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监管部门向相关机构下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和《银行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将进行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与此同时,监管部门要求,不良资产转让“应按照不良资产转让法律法规和试点工作要求,压控业务风险,确保不良资产洁净转让、真实出售,严格防范虚假交易、利益输送、规避监管等违法违规行为”。 据了解,参与试点的银行包括六大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参与不良资产收购的试点机构包括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符合条件的地方AMC和5家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其中,银行可以向金融AMC、地方AMC转让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转让个人不良贷款。地方AMC受让本省区域内的银行不良贷款,今后根据情况及市场需求等逐家放开地域限制。 一位AMC相关业务负责人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地方AMC承接的动力最强,后续还要看具体的规定和不良资产折扣情况。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谈到,AMC的处置能力还有待加强,下一步应讨论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中的创新,注重对二级市场的市场培育。 对于试点的启动,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表示:“目前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还在研究和准备中,后续待开展一段时间、经验成熟后,会逐步放宽试点范围。” 探索“出表”新路径 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61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986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1%,较上季末提高0.05个百分点。其中,消费贷一季度末不良率较年初上升0.24个百分点,信用卡一季度末不良率较年初上升0.25个百分点。按贷款分类看,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134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130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4.1万亿元,总体来看,不良资产处置压力仍然较大。 “近几年,监管部门一直在推动银行风险充分暴露。这对银行长期稳健经营、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有好处,但同时肯定会令不良贷款率小幅上升。另外,疫情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因为存在时滞,金融业的波动在下半年应该也会显现。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不良处置压力客观存在。”曾刚表示,面对新的情况,银行一方面要提高拨备、加大处置力度;另一方面则要借助外部力量,通过AMC等机构转让不良资产。而此次试点就是在这个大的框架下设计的,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门槛,扩大交易范围。 在现阶段,AMC作为不良资产行业的专业“中间商”,市场化债转股依然是不良资产处置的主要模式。其他例如不良资产收购清收、债务重组、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基金等多元化的处置模式,整体效率有待实质性提高。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银行董事长王天宇在今年两会期间建议,应加强商业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进一步推动不良贷款处置。王天宇认为,中小银行特别是区域性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由地方AMC处置,而地方AMC只能在省内开展业务,导致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进程缓慢。 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陈昊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不良贷款转让机制的落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大额、对公、批量,到小额、个人、单户,逐步深入,逐步落实。之前监管部门出于审慎的考虑只放开了对公贷款批量转让的业务,现在随着转让机制的成熟、不良处置机构的增多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良增多的情况出现,逐步探索多样化的不良资产转让形式,有助于帮助商业银行及时缓释风险。 而在方式上,此次试点也从以往的“银行—AMC协商”模式,转为在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通过一次竞价或多轮竞价方式确定唯一受让方。在通过挂牌展示只产生一个合格意向投资者时,可采取协议转让方式。 个人不良贷款转让“批量化” 据了解,此次试点集中于两个领域的“破冰”:一是对公不良贷款转让方式的创新,拟放开单户对公不良贷款的转让;二是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包括个人消费贷款、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个人经营性贷款。 此前,财政部和原银监会2012年发布的《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规定,AMC只能在本省(区、市)范围内参与不良资产的批量转让工作,银行转给AMC的组包户数应为10户以上,且AMC购入的不良资产应采取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处置,不得对外转让。2017年,不良资产批量转让门槛进一步降低,批量转让组包户数由10户以上降至3户及以上。 曾刚认为,组包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成本,但缺点在于可能会错过最好的转让时机,对银行处置效率依然有影响。试点后,交易会更频繁,处置效率提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不良资产的价值。 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的放开则更受关注。与对公不良贷款相比,个人贷款金额小、笔数多,更适合批量转让。不过,受限于《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的规定,此前银行不能向资产管理公司批量转让个人不良贷款。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是担心引发暴力催收等问题。而《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实施方案》对这一点明确作出要求,为防范暴力催收、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应强化对AMC的行为管理。AMC对批量收购的个人贷款,只能采取自行清收、委托专业团队清收、重组等手段自行处置,不得再次对外转让。 事实上,近年来,对于放开个贷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的呼声很高。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提交了关于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开展个人消费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提案。 对于银行而言,个人不良资产的处置手段相对单一,主要包括清收或核销,试点数年的个人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规模也较小。2019年,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为143.49亿元,发行总单数为29单,发行品种仅包含信用卡不良和个贷抵押类不良两类。 陈昊表示,此前,零售类不良贷款缺少转让渠道,银行只能放在表内依靠自己的力量催收,或者进行不良核销,影响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信贷投放能力。金融监管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杨瑾谈到,个人贷款如果通过转让途径进行处置,个别的转让起不到明显的作用;也有商业银行通过等量置换的方式,例如通过发放小企业贷款置换“个人经营性贷款”,改变贷款的性质,以符合批量转让的条件,但这样做需要债务人配合,而且合规风险极大,也会面临监管机构的严厉惩处。 另外,《实施方案》还强调五类不良贷款禁止转让,包括债务人或担保人为国家机关的贷款、精准扶贫贷款;“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各项贷款等政策性、导向性贷款;虚假个人贷款、个人教育助学贷款、银行员工及亲属在本行的贷款;在借款合同或担保合同中有限制转让条款的贷款等。
金融双向开放加速。日前,记者从多方获悉,上海已启动新一轮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额度发放,包括瑞士精品资管机构百达(Pictet)等正式取得QDLP试点额度,惠理投资等机构则取得了追加额度,并正积极筹备新产品的设立发行。 QDLP是上海于2013年先试先行的创新项目,一大批国际资管巨头借此“尝鲜”中国市场。一位接近监管人士对记者表示,2016年后开始在中国备案成为WFOE PFM(外商独资企业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外资机构中,几乎都起步于上海QDLP试点,当前5家申请成为独资公募基金的外资机构多数也参与了试点。 新一轮QDLP有何新意?相关人士称,此前获得额度的机构在用完额度后可随时再次申请,且单家额度较之前更为灵活。 目前,QDLP试点已在多地开花。1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将分别扩大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地QDLP/投资企业(QDIE)试点规模。同时,还将稳步扩大QDLP试点区域,拟新增海南自由贸易港和重庆市开展QDLP试点。“从吸引并汇聚一流国际资管机构的角度来看,上海还是有明显的先发优势。从很多外资资管机构的发展战略来看,参与QDLP试点只是一个开始,外资机构在上海落户之后,大概率将持续发展本地资管业务,上海会成为越来越多全球一流资管机构的新聚集地。”服务众多外资资管机构的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葛音对记者表示。 新一轮QDLP有诸多新意 一般而言,机构可通过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额度(仅针对公募型机构)投资海外不同标的,而QDLP是外资私募业务的关键部分,通过QDLP募集的资金可投到海外母公司的基金中。 上海启动试点以来,有约50家全球知名资管机构落沪,并获得相关试点资质,包括全球最大的资管机构贝莱德、全球最大的上市另类资产管理公司英仕曼、欧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瑞银、欧洲最大的独立资管机构安本、全球最大的债券投资机构品浩、全球最大的不良资产投资机构橡树资本、美国保险集团保德信、欧洲最大的保险集团安联、“共同基金之父”路博迈等。从前期运行情况看,参与的海外基金产品大多波动率较低、回报率较高,获得了投资者的高度认可。 2017年开始,外资机构可以申请备案成为WFOE PFM,从境内市场募资并布局境内资本市场。据记者了解,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31家WFOE PFM中,近九成都是由上海的QDLP试点而来。通过早年的试点,外资机构如今更加了解中国投资者的偏好和市场渠道,QDLP无疑是他们了解中国境内资本市场的重要窗口。 如今,试点机构中,贝莱德在沪成立了全国首家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路博迈、富达国际、联博、范达等正在积极申请并计划落地上海。同时,试点机构积极参与设立合资理财公司,东方汇理与中银理财合资设立的首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落户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贝莱德、淡马锡与建信理财在沪成立合资理财公司已获批筹,先锋领航与蚂蚁金服合资的基金投顾公司也已落沪。 谈及此次QDLP额度发放的新意,接近监管的人士也对记者表示,早年总额度有限,但当前额度扩容,外资机构在用尽额度后可随时再次提出申请,一到两周内就会给予答复。即使在今年疫情影响下,仍有10余家外资机构通过线上提交、非现场受理和线上评议的“非接触式”方式顺利取得试点资质和额度。 另一大新意在于,“此次扩容的是QDLP试点的总额度,虽未提及单家管理人可以获得的额度,但以往也有过不少QDLP管理人在初始额度的基础上新增额度,所以对于单家额度,并未有上限,更多是综合考虑市场因素以及管理人实际募资情况进行审批,给予试点参与者适当的灵活性。”葛音对记者称。 此外,本次上海的QDLP也迎来了新的资管机构,百达就是一例。11月23日,百达宣布在上海的WFOE正式成立,公司方面对记者表示,待向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后,将可通过QDLP计划向境内的合格投资者募资,并通过丰富的境外投资策略,于境外进行投资。百达集团高级合伙人Renaud de Planta对记者称:“受惠于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快速的资本积累,中国的资管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和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 上海已形成外资聚集效应 尽管当前QDLP、QDIE等试点多地开花,但从业人士普遍认为,上海的聚集效应已使外资在此形成了一个资管生态圈。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方面表示,试点机构充分发挥在投资策略、合规风控、反洗钱等方面的国际经验,促进本地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专业服务水平。同时带动了国内法律、税务、托管、第三方行政外包等相关中介服务业实现能级提升。 葛音称:“上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上海QDLP试点于2013年率先在全国推出,审批过程采用了以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的联席会议机制,在当时也是创新之举。随着这些年的发展,上海QDLP试点规定进行了更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也更为畅顺,参与流程更加便利,参与机构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高。”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我们这些年帮助外资机构在华发展的亲身经历,很多机构是把QDLP试点作为一个切入点,进而再考虑中长期的中国业务布局,比如WFOE PFM和WFOE FMC(中外合资公募基金公司)、入股控股理财子公司等,”她称,“上海QDLP试点更大的成功在于,高效支持了上海国际资管中心的建设。从很多外资资管机构的发展战略来看,参与QDLP试点只是一个开始,外资机构在上海落户之后,大概率将持续发展本地资管业务,上海自然也会成为越来越多全球一流资管机构的新聚集地。” 此外,从QDLP制度的特点来看,进一步丰富了境外投资的渠道,作为对现有的QDII、ODI(对外直接投资)等传统境外投资制度的有益补充。对于外资机构而言,一方面可以有机会将其海外基金产品推荐给QDLP投资者,另一方面也通过在境内设立子公司作为QDLP管理人,进一步熟悉境内市场并扩大品牌知名度,为其中国业务的长期发展积累经验和资源。 例如,百达资管亚洲(除日本)首席执行官赵俊杰就表示:“我们会集中发展跨境投资业务,随后再循序渐进地培养本土投资能力。”
记者11月29日从国家外汇管理局获悉,近期将分别扩大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地合格境内有限合伙(QDLP)/投资企业(QDIE)试点规模,进一步满足境内投资者全球配置资产的需求。 同时,外汇局还将稳步扩大QDLP试点区域,拟新增海南自由贸易港和重庆市开展QDLP试点,更好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成渝经济圈发展。
原标题:生态环境部:我国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超90亿元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戴小河 高敬)截至今年8月,我国试点省市碳市场共覆盖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配额成交量约4.0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92.8亿元。 据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28日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目前来看,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碳市场以较低社会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已经显现。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于2017年12月正式启动。目前已陆续发布了24个行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指南和13项碳排放核算国家标准,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碳市场相关法规和政策,推进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开展碳市场能力建设。 李高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加快推进碳市场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在确保实现碳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加快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体系,实现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 此外,今后我国将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明确地方、行业的达峰目标和行动方案,鼓励相关部门制定达峰专项行动方案。达峰行动相关工作将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并对各地达峰行动的进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近日,文旅部等三部委发文决定开展文旅消费试点,探索文旅消费潜力。在新一波消费行情刺激下,28日食品饮料、景点旅游等多个消费板块表现强势。 截至午后收盘,同花顺景点旅游板块当中,中国中免领涨,涨幅7.36%,报198.41元;腾邦国际、曲江文旅、九华旅游、西安旅游等11只个股跟涨。酒店餐饮板块当中,首旅酒店、锦江酒店、金陵饭店小幅上扬。白酒概念板块整体涨幅3.57%,在当日上涨板块中位居第二。此外,汽车整车涨幅1.22%,盘中16家个股上涨。 根据文旅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同时启动第一批试点城市申报评选,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高质量发展,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文件提出,自202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分批次确定若干试点城市。计划到2022年,建设100个试点城市、30个示范城市;届时,示范城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超过6%,旅游收入增速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消费市场持续好转,市场销售季度增速由降转增。国家统计局10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国海证券近日指出,以酒店、餐饮、旅游等为代表的可选消费逐步复苏,景区餐饮三季度业绩继续改善。 从公司基本面来看,已披露信息显示,中国中免、西安旅游、丽江股份、科锐国际等前三季度实现盈利。从三季度单季业绩看,景区、旅行社、餐饮等板块多只个股单季业绩呈现逐渐改善的趋势,其中峨眉山、丽江股份、三特索道三季度单季业绩转正。 10月27日晚间,免税行业龙头中国中免(原中国国旅)三季报正式披露。数据显示,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尤其是下半年海南离岛免税新政的实施,公司主营业务持续向好。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8.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97%,实现营业利润30.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4.12%,实现利润总额30.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5.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1.90%。 作为消费升级的最大受益者,贵州茅台近日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72.15亿元,同比增10.31%,净利338.27亿元,同比增11.07%,每股收益26.93元。中银证券汤玮亮分析认为,消费跳跃式升级的行业背景、高端酒的消费者特点,这些方面决定茅台未来3至5年需求增长的确定性较高。 东北证券研报指出,食品饮料板块年初至今涨幅为56.03%,在申万28个行业板块中涨幅排名第三,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17.01%。细分板块中调味发酵品、其他酒类、食品综合板块涨幅最大。行业估值加速提升,在所有申万一级行业中排第六位。尤其是北上资金青睐的调味品龙头企业愈发明显,带动整个调味品板块估值上扬。部分企业需求端受到疫情影响,迎来新增长。 文旅部等部门此次发布的文件提出,未来将制定实施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政策措施,举办旅游消费体验等活动;打造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新文旅融合产品、业态、模式,发展数字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培育升级新型消费。此外,还包括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开展夜间游览服务等内容。 针对四季度国内的消费市场行情,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近日表示,四季度是我国消费的传统旺季,进入10月份以来消费市场人气大幅攀升,销售明显加快,活力进一步增强。随着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各项政策措施持续发力,后几个月消费市场总体仍将延续平稳回升态势。(高伟)
从10月12日18时发放,至10月18日24时收回,全民关注的“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活动正式收官:超3000家商户完成数字人民币系统改造,47573名中签个人成功参与充值消费,使用红包交易62788笔。在分析人士看来,此次试点可以说是超预期完成,后续,此模式或将遍地开花。根据政策规划,将率先由深圳、成都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积累经验足够充分后,视情况扩大到其他地区。 数字钱包仍可正常使用 “我收到信息了解到,10月18日是数字人民币红包有效期最后一天,正好回深圳,赶紧查询能够使用的商家,去享受了罗湖区的福利。” 作为中签“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的“锦鲤”之一,消费者罗明(化名)在红包有效期内赶了个“晚集”。 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消费过程来看,与目前第三方支付没有太大体验上的区别,而且签约的商家明显感觉多了很多。在他看来,数字人民币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商户,都新增了一类非常好的支付方式。 “非常感谢深圳市政府通过发行数字人民币拉动内需消费。”北京商报记者另从商户处了解到,试点期间这几日,有非常多的消费者主动提出要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消费,明显感受到了此次试点中,大众对数字人民币的热情满满。 10月19日,深圳发布官方披露,截至2020年10月18日24时,共有47573名中签个人成功领取“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使用红包交易62788笔,交易金额876.4万元。数据显示,部分中签个人还对本人数字钱包进行了充值,充值消费金额90.1万元。 此次活动面向在深个人发放千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既是深圳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开展的创新实践,也是数字人民币研发过程中的一次常规性测试。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尽管试点活动结束,但中签个人的数字钱包仍可正常使用和充值;同时,参加本次活动的3000余家商户已完成数字人民币系统改造,活动结束后仍可以正常接受数字人民币付款。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从多个数据来看,“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活动可以说是超预期完成。“尽管试点结束但数字钱包仍可正常使用,或透露了相关部门希望以试代用、以试促用到最终常态化使用起来,因此这一设置也标志着测试的常态化开始。”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刘峰指出。 6700多个试点场景落地 事实上,针对数字人民币试点,早在8月14日,商务部便曾印发的《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指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先由深圳、成都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况扩大到其他地区。 针对试点进展,相关监管人士也透露了最新数据。据媒体报道,10月初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曾介绍,目前,试点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打造了一系列创新应用场景,并实现多种安全便利的支付功能。 截至2020年8月底,全国共落地试点场景6700多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1.33万个、对公钱包8859个,交易笔数312多万笔,交易金额超过11亿元,支持条码支付、刷脸支付和碰一碰等多元支付方式。 刘峰评价道:“多方试点成功落地,一方面将推进本地区和行业的常态化测试,另一方面也将加速更多地域和场景的测试,这也意味着,央行对数字人民币技术、运维、风控等各个落地必备要素把握得更全面。” 模式或将“遍地开花” “如今,在充分吸收试点经验,以及进行较为健全的数字人民币改造之后,数字红包就好像数字人民币的一个前哨一样提醒着大众,属于我们自己的数字人民币真的要到来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在“4+1”试点积累经验足够充分以后,试点范围的扩大是必然的。 “比如,天津、广州、杭州等地区,我认为都具备数字人民币推行的充分基础设施条件,而且商品贸易较为发达,是可以列入下一步试点城市范围的城市群体。”盘和林称。 刘峰同样认为,深圳试点非常成功,后续这类试点或将扩围到其他热点城市,如上海、北京、成都等地,数字人民币将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率先使用,并通过零售场景不断向外延伸。 “深圳公测目的为促进当地消费、拉动内需,预约者个人信息由当地政府与人行共享,当地政府活动主办方负责客户服务,形式简约。”在国盛证券区块链研究院宋嘉吉团队看来,此模式后续或将遍地开花。 试点加速下,对于后续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展及落地挑战,宋嘉吉团队进一步谈道,目前主要挑战在于数字人民币不计息,使用还有各类限制(例如期限限制),如果不靠行政力量强制使用或者像此次活动中有政府补贴,那么相比于其他支付方式,数字人民币优势有限,用户使用动机可能不足,这会导致商户也没有动机使用。 展望后续,宋嘉吉团队指出,接下来将更加关注数字人民币对支付产业链的影响。一方面在账户侧,还有哪些商业银行可以有数字人民币开户权限,另一方面在清算侧,数字人民币如何清算,是由深圳试点活动中承担清算角色的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还是银联、网联负责。此外,商户侧支付产业链上的企业是否需要向用户让利以推动用户使用、收单服务商又如何参与、ATM/POS/SIM卡如何改造等,都值得关注。
重磅!国家发布深圳40条“大礼包”清单,除了推出深市股票股指期货,还有这些重大改革…… 10月18日,国新办召开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林克庆,中共深圳市委副书记、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长陈如桂,以及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扎实推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落地见效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今日正式发布,授权事项包括六个方面40条。原则上,首批授权事项在2022年以前应全部落地。比如,制定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将作为先手棋纳入今年工作重点任务,力争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十条首批授权事项出炉 宁吉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关键改革、三个阶段目标、五大工作原则、二十七条改革举措、四十条首批授权事项”。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全力抓好深圳先行示范区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方案的落实,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尽快落地见效。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10月18日正式发布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显示,首批授权事项清单共有六大类40条。 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包括支持在资本市场建设上先行先试,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建立新三板挂牌公司转板上市机制;推出深市股指期货,推出深市股票股指期货,不断丰富股票股指期货产品体系;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CDR)试点,完善创新企业境内发行上市制度,推动具有创新引领示范作用的企业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CDR)并在深交所上市,强化创新企业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优化私募基金市场准入环境,依法依规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深化国资国企综合改革等。 营商环境方面方面:试行破产预重整制度,探索建立泛亚太地区破产重整中心。允许探索跨境破产协作机制,完善财产处置配套制度。探索政府有关部门与法院联动制度,建立信用修复机制。率先试行自然人破产制度,支持制定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相关规定。完善商事主体退出机制,创新企业注销制度。 科技创新体制方面: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鼓励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与外部投资机构加强合作,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支持深圳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与金融科技,申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构建绿色技术市场导向创新体系。探索完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标准体系、信息化管理体系,推动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融合发展。 对外开放方面:包括先行先试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授权深圳在国家核定地方债额度内自主发行。创新地方政府举债机制,允许深圳到境外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等。 公共服务体制方面:包括放宽国际新药准入等3条。 生态和城市空间治理方面:包括开展航空资源结构化改革试点,支持深圳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下设立民航业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积极参与民用航空业改革发展等。 将滚动研究制定授权清单 宁吉喆表示,授权清单体现改革的担当。首批授权清单中40条授权事项每条内容都很丰富。据统计,20多项需要突破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涉及到近百项具体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款的调整,具有很强的创新性、突破性,体现了中央授权改革的力度和深度,这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授权事项分批推出滚动实施。在五年改革试点的总体框架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深圳改革发展实际,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分若干次,滚动研究制定授权清单,按程序报批后推进实施。成熟一批,推出一批,滚动接续,蹄急步稳地推进综合改革试点。 阎庆民:资本市场“五个着力” 推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落地见效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不断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好实施方案和首批综合改革授权事项清单中涉及资本市场的任务,可以总结为“五个着力”: 一是着力优化已经实施注册制的创业板的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创业板对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服务,为存量市场改革积累经验。 二是着力支持深交所深化板块改革,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 三是着力支持新三板精选层挂牌企业转板上市。目前已就新三板精选层向科创板、创业板转板上市发布了指导意见,正在制定相关规则,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打开有机联系的通道。 四是着力稳步扩大股票期权试点,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需求,同时为实现创新创业创意产业的长期激励做好制度安排。 五是着力提高私募基金管理人和产品登记备案的透明度和效率,为私募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特别是支持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更有力地推动深圳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目标发展。 阎庆民指出,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以后,证监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成立了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推出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高水平对外开放、市场创新等3个方面17项措施。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已经落地。截至10月15日,创业板共受理了414家企业发行上市申请,深交所已经审核通过93家,证监会注册42家,已经上市36家。再融资、重大资产重组同步实施注册制,首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已经完成注册。 阎庆民强调,证监会在其他改革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效果。一是沪深300ETF期权去年12月在深交所上市交易。二是证监会、国家发改委已经就基础设施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布了通知和指引,目前在进行项目推荐和筛选。三是证监会4月30日发布了《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主要是进一步降低上市门槛,明确创新试点企业,特别是对协议控制架构、存量股份减持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安排。 林克庆:“八个全力支持”推动深圳 综合改革试点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林克庆表示,接下来,广东省将严格落实《实施方案》的要求,举全省之力做到“八个全力支持”,推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第一,全力支持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落地见效。在累计下放1480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基础上,按照应放尽放、能放全放的原则,年底前再下放一批省级权限,并探索实施省级行政管理权限负面清单的模式,赋予深圳更大的改革发展自主权。 第二,全力支持推动深圳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上先行示范。 第三,全力支持推动深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上先行示范。 第四,全力支持推动深圳完善科技创新的环境制度,在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上先行示范。 第五,全力支持推动深圳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在对接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制上先行示范。 第六,全力支持推动深圳创新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在营造民生发展新格局上先行示范。 第七,全力支持推动深圳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在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上先行示范。 第八,全力支持推动深圳以更大力度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中更好地发挥重要引擎作用。 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 (刘丽靓 昝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