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原副行长王永利:央行数字货币难以成为新的货币 无论货币的表现形态如何,其本质与核心功能不变。 无论一个国家的货币怎么变,其总量需与财富规模相对应。 事实上呢?这两个“无论”基本被颠覆,人们似乎遗忘了货币的本源逻辑。 自2009年初比特币推出开始,“数字货币”话题此起彼伏,目前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升温。2019年6月,Facebook发布其计划于2020年推出数字货币”Libra”的白皮书后,中国央行紧随Facebook祭出系列动作,央行数字货币似乎“呼之欲出”。 但何为数字货币?业界至今逻辑不清,认知混乱。人们所说的数字货币包括多种类型,且无明确定义和统一口径;其结果,市场大量充斥着望文生义,似是而非的说法——这些标新立异之说很容易形成轰动效应,混淆视听,乃至资本盲目跟风;甚至影响国家政策层面的判断,恐令其对货币发展的把握出现偏差。 如何准确把握货币的本质,已迫在眉捷。 “混乱” 现象而言,目前多种“数字货币”并存且带来混乱。 关于数字货币的说法,主要包括四类: A. 去中心化的网络内生的“数字加密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币等。 B. 与一种法定货币等值挂钩的“稳定币”,如USDT、USDC、GUSD、JPMC等。 C. 与一篮子法定货币按比例挂钩的“稳定币”,如已发布白皮书,尚未推出的Libra等。 D. 中央银行可能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推出的,适用于网络运行的数字货币,被称为“央行(法定)数字货币”。 问题是,以上几类数字货币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它们都是数字货币吗?或者说,这些所谓的“数字货币”,真的是货币吗? 进一步的问题是,当今社会的货币,已经不再是实物货币,而是信用货币。但很多人对货币的认知还停留在实物货币阶段,现在亟需明确:到底什么是信用货币,为什么会发展成信用货币,其“信用”到底是谁的信用,信用货币是如何投放出来的,应该如何管理? 再进一步,到底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如果央行数字货币仅仅是替代现金(现钞),属于法定货币的非现金化、数字化,那么,这一动作早就开始了,当今社会货币总量中,流通中现金(M0)的比重不断降低,大量货币表现为银行存款或电子钱包的余额。那么,银行存款、电子钱包里的钱就不是法定数字货币吗?如果不是,那法定数字货币又有什么特殊含义,必须运用区块链技术点对点运行才是法定数字货币?央行要推出的数字货币,如果是仅仅替代M0,其意义或投入产出的实际效果到底如何?央行是要推出“数字货币”,还是要推动货币数字化支付工具或支付方式的变革? 如果对此不能加以清晰的区分并达成一致的看法,笼统说“数字货币”及其可能带来的冲击或挑战,能够说得清楚吗?! 货币逻辑 这得从什么是货币(信用货币)说起。 比如,其一,信用货币因何而来、谁的信用。 货币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表现形态不断变化,现在已从实物货币发展成信用货币,甚至从有形货币越来越迈向无形货币(数字货币)。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其中一些深刻的变化并没有得到准确的认知与把握,现在对“什么是货币”,特别是“什么是信用货币”,理论与实务界几乎都没有准确一致的说法,引发诸多新的论断与货币理论,以及花样百出的“数字货币创新”,但很多严重偏离货币本质。 纵观货币发展史,比较清晰的路线图就是:货币是基于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货币本质属性与核心功能是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基本功能是支付手段与价值储藏;货币从最初的商品实物货币,发展到国家规制化的金属货币,再发展到金属本位制的纸币,进一步发展到完全脱离商品实物的纯粹信用货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裂变);信用货币又从有形的纸币与硬币,发展到无形的银行存款或数字货币,货币非现金化、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现在,世界各国的货币基本上都属于信用货币,不再是实物货币。在讨论货币时,依然停留在实物货币阶段,而不是针对信用货币而言,是脱离实际的、根本不现实的。 那么,为什么货币会从实物货币发展到信用货币?信用货币的“信用”到底是谁的信用?信用货币是如何投放出来的,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有效管控货币? 实际上,随着货币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出现纸币之后,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货币将越来越重要,功能越来越丰富,其表现形态可能不断变化,但其作为价值尺度的本质定位与核心功能,以及其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的基本功能不会改变。而要发挥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核心功能,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保持货币币值的基本(相对)稳定。 而要维持货币币值的基本稳定,理论上就必须使一国的货币总量与该国主权范围内、可以用法律保护的、需要货币化(可交易)的社会财富总量相对应。这样,货币必须从社会财富中脱离出来,成为社会财富的价值对应物或表征物,货币成为纯粹的价值单位或价值符号。相应的,黄金、白银等曾经充当货币的实物,则必须退出货币舞台,回归其社会财富的本源(实践证明,以财富实物作为货币,由于其实际供应量往往与社会财富规模变化严重偏离,很容易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难以保持货币币值的基本稳定)。 这里所谓信用货币的“信用”,不是发行货币的机构(如央行)自身的信用,也不是政府或财政自身的信用,而是整个国家的信用,是建立在整个国家可交换的社会财富基础上的国家信用。是国家将发行和管理货币的权利赋予了货币当局。所以,央行发行货币,并不是央行的债务,央行根本没有向持币人兑付任何财物的承诺;货币也不是以政府税收作为支撑的,税收只能是政府债务的支撑,根本无法支撑整个货币(政府信用只能是对政府债务的支撑,而不可能是对整个货币总量的支撑)。政府接受纳税人以货币缴税,只是增强了货币的流动性和信誉。 为使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与其财富规模保持基本对应,就必须将货币的总量控制权上收到国家层面统一掌控,并以国家主权和法律进行保护,而不可能分散到民间组织自行掌控。所以,信用货币也就成为“主权货币”或“法定货币”。“货币的非国家化“难以满足信用货币的要求,不符合货币发展的规律和逻辑。 由于社会财富种类繁多、具体价值的度量与总体价值的准确计算非常不容易,所以,人们进一步设计出一个“社会物价总指数”的概念与体系,从社会财富中挑选出一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典型品种,根据其重要程度赋予其价格一定的份额,形成社会物价总指数,进而通过观察物价总指数的变动,近似地反映和控制货币币值的变化。只要社会物价总指数保持基本稳定,就认为货币币值基本稳定。 其二,信用货币如何投放、怎么管理。 当货币不再是具体的财富实物,货币又是如何投放出来的?如何让人们认可和接受其作为货币? 信用货币的投放主要包括两个渠道: 一是货币当局(央行)通过购买货币储备物投放货币。 货币储备物主要是社会最认可其价值的物品,如黄金、白银等曾经充当货币的贵金属,以及国际上广泛接受的硬通货,如美元等。央行通过购买货币储备物,一方面找到货币价值尺度的基本标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人们对货币的信任。由此投放的货币,属于最严格意义上的“基础货币“。 但作为信用货币,央行通过购买储备物投放的规模不应当太大,否则,就会冻结太多储备物,造成货币总量与可交易财富无法对应,甚至可能使货币回归金属本位制。所以,信用货币还必须开拓出新的投放渠道。 二是通过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派生货币。 在基础货币难以满足社会货币需求的情况下,在人们需要货币时,一个重要选择就是去融资。这又包括两种方式: 一种是:需要货币(资金)的人(包括法人)直接向拥有资金的人获得借款等债务资金,或者投资类股权资金等,减少资金融出方的货币持有量,相应增加资金融入方的货币持有量。这属于直接融资,不会增加全社会的货币总量。 另一种是:拥有多余货币的人,将货币存放在金融机构;需要货币的人,则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金融机构成为社会资金融通的中介,但金融机构在融出资金时,并不对应减少存款人的存款(货币),而是直接增加融入方的存款(货币)。这种融资方式就属于间接融资,会相应增加全社会的货币总量。 间接融资投放的货币,属于基础货币之外的“派生货币”。“基础货币+派生货币”构成货币总量,货币总量与基础货币相比的倍数即“货币乘数”。 在信用货币体系下,间接融资就成为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必然会大幅度提升全社会的负债率或杠杆率,并使得货币投放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增强货币总量调控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形成货币政策,并与财政政策一道,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两大宏观政策工具。 在间接融资方式下,金融机构看似可以无中生有,凭空以贷款或购买债券等方式投放货币,并因此获得利差收益,但这背后是有基本原理的:借款人是以其现有资产或未来可获得资产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融资获取货币的,要保证到期归还借款本息。这样,就通过全社会以借款方式对社会财富规模进行判断,并相应投放货币,从而促使货币总量与财富规模的基本对应。 当然,这其中就存在一个问题,即如果借款人和投放人对借款人的资产价值高估,造成货币过度投放怎么办?这是一个必须高度关注和有效应对的重大风险。 应对的措施就是,必须确保借款人能够按时足额归还借款本息,即必须确保社会债务的质量。如果借款人资不抵债,就要破产清盘,同时,借出资金的金融机构也要承担由此可能带来的损失甚至破产清盘。由此,消除因不良债务投放的货币。 为此,需要形成一整套严密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包括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相区分,严格控制中央银行直接面向社会,特别是政府提供信用投放,以强化信用投放的财务约束;银行发放贷款等,需要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和严格的拨备计提标准,以及不良贷款处置办法等,及时暴露与处置不良资产。同时,要强化银行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资产不良率、拨备覆盖率等方面的监管;政府和央行既不要干预金融监管贷款等货币投放,也不要一味追求金融稳定而对金融机构过度支持,使其逃避破产清盘风险,变成隐形央行。 五大判断 而明确了货币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后,就不难对数字货币等热点问题得出清晰的判断: A、“货币的非国家化”难以实现 在国家依然存在、主权独立难以消除的情况下,缺乏国家主权和法律保护的财富相对应,试图替代国家主权货币,推动“货币的非国家化”(哈耶克极力推动),违反了货币发展规律,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必然是无法落地实现的。 B、“网络加密币”难以成为货币 比照黄金的原理进行设计,严格限定总量及阶段性供应量,缺乏国家主权和法律保护的财富相对应的网络加密币(如比特币、以太币等),违背信用货币的基本逻辑,其币值难以保持基本稳定,很容易大起大落,因而很难成为流通货币,只能成为一种特殊的数字资产,可以被用于投机炒作,或作为网络社区(商圈)专用币,但不可能取代或颠覆国家主权(法定)货币而成为超主权货币!从事这种数字资产的投机炒作,面临的风险也将非常突出!以这种网络加密币为标的开展公开的期货及衍生品交易、资金的公募私募等,必须符合相关方面的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 这类网络加密币过于强调隐私保护,难以满足金融监管要求,很容易被用于非法交易,必须严格监控使用法定货币买卖这类加密币的合规性,特别要强调投资人使用法定货币买卖加密币过程中的“原名、原币、原账户进出”的“三原”规则,防止将买卖加密币作为逃汇套汇、转移资产、商业贿赂、恐怖输送等的中介和手段。 C、与某种法定货币等值挂钩难以摆脱“代币”定位 需要明确,在一国只允许流通唯一的法定货币情况下,不代表不允许一定范围内使用被赋予特殊权利义务的“代币”的存在,比如娱乐场所的“游戏币”、一些单位食堂的饭菜票(卡)、一些商场的购物券(卡)、电子商务平台的积分或“token”等。但这种代币必须在指定的范围内使用,而且只能原币进出,对其转让、赠送也要有所控制,防止其成为商业贿赂、贪污受贿的工具。 即使运用区块链等新的信息技术推出与单一货币等值挂钩的稳定币,无论其表现形态和运行方式有何变化,同样只能是其挂钩货币的“代币”,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货币,不可能取代或颠覆法定货币,必须接受代币的基本监管!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各种与法定货币等值挂钩的数字代币,除主要用于各种网络加密币的交易外,并没有发挥出其发行者宣传的那种颠覆性作用,实际应用场景有限,与法定货币相比,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优势,很多寿命并不长。 D、与多种法定货币一篮子挂钩的超主权货币很难成功 由于去中心封闭化的网络加密币以及只与一种法定货币等值挂钩的稳定币,难以成为真正的货币,难以颠覆或取代法定货币,于是有人开始设想以一篮子法定货币作为支撑,既希望获得法定货币的信用(价值)支持,又试图摆脱对单一货币的依赖,推出超国家主权的无国界货币,并抢占由此可能带来的颠覆性效果和巨大利益。 需要明确的是,只与单一货币等值挂钩的“稳定币”跟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稳定币”存在根本性不同:前者实际上就是其挂钩货币的“代币”,后者则不再是代币,而完全是一种新的货币!作为以一篮子货币作为储备的无国界货币,没有独立而严格的监控,将是非常可怕的! 这种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思路可能起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SDR。上世纪60年代末期爆发美元危机时,IMF就设想推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SDR,取代美元作为新的国际中心货币。但由于存在极其复杂的技术挑战并缺乏足够的法律保护,特别是在美国的反对之下,SDR最后只能成为一种使用范围极其狭窄、规模非常有限的政府间特殊储备,难以成为一种全球流通的真正货币。其根本原因就是,这种设想超越了时代发展的阶段:世界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国家主权独立,需要依靠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赢得国际话语权,包括国际中心货币地位的发展阶段,远没形成全球统一(地球村)治理的格局和机制。在这种情况下,要推出与主要国家货币一篮子挂钩的超主权货币,并与篮子货币同时并存,甚至反过来挑战乃至取代最主要国家货币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势必受到最主要国家的坚决反对,是很难真正推出和有效运行的。 近年来,随着网络加密币以及稳定币的不断升温,IMF打造超主权世界货币的热情再次被激发,屡次发声要利用新的信息科技推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eSDR,并使其成为超主权世界货币。这也激发了更多机构推动超主权货币的热情。 Facebook宣称将联合100家左右大型公司作为初始会员单位,成立独立的管理协会,推出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新加坡元按比例挂钩的无国界货币——Libra(天秤币),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巨大轰动效应。很多人认为,依托其协会成员单位超过30亿人庞大用户群,Libra将成为全世界用户群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的货币,将给法定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格局带来颠覆性影响,很多弱小国家的货币可能会被取代。 但实际上,Facebook宣称的Libra“将为十几亿没有银行账户的人服务,让汇款像发短信一样容易和安全”,是一种脱离现实的夸张说法,只有收付款双方都是Libra注册用户且相互之间直接收付Libra才有可能。如果汇款人拥有的是非Libra的篮子货币,则需要首先将其所持货币兑换成Libra,然后才能通过Libra体系汇出;如果收款人所在国不能直接使用Libra,收款人还需要将Libra兑换成其所在国家的法定货币。这样,整体看,可能效率和费用完全不一样。更重要的是,作为货币,跨境汇款的规模一般都无法与国内支付的规模相比,而在境内直接使用本国货币进行收付,远比使用国际货币更便捷。因此,对于一些致力于打造国际清算体系的机构而言,即使要运行自己的数字货币,可能分别推出与各国货币等值挂钩的“代币”,并主要在该国使用,比直接推出与一篮子货币按比例综合挂钩统一的无国界货币更具可行性。 可见,即使eSDR以及Libra可能在技术和运行方式上所有创新,其本质上与SDR并没有多少不同,不仅其架构设计与实际运行面临非常复杂的难题与风险挑战,本身就很难落地运行,而且依然缺乏足够的法律保护,并会面临美国的坚决反对,都是很难成功的!美联储主席曾说不会对libra进行监管,是根本不可能的。实际上美国国会已经连续在召开听证会举行辩论,甚至连欧盟多国央行都表示要严格控制。6月18日Libra白皮书发布时列明的27家初始会员中,在10月15日管理协会成立之前,Paypal、Visa、MasterCard、Ebay等支付及电商巨头已经宣布退出,也是有这方面原因的。 必须指出的是,这并不像有人认为的那样,纳入Libra货币篮子,会增强这些货币的国际影响力;一篮子货币中以美元为主,就会维持甚至强化美元的霸主地位,就会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事实是,如果这种超主权货币真能全球流通,势必取代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对美国的影响将是极其深刻的。否则,SDR早就可以成为成功了! 可以借鉴的是,即使是得到最强势国家坚定支持的欧元,也必须得到欧元区国家的法律认可与保护,并完全取代欧元区原有的国家货币,成为新的唯一的区域货币,欧元不可能与原有国家货币并存共同运行! E、央行数字货币只能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难以成为新的货币 在网络加密币和稳定币不断升温的过程中,不少国家的中央银行也纷纷宣布要推出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或法定数字货币,一些弱小国家,特别是受到美国制裁、缺少国际通货的国家,更加积极,致力于抢占数字货币的先机。 但问题是,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到底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还是像比特币、以太币一样全新的网络加密币?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清晰,实际上,很多都是设想比照比特币、以太币那样的网络加密币研发央行(法定)数字货币。 但是,比特币、以太币等网络加密币特别强调“去中心”,这本身就与央行主导存在明显的逻辑矛盾和冲突。同时,数字货币没有现金,而现实社会中要完全消除现金短时期是不可能的,这就意味着即使能够比照比特币、以太币推出央行数字货币,那也将使得央行要长时期保持两套货币体系同时运行,这同样是非常困难与危险的! 因此,尽管2018年委内瑞拉就宣布采用以太坊技术成功发行了全世界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发行并用石油作为支撑的“加密数字货币”——石油币,并一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效应,但实际上并没有发挥任何实际的积极作用,一年后,委内瑞拉石油币几乎已经被世界彻底淡忘! 随着比特币、以太币等网络加密币存在问题的暴露,其难以成为真正的货币(信用货币),比照比特币、以太币等打造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实际上是走上了歧途的真相越来越被广泛认知,很多国家和央行对数字货币的冲动已经弱化,原来非常积极的央行不少已经宣布停止数字货币研究计划。 但是,不能比照比特币、以太币等打造法定数字货币,不代表不能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推动货币的数字化及其运行的智能化,不断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成本、严密监控。 当然,即使是央行推出法定数字货币,其具体使用也需要配套解决好投放与运行方式(一层模式、二层模式)、信息载体(如智能手机、卡片及刷脸支付等)、清算方式(连线实时清算与离线适时清算)、管理规则(包括账户或钱包分类等级与存款限额、每笔及每日支付限额、备付金的托管等)、监管分工与风险控制等诸多问题,平衡好安全性与便捷性,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严密风控的目标。 其中,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是:央行要推出的数字货币,是仅仅替代M0,还是会覆盖更广泛的M1、M2?仅仅替代M0,其意义或投入产出的实际效果到底如何?央行是要推出数字货币,还是要推动货币数字化支付工具或支付方式的变革? 总之,面对影响极其广泛而深刻的货币金融,需要充满敬畏与谨慎,即使面对信息技术革命和货币数字化风口,也要保持必要的冷静与克制,要准确把握货币的本质定位与核心功能、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其中,货币的表现形态可以不断变化,但本质定位与核心功能不能改变,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不能改变;货币形态的改变必须有利于提高其运行效率,降低其运行成本,强化其风险监控。金融监管部门则必须准确把握货币金融的本质属性与根本要求,及时准确地进行合理监管,避免出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局面。 相信任何偏离货币本质属性与根本要求,标新立异、抢占“领先”地位,急功近利地推出新的货币概念、货币理论、货币体系、金融创新等,均难以成功。
先信贷再信用普惠金融服务站显效 “以前没贷过款,也不知道怎么贷款。”河南省兰考县堌阳镇范场村村民朱卫芳不好意思地笑着摸摸头。 堌阳镇有着“中国民族乐器之乡”的美誉,朱卫芳就在这里进行为古琴激光刻字的工作。近年来,通过普惠金融贷款的帮助,她完成了从人工刻字到机器刻字的转变。事实上,在我国很多偏远农村、贫困地区,像她一样的人还有很多,既想发展自己的业务,又不知该如何筹措资金。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时发现,普惠金融服务站在扶贫帮困上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破解了金融机构线下金融服务不足的难题,帮助村民脱贫摘帽迈向幸福之路。与此同时,通过普惠金融服务站协管员的定期走访,也筑牢了防控区域金融风险的“防火墙”,脱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农户获贷率显著提高 兰考县仪封乡毛古村村民姚中义现在年收入已经可以达到7-15万元。 姚中义以前在家养了十几只羊,收入仅够家里4口人的基本生活。此前,他也想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多挣点钱,但是本钱不够一直也没有实现。 “2017年春节,听村里协管员说在村里党群服务中心有普惠金融的宣传,就想过去看看,了解到普惠授信贷款有无抵押无担保,利率低下款快的优点,立即产生了想贷款扩大养羊规模的想法,后来顺利拿到10万元产业发展信用贷。”姚中义说,通过这笔贷款,他很快扩张了自己养羊场的规模,现在有650只羊,年收入7-15万元。 朱卫芳则是通过普惠金融服务站了解到了普惠金融贷款。“我在普惠金融服务站提交了申请,大概过了两三天,兰考农商行就主动来了解家里的情况,之后给了我七万元的信贷额度,五天左右就放了款。生活水平相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兰考普惠金融试验区建设以来,兰考县金融指标增速明显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各项存、贷款余额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达76.2%,比试验区建设前提高了17.4个百分点;农户获贷率达40.17%,是试验区批复时的6.6倍,提高了34.09个百分点。 主办行协管员协同发力 在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中发现,长期以来,在偏远地区和留守农村中,多数是中老年人,他们主要通过惠农支付点和银行基层网点进行账户余额查询、领取补贴等业务。但这些基层银行网点建设成本高、覆盖率低,村级惠农支付点局限于小额取现、转账等支付业务,功能较为单一。 对于这些问题,兰考试验区创新将普惠金融与基层党建结合,将普惠金融服务站建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内嵌于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打造“基层党建+就业扶贫+普惠金融”三位一体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徐诺金介绍,每个服务站明确一家主办银行,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社保协管员具体运营,提供“4+X”服务:一是基础金融服务;二是信用信息采集更新,协助开展农户社会信用信息采集、核实、更新等工作;三是贷款推荐和贷后协助管理;四是金融消费权益保护。“X”是各银行、保险机构提供的特色金融服务。 就主办银行来看,徐诺金表示,“哪家银行负责这一服务站,它就要负责金融服务的提供和管理。该服务站不能变成主办银行的独家,其他银行的金融服务也要提供。主办银行在管理服务站时要指定协管员,定时巡查看是否有变相的非法集资或高利贷等,了解一段时间内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 在协管员选拔上,代庄村村支书代玉建表示,“协管员必须要求是本村人,对当地人很熟悉,看需要贷款的村民是否有真实的项目和有没有不良嗜好等。与此同时,协管员的工资和存贷款业务量有挂钩,业务好会有奖励,差的会有调整。” 截至2019年8月末,兰考县已在党群服务中心建成“4+X”功能的村级服务站454个,基本实现“村村全覆盖”。累计办理现金业务近123.6万笔、4.88亿元,推荐贷款2.6万笔,协助银行入户调查5.9万笔。 先信贷再信用创新普惠授信模式 针对大多数农民以往从未与银行打过交道的现实,兰考县变革传统小额信贷模式,“先信贷、再信用”。 兰考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明俊介绍,只要农民有生产需求且符合“两无一有”(无违法犯罪记录和不良嗜好、无不良信用记录、有产业发展意愿)即可获得“额度3-8万元”“年利率不高于6.75%”“一次授信、三年有效、随借随还、周转使用”的普惠授信贷款。 普惠授信有效解决了农民创业小额资金难题。一些农民朋友说:“现在贷款扶持创业这样方便,以后不用出去打工了,在家好好干一样能挣钱,还能照顾家,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 普惠授信工作也得到了金融机构的高度认同,兰考农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过去贷款的集中度太高,风险大,普惠授信给我们分散风险、占领市场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与未来要实现80%的客户都是农民朋友的目标高度契合”。 此外,李明俊强调,对失信人有很多严厉的措施。比如,政府将向违约借款人全额追回先前支付的保证保险费及担保费;在乡(镇)政府、村内醒目位置张榜公布其违约情况;将其拉入信贷黑名单,评定为老赖户,5年内银行不再向其提供授信;5年内不再享受县、乡(镇)各类补贴等等。
平安基金固收投资总监张文平:严把“风控”关,趋势和情绪机遇捕捉高手 熟悉张文平的人给他的关键词是,快言快语、沉静果敢,看准目标就重拳出击。多年投资实践中,他拥有较强的趋势及情绪把握能力,重视风险控制,在确定性面前敢于重配,且擅长信用债投资,管理不少产品获得好业绩,也积累出机构间非常高的认可度。 凭借着优秀业绩和扎实投研能力,张文平荣膺2019年颁发的“英华奖—三年期纯债投资最佳基金经理”称号。谈及后市,他表示,债券牛市趋势还在,但是机会更多的存在于波动中,对债券市场后市保持冷静,先控风险再做收益。 “千亿资金”舵手 第三方机构人士点评张文平,用的是“趋势及情绪把握高手、确定性面前敢于重配、重风控”字眼。他在机构投资者间颇具口碑。从实际效果看,他不仅中小资金能管得业绩优异,掌舵千亿级别大资金同样能超越市场中位数。 张文平投资经历来看,是个业内少有的多面手。他南京大学硕士毕业后就加入毕马威 (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任审计师,后加盟大成基金,担任信用研究员,然后出任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2018 年初加入平安基金。值得注意的是,他曾管理过的货币基金、短债基金、理财债基、一级债券基金、定开债基金、灵活配置基金等,基本覆盖到基金全投资链。 两个小细节可以证明张文平扎实的投资能力。一个是他2011年5月份进入大成基金固定收益部,因表现优异,2013年11月起担任基金经理助理,开始辅助基金经理管理组合。另一个是他不仅能把中小规模基金做到行业领先,也能管理“千亿基金”实现不俗业绩,而固定收益投资中大小基金运作难度差异巨大,玩转大资金更需强悍实力。 张文平评价自己风格时表示,投资风格偏稳健,重视风险控制;因信用研究员出身,因此投资盈利更多来自于信用债投资,在常规的久期和杠杆操作之外,偏爱通过挖掘市场错误定价等机遇获得收益。 张文平非常注重风险控制。债券投资获取超额收益主要有三种方法: ① 增加杠杆,获取套息收益; ② 拉长久期,获取价差收益; ③ 信用下沉,获取信用利差收益。 他直言,不喜欢用下沉信用资质的方式赚钱,主要还是把精力放到中高信用等级债或者是利率债上面。同时,在目前市场环境下,通过信用下沉模式也很难赚钱。 近年来,信用债投资踩雷事件较多,信用风险增大,但张文平从未踩雷。他直言,目前国内经济增速仍有下行压力,企业盈利不乐观,部分企业前期投资激进,积累了较重的债务负担,面临的风险较大。企业自身脆弱,再加上一些外部突发事件,很容易导致信用违约事件发生。“预计未来信用违约将成为常态,防范信用风险也将成为第一要务。在投资上,投前严格审核、投后紧密跟踪处理是平安基金防范信用风险的主要方法。”张文平强调,信用违约风险不小,但市场也会因此出现很多错误定价的机会,需要在“危”中寻“机”。 2018年,在国内信用债违约风险显著攀升的大环境下,平安基金大力发展债券基金业务,张文平带领的固定收益团队实现全年债券投资零违约。 看准就敢出重拳 张文平快人快语,投资上也非常果断、坚决,风格鲜明。他在判断确定性很高的情况下,敢于下重拳。 “在胜率很高的时候,要敢于下重手,同时,在市场严重背离预期的时候,也要快速减仓认错,绝不含糊。”张文平表示,若在胜率高的时候还犹豫且不敢重仓,那要什么时候才重仓买入?收益又要从哪里来?如果在市场本身与你的预期严重偏离的时候不减仓,那准备什么时候减?怎么为客户避免亏损? 张文平表示,遭遇市场流动性恐慌等极端情况下,经常会出现错误定价,此时看准机遇重配可抓住较好机遇。比如5月份某商业银行被接管事件引发市场恐慌,一批银行债被抛售。然而,在市场恐慌之际,平安基金固收团队经过研究认为,商业银行事件不会蔓延,实际影响可控,同时深入分析了一些银行债的信用资质,认为短期恐慌心理带来的错误定价中具有较大投资机遇,因此整个平安基金固收团队在事件发酵期间重仓买入了符合公司风控标准的商业银行债。而事后证明,这次布局收益颇丰。 此外,张文平还喜欢在震荡市中发现机会。 ➤ 一方面,一旦判断大概率是震荡市,那么即意味着可以在利率债市场持续进行波段操作; ➤ 另一方面,在震荡市中,信用债市场上很多债券可能会出现定价分歧,这就意味着有赚钱机会。 如去年8月20日到9月底,信用债一级、二级市场很多品种的定价都出现大幅偏离,所以他在这期间进行了重仓操作,收益颇丰。 债市存机遇但波动加剧 “2018年以来已有一波上涨,债券牛市趋势还在,但是机会更多存在于波动中。”张文平对债券市场后市保持冷静,直言要先控风险再做收益。 张文平具体解析: ➤ 一方面,经济内生动能不足,且年内通胀压力高点已过,名义GDP整体偏弱; ➤ 另一方面,货币政策降成本、控风险依然是核心目标,宽松主基调未变; 此外,海外因素整体也有利于债市。由此看来,债市整体环境依然偏友好。 然而,在基本面偏友好的大背景下,张文平表示要注意债市的一些风险。第一,目前债券绝对收益率已经处于相对低位,不排除市场出现阶段性震荡的可能性。他表示,就跟股票市场类似,整体估值一旦较高,市场对负面因素的敏感度明显提高。第二,需要关注通胀的扰动,虽然通胀不太可能改变货币政策方向,但可能会改变货币政策宽松的节奏,或对市场预期等有所扰动。不过,张文平也表示,通胀的波动也可能带来投资机会背后也会带来布局机遇。 “第三个风险是贸易摩擦,这将是一个偏长期的反复来回的过程,长期看对宏观经济压制的压力仍较大,但可能会短期达成协议,给债券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张文平表示。 张文平总结道,在这样的环境下,中短期、中高等级信用债的波动相对较小,在货币宽松的环境下,可以通过杠杆套息的策略获取更高收益,是市场上确定性比较高的投资机会。 具体到资产配置上,张文平表示,布局利率债会更加注重风险控制,通过国债期货对冲风险,信用债将成为主战场,并密切关注转债机会。他尤其提及信用债布局,高等级资质信用债跟随利率债走势,将主要关注交易性机会;包商事件之后,会加剧中小行的流动性压力、非银中低等级资质配置策略的组合流动性压力,预计后期中等偏弱资质券仍将被抛售,信用利差会拉开,但不排除有中等资质券被错杀的机会。因此,一方面将严格控制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将挖掘错杀机会。此外,他表示,货币政策偏宽松环境下,加杠杆依然是较好的收益增强策略。
北京时间13日凌晨,美股周一收跌,道指失守26000关口。国际商贸与地缘政治局势紧张,10年期美债收益率大幅下跌,令市场担忧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 美东时间8月12日16:00(北京时间8月13日04:00),道指跌391点,或1.49%,报25896.44点;标普500指数跌35.96点,或1.23%,报2882.69点;纳指跌95.73点,或1.2%,报7863.41点。 道指大幅下跌,辉瑞制药(PFE)、高盛(GS)、卡特彼勒(CAT)、联合技术(UTX)、陶氏化学(DOW)及迪士尼(DIS)等道指成份股均收跌2%以上。 周一亚洲市场收盘涨跌不一。中国沪深300指数收高1.8%,香港恒生指数收跌0.4%。 欧洲市场面,欧洲三大股指小幅收跌,德国DAX指数跌0.13%;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33%;法国CAC40指数跌0.33%。 阿根廷比索兑美元日内跌幅一度扩大至30.3%,续创纪录低位。先前该国总统大选初选结果令人意外。阿根廷股市重挫。 阿根廷在美上市的企业集体暴跌。加利西亚金融跌57%,Grupo Supervielle跌50%,Pampa Energia跌45%,Loma Negra跌61%,Central Puerto跌44%,Macro银行跌53%。 上市公司预警: 1、 迅游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股东终止与浙数文化签署股份转让意向协议 迅游科技公告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章建伟、袁旭、陈俊以及股东胡欢决定终止与浙数文化签署的《股份转让意向协议》。 2、拓维信息:收深交所监管函 拓维信息因对北京博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提供的财务资助款项仍未收回,且未及时披露相关情况和拟采取的措施,收深交所监管函。 3、金盾股份:对股东周伟洪业绩追偿诉讼 金盾股份公告称,绍兴中院受理公司诉周伟洪关于与公司有关的纠纷一案,涉案金额5.69亿元及利息。 4、赛象科技:公司拟转让参股公司股权20.62%股权 赛象科技公告称,公司拟转让参股公司廊坊智通20.6161%的股权,转让价格为人民币5669.35万元,受让方为廊坊智通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孙云权。转让完成后,公司仍持有廊坊智通5%股权,并按持股比例享受股东权益。 5、白云山:3.35亿股限售股将于8月19日上市流通 白云山公告称,3.35亿股限售股将于8月19日上市流通,占公司总股本比例20.59%。 6、晶华新材:全资子公司因违规排放废气收到张家港市环保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晶华新材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江苏晶华因违规排放废气,张家港市环保局对其处以20万元罚款,并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 7、ST安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所持全部8.08亿股被轮候冻结 ST安通公告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郭东泽及郭东圣合计直接持有8.08亿股公司股份已全部处于司法冻结及轮候冻结状态,占公司总股本比例54.32%。 8、国电电力:控股股东变更为国家能源集团 国电电力公告称,控股股东国电集团所持的90.39亿股已过户登记至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名下,约占公司总股本的46%,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国家能源集团。 9、贵阳银行:13.35亿股限售股将于8月16日上市流通 贵阳银行公告称,13.35亿股限售股将于8月16日上市流通。 10、天茂集团:拟对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实施吸收合并,股票停牌 天茂集团公告称,公司拟对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实施吸收合并,股票停牌不超10个交易日。 11、*ST华业:股票连续12日收盘价低于面值 *ST华业公告称,股票已连续12个交易日收盘价格均低于股票面值,可能将被终止上市。 12、三盛教育:王文清及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6% 三盛教育公告称,王文清及一致行动人公司计划六个月内减持本公司股本不超过2245.8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 13、*ST康得回复关注函:康得碳谷尚未提供其主张的股东抽逃资金证明文件 *ST康得回复关注函称,截至本回复出具日,康得碳谷对于其主张的“钟玉、康得集团、康得新通过康得集团及其关联方将全部出资予以抽逃”,尚未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14、格力电器:珠海国资委原则同意本次国有股权转让项目公开征集受让方方案 格力电器公告称,珠海国资委原则同意本次国有股权转让项目公开征集受让方方案,本次股权转让价格在除权除息事项后调整为不低于44.17元/股。 债券预警 1、 大公国际:下调华泰汽车集团主体及相关债券的信用等级至BB 大公国际公告称,将华泰汽车集团主体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BB,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同时将“16华泰01”、“16华泰02”、“16华泰03”的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BB。 相关债券:16华泰01、16华泰02、16华泰03 2、大公国际:将华泰汽车主体信用等级由BB下调至C 大公国际公告称,将华泰汽车主体信用等级由BB下调至C,同时将“16华泰02”信用等级由BB下调至C,将“16华泰01”、“16华泰03”信用等级由BB下调至CC。大公将持续关注华泰汽车后续经营及相关债务偿还情况,并及时向市场发布。 相关债券:16华泰02、16华泰03 3、大公关注郑州中瑞实业集团股东变更 大公公告,关注郑州中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股东变更,上述事项尚未对中瑞实业的经营活动和信用水平产生重大影响。大公评定中瑞实业主体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17中瑞实业MTN001”、“17中瑞实业MTN002”、“18中瑞实业MTN001”信用等级均为AA+。 相关债券:17中瑞实业MTN001 4、大公关注江苏省锡山经济开发区开发总公司新增借款 大公公告称,关注到江苏省锡山经济开发区开发总公司8月5日披露,公司2019年1-7月累计新增借款为19亿元,新增部分占2018年末净资产的22.38%。大公认为,上述事项尚未对锡山经开的经营活动和信用水平产生重大影响。大公将针对上述事项与锡山经开保持联系,密切关注上述事项对其经营和信用状况可能产生的后续影响,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相关债券:12锡山债/PR锡经开 5、大公关注浏阳市工业新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发生变更 大公公告称,关注到浏阳市工业新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8月5日披露,为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市场化运营管理,公司对其经营范围进行变更。大公认为,上述事项尚未对浏阳新城的经营活动和信用水平产生重大影响。大公将针对上述事项与浏阳新城保持联系,密切关注上述事项对其经营和信用状况可能产生的后续影响,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相关债券:15浏阳新城债/PR浏新城 6、大公国际:终止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及相关债项信用评级的补充说明 大公国际公告称,公司于7月26日发布《大公关于终止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体及相关债项信用评级的公告》,现对《公告》进行补充说明。《公告》相应部分准确且完整的表述为:截至本公告出具日,因四川能投不再委托大公进行跟踪评级,大公未能进行进场访谈等跟踪评级作业事项,也未能获取四川能投提供的有关跟踪评级的任何资料。 相关债券:15川能投MTN001 7、南京新港:联合资信将公司继续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 联合资信公告,经与南京新港沟通了解到,南京市政府正在就担保事项进行积极协调处理,且目前相关工作已有一定进展,南京国盛纾困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已于2019年7月1日在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成立。截至2019年8月5日,原南京建工债权人中已有两家金融机构债权人确定参与合伙企业,但公司资金及股权冻结事项尚未实际解决,仍存在一定代偿风险。综合考虑,联合资信确定维持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维持相关债项等级,并继续将公司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 相关债券:18南港01、18南港02 8、东方金诚:关注河南众品食品子公司未能清偿到期债务及涉及重大诉讼 东方金诚公告称,关注到2019年7月23日,众品食品发布《关于河南众品食品有限公司子公司未能清偿到期债务及涉及重大诉讼的公告》称,众品食业已到期未能清偿的银行类借款金额较大,上述事项预计将对众品食品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产生较大不利影响。东方金诚将对上述情况保持关注,并继续密切关注众品食品的信用状况及相关债务的后续兑付情况。 相关债券:17众品MTN001 9、中证鹏元:关注天神娱乐收到大连证监局警示函等 中证鹏元公告称,关注天神娱乐收到大连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和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 相关债券:17天神01 10、联合信用:关注云南城投置业下属公司涉诉对专项计划的影响 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渤海汇金-云城投银泰城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项下“云泰优A”、“云泰优B”、“云泰次C”重要事项的关注公告称,关注到云南城投置业下属公司涉及诉讼事项,并将进一步保持与发行人的沟通,并及时评估专项计划下“云泰优A”、“云泰优B”、“云泰次C”的信用水平。 相关债券:云泰优A、云泰优B、云泰次C 11、中信银行:8月28日召开“15宏图MTN001”等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相关议案 中信银行公告称,拟于8月28日召开江苏宏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宏图MTN001”、“16宏图高科MTN001”、“18宏图高科SCP002”持有人会议,由持有人审议表决《江苏宏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宏图MTN001”持有人会议议案》、《江苏宏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6宏图高科MTN001”持有人会议议案》、《江苏宏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宏图高科SCP002”持有人会议议案》。 相关债券:15宏图MTN001 行业预警 1、 房地产贷款专项检查将开展,接近监管人士称已收到通知 房地产贷款专项检查将开展,接近监管人士称已收到通知。据悉,此次监管将重点检查32个城市的银行在四大领域的房地产业务,包括开发性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等,部分城市已入场开展检查。 2、中汽协:中国7月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3.9% 中汽协:中国7月乘用车销量153万辆,同比下降3.9%;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8.4万辆和8.0万辆,环比下降37.2%和47.5%,同比下降6.9%和4.7%。
原标题:鹏扬基金总经理杨爱斌:未来半年看空原油和铜 看多中国股市 “基于对全球流动性的考虑,中国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对股票和债券来说是比较乐观的。”鹏扬基金总经理杨爱斌日前在“2019年度第十四届中国私募基金风云榜中期策略会”上表示,未来3个月至6个月的大类资产配置方向应当是看多利率债和中国股票市场,看空美国股票市场,看空原油和铜,但看多黄金。 杨爱斌说,从全球股票市场来看,风险溢价最好的还是上证50、沪深300,即便是表现一般的创业板股票风险溢价还是可以的。今年股票市场整体上涨20%,但创业板和中小板来说全部靠的是估值提升,没有任何盈利概念。如果没有盈利的改善而只靠估值提升,意味着风险溢价越来越低。 “这些所有的判断背后用一句话概,中央提出的是高质量增长,我觉得未来的投资也要去买有质量的股票和债券,远离垃圾股、远离垃圾债。”他说。按照这样的结论,未来3个月至6个月大类资产配置的方向就非常清楚,对利率债看多,对中高等级信用是看多,对低评级信用来说逆差在扩大信用风险仍然等着释放,所以要谨慎。对可转换债券看多,因为股票是看多的,但对美股是强烈看空的,如果做一个组合买入A股卖出美股,时间会证明一定会赚大钱,看空原油和铜,但看多黄金。 杨爱斌表示,未来市场对经济的预期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信用风险溢价的分层趋势越来越明显,如果说商业银行的债券都要打折、刚兑都打破,那些最弱企业的信用怎么可能不打破?现在最后一个希望就是城投债,但是在今年下半年或者四季度打破城投债刚兑基本上是大概率事件,因为整体信用风险溢价在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