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贵州茅台股价高开高走,盘中最高1500元/股创历史新高,这也是贵州茅台股价首次超过飞天茅台1499元的市场指导价。 截止发稿,贵州茅台报1499.3元/股,涨幅2.49 %,总市值1.88万亿,稳居A股总市值第一宝座。 日前,贵州茅台签约了22家直销渠道商,包括16家区域KA卖场、4家酒类垂直电商和2家烟草零售连锁。另外市场消息称,新增的直销渠道飞天茅台供货价由原来的1299元提至1399元。 据搜狐财经不完全统计,贵州茅台已有大约50家直销渠道商,扩展直销渠道也被看做是茅台增利的措施之一,业界认为茅台是通过渠道改革完成了变相提价。据悉,茅台对传统经销商渠道的供货价为969元/瓶,远低于直销渠道供货价。 白酒概念股今日集体高涨,除贵州茅台之外,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贡酒、酒鬼酒等多支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泸州老窖盘中封板涨停,股价首次突破100元,报100.23元/股,目前18支白酒股中,百元股已有6家。 同花顺显示,白酒概念整体上涨6 %
6月29日,伴随着蓝月亮招股书在香港交易所披露,公司赴港IPO进入倒计时。 据记者了解,作为国内在洗衣液及洗手液领域做到行业第一的蓝月亮,近三年业绩数据显示,公司营收实现了11.9%的年复合增长率,净利润则实现了254%的复合年增长率。在高速发展的路上,蓝月亮选择赴港IPO,其目标直指国内千亿元洗涤市场这块大蛋糕。在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看来,从蓝月亮整体的业绩复合增长率来看,作为头部企业,蓝月亮保持了高速发展,一旦有了资本的加持,公司会很快释放出红利。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1.9% 蓝月亮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56.32亿港元、67.67亿港元和70.49亿港元,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9%;另外,公司净利润由2017年的8620万港元增加至2019年的10.79亿港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54%。 对于公司营收增长的原因,蓝月亮在招股书中表示,营收增加主要得益于成功的市场营销及促销努力,使公司衣物清洁护理产品的销售增加。2019年公司与更多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合作及加强与各种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线上渠道进行的销售增加所致。 据记者了解,蓝月亮的主要产品品类包括:衣物清洁护理产品、个人清洁护理产品和家居清洁护理产品,其中,衣物清洁护理产品为蓝月亮的主要产品,近3年来的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超过87%。 具体来看,2017年-2019年,蓝月亮衣物清洁护理产品销售额分别为49.22亿港元、59.17亿港元和61.77亿港元;占全年度收益总额的比重分别为87.4%、87.4%和87.6%;个人清洁护理产品的销售额分别为3.28亿港元、4.1亿港元和4.18亿港元;家居清洁护理产品营收分别为3.81亿港元、4.4亿港元和4.53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蓝月亮产品整体毛利率超过60%,其中,衣物清洁护理产品的毛利率为63.9%,个人清洁护理产品毛利率为65%,家居清洁护理产品的毛利率为66.6%。 对于毛利率整体提高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是棕榈油的原材料成本下降,使得公司销售成本下降,同时,公司改善了库存及采购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公司毛利率相对较高的产品销售增加所致。 事实上,作为传统的日化品牌,蓝月亮业绩增长的背后与公司的创新不无关系。同时,蓝月亮打造的知识营销体系及全渠道销售战略,使得蓝月亮在国内日化领域获得了较快发展。 “我们的愿景是让每一个家庭生活在蓝月亮的世界里,洁净、健康、舒适、体面、快乐。”蓝月亮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以消费者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力的家庭清洁解决方案提供商。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7年、2018年及2019年,蓝月亮的洗衣液、洗手液及浓缩洗衣液产品在其各自市场的市场份额均排名第一。开展知识营销,线上销售占比近五成资料显示,蓝月亮品牌诞生于1992年,是国内早期从事家庭清洁剂生产的专业品牌之一。而创新是蓝月亮与生俱来的基因。公司通过创新,其产品保持了行业的领先地位。另外,渠道创新,也让蓝月亮线上销售超过行业整体水平。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线上渠道为中国一个重要及快速增长的零售渠道。中国家庭清洁护理市场2019年至2024年线上渠道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6.2%,2024年线上渠道销售占比有望达到31.9%。 而据了解,2019年,蓝月亮线上渠道总收入占比接近五成,并已于所有主要电子商务平台取得领先的市场份额。 “我们早期便洞察市场趋势,并调整业务布局以抓住行业发展机遇。我们有效的知识营销不仅提升了消费者对公司品牌的忠诚度,亦持续推动消费者更多使用洗衣液及浓缩产品。2019年,尽管中国家庭清洁护理行业的线上渗透率仅为22.8%,蓝月亮线上渠道收益占比达到47.2%。”蓝月亮在招股书中表示。 招股书显示,蓝月亮的渠道销售包括:线上销售渠道、直接销售大客户渠道和线下分销商三部分,根据公司披露的近3年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线上渠道的销售占比逐年提升,由2017年的33.1%提升至2019年的47.2%;而线下渠道则由2017年的54.4%下降至38.7%,直接销售大客户渠道则由2017年的12.5%上升至14.1%。2019年,蓝月亮线上实现销售额为33.28亿港元,线下渠道为27.25亿港元,直销渠道为9.96亿港元。 对此,朱丹蓬表示,随着公司蓝月亮逐步回归商超,公司线上线下互融共通,线上线下占比对开才符合快消品的发展趋势。同时,蓝月亮在整个渠道布局、产品创新迭代、服务体系以及与客户的黏性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掘金千亿元家庭洗护市场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为全球最大的家庭清洁护理市场之一,在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潜力最大。按零售额计算,预计中国家庭清洁护理市场的规模将由2019年的110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677亿元,占2019年至2024年全球家庭清洁护理行业增长超过三分之一。特别是,衣物清洁护理市场为中国家庭清洁护理行业中最大的市场,占2019年中国家庭清洁护理总体市场规模61.2%。 虽然洗衣液及浓缩洗衣液等产品在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相当普遍,接近成长天花板,但是在中国的渗透率却一直在迅速增长。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洗衣液的市场渗透率由2015年的32%上升至2019年的44%,预测于2024年将进一步上升至58.6%。2019年,浓缩洗衣液在日本及美国的渗透率达到100%,在中国的渗透率仅为8.2%,显示出有关产品在中国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招股书显示,蓝月亮衣物清洁护理产品2019年的营收为61.77亿港元;占全年总额的比重为87.6%。 对此,朱丹蓬表示,此次疫情让消费者更注重家庭清洁护理,家庭清洁护理将成为每个家庭的刚需产品,该品类未来发展应该会有更大的空间。 而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看来,家庭清洁护理结构细化,对于品牌行销要求高。而家庭清洁护理主要是品牌竞争,未来蓝月亮需要加大对品牌故事的内涵投入,形成消费黏性,同时积极通过科技研发拓展品类,多元化产品组合扩大张力。
今年618,各家电企业依靠大额补贴带动销量增长。分析人士表示,在传统电商的基础上,家电行业正在通过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方式刺激家电市场需求。 今年以来,家电行业受疫情影响,业绩出现整体下滑。为扭转这一颓势,今年618,各家电企业依靠大额补贴带动销量增长。分析人士表示,在传统电商的基础上,家电行业正在通过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方式刺激家电市场需求。 然而,直播带货火热的背后,与企业与平台的大额补贴密切相关。多位电商内部人士表示,算上宣传费用和优惠费用,家电企业不仅不赚钱,还可能要倒贴。 互联网分析师罗超指出,家电企业要利用好直播这个二次宣传平台,除了做好“推介”本身,还要通过适应直播媒介、突出品牌差异化等方式寻找变量。 家电企业借618带动销量增长,线上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 受疫情影响,线下渠道难以为继,家电行业业绩出现整体下滑。今年一季度,家电行业国内市场零售额累计1172亿元,同比下降36.1%。其中,空调市场销售额降幅达57.2%,售价创历史新低;彩电、冰箱、洗衣机降幅均在30%-40%之间。 为扭转这一颓势,今年618,各家电企业靠价格战带动销量增长。 家电行业调研机构奥维云网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18电商促销期间,6月1日至14日,家电线上销售额超200亿,同比增长18%,预计今年全国线上家电销售将创历史新高。 从各大电商平台披露的数据来看,家电销售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618期间,京东平台累计下单金额同比增长34%达到2692亿元,其中家电以总销售额621.45亿元位居榜首;苏宁数据显示,618前一小时,苏宁易购全渠道销售增长132%,美的、格力、海尔等销售额均破亿。 具体来看,头部企业领跑行业。据京东竞速榜618期间数据,家电全品类成交额前三分别为美的、海尔、格力。苏宁悟空榜数据也显示,618 期间,家电全渠道销售额排行前三分别为美的、格力、海尔。 国金证券研究员罗岸阳认为,从市场格局来看,在龙头企业发力“618”降价促销的影响下,凭借品牌力和产品力收割市场份额,各大家电品类线上市场份额呈现出向头部品牌集中的趋势。 直播带货催化渠道转型,家电行业进入新零售时代 在疫情的冲击下,大部分线下卖场被关闭,这对于更倚重线下渠道的家电行业来说是致命打击。因此,线上成为家电行业销售的主要发力点,而直播带货这一新趋势也顺势成为线上渠道的最大增量。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受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家电行业正在寻求变革、探索转型。在传统电商的基础上,通过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方式刺激家电市场需求。 以头部家电企业格力为例,618当天格力直播销售额突破102亿元。“这个数字不仅是现场,还有全国3万个格力专卖店在线下线上一起直播。而比直播更重要的是让经销商重新起步,从过去坐店、守店的传统营销方式走出来。”格力董事长董明珠现场表示。今年以来,董明珠5场直播累计销售额已超过178亿元。 如今看来,家电渠道转型已成必然,从最初的为经销商服务到联合线下门店共同参与。有家电业内人士透露,在直播过程中,直播线上引流,经销商线下地推。平台可根据下单地址分辨用户来源,总部根据销售成绩奖励经销商,从而形成一整条产业链。 对于家电的渠道转型,董明珠曾表示,未来要把线下变成体验店,而下单可以放到线上,这样就能更好地利用货源,将线下门店变成仓库,从而开始向新零售时代转型。 罗超则认为,直播兼具销售渠道、营销平台和互动平台等价值,相对于中心化的传统电商渠道而言,可以成为品牌的私域流量渠道,对家电行业具有长期价值。不过,对直播带货这一新兴地带,家电行业还需持续摸索。 “直播带货是新零售业的趋势,对家电行业来说,小家电会率先吃到直播带货的红利,要做好直播带货,不能简单地依靠网红搞低价促销模式,行业应该在确保利润的基础上,全员参与,将直播化作为日常,用好直播带货这一新兴渠道,探索各种玩法,从而实现业绩增长。”罗超表示。 降价促销之外,家电企业需坚持差异化定位、加强技术研发 近期家电产品直播带货火热的背后,与企业与平台间的大额补贴密切相关。一位不愿具名的品牌电商负责人表示,虽然天天在直播,但是算上宣传费用和优惠费用,不仅赚不到钱,很可能还要倒贴。 同时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商家直播会有隐性操作,有一部分是把销售风险转嫁到渠道商手里。具体而言就是给渠道商返现,需要渠道商支付二分之一现金,再加上企业的返现从企业购货。这样的操作方式,从企业看的确是销售量在增加,但实际上却让渠道商苦不堪言。 截止2019年底,国内家电行业上市公司中,只有四家净利润率在10%以上,分别为老板电器、格力电器、华帝股份、方太厨电,其中三家为厨电。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家电行业大多薄利多销,利润较其他消费品类而言相对有限。 而互联网家电的出现进一步拉低了产品利润率。目前,大部分直播带货的本质是,在直播基础上的促销团购活动,通过低价吸引消费者,起到宣传品牌的作用。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理念对家电行业长期发展将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家电行业要有利润才能够确保研发、品质和服务的投入。 罗超指出,对于家电企业而言,若不想采取低价促销模式,就要利用直播这个二次宣传平台。简单来说,直播是一个面对消费者的线上发布会,品牌不应该寄望于促销来卖货,而是要做好“推介”本身;而在“推介”上不应该用传统的灌输、单向或者说教形式,而是要采取适应直播媒介、迎合观众、突出品牌差异化。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则认为,“家电企业应当加强技术研发、产品创新,要有差异化定位,加快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同时建立自有营销渠道、转型高端,要通过高端市场来获取利润,而不是在低端市场上一味地打价格战”。
又是深圳! 在全国楼市慢慢恢复正常时,深圳地产圈因为一份联合声明炸开了锅。 近日,深圳五大中介机构联合声明,坚决不接受任何“全民经纪人”等模式的分销项目合作或类似操作行为;打击公司经纪人个人以所谓“全民经纪人”营销模式的各种走私单行为等。公开抵制渐入热潮的“全民经纪人”模式。 “全民营销”的模式在行业多年,那么,遭遇公开抵制后的全民营销还能持续多久? 深圳五大中介机构联合发出声明的矛头所指——“全民经纪人”营销模式(下文简称为“全民营销”)。据五大中介机构的解释,“全民经纪人”是指地产开发商/发展商/渠道商不论执业资质发动一切不特定个人充当其“房产经纪人”,为其提供客户信息,并在成交后付予个人一定报酬的营销模式。 在“全民营销”爆火之前,我国新房市场主要有两种营销渠道,一是自产自销的直销模式,营销主体是开发商;二是委托代理,营销主体是从事楼盘销售的营销代理中介机构。给予委托代理机构的佣金,即是渠道费。 新房市场的直销模式优点是开发商自控自营,掌握一手客源消息,进而掌控利润空间和价格幅度,但是劣势是直销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委托代理销售的优点是精准营销,而弊端就是依赖渠道获取客源,并且渠道费侵蚀利润空间。 今年1月以来,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绝大多数城市售楼处暂停线下销售活动,全国商品房销售近乎停摆。面对突如其来的考验,根据CRIC监测,有超九成的百强房企设立了线上售楼处的渠道,仅2月份百强房企中就有40家在平台上推出了全民营销活动。 “一切都为了卖房子”的情况下而爆火的“全民营销”在这特殊时期瞬间风靡全国,众多房企逆市“突围”加速去库存。 01 开发商直销模式升级 今年疫情期间打得火热的“全民营销”模式,其实早已在业内施行多年。 2012年,绿城遭遇销售压力,宋卫平亲自挂帅上阵,提出“全民营销”这一在当时看来标新立异的销售模式。 彼时,宋卫平提出,改“坐销”为“行销”,一改往日客户找上门买房的模式,实施经纪人制度,提倡主动出击寻找潜在客户;二是借用社会上二手中介的经纪人,从中面试、挑选出两三百人的优秀人选,成为绿城的签约经纪人,帮绿城卖房子,大大拓展销售渠道;此外,向全社会成员完全开放其房源,任何人带来客户,都可以拿到佣金。为了鼓励大家卖房,绿城还大幅提高销售提成。 在全新的销售模式下,绿城在2012年上半年取得了约219.5亿元的销售金额,也是“全民营销”模式下第一个“吃螃蟹”的房企。 2013年,碧桂园集团内部明确提出“全民营销”概念,这一营销模式也为其业绩快速飙升提供了强大助力,其他房企纷纷仿效,至此“全民营销”模式发展得如火如荼。 2014年,碧桂园、万科、恒大等品牌房企陆续喊出“全民经纪人”的口号,“全民营销”迎来升级,鼓励所有人为开发商推荐客户。碧桂园“凤凰通”、万科“同享会”、恒大“恒房通”等房企自建平台相继诞生,当时概念炒得火热时,也曾引起中介机构不满,但由于房地产销售主要依赖线下,市场随后几年也发展得很好,热度慢慢变淡。 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冲击,全国楼市停摆,行业数据跌入冰点。2月13日恒大通过旗下的恒房通平台,推出网上卖房,不仅给予购房优惠、允许无理由退房,更重要的一条就是兼职赚佣金。按照当时的规则,注册用户成功推荐朋友购买恒大的楼盘后,可获得10000元的推荐购房奖励和1%的佣金奖励。这犹如一把“火”,网上卖房的热情被点燃,开发商纷纷推广自家的线上营销平台,并号召全民加入经纪人的行列。 3月1日恒大召开网上销售业绩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在开启“全民营销”营销模式后的成绩单:2月份共实现网上认购总套数99141套,优惠后房屋总价值1026.7亿元。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今的“全民营销”模式无疑是开发商直销模式的最大升级,基于线上O2O平台的全民营销模式可直达客户,通过移动互联网端口的楼盘展示和活动策划与促销,大幅减少中间环节,能较迅速吸引客户,一定程度上缩减了营销成本。从目前运用的模式上来看,其特点主要是:佣金激励经纪人加入;跨界合作扩大客源渠道;线下活动承接导客、促成交。 02 诱发“走私单”现象, 动了谁的“蛋糕”? “全民营销”模式实际上打破中介行业的规则与生态平衡,背后很容易诱发“走私单”现象,这也是五大中介机构联合抵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谓“走私单”,就是部分中介机构的员工利用所在中介机构的资源促成交易,最后跳过中介平台直接从开发商自建平台处获得收益。这么一来,付出了资源和精力中介机构最后变得一无所获。 就在此次声明前不久,浙江海宁某项目就因为售楼处被中介和购房者毁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媒体报道称,当时中介人员带着客户前往现场,却发现开盘已经基本结束,现场销控表显示房源已基本售罄。随后,意识到自己可能被“跳单”的中介们和购房者返回此前排队的地方,砸了“售楼处”。 一直以来,中介机构赖以生存的核心资源就是买房人的大数据,通过将购房人引流到开发商,获取高额佣金提成。 虽然2012年至今,作为开发商直销模式升级的“全民营销”概念一直都存在,但在以往房地产销售主要依赖于线下,对中介的影响有限。 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渐趋冷,销售规模逐渐见顶,叠加疫情影响,无论是房企还是中介的日子都变得不好过,因此对于开放商来说,想通过全民营销降低渠道费,而中介则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佣金。矛盾由此产生。 03 “全民营销”能否打破 50%以上渠道占比 事实上,房企营销之路并不好走,房子越来越不好卖,近年来各大项目/企业对渠道的依赖也越来越严重,在这其中,2018年为主要分界点,在2018年之前渠道占比小于5%,2018年升到10-15%,2019年开始达到50%,这主要是由于2019年营销出现了压力非常大的情况,单盘产能从2016年10亿元降到今年5.9亿元,竞争不可避免,常规手段全面失效,卖房全依赖于渠道,甚至被渠道“绑架”。 在今年受疫情影响,线下售楼处几乎停摆的整体环境下,各大房企“被迫在线营业”,推出各种线上交易新模式。随着“网上买房”、“全民营销”的升级,线上交易已然成为一种受人欢迎的买房渠道。 在我们之前所做的“消费者购房渠道变化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种不同的买房渠道选项中有57.31%受访家庭选择了会通过“网上买房平台”买房,同时,68.43%受访家庭表示会参与项目/楼盘的全民营销活动,其中46.83%受访者表示会积极推广。 由此看来,如今与互联网捆绑的“全民营销”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对传统渠道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全民经纪人能够集聚人气、挖掘潜在需求,但其“低门槛、低成本”的模式,将楼市营销与一般商品营销等同化,忽视了房屋的特性和营销服务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在市场低迷期,对于库存偏大的城市而言,项目销售结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价幅度多少,而不是营销渠道的变化。 以“全民营销”为名,让个人经纪人飞中介机构的单,打破行业的规则与生态平衡,肯定是不可取的。同样,市场上也存在中介公司洗开发商客的情况,行业内互相洗客的情况屡禁不止,因此,以“全民营销”为名,搞一家独大的行业垄断或渠道“绑架”也并不可取。 “全民营销”本身虽然是行业趋势,但“全民”两字还是要有所规范。对于开发商而言,全民经纪人的专业能力难以把控,对项目的卖点不一定能够解释清楚,或者可能会错误引导购房者置业,导致后续购房纠纷发生。在推出“全民营销”模式的同时,应该设置规范条件,有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保障行业公平。 因此,我们的讨论焦点不在于是否做“全民营销”本身,而在于做得是否符合行业规范,双方在运作的时候能否遵守行业的基本规范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只有进一步规范运作,“全民营销”的模式才能更好的走下去,保证维护行业生态平衡,促进整个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6月23日,贵州茅台低开高走,盘中股价最高1461.39元/股,再创历史新高,总市值最高达到1.836万亿,超越工商银行成为总市值第一股。 消息面上,有媒体报道称,贵州茅台6月18日签约的22家区域KA卖场、酒类垂直电商、烟草零售连锁店直销渠道,飞天茅台酒供货价由原来的1299元提至1399元,同时茅台也将与新直销渠道商保持长期合作。 搜狐财经就直销渠道的相关问题向茅台方面进行了询问,截止发稿尚未获得回应。 据搜狐财经不完全统计,贵州茅台已有大约50家直销渠道商,扩展直销渠道也被看做是茅台增利的措施之一,业界认为茅台是通过渠道改革完成了变相提价。 截止发稿贵州茅台报1460.43元/股,涨幅1.49%。
6月23日,金徽酒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在积极尝试直播带货模式,近期在抖音、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进行了多场直播,加强与消费者互动,推介公司品牌,拓宽销售渠道。 截至发稿,金徽酒股价蹿升至17.32元/股,涨幅8.18%。 一季度净利润下滑43.99% ,电商收入未披露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金徽酒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2亿元和0.58亿元,同比下滑33.37%和43.99%。 电商渠道并不是金徽酒的主要渠道。 2019年,经销商渠道带来的销售收入为15.4亿元,占到总收入的95%以上,包括团购之内的直销收入仅为0.8亿元。 金徽酒在财报中披露,公司电商部目前已搭建了金徽酒官方积分商城,在天猫商城、京东商城和酒仙网分别开通“金徽酒旗舰店”,但未在财报中披露电商渠道收入。 搜狐财经查阅发现,其天猫旗舰店销量最高的产品为45度金徽曲酒,售价35元,总销量1763。 ▲金徽酒天猫旗舰店 金徽酒京东旗舰店关注人数2818人,销量最好的是52度世纪金辉五星,累计评价648条。 同时,其抖音粉丝1.4万,商品橱窗中的售卖产品均链接到淘宝平台。 直播带货拉升股价,多只“概念股”涨停 直播带货已经成为拉动股价的“催化剂”。 今年1月,薇娅在直播间售卖飞天茅台,次日A股白酒板块整体涨幅为1.65%,18只白酒股集体上涨。 星期六、洽洽食品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了和网红主播的合作关系,金子火腿在和李佳琦直播带货的合作中,单场销售额突破300万元,次日股价涨停。 之后,金字火腿收深交所关注函:要求说明公司与淘宝主播及其他主播的合作模式、合作内容,说明是否存在利用互动易平台主动迎合热点、炒作股价并配合减持的情形。 金字火腿在回复深交所关注函表示,直播平台带货销售还不是公司的主要销售来源,对公司整体业绩的贡献较小。 复星系18亿入主金徽酒 股价阶段涨幅33.38% 复兴系的入股,为金徽酒带来了诸多变量。 金徽酒5月27日公告,控股股东甘肃亚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特投资”)与豫园股份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以12.07元/股的价格协议转让其持有的公司股份约1.5218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30%,交易总价款约为18.37亿元。 转让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豫园股份,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 5月28日至今,金徽酒股价涨幅32.92%,股价从13.03元涨至17.32元,同期板块涨幅为12.51%。 截至目前,亚特投资仍为金徽酒第一大股东,亚特投资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明为实控人,其通过亚特投资持有金徽酒51.56%的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亚特集团持有金徽酒的2.03亿股仍在质押,占公司总股本的40.02%,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77.61%,金徽酒表示该质押事项有可能造成导致本次交易无法继续的风险。
6月19日,维他奶公告称,公司2019/2020财年营收同比下跌4%至72.33亿港元,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同比下跌23%至5.36亿港元。主要是营运市场受到包括旱灾、森林大火、社会事件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等特殊事件影响。 维他奶此前提及,公司武汉业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较大,公司在内地的大部分业务通过一般贸易渠道进行,小型零售商铺的停业影响了业绩,而维他奶通过内地市场获得的收入占其整体收入的六成左右。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快速复工复产,是维他奶需要应对的重要任务。 维他奶方面介绍,公司2月初积极响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起的“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三保行动,为推进复工复产做了积极筹备。随后,公司因主营生产销售豆奶等营养饮品,并凭借一贯坚持的严苛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保障,其在上海、深圳、佛山、武汉四地的工厂均被授以民生保供重点企业资质。 维他奶方面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并未动摇公司加码内地市场的信心,公司将继续加码中国内地市场。维他奶东莞工厂将在年内落成投产,届时产能将获得更大的提升,满足更多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营养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维他奶在此次疫情期间加速拥抱新零售。继此前开拓天猫和京东的电商渠道后,维他奶又在疫情期间分别与盒马、每日优鲜、拼多多进行全国直供渠道整合,以及和叮咚买菜、兴盛优先美菜网等OTO进行渠道合作。拼多多数据显示,自渠道整合以来,维他奶的销量同比增长了700%。 同时,疫情令直播带货成为风口,维他奶首次尝试通过与李佳琦合作直播发布冰爽柠檬茶新品。维他奶也联合美食大V密子君、艺人丁禹兮在抖音首秀带货,并首发锡兰风味柠檬茶。 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维他奶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维他奶方面介绍,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涵盖基础设施升级、数字化员工协作、全业务流程数字化,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