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通胀数据。其中,CPI同比上涨2.7%,较6月回升0.2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2.4%,较6月收窄0.6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带动CPI回升,非食品价格创多年新低。由于洪涝灾害影响供给、餐饮消费逐步改善等因素,7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8%,同比升至13.2%;其中,猪肉和鲜菜价格环比涨幅分别扩大至10.3%和6.3%,显著高于过去十年均值。然而,非食品价格环比持平、同比已降至0,创2009年12月以来的新低。此外,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同比也跌至0.5%的低位,反映服务类需求依然疲弱。 大宗商品价格上行,PPI跌幅收窄。伴随工业生产持续回升、市场需求逐步回暖,7月国际油价、CRB现货指数同比跌幅分别降至32%、-9%;国内黑色、有色等工业品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行。因此,PPI环比上涨0.4%,同比进一步回升至-2.4%。分行业看,石油相关(油气开采、石油煤炭加工等)、有色采选和加工、黑色采选和加工、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环比涨幅居前。 洪涝灾害对物价造成短期扰动。参考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年份,由于汛情影响部分农产品的生产运输(主要是鲜菜、猪肉、粮食等),或阶段性推升通胀水平(一般为3-4个月),但影响程度较为有限;特别是2010年后,洪涝灾害对CPI的冲击明显减弱。除洪灾外,还要关注发达经济体货币供应量攀升以及全球疫情冲击供应链、产业链等因素对物价未来走势的潜在冲击。 预计CPI延续下行,PPI逐步回升。展望未来几个月,CPI方面,随着翘尾因素快速走低,叠加消费复苏偏慢,CPI将延续回落态势,四季度不排除降至1%以下。而洪涝灾害等短期因素难以改变整体趋势;PPI方面,虽然同比有望逐步改善,但考虑到油价反弹放缓、有效需求不足,年内或难以摆脱负增长区间。 货币政策退出“极度宽松状态”,通胀并非核心关注点。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及周末易纲行长的采访中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在笔者看来,随着国内经济恢复态势向好、宏观杠杆率明显上升,货币政策已退出前期“极度宽松状态”,着力点向“稳企业”、“保就业”、“防风险”倾斜。 同时,央行对于通胀的判断是:短期看,“物价涨幅总体下行,预计全年CPI涨幅均值将处理合理区间”;中长期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在此情形下,笔者认为,短期“控通胀”的紧迫性偏低,物价并非货币政策的核心关切。 (作者沈建光为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朱太辉为京东数科研究院总监;姜传钺为京东数科研究院研究员)
在外滩“轧金子”的历史画面曾出现在电影《乌鸦与麻雀》里。电影中,老上海人想要租赁一套房,都需要用到黄金。随着时代的变迁,黄金的商品属性逐渐增强,“硬通货”的金融属性趋弱,慢慢成为兼具商品与金融两种属性的贵金属。 最近,黄金价格不断创出历史新高,这让身在上海的李阿姨想起了压在保险箱里的几件黄金饰品。 能换钱吗?能赚点钱吗? 李阿姨的那些黄金饰品买的时候市价1克黄金才300多元,听说现在是500多元。她有点小激动,开始了“兑换黄金”之旅。她也想去好久未进的金店,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款式,再买点喜欢的东西。 几天来,李阿姨几乎咨询了沪上所有品牌的金店。一圈儿问下来,想要饰品黄金变现,其实没那么简单;而现在再买,相当于买在价格的“山顶”。 都说黄金是“硬通货”,投资黄金能赚钱,但到底有多“硬”?买了就能赚钱吗?对于普通投资和消费者来说,在黄金炙热的当下,需要了解清楚这些问题。 饰品黄金天天涨,最高已到600多元 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上林立着众多的金银店铺,在国内外黄金期现货价格不断创出新高后,这些店铺里的黄金饰品价也水涨船高。 但以李阿姨对黄金饰品的认知,现在的价格高得有点离谱。 “零售价格都是随国际金价变化,这几天几乎每天都上调,上周调得特别快。上周五,有的金店饰品黄金已达1克600多元,最近两天又调回来一点,但也是在高位。”一家知名金店的店员说。 一直以来都有“中国大妈买黄金”的梗,但是在李阿姨看来,这样说有点夸张。“中国大妈”怎么能把黄金价格给推上去呢? 自古以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喜欢收藏黄金,同时也有各国央行等政府力量购买储备黄金。在中国,很多女人喜欢黄金首饰或金条,价格划算就会买,上海人也曾有大小“黄鱼”压箱底的传统。黄金是财富的象征,也喜气,还可以留给孩子做礼物或嫁妆,比给钱来得讲究和贵气。 南京路上一家金店橱窗里摆放的做工精细的黄金鱼吸引了李阿姨。这鱼做得真是雕工精细,活灵活现。加上黄金之身,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多看一眼,都觉得欢喜。她问过店员后算了一下,即便加上店里搞的优惠活动,这条“金鱼”价格也要5万多元。而在去年夏天,这个份量,只需要3万多元就能拿下。 李阿姨惊讶地直呼黄金价格太高了。一位店员说,差不多一年时间,首饰黄金1克价格涨了近7成。今年以来金价也一直涨,他们店里这个涨幅是正常的。 黄金饰品对女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吸引力。路过曾消费过的金店或熟知的品牌店,即便当下没有特别直接的消费需求——就是所谓的刚需,女人也想走进店里去看上几眼。在柜台前走走看看,仔细端详,是一种对美物的欣赏。万一有相中的款式,很可能就会冲动买入。女人饰品箱里那大大小小的饰品,可能就是这么一步步在不经意间攒出来的。 “多年以来,在印象中黄金饰品的价格一直是二三百元,今年怎么这么贵啊。”李阿姨对于现在下手还是有点犹豫。 今年以来,国际金价不断创出历史新高。8月5日,国际金价收盘价首次突破每盎司2000美元的天价,后来继续向上冲,盘中一度接近2100美元,目前仍维持在2000美元以上。 再以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黄金来看,去年1月的平均价格每克才280元左右,到今年8月10日,黄金主力合约价格为447元,而在今年初还是337元。 在交易所期现货黄金不断高涨的带动下,处于消费终端的黄金饰品也毫无悬念地刷出历史高价。 金店里的黄金价格每天都会随着国际金价进行调整,每个品牌的饰品金价调整幅度不同,最终的价格也有差异,但大体上品牌相当的黄金饰品价差不大。 南京东路多家金银饰品店里,即便是商家推出了优惠活动,黄金饰品的价格每克最低也要521元。而在一些知名品牌的金店,饰品金价会更高一些。8月4日,一家上海老牌金店的标价显示,打完折后,黄金饰品为每克555元;而一些国际品牌金店的价格,每克都在570元以上。到了8月9日,一些金店的饰品金价已经涨到590元以上了。 其实,金店卖黄金,就像肉店卖猪肉一样,到了消费者这个环节的金价,已经是终端零售价了,比国际市场金价、上海期货交易所以及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金价都要高。而且不同品牌的黄金,就像不同品牌的猪肉一样,价格也各不相同。以8月10日的价格比较,上海黄金交易所金价为每克445元左右,而金店的饰品金价几乎都调到了590元以上。 “现在来买金饰品,实在有点太高了,还是再等一等回调吧。”李阿姨看了一圈儿后,大体了解了黄金的行情,但并没有舍得买下一件黄金饰品。 买黄金变现赚钱?饰品金太难了,投资性金条还可以 “能回收黄金手镯吗?” 李阿姨这句话问了好几家金店,店员的答复都是“不可以”。 李阿姨进过的沪上各种品牌的金店几乎都没有回收饰品黄金兑换现金的业务。只有投资性金条在金店可以兑换变现,有的金店回收时对照当日国际金价差价减得比较少,相对而言比较划算。 比如,在闵行区一家金店,8月9日,当日的投资性金条价格为每克457元,如果投资者手里有该品牌的投资性金条来店里兑换,每克仅减去2元的差价,即回收价为455元。同一天,另一家金店的投资类金条每克为456元,回收时每克要减去14元,即回收价为442元。 值得注意的是,金店在回收投资性金条时,有点挑剔,有的金店只认自家品牌的投资性金条。 回收金条的业务,在银行里也是类似的情况。记者发现,多家国有银行和城商行没有回收饰品黄金业务,但如果投资者有自家银行品牌的金条,一些银行可以回收并兑付现金,但也有银行是只卖投资性金条并不回收。 “哪里能把饰品黄金兑换现金呢?”李阿姨在一家老牌金店听说,胡同里有一家饰品锻造小店,那里能收,但价格比较低。 李阿姨循路问去,小店店主告诉李阿姨,回收饰品金现在的价格是每克392元,而这个价位和李阿姨多年前买进饰品时的价格相比高不了多少,李阿姨显然并不愿意在这个价位把饰品兑换出去。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李阿姨最终想到互联网。 打开一家大型的网络购物平台,高价回收黄金的广告很多,商家也不少。李阿姨询问了几家,都表示能回收,而且都宣称是高价回收,没有任何中间费用。 有一家还有实体店的回收店铺称,可以网上交易,也可以线下交易,但无论金条还是饰品黄金,以8月10日的价格,回收价都是1克431元,比上海黄金交易所当天的金价低约10元。相比之下,这个回收价格算是高的了。 在一家金店工作多年的店员说,如果普通消费者想做黄金投资,买投资性金条比较划算。投资者买进投资性金条的价格基本就是当天国际黄金的净价,加价少,又没有加工费用;回收时,所减去的差价也比较少。如果投资者恰好能做到低买高卖的话,赚到的钱也多一些。而饰品黄金用来投资,赚差价这个效果并不明显。 具体来看,首先,买进黄金饰品时的黄金价格,是在国际金价的基础上各个品牌进行了加价。比如8月9日这一天,投资性金条的卖出价格每克是457元,而各家金店的黄金饰品每克在590元左右,最高的还超过了600元。即便是商家搞活动优惠,平均也要在550元左右。同时,消费者买进饰品黄金还要付加工费。这个费用也不低,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大型金品要上万元。 要想把饰品黄金变现赚钱,金店渠道非常少见,能做到的要么是网上,要么是典当行。黄金回收的价格,比同一时期国际金价或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金价低一些,更不要说同一时期的饰品黄金价格,那要低得更多。 “以旧换新”金店规则各不同 虽然黄金饰品不能在金店兑换现金,但店家几乎都推出了以旧换新的业务,只是具体的兑换方式各有不同。 比如,南京西路一家金店的黄金兑换业务规则是,如果消费者拿来的旧饰品是自家品牌,以旧换新时没有折旧费,可换回相同克数的黄金饰品,只要再付一笔新品的加工费就可以了。如果不是自家品牌的黄金饰品,则要减去10%的折旧,再加上加工费,才能换新。也就是说,拿去的黄金旧品如果是15克,换回的新品则是13.5克,同时再加上加工费。如果消费者所换新的饰品克数超过旧品的30%,就只要按当天黄金饰品金的原价补上多出的克数即可,不用再付加工费。比如8月9日,该金店黄金饰品原价为592元,按此价格补足多出分量的差价,但补差价时不再享受当天店里每克减20元的优惠。 闵行区一家金店的以旧换新业务,则是只回收自家品牌黄金饰品,并且换出的新品要超过旧品50%的克数,消费者在补足多出克数差价的同时,还要加付新饰品的加工费才能完成交易。 上海一家本土品牌金店的以旧换新规则就更加复杂一些:只收自已品牌的饰品;换出的新品至少要超过旧品克数的30%,增加克数按当天店里的饰品金价计算,不参与优惠活动;加上新饰品加工费;还要加旧品每克25元的融炼费。 总的来看,各家金店在做以旧换新业务时,类似的方式基本包括,消费者所要换回的新黄金首饰克数要大于旧的黄金首饰克数,多出来的部分按照当日金价补差价;同时,首饰品都有加工费,这一部分在大部分金店需要另外收取。 几天下来,李阿姨发现,黄金已不再是传说中的“硬通货”了,并非拿到哪里都有人要。 事实上,经过时代的变迁,黄金的属性早已发生了诸多变化。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说,现在处于信用货币时代,大多数货币都已经与黄金脱钩,黄金也很少作为货币的属性存在,所谓的“硬通货”属性也是有所减弱的。但是黄金价值相对稳定,仍然是最重要的资金避险产品,仍然具备“硬通货”功能。所以,在消费与投资领域,人们依然会对黄金有浓厚的兴趣。 黄金具备“硬通货”的功能、保值,这一点李阿姨还是感受到了。 比较下来,李阿姨最终没有去网上做兑换现金业务,在一家金店做了以旧换新,加了1000多元加工费换回了相同克数的一款新手镯。她说,虽然看上去是一次“物物交换”,但说明原来的黄金手镯还是值钱的,也做到了保值,多加出来的加工费也可以接受,相当于千把元的成本换一个新款,换一个好心情,也值得。
今年以来,贵金属价格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走势。黄金、白银作为传统的避险金属,货币属性较强,在疫情、海外宽松政策等多因素的影响下持续上行。钯、铑等铂族金属在年初经历了短暂牛市后,陷入了低位震荡。 业内人士表示,预计未来黄金、白银仍将因避险保值功能被许多投资者青睐,而铂族金属则将受制于汽车工业复苏情况、各国排放政策等因素,预计价格波动偏大。 白银走势强于黄金 上周五公布的美国7月非农就业数据好于市场预期,加上美国财政刺激方案未能如期落地,黄金、白银价格出现了一定回落。但是,从最近一周来看,黄金价格仍不断创下新高,白银价格继续刷新7年多以来的新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伦敦现货黄金周涨幅为3.04%,当地时间8月7日最高触及2075.14美元/盎司,继续刷新历史新高;伦敦现货白银周涨幅为16.14%,当地时间8月7日最高触及29.86美元/盎司,创下了7年多的新高。 洪攻略投资研究院院长、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MBA导师洪榕表示,海外疫情持续蔓延下市场避险需求上升,货币宽松背景下美元走低、海外通胀上行预期升温,加上世界多地债券收益低迷,是金银价格不断走高的主要原因。 相比黄金,近期白银价格的上涨更为强势。截至8月7日下午收盘,沪银期货周涨幅为18.41%,远超沪金期货4.91%的周涨幅。对此,徽商期货贵金属分析师从姗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总体上看,白银大部分时间都跟随黄金走势,但白银的价格相对较低,价格弹性高,投机性也比黄金更强,较多的散户和短线资金会参与白银交易,所以短期内银价波动性会高于金价。 金银市场已出现过热迹象 避险情绪升温,也使市场掀起了黄金、白银的投资热潮,黄金ETF和白银ETF持仓量屡屡刷新纪录。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全球黄金ETF总持仓达3785吨,再度创下新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全球最大的白银ETF安硕白银信托ETF(iShares Silver Trust)持仓量为17866.67吨,创下历史新高。 金银接连刷新历史价格纪录,也引发了业内人士对市场过热的担忧。路孚特GFMS贵金属高级分析师李冈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短期内,金价的上升动力犹在,但黄金大概率会在今年出现技术性回调,不排除跌回2000美元/盎司以下的可能性,金价可能会在回调、整固后继续上行。 “白银仅用1个多月的时间,就从18美元/盎司涨至29美元/盎司,市场过热的迹象明显。许多白银期货的参与者回报丰厚,并已开始考虑平仓获利。一旦多数投资者选择套现离场,可能会出现银价下跌急剧的现象。”李冈峰表示。 展望后市,李冈峰认为,随着海外疫情好转,部分市场资金会从具有货币属性的金银转向更具工业属性的铜、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可能会使金银价格出现一定波动。不过,在海外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金银避险保值的作用仍十分重要。 铂族金属震荡分化 铂族金属对汽车工业至关重要,铑、钯、铂均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领域。由于各国汽车排放标准趋严,加上南非矿山供应的不确定较大,铂族金属曾在今年年初经历了阶段性牛市。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末,钯、铑报724元/克、3394.5元/克,分别较年初上涨47%、115%,并均在2月份创下了2007年以来的新高。 今年4月以来,黄金、白银持续走强,铂族金属的走势却截然不同:铂价震荡上行,而钯、铑价格却陷入了低位震荡。Wind数据显示,铂价自4月初以来上涨29%,钯、铑则分别在500元/克、2200元/克附近震荡。 受访业内人士均表示,受疫情影响,全球汽车产业景气度下降,是铂族金属价格短期式微的主要原因。汽车催化剂制造商庄信万丰(Johnson Matthey)曾在今年5月预计,疫情将使汽车催化剂中铂族金属的用量减少至少15%至20%。 财通证券认为,“国六排放标准”从2020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有望大幅提振汽车尾气催化剂关键材料——铂族金属铂、钯、铑的需求,铂族金属的用量将会在未来3年持续增长,预计铂、钯、铑的单车用量将分别实现15%、40%、50%的复合增长。
铁矿石期货再升破900元 大商所发风险提示函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尽管市场不乏“泡沫”“炒作”这样的呼声,8月6日,铁矿石主力合约还是再度强劲上涨,上破900元整数位关口后,继续向上攀升,报910元。 8月6日,大商所网站发布《市场风险提示函》:近期铁矿石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请各会员单位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工作,提醒客户理性参与、合规交易。 创一年多新高 铁矿石期货盘中一度触及913.5元/吨,这是2019年7月22日以来新高,也是今年首度超过900元。2019年7月16日,铁矿石创出阶段性高点924.5元。 如今情况和2019年上半年比较相似,长期平稳盘整后,突然开始发力上涨。国内外环境都有突发因素,海外因为疫情原因动不动提出减产,国内因为经济环境不景气,要靠大规模基建刺激,拉动了对钢铁需求。 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新创认为,现在这一波铁矿石价格上涨,关键是国内投资加速,给国内钢材需求创造机会,造成国内钢产量再创新高,从而拉动铁矿石需求,另外疫情影响铁矿石供应。 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认为,今年矿价上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供应受限,推动矿价上涨。7月份,随着供应缓解、港口库存回升,矿价上涨动力不再。但是,流动性宽松推动资产价格上涨,从房地产、股市,再传导到大宗商品,因此矿石又搭上顺风车,开始第二阶段的上涨。“第一阶段为商品属性,第二阶段为金融属性。”目前现货需求还不错,资金宽松化解了高库存压力,市场预期也变得乐观起来。 如果高温雨季结束,市场需求明显恢复的话,资金可能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200~300元。 Wind数据统计显示,二季度以来,铁矿石主力合约涨幅已达54.97%,仅次于沪银和LPG。另一方面,最新一期铁矿石进口港口库存报11402.72万吨,连续6期攀升,并创4月下旬以来新高。 我国钢材消费和铁矿石价格可谓出乎预料,一季度需求大幅下滑,二季度迎头赶上,1~6月全国粗钢产量49901万吨,增长1.4%,钢材60584万吨,增长2.7%。同期铁矿石进口54691万吨,同比增长9.6%。与此同时,全球粗钢产量8.73亿吨,同比下降6%,减少产量5529万吨;相关机构据此推测,2020年全球粗钢产量17.5亿吨,同比降低5.5%,减少产量1亿吨左右,并不支撑铁矿石价格大涨。 市场都在流传海外疫情对铁矿石生产量的影响,但业内人士表示,淡水河谷的真实情况与传闻大相径庭,淡水河谷二季报显示,6月单月产量达到2510万吨,较今年前5个月的单月平均产量提高了23%。实际上疫情对矿山生产造成的影响相当有限。淡水河谷一再申明,2020年全年铁矿石产量指导目标不变,仍为3.1亿吨~3.3亿吨。其他三家澳大利亚矿山基本未受影响。 争夺定价权 在全球大减产的情况下,国内钢厂依然要高价买矿。作为最大需求国,中国当初建立铁矿石期货的目标之一,就是掌握定价权,现在看来并没有。 有一位业内人士对掌控铁矿石话语权并不乐观,他称国内业内“没有战略也没有对策,一盘散沙,怎么可能有影响力”。 再上一次铁矿石突破900元,还是2013年铁矿石期货挂牌一开始,后来马上跌破900元,进入漫长熊市,一直到2015年12月份,创下278元的低价,此后涨涨跌跌,中轴线在500元左右。 到了2019年年初,铁矿石开始翻倍之旅。2019年的上涨令人意外,当时国内经济已不景气,但是有两个突发因素,一个是巴西溃坝影响,一个是澳大利亚飓风。更令人意外的是价格攀升速度之快,当时出现供求缺口,现货价格为期货提供支撑。期货迅猛上涨,还导致中钢协发文查找其中炒作因素,希望抑制铁矿石价格上涨,为中国钢企营造一个好的运营环境。 去年8月,铁矿石价格达到顶峰后,很快断崖式下跌,一个月时间就跌到了600元以下,此后到今年5月份,都围绕630元的中轴线波动。 也有人倾向于认为,这一波铁矿石价格大涨,是因为金融放水导致资金进入谋利,如果是这样的话,整个中国钢铁产业都会因此受损。
8月6日,福建福州,不少青年在一家付费“自习室”学习。近来,福州出现多家 付费“自习室”,吸引了不少 “学习党”“考试党”“上班党”光顾。该自习室每小时收费5元(人民币,下同)到10元,1天的价格为60元,还有小时卡、周卡、月卡等。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8月6日,福建福州,一家付费“自习室”吸引不少 “学习党”“考试党”“上班党”光顾。近来,福州出现多家付费“自习室”,自习室每小时收费5元(人民币,下同)到10元,1天的价格为60元,还有小时卡、周卡、月卡等。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8月6日,福建福州,一家付费“自习室”吸引不少 “学习党”“考试党”“上班党”光顾。近来,福州出现多家付费“自习室”,自习室每小时收费5元(人民币,下同)到10元,1天的价格为60元,还有小时卡、周卡、月卡等。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8月6日,福建福州,一家付费“自习室”吸引不少 “学习党”“考试党”“上班党”光顾。近来,福州出现多家付费“自习室”,自习室每小时收费5元(人民币,下同)到10元,1天的价格为60元,还有小时卡、周卡、月卡等。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8月6日,福建福州,一家付费“自习室”吸引不少 “学习党”“考试党”“上班党”光顾。近来,福州出现多家付费“自习室”,自习室每小时收费5元(人民币,下同)到10元,1天的价格为60元,还有小时卡、周卡、月卡等。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近期,黄金价格疯涨,使其成为继股票市场走牛后的又一个热门投资品种。 8月7日,金价已经创下了2068.1美元一盎司的天价,突破了2011年所创下的1920美元一盎司的历史高价。在沃伦·巴菲特的增值资产清单上,黄金次于股票、房产之后,排名第三。然而,近期的黄金,却是独占鳌头。记得,2001年,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时,金价约为275.00美元/盎司。我们去英国路演时,有人预测,会冲到600美元/盎司,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是天方夜谭。可是,在接下来的10年里,黄金价格竟然增长了6.52倍。 那么,黄金为何如此疯狂呢? 一般而言,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最直接的原因,是资金的持续助推。这个逻辑,也同样适用于黄金。这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投资者对美元贬值、通货膨胀走高等预期。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各国持续发钞,利率大幅降低,新冠疫情更是导致各国采取货币政策大规模地刺激经济,引发避险资产——黄金的价格一轮又一轮地大涨。 从增值资产的层面上看,股票排行第一。我们拉长时间轴,以1802-2014年的时间段几项美元资产进行说明。如果自1802年保留一元美元,持有到2014年,值多少钱呢?答案是5美分,也就是说,212年之后,一美元的现金丢掉了95%的价值、购买力!这是因为通货膨胀。但是,如果在同一时间,用一块美元购买了黄金,能有多少购买力呢?结果是3.12块美元;短期债券在过去的212年间涨了275倍;长期债券的回报率则比短期债券高很多,涨了1600多倍。相比之下,股票在过去的212年的表现如何呢?如果我们在1802年投资一美元,购买美国股市优质股票,持有至2014年升值了100万倍,实际价值是103万美元。它的零头都大于其它各大类资产。 各类资产历史回报 再以1991-2014年美国几类金融资产为例:股票的年化回报率为7.2%;长期债券5.1%;黄金3.0%;短期债券0.5%;而美元现金呢?则是-2.3%。 但是,即使这样,为什么很多人不选择股票而选择黄金呢?那是因为:优质股票不好挑选;很多人也经不起市场的波动,没有耐心,不愿长期持有。 尽管房产也是不错的保值、增值商品,但是,它具有难以变现等弱点。 黄金,可开采成本高,新增数量有限,是一个能有效抵御通货膨胀的产品。黄金的优点也很多,首先,就是黄金的避险功能;其次,便于收藏;再次,易于变现。所以,不少人喜欢选择黄金保值增值,以便抵御通货膨胀,期以增值。 但是,黄金如此疯涨的势头,是否还能持续下去呢?何时是个头呢? 本人的观点是,尽管黄金会出现短暂的修正,但其后又会重拾升势,快速拉升的行情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短期内,金价仍将以上行为主,预计中期金价上看2300美元一盎司。但是,飙升的空间却很有限,因为它取决于通胀的压力。 促使通货膨胀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货币超发,另一个就是原油价格。目前,能否真正推动金价上涨,需要看“通胀之母”——原油的价格。在现代经济中,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建立在原油价格基础上,甚至食品、衣帽都离不开原油。 而当下经济,因为疫情而无法全面恢复,在需求层面会拖累油价。虽有各大产油国用减产来推动石油价格的上涨,但是,只要疫情不结束,需求就难以增加,原油价格就难大幅上涨。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疫情导致的低油价,很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持。 布伦特原油价格走势 2020年8月7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从中行原油宝事件后的15.89美元/桶,上升到44.90美元/桶。但是,如果仅仅依靠减产来将原油价格拉升到50-60美元/桶,难度依然不小,重要的还是要看需求的增长。如果原油价格持续维持在50美元/桶以下的低位,现实的通货膨胀就很难像1970年代那样飙升。如果现实的通货膨胀率没有飙升,那么,相对的通胀预期也会下降。而通胀预期的下降,也就会阻止黄金价格的飙升。 再从货币超发的角度思考吧!尽管自美国疫情爆发以来,美联储就开启了“无限量印钞”的救市模式,但是,通过细心的观察可以发现。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 如今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并不像疫情开始时那样出现大幅增长。近期的救助方案也依然存在分歧。这可能意味着美国货币超发对于通胀的助力,短期内已经结束。 虽然市场上对于通胀依然有着很强的预期,但是,随着上述两大助力的减弱,黄金的价格也会逐渐趋于平稳。 黄金价格VS美国5年期国债收益率 最后,伴随着黄金价格的疯涨,我们应该注意到其背后的问题。虽然黄金价格的上涨,意味着市场对于未来高通胀的强烈预期,可是,各国央行却视而不见。去年刚刚过世的前美联储主席沃克尔在2018年曾表示:“仅仅是经济增速放缓和反复的衰退,并不足以带来如1975年或1982年的两次大衰退,真正的危险来自于有意地鼓励或者容忍通胀走高以及随之而来的极度投机,从而坐视泡沫威胁到金融市场。” 如果各国央行为了阻止通缩而继续拼命地“印钱”,最后只会带来通胀,进而引发经济衰退。
正当人们的目光被高涨的猪肉价格吸引时,鸡蛋也开始不安分了。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进入7月份以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鸡蛋价格从月初的6.31元/公斤涨至月底的8.33元/公斤,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价格攀升了32%;进入8月,这一态势仍在延续,截至8月5日已经涨到了8.65元/公斤。另有统计数据表明,从产区向养殖户的收购价格来看,7月份鸡蛋价格累计涨幅高达67.5%。此情此景,大概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众所周知,含有丰富营养的鸡蛋,早已成为国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求量极大,而且不像猪肉那般容易替代,比如很多人都知道早餐要吃鸡蛋,却鲜有人说早餐要吃鸭蛋和鹅蛋。故而比起猪肉涨价,人们往往对鸡蛋涨价更为在意。那么问题来了:鸡蛋价格为什么会疯涨?还要涨到什么时候?本文将依次给出答案。1先来回顾一下历史上的鸡蛋价格走势。纵观历史数据,鸡蛋价格从来都不是四平八稳的,但也不是毫无规律地震荡。从图1可以发现,鸡蛋的价格走势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涨跌规律,基本都是下半年高于上半年,每年第三季度,鸡蛋便会迎来一波明显的涨价,而第四季度到第二年上半年,又表现为价格的下跌。此外,每逢节假日、学校开学等特殊时间点的到来,鸡蛋价格同样会有所反应。虽然历次涨跌幅度有所不同,但整体趋势是明确的。这一规律也给出了本轮鸡蛋涨价的季节性原因。事实上,自7月份开始,各地气温日渐升高,而全国不少地区的强降雨天气也频频光顾,不仅导致蛋鸡产蛋率与蛋重下滑明显,而且这样的天气也不利于鸡蛋的运输和保存。此外,由于上半年消费市场整体疲软,鸡蛋价格的偏低,致使蛋鸡养殖利润微薄,不少月份甚至呈亏损态势(见图2),很多养殖户不得不通过淘汰一批蛋鸡来止损,这又进一步加剧了蛋鸡产能的相对不足,反映到市场上便是鸡蛋整体供应能力的减弱。经济学的供需原理告诉我们,当某种商品的需求不变而供给短缺时,其价格自然就会上涨,鸡蛋同样不例外。与此同时,来自需求端的两股力量同样在起作用。一方面,当前鸡蛋已经步入市场需求旺季。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各行各业都在稳步推进复工复产,疫情期间大受打击的餐饮行业已经在持续复苏,鸡蛋消费量不断攀升,需求量随之增加,价格自然上升。另一方面,猪肉价格上涨的外溢效应使然。因疫情、天气、生猪产能波动、市场需求走强等多重因素,全国猪肉价格自6月份起再次出现反弹(见图3),其外溢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鸡蛋的价格。当然,还有蛋鸡饲料价格上涨推高鸡蛋生产成本的原因,这里不再赘述。2至此,可能会有人问了:鸡蛋还会继续涨价吗?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结合历史经验,此刻的鸡蛋价格还没有到达往年的峰值。Wind数据显示,最近两年我国鸡蛋批发价格的峰值都高于10元/公斤;其中2018年为10.16元/公斤,出现在8月27日,2019年则为12.47元/公斤,出现在11月1日(见图4)。目前鸡蛋批发价格为8.65元/公斤(截至8月5日数据),这便意味着鸡蛋价格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实际上,眼下中秋节、国庆节日益临近,而节假日期间民众对于鸡蛋的消耗量是巨大的,仅是中秋节生产月饼就需要不少的鸡蛋作为原料。为此,市场普遍开始期待中秋和国庆的鸡蛋消费旺季,很多厂家和销售商都开启了“备货模式”,增加鸡蛋采购量,或者直接联系养殖场预订。此外,随着南方雨季的逐渐结束,农产品市场下游采购环节的积极性明显提升,走货速度加快;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整体向好,暑假结束后的学校开学复课也将不再遥远……直接结果便是在不久的将来,市场上鸡蛋需求量会继续扩大,继续涨价当然也就在所难免。不过,鸡蛋价格并不会无休无止地疯涨,因为今年的鸡蛋供给能力整体上要强于往年同期。蛋鸡总数方面,根据卓创资讯监测的市场数据,截至7月底,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为12.97亿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38%;企业方面,根据企查查数据,今年上半年蛋鸡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0.74万家,其中二季度新注册0.45万家,同比增长18.4%,环比增长55.2%。再考虑到近期蛋鸡养殖利润已经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扭亏为盈(从7月3日的-20.49元/羽增至7月31日的39元/羽),后续新进入的蛋鸡养殖户有望进一步增加,这些因素都为鸡蛋消费市场的稳供保价带来了利好。综上所述,虽说短期内鸡蛋价格将继续走高,但大概率不会超出往年的季节性规律,随着后续天气的转凉,蛋鸡产蛋量逐渐恢复,其价格也将有所回落。至于鸡蛋涨价是否会像猪肉涨价那样给物价造成压力,我认为大可不必过度担忧。一方面,生猪与蛋鸡的生长周期不同,生猪从怀孕到商品猪出栏一般要历时9个月左右,而蛋鸡从孵化到产蛋一般只需要20周左右,一旦供给端发生问题,鸡蛋供给的补充速度要快于猪肉,因此鸡蛋价格的波动幅度以及涨价带来的影响都会小于猪肉;另一方面,鸡蛋价格在食品和CPI中的权重仅相当于猪肉价格的1/3,故而其价格变动对于CPI的影响较为有限。3读到这里,相信那些担心“火箭蛋”重出江湖的人们可以暂且松一口气了,不过作为日常生活的一大必需品,看到鸡蛋大幅度涨价,人们还是会心有余悸。事实上,不止鸡蛋和猪肉,包括大蒜在内的其他农产品价格都经常会出现反复波动,而“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事件给市场带来的负面效应,至今仍历历在目。正因为如此,如何推动农产品价格更为稳定的运行,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发力:其一,要促进农产品的顺畅流通。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在很大程度上与复杂的流通过程有关。由于中间环节繁多,农产品的终端价格与在农民手里时的初始价格早已大相径庭,其中更是有不少中间商从中获得了超额利润。因此,我们应在理顺供销环节、减少农产品流通成本上多下功夫,尽可能实现流通环节的高效和通畅,以此来保证农产品价格的平稳。其二,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主体培育。具体而言,应鼓励与支持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冷链物流建设,并强化加工、储藏等配套设施,以此来提高市场吞吐能力,这不仅可以使得农产品保质保量与减少损耗,还能间接调节农产品上市节奏,从而避免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此外,我们还需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生产、出口、库存和价格等方面的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增加信息透明度,改善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致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积极健康地引导社会游资投资农业,避免恶意投机炒作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