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 钟山“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等重大风险挑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商务部门开拓进取、迎难而上,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开放型经济发展成就辉煌“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扎实推进经贸强国建设,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加快形成,中国商品、中国投资、中国服务的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我国对外贸易加快优化升级,实现稳中提质。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从2015年的3.95万亿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4.58万亿美元,连续3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连续11年保持第一出口大国地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从2015年的6542亿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785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贸易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58.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较高增速;国际市场布局更加优化,对新兴市场出口占比增加至49.2%;国内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区出口占比增加至18.3%;民营企业出口占比2019年首次超过50%,增加至51.9%;一般贸易出口占比增加至57.8%。贸易新业态成为新增长点,2019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比2015年增长4倍、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增长2.2倍。外贸对国民经济贡献愈加突出,带动就业约1.8亿人,2019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1%,有力保障了国际收支平衡。利用外资大国地位提升。我国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在全球跨境投资持续低迷背景下,我国利用外资逆势增长,2017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在2016—2019年期间吸收外资合计达5496亿美元。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 2016—2019年,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3.9%,2019年占比达27.7%,比2015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约为1/5。对外资企业吸引力不断增强,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不断提升,尤其是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战略成果,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对国际要素资源形成巨大“引力场”。外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创造了2/5的对外贸易、1/6的税收收入,带动了近1/10的城镇就业。对外投资大国地位稳定。我国对外投资有序发展,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 2016—201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合计达6344亿美元,稳居世界前列。截至2019年年末,共在18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4万家企业。投资结构更加均衡,主要投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领域, 2019年制造业投资占比14.8%,全球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2020年,有117家内地企业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74家企业上榜“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企业数量和市场份额均居世界前列。经济社会效益充分显现,2016—2019年,我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合作,累计带动出口5000多亿美元。截至2019年年末,“走出去”企业外籍员工超过220万人,部分项目填补了当地产业空白,促进了当地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举措有力“十三五”时期,我们推动实施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新举措,特别是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务实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完善经贸合作机制平台,认真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经贸成果和中非合作论坛“八大行动”,设立中国—上合组织等经贸合作示范区,累计建立90多个贸易投资等双边工作组,与14个国家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出版《共同梦想》 “一带一路”故事丛书,成为宣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建设成就的特色名片。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外贸发展空间”。加快外贸转动力调结构,着力提升贸易质量。深入推进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商品结构、经营主体、贸易方式 “五个优化”,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国际营销体系“三项建设”。强化贸易领域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增加到105个,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增加到31个,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不断深化。促进双向投资协调发展。坚持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不断提升双向投资水平。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外资逐案审批制,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促进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完善联络服务平台和境外中资企业商会联席会议机制。加快建设对外开放新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打造开放新高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不断开拓创新,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充分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平台作用,办成国际一流博览会,树立了新时代对外开放里程碑。创新广交会、服贸会办展模式,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推动完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提出中国改革建议。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累计与2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7个自贸协定,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整体结束谈判,推进中日韩自贸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开放型经济发展启示深刻“十三五”时期,我国开放理论持续创新,开放制度更加完善,开放实践不断深化,在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积累了重要经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作出了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等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推进对外开放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对外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开放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通过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开放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坚定不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坚持互利共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自身发展,为各国提供了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加强了南南合作,为国际减贫事业作出了贡献,以实际行动推动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赢得了广泛国际支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独立自主与扩大开放有机结合,不断健全开放安全保障体系,着力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和开放监管能力,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构筑安全防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提高开放水平,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多作贡献。(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 钟山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署名文章,有删减)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4日讯昨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网站发布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行政处罚信息公示(银管罚〔2020〕38号)显示,百盛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存在拒收现金的违法行为。2020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对该公司处以警告。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查询,百盛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10月20日,注册资本1668万美元。该公司为Malverest(HongKong)Limited全资子公司。 以下为处罚原文:
2020年,中国楼市超预期复苏。截至11月份,商品房房价迈入“万元时代”,商品房销售面积也有望再创新高。2021年,中国经济延续稳健复苏势头,业内专家认为,以下五大新趋势或成为明年楼市平稳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 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 近日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的重点任务包括: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方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会议提出,(明年将)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强化城市主体责任,完善政策协同、调控联动、监测预警、舆情引导、市场监管等机制。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房地产长效机制方案已经从“纸面”走向现实。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下半年,调控政策转向,杭州、沈阳、西安和宁波等19城相继升级调控,重点涉及限购、限贷、限价、限售和增加房地产交易税费5方面内容。 未来这些调控工具仍将持续使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除此之外,未来有望形成四大价格监管体系,包括一二手房价格、租赁市场价格和地价监管体系。 房地产业进入“稳杠杆”或“去杠杆”阶段 2020年,房地产金融风险受到高度重视,被称为“三道红线”的房企融资新规出台。业内认为,这或标志着房地产企业高杠杆扩张时代的终结。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认为,房地产融资政策趋向于收紧,其重点就是要控制房企有息负债的增速。目前,银行借款、债券、非标等融资渠道均有所收窄,房企现金流将更多依赖销售回款。
科技创新“置顶” 国家战略布局蓄势加码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性正迅速“置顶”。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八项重点任务,其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居于首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明年我国将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卡脖子”难题。国家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与此同时,也将进一步注重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和国际合作的巨大作用,明确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对此,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表示,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他看来,当前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遭遇逆流,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角力场。“所以我们必须加快实现科技治理,加强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赢得发展的新优势。”他说。 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表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是分别位列第一位、第二位的重点任务。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大多基于应用环节,很多上游产品研发、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如半导体原材料和零部件,航空动力系统等还严重依赖进口,产业链面临一定风险。此外,疫情期间我国率先开启复工复产、外资与外贸均实现了“超预期”,但疫情依然在很多国家蔓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强基础学科的研发投入,攻关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可控能力,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确保产业链安全稳定的首要任务。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 “一国不同阶段科技创新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决定了该国科技创新组织体系的构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发展研究所所长王革表示。他认为,“十四五”时期,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科技发展需要通过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带动,在一批战略产业和领域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掌握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知识体系和技术体系,形成高质量科技供给。他认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重点包括:一是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二是加强国家技术创新基地建设,三是推进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四是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增长极。 李萌表示,国家将按照“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凝练科技创新的攻关任务,研究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特别是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创新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指出,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 康勇表示,近年来,我国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有一定差距。企业通过创新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其影响力也可以带动和赋能一个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例如,德国多层次、相互配合的企业科研体系是其保持科技领先的关键。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高校等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建立研发组织,联合开展研发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国企业借鉴。 腾讯公司副总裁袁民日前表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协同,作为企业不能“单打独斗”。他表示,腾讯一方面开放基础技术能力,如围绕微信小程序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和开发者生态,另一方面在政策允许的领域和范围,对有潜力的新兴企业给予必要的支持。 花旗银行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刘利刚表示,明年可能会出台新的支持新技术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将会带动一些行业、尤其是一些被“卡脖子”的行业的投资。但他也表示,科技创新不能一蹴而就,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可持续性,谨防非理性的创新投资而造成不良后果。
12月24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完善债券市场法制,12月22日,央行组织召开债券市场法制建设座谈会,会议由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潘功胜主持。最高人民法院、发展改革委、司法部、银保监会、证监会相关部门和交易商协会负责同志,以及有关法学专家、律师、市场机构代表参加了会议。 潘功胜指出,近年来债券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中最为开放、最具活力的部分,在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历史较短、发展步伐较快,部分基本法律尚未充分考虑债券的特征,债券市场法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备性相对不足,需要加快推动补齐法制短板。 会议客观分析了我国债券市场的法制状况,围绕债券市场的基本法适用、完善债券市场法律体系的路径选择以及债券市场运行中的债券纠纷案件审判、债券市场统一执法、破产程序过程中债券投资人保护和信息披露、防范债券发行人恶意逃废债等债券市场法制建设重点问题。 潘功胜强调,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与相关部门、学界、业界共同努力,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债券市场法制建设中的问题为导向,推动完善债券市场法律体系,全面提升债券市场法治水平,对债券市场违法行为零容忍,不断夯实债券市场信用基础,助力债券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十四五”时期,如何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在12月24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世界上工业体系、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但总体看,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面向“十四五”,怎样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介绍,工信部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锻造长板。提升传统产业链,加大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 补齐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重点领域布局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完善国内供应链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 发挥优质企业作用。落实好各项惠企、稳企政策;培养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在产业链的重要节点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在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工信部规划司司长卢山介绍,工信部将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做好外部政策和环境的培育。“预计在‘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将保持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在中国高质量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卢山说。 推动5G发展应用 一年来,工信部大力推动5G发展应用,加快5G网络建设,取得较好效果。 今年新增5G基站约58万个,推动共建共享5G基站33万个,全国5G终端连接数超2亿个……1-11月,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达1.44亿部,上市手机新机型累计199款,分别占所有手机的51.4%和47.7%。 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介绍,工信部将进一步推动5G实现建设好、应用好、发展好的良好生态: ——建设好。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扎实推动5G网络建设,在5G网络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由规模建设、广泛覆盖向按需建设、深度覆盖推进,紧贴不同场景需求,打造高质量的5G网络。 ——应用好。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行业应用企业、集成开发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要深化协同,共同推动5G与制造、能源、交通、农业等实体经济各个领域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发展好。强化技术创新,持续推进5G技术研发试验,加快网络切片、边缘计算、芯片模组、仪器仪表等技术产品成熟,增强产业基础支撑能力;加大毫米波试验力度,促进毫米波产品成熟。加快R16标准的成熟应用。 “要结合地方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对5G应用的总结、推广和探索创新,形成‘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的良性发展模式。”闻库说。 构建新发展格局 王志军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是供需矛盾的焦点所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要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扩大信息消费和智能家电、智能终端等新型消费,大力发展适应消费升级的新型消费品,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制造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加快推动制造业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加共性技术的供给,推进产业基础再造,解决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加快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国内高端产业配套环节和先进要素在国内集聚发展,布局建设一批制造业高水平对外合作平台,抓好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的落地。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产业链互补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体系。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深入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行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抓好优质企业的梯度培育,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快推动数字化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工业和信息化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王志军说。
在广袤原野上,一条大路延伸向前,它联接京津双城,也让雄安新区获得了最近的出海口――天津港(行情600717,诊股),并通过远洋航线通达全球。 这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工程――津石高速。这条新高速已于12月22日正式通车。 天津中交津石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李光是津石高速的建设者之一,他的家乡就在河北保定。对于这条家门口的高速,他充满期待。“高速通车后,从北京回家将减少1个小时车程。我离家更近了!”李光说。 “这条高速连通雄安,结束了石家庄往返天津港需要绕行保定和沧州的历史,实现了3小时直达,缩短四分之一的时间。”李光介绍。 京津冀地方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资源环境各有制约,这些难题困扰着三地。 近年来,天津市深度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两港两路”为重点,初步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渤海湾内,天津港连接17条内支线,覆盖环渤海主要港口,并与河北黄骅港联合推出“天天班海上快线”,津冀港口实现了从竞争到竞合。 在空中,天津市打造进出北京第二空中通道,开通客运航线270条、通航城市159个,并在京津冀辽鲁设立30座异地城市候机楼。 在轨道之上,天津加快建设京滨、京唐、津兴铁路,在建里程达到187公里,京津、京沪、京滨、津兴4条高铁通北京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京津雄实现1小时通达。 随着交通路网建设不断提速,三地间的市场相互对接,市场要素加速流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破解了众多公司的创业瓶颈。 “作为互联网医疗大数据企业,在滨海新区创业,让我们拥有成本优势;高速城际铁路又可以辐射京津冀,乃至全国的广阔市场。这些对于一家初创企业来说是最大优势。”零氪天津数据运营负责人冉莉介绍。 随着协同发展的脚步越走越快,京津冀城市圈正在相互“串联”,为区域发展增添新动能。 “未来5年,天津铁路还将‘大丰收’。至2025年,天津城际高铁里程将达到510公里,京津双城5条高铁的交通格局将加速形成,京津雄半小时通勤圈、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将得以实现。”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刘道刚表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自然 商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