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是金融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多措并举、“量增价降”为实体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加大小微贷款特别是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加速利用金融科技开展产品创新、提高服务效率,同时通过差异化定价、减免收费、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最大限度让利企业。 “聚力”支持小微和制造业 疫情发生后,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大,贷款展期是其最迫切、最核心的诉求。央行等多部门发布通知,将原还本付息最长可延期时间由2020年6月30日放宽至2021年3月31日,并推出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 按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要求,农业银行制定“宽限期+展期+续贷+中长期贷款”有机衔接的政策组合,通过线上、线下办理方式提升延期还本付息的便捷性。截至6月末,农业银行累计为3.53万户企业的567.2亿元贷款办理延期还本付息,其中,普惠小微贷款296.1亿元,惠及3.5万户普惠小微市场主体。 疫情防控期间,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受影响最为直接。针对这些行业,北京银行创新推出“京诚贷”“赢疫宝”等专属产品。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交通运输业贷款较年初增加58亿元,增幅18%;住宿餐饮业贷款较年初增加23亿元,增幅34%;文化行业贷款较年初增加29亿元,增幅5%。 为落实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北京银行单列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信贷计划,聚焦科技型企业积极推广“融信宝”“前沿科技贷”“抗疫发展贷”等信用贷款产品,严格落实尽职免责规定,提升信用贷款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38亿元,增幅19.8%,增量占各项贷款增量比重15%,其中,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余额达25亿元,较年初增长44%。 针对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特点,中国银行加大信贷规模、授信政策、审批权限、产品服务创新等政策倾斜,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1.4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849亿元,占对公贷款比重22.7%;新发放制造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28%,同比下降35个基点。 为支持“稳外贸”,中国银行推出十三条措施,升级外贸进出口金融服务,强化政银保合作,提供专项信贷支持。上半年,中国银行进出口贸易融资2134亿元,依托核心企业信用对上下游企业发放贷款7435亿元。 拓展线上“非接触”服务 疫情发生以来,“非接触”金融服务需求凸显。不少银行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推出线上、“非接触”服务产品,不仅提高了金融服务质效,也通过线上渠道拓展了金融服务覆盖面。 农业银行积极推广“资产e贷”“抵押e贷”“纳税e贷”“链捷贷”等十余项线上产品,最大限度减少小微企业线下接触频率,提高服务效率,同时还与政务、第三方平台合作布放小微贷款申请接口,提升普惠贷款可获得性。 为加大对普惠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农业银行开发推出普惠小微企业线上纯信用产品“微捷贷”,企业可在线申请信用贷款,有效缓解小微企业缺抵押担保问题。截至6月末,“微捷贷”余额1092.9亿元,有贷客户19.3万户。同时,农行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普惠金融大脑”,精准服务存量结算客户中未贷款客户,提高首贷比例。今年二季度,农行新增“首贷户”数量占普惠小微企业法人客户增量的比例超过30%。 中国银行推出普惠金融线上融资产品“中银企E贷·信用贷”,实现客户申请、审查审批、放款提款在线化“非接触式”融资服务。 兴业银行发挥供应链金融在线服务平台优势,加大科技资源倾斜力度,目前已建成涵盖票据、信用证、保函、供应链融资等产品的全网一站式在线服务平台,上半年累计为国内企业在线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应收账款融资等业务2.7万余笔,金额5150亿元。2020年,兴业银行上线电子保函业务,累计服务国内700多家中小微企业,开出5500多笔金额合计超16亿元的电子保函,帮助中小微企业降本减负。 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 国务院常务会议此前确定,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表示,1.5万亿元让利分为三部分,一是利率的下行实现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让利;二是直达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的让利,包括减少企业罚息和高息过桥贷款要付的成本,企业减少的担保费用等;三是银行减少收费。 在让利方面,农业银行一方面通过贷款利率优惠,持续降低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另一方面,除利息外,不收取其他任何相关费用,减免小微企业贷款的资金管理费、财务顾问费,由农行承担抵押评估费、抵押登记费。上半年,农行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4.26%,比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比年初下降1.2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二季度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04%,较一季度末下降34个基点。 通过运用央行支小再贷款资金,北京银行为北京地区3942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4848笔,金额90亿元,平均利率4.37%,为小微企业节约资金成本约8000万元。上半年,北京银行新发放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52%,同比下降52个基点。
8月20日,人民银行举行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高飞、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王玉玲、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建设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张为忠介绍了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政策落实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高飞指出,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初见成效,总体上实现了融资服务“量增、面扩、价降”,市场主体经营状况趋于向好。贷款覆盖面明显提升,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7万元,同比增长27.5%,连续5个月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前7个月增加2.2万亿元,同比多增8810亿元,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007万户,同比增长21.7%。信用贷款、首贷占比持续提升,7月末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17%,比上年末提高了3.8个百分点,前7个月新增首贷户超过167万户,占新发放贷款户数的16%,较上年末高了10多个百分点。贷款利率持续下降,7月份新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27%,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91个百分点。 6月初央行出台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政策工具落实进展如何?高飞介绍的数据显示,6-7月份已经对50.6万家企业的1.44万亿到期贷款本金实施延期,其中普惠小微贷款本金延期4126亿元;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发放1.6万亿元,同比多发放5017亿元。 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湖北,一直以来是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重点关注地区。王玉玲介绍,湖北在落实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金融政策、用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同时,还加强配套保障措施,包括减税降费和减租,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对普惠小微企业首次贷款实施财政奖补等。 数据显示,7月末,湖北省各项贷款余额5.7万亿,同比增长12.8%,自3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同比多增。其中,企业贷款新增3247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68%,同比提高了6.1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386亿元,同比增长23.9%,支持市场主体68.8万户,较年初增加了8.5万户。 王玉玲表示,总的看来,湖北省市场主体的融资可得性初步得到了改善,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成效初现。下一阶段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将继续把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落细各项政策,努力支持湖北疫后重振。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外贸大省,2019年广东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例是22.6%。白鹤祥强调,全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保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不仅对广东乃至对全国都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此,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将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范围由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领域,让审慎合规的银行为信用优良的企业办理贸易收支更加便利。二是支持贸易新业态健康发展,简化了小微跨境电商企业贸易资金收付手续。三是推动跨境投融资各项改革政策顺利落地,包括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允许大湾区内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按照净资产2倍办理一次性外债登记。四是优化外商管理与服务,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 同时,为了提高银企对接效率和金融服务质效,广东利用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整合企业工商、税务、水电缴费等信息,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此外,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建立了定点联系银行、企业商户、园区社区的制度,督促金融机构提高服务效率;指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社保贷”“生猪活体抵押贷”“跨境贷”等信贷产品。 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广东制造业贷款余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20.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了13.5个百分点。同时,小微企业贷款“量增、面扩、质优、价降”。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对稳住广东企业“基本盘”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提高疫情背景下金融服务适应性和贷款可得性,建设银行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针对疫情以来企业经营指标的变化,建行创新“云义贷”专属服务和产品,以适应受疫情影响企业特别是医疗全产业链企业的需求。针对个体工商户,建行推出个体工商户经营类贷款系列产品。今年上半年,建行个体工商户贷款新增已达到去年全年新增量的2.8倍。 疫情以来,非接触金融服务、线上服务已经成为常态。建行因势利导以线上服务便利企业融资,加速释放“惠懂你”平台服务效能,简易式操作尤其为从未有过银行融资经历的首次贷款企业提供了便利。目前“惠懂你”访问量已破亿次,认证企业超过380万户,客户授信金额超过2800多亿。 数据显示,上半年建行累放企业类贷款超过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投放1.2万亿元;累计发放普惠小微贷款超过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投放3800亿元,发放贷款客户数达110多万户,较去年同期多30多万户。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让上亿户各类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尤其是让中小微企业存活下去,是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的必要之举。 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发展普惠金融。 今年以来,我国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金融机构纷纷让利实体经济,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平稳发展。金融活水正源源注入市场主体。 金融政策保障 融资实现“量增、面扩、价降” “疫情的出现让垃圾环保处理更受重视,我们的订单增加了。但疫情也影响了我们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回款周期拉长了。”这“一增一减”的碰撞让垃圾处理系统研发及装备制造企业北京三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奕毅倍感压力。 赵奕毅求助于银行贷款。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支行了解到企业重研发、轻资产、缴税情况良好等特点后,为企业提供了200万元信用贷款,年利率不到4%。 采购原材料、置办零部件、参与招投标……拿到资金后,赵奕毅把钱用在了刀刃上。“燃眉之急解了,最近我们又签下了三笔合同。”赵奕毅说。 疫情发生以来,金融授信惠及一家又一家像三态环境一样的市场主体,其中不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6月末,有授信的市场主体近3000万户,有贷款余额的超过2300万户,主要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量增、面扩”的同时,融资服务也在实现“价降”。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促进市场整体利率稳中有降,带动企业融资成本明显降低。 普惠金融、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的贷款利率都降至近年来新低。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高飞表示,7月份新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27%,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91个百分点。 “我们在浙商银行的贷款利率下调了1个百分点,还退回了超出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部分的利息费用2.5万元。”浙江珂力泰工贸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何俏梅说,公司的财务费用累计减少了30余万元。 创新金融工具 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 今年以来,普惠金融政策持续“加码”。人民银行先后出台了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和1.5万亿元的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还创设了新工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 “幸好有贷款延期这项好政策,不仅解决了资金周转问题,还保住了公司50位员工的饭碗。”福建省漳州市远福包装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清雄欣喜地说。 作为一家经营包装制品加工销售的小微企业,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远福包装的订单量骤减,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5%。随着银行贷款到期日的逼近,企业将面临停产裁员的窘境。 就在郑清雄犯愁时,漳州农商银行主动联系并为其办理了无还本续贷业务,将本应于今年6月到期的300万元贷款本金延期9个月。目前企业在岗员工保持基本稳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预计全年收入可增长8%。 与此同时,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也缓解了一批小微企业的抵押难问题。 福建泉州显伦贸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超仁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福建省银企融资对接平台“金服云”上申请进入当地纾困企业名单。 登记后不久,福建石狮农商银行就上门走访,运用信贷支持政策向企业发放了30万元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年利率仅3.35%。 放眼全国,今年6月、7月已有50.6万家企业的1.44万亿元到期贷款本金实现延期,其中普惠小微贷款本金延期4126亿元;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发放1.6万亿元,同比多发放5017亿元。 “这两项工具的实施效果初步显现,普惠小微贷款余额7月末同比增长27.5%,创历史新高。”高飞说,各类市场主体的贷款覆盖面和服务水平都大大加强。 创新特色金融产品 为市场主体“量体裁衣” 不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困顿各不相同。为更好实现保市场主体,金融机构各出妙招,创新特色金融产品,为他们“量体裁衣”。 疫情期间,兰州一家百货购物中心停业近3个月,不少餐饮、服饰商户受到冲击。“年前囤的货都过季了,冬装压了全年货款的40%,换季采购还需要钱。”购物中心里一家女装门店负责人彭芝龙忧心忡忡。 然而,这些小商户缺乏抵押物,通过传统渠道很难拿到银行贷款。 缺乏抵押物就增加抵押方——浙商银行酒泉分行提出,可以通过该行“合作贷”产品,由商场作为核心企业提供抵押担保。短短2天后,浙商银行就批量为54户小微商户办理延期还款3个月,涉及金额超3200万元。 大数据技术也在为企业融资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光大银行推出的“阳光e微贷”产品突破了传统授信业务理念,将互联网、大数据和信贷业务有效结合,通过大数据分析,让缺少抵质押担保而难以获得融资的小微企业更易获得金融支持。 如果既缺乏抵押,又因疫情导致过去几个月没有收入、流水记录不佳而难以申请信用贷款怎么办?网商银行给出的答案是——淘宝店铺和支付宝里的经营流水就是客户最大的信用。 田良在武汉经营一家淘宝店铺,也给武汉多家宠物店直接供应宠物商品。但疫情期间物流不通,顾客也无法上门,田良的店就暂时关闭了。 “没想到淘宝店铺和支付宝里的经营流水记录帮我从网商银行借到了46万元。”靠着这笔钱,田良支付了员工的工资,并在3月29日就实现了复工。如今,店铺收入已经恢复到春节前的60%。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由来已久,突如其来的疫情又给小微企业融资带来了新的挑战。有了纾困政策支持、金融机构让利,未来普惠金融仍需进一步大力发展,久久为功,真正让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充满获得感,才能给我国经济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加大小微金融服务力度是近两年的宏观政策导向,相关政策频频落地,贷款整体也呈现量增价降的趋势。不过,小微企业信贷本身存在结构性难题,加之今年疫情暴发后经济承压,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小微企业首当其冲,相关帮扶政策“快马加鞭”。 在征求意见两个多月后,银保监会近日发布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以下简称《评价办法》)。业内人士认为,《评价办法》的考核更趋精细化,能够有效指导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促进小微金融业务有序开展。 从内容上来看,《评价办法》仍延续此前“两增、两控”要求,与一直以来的监管思路一脉相承。具体主要涵盖五个方面的评价要素:第一,信贷投放情况,包括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信贷资源倾斜、小微客户细分、服务覆盖面等;第二,体制机制建设情况;第三,重点监管政策落实情况,包括小微企业续贷、授信尽职免责、金融服务信息披露等;第四,产品及服务创新情况,包括信用信息运用方式、产品服务模式、服务效率提升、信用贷款及中长期贷款投放等;第五,监督检查情况,包含规范服务收费和经营行为,严格遵守企业划型标准等。 同时,每类评价要素下设若干项指标,监管部门对每项指标进行评分,并根据汇总后的综合得分,将评价结果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评价等级。 中银证券报告指出,相较于之前的“两增、两控”要求,评价体系覆盖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全流程,更加全面和精细化,而不仅仅只关注小微信贷“量”的增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相应内容在《评价办法》中都有具体落实。例如,《评价办法》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客户的“首贷”提出要求,鼓励银行开拓新的小微客户,避免在存量市场过度竞争。此外还明确将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情况作为了银行评价得分的重要指标。 一位股份制银行普惠金融业务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这两点都是近一段时间以来监管重点关注的内容,也是基于前期小微金融服务落地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而设置。“前两年刚刚对小微信贷的增长设置具体指标时,市场一度出现‘掐尖’现象,左手倒右手,所以这次监管针对性地提出了首贷的要求。”在该负责人看来,在监管办法的指引下,接下来商业银行会将小微贷款做得更精细。 此前,北京银保监局在全国率先创设了“首贷服务中心”,今年前五个月,北京辖内银行机构对小微企业新增首贷3.9万户、金额914亿元。7月1日当天,浙江省印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户培育工作方案》,出台十项措施,探索“无贷户—首贷户—伙伴客户”全流程、递进式金融服务,建立涵盖业务拓展、授信管理、考核激励、风险补偿以及监管评价等多维度支持保障的首贷户精细化管理和培育体系,促进小微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增效。 信用贷款方面,截至2019年年底,信用贷款在我国国有大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所有贷款中的占比均在31%左右,相较于此前已经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不过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陈昊表示,若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银行信用贷款占比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另外,除了征信体系建设完善程度的差异外,许多学者认为信用贷款的占比也与贷款处置与回收水平息息相关。相较于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贷款回收过程中法律执行的效率较差、耗时较长,回收率也往往较低。因此,发展中经济体的银行业更倾向于减少信用贷款占比。由此可见,未来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不能单靠银行,除了完善征信体系建设之外,还需要强化不良资产回收和法律执行的效率。 2018年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是监管关注重点,如何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更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无疑是发展小微金融的基础,也是工作难点之一。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5月27日发布的11条金融改革措施中,《评价办法》位列首位。陈昊表示,《评价办法》的出台是落实金融委办公室相关改革措施的行动。受疫情影响,我国中小微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出台《评价办法》,体现了监管部门对扶持中小微企业的重视,将有力帮助中小微企业摆脱困境,更好发展。
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停工停产到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99%,短时间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疫情冲击下的低谷转向复苏,源自于什么? 制造业PMI指数经历过2月份35.7%的低谷后,3月份大幅上升至52.0%,并连续3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4月份,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比3月份大幅收窄30.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较前几个月回升,货物出口同比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好转,说明了什么? 在专家看来,我国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以及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和工具等,这些是中国经济能够在冲击过后快速回到发展正轨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底气和潜力所在。 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有力推动经济复苏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更依靠内需驱动,尤其是在海外需求疲弱的背景下,很显然,2020年是进一步发挥国内市场巨大优势,深挖内需潜力的一年。 今年以来,消费领域亮点频出,在线下消费、办公受限的背景下,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壮大。“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中巨大的内需潜力逐步显现,投资、消费等快速恢复,尤其是代表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经济领域本身受疫情影响较小,疫情得到控制后也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将在推动经济复苏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近期出台的规模性宏观经济政策中,有70%左右的资金直接用于支撑居民收入,这将直接带动下半年居民消费出现较快复苏,有效对冲外需下滑可能对国内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 在扩大投资方面,除了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着墨“新基建”,要求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包括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 王青表示,新基建包含七个主要领域,均符合我国经济长期转型升级方向或存在补短板需求。当前新基建投资具有“能兼顾长短、可适度超前”特征,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以“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建边际投资效益下滑的弊端。 小微环境改善疏通经济“毛细血管” 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GDP创造、税收贡献、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下,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对于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小微企业“活”了,实体经济也就“稳”了。 近期,国家从金融扶持、减税降费、简政放权、创新支持等一系列促进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民营、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特别是融资环境极大改善。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1%,增速比上年末高2个百分点;在金融机构有贷款余额的中小微企业超过2800万户。4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5.24%,比上年12月下降0.77个百分点。 不过,由于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对中小微企业而言,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痛点”需要解决。王青表示,下一步支持政策可能从三个维度展开,一是继续减税降费降成本、加大融资支持,主要目标是缓解这些市场主体面临的流动性压力,避免突然“休克”。二是财政、货币及产业政策协同发力,提振总需求,为中小微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订单,避免复工之后再度面临市场大幅萎缩的风险。三是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破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中小微企业真正感受到创业和经营环境在切实优化和宽松。 丰富的政策工具赋予充足腾挪空间 3月之后,伴随着疫情防控成效不断巩固,投资、消费、工业生产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进入较快修复过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显示国内复工复产进程超出普遍预期。 王青表示,这得益于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海外疫情对国内工业产业链的冲击相对有限,这也是中国经济韧性较强的一个重要支撑。 事实上,在这背后,是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防疫和纾困措施的有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此前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表示,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经济调控能力、充足的政策工具箱和广阔的政策空间,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在2月疫情高峰期,宏观政策果断出手,一方面确保金融市场的基本稳定,国内市场和人民币汇率展现了更强的抗冲击韧性;另一方面最大限度稳定了就业基本盘。”王青提到,2017年以来国内金融严监管、严控地方政府隐性负债等措施持续出台,这在有效压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同时,也为当前应对疫情冲击、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腾出了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内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有序推进,市场供需状况好转,通胀进一步回落。5月份,CPI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下一阶段,供需有望保持平衡,物价水平将保持稳定,通胀水平将继续呈现回落走势,进一步为宏观调控打开更大空间。
一位银行小微部门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目前银行小微贷款业务面临的挑战有三点。 疫情冲击下,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增速的数字正在被逐渐加码。 2020年5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 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大型银行2019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2019年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型银行2020年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20%。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5月26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去年年底从30%下调至20%,主要基于2019年小微企业贷款较快增长,是实事求是的。今年不低于40%,是在上年较高基数上提出的,连续两年快速增长,要求并不低,有一定挑战。” 董希淼认为,小微增速上调的背后,蕴含着金融科技公司的巨大市场空间。因为,只有推动大型银行、中小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加大合作,才能减少大型银行下沉服务可能产生的“掐尖现象”和“挤出效应”,同时还要防止对大型银行的激励政策措施“误伤”中小银行。 银保监会的统计数据和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1.6万亿元,较年初增速24.6%;贷款余额户数2100多万户,较年初增加380万户,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64个百分点。 其中,大型银行较好完成了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的任务,贷款利率下降更加明显。如中国建设银行2019年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9632亿元,接近万亿,较上年增加57.9%;中国农业银行2019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超过2100亿元,增速达58.2%,综合融资成本下降1.2个百分点。 大小银行各有苦衷 对于40%的增速要求,国有大行普遍表示压力较大。 一位国有大行的小微部门相关负责人5月26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虽然达到40%增速对他们来说问题并不大,但关键是在风险控制方面,重点在如何选择客户。因为部分中小企业生产萎缩,订单减少,正常情况下会相应减少资金需求。 “不良产生会有6个月左右的滞后。在目前形势下,不良肯定会逐步上升,是否会飙升得看每个行的风控水平。在目前情况下,需要政府与银行共同承担起“六稳”“六保”责任,单靠银行力不从心,迫切需要政府增信。”前述负责人表示。 他认为政策要真正落地,离不开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比如银行贷款增40%,那么政府的增信量是否也应相信增长?要求银行提高中长期贷款占比,增信是否也要提供中长期的担保?要银行降成本,增信的担保费率是否也该降低,甚至不收担保费,不要求客户反担保? 但是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对小微企业如此长期的低利率是不可持续的。 “现在小微抵押贷款利率都比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低了。怎么持续?即使不考虑风险压力都很大。而且风险具有滞后性,因此在今年还没反映充分,明年才会显现出来。”一位银行小微部门负责人表示。 一位江浙地区的大行支行行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贷款利润的计算,不仅要看资金成本,还要看风险成本、运营成本、经济资本和税收等。如果仅看资金成本是不全面的。目前,对基层行来说,FTP价格有补贴,降准收益有返还,经济资本有优惠,所以还能处于微利或微亏的状态。但总体而言还是靠总行补贴才能微利,总行层面看也是亏的。” 一位银行小微部门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目前银行小微贷款业务面临的挑战有三点,“一是根据我们今年3月份对小微企业的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开工率低,投资意愿下降,融资需求不足;二是同业纷纷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三是受订单取消、供应链不稳定等多重因素冲击影响,一些小微企业遭遇经营困难、风险加大,资产质量面临考验。” 股份行和城商行也同样面临压力。 浙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相关负责人5月26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行去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1.01%,增速21.72%,增速快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2.52个百分点,占贷款的比重16.8%。今年一季度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59.49亿元。 一位城商行小微部门负责人表示,城商行主要是增量扩面,提质降本,重点关注的是首贷户占比、无还本续贷。而大行40%的小微增速规定对城商行肯定有冲击,因为这意味着大行的力度会更大、价格持续会保持低位。 “这意味着大行更要跟我们抢市场了,他们又有资金成本较低的优势,那价格整体下移不可避免。我们只有从服务、深度上应对,对内建立长效的机制提升自己能力。监管对城商行的小微增速虽然并没有定量的规定,但其实也有两增两控、制造业、民营企业、首贷户、三张清单等一系列考核指标,而且人行还列入MPA考核,所以约束还是非常强,还有让利减费的要求。我认为压力前所未有。”前述城商行小微部门负责人表示。 金融科技公司的“利器” “银行要重点扶持中小企业,还有定量指标要求,这背后给金融科技公司和帮助银行做助贷的公司以市场空间。尤其是现在《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于5月9日出台,预留的监管政策空间为金融科技企业‘助贷’开了正门。”一位金融科技公司的负责人5月26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李教授也在提案中建议,要鼓励地方政府建立小微企业大数据信息共享的基础设施,汇集所有和企业有关的公共部门信息,如水电煤气社保用工情况,及政府部门掌握的大量其他数据,再以市场化方式获得各个商业机构所掌握的交易、支付、物流、房屋租赁等环节中的其他数据,形成共享机制。 但打破政务数据孤岛等问题势必会涉及到一些政务数据和个人数据等敏感数据的保护。 对此,金李在5月26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网联,广州征信等机构在测试应用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实现,对政务数据和个人数据等敏感数据的保护,还培育出数据协作新模式,建议各地政府和机构可以在这块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 金李表示,在大数据信用信息共享基础上,可将知识产权作价成为担保品,或将数据化的企业信用信息作为小微企业的“虚拟担保品”。 尽管双方有做小微离不开金融科技的力量的共识,但合作的难点和痛点依然不少。 同盾科技副总裁余旭鑫5月26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时表示,目前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合作的主要痛点包括合作合规性的磨合上,例如在产品数据的使用、储存、转让等方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开发模型时对历史数据的使用。为银行A开发模型要在银行A的内部环境里,使用银行A的历史数据。但从模型效能和普适性上,可能要把银行B的历史数据也带进来才能把模型变得更好,因为银行B的客户可能是银行A的潜在客户,反之亦然。 “在过去,这个问题是没办法解决的。因为从合规的角度,银行B不能把客户的个人数据给银行A,银行A也同样不能这么做。但同盾研发了知识联邦技术框架,能让银行A和银行B在相互之间不产生原始数据的互换,而是互换中间参数(知识)的方式, 实现不依赖于数据融合的模型融合。” 余旭鑫说。 (编辑:李伊琳) (编辑:丁雨馨)
发展普惠金融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又是普惠金融的重要领域。我国在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方面成效显著,呈现“量增、面扩、价降”的良好态势。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9年)》显示,截至2019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1.59万亿元,同比增长23.1%;全年增加2.09万亿元,同比多增8525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704万户,同比增长26.4%;当年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6.7%,较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0.69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小微企业经营造成一定冲击,资金链紧张问题更加突出,也需要更多金融支持。对此,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国务院金融委协调部署,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监管协同发力,从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增大小微企业贷款贴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发展、提高小微企业信贷担保、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等方面予以支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小微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金融服务供给仍然不足,需要打通普惠金融堵点,以更好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首先,创新金融产品,解决小微企业金融产品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小微企业的行业分布、行业地位、资产构成、经营模式等,决定了其金融服务需求具有自己的特点,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也需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如在信贷产品方面,需要结合小微企业固定资产占比较少,存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占比较高的特点,更多地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产品,更多地发展信用贷款产品,减少对不动产抵押的要求,让信贷产品更符合小微企业的资产结构和金融服务需求特点。 其次,增加科技运用,解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不畅的问题。小微企业融资具有“短、小、频、急”的特点,采用人工服务方式,依靠传统物理网点渠道,不能有效满足小微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也不利于金融机构降低服务成本。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需要在小微金融领域更多地加以应用,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优化完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把更多的金融服务往线上迁移,更多通过“非接触”的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让小微企业可以随时随地获得金融服务。 再次,完善数据共享,解决小微企业经营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问题。小微企业财务信息不规范、对外披露不及时,金融机构无法全面有效了解小微企业,不利于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小微企业。受经营规模、发展阶段等因素影响,简单依靠小微企业单方健全财务信息并强化对外披露,可操作性较低。因此,需要推动多维度替代数据的整合共享,统筹推进小微企业税务、电力、社保等涉企公共服务数据共享,统一数据标准,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解决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不足进而影响其获得信贷支持问题。 最后,强化政策传导,解决小微企业支持政策落实不及时的问题。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国内出台了多项政策,需要及时有效贯彻落实。在这方面,也需要持续开展银企对接和交流,及时向小微企业宣传最新政策,让小微企业充分了解并运用优惠政策。同时,发挥好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引导作用,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作用,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金融资源是小微企业发展的必备要素之一,需要发展好普惠金融强化小微企业金融资源获取。在此过程中,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三方共同努力,多措并举,打通普惠金融发展堵点,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降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获取成本,切实让金融有效助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娄飞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