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核心观点 11月PPI同比-1.5%,前值-2.1%,PPI显著向上修复。11月煤炭、黑金、有色、化工产业链全线上涨,多类大宗商品价格创年内新高。油价低迷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事实,导致下半年PPI修复不及预期。供需缺口是此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决定性因素,未来1~2个季度PPI持续向上改善空间已打开,PPI与CPI之间的剪刀差快速收窄,2021年Q1即将实现反转。11月CPI同比-0.5%,前值+0.5%,猪价再下台阶拖累CPI转负。另外,线下消费较弱也使得CPI服务项的修复不及预期。 工业价格普涨,PPI显著修复 11月PPI环比+0.5%,同比-1.5%(前值-2.1%),PPI显著修复。高频数据显示,11月份工业原材料价格普遍上升,其中原油价格震荡修复,煤矿价格持续上涨、LME铜价创2013年3月新高,铁矿石价格创2014年1月以来新高。上游价格普涨叠加终端需求旺盛,中游工业品价格同样表现强势,机械制造、建筑建材拉动钢铁、合金和部分化工品价格,其中,螺纹钢、线材、热轧板价格显著上涨,锌锭、铝锭等有色金属价格小幅上探,玻璃、水泥等非金属矿物制品和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化工品价格也有良好表现。 油价低迷和汇率升值掩盖了大宗商品上涨 原油价格持续在低位震荡,拖累了PPI向上修复,掩盖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但油价未上行有其独特逻辑:其一,航空、游轮等客运交通受疫情影响较大,拖累原油需求复苏。其二,OPEC+从2021年1月起原油减产规模下降,供给端有上升压力。另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较5月份的低点上涨了约9%,因此以人民币计价的商品价格上涨幅度显著低于美元计价的上涨幅度,而我国是工业原材料进口大国,因此汇率升值也抵消了一部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使得PPI修复不及预期。 供需缺口出现,再通胀进行时 内需外需两旺,供需缺口出现,PPI向上空间打开,PPI与CPI的剪刀差有望在2021年Q1实现反转。我们认为,此轮价格大幅上涨的决定性因素是供需缺口而非货币超发。目前国内大循环已畅通,内需渐进修复,而海外生产能力受限但需求却保持韧性,内外需两旺导致供不应求的现象频频出现。从开工率高频数据跟踪来看,高炉、焦炉开工率显著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主要钢厂达产率处于高位,PTA产业链负荷率较2019年上升了10%以上,工业生产热情可见一斑。随着新一轮的补库周期开启,未来1~2季度工业生产仍有向上改善动力。 猪价再下台阶,拖累CPI下行 11月CPI环比-0.6%、同比-0.5%(前值+0.5%),猪价再下台阶拖累CPI转负。我们在《大国博弈与跨周期调节》报告中用多种数据交叉验证,猪肉供给已确定性修复,猪价进入下行通道。不过,冬季进入猪肉消费旺季,短期将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另外,生猪产能修复带动饲用需求增加,玉米、大豆价格持续上涨,口粮价格保持稳定,CPI粮食项环比小幅上行0.1%。 线下消费较弱,服务价格下行 11月CPI服务项环比下降-0.4%,线下消费整体偏弱,服务类消费价格修复不及预期。秋冬季节是出行淡季,叠加疫情小规模复发的情况频现,11月出行产业链价格普遍下探,宾馆、机票、旅游价格环比分别下降了3.4%、15.6%和4.4%。从票房的高频数据看,今年11月的电影票房收入显著低于2018年和2019年同期,除了“社交距离”要求之外,疫情导致全年的新上映电影数量显著减少也制约了票房的进一步回升。我们认为,伴随疫情影响趋弱,高社交属性消费有望加速恢复,疫苗大规模应用将极大提振线下消费。 风险提示 中美摩擦强度超预期;新冠病毒变异导致疫情二次爆发 正 文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这是2009年10月以来该数据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经济逐步进入趋势性运行轨道,明年CPI走势大概率是下行后走稳,整体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两大因素致CPI负增长 数据显示,从环比看,11月CPI下降0.6%;从同比看,CPI下降0.5%。 在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港股01988)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两大因素致11月CPI同比负增长。一是与基数效应有关。去年下半年以来,CPI涨幅在食品价格上涨带动下持续走高,直到今年1月春节后才开始回落。二是食品价格同比增速由升转降,成为带动CPI涨幅超预期回落主因。 对下阶段物价走势,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港股06030)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短期内CPI涨幅仍面临下降压力,真正缓解可能要到明年二季度。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预计,明年CPI同比涨幅大概率呈“U型”走势。 11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保持稳定,同比上涨0.5%,涨幅已连续5个月相同。诸建芳表示,CPI负增长不意味着国内基本面走弱,短期货币政策料不会作出调整。 需求改善对PPI形成支撑 数据显示,11月,工业生产稳定恢复,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工业品价格继续回升。从环比看,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0.5%,创年内最大环比涨幅。从同比看,PPI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11月PPI改善符合市场预期,主要由生产资料价格降幅收窄带动。”温彬表示,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工业生产持续向好,企业利润改善信心增强,需求改善对PPI形成支撑。另一方面,国际油价于10月末见底回升,11月布伦特原油现货每桶价格同比上涨28.4%。相关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工业生产价格整体恢复。 诸建芳预计,12月PPI仍将稳步回升,明年一季度PPI将转正。他表示,12月以来,国际油价有所回升,煤炭价格出现上涨,预计12月国内工业需求不弱,因此,PPI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明年一季度PPI将转正。工业企业盈利持续回升一定程度上帮助制造业企业投资内生增长动能恢复,明年制造业投资有望迎来内生性上行。
12月10日,全国性煤炭交易会在山西太原落下帷幕。当天,动力煤期货盘中价格创下762.4元/吨的历史新高,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也创下975.5元/吨的历史新高。事实上,不仅仅是工业品原料价格上涨,更多民生物资价格,房地产价格也都在上涨,涨价已经在多个领域蔓延开来。 12月10日,全国性煤炭交易会在山西太原落下帷幕。当天,动力煤期货盘中价格创下762.4元/吨的历史新高,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也创下975.5元/吨的历史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在近期多个煤炭价格指数暂停发布。同时,多家商品交易所纷纷实施交易限额和发布风险提示函。在动力煤等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的这一节骨眼,出现指数停发、延迟或强制性走平,连带出手压制期货交易,其背后的监管原因不言而喻。 事实上,不仅仅是工业品原料价格上涨,更多民生物资价格,房地产价格也都在上涨,涨价已经在多个领域蔓延开来。11月份,原油价格上涨了27%,带动多数化工原料价格的上涨幅度,也普遍超过10%以上,更有品种涨幅达到了63%。房地产涨势也同样凶猛,当月同比上涨4.3%,这个涨幅大有重新上演2017年的态势。在民生领域,目前,大葱价格已达近4年来最高水平,生姜价格达到近6年来最高水平。 前述暂停发布指数和限制交易的举措意在减缓商品上涨幅度?从当前调查的情况看,市场情绪仍然普遍乐观,甚至将目前价格的政策性下跌看做买入的机会。业内人士认为,在这种市场心态下,政策目标恐怕难以实现,而且在市场价格不公平透明的情况下,交易双方囤货看涨的恐慌性心理会进一步加强。业内专家呼吁,稳定价格运行,不是管制价格和取消指数发布,关键在于稳定市场预期,加大供应力度。 多个煤炭价格指数暂停发布,历史相似一幕重新上演 12月10日,“2021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大会”落下帷幕。在这一年一度的全国性煤炭交易会上,预计将签订超过10亿吨的煤炭合同,成为历史上最大一笔长协订单。 10亿吨煤炭,占据了全国40亿吨煤炭消费量的25%。历史上看,现有的煤炭长协价格是从2016年底开始推行,按照“基准价+上下浮动”的长期合同销售定价机制,并确定年度长协基准价。煤炭市场上70%—75%的交易量为大型煤企签订的中长期合作协议销售合同。 此前,12月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做好2021年电力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的通知》,要求明确长协合同签订的具体要求等10项要求。其中提出,用户电力中长期签约电量力争达到90%-95%,分时段签约和长签。 随后,12月3日,中国煤炭资源网发布消息称,由于近期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市场观望气氛浓厚,现货交易活跃度显著下降,为避免市场参与者对价格走势形成误判,中国煤炭资源网CCI指数团队决定从12月3日开始暂停发布CCI5500、CCI5000、CCI4500现货日指数,包括北方港口价格指数和长江口指数也均暂停发布。中国煤炭市场网也于同日公告称,当天的CCTD环渤海动力煤现货参考价将延迟发布。 与此同时,多家商品交易所纷纷实施交易限额和发布风险提示函。12月3日,大商所宣布对铁矿石期货I2105合约实施交易限额,要求单日开仓量不得超过10,000手。12月4日,大商所针对铁矿石发布《市场风险提示函》,提醒客户理性合规参与期货交易。12月6日晚间,大商所在官微发布公告称,落实“零容忍”要求,启动“五位一体”监管协作机制,以发挥监管合力,严格排查市场交易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交易行为。 12月9日,郑商所发布风险提示函,提醒近期动力煤期货价格波动较大,提醒投资者谨慎运作,理性投资。当日,大商所对铁矿石期货I2105合约实施交易限额,要求单日开仓量不得超过5,000手。 这一幕,可谓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暂停指数发布和严控期货交易限额两大措施而言,在历史上曾经上演过。在2016年下半年,由于供给侧改革和货币宽松的推进,商品市场掀起一波上涨热浪。 到2016年11月7日,动力煤期价达到681.6元/吨,焦炭期货价格达到了2000元/吨上方,铁矿石期货价格站上520元/吨,都是当时的价格高点。此时,国家发改委提出“动力煤长协定价机制”,以此推动和保障煤炭中长期合同的签订。 随后,11月8日,中国煤炭资源网官方微信发布致歉信称,由于其在发布CCI5500及CCI5000指数时,指数形成不严谨,只反映了部分现货交易,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价格,引起近期煤炭市场价格产生不必要的波动,为此,将暂停CCI5500及CCI5000指数的发布,待完善指数形成方法和机制后重新发布。11月8日,国内三大期货交易所集体出击,上调动力煤、焦煤、焦炭、玻璃等品种交易手续费,同时上调焦煤、焦炭保证金,引起期货市场价格巨大波动,但是随后一个月后,多个品种再创历史新高。 化工、房价、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价格都在上涨,“姜你军”创下6年最高价格 在动力煤等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的这一节骨眼,出现指数停发、延迟或强制性走平,连带出手压制期货交易,其原因不言而喻。 事实上,不管是动力煤、铁矿和玻璃,还是化工,也或者是房价,都在呈现一种上涨态势。我们可以从下面11月份化工市场的统计情况来看,可以看出单单在11月份,原油价格上涨了27%,带动多数化工原料价格的上涨幅度,也普遍超过10%以上,更有品种涨幅达到了63% 。 从房地产价格来看,11月份房地产涨势也同样凶猛,当月同比上涨4.3%,这个涨幅大有重演2017年的态势。 不仅仅是工业原料价格凶猛,在民生领域涨势同样不逊色。目前,大葱价格已达近4年来最高水平,生姜价格达到近6年来最高水平。根据中国农业信息网的统计数据,11月份,大葱、生姜批发价格分别为每公斤4.56元、14.08元,较6月份分别上涨70.8%、45.9%,同比分别上涨99.1%、71.5%。进入12月份之后,已涨了几个月的价格,依旧没有歇火。 价格不透明恐引发抢购囤货,政策目标应瞄准供需基本面 或意在减缓包括煤价在内的商品上涨幅度?从当前调查的情况看,市场情绪仍然普遍乐观,甚至将目前价格的政策性下跌看做买入的机会,在这种市场心态下,政策目标恐怕难以实现。而且在市场价格不公平透明的情况下,交易双方的囤货看涨的恐慌性心理会进一步加强。 12月10日,铁矿石、动力煤、玻璃等商品期货价格再创下新高。南华工业品指数创下2011年8月份以来历史新高。前几天,高盛报告还说,大宗商品将迎“来结构性”牛市,而10日的报告已经成为了:“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都处于“持久牛市”中。 华金证券分析师杨立宏认为,截止2020年11月,发改委核准产能8060万吨,较2019年下降53%,其中66%位于新疆,这意味产能释放峰值已过;而且山东、山西煤炭集团的整合力度加大,其中晋鲁作为焦煤生产的第一和第二大省,整合后的价格协同能力大大增强;与此同时,进口政策变动进一步收紧供给,澳大利亚进口煤占我国进口总量近半,占焦煤产量近6%,短期内其他国家难以弥补缺口,加剧供给紧张。 秦皇岛一家煤炭贸易企业采购部门负责人韩冰(化名)表示,沿海电厂目前库存并不高,仍需继续采购。尽管动力煤指数开始停更,但是实际港口成交价已经较指数更高,在指数暂停发布之后,市场更加不透明,在明显上涨的市场环境下,更容易触发“囤积待涨”的心态,现在可以说用抢货来形容。 尽管市场看多气氛浓烈,但是供应也在快速攀升。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作为运输煤炭的主干线——国家能源集团新朔铁路公司在11月1日、9日、13日分别刷新了该公司今年度单日货物发运量和单日煤炭发运量最高纪录。进入12月份,新增发送煤炭将一步攀升。同样,11月以来,太原铁路集团公司煤炭运量达3636万吨,同比增加216万吨。 与此同时,上海钢联(行情300226,诊股)铁矿石分析师支海蕾认为,高利润促使主流矿山与中小矿山产量齐增。根据Mysteel统计国外73座矿山和国内332座矿山生产计划,2021年全球矿山产量或将较2020年增加一亿吨左右。 12月10日,必和必拓在和中钢协交流中介绍,预计自7月份开始的新财年的生产将保持强劲,产量将达到指导产量(2.76亿-2.86亿吨)的上限水平。 显然,监管无法改变包括铁矿石、动力煤等诸多商品在内的供需基本面,但是市场价格信号已经开始调节平衡。“我们应该看到包括铁矿石、动力煤以及集装箱指数在内的整个原料市场和运输价格都在快速上涨,创下新高。”资深产业专家、光大期货研究所黑色研究总监邱跃成表示,近期期货价格上涨,主要是体现为基差修复。现货价格维持着相对偏高水平,期货必须反映了现货价格,并不是助涨现货。 “稳定价格运行,不是管制价格和取消指数,关键在于稳定市场预期。”一位长期关注价格运行的行业人士表示,政策导向应该瞄准供需,脱离供应而去谈稳定价格,等同于缘木求鱼,当然供需变化也要把货币因素考虑进来。
云南白药公告,公司于2020年11月10日召开第九届董事会2020年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调整回购股份价格上限的议案》,将回购价格上限由不超过92元/股调整为不超过125元/股。公司目前已回购2,642,034股,按回购股份数量上限1670万股和调整后的回购价格上限125元/股测算,回购资金上限不超过20亿元,按回购股份数量下限850万股和调整后的回购价格上限125元/股测算,回购资金不超过10亿元。 公司同日公告,公司拟对安徽金健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增资6,419万元,增资后云南白药持有金健桥57.22%的股权,金健桥注册资本变更为2,597.08万元。本次增资完成后,云南白药拟以1,341万元对价受让部分股东持有的金健桥合计12.78%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将持有金健桥70%的股份。目标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中医医疗器械和数字中医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云南白药与目标公司在医疗器械产品开发方面已有深度合作,有关产品自2018年上市以来销售情况良好,获得市场充分认可。
CPI时隔11年再现负增长。随着猪肉价格继续回落、油价下跌,加上去年高基数影响,11月份CPI同比增速转为负数,这是2009年2月以来CPI同比涨幅再次进入负增长区间。多位专家分析,CPI负增长或延续至明年一季度,但中国经济目前不存在通货紧缩基础,短期内物价因素也不会对货币政策产生明显影响。 猪肉等食品价格下降是主因 CPI上一次出现连续负增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从2009年2月至当年10月。和上次主要由内外需同时减少造成物价下降不同,这次主要是受猪周期的驱动。 CPI负增长,一方面与基数效应有关。去年下半年以来,CPI在食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持续走高,直到今年1月份春节后才开始回落,高基数效应预示了今年下半年以来CPI增速将呈现持续回落趋势。另一方面,食品价格同比增速由升转降是带动CPI超预期回落的主要原因。 随着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推进“六稳”“六保”工作,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继续回落。从同比看,CPI下降0.5%,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2.2%转为下降2.0%,影响CPI下降约0.44个百分点,是带动CPI由涨转降的主要原因。 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12.5%,降幅比上月扩大9.7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60个百分点。鸡蛋、鸡肉和鸭肉价格降幅均有扩大,鲜菜价格涨幅回落。非食品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非食品中,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9%,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7.9%和19.6%。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分析,11月猪价继续下探是拖累CPI的主要因素。生猪供给持续回暖,推动猪肉价格逐渐下行,但冬季进入猪肉消费旺季,短期将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
报告正文 事件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数据。其中11月CPI同比下跌0.5%,增速较上月下行1.0个百分点,环比下行0.6%。11月PPI同比下跌1.5%,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环比上行0.5%。 点评 11月份价格数据中,CPI方面继续下跌,进入负区间,PPI方面延续边际改善的趋势。CPI与PPI再次呈现出剪刀差走势。 11月份价格数据中,CPI依旧受猪肉价格压制影响持续下降,春节临近,受需求影响猪肉价格将小幅反弹,但中长期来看,供给端改善逻辑不变,猪肉价格仍将继续下跌。在剔除食品及能源的扰动之后,核心CPI同比连续四个月持平,‘双节’过后CPI非食品部门表现大都与上月持平。 PPI总体表现改善,主要源于11月份国际原油反弹,并且制造业中下游行业已经进入主动补库阶段,链条式拉动上游产业需求。从中长期来看,根据我们之前的预测,明年PPI增速峰值将出现在5月,在此之前PPI方面仍将持续改善。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并不需担心通缩。核心CPI连续4个月维持在0.5%,近几个月价格数据波动主要受猪肉、原油的商品价格影响。虽然近期主要受出口带动,经济数据表现较好,但国内通胀修复尚处于前期,叠加信用债市场风险尚未完全缓释,央行进一步调整货币政策的窗口仍未到来。未来政策主要还是维护当前市场流动性稳定,突然收紧可能性较低。 1 供给持续改善,食品项普遍下跌 11月份食品项CPI同比下降2.00%,同比增速较上月下跌4.2个百分点。猪肉CPI项增速继续回落,是CPI增速下行的主要原因,猪肉CPI项对CPI整体的拉动,由10月份的-0.13%下行至11月份的-0.60%。 猪肉继续领跌的主要原因依旧是供给端的持续改善叠加去年同期猪肉价格基数较高。由于年底将至,猪肉价格在春节前往往表现出季节性上涨的规律,一方面是需求端的增加,另一方面是气温逐渐下降,全国各地开始出现雨雪天气从而抬升了运输成本。从高频数据上来看,猪价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反弹,但是我们认为供给端改善的逻辑不变,尽管春节前期猪肉价格可能小幅回升,但明年猪肉价格总体趋势仍将持续下行。 其他食品项方面,牛羊肉价格受猪肉价格外溢影响,继续下降;蔬果方面走势发生背离,鲜菜价格受去年基数较高影响叠加供给改善增速继续回落,鲜果价格增速继续上升。 2 非食品项表现疲软 11月份CPI非食品项同比下跌0.10%,增速 较上月下跌0.1个百分点。 “双节”过后,CPI非食品项表现没有太多惊喜,各项增速涨跌不一。11月份,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同比增加1%,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旅游业同比收于0%,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 租赁房租与生活用品类同比有所回升。11月份,生活用品类CPI同比增速收于0%,较上个月同比增速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衣着类CPI同比下降0.3%,增速较上月持平;租赁房房租CPI同比减少0.9%,较上个月同比增速上升0.2个百分点。 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叠加疫苗利好消息不断放出,11月国际油价反弹,国内CPI燃料项下跌速度边际放缓。其中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下降17.60%、同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 3 油价边际改善,有色黑色继续上升 PPI方面,生产资料方面持续改善,生活资料方面受CPI影响下行。11月,生产资料方面当月同比增速为-1.8%,较上月同比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方面当月同比增速为-0.8%,较上月同比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整体PPI环比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7%。 国际油价改善,国内复工复产火热。海外方面,天气转冷,叠加感恩节出行人数剧增,11月份海外疫情有进入二次爆发的趋势,但是疫苗重大利好消息不断,最早一轮疫苗接种将在圣诞节前两周展开,并且众议院对新一轮刺激法案讨论进入白热化,通胀预期升温,对国际油价产生明显支撑作用。国内方面,正如我们前期报告所述,目前国内生产恢复仍在继续,中下游产业多数进入主动补库阶段,链条式拉动上游产业生产;国外进口缺口仍未修复,对国内出口需求也将拉动产业自下而上改善。PPI方面,与我们之前研判一致,将进入上行期,于明年5月份达到增速峰值。 风险提示:油价波动风险;“新冠”疫情风险;极端气候风险
CPI下行,未必就是通缩,而是因为猪肉价格基数过高问题,实际上居民生活成本依然很高。2020年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时隔11年,CPI同比增速再度落入负增长区间。市场担忧通缩的声音出现,认为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必要性增加,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中国CPI被一头猪所困扰所绑架,猪肉价格涨了,通胀也跟着上涨,猪肉价格跌了,通胀也跟着下跌,猪肉价格曾经涨到每斤30元以上,各地价格是有一些差别 的,以 去年11月9日,安徽省 砀山县 猪肉价格 11月9日 白条肉 60.00 元/公斤 ,CPI就位于高位,现在猪肉价格已经回落到30元以下,CPI为负值也不奇怪,可是绝对价格依然不低,昨天买到的内里脊肉价格没问具体价格,但从以往经验看,已经跌破30元,相比于最高价35元跌了5元以上,这个价格实际上并不低,所以居民消费成本还是位于高位。从分类数据看,2020年11月,食品价格分项同比下降2.0%,涨幅比上月回落4.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2.5%,降幅较上月扩大近10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60%,受到猪肉价格下跌拖累,鸡蛋、鸡肉和鸭肉的同比价格分别下降19.1%、17.8%和10.8%,降幅均有扩大,进一步拖累了CPI下跌。 CPI 为负值,实际上 是猪肉价格下跌带来是食品价格下跌所致, 扣除猪肉价格下跌因素,CPI是正值的,并不能反应真实的全部生活成本下降。如果考虑到猪肉价格还有下跌空间,未来CPI还会出现负值概率。影响居民生活成本的不仅仅是食品价格,还有住房价格,如果把住房价格上涨因素算进CPI权重,我相信CPI涨幅并不低, 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3.63%,涨幅较上月扩大0.11个百分点。前一阵子就有人建议把住房价格变动计算进CPI权重,这是对的,回顾历史房价涨幅,把住房价格算进去,CPI价格是非常之高的,可以反应出居民生活的艰辛的。 因为疫情这个意外因素冲击,产油国家为了市场份额出现不和谐, 国际原油价格下跌明显,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同比下降17.9%和19.6%,带动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下降3.9%。此外,进入旅游淡季加上疫情在局部地区出现反复,出行减少,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15.6%、4.4%和3.4%,这是意外因素的冲击,而不会长期持续,货币政策要保持定力,不要被短期因素困扰。 CPI 下跌到负值,经济增速依然在逐渐恢复,看不出经济增长的停滞和放缓,货币投放依然维持较快的节奏, M2同比增速10.5%,维持两位数的高位,投资位于高位,看不错任何的通缩迹象, 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83292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比1—9月份提高1.0个百分点。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核心CPI继续保持稳定,同比上涨0.5%,涨幅已连续5个月相同CPI ,可见核心CPI虽然位于低位是保持稳定 的,不存在继续下行的压力,判断通缩为时尚早。 CPI下行,只是猪周期在作祟,货币政策要保持定力,没有必要因为CPI负值就认为是通缩来临,需要加大货币政策刺激,任何货币宽松刺激都是有副作用的,尤其是中国,货币政策宽松溢出效应就是进一步吹大地产泡沫 ,进一步挤压居民消费,影响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