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注重指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11月19日,央行举行“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聚焦“金融产品创新”,围绕政策工具创新、信贷产品创新、配套服务创新等主题介绍了相关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关于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用账户这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总行已经批准我们可以实施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金鹏辉表示,在加快上海金融业对外开放方面,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积极推进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建设,搭建国际投资者了解国内市场的平台,根据总行授权按月发布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情况,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并大力支持商业银行代理境外机构投资人民币资产。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周逢民介绍了济南分行在便利小微企业首次贷款方面的尝试。周逢民说,从去年4月份开始,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启动了“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培植行动”,对成长期、有潜力、有市场、未获贷的小微企业,逐户建立培植档案,“一企一策”提供金融服务方案,组织金融机构创新推出“首贷通”“商e贷”等首贷产品,支持小微企业站稳脚跟、良性发展。比如,在山东滨州设立首贷服务中心,通过设立“首贷咨询”窗口,实现首贷培植“服务靠前一步、问题及时清理、业务高效办理”,已累计帮助2814家民营和小微企业获得首贷。截至10月末,山东已培植各类小微企业12.24万家,其中获首贷企业11.31万家,获贷金额1344亿元。“江西作为革命老区,近几年在区域金融改革试点方面承担了很多的改革任务。我们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创新,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长张瑞怀说,金融部门主动策应国家部委对口支援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因地制宜打造“金融+扶贫车间”“金融+旅游”等特色融资模式,创新油茶贷、脐橙贷、光伏贷、电商贷、乡村旅游贷等信贷产品。截至9月末,江西全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164亿元,同比增长21.5%。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率先在全国推进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创新“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新的业务快速发展。中国工商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田哲表示,工行始终坚持以金融科技助力产品创新,大幅增加信用贷款投放。一方面,着力于增加线上信用贷款产品供给。运用大数据,丰富线上信用类贷款——“经营快贷”产品体系,有效覆盖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截至9月末,“经营快贷”产品已为100余万户小微企业主动提供信用类授信超8500亿元,贷款余额超1000亿元,较年初增长203%。另一方面,着力于拓宽线下非抵质押融资渠道。通过深化银政、银担、银保合作,以客户共管、风险共担的模式,拓宽融资覆盖面。例如:作为首批合作银行,工行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签订了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合作协议,并在全国率先落地第一单贷款业务。“线上化、数字化是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也是我们积极努力的方向,疫情暴发加快了这一进程,我们也在很多领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以‘零接触’方式创新服务客户。”中国民生银行小微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周伯婷说,民生银行大力推广无还本续贷,进一步简化业务办理手续、开通“自助转期”,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即可完成续贷。1月至10月,民生银行无还本续贷方式小微贷款投放2120亿元,其中一半都是由客户自助方式完成。(记者 姚 进)
央行消息,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强化对稳企业金融支持的要求,提高金融政策的“直达性”,经国务院同意,2020年6月1日,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以下简称《延期还本付息通知》)和《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以下简称《信用贷款支持通知》)。 《延期还本付息通知》要求,对于2020年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本金、2020年年底前存续的普惠小微贷款应付利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企业申请,给予一定期限的延期还本付息安排,最长可延至2021年3月31日,并免收罚息。对于2020年年底前到期的其他中小微企业贷款和大型国际产业链企业(外贸企业)等有特殊困难企业的贷款,可由企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协商延期还本付息。 《延期还本付息通知》强调,对于普惠小微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应延尽延。同时,为充分调动地方法人银行积极性,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对地方法人银行给予其办理的延期还本普惠小微贷款本金的1%作为激励。国有金融资本管理部门在考核国有控股和参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2020年经营绩效时,应充分考虑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影响,给予合理调整和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企业征信记录。 《信用贷款支持通知》明确,自2020年6月1日起,人民银行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使用4000亿元再贷款专用额度,购买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以促进银行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支持更多小微企业获得免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支持。《信用贷款支持通知》强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注重审核第一还款来源,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丰富信用贷款产品体系,确保2020年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占比明显提高。获得支持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制定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投放增长目标,将政策红利让利于小微企业,降低信用贷款发放利率。 通过实施上述政策,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和无还本续贷,稳定小微企业融资性现金流,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国资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推动中央企业进一步做好房租减免工作,切实帮助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轻经营负担,各中央企业要按照734号文件要求,严格执行房屋所在地对经营出现困难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房租减免政策,对承租本企业房屋用于经营、出现困难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至少免除上半年3个月房屋租金。
不少国有大行通过提高信贷额度、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贷款审核效率等方式,着实从区域银行尤其是农商行等银行手中“拐走”了大量客户。 中小银行不得不进一步下沉到“基层”市场拓展客户。目前不少区域银行除了投入大量人力进行调查走访这一传统“扫街”方式外,还通过与政府部门、三农企业合作,拓展三农等乡镇经济主体。 疫情发生以来,在支持复工复产的政策倡导下,国有大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但在大行发挥“头雁效应”的同时,中小银行也面临优质贷款客户被“掐尖”的新问题。随着区域市场竞争加大,中小银行不管是主动应变还是被动接招,都不得不进一步下沉到“基层”市场拓展客户。 “中小银行业务受大行挤压的现象一直存在,但今年更明显。国有大行在政策倡导下,积极将更多的信贷资源投放在小微客户身上。刚开始,我们以为国有大行无非是‘来去一阵风’,但实际上,一些国有大行已明显通过各方面调整,把关注点放在小微客户身上。”华东地区一家农商行的县域业务相关负责人回顾今年的变化时感慨道。 “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以及“首贷率”等政策指标,一直考验着银行的下沉能力,也推动国有大行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支持。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不少国有大行通过提高信贷额度、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贷款审核效率等方式,着实从区域银行尤其是农商行等银行手中“拐走”了大量客户。 浙江省台州市金融学会近期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通过汇总28个样本县市不同类型银行小微贷款较年初的增长情况,发现村镇银行增速最慢,仅为0.55%,说明国有大行的小微信贷政策“掐尖效应”对村镇银行影响最为明显,其余依次为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 随着国有大行在小微信贷市场占比大幅提升,也倒逼中小银行进一步下沉市场。 “在小微客户的争夺上,我们当然很有压力,但也有空间。以我们当地为例,这个县域内驻扎着十几家金融机构,虽然大项目我们参与不进去,但在乡镇地区仍然有足够的市场容量可以挖掘,不过需要时间去发展新客户。”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一线看,农商行由于决策链条短,效率相对高一些,决策机制比较灵活,整体看,在审贷效率方面比国有大行有优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下沉市场的方向,目前不少区域银行除了投入大量人力进行调查走访这一传统“扫街”方式外,还通过与政府部门、三农企业合作,拓展三农等乡镇经济主体。例如,与当地农业局等政府部门合作,实现畜牧“活体”抵押担保,并搜集、规整辖内养殖户的数量、养殖规模和信贷需求等数据,形成相对标准化的申请、审核流程,以支持区域养殖业发展。 “政府会引导当地的农商行、村镇银行去支持三农,比如开发生猪养殖贷款产品等。同时,人民银行也会提供一些扶贫再贷款工具,降低我们的资金成本,支持服务三农。”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民银行低成本资金传导到客户端,三农客户的经营性贷款利率反而不是很高。
数量大幅增长,利率却比较低——这可以说是今年上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基本面”。 12月10日下午,上海银行业“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工作总结大会召开。记者获悉,截至2020年10月末,上海银行业对摸排发现有融资需求的2.6万户企业已授信企业2.1万户,授信金额1235.08亿元,贷款余额655.66亿元。与2019年“百行进万企”活动启动时相比,授信金额增加622.95亿元,贷款余额增加500.75亿元。其中,首贷户数3941户,首贷户授信金额111.54亿元,贷款余额57.66亿元。 “百行进万企”活动是上海银行业贯彻“六稳”、“六保”任务、推进中国银保监会“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工作的具体举措,也是上海银行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融资对接活动。 该活动自去年12月启动以来,各银行机构积极探索服务模式,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参与对接全市约64万纳税等级B级以上的小微企业,同时在疫情期间还对制造业、住宿餐饮等5类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实施重点帮扶。 上海银保监局一级巡视员李虎说,近年来,上海各家银行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做了很多努力,进行了积极探索。截至2020年10月末,上海全辖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近5000亿元,较年初增加超1400亿元,增幅达40%,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4个百分点;贷款户数近35万户,较年初增加12余万户,增幅近56%;贷款平均利率为5.17%,是全国最低地区之一;不良贷款率0.78%,是全国最好地区之一。为此,上海普惠金融真正做到了量增、面扩、价低、质优。
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6月2日,中国工商银行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举办“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座谈会”,董事长陈四清连线各地的小微企业家,深入了解小微企业困难和需求,倾听企业家对工商银行服务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座谈会上,来自湖北、湖南、浙江、贵州、四川、上海、深圳等地的8位小微企业家畅所欲言,提出了在融资额度、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融资成本、流程优化等方面的需求,反映了困扰企业发展的难点和痛点,并就银行如何进一步提升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8位企业家经营的企业,涵盖制造、外贸、物流、医疗、科创、旅游、餐饮、农业等多个不同领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在听取企业家的发言并进行沟通交流后,陈四清表示,小微企业贡献巨大,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千万个从业者的安身立命,关乎着无数个家庭的安居乐业。目前,小微企业发展面临困难,服务好小微企业,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增强经济长期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工商银行坚持“客户至上、服务实体”的工作思路。工商银行名字中就带着“工”和“商”,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工商百业,目前全行700多万企业客户中,小微企业数量超过80%,构成了工商银行发展的坚实根基。当前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形势,使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面对困难、风险和挑战,要坚持全面、辩证、长远的观点,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具有巨大韧性、增长潜力和回旋余地。这是小微企业持续发展最有力的保证,要坚定发展的必胜信心。 陈四清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就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作出部署,打出政策“组合拳”。工商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快速反应、主动作为,全力提升服务供给和服务水平,与小微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今年前5个月,工商银行已累计向小微企业发放普惠贷款4438亿元,贷款增速远超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额度提升至最高1000万元;为3万家小微企业办理展期或续贷;新发放普惠贷款利率处于市场较低水平,其中湖北地区的小微企业平均贷款利率比去年末下降75个BP,在当地市场也是相对较低;推出了“抗疫贷”“开工贷”“用工贷”等专属线上信用贷款,较好地支持了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稳生产、保就业。 陈四清强调,发展普惠金融对工商银行既是大局问题,也是经营问题;既是政治担当的体现,也是转型发展的方向。工商银行将进一步坚定发展普惠金融的信心和决心,把服务小微作为检验银行专业能力和政治担当的重要领域,做真小微、真做小微,进一步加大普惠金融工作力度。工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不仅要在小微企业经营好的时候加强,更要在小微企业有困难的时候加强。对于座谈会上企业家的关切,工商银行将从加大贷款投放、加快产品创新、降低融资成本、提供综合服务等多方面聚力发力,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让更多小微企业能够分享工商银行普惠金融发展新成果。 一是扩总量、调结构。确保普惠贷款较年初增长高于40%。重点加大信用类贷款投放,提升中长期贷款占比,加大“首贷户”支持力度。认真落实政策新要求,将普惠小微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再延长,最长可延至明年3月底。 二是快创新、广覆盖。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为更多小微企业提供更便捷适配的数字普惠产品。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担保基金、政府部门、龙头企业、担保机构等合作,提升产品灵活性和多样性,提高融资可得性。 三是降成本、减费用。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综合性融资成本,特别是对湖北地区小微企业,在去年市场较低水平的基础上,再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不少于1个百分点。 四是优服务、增质效。以“万家小微成长计划”为抓手,用3年时间,为1万家小微客户提供“滴灌式”精准服务,打造综合性服务标杆银行。为小微企业搭建参加第三届进博会的桥梁,支持小微企业走出国门,融入全球资金链、产业链、价值链,帮助企业家把“小梦想”铸成“大辉煌”。
建设银行苏州分行深入推进“百行进万企”升级扩面工作,坚持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方针,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巩固深化2019年“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工作成效,建立健全动态调整、稳步扩展、持续深化的融资对接长效机制,也是加强对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的重要抓手。建行相城支行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稳增长、调结构、稳就业、惠民生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2020年特殊疫情背景下,帮扶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具有重大意义。建行相城支行不断探寻社会民生痛点难点,把握民营及小微企业切实需求,全力为企业提供精准、有效、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更好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建行相城支行聚焦降低门槛、简化流程、减少抵押等小微企业需求痛点,从交易、结算、纳税、采购等真实性高、可信度强的场景切入,积极响应“六稳”、“六保”政策,努力加深与各平台及政府间的合作,推广普惠特色产品,实现对普惠金融客户群体“总有一款适合你”的承诺。建行相城支行以推进“百行进万企”升级扩面活动为契机,积极安排客户经理逐户传导复工复产相关政策,关心企业复工复产情况,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方案,及时解决企业资金需求问题。同时升级建设银行“复工助企”金融服务,开展“复工助企”在线沙龙活动,向企业宣传普惠金融18条保障举措,依托建行大学,特别打造普惠金融客户赋能在线培训,介绍建设银行普惠金融服务与重点产品。8月13日,建行相城支行举办第一期在线沙龙,线上邀约企业超200家,通过建行大学线上平台在线介绍建行“纾困助企”18条政策和普惠金融产品,对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企业安排专人对接,根据企业特点有针对性的提供金融服务,在展示国有大行担当的同时实现金融服务的精准滴灌。建行昆山分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痛点建行昆山分行致力于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特别是在今年疫情影响下,积极落实政府关于“六稳”、“六保”工作要求。今年初春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小微企业艰难度日。在此背景下,昆山分行相应政府号召,广泛开展“百行进万企”活动,充分了解小微企业经营发展现状,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昆山某机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该企业主要从事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制造以及销售,今年正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经营期间从未拖欠供应商货款,力求按时支付款项,但由于受疫情影响,下游客户延长付款期限,因此垫付资金也逐年增加。2020年年初以来,企业资金紧张,财务状况逐渐下行。建行昆山分行通过“百行进万企”升级扩面活动主动联系企业,了解到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并深入分析了企业的经营情况、下游客户付款情况,指导企业通过线上“建行惠懂你APP”渠道申请了190万元的信用贷款,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企业经营逐渐恢复正常后,银企关系进一步提升,建行通过履行大行担当,切实解决了小微企业的需求痛点,为企业提供了精准、有效、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建行张家港塘市支行打造优质金融服务建行张家港塘市支行立足区域周边,以重点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实体为切入点,积极主动服务客户,注重打造良好口碑,提升企业金融服务体验。建行张家港塘市支行网点负责人武冲,拥有建行张家港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的工作经历,在普惠部工作的这段经历,让武冲深刻领会到服务企业需要更加积极主动,精耕细作。一是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网点思想认识,强化使命责任,融于日常、明确落点,调动全员积极性,营造爱岗敬业、团结友爱、信誉至上、服务为本的良好氛围;二是紧跟战略导向和区域发展特色,秉持“客户至上,注重细节”的理念,加强网点全员的普惠业务能力,提升敬业、精进、专注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不断增强综合服务能力;三是利用“百行进万企”升级扩面的活动契机,迅速组织网点相关人员对企业进行分类对接,网点负责人武冲亲力亲为,定时总结反馈跟踪进度。在走访对接中,张家港塘市支行利用自身优质的服务,专业的知识,为企业提供精准、有效、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张家港某机电科技公司是张家港塘市支行存量客户,通过“建行惠懂你APP”线上申办100万元信用额度,后经了解,客户属于轻资产类型科创型企业,主要从事工厂车间智能化改造,由于今年承接新项目较多,资金存在一定缺口,且原筹资渠道综合成本较高,塘市支行网点负责人武冲在“百行进万企”走访活动中了解这家企业的相关需求后,立即组织客户经理设计授信方案,仅三天就为企业完成了500万元的授信额度批复,不仅充分保障了企业未来一整年的经营资金需求,还大幅降低了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为企业提供了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今后,建设银行将持续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工作部署,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工作,积极履行大行责任,进一步强化运营管理,不断健全服务机制,持续丰富服务供给,全面提升服务质效,努力实现“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持续提升小微企业获得感与满意度。(孙文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