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证券业协会自律管理职责的意见》(下称《意见》)。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表示,《意见》的发布将进一步提升行业自律的主动性、特殊性和预防性作用,促进形成市场化的自律约束与声誉激励机制,构建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良好生态。 《意见》从8个方面对加强中证协自律管理职责提出指导意见。包括: 健全行政监管与自律管理分工协作机制,科学界定行政规定与自律规则的规范内容,完善行政规定与自律规则制定的协调机制,建立重大改革举措和监管政策调整的市场评估机制。 全面实施证券从业人员自律管理,制定证券从业人员执业登记管理、执业行为规范、非准入类证券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水平评价测试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水平评价测试、业务培训、执业能力评价等规则并具体组织实施。 建立引导行业创新发展的常态化服务机制,建立面向行业的业务和产品创新试点引导机制,完善服务行业创新发展的常态化工作程序,健全创新业务和产品的配套管理工作安排。 建立自律导向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自律导向作用形成声誉激励与约束制度安排,构建完整的证券业务相关主体自律管理与业务监测监控体系,推动形成健康良好行业文化。 督促会员开展投资者教育和保护活动,进一步督促会员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主体责任,完善证券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行业投资者教育工作机制。 强化证券发行承销保荐业务自律管理,加强网下询价配售、保荐、承销业务自律规范,加强保荐承销机构执业行为规范。 推动场外市场业务自律规范体系建设,系统搭建场外市场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自律规则体系,推动建立集中统一的场外市场监测监控中心,推动场外市场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发展。 加强中证协治理结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协会治理结构和监督机制,不断提升自律管理专业能力水平。 下一步,中证协将结合学习贯彻新证券法精神,全面部署落实《意见》的工作要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按目标型、任务型分解形成落实方案,排出时间表、优先序,不断优化自律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
银保监会日前印发《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从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开展公司治理全面评估、规范股东行为、提升董事会等治理主体的履职质效等方面着手,规划了一系列重点工作安排,是今后三年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监管的行动指南。 “银行保险机构外部性强、财务杠杆率高、信息不对称性严重,公司治理的缺陷往往成为其风险的主要诱因。今年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通过加强公司治理监管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具体来看,《方案》把深入整治股权与关联交易乱象视为工作重点,将进一步整治资本质量不实、股权关系不清、股东行为不当等突出问题。 根据《方案》,今年需要完成的任务是深入整治股权与关联交易乱象,同时着力完善大股东行为约束机制。按照穿透原则进一步排查整治虚假注资、循环注资、隐形股东、违规代持、违规一致行动人、股东不当干预、向股东输送利益等深层次高风险问题,严格落实问题整改。 2021年侧重于健全中小股东权益保障机制,推动股东股权存量问题整改,建立中小股东沟通协商机制,支持股东间就行使基本权利开展正当的沟通协商。建立健全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与机构间的沟通对话机制,支持股东就自身重大关切向机构问询。提升中小股东参与股东大会的便利性。建立银行保险机构违法违规股东公开常态化机制,持续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力度。 2022年,金融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探索完善银行保险机构股东治理机制,关注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情况,推动机构投资者主动披露与投资相关的公司治理及投票政策。研究完善银行业保险业股权兼并收购方面的交易规则,以及控制权市场方面的机制安排。 近期,多地银保监局年中工作会议将规范股东行为列入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表示,监管部门应加大股东违法违规乱象治理力度,稳妥开展高风险机构违规股东股权清理整治。同时,采取再贷款、降低拨备覆盖率等精准政策,推动中小银行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创业板注册制落地,做空机制的惊鸿一瞥不由让人耳目一新。与科创板的注册制不同,创业板市场不仅既有增量也有存量,同时新股一上市就不只是单边做多。而如果能由此打破“新股不败”的神话,那也是注册制在创业板所取得的重要突破。 垃圾股被爆炒是因为缺乏做空机制的配合 当前的科创板、创业板,与尚未实行注册制改革的A股其他板块比较,市场化交易手段可谓十八般武艺应有尽有,先是不设涨跌停限制由之前的仅限于新股上市首日放宽至首五日,之后涨跌停限制也由原来的10%放宽到了20%,对于促进交易活跃度提升的效果十分显著。但尽管如此,由于交易机制依然还是“T+1”,并未像国际成熟市场一样实行“T+0”,加上投资者所需要的交易性融资总是比融券来得更容易,涨跌停限制的放缓与其说是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活跃度,还不如说是为单边做多尤其是新股上市初期的单边做多再添一把火。而如果“新股不败”的神话在注册制条件下非但没有偃旗息鼓,反而呈现了愈演愈烈之势,则原因即出于此。 因为创业板比只有增量新股的科创板多了更加面广量大的存量老股,在涨跌停限制放宽的市场条件下,科创板一些业绩成长性并不尽如人意的股票不可避免地将会出现被挤泡沫,价值逐渐回归的趋势。而在创业板注册制伊始,一些低价垃圾股反而再次出现了被爆炒的现象,说得通的解释似乎只有一个,即涨跌停限制的放缓在创业板之所以非但没有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出现合乎理性的两极分化,反而出现了一些出人意料的反常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做空机制的有效配合。 创业板历来有炒小、炒差、炒垃圾的投机炒作习惯,如果说遏制此种歪风邪气在以往更多的无非就是靠监管力量的介入和倡导理性投资理念,那在监管当局开始奉行“不干预”监管方针的市场条件下,离开了注册制下市场机制建立在对立统一基础上的相互配合,又能靠什么呢?在这方面,发生在创业板新股上市初的融券做空事件可以说是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它告诉我们,成亦市场化、败亦市场化。如果说市场的成功并不是也不可能是某种单打一的市场化行为,那么导致失败的则必然是一条腿走路的单边市场化行为。 不要将“T+0”拒之于注册制门外 说来也奇怪,我们的A股市场不仅可以先后在权证、股指期货、ETF等领域次第放开了“T+0”,而且还可以在T+1的交易机制下容忍“T+0”,对于由此所造成的利益上的不公平,尤其是对以散户为主体的中小投资者所带来的不公平非但视若无睹,反而还以保护投资者的名义为挡箭牌反对“T+0”交易机制,包括反对在实施注册制的条件下实施“T+0”。如果说这就是“不干预”方针恰到好处的体现,还不如说是借“不干预”之名行干预之实的表现。对大资金、大机构利益的过多关心和照顾,影响了迈出更大改革步伐的决心。 市场之所以倾向于放开“T+0”,并不意味着对“T+0”交易机制更容易放大投机风险的缺陷视而不见。相反,正是为了戳穿这种将束缚住中小投资者手脚说成是对中小投资者提供保护的骗局,也更有必要对广大投资者一视同仁地实行“T+0”,让散户投资者也有可能像“T+1”条件下的机构一样不仅在当天就可以卖出所持股票以落袋为安,并且也有可能在股票出现风险迹象的时候及时止损以规避风险。趁科创板、创业板在注册制改革条件下放开涨跌幅限制等一系列政策之机,顺势推出“T+0”,不仅将有利于提高市场活跃度,而且也能更好地体现交易公平,较好地弥补放宽涨跌幅限制所有可能放大市场交易性风险的缺陷,维护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正像过度融资很容易引发单边做多风险必须要有融券做空的对冲一样,放宽涨跌幅限制的市场如果离开了“T+0”,“新股不败”的神话非但将不容易被打破,反而还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至于当前发生在注册制下创业板市场垃圾股炒作的死灰复燃,那就更不用说了。至少在这一点上,恢复“T+0”的作用也有可能将会是利大于弊。那对“T+0”为什么还非得拒之于注册制条件下的市场大门之外,而不让它也来为注册制改革助上一臂之力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市委书记蔡奇主持会议 昨天下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事项。市委书记蔡奇主持会议。 会议听取了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情况汇报,指出,要始终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行动自觉,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议确定的重点事项清单的落实。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落实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计划方案。全面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推进与廊坊北三县协同发展,积极推动项目落地。优化京津冀城际铁路公司治理架构,推进城际铁路建设,完善京津冀区域铁路网络。推动北京航空“双枢纽”发展。加强与天津港对接。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推动落地一批技术合作项目。推动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实体联合办公。加快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制定支持养老产业在环京周边延伸的政策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协作保护和治理。高标准编制我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 会议研究了《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指出,要推动市域外协同共赢发展、市域内协调均衡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核两翼”推进机制,推动交界地区融合发展。深化在生态环境、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合作机制,加强通武廊区域合作。健全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深化产业链对接协作。完善市域外区域互助和利益补偿机制,深入实施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创新开展对口协作和对口合作,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和农产品供应保障机制。优化市域内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南北均衡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完善创新结对协作机制。 会议研究了《北京市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任务分工方案》,指出,要瞄准“三年时间明显见效”目标,实施好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不断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安全。认真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抓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推进永定河、北运河、萧太后河等重要河流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恢复废弃矿山生态环境。加紧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增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坚决消除内涝隐患。提高预报预警能力。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原证监会主席肖钢说,我国熔断机制失效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首先,“磁吸效应”叠加涨跌停板,客观上影响了市场流动性。其次,熔断机制的风险参数偏严。再次,我国以中小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使熔断机制很难发挥作用。(上观新闻)
“8·11”汇改五周年: 人民币汇率机制现三大变化 5年前的8月1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大幕拉开。“这五年,人民币汇率双向走势的效果更加明显,改变了以往单边升贬值的情况。”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技术总监曹源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人民币汇率的参考范围变广且更加灵活;二是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更加跟随市场供求变动反应,且机制更加透明。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认为,长期来看,我国贸易投资便利化、汇率市场化、金融国际化的趋势将逐步深化。随着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金融市场开放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发展,未来在内外形势相对稳定的时候,应考虑择机加大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决定程度,提高一篮子货币权重,扩大汇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 推动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2015年8月11日,央行宣布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在实施改革之初,央行就明确表示,汇改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推动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央行行长易纲曾表示:“一个市场化的机制更有利于长期的稳定,对人民币的信心和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实际上是利好消息。” 对于汇改的宏观经济大背景,曹源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2015年进入金融危机刺激政策效应消退期,经济增长出现中枢下移特征;而彼时全球货币政策格局是美元进入加息周期,欧日仍处于量化宽松进行时,在此状况下,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高估状态,在人民币币值高估对中国维持经济增长趋势带来不利影响之际,改变以往的人民币汇率单一盯住美元、转而参考更加广泛的一篮子货币成为诉求,恰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考虑是否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的重要时间段,推进人民币市场化的“8·11”汇改适时而生。 联储资管投资研究部总经理袁东阳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彼时实施汇改,一方面能在短期内纠正人民币实际汇率过高的状况,使汇率成为缓解资金外流压力的工具。另一方面,从中长期看,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均需要一个相对合理的汇率作为基础。要实现资本自由流动、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必须放弃汇率稳定,实行浮动汇率制。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涉及资金跨境流动,而作为大型经济体,货币政策一定需要保持独立,那么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就是自然而然的。 对冲市场情绪顺周期波动 5年来,央行持续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同时,注重预期引导,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5年间通过动态调整逆周期调节因子权重、调整报价时段、增加货币篮子样本数量等措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王有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更能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的变化,中间价与前一日收盘价之间的背离程度明显收窄。二是人民币波动性明显提高,“8·11”汇改以来整体上经历了4轮升贬值周期变换,市场预期出现分化。三是政府对汇率波动容忍度更高,调控手段由之前的直接入市干预转为主要采取市场化手段。四是市场主体更加理性,居民和企业非理性购汇行为减少,人民币波动不再引起严重的资本外流。 在曹源源看来,这次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机制变化主要呈现为:一是,为践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央行更多依赖公开市场操作等市场手段,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较均衡汇率的偏离程度出现系统性收窄;二是“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双锚机制确立;三是CFETS货币篮子美元权重调降。其中,央行持续推动对中间价定价机制改革,中间价形成机制从增加“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到2016年年底扩充一篮子货币种类,再到2017年2月中下旬缩减一篮子货币汇率的计算时段,再到2017年5月底引入逆周期因子,最终形成“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的中间价报价新机制,有效对冲了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汇率调控的自主性增强。 汇率稳定面临更多挑战 “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可谓成效显著,接下来汇改又该朝着哪个方向继续推进? “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汇改的方向性变化将会呈现出几方面的特点”,曹源源分析到,一是,强化市场供需对比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作用,弱化央行外汇干预,尤其在此过程中弱化人民币汇率“底线”思维,不将人民币汇率固定在某一水平;二是,加强预期管理,注重引导市场建立合理、稳定的人民币汇率预期,适度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三是,汇改的节奏仍会以配合国内货币政策目标为主,且稳定的人民币汇率预期更为重要,因此为确保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建立人民币汇率稳定预期,我国在资本项目开放方面不会过快;四是,汇改与人民币国际化相携前行,配合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目的,未来我国在促进跨境资金双向流动性、提高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丰富人民币汇率衍生品市场等方面或有更多尝试。 “汇率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汇率具有易超调的属性,当前保持汇率相对稳定既是维持经济竞争力的需要,也是稳定信心和预期的需要。”王有鑫认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可能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作为联系内外经济的纽带,汇率稳定将面临更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