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20时00分02秒,全国首单电商平台数字人民币(DC/EP)消费诞生,苏州的一位消费者在京东商城成功下单。 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2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苏州试点正式开启。根据此前披露,“双12苏州购物节”面向符合条件的苏州市民,发放2000万元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每个红包金额为200元,红包数量共计10万个。 笔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数字人民币试点与“双12苏州购物节”结合,表明央行加速推动数字人民币扩大应用场景,从而更快地推动数字人民币进入千家万户。 该权威人士表示,数字人民币最先适用的应用场景是零售端,这符合大众消费习惯,也更便于新技术推广。同时,参考银行卡的做法,央行将给数字人民币设计“电子钱包”,根据不同的认证,设置不同的权限。 DC/EP刷屏“双十二” 相较于深圳试点,本次苏州试点发放红包的金额规模更大、使用范围更广,选取苏州大市范围内已完成数字人民币收款设备升级改造的商户和指定线上电商开展,参与活动的商户近万家,涵盖商场超市、日用零售、餐饮消费、生活服务等领域。 “苏周到APP”上相关信息显示,此次参与的商户范围较广。比如相城天虹、相城繁花等热门商户。具体可以按照类型进行查询,也可以按照区域查询,甚至常熟、张家港等地区的部分商户也参与其中。 从参与商户试点来看,苏州相城区商户最多,达到5184家;姑苏区1531家;昆山市也超过了1000家。其中,衣、食、通讯、出行等方面的网点较多,加油站、药店、来伊份(行情603777,诊股)等食品店都是热门选择。中国移动还有充值200元“加送40”的优惠。 在“数字人民币APP”上,国有六大行均设有数字钱包,可供苏州市民选择。此次试点还首次引入线上消费场景,京东商城将支持苏州市民在购买自营产品时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在相城区也可以接受货到付款。 据相关媒体报道,根据预约登记时选择的银行,可选择的商户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农业银行(行情601288,诊股)、邮储银行(行情601658,诊股)、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只能选择是否接入京东APP;建设银行(行情601939,诊股),除京东外,能选择是否接入善融商务(建设银行旗下B2C购物平台);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除京东外,能选择是否接入哔哩哔哩;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的合作方最多,除京东外,还有美团单车和滴滴出行。 发力零售端,京东、拉卡拉(行情300773,诊股)、银联商贸已深耕 凭借“双12”这一自带巨大流量的节日,数字人民币走进公众视野,成为全民“争抢”对象,为未来数字人民币的真正推出奠定了基础,而作为数字金融的关键基础设施,数字人民币的落地也将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为多个行业或领域带来发展机遇。 据悉,目前第三方支付公司中仅有拉卡拉与银联商务两家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央行数字人民币的推广过程中,第三方支付机构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战略合作协议来看,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拟和银联商务共同研究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中线上线下支付场景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双方将结合银联商务的现有业务场景,基于数字人民币特性和钱包生态体系,共同研究拓展数字人民币的产品功能和应用范围,促进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 在业内人士看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拉卡拉、银联商务合作,意在以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推动数字人民币。 “与发银行卡是一个逻辑,需要有APP,有商户场景,符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更容易被接受。”该业内人士说。 据悉,数字人民币目前除了已经公布的雄安、苏州、成都、深圳和冬奥会场景,还将继续新增上海、长沙、海南、青岛、大连、西安六地试点。 目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公布的合作伙伴包括滴滴、美团、京东数科、国网金科、拉卡拉,以及尚未公布但获悉合作的B站、一款名为“蓝信”的政企通讯应用。 电子钱包有望率先推出 “当前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的技术方案首先就是以账户为基础的电子钱包。”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数字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新格局”研讨会上表示。 笔者从权威人士处了解到,电子钱包也有分级概念,对使用者做不同认证,赋予的权限和功能不一样。 除了电子钱包,还有商户使用的二维码、NFC近场接触型交易、手机中的银行卡、预付卡等。 “在DC/EP这个双层系统里,人民银行在第一层,第二层有商业银行、电信营运商,还有互联网支付平台,他们之间可以合作或联合,这取决于他们对支付产品和技术框架的了解。”周小川对央行数字货币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周小川看来,第二层机构的动力还是很强的,知道会有很大发展机会,特别是获得客户、获得业务方面。在中国这样的大国,第二层机构可以做多方案并行的开发和试点。多方案的缺点,最后可能在互通性上会有一些麻烦,可能需要协调、切换装置等。但是真正做起来也不见得有很多种方案,因为机构之间经过磨合以后,认识比较接近,他们的方案最后可能会合并。 总体来讲,这是可以容纳多方案的双层体系结构,而且非常重视零售系统,这是导向,但不是要专门推销某一种项目。重视零售系统是因为它是整个支付体系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打得不好,其他上层应用有可能站不稳。
据央行上海总部消息,近日,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印发《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开展外债登记管理改革试点的通知》,在临港新片区内开展外债登记管理改革试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办理一次性外债登记,不再逐笔办理外债签约登记。
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11月29日透露,近期将分别扩大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地合格境内有限合伙(QDLP)/投资企业(QDIE)试点规模,进一步满足境内投资者全球配置资产的需求。据新华社报道,该负责人透露,同时,还将稳步扩大QDLP试点区域,拟新增海南自由贸易港和重庆市开展QDLP试点,更好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成渝经济圈发展。从“迎进来”到“走出去”,近一段时间,各方面推动金融双向开放的信号愈发清晰。外汇局副局长郑薇日前表示,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全面放宽直接投资领域外资准入,切实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落实和推动签署双边和多边贸易和投资协定,创新直接投资方式,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QDLP外汇管理方式改革,更好满足市场主体的跨境投资需求。郑薇称,加快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推动实现符合国际惯例的证券投资开放政策,常态化地发放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额度,实施“跨境理财通”试点,整合金融市场开放渠道。推动跨境融资交易和汇兑环节统一协调,制订私募投资基金跨境投资的政策框架,实现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加行业负面清单的管理,提升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此前,外汇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近期计划分批次新增QDII额度约100亿美元。目前正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试点的合格境内有限合伙政策也将进一步扩大规模。预计上述举措的出台,将更好满足境内投资者全球配置资产需求。外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为进一步推动构建金融双向开放新格局,满足境内市场配置境外资产或者对外投资的合理需求,因此近期启动了新一轮QDII额度的发放,这也是外汇局考虑深化跨境证券投资改革开放的积极举措。(彭扬)
12月2日,深交所首批信用保护凭证试点项目成功发行,标志着深市信用保护凭证业务正式落地。深交所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引导市场机构有序开展凭证创设等工作,稳步扩大试点范围,建立健全市场制度,完善技术保障系统,进一步发挥创新型金融工具对拓展实体企业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支持作用,处理好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推动提升交易所债券市场运行质量和效率。深交所介绍,首批3单信用保护凭证分别由国泰君安、中信证券和招商证券创设发行,名义本金合计7100万元,参考实体分别为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狮桥-中信证券胜冠2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华能贵诚-招商-牧原惠融供应链2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受保护债务涵盖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凭证买方涵盖受保护债务一级市场及二级市场投资人。首批凭证试点项目受保护债务主体均为民营企业,凭证创设有效提高了投资者认购及持有民企债券积极性,助力民企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其中,国泰君安通过创设发行以TCL科技集团为参考实体的信用保护凭证,帮助债券持有人释放授信用于新增民企债券投资。中信证券创设的信用保护凭证受保护债务底层资产为狮桥融资租赁向约3500个小型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户发放的租赁贷款。招商证券创设的信用保护凭证受保护债务实际资金用途为向牧原股份供应链上游中小企业供应商支付采购价款,有助于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支持。近年来,深交所持续深化债券市场改革创新,不断丰富产品服务,于2018年11月推出信用保护合约业务试点,并在合约业务稳健运行基础上,于2020年10月正式发布《关于开展信用保护凭证业务试点的通知》,鼓励更多市场机构参与信用保护工具业务。截至目前,深市累计已通过信用保护工具支持14家民营企业融资180亿元。(黄灵灵)
数字人民币正有序开展可控试点。继深圳市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之后,苏州市大规模的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也正式启动。活动将向符合条件的苏州市民发放2000万元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此次红包试点相较深圳试点不仅规模更大、参与银行更多,而且首次引入线上消费场景并开展离线钱包体验测试。业内人士建议,可进一步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银行范围以及丰富应用场景。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金管局正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研究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的技术测试,并作相应的技术准备。未来,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场景的应用值得期待。苏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信4日晚间发布消息称,为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苏州市结合“双12苏州购物节”,在苏州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活动。活动将面向符合条件的苏州市民发放2000万元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每个红包金额为200元,红包数量共计10万个。“双12苏州购物节”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采取“摇号抽签”形式发放,抽签报名通道自12月5日0时正式开启,持续至12月6日24时。“约上了!几秒钟就搞定了。”在苏州政府机关工作的顾先生5日早上七点左右“抢”到了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的抽签名额,“这只是抽签,也就是登记成功了,还要等摇号结果才知道中没中签。”就在10月,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人民银行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即向在深个人发放5万个共计1000万元“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此次活动为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来首次大规模的“公测”。截至活动结束,累计47573人领取了红包,占总中签人员的95.15%,使用红包支付的业务量62788笔,红包支付金额8764231.23元。相较深圳试点,此次苏州试点发放红包金额规模更大,使用范围更广。本次活动将选取整个苏州大市范围内已完成设备升级改造的商户和指定线上电商开展。根据官方发布的信息,全市拟铺设可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的消费终端近万家,涵盖商场超市、日用零售、餐饮消费、生活服务等类别。苏州人民商场位于苏州古城核心区域,商场总经理助理谢雄飞说,这里400多家商户和收银人员的培训和机具已全部完成升级。“POS机主要是由银行进行远程在线升级,升级完成后,一体化收银设备用起来很方便。”他说。更为重要的是,此次试点中首次引入线上消费场景。京东商城支持市民在购买自营爆品时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成为试点中首个接入数字人民币的线上场景。另外,本次活动还将抽选部分民众参加离线钱包体验活动。所谓离线钱包体验,是指在无网或弱网条件下,用户进行交易或者转款时不连接后台系统,而是在钱包中验证用户身份、确认交易信息并进行支付的方式。“它(央行的数字货币)不需要网络就能支付,我们叫做‘双离线支付’,指收支双方离线也能进行支付。只要手机有电,哪怕整个网络都断了也可以实现支付。”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此前表示。“引入线上场景和测试‘双离线支付’都非常重要。线上场景的扩展更有利于数字人民币未来进一步推广和运用;而离线支付是数字人民币区别于其他移动支付手段的特征之一,更能凸显其优势。”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苏州地区开展的此次活动,只是数字人民币研发过程中一次常规性测试,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根据官方表态,数字人民币推出尚无时间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撰文指出,“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有序开展可控试点,健全法定数字货币法律框架。”目前,数字人民币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以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董希淼表示,可有序扩大试点测试城市,一方面可增加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在内的京津冀、长三角等数字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另一方面可增加兰州、乌鲁木齐、拉萨等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西部城市。他还表示,也可适当扩大测试银行范围,将参与测试的银行扩大到全部六家大型商业银行之余,选择一些中小银行参与。下一步,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也有望进一步丰富。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截至2020年8月底,全国共落地试点场景6700多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经与多家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建设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生态体系。这些机构包括京东数科、滴滴出行、国网雄安金融科技集团以及拉卡拉等。“可进一步丰富测试场景,大力加强与各方合作,加快数字人民币功能创新,丰富线上、线下场景应用,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董希淼表示。未来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场景的应用也值得期待。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最新撰文称,当前,金管局正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研究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的技术测试,并作相应的技术准备。余伟文表示,人民币在香港地区的使用已十分常见,数字人民币定位于流通中的现金,其使用会为两地游客带来更大便利。虽然数字人民币推出尚无时间表,但相信它将来会为需要进行跨境零售消费的两地居民提供更多的支付方式选项。数字人民币钱包可以不用绑定银行卡,具有更高的开放性。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用于跨境支付时,可以完全不依赖于商业银行的中介功能。理论上,境外用户可以在不具备境内银行账户的情况下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拥有和使用数字人民币。如果境外商家有数字人民币钱包,境内用户出国后可以直接使用数字人民币。(记者 张莫 潘晔 王惠民)
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首发企业将上市交易。此次创业板改革备受市场关注,不仅是因为涨跌幅限制等交易机制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此次创业板改革首次将增量与存量市场改革同步推进,为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8月21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及时总结评估科创板、创业板试点经验,统筹研究制定其他板块推行注册制的方案,做好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的准备,分阶段稳步实现注册制改革目标。 创业板迎来20%的涨跌幅限制 8月21日,深交所首次明确,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上市企业会有18家,发行市盈率平均值为39.3倍,企业融资额平均11.2亿元。 创业板在24日迎来这18家企业的同时,其交易机制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其中,创业板股票涨跌幅限制放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据介绍,创业板注册制新股上市首五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之后涨跌幅限制比例为20%;创业板存量股票、相关基金涨跌幅限制8月24日起调整为20%。 同时,创业板两融及转融通机制也得到优化。深交所新闻发言人表示,创业板注册制首发股票自首个交易日起可作为融资融券标的;转融通出借券源扩大,战略投资者可出借配售获得的股票;新推出转融通市场化约定申报方式,增加交易灵活性,提升交易效率,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当日可供投资者融券卖出。 此外,改革后的创业板在交易机制方面还引入申报价格范围限制,优化盘中临时停牌机制,调整单笔最高申报数量,新增股票及存托凭证特殊标识。其中,在标识方面,除沿用新股上市首日证券简称首位字母“N”标识外,创业板注册制新股上市后次日至第五日,证券简称首位将标识字母“C”,以提示不设涨跌幅限制的特别安排;上市时尚未盈利、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及具有协议控制架构或类似特殊安排的创业板股票或存托凭证,将新增“U”“W”“V”特殊标识。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创业板改革系统完善了创业板交易机制,同时适用于增量公司和存量公司,有利于提高创业板整体定价效率。广大投资者在参与交易前,应当充分了解创业板交易规则的具体要求,充分了解新老交易机制的差异化安排。 相关制度规则体系基本齐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当前,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只待8月24日“发令枪响”。 对于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整体准备情况,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规则体系、技术系统、市场组织、审核注册等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制度规则基本出齐,审核注册稳步推进,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平稳过渡,技术系统改造平稳落地。 据介绍,4月27日,证监会将《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主要制度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6月12日上述制度规则及配套规范性文件正式发布实施。证监会及深交所、中国结算、证券业协会合计发布了近40件配套规则。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制度规则体系基本齐备。 此次创业板改革以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为主线,坚持尊重注册制的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的3个原则,既充分借鉴科创板改革经验,又体现了创业板“存量+增量”改革的特点。 而信息披露是注册制的核心内容。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创业板审核注册突出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紧紧围绕推动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以审核问询促信息披露,提高发行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透明度,由投资者自主进行价值判断,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市场。机制流程更加公开透明可预期,实行“阳光审核”,进一步取信市场。 深交所副总经理李鸣钟8月22日在“2020中国上市公司论坛”上表示,这轮创业板改革较好地考虑对板块既有制度延续性和注册制新要求的平衡,对多个关键制度进行调整完善,在贯彻落实注册制改革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存量市场的影响。 分阶段稳步实现注册制改革目标 “注册制改革是这一轮资本市场改革的龙头。”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证监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分步实施。去年,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实现了注册制破题,积累了增量市场注册制改革经验。今年,在创业板改革中,首次将增量与存量市场改革同步推进,为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下一步,证监会将及时总结评估科创板、创业板试点经验,统筹研究制定其他板块推行注册制的方案,做好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的准备,分阶段稳步实现注册制改革目标。 创业板的改革涉及存量改革,意味着资本市场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长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汪毅认为,一方面,创业板改革的规则与科创板高度相似,意味着科创板规则试点取得了成功,可以全面推广到其他板块;另一方面,创业板承载着连接科技与传统企业的桥梁作用,创业板注册制的快速推进,对于A股市场存量公司来说,也是一个新试点。 事实上,自试点注册制改革以来,资本市场在服务科技创新型及中小型企业领域,形成了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精选层的三层结构。在定位上,改革后的创业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 安信证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师诸海滨认为,从美国、英国、韩国的多层次市场发展中可以看到,国家战略离不开资本市场助力。中国经济从过去的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而资本市场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此次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落地,意味着我国多层次市场结构体系进一步完善。
8月24日,随着广州、成都两地公示首批试点应用项目,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已全面落地。去年12月,人民银行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并支持在北京率先开展试点。目前,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覆盖北京、上海、重庆、深圳、雄安新区、杭州、苏州、广州、成都9个试点地区的60个惠民利企创新项目,涉及60余家金融机构和30多家科技公司。总的来看,此次试点紧扣“六稳”“六保”要求,围绕服务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旨在加快完善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框架,加速金融数字化转型,为实体经济提供“精准滴灌”式金融服务,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金融创新活水。 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今年4月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人民银行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的金融科技创新试错容错机制,着力打造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不断提升监管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推动金融科技在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目前,已落地的60个试点项目均聚焦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赋能金融惠民利企,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介绍说,这些项目既有使用数字技术纾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局的创新举措,也有盘活数据要素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益探索。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试点机构探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金融与政务、工商、电力等领域数据融合应用,为实体经济提供“精准滴灌”式金融服务。 以广州公布的首批5个试点应用为例,其围绕金融科技、普惠金融、跨境贸易结算等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展开,体现了金融科技兼容并包、融合赋能的特点。其中,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信贷模型,运用物联网技术多维度采集、挖掘企业生产经营数据,建立贷后监测模型,提高信贷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和复杂网络技术构建风控决策模型,识别群体欺诈行为,降低小微企业融资的欺诈风险,高效识别优质客户。 不仅如此,试点项目还利用数据优化公共服务。例如,雄安新区把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结合起来,避免了资金截留、拖欠、挪用等风险。 李伟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还将注重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赋能乡村振兴战略。 打造新型创新监管工具 “监管沙箱”通过提供一个缩小版的真实市场和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旨在提高金融创新的积极性和监管的前瞻性。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实施“监管沙箱”机制。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可以被称为中国版“监管沙箱”。 如何在鼓励创新的同时维护金融安全?范一飞在前述文章中强调,人民银行打造新型创新监管工具,就是要处理好安全与创新的关系,针对我国百花齐放的金融科技创新形势,探索出一条既能守住安全底线,又能包容合理创新、高度适配我国国情的金融科技监管之路。总体看,新型创新监管工具的设计理念就是破解“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困局,提高监管适用性;摒弃“一刀切”简单模式,增强监管包容性;引入“多元联动”公众监督机制,提升监管有效性;设置创新应用“刚性门槛”,强调监管审慎性。 李伟也表示,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在守住底线方面,坚持依法合规、持牌经营原则,探索构建以人民为中心、多元共治的金融科技治理新模式;在鼓励创新方面,积极构建风险可控、包容开放的创新环境,实现监管模式从被动监督向主动服务转变,引导市场机构深耕科技创新驱动金融转型升级,为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提供动力源泉。 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关于下一步金融科技监管框架,范一飞在前述文章中介绍称,人民银行将切实履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会同相关监管部门做好统筹与协同,强化监管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共同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 同时,人民银行还将发挥好创新监管工具的引领、孵化作用,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提供安全便捷的测试环境,鼓励金融机构深挖科技创新潜力、加大数据融合力度,在保障资金与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基于线上渠道、远程服务等方式畅通金融“绿色通道”,为老百姓和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精细化、人性化、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更快更好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带动金融服务架构优化升级,助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延伸与拓展,更好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对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普惠金融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伟说。 董希淼预计,未来金融科技监管的重点或将围绕三个方面继续推进,一是建立健全监管规则体系,保障新技术创新应用过程的规范化;二是充分借鉴国际创新监管模式,提炼最佳监管途径,为金融科技创新提供相应的空间和制度保障;三是深度运用监管科技手段,提升监管能力和效率,使监管能力和监管方式与金融科技发展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