提供专业支持。 目前,在阿里长线布局的流量采买战略中,“衣”“食”早已一骑绝尘,“行”有飞猪,独缺了房地产一角。“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其实阿里一直想介入房地产行业,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机会与模式。实际上,阿里这并非第一次投资房地产。2019年5月,阿里43亿投资红 星美凯龙;随后的8月,红星美凯龙成立美凯龙爱家,全面布局线下房产中介业务。 早在14年前,阿里首次接触房地产是通过淘宝全资收购主打二手房信息的口碑;10年前,淘宝将口碑网整合成淘宝房产频道;阿里系通过天猫、淘宝两大平台,开展房源拍卖、特价房销售业务,逐渐变成阿里拍卖的一个业务板块。在线上业务布局上,阿里合伙人还投资了去中介化的互联网房产服务平台——大房鸭。 阿里一直在寻找好的进入机会。早在2018年易居在香港上市之际,阿里就以3.9亿港元认购易居新股,成为易居的四大基石投资者之一。这才有了这次阿里的进一步增持。 根据公告,易居将以每股7.00港元的价格,向阿里配售1.183亿股公司股份,配售总金额为8.281亿港元。配售完成后,阿里将持有易居大约8.32%的股份。 在此基础上,双方还签署可转股票据认购协议。据此,阿里将认购易居本金为10.319亿港元、三年期、利息每年2%的可转股票据。票据转股价为每股10.37港元。若该等可换股票据全部转股,阿里持有易居股份比例将提升至大约13.26%,跃居第二大股东。 换言之,阿里为这一次合作将付出近20亿港元的代价,但阿里也将获得一条通向20万亿的房地产市场通道。 狭路相逢房产中介 7月24日,贝壳集团公开递交招股书,拟在纽交所上市,招股书显示,腾讯及相关实体持股贝壳12.3%,位列第二大股东。 而在这一周后,易居宣布获阿里增持,双方还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个行动的节点绝非偶然。 作为中国仅有的两家市值突破5万亿港币的互联网巨头,阿里与腾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博弈战场——房地产中介行业。 一名腾讯内部人士表示,两家公司其实是各做各的生态。阿里自身的电商属性非常强,而腾讯自己不做电商,只是投资电商。 虽然阿里此前尝试打造纯线上地产销售平台,但是没有线下门店的发展模式还是不能快速实现盈利。 不过,此次阿里通过增持易居,介入房地产经纪行业,实现线上+线下的模式布局。这背后更多还是来自竞争压力。 据贝壳招股书披露,2019年,贝壳共促成220万笔住房交易,GTV(总交易额)约为2.13万亿元。贝壳有着做淘宝、美团、滴滴一样超级平台的雄心,被外界称为未来的“房产界淘宝”,甚至有业内人士将其视为“衣”“食”“行”平台版图之后,“住”这一板块的补充。 这对于阿里而言,是无形的压力。阿里也在布局生活服务这一全链条,阿里健康、口碑网、饿了么、飞猪等都布局了,或许阿里正是注意到了易居房地产经纪网络服务收入的迅猛增长,才萌生了大手笔投资,与贝壳抗衡的想法。 2019年,易居的房地产经纪网络服务录得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743%,营收占比也从2018年的7.1%提升至39%,成为收入大幅增长的“功臣”,并且实现了业务板块的扭亏为盈,带动整体毛利率从42.5%提升至58.9%。 阿里与易居合作,对易居而言,意味着打通了线上渠道。这是易居与贝壳一争高下的好机遇。贝壳以线上二手房交易为主,易居的核心业务则是一手房代理,且是线下。据易居2019年年报显示,2017年-2019年,易居房友渠道成销复合增长率为376%。 实际上,贝壳旗下的链家在北上广深的市场份额,远远超过了第二名。前述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中介行业的发展走到今天,已形成链家独大的市场格局,中原自身有很深的护城河,不愿借力过多外部资本扩张;与此同时,中原、太平洋房屋等市场份额也不见有起色,一些新兴的比如美凯龙爱家也还在扩张的阶段,撼动不了链家地位。 对阿里来说,20亿港元不算大手笔,但以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通过投资入局是最直接的方式。实际上,资本一直对中介行业有兴趣,但进程大多不顺利。比如2014年,房天下(原名:搜房)曾经试图战略入股21世纪不动产,不久之后就宣布合作中止;平安也曾试图收购房天下,但最终谈判不成。 对于易居而言,此次与阿里的合作,无异于一场生死战:贝壳IPO之后,链家有可能进一步蚕食市场份额。易居此时要积极谋变应对。引入阿里,无疑加强了生存感,尤其有利于易居线上流量的增持。“阿里带来的不仅仅是钱,还有股东声誉的影响力。背靠大树好乘凉。”知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一名房地产研究人士指出,相比贝壳和链家形成线上线下的导流闭环,易居也急需开拓线下业务,而易居主要业务在一手房代理,要做到与阿里线上房地产打通的话,仍需要继续扩宽二手房代理平台——易居房友的业务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此时增持易居还有一个有利条件:贝壳市场估值已达200亿美元,相比之下易居仅有126亿港元的市值(截至8月7日收盘)。这表明,阿里与易居合资公司的想象空间是存在的。此外,易居又收购了乐居大约56%的股份,让自己的业务架构更趋多元,加强了数字化转型,与阿里的属性更贴近。 一名互联网行业人士分析指出,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美团、京东、百度,甚至华为、小米都是大数据公司,这些公司在衣食住行领域的布局意图,一是流量变现、一是流量采买。阿里具有强电商属性,需要不断强化衣食住行布局。“把购房数据打通,是阿里迟早要做的事情”。
作者 | 小熊猫 来源 | 新股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一 贝壳找房公开招股,已获8亿美元意向认购 8月8日凌晨,贝壳找房(BEKE)更新了IPO招股书,拟发行1.06亿股美国存托凭证(ADS),每股ADS相当于3股A类普通股,发行价格区间为17-19美元。 贝壳IPO的承销商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华兴资本、摩根大通、中金公司等等。本次发行有绿鞋机制,承销商拥有1590万股超额配售权,绿鞋后的发行规模为1.219亿ADS。如承销商全额行使“绿鞋机制”,则贝壳IPO公开募集资金将达到20.72亿-23.15亿美元。 目前贝壳找房已经开启认购,并预计于8月中旬上市。贝壳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后的A类股总股数为2,497,136,855,若行使超额配售权,A类股总股数为2,544,836,855。 值得注意的是,贝壳找房已经获得腾讯、高瓴、红杉、富达等至少8亿美元意向认购。 其中,腾讯计划认购2亿美元,高瓴计划认购1亿美元,红杉资本计划认购1亿美元,富达国际计划认购2亿美元,富达的关联实体计划认购2亿美元。 在IPO之前,贝壳创始人兼董事长左晖个人持股比例为28.9%,为第一大股东;机构投资者中,腾讯是最大的外部投资者,持股比例达12.3%;另外,软银持股比例为10.2%,高瓴资本持股比例为5.3%,华兴资本董事长包凡持股比例为3.8%。 招股书显示,IPO之后左晖将拥有885,301,280股B类普通股和547,348,915股A类普通股,假设承销商不行使超额配售权,左晖拥有公司82.8%的投票权。 二 “中国居住服务第一股”的基本面如何? 贝壳找房是中国领先的线上线下房产交易和服务平台,此次上市的主体除平台公司贝壳找房外,还包括链家、德佑、金融、装修等业务。 招股书显示,贝壳找房2019年完成220万单交易,平台成交总额(GTV)达2.1万亿人民币。从2019年的GTV来看,贝壳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房产交易和服务平台,也成为继阿里巴巴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商业平台。 截至2020年6月30日,贝壳平台进驻了全国103个城市,连接了265个新经纪品牌的超过45.6万经纪人和4.2万家经纪门店,移动端月活达3900万。 贝壳将ACN(经纪人网络)作为平台底层操作系统,构建了“数据与技术驱动的线上运营网络”和“以社区为中心的线下门店网络”两张网,通过对数据、交易流程和服务品质的数字化、标准化改造,搭建行业基础设施,促进交易效率和服务体验的提升。以2019年店均存量房GTV计,贝壳的效率为行业平均水平的1.6倍。 在财务数据方面,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贝壳找房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5.06亿、286.46亿、460.1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38亿、-4.28亿、-21.8亿元。2019年,由于大幅度股权分配,贝壳找房账面亏损21.8亿元。剔除股权激励、长期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等一次性支出,贝壳找房2019年的经调整净利润为16.56亿元。 今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贝壳仍实现不错的增长。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贝壳的GTV为1.33万亿元,同比增长49.4%;营业收入为272.6亿元,同比增长39%;净利润为16.1亿元,同比增长188.6%。 三 在最大最难的市场争夺蛋糕 根据CIC报告,以二手房和新房交易GTV而言,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住房市场。中国住房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了22.3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30.7万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住房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得更加平衡,房地产经纪服务将拥有更大的市场机会。预计到2024年,中国住房市场的经纪服务渗透率将从2019年的47.1%增长到2024年的62.2%。 左晖表示,贝壳将继续做“又脏又累”又正确的事。从贝壳的募资用途来看,贝壳将加大平台功能和基础设施技术方面的投资,扩大新房交易服务业务,丰富服务产品以及将业务拓展至新的地理区域。 四 打新机会如何 作为“居住”赛道中的龙头,贝壳找房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表现较好,市场关注度高。 贝壳赴美上市的发行量较大,但鉴于贝壳已经获得机构8亿美元,以及近期美股打新赚钱效应很好,其中蓝城兄弟上市首日涨幅46%,理想汽车收入涨幅43%,预计贝壳的申购人数也会较多。 最终贝壳找房首日表现如何,会不会是“肉签”,还要看它的最终定价,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深耕行业18年后,链家终于将上市,不过是以贝壳之名。7月24日晚间,脱胎于链家的贝壳正式向美国证监会递交招股书,拟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BEKE”,上市主体包含两部分——房地产中介链家和房地产交易及服务聚合平台贝壳找房。2018年4月,链家正式推出服务聚合平台贝壳找房,链家CEO左晖希望贝壳找房作为第三方中介平台,为用户提供包括二手房、新房、租房、装修以及社区服务等全链条的居住服务。链家及旗下品牌德佑率先进驻贝壳找房,考虑到资源可能向自家品牌倾斜,这曾一度引发行业对链家系“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质疑。争议之后,贝壳的步子越迈越大。受益于房地产这一产品高客单价的特殊性,从平台成交额的角度来看(GTV或GMV),经过两年发展的贝壳,已经成为继阿里巴巴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商业平台。数据来源:贝壳、智氪研究院(截至2020年7月31日)2017年,链家仅进驻城市28个,拥有门店8030家,经纪人数量约为12万人。截至2020年6月30日,将链家收入囊中贝壳持续拓展外部资源,进驻了全国103座城市,连接了265个新经纪品牌,这些品牌有超过4.2万家经纪门店和45.6万经纪人。然而,如此光鲜亮丽的贝壳至今仍然亏损,背靠万亿房地产市场,走在行业前列的贝壳还有多大的增长空间?推动贝壳高速增长的力量是什么?贝壳距离盈利还有多远?高速增长的背后?根据招股书,2017年至2019年,贝壳找房年度营收分别为255亿元、287亿元、460亿元,其中2019年营收同比增速达到61%。2019年3月,原链家投资方股权通过协议镜像平移至贝壳,链家完全装进了贝壳里,链家的力量成为推动贝壳财务数据大幅跃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方交易规模扩大是存量房交易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根据招股书的披露,贝壳有存量房交易、新房交易、新业务及其他三大业务板块。从年度数据来看,存量房交易收入一直是贝壳的第一大收入来源,2017年至2019年的总营收占比分别为72.4%、70.4%、53.4%。数据来源:贝壳、智氪研究院(截至2020年7月31日)单就存量房交易来看,其收入来源分为三部分,具体包括:1.链家通过买卖、出租存量房收取的佣金,以及从贝壳平台上其他经纪公司交易中取得的佣金分成;2.贝壳向入驻机构收取的平台服务费,以及向加盟品牌下的中介收取的加盟费;3.平台通过提供交易关闭服务、现场认证等服务收取的增值服务费。其中,佣金收入是存量房交易服务收入中最主要的来源,2018年和2019年,佣金收入分别占存量房收入的99%和94%。而包括服务费、加盟费在内的其他平台性收入增长迅速,2018年至2019年,同比增速达到697%。就存量房交易佣金而言,链家仍然是绝对的主力军,2019年由链家品牌带来的佣金收入达到存量房佣金总收入的95%,平均佣金率为2.56%。然而,链家的GTV增速却限制了它在未来的想象力。在所有影响因素中,第三方合作伙伴交易规模(GTV)的高速增长正在成为贝壳存量房交易收入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36氪制图新房交易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尽管从年度数据来看,存量房交易收入对贝壳来说非常重要,但2019年的最新趋势表明,新房交易正在成为贝壳整体收入的另一引擎。从1Q19的24%扩大至4Q19的56.4%,新房交易服务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不断增加。 数据来源:贝壳、智氪研究院(截至2020年7月31日)根据招股书的定义,新房交易收入主要来自于向房地产开发商收取销售佣金,这一业务的增长有赖于平台交易额的拉动,以及平台经营模式下经纪门店和新房交易笔数的提升。与存量房交易不同,在新房交易市场中,房地产开发商的话语权较大,新房交易的线上化渠道率依然较低,这意味着,新房交易方式的线上化将为贝壳的新房交易收入提供更多的空间。事实上,由于房产交易的金额较大,用户的决策过程相对较长,同时对比多个开发商、多个房源的需求旺盛,这就给传统线下单一开发商的销售方式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网上房产经纪平台创造了足够的需求。目前,整个新房市场正处于贝壳等线上渠道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博弈阶段。在平台和开发商博弈的过程中,佣金率以及线上交易规模和份额的提升,都将为新房交易带来更多的动力。2019年,贝壳新房交易GTV同比增长166.2%至7476亿元,其中,链家品牌贡献的GTV是2017亿元,涨幅为41.6%。换句话说,贝壳平台上非链家品牌贡献了大多数的GTV,从2018年1384亿元增至2019年的5459亿元,涨幅达到294%。与之相对的是,2019年,平台新房交易经纪门店数量跃升至3.8万家,新房交易数量增多至53.3万笔。从招股书的数据来看,贝壳的新房业务已经成了一大亮点,而链家品牌深耕行业多年的存量房交易底盘也依然稳固,双轮并行,推着贝壳的雪球越滚越大。36氪制图做“房”的生意还能亏损?尽管收入规模越做越大,但是亏损问题却是贝壳上市背后一个不可忽视的焦点。从已披露的季度数据来看,贝壳在过去三年录得累计亏损31.5亿元。综合来看,成本高、赚得少、花得多,是贝壳亏损的三个主要原因。数据来源:贝壳、智氪研究院(截至2020年7月31日)贝壳的成本由5部分组成,其中的门店相关费用及其他成本相对稳定,贝壳招股书中对于成本高企的解释是,分给关联代理商和其他销售渠道的佣金增多,以及内部经纪人和专业销售薪酬增多,对应起来,佣金分割和佣金及内部补偿主导了贝壳成本的扩大。简单理解,佣金分割是指贝壳对外支付的佣金,而佣金及内部补偿指是贝壳向内支付的佣金,以及内部经纪人的销售提成。2019年,贝壳对外支付的佣金成本逐季上升,全年同比上涨了702.8%至111.6亿元,主要是因为外部经济公司入驻量同比翻了3.7倍到42.65万家。这在一定程度上用行动回击了“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说法,即外部机构来到贝壳是“有利可图”的。2019年,贝壳对内佣金和提成同比增长了23.3%至194.4亿元,主要是平台通过链家品牌完成的交易量同比增长了13.6%。数据来源:贝壳、智氪研究院(截至2020年7月31日)成本上升之后,就会压缩毛利,而房地产经纪行业,本身也不是高毛利的行业。过去两年,贝壳的毛利率维持在24%左右,与此同时,贝壳在运营支出上没有手软,在股权激励上出手阔绰,这让它最终没能实现盈利。贝壳的三费当中,包括参与企业员工工资、办公室费用、招聘及培训等在内的一般管理费用是它最大的支出项。与去年上市的房多多、“老对手”58同城相比,虽然同处于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大盘子里,贝壳的管理费用率却是最高,且还在持续增长。数据来源:贝壳、智氪研究院(截至2020年7月31日)按照招股书,2019年贝壳的一般管理费用为84亿元,比上一年多出了35亿元,当中有29亿元用于支付员工工资,其中包括一次性确认的高级管理人员股权激励25亿元。若剔除股权激励支出,2019年贝壳的管理费率则为12.8%,有所下降。贝壳拓宽了经营模式,在原有的自营体系上叠加了平台化体系,开启双模式运转,但赛道的变换不能改变其本身在房产经纪人、门店扩张等方面投入重的本质。不过,好的一点是,贝壳的销售费用率并不高,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为3.9%、8.7%、6.7%。虽然房产买卖行为是低频行为,但这一决策又足够重大,拥有大量房源和房产经纪人的贝壳自然是客户主动流入的平台,这帮助贝壳在市场推广上节省了不少成本。回过头来,贝壳的大额股权激励费用也不可忽视,2017年至2019年,贝壳的股权激励成本分别为4.76亿元、3.82亿元、29.6亿元,若剔除这部分影响,贝壳在2019年可以实现7.8亿元的净利润。贝壳ACN之梦能迎来最终的胜利吗?贝壳是链家的“自我革命”,ACN是房地产经纪行业的新物种。根据界面在2016年4月披露的链家项目投资计划书,公司当时已经成立上市团队,但要获得高估值似乎还不够。在北京一家独大的链家由于新店开设受限,且从2014开始运营的链家网遇到了自营模式下的增长瓶颈,链家几乎触及天花板,做平台是为公司创造想象力的直接途径,这是贝壳找房诞生时的一部分使命。一直以来,链家主打直营、旗下品牌德佑主打加盟,而新的贝壳找房是平台模式。贝壳找房通过经纪人协作网络(ACN:Agent Cooperation Network)吸纳包括链家、德佑在内更多的外部房产经纪中介机构进驻,开启“自营+行业平台”模式。彼时,贝壳一落地就引发了同业的抵抗。2018年6月,58同城发起了“真房源联盟”,我爱我家、中原地产、麦田房产等中介公司参与其中,链家没有被邀请,这一联盟也一度被外界称为“反贝壳联盟”。作为被“孤立”的市场玩家,链家有它自己的逻辑——行业缺乏系统化的规则,贝壳愿意站出来做第一推动者,推广自己的房产经纪人协作网络(ACN),即让经纪人在一宗交易中参与一个或多个环节,譬如房源录入、客源发现等,最终按比例获得佣金,而非传统模式下,一个经纪人对一宗交易一跟到底且不容有失。ACN也是贝壳未来发展的重要看点。贝壳将其ACN模式自比于美国房产经纪商MLS(Multiple Listing Service),并称已经领先MLS(Beyond MLS)。在美国,MLS是基于独家房源合作形成的大平台生态体系,MLS提供的是经纪人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经纪人在生态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获得70%-95%的佣金分成。MLS有三大特点——房源信息共享,形成信息池;无论任何人完成一笔房产交易,卖方、卖方经纪人都平分佣金;房源独家,卖方客户只能将房源委托给唯一的房产经纪人。相比MLS,贝壳的ACN也在做信息共享和经纪人协作这件事,同时,链家自2008年开始投入成本收录形成的楼盘字典是ACN模式的基石。截至目前,楼盘字典已经涵盖了约2.26亿个房源,这也是贝壳做平台之后能迅速冷启动的原因,真房源的共享吸引了更多的外部机构入驻。多年来积攒的真实房源信息,是贝壳能在行业“横行”的铠甲。而贝壳所谓的领先MLS,主要在于它切入了更深的交易环节,平台对于单笔交易轨迹的追踪更紧密,包括带看次数等细节均有数据录入,这能形成数据积累,反过来,这些数据经过排列分析,可以提升房产交易效率,自然也就能推动平台盈利。而大洋彼岸的MLS只连接房源,不连系统,端口由经纪人自由选择,导致平台没有数据沉淀,也就无法去提高经纪人之间的协作效率。单从模式来看,贝壳的ACN确有过人之处,但是当前的房地产经纪行业还处于战国时代,既有贝壳这样的平台化创新模式,也有传统的第三方代理机构,还有房地产开发商混在其中,多方的博弈还在继续,贝壳推进ACN的阻力还远没有完全消除。无论对行业,还是对贝壳,现在看ACN的价值,都需要远眺。
近日,随着贝壳找房正式提交美股IPO文件。这个中国最大居住服务商的生意经揭开面纱。 两年前,贝壳找房成立后,一度被认为是对传统中介行业的“洗牌”。我爱我家、中原地产等传统中介商曾联合抵制。然而如今,贝壳市值或达200亿美元。而我爱我家自2016年借壳上市至今,市值仅为人民币100.34亿元。 “我们最重要的事是把自己的事做好。”我爱我家董秘7月28日回复投资者称。 两年后,中介行业或再一次进入洗牌前夜。搜狐财经发现,今年一季度以来,多家中介企业营收严重下滑。但由于新房业务异军突起,贝壳一季度营收仅下降12%。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二手房成交量仅6.5万套,仅相当于2016年上半年的一半。疫情腰斩了二手房交易的同时,也催生了中介新房业务的迅猛发展。 招股书显示,贝壳二手房业务营收33.75亿元,同比降幅达43.92%;新房业务营收为34.53亿元人民币,首次超过二手房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了75.73%。 疫情后,中介行业是否将重新洗牌? 贝壳一季度营收降12%,房多多降46.5% 根据上周五披露的贝壳招股书,2020年一季度,贝壳在营收约71.2亿元的情况下,净亏损达到约12.31亿元,相当于过去三年亏损总和的约40%。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住房交易需求下降,公司营收从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三个月的82亿元人民币下降到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71亿元人民币,降幅为12.7%。”贝壳在招股书中表示。 招股书显示,2020年二季度,贝壳找房收入约197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115亿元增加约72.4%。 此外,另一上市互联网中介平台房多多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房多多实现营业收入为2.7亿元,同比下降46.5%,净亏损为1.1亿元。 面对疫情,传统线下中介服务商我爱我家业绩亦不容乐观。 一季报显示,我爱我家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2.8亿元,同比减少51%;归母净利润为-1.6亿元,同比减少180%;毛利率为13.08%,同比下滑18个百分点。 华泰证券在研报中称,预计2020年我爱我家营收将达106.4亿元,同比下滑5.09%;归母净利润为5.53亿元,同比下滑33.14%。 “受新冠疫情影响,上半年房地产经纪行业整体市场下行,成交同比去年下降明显,公司经营受到大环境影响。”我爱我家对业绩下滑的原因这样解释。 华泰证券分析认为,短期来看一季度业务收缩带来的损失,将使得我爱我家2020年业绩下滑难以避免。 “下半年受益于需求滞后释放,我爱我家的业绩预计会将逐季修复,但受一季度影响,全年营收、净利以及毛利率仍将低于2019年。”一位房地产机构分析师指出。 新房业务或改变中介竞争格局 两年前的6月12日,58集团CEO姚劲波召集我爱我家、中原地产等数十家房产中介,发起联盟誓约大会。贝壳找房和左晖没有被邀请。 事后,中介行业将这次大会戏称为“反贝壳联盟”成立。 招股书显示,仅仅两年后,2019年贝壳平台的交易总额GTV达2.1万亿,房屋交易套数为220万,约占中国房地产市场交易总额的10%。两年时间,贝壳重洗了中介行业的竞争格局。 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爱我家业务拓展至19个城市,门店数量3400余家,同比增加6%,拥有员工近5万人。 贝壳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贝壳进驻了全国103个城市,连接了265个新经纪品牌的超过45.6万经纪人和4.2万家经纪门店。 而未来,新的行业格局或将被新房业务所改写。 贝壳招股书显示,疫情以来,新房业务成为其最大“救命稻草”。 贝壳表示,二季度收入上涨,主要是由于现有住房交易服务业务的收入增长约35.8%,而新住房交易服务业务的收入增长约128.6%。 最近两年,二手房业务逐渐进入瓶颈,而新房业务则呈现井喷式扩张。 招股书显示,贝壳二手房交易从2018年的8219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297万亿元;新房交易总额则从2018年的2808亿元大幅增长至2019年的7476亿元。 2019年,贝壳集团营收达到460.15亿元。其中,存量房业务246亿元,新房业务203亿元,其他新兴业务12亿元。新房业务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44.06%。 2020年以来,贝壳新房业务首次超过存量房屋交易服务,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今年一季度,贝壳二手房交易服务营收仅为33.75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60.19亿元,降幅达43.92%。 而新房交易服务营收为34.53亿元人民币,首次超过二手房业务收入,相比去年同期的19.65亿元大幅增长了75.73%。 与此同时,其他互联网中介平台和线下中介服务企业亦在积极布局新房业务。 据房多多一季报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房多多平台上线的新房项目数为2377个,较2019年同期增长54.8%。 相比之下,我爱我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仍依赖二手房业务,其中2019年实现收入约57.18亿元,同比增长4.3%,占总收入比重达到51.01%。 而同期,新房业务收入仅19.05亿元,占比17%。 二手房经纪业务变现率降至1.7%,新房经纪业务变现率升至3% 新房市场曾经一直被开发商主导。转型贝壳平台之前,链家中介业务的范围也曾伸向新房销售。贝壳新房负责人潘志勇曾表态,三年内新房业务要做到2万亿元的销售额。 但与此同时,新房业务也招来开发商的抵制。 2019年11月,天津发生的一次举报风波,将积累已久的新房渠道费冲突暴露出来。多家房企联合举报贝壳行业垄断,大幅提高新房销售渠道费,开发商不堪其重。 贝壳新房渠道佣金到底收了多少,高不高? 随着贝壳招股书的披露,谜团终于浮出水面。 招股书显示,贝壳二手房经纪业务变现率呈下降态势:2017年二手房GTV为7377亿,贝壳从中获得营收184.6亿,变现率为2.5%;2019年二手房GTV达1.3万亿、获得营收246亿,变现率降至1.9%。 与之相反,新房经纪业务变现率则稳步上升:2017年新房GTV为2526亿,营收65亿,变现率为2.6%;2019年新房GTV达7476亿、营收203亿,变现率升至2.7%。 2020年第一季度,贝壳二手房业务变现率进一步降至1.7%,新房业务变现率则提高到3%。 二手房业务变现率下降,原因是链家以外品牌缴纳的“平台费”低于链家的佣金率。而相比之下,新房业务佣金由开发商支付。由于房企“去库存”、“回笼资金”的需要迫切,因而佣金支付会更加大方。 今年以来,恒大等头部房企相继推出“全民经纪人”模式,意欲抢回新房市场,降低销售费用。 不过今年6月17日,中原地产、链家等联合发表声明称,坚决抵制开发商“全民经纪人”的营销模式。 这五家发起联合抵制声明的中介公司认为:“全民经纪人”模式不符合专业经纪人执业要求,也不符合房地产经纪人必须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纪机构执业的规定,导致行业乱象,严重妨碍房产经纪业务的正常经营,破坏行业市场的良好生态环境。 对此,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胡景晖表示,中介联合抵制“全民卖房”难以获得成功。
7月24日晚,贝壳集团正式向美国证监会提交IPO文件,计划募集资金10亿美元。 这是截至目前,中国企业2020年度最大规模的赴美IPO项目。随着招股书的披露,这个中国最大的房屋交易平台的财务状况首次揭开面纱。 一方面,贝壳找房过去三年及今年一季度的亏损总额达43.76亿元;另一方面,招股书显示,贝壳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储备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82亿元、128亿元和319亿元。 贝壳究竟是烧钱机器还是现金奶牛? 一季度净亏损12亿,贝壳称“预计将来难实现盈利” 虽然多次因涨租金、甲醛问题等被推上风口浪尖,贝壳集团至今仍未实现盈利。 招股书显示,贝壳找房2017年、2018年、2019年净亏损分别为5.38亿元、4.27亿元、21.8亿元。 2020年一季度,贝壳在营收约71.2亿元的情况下,净亏损达到约12.31亿元,相当于过去三年亏损总和的约40%。 过去三年及今年一季度,贝壳找房的亏损总额为43.76亿元,以当前的汇率计算,相当于本次计划募资的62%。 贝壳为何连年亏损? 招股书显示,贝壳找房2017年、2018年、2019年营收为255亿元、286.46亿元、460亿元。 其中,2017年、2018年、2019年,贝壳集团从自如平台获得的收入分别为2.69亿元,3.57亿元,3.09亿元。 招股书数据显示, 贝壳2020年第一季度总营收为71.20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81.60亿元。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住房交易需求下降,公司营收从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三个月的82亿元人民币下降到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71亿元人民币,降幅为12.7%。”贝壳在招股书中表示。 一季度,贝壳实现毛利润为5.02亿元。据此计算,贝壳集团营业成本高达66亿元,占比达92.95%,而毛利率仅为7.05%。 财报显示,贝壳销售和营销支出为5.77亿元人民币,总务和行政支出为11.05亿元人民币,研发支出为4.51亿元人民币。综上,净亏损为12.31亿元人民币。 由此可见,期间费用高昂是贝壳亏损的主要原因。其中,总务和行政支出更是达到毛利润的220%。 此外,招股书显示,贝壳2019年全年总营收为460.15亿元,毛利润为112.68亿元,毛利率为24.48%。 三费中,总务和行政支出为83.77亿元,同样占比最高。 由于尚处于平台建设期,贝壳集团对于人力投入成本较高。2017-2019年,贝壳集团的总务和行政支出分别为42.8亿、49.3亿及83.77亿。 对于亏损原因,贝壳找房表示:“过去三年中,我们的成本逐年增加,预计将来会继续产生大量成本和支出以进一步扩展我们的业务,这可能使我们更难以实现盈利。” 新房业务收入超越二手房业务 从收入来源看,贝壳的收入主要来自住房交易服务的佣金。其中,2019年二手房交易和新房交易收入分别为246亿元人民币和202亿元人民币。 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贝壳找房二手房业务已进入瓶颈,而新房业务则增速迅猛。 招股书显示,2018年贝壳找房二手房交易服务实现营收为201.55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比重为70.35%;新房交易服务营收仅74.72亿元,占比26.08%。 到2019年,贝壳找房二手房交易服务占总营收比重降至53.48%,而新房交易服务营收占比则增长至43.91%。 今年一季度,贝壳二手房交易服务营收仅为33.75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60.19亿元甚至下降了43.92%。 而新房交易服务营收为34.53亿元人民币,首次超过二手房业务收入,相比去年同期的19.65亿元大幅增长了75.73%。 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贝壳交易金额实现11530亿元人民币,2019年提高至212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5%。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三个月,贝壳找房收入约197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115亿元增加约72.4% 贝壳表示,主要是由于现有住房交易服务业务的收入增长约35.8%,而新住房交易服务业务的收入增长约128.6%。 截至今年3月末,贝壳的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和短期投资为295亿元。 估值200亿美元,左晖持股28.9% 根据公开资料,贝壳找房脱胎于链家网,成立于2018年4月。截至目前,贝壳找房总融资额接近380亿元。 链家在2016年4月的B轮融资时,董事长左晖曾与投资人签订对赌协议,协议要求链家需要在5年内完成IPO。 链家的投资方股权在2019年通过镜像平移至贝壳,此次借道贝壳上市,完成了对赌协议。 2019年3月,贝壳找房获腾讯领投8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百亿美元。 2019年11月,贝壳找房完成D+轮融资,参与方包括软银、腾讯、高瓴、红杉,总融资额超过24亿美元。 贝壳找房称,后期D+轮融资重点用于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持续性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创新以及优秀人才招募培养等,推动居住产业数字化和生态优化。 截至2019年12月底,贝壳找房已进驻全国106个城市,连接新经纪品牌超过235个,签约门店数量涨至3.8万,连接经纪人超过36万。 在首次公开募募股前,贝壳集团董事和高管合计持有公司6.76亿股A类普通股,以及8.85亿股B类普通股,占总股本的51.0%。 其中,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左晖持有8.85亿股B类普通股,并代表特定股东持有5.47亿股A类普通股,占总股本的46.8%。其中,左晖个人持股占总股本的28.9%。 贝壳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彭永东持有1.1亿股A类普通股,占总股本的3.6%;联席首席运营官徐万刚持有0.54亿股A类普通股,占总股本的1.8%。 在贝壳集团主要股东当中,腾讯通过旗下关联公司合计持有贝壳集团3.76亿股A类普通股,占总股本的12.3%。软银愿景基金通过旗下子公司持有3.13亿股普通股,占总股本的10.2%。 有分析称,贝壳上市后的估值可望达到200亿美元。如果按此计算,左晖身家将超5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00亿元。
【创新评析】 房产经纪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行业,夹杂着财富、骗局、圈层,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但就是这样一个行业,在数十年来的发展中,缺少技术的改造,鲜有规则的创新。 从早期“吃差价”到如今的“假房源”,房产经纪仍在靠着信息差赚钱,直到贝壳找房的出现。 成立2年,贝壳找房已经迅速成长为估值千亿的企业,背后离不开链家数十年来在房产经纪领域的经验,向前有对VR、AI等新兴技术以及经纪人合作网络ACN等新式行业规则的探索。如今VR、AI已经成为了行业标配,ACN网络也迎来了更多的合作伙伴。 不过,面对流量的焦虑、客户的疑虑、同行的竞争,贝壳仍需继续前行。 房产经纪是一个掺杂了太多利益和阵营的行业,同时作为一项本土化严重、决策重大、流程繁杂的“生意”,其互联网化的难度可想而知。也正因如此,房产经纪平台大多数是从提供信息的角度切入,在十多年里一直讲流量和广告的故事,贝壳找房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常态。 脱胎于链家――一个成立20年、连续4年交易额破万亿的房产经纪龙头,给贝壳找房带来了“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争议,同时也为其建平台、赋能行业带来了经验积累和技术基础。 “在行业内找不到一家可以完全对标贝壳找房的公司,我们没有竞争对手。” 在接连打破房产中介1.0时代的吃差价,2.0时代靠信息不对称,贝壳找房作为左晖在新居住时代的实践,开始将行业内的角色联合起来,形成网络效应。如今,在贝壳推动下楼盘字典、VR看房、VR带看等数字化工具已经逐渐成长为全行业的基础设施,贝壳推出的ACN经纪合作网络模式(全称Agent Cooperation Network)也已被大量新经纪品牌接纳。贝壳找房已连接了超过250个新经纪品牌,服务约3.9万门店和超过37万经纪人。 二手房的流量故事 房产经纪一直都是在玩信息和流量,在这个赛道下,前有58、房天下,后有阿里、头条。 “我们认为在二手(房)这一块业务里面,其实大家已经很难进来了,在这个部分我们已经占得非常稳,但在新房业务(方面),我们也还在观察。” “二手房交易本质上是C to C,而且是极低频的、非标的交易形式,又是重大决策,做好是很难的,品质也很难做,过去有很多坑蒙拐骗的事发生。”贝壳找房CTO闫觅对搜狐科技解释了进入二手房交易领域的门槛。相比之下,新房交易的流程则更为简单,除了期房可能出现烂尾、延迟交房等问题外,很少出现涉及多方的房屋纠纷,因此也成了各大流量平台更容易入手的领域。 今年以来,一个可见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涉足房产领域。京东搬出了自家总裁徐雷为五折房源直播带货,苏宁凭借线下小店实体打出了“按套收费,每套9999元”的标语,而阿里更是早有布局,除了此前的法拍业务外,今年618更是联手碧桂园力推直播卖房,并正式上线阿里房产。 “准确说,阿里、头条或许是我们未来的潜在竞争对手。”闫觅在接受搜狐科技采访时表示,而这二者都以流量见长。 头条系已经成长为所有互联网公司都绕不过的“流量森林”,创始人张一鸣由房产起家,对这个赛道除了拥有情怀之外,还有实战经验。阿里的房产板块每年都有新的动作。“他们从很早开始就和我们接触了,大家也会就行业发展进行探讨,大家是对手也是伙伴。” 贝壳找房曝光的D轮融资中,腾讯作为战略投资人领投8亿美金,贝壳也顺理成章的入驻微信“九宫格”。随后,软银,腾讯,高瓴,红杉一同追加超过24亿美元的投资。由此看,流量并不会成为贝壳发展的掣肘。 “其实有流量也不代表有什么。而且淘宝的流量、头条的流量和买房的流量说实话也不是一回事。”闫觅表示。但流量始终是成交的前提,“谁不希望有流量的,都希望有,我们也希望有,但我们更追求精准的流量。” 但在流量上,贝壳仍有追赶空间。极光大数据最新发布的《2020年房产经纪行业和购房市场洞察报告》显示,安居客在活跃用户量以及用户总使用时长这两项数据上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分别是位列行业第二的贝壳找房的近3倍和2.4倍。截止到2020年4月,安居客和贝壳找房的渗透率分别达到了2.94%和1.38%,但从用户平均使用市场这个角度看,贝壳找房的数据显然更友好,说明用户活跃度更高,这也是最终促成成交的关键所在。 “我们自己也在持续地做品牌、做营销,包括互联网DSP、线下推广等,去实现流量的持续增长。”闫觅介绍。而与其他流量型平台不同的是,贝壳还以4万家的线下门店为依托,为线上导流。“合作品牌的门店本身就有贝壳的logo在那,它也是能带量的。但我们并没有特意地去区分线上的还是线下的流量,而且就算是线下的客户来了之后,他的交互行为也会发生在我们的系统里面,只有我们沉淀下了足够多的数据,我们才有可能去进行系统、产品的持续迭代,更好地去做服务。” 在获取流量这件事情上,贝壳的资本投入也没含糊。此前一份名为《贝壳找房专项股权基金》的文件中曾披露,由于贝壳找房平台的推广,公司加大了营销费用投入(同比上升64%)),并招聘了大量城市运营人员,管理费用同比上升42%。 同时,贝壳获取流量的方式也发生着转变。“贝壳找房从早期的大水漫灌、无限投放以及经纪人拉新,到现在的滴灌,是更针对性地对用户进行挖掘,通过精细化运营留住有质量的用户,从流量的增长做到流量转化。”贝壳找房深圳运营及市场总监谢秀鎏曾总结道。 “减小方差”的生意经 “我们对于流量也是追求的,不同之处在于,流量只是开始,直到最后完成交易过户,我们是全链条参与的闭环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的体验更佳。”在被问到贝壳找房的创新之处时,闫觅这样回答。 从消费者的直接观感上来看,贝壳找房与其他平台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坚守真房源的底线的基础上,叠加了VR看房,并逐渐演进至VR带看,经纪人可以直接与潜在客户在1:1真实复刻的3D空间中游走和介绍,这一功能在疫情之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初我们只是把这件事当成一个工具来做,没想到最后这事不仅成了,还引领了潮流。”一位贝壳内部人士对搜狐科技表示。 贝壳内部的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两个月成交客户中,有vr带看行为的客户,平均会带看11套房子才成交,其中7.5套是由经纪人陪同的线上vr带看,3.5套是线下看房。与之形成对比的没有VR带看行为的成交客户,仅在线下看4.5套房子。这表明,客户的看房体验变得更好了,在线上可以随时随地在经纪人的陪同下看更多的房,大幅提升了客户的自主选择权。同时,客户与经纪人的线下带看效率也都得到了提升,先线上带看,在线下复看,客户意向更精准,从过去的4.5套减少至3.5套。 在用户侧,贝壳后台可通过分析VR带看的语音数据以及节点的游走数据来判断最终成交的概率,准确率在90%以上。 在经纪人侧,VR线上带看也可以解决过去经纪公司对于线下带看过程一无所知的状况。“经纪人的线上带看,最终可以沉淀为平台的数据资源,进而对经纪人的整个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操作流程)执行情况做考核和分级,而在过去就只能看最终的交易量直接结算佣金,忽略了成交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除此之外,有了这套系统之后,还可以分析并告诉经纪人在接听是否及时,带看路径是否准确,哪个点没执行到位,对提升经纪人水平、促进未来的成交也有很大的益处。我们基于此也已经做出了很多模型。 ” 这在贝壳内部被称作是“减小方差”。“经纪人这个职业有几十万人,但能力水平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大多数人水平偏低,在金字塔的下层,而在技术辅助下,经纪人的能力分布可以最终形成一个纺锤形。” 为了让纺锤形的底部更少,贝壳打造了完善的A+、link等线上化作业系统,以及诸如经纪人带看助手、小贝助手等辅助经纪人的作业工具。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房产经纪领域一直存在的区域化、本土化严重的难题。“做系统、建数据,做这些实际上有一个核心,就是流程标准。如果每个城市政策、交易顺序,过户流程不一样,那么系统就很难开发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贝壳一方面是从业务上做到让全国的流程尽量统一,“这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但实际上确实还有很大差异。这时候对系统的挑战就是你怎么去抽象这个业务流程,以更高的适配性服务全国经纪人。” 在上述这一系列的操作下,贝壳已经建立起了自身品牌效应,房产经纪人建立起极强的平台归属感与荣誉感,部分房产经纪人甚至开始自称是贝壳的经纪人。“贝壳是没有搭建自己的中介团队的,他们这样称呼自己,就像是开网店的人可能不说自己店铺名称,而说自己在开淘宝店一样。”有贝壳内部人士向搜狐科技解释。 房、客匹配的“隐藏技能” 当VR看房、AI讲房等工具走向前台,成为贝壳的独特标签甚至逐渐变成行业标配后,更多人不知道的是贝壳赋能B端、提升人效的“隐藏技能”。房、客匹配就是其中之一,这也和链家曾经提出的“真房源撬动流量+流量催动交易+链家的标准化经纪人服务”方法论相契合。 “从技术角度来看,精准推荐在房产经纪领域有它自身的行业特点。”闫觅表示。不同于电商、生活服务平台等千人千面的智能匹配,在房产经纪领域,模糊匹配反而是效果更好的方式。 “从过往经验来看,每个人在买房子的时候,其实并不能清晰地描述出来最终的需求,所以也很难通过需求来找到完全匹配的房源,甚至完全匹配客户需求的房子可能根本不存在。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更多地会对售卖场景做一些区分,比如刚需、改善、投资、老人、小孩。” 闫觅进一步向搜狐科技解释:“我们可以根据用户过往的历史浏览记录、搜索记录、筛选项很容易地挖掘出他的大致需求。锁定用户关注几个小区后,把他关注这些小区中最容易卖掉的、性价比最高的房子推给他,这才是效果最好的。” 而在行业规则的层面上,为了标准化经纪人服务,贝壳进一步沿用了链家在2014年建立的ACN合作网络。这是一套让经纪行业由竞争变为竞合的行业规则,核心在于把整个服务链条细化,然后根据经纪人在各个环节的贡献率进行分佣。 在这套规则下,每一单交易中都有“房源录入人”“房源维护人”“委托备件人”“房源钥匙人”“房源实勘人”“客源转介绍”和“客源成交人”等角色,一人可担任多个角色,合作网络中的经纪人可以通过任一环节的贡献最终获得收益。 这个行业最痛的点是在供给侧,在经纪公司门店以及经纪人上。闫觅表示,ACN网络实际上解决的是“房源即是资产”思维下的“捂盘”行为,当开放房源的行为带来了更多的带看、成交后,才是真正的提升效率。 不过,这套规则在推行之初受到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阻力。在外部,入驻的房产经纪公司担心这是贝壳与链家联手夺取房源信息的阴谋,而在内部,一直以来作为优势的核心资产对外开放,也遭到了链家经纪人的质疑。直到越来越多的行业重要玩家参与进来。 去年,21世纪不动产宣布入驻贝壳找房,被外界普遍解读为对58的“倒戈”。 “如果房源是乱七八糟的,经纪人跟经纪人之间从来不合作,那对我、对行业有什么意义?”21世纪不动产中国区总裁兼CEO卢航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趋势是开放,将来最有产能、品质最好的品牌全部进来才好,这样房源可以全部共享,我们看到的市场就完全不一样了。” 左晖曾曾表示贝壳找房是“难而正确”的事,类似的评价也曾发生在2004年链家提出“不吃差价”和2014年初提ACN网络并大量收购经纪品牌、扩大业务规模之时。 左晖曾表示贝壳找房是它口中“难而正确”的事。作为始终自我革命并搅动行业的力量,贝壳正在加速推动行业进化。“只要做成贝壳,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与牺牲。”左晖表示。
7月3日,媒体报道称,国内居住服务平台“贝壳找房”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秘密递表,最快将于三季度完成在美IPO。 消息还称,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将牵头负责贝壳找房的IPO事宜,募资规模则预计为10至20亿美元。 一旦贝壳找房完成超10亿美元的IPO,其也将成为继2018年12月12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登陆纽交所以来,时隔超过18个月后第一家在美IPO融资规模超10亿美元的中国企业。 对于上市传闻,贝壳找房对搜狐财经表示,尚未听到内部消息,且目前暂无上市时间表。 早在2019年7月和2019年10月,就有消息称,贝壳找房计划将于2020年启动境外上市进程。不过,贝壳找房当时均回应称,公司没有明确的上市时间和地点安排。 根据贝壳找房今年4月23日发布的数据,其已进驻全国110个城市,入驻合作新经纪品牌超过250个,App+小程序的月活用户数为3500万。 贝壳找房的主体公司为天津小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商资料显示,天津小屋实际控制人为链家董事长左晖,法定代表人为彭永东,注册资本1000万元,注册时间为2017年11月14日。其中,左晖持股比例94.38%。 天眼查显示,2019年7月,贝壳找房完成D轮融资,共12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腾讯、基汇资本、高瓴资本、华兴资本、源码资本、碧桂园创投等。 2019年11月,贝壳找房完成超24亿美元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软银、腾讯、高瓴资本、红杉资本,投后估值14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