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沪指突破3300点,银行股迎来历史性涨幅9.49%,成为A股“最靓的版块”,作为中小银行学习标杆的招商银行,总市值也迈入“万亿俱乐部”。 相比于A股上市银行的红火,众多中小银行的IPO之路却是格外坎坷,今年以来,尚没有一家商业银行过会或发行。Wind数据发现,虽然2020年上半年IPO审核过会公司多达152家,但其中没有一家商业银行过会或发行,甚至没有一家商业银行被安排上会审核。 据了解,目前中小银行IPO事宜推进迟缓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中小银行公司治理以及资产质量等方面的不透明问题,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在改制的过程中,引来了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本进入的历史沿革、身份正当性等也需要较为严谨的论证。 其实近日来,有关中小银行的话题,持续登上热搜。 既有中小银行被动的陷入挤兑风波。如6月中旬,山西、河北的两家法人城商行,因网络谣言引发挤兑风波,甚至由地方政府领导出面保证,方才平息。也有中小银行主动的收购兼并重组。如6月初,常熟银行以10.5亿元入股镇江农商行,成为其第一大股东;6月下旬,无锡银行、江阴银行公告称拟共同发起成立徐州农商行。当然,也有传闻许久的靴子,可能即将落地。如6月下旬,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和凉山州商业银行发布公告称,双方拟通过新设合并方式共同组建一家商业银行,也就是传闻数年的“四川银行”。 上述所涉及到的几家中小银行,资产规模多在千亿以下,经营区域集中在本地,整体的抗风险能力较弱,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监管态势的持续趋严,其经营压力比较大。 中小银行兼并重组的监管导向 当然,以上述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的困境,也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今年以来,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对中小银行的改革发展问题尤为关注。国务院金融委多次召开会议,就加快中小银行改革发展作出部署,提出要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健全适应中小银行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内控体系,从根源上解决中小银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此外,关于中小银行合并重组,政策层面也已提前预告。4月21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大家今年会陆续看到中小银行的改革重组工作力度会比较大,特别是进行市场化重组这方面的力度和措施会比较多。包括银保监会也将对中小银行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这些方面都将为中小银行的改革重组创造有利的条件。 7月3日,《经济日报》刊发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文章《完善公司治理是金融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文中指出,就中小银行和保险、信托公司而言,最突出的不良案例是大股东操控、内部控制,还有比较普遍的行政干预现象。 7月4日,银保监会首次公开银行保险机构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共有38名。有媒体梳理了这38家股东所参股的几家银行,除了去年被接管的包商银行,今年收归国有的成都农商行外,另外几家银行多为地方性银行,资产规模也多在千亿以下。(九卦 | 银保监会曝光三十八家违规股东) 上述违法违规的股东,入股参股中小银行的时机,多在城信社向城商行转型之际,也就是城信社和城商行的第一轮及第二轮兼并重组时期。随着常熟农商行入股镇江农商行,无锡银行、江阴银行等参股新设徐州农商行,以及攀枝花银行和凉山州商业银行通过新设合并方式共同组建四川银行,有关中小银行兼并重组的信息,再次引发舆论关注。 中小银行兼并重组的重点对象 笔者认为,当前经济和监管环境下,特别是新冠疫情黑天鹅所带来的非预期性的外生冲击,中小银行间的兼并重组,可谓箭在弦上。 当然,本轮的兼并重组,应该主要在规模千亿以下的城商行、农商行之间展开,而相较于各省一般都设有省联社统筹协调的农商行而言,地方性的中小型城商行,恐将成为本轮兼并重组的重点。 相比于农商行、农信社及农合行,不少地方性的中小型城商行,其股权结构更加难以穿透,股权关系更为复杂,且已日渐脱离了地方政府的掌控,成为一个“黑洞”。 特别是经历了城信社向城商行转型的两轮改革重组浪潮,引入了不少民营巨头企业入股甚至控股,叠加当时城信社的创始团队甚至创始人的个人影响力,这类地方性的中小型城商行公司治理并不健全,内部制衡机制欠缺,尽管可能在制度、流程、岗位制约等方面,已按照监管要求制定,达到形式合规,但其三道防线的真实效力恐难言乐观,内部决策的一言堂现象恐难以避免(如锦州银行),而经营背后的种种利益关系平衡,恐更加难以想象。 当然,反思当下规模仍在千亿以下的地方性中小型城商行,在其发展历程中,或由于历史包袱的原因,或由于公司治理混乱或战略失误或执行不到位等因素,基本是错失了银行业发展的几次黄金机会,不论是08年的四万亿时代,亦或是13年以来大资管时代,都没能有效的把握,以至于十几甚至二十几年来,经营提升缓慢。当然,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更是差强人意。 时至今日,不少地方性中小型的城商行,其经营区域虽集中在本地,但服务的区域客群规模却非常有限,甚至远不如当地的农商行,如江苏苏中地区的农商行,经营成效远高于同处一地的小型城商行,引发了该小型城商行股东的强烈不满。 由于服务区域客群规模有限,不少地方性中小型城商行主要依赖同业投资盈利,因而其利润结构并不合理,经营风险因而较为突出,本应服务区域的金融资源,却没有真正的投入到当地经济发展中,同时也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此类地方性中小型城商行的兼并重组,能够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资金空转现象,真正引导中小银行服务区域的实体经济。笔者认为,这也是中小银行兼并重组的出发点,即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真正服务实体经济。 千亿以下城商行群体分析 根据统计到的129家城商行的资产规模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千亿以下的城商行有37家,占比达到28.7%,而这37家城商行中,四川有6家(四川城商行共13家,其中还有凉山州和雅安商业银行没有披露数据,但应该也在千亿以下,这样共8家在千亿以下),辽宁有5家(辽宁城商行共15家),浙江有5家(浙江城商行共13家),山东有4家(山东城商行共14家),山西有4家(山西城商行共6家),新疆有4家(新疆城商行共6家),内蒙古两家,云南、西藏、宁夏、海南、江苏、河北、河南各1家。 笔者认为,上述千亿规模以下的城商行,除浙江地区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城商行数量较多(如台州地区有三家法人城商行,台州、民泰和泰隆)之外,其他地区的城商行数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仿佛并不适配,特别是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省内本就有限的金融资源却被分散开来,而省级政府对金融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资源的能力也因此大打折扣,当然地方性银行经营幕后的种种利益交换更加难以有效监测和防控,如近日中部某省的金融反腐震荡,无疑也证明了这一现象。 当然也有新疆银行和海南银行,由于组建成立时间较短,规模尚未达到千亿。 在城商行兼并重组方面,2005年成立的徽商银行和2007年成立的江苏银行,开创了城商行重组的典型范式,引发了城商行的第二轮兼并重组热潮。而2014年由河南省的13家地方银行组建而成的中原银行,则成为近年来中小银行重组的新标杆,特别是中原银行作为传统银行整合的后起之秀,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探索卓有成效,俨然成为一匹黑马,也成为当下中小银行学习的榜样。 此外,也有一些历史的原因,造成了一些省份省内城商行数量众多而难以整合,如传闻数年的四川银行,以及东部某省的城商行整合问题。 在十多年前,东部某省的法人银行就曾想过走“徽商银行”的模式,甚至连合并后的名字都想好了,但最终不了了之。此后很多年的时间,省内银行各自为战,精力分散,多而不强,也出了很多问题。如个别法人城商行前后三任董事长贪腐被起诉,以及个别法人银行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包括前董事长在内的四名副行级以上的高管相继被查等等。 当然,该省银行业最大的新闻,莫过于高管私分公款案,当然目前控辩双方激烈交锋,究竟是“圣人”还是“罪人”,都还有待法院判决。不过随着地方省级政府的介入,这家省内唯一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总算拨乱反正,走上正轨,当然,与之相伴的是,省内法人城商行也经过省级国资企业入股甚至控股、监管部门领导出任地方法人城商行掌舵者、市场化选聘国有大行管理人才进入经营管理层等一系列举措,推动省内法人城商行走上快速发展之路。如近日该省中部某城商行董事长交班、该省南部某城商行新一任行长及副行长、首席信息官等选聘结束,也意味着省内法人城商行或将掀开发展的新篇章。 省级政府或将专注于打造好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地方性法人城商行依然由地方政府或省级国企市场化运营,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性法人城商行被省级国资委下属的大型省企控股,如何协调和高效利用省内金融资源,特别是省级国资委下相对分散的金融资源,提升金融配置效率,以及如何把省内有限的资源,在省级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法人城商行之间分配和协调,也考验着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智慧。 总体而言,笔者认为,中小银行的兼并重组,或将主要发生在地方性中小型的城商行群体中,而考虑到目前规模千亿以下的城商行分布地区和其历史渊源,“四川银行”模式的可复制性也需要慎重思考,但相比于全省资源的协调难度,个别的地方性中小型城商行,其经营困境短时间难以扭转,作为承担属地风险处置责任的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可以创新重组思路,比如借鉴当初苏州银行从农商行转变为城商行的模式,可由区域内经营较好的农商行收购区域内经营较差的城商行,既实现从农商行牌照向城商行牌照的转换,突破农商行机构不出县的制约,也可以用市场化的方式,把风险稳妥的化解在区域内,实现双赢。 当然,历史的演进,既难以预测,也在预料之中。中小银行的兼并重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是到来时间早晚的问题。兼并重组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减少金融腐败案件的发生频率和概率,于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及中小银行本身都是大有裨益。
>>国常会:允许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 定了!地方专项债可注资中小银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着眼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 >>稳企业保就业、发挥财政金融协同效应 上海出台“金融18条” 昨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会同上海银保监局、上海市金融工作局等6部门制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18条具体举措,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支持力度,促进融资供求双方有效对接,从而扩大上海地区企业融资支持覆盖面,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银行补充资本又多一张“牌” 可与银行机制体制改革有机结合 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 >>内需复苏明显 利好政策将持续发力 据经济参考报7月2日消息,前五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87万亿元、降幅收窄,5月重、轻型货车销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1至5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7.9%……一连串数字表明我国内需正在加速激活。 >>各地加码“稳外资” 重大项目库竞相出炉 据经济参考报7月2日消息,我国开放政策接连落地,各地举措频出竞相加码“稳外资”。《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近期,安徽、浙江、山东等地推出重大外资项目库,在放宽外资准入、落实财税支持等方面发出政策礼包,聚焦特色产业,鼓励外资总部经济发展。国家层面,第四批重大外资项目库正在加紧筹备,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分析指出,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对我国吸收外资具有风向标意义,重大外资项目库的接连出炉将增强外商投资信心,为我国“稳外资”再添底气。
定了!地方专项债可注资中小银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着眼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 “地方银行资金链紧张,专项债注资有利于其补充资本、化解风险。”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政府向地方中小银行注资,可以利用市场化手段借道地方金融机构,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的作用。同时,也能强化地方政府在风险管控方面的能力。 通过可转换债券等方式补充资本金 会议决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一是优先支持具备可持续市场化经营能力的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增强其服务中小微企业、支持保就业能力。二是以支持补充资本金促改革、换机制,将中小银行完善治理、健全内控机制等作为支持补充资本金的重要条件。三是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银行及股东主体责任、金融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在全面清产核资、排查风险并依法依规严肃问责的前提下,一行一策稳妥推进补充资本金,地方也要充分挖掘其他资源潜力给予支持。四是加强监管和全过程审计监督。对专项债合理补充资本金建立市场化的到期及时退出机制,严防道德风险。 张依群表示,此次会议提到的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通过可转债等方式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属于间接注资,更偏向于市场化行为,是一种债务关系。“以前没有相关的操作,这是一种创新性的思路,为未来进一步改革留下伏笔。”他说。 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中小银行共4005家,资产规模近80万亿元,占整个银行业体量约25%。其中,有605家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于10.5%的最低监管标准。这些银行由于绝大多数为非上市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更为狭窄。 此前国务院金融委多次提及要重点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在今年开年首次会议上就提出,要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促进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能力。 金融委办公室5月27日还发布消息称,将出台《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加快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把补充资本与优化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中小银行总体运行稳健,虽然不良资产略有上升,但风险是可控的,主要经营指标和监管指标都处在合理区间。 等于扩大专项债项目使用范围 专项债于2015年首度发行,当年发行1000亿元。2018年首度超过1万亿元,2019年扩大到2.15万亿元,今年到目前为止则扩大到3.75万亿元。对于专项债支持中小企业补充资本金的额度,目前尚未公布,但市场普遍预测规模为2000亿元,在专项债中占比并不大。 去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称,允许将专项债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该通知还以举例的方式明确专项债可用于资本金的领域,比如铁路、高速公路、供电、供气等。此后,专项债用于资本金的领域虽有拓展,但并未包含向银行注资。 在张依群看来,此次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等于扩大了现有专项债项目使用范围,为地方更多更广泛储备项目提供创新方向,便于地方政府根据自身需求调整专项债使用投向。
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 当前,中小银行已经有较为多元化、市场化的资本补充机制。比如,通过利润留存、IPO、增发、配股、可转债等方式补充核心一级资本;通过优先股、永续债补充其他一级资本;通过二级资本债补充二级资本。 “一整套的资本补充体系已经形成。地方政府专项债也是众多资本补充方式中的一种,能有效完善当前的资本补充机制。”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带有一定地方政府注资的含义,可以针对难以利用市场化融资方式满足融资需求的一些机构。 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银行补充资本金,可以与银行的机制体制改革相结合。曾刚分析称,注资过程可以和改革融为一体,并在这一过程中改善机构的体制机制,进行一些存量风险处置,为银行更长远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比如,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推动省联社改制;城商行可以推动合并或公司治理的完善等。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此前发布消息,将于近期推出11条金融改革措施。《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将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加快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把补资本与优化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记者了解到,上述方案就中小银行结合当前形势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作出安排。重点推动中小银行持续深化改革,建立依法透明高效、真正相互制衡、适合中小银行特点的公司治理机制。加快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用好用足现有市场化渠道,有效提升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 曾刚认为,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也体现了“把补资本与优化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起来”的理念;总体而言是对现有的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探索形成更多元化的资本补充的渠道,融入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中小银行的长期发展的能力。
从市场股权拍卖角度来看,中小银行的股权不再受追捧了。 记者根据阿里司法拍卖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今年上半年共有1128次银行股权拍卖,多以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股权为主,但大多以流拍而结束。 “股权流拍的现象反应出不少中小银行当前的困境:治理结构不完善,疫情之下经营压力加大,资产质量也面临上升趋势,投资者不太看好这些银行的发展前景,很多股权标的不被市场认可。”一位业内人士称。 中小行股权拍卖多流拍 近年来中小银行股权在拍卖平台上越来越常见。截至今年上半年,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阿里司法拍卖上可以统计到1128次银行股权拍卖。不过,这些拍卖多数以流拍而告终。 今年上半年银行股权价格最高的拍卖标的为中城建设投资控股持有的河北银行4.65亿股股权,变卖价格为18.67亿元,评估价格为23.05亿元,加价幅度0.9亿元。上述拍卖引起了16841次围观,但无一人报名,最终上次拍卖流拍。 河北银行前四大股东分别为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持股19.02%,百悦投资集团持股8.39%,河北港口集团持股8.19%,中城建设投资控股持股4.65%。近年来,河北银行连续多年净利润下滑。2019年末,该行资产总额3460亿元,虽然较2018年底增加38.43亿元,增长1.1%,但净利润却仅为17.39亿元,较2018年底的20.22亿元下滑14%;而2017年河北银行实现净利润为27.17亿元。 在价格较低的拍卖中,往往几千元就能买到一家银行的几千股股票。例如,在今年5月13日结束的一场拍卖中,有自然人转让山东沂源农商行股权2749股,起拍价为4124元,加价幅度80元,最后以4124元成交。再例如,今年5月1日,安义县人民法院拍卖4668股江西安义农商行股权,询价评估反馈每股2.58元,合计12043.44元,起拍价8431元,加价幅度84.31元。 “中小银行股权在拍卖平台非常多,是因为中小银行本身股权结构就比较复杂,特别是一些农商行和城商行,股权非常分散。在过去改制的过程中,很多的股权被分配给自然人和小机构。一家中小银行出现几千个甚至几万个股东很常见,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称,当这些小股东出现债权、债务纠纷时,就会容易被法院追责,出现司法拍卖的情况。 为何这些中小银行股权拍卖多以流拍告终? 黄大智表示,上市银行是优质银行的代表,上市银行在几千家银行中,无论是风控能力,还是管理能力,以及资产质量,都可以说是佼佼者。但它们的估值大多数估值较低,更别说中小银行这些被拍卖的股权。当下,市场对很多中小银行未来发展前景并不看好,担心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压力等问题,一旦拍卖价格和它的真正估值不符,自然不会有人买,就会出现流拍现象。 另外一位分析人士称,若花费几千、几万元资金拍中小银行的股权,作为一项投资,个人投资者还能承受得住。若股数较多,标的物金额价值数亿元,只有机构投资者才有实力买入。但不少中小银行公司治理不规范,即使进入董事会中也难以有话语权,这也是机构投资者不太看好中小银行股权的原因。 股权治理或是中小银行改革第一步 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给中小银行的治理带来压力。要想走出困境,改革迫在眉睫。 5月22日上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此前,金融委称,在充实资本的同时,要解决好中小银行在业务定位、公司治理、信贷成本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动治理结构与业务发展良性循环。 中小银行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数据显示,目前中小银行有4000多家法人机构,总资产大概在77万亿元左右。 “由于中小银行自身管理能力和经营实力有限,特别是其客户群体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当前疫情的情况下,中小银行受到的冲击比较明显,资产质量收到很大的冲击,也面临很多问题,如何治理好中小银行是个很大的问题。中小银行的改革和治理的第一步或是股权的治理。很多中小银行,特别是城商行农商行,由于当年改制后成立时受制于地方政府或者政策的原因,股权非常混乱,存在董事长、行长一人抓、董事会结构不健全等现象。”黄大智称。 今年4月份,监管部门也称,最近查出了一些个别的中小机构,董事长的司机居然是大股东,甚至还有保姆是某机构大股东的,股权的混乱是中小银行特别大的问题。对中小银行要优化股权结构、严格审核股东资质,强化对股东、特别是实际控制人穿透式管理,规范股东行为,依法整治违规占用银行资金,非法获取银行股权、股权代持以及使用不正当手段操纵银行经营管理的行为。 黄大智还表示,中小银行首先要优化其股权结构,查出股东资质不合规、股权管理不到位、违规变更股权、管理交易等问题,健全公司基本治理结构和管理框架体系,提高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市场化程度;其次,完善风险管理治理,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突发事件的应对;另外,合并和重组是中小银行未来发展的趋势,这对于差的中小银行是好事,可以增加资本金、抵抗风险和管理的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具体方案来了!地方政府专项债成为当下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能力的重要抓手。 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着眼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通过《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草案)》,维护其合法权益;部署进一步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保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生存发展,必须加大金融支持,发挥中小银行不可或缺的作用。 注资方式受关注 近期,对于专项债以何种方式注入中小银行,市场保持高度关注。 国常会决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 从目前来看,银行业资本补充渠道包括:内源性资本补充方式,比如依靠自身盈利;外源性资本补充方式,比如IPO、可转债、永续债、优先股等。 “原则上讲,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是众多资本补充渠道方式的一种。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注入好处在于能够针对一些特定机构,推动其改革,化解和处置一些存量风险。”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表示。 具体而言,会议提出,一是优先支持具备可持续市场化经营能力的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增强其服务中小微企业、支持保就业能力;二是以支持补充资本金促改革、换机制,将中小银行完善治理、健全内控机制等作为支持补充资本金的重要条件。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用专项债支持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目前看可能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国资平台或者直接注资的方式给中小银行补充资本;二是通过专项债资金购买中小银行发的资本补充债券。 5月27日,金融委办公室消息称,将出台《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加快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把补充资本与优化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实施意见》,保持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强化正向激励,统筹做好改革和风险化解工作。 曾刚认为,通过专项债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与IPO、永续债、优先股等市场化再融资渠道的不同之处在于,把改革和资本补充融为一体,能够促进中小银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比如城商行层面上可有些合并重组、农商行层面上可以推动省联社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释放农商行活力等。从长期看,能化解处置一些风险,帮助中小银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拓展已有的市场化融资渠道,让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机制更加完善。 一行一策、强化属地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形式类似,此次专项债注资中小银行也采取了一行一策的方式。 国常会强调,要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银行及股东主体责任、金融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在全面清产核资、排查风险并依法依规严肃问责的前提下,一行一策稳妥推进补充资本金,地方也要充分挖掘其他资源潜力给予支持。 董希淼表示,专项债由地方政府发放,责任在地方政府,这也是强化了地方政府对中小银行风险处置的作用,强化属地风险处置的责任。 目前,我国中小银行数量有4000多家。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65%和12.81%,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大型银行和股份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6.14%和13.44%。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迫在眉睫。 “过去,我们看到每家问题银行的风险处置方案都有所不同,毕竟这几千家银行差距非常大,各自面临的情况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银行进行一行一策的选择。此外,原则上还要保证银行本身的可持续性、体制机制的改革、资金使用有效性以及退出机制等。”曾刚称。 国常会还指出,加强监管和全过程审计监督。对专项债合理补充资本金建立市场化的到期及时退出机制,严防道德风险。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迫在眉睫 当然,补充中小金融机构资本金也是为了着眼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稳住经济基本盘,要着力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不但要资金也要资本。在目前强监管严监管的形势下,资本充足率不够,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就要受到很大约束。”董希淼表示。 除了补充中小金融机构资本金外,此次国常会还提及两项重要事项:通过《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草案)》;部署进一步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出台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的法规、维护其合法权益,迫在眉睫。 上述相关条例草案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合同订立、资金保障、支付方式等作出规定,规范付款期限,明确检验验收要求,规定不得以负责人变更、等待验收、决算审计等为由拒绝或迟延支付,并建立支付信息披露制度,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将逾期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合同数量、金额等信息向社会公开或公示,设定了违约拖欠投诉处理、失信惩戒、处分追责等条款。 会议要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要带头做落实法规、保障支付的表率,国有企业、大型平台企业也要严格执行法规规定。对拖欠中小企业款项典型案例要公开曝光,国务院办公厅及有关部门要加强督查,确保法规执行到位。 会议还指出,国家高新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对示范引领更大力度改革开放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促进“双创”和大学毕业生就业。要在国家高新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相关改革试点政策,加强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放宽海外人才长期多次签证、居留许可等规定;要加大国家高新区开放力度,鼓励与国外园区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更好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要鼓励商业银行在国家高新区设立科技支行,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高新区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
4000多家中小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以来,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面临着一定困难。而资本不足,将限制银行信贷投放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政策利好已在路上。分析人士认为,未来相关政策的力度或许会超出预期。 银行上市进程放缓 二级资本债发行缩水 2019年,银行登陆资本市场的“高产年”。8家银行在A股上市,其中有6家地方法人银行。但今年快到半年时点,银行上市进程没有显著进展。 通过利润留存、IPO、增发、配股、可转债等方式补充核心一级资本;通过优先股、永续债补充其他一级资本;通过二级资本债补充二级资本,是我国现行政策框架下银行的主要“补血”渠道。 记者梳理相关数据发现,自去年初银行首单永续债发行,已有26家银行通过这一工具补充资本。今年已有10家地方法人银行发行永续债,相较于去年大行、股份行是发行主力,越来越多中小银行开始“尝鲜”。 与此同时,今年二级资本债的发行缩水严重。从发行主体数量看,Wind数据显示,去年共有59家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今年仅有12家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其中包括10家地方法人银行。 当前中小银行“补血”需求依然强烈。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65%和12.81%,低于去年末的12.70%和13.13%。而从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现实需求看,中小银行亟须进一步增强自身资本实力。 “当中小银行真正有补充资本需求时,可能会发现‘补血’渠道并不宽。”某城商行董事长表示,一方面,当前中小银行无论谋求在A股或H股上市,都存在一定困难;另一方面,寻求资本市场之外的资本补充,也存在对股东条件要求较高等情况。 好在可以预期的是,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政策利好已在路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金融委将于近期推出11条金融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银保监会曾数度表明,推进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是其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 “未来的政策力度或许会超预期。中小银行家数多,问题差别较大,所以改革难度较大。未来的政策重点聚焦资本补充方面,中小银行抗风险能力将有所改善。”中信建投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金融组组长杨荣表示。 资产质量成过会隐忧 银行盼多渠道“补血” Wind数据显示,目前处于“已预披露更新”或“已反馈”状态的A股排队银行共17家,均为地方法人银行。 “中小银行层面,自从2019年4月苏州银行过会,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小银行IPO处于停滞状态。”分析中小银行IPO审核暂时放缓的原因,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委员会华东二部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常亮认为,对于资产质量的担忧也许是一个主要因素。 他分析称,当前潜在的金融风险挑战加剧,部分中小银行面临流动性困难,相关银行的风险事件也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因此,从IPO审核角度,监管部门更加关注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和风险情况。 而从市场环境看,当前或许也不是最理想的上市窗口期。“目前银行业整体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上市银行的市净率普遍低于1倍PB,银行股整体的股价低迷也是监管层审慎推进中小银行IPO审核的原因之一。”常亮表示。 前述城商行人士称,希望资本市场的“口子”打得更开,在中小银行完成股权改制、完善公司治理的前提下,助推其上市;同时,更多地降低企事业单位投资银行的门槛,这样将有利于中小银行尽快补充资本。 “在政策导向下,银行让利于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审核进度相较于非金融企业偏慢。实际上,银行通过IPO补充资本不断做大做强规模后,是能够通过信贷投放等业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所以,我们建议要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相权衡。”常亮说。 一家上市城商行董事会办公室人士告诉记者,当前中小银行对资本补充需求很大,即使是上市银行也会综合考虑成本等因素,抓住好的时机、选择适配的工具进行资本补充。 “已上市银行的后续融资问题也很关键,预计未来政策上会有一些突破。此外,银行间的兼并收购或成为趋势,未来可能还会有类似常熟银行拟入股镇江农商行的案例。”常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