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8月28日晚间,金地集团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金地集团多项盈利指标同比下滑。 2020年上半年,金地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98.75亿元,同比下降11.6%,具体到各业务板块,房地产销售、物业管理、其他、物业出租的营收占比分别为90.49%、4.83%、2.37%、1.53%。 利润方面,上半年金地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82亿元,同比下降17.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21亿元,同比下降40.86%;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66元,同比下降17.5%。 图片来源:金地集团2020年半年度报告 金地集团称,营业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并表范围内的房地产项目的结算面积减少。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金地集团公司房地产项目结算面积97.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6%;结算收入169.33亿元,同比下降15.5%。不过,上半年金地集团的房地产业务结算毛利率为39.6%,保持行业较高水平。 半年报还显示,上半年金地集团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有所上升。其中,销售费用6.28亿元,同比增加12.77%;发生管理费用18.84亿元,同比增长13.64%。 虽然盈利指标全线下滑,但上半年金地集团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 484.9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3%;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016.3 亿元,同比增长 18.7%。 就区域而言,金地集团在华东和东南两个区域的销售额合计占总销售额比重约 57%。其中,南京的销售额超过100 亿元,上海和杭州的 销售额超过 80 亿元。 就具体项目来看,南京云逸都荟花园项目单盘销售额超过 40 亿元,上海铭望雅筑、杭州滨江金地御品、北京华樾西园、呼和浩特江山风华等项目销售额均超过20亿元。 此外,半年报还显示,截止6月30日,金地集团合同负债为1087.89亿元,占当期总资产比例29.32%。 结合7月单月金地集团录得销售额209.4亿元,同比上升41.57%。则2020年1-7月金地集团累计合约销售金额达1225.7亿元,已完成去年全年销售额的58.2%。 土储方面,上半年金地集团利用多元化投资方式获取土地52宗,新增了约649万平方米的总土地储备,其中一二线城市的新增土地储备占比约 67%。 截止报告期末,金地集团已进入了全国65个城市,总土地储备5866万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3010万平方米。 金地集团在半年报中表示,下半年公司将保持投资力度,继续坚持投资主流地段、主流客户、主流产品的高流动性项目,同时持续完善和优化布局,并加强现有城市的深耕。 “公司还将进一步加强对宏观形势的审慎分析与研判,密切关注金融环境的调整方向和幅度,以及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变化对不同城市市场的影响和走势,根据变化情况及时有效地评估和调整投资策略。”金地集团在半年报中补充道。 图片来源:金地集团2020年半年度报告 财务结构方面,截止报告期末,金地集团总资产3710.55亿元,同比增长10.82%;净资产509.79亿元,同比下降5.76%;总负债2921.39亿元,较2019年末2524.46亿元增长15.72;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393.77亿元,2019年末328.1亿元增长20.01%。 同期,金地集团债务融资余额为1084.57亿元,债务融资加权平均成本为4.86%。有息负债合计1084.57亿元,较2019年末947.58亿元增长14.45%。其中,银行借款占比为47.84% ,公开市场融资占比为48.94%,其他融资占比为3.22%。 不过,上半年金地集团长期负债占全部有息负债比重的58.44%,相较于2019年末63.01%的比重下降4.75个百分点。 目前,金地集团账上有500.28亿元的现金及等价物余额,和393.77亿元的短期债务对比起来尚有可覆盖的能力。 谈及下半年的发展,金地集团在半年报中表示,面对疫情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未来将重视营运驱动,强化精益管理,增强组织能力,以保持销售规模和利润持续、健康、均衡增长。
8月28日晚间,同仁堂公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今年上半年,同仁堂实现营业收入60.04亿元,同比下降16.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亿元,同比下降27.28%。 继2019年近十年来营收、净利润首降后,同仁堂上半年业绩进一步下滑。此前,同仁堂曾连续三年营收增速下滑。2016-2018年,同仁堂营收增速分别为10.96%、10.63%、6.23%。 同仁堂称,业绩下滑主要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产品销量下降,零售门店客流量下降所致。 作为一家老字号中成药企业,同仁堂的业务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部分。 报告期内,医药工业板块实现收入37.88亿元,同比下降12.74%,毛利率也比上年减少4.41个百分点。 分产品来看,今年上半年,同仁堂前五名系列产品实现营收18.21亿元,同比下降5.3%。近两年,同仁堂收入前五名的主要品种均为安宫牛黄系列、同仁牛黄清心系列、同仁大活络系列、六味地黄系列和金匮肾气系列。 此外,同仁堂医药商业板块实现收入33.49亿元,同比减少13.1%。 同仁堂表示,由于受疫情影响较重,同仁堂商业经营难度依然不小,尽管第二季度收入及利润环比第一季度略有提高,但上半年营业利润仍然下降40%。 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底,同仁堂自有零售门店为855家,较2019年末净增加3家。2019年年中,同仁堂净增门店数达到46家。 分地区来看,报告期内同仁堂海外收入大幅下滑35.91%。同仁堂海外业务主要由子公司同仁堂国药负责。同仁堂在半年报中表示,全球疫情蔓延和持续性全球经济衰退严重地影响了同仁堂国药在报告期内的业务表现。今年上半年,同仁堂国药实现营收5.15亿元,同比下降 27.56%;实现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 33.12%。 近年来,产能不足一直是同仁堂的发展桎梏。2017年,同仁堂新开辟的大兴生产基地基本建设完成,开始搬迁和试产。2018年新建基地部分达产,完成190余个品规的转移注册。至目前,新建基地仍处于竣工收尾阶段,新建产能还未充分释放。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传统中药业务增长乏力,同仁堂正在做出新的尝试。今年7月,同仁堂以“中药材”概念跨界入局咖啡+烘焙市场,其子品牌“同仁堂知嘛健康”目前已在北京开出三家门店。知嘛健康定位于“通过在线下设立超级体验店,为现代年轻人提供亚健康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平台”,其计划未来一年在北京布局300家门店。
主因是向实体让利、大幅计提拨备 盈利表现一向稳定的上市股份银行,今年上半年业绩集体受到冲击。截至昨日,在A股上市的大多数股份行已披露2020年半年度报告。虽然营收都有不错的增长,但净利润增速同比均有所下降,部分银行甚至为10年来首度下降;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净息差、净利差基本也都缩窄。 对于净利润增速下降,市场并不意外,银保监会此前也有明确解释,主要是因为向实体经济让利,以及加大不良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市场预计下半年银行风险处置压力仍然较大,或将影响银行全年业绩。 净利润罕见集体下降 截至昨日晚间,在A股上市的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均披露了半年报。报告期内,上述8家股份行营收均实现增长,平安银行在报告期内保持了15.5%的营收增速。但这8家股份行的净利润增速统统下降,同比分别下滑9.77%、11.2%、1.63%、9.81%、9.17%、10%、9.97%、10.02%。 与此同时,净息差、净利差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窄。作为零售标杆银行的招商银行在报告期内的净利差、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2.42%、2.5%,同比分别减少0.16个百分点、0.20个百分点。兴业银行净利差1.68%,同比下降0.03 个百分点;净息差1.93%,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 净息差、净利差收窄是近些年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大趋势,但上述股份行的利息收入仍然保持较好增长。 报告期内,兴业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549.78 亿元,同比增加50.83亿元,增长10.19%;浙商银行利息净收入179.63亿元,同比增加20.12亿元,增长12.61%,占营业收入的71.44%。这可能得益于这些银行在负债端的优化,成本有所降低。 部分银行还抓住市场机会,使得非利息收入大增。招商银行报告期内的非利息净收入574.80亿元,同比增长12.94%。 最受关注的净利润数据虽然集体大幅下滑实属罕见,但市场对此并不意外。此前银保监会披露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万亿元,同比下降9.4%,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5.86个百分点。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解释称,银行利润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二是不良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加大。 加大拨备计提 备足“弹药” 根据上述股份行披露信息,尽管上半年不良率情况存在差异,但总体上资产质量基本可控。 总体来看,多家股份行在不良贷款余额略有上升的情况下,不良率均保持在2%以下,个别股份行不良率有所上升,也有个别银行实现“双降”。如,截至今年6月末,浦发银行后三类不良贷款余额为802.0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2%,两项指标较上年末实现“双降”。 考虑到金融风险的滞后性,几乎所有股份行都加大了拨备计提,以提高风险抵御能力,使得信用减值损失增加,净利润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比如,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信用减值损失项目分别同比增长41.54%、41.2%、39.09%、42.09%。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1万亿元,同比多处置1689亿元。同时,按照预期信贷损失的原则要求,计提减值准备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4%。 这正是银行净利润下降的原因之一。平安银行、兴业银行也在报告中有过类似解释,“为提升风险抵补能力,加大拨备计提力度,从而导致净利润下降”。 还原拨备前利润增速来看,不少银行仍保持了稳健增长。报告期内,平安银行实现减值损失前营业利润561.50亿元,同比增长18.9%;中信银行拨备前利润增长约为14.3%。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此前表示,要备足抵御风险“弹药”。要求银行采取多种方法补足资本,提前加大拨备提取,提高未来风险抵御能力。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在充分揭示风险前提下,研究分阶段下调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释放资源全部用于处置不良。
8月28日晚间,海尔智家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海尔智家实现营收957.28亿元,同比下降4.29%;归母净利润27.81亿元,同比下降45.02%;归母扣非净利润25.69亿元,同比下降44.06%。 上半年,海尔智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5.43亿元,同比减少115%。 海尔智家称,上半年,疫情期间经济和社会活动严重受限,居民平均实际收入水平及收入预期水平均下降,导致消费者有效需求与消费信心不足,叠加疫情影响地产竣工、装修和房产交付,白电市场需求萎缩。 在较大出货压力之下,市场价格竞争日益激烈,尤其线上各家电品类均价都呈下降趋势。根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20年H1主要白色家电品类(冰洗空热烟灶)市场零售额为4365亿元,同比下降 23.1%;销售量7964万台,同比下降9.0%。 其中,冰箱、冷柜、洗衣机、家用空调、热水器、烟灶等行业零售额分别同比下降 11.1%、13.5%、16.0%、26.0%、16.7%、17.4%。 海尔智家表示,2020 年新冠疫情对公司整体运营节奏带来影响,一季度国内业务受到疫情影响,二季度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冲击海外业务良好的发展势头。 2020年上半年,海尔智家海外市场收入470亿元,同比增长0.6%,占比达49%,近100%为自主品牌。海外业务从二季度4月、5月、6月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为-22%、-12%、20%。 海尔智家2020年半年度报告 分产品来看,上半年海尔电器的电冰箱收入267.38亿元,同比减少5.83%;洗衣机收入197.06亿元,同比减少3.21%;空调收入169.95亿元,同比减少5.32%;厨电收入140.65亿元,同比增长0.93%。 半年报还披露了私有化海尔电器事宜进展。2019年12月12日,海尔智家公告了初步探讨实施H股上市及私有化海尔电器的内容。 2020年7月30日,董事会审议通过了相关方案,并披露了《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购买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及相关文件。 截至目前,海尔智家正在继续推进相关事宜进展,并将继续根据相关要求在取得相关节点进度时进行披露。
8月28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苏宁易购实现营收1182.43亿元,同比下滑12.78%;归母净亏损1.67亿元,同比下滑107.79%;归母扣非净亏损7.45亿元,同比增长76.64%。 苏宁易购称,受疫情影响,消费需求受到抑制,消费信心修复缓慢,零售行业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同期由于苏宁小店出表带来投资收益增加影响,受此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 2020年二季度,苏宁易购的归母净利润为3.84亿元,扣非净亏损约为-2.45亿元,较上年同期以及2020年一季度有所改善。 报告期内,苏宁易购的主营品类包括3C产品、传统家电产品、日用百货及其他。 日用百货收入297.09亿元,同比增长82.48%;通讯产品收入286.93亿元,同比下降10.47%;小家电产品收入159.90亿元,同比下降20.70%;数码电脑产品收入99.91亿元,同比下降31.76%。 除此之外,冰洗空、黑电产品的收入下滑幅度均在35%以上。 报告期内,新开苏宁易购零售云加盟店1563家,关闭门店223家,销售规模同比增长61.2%。关闭苏宁易购直营店636家。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各类自营店面总数2756家,苏宁易购零售云加盟店5926家。 上半年受线下整体环境较弱影响,家电3C家居生活专业店的可比门店(指2019年1月1日及之前开设的店面,不含香港店面)线下零售销售收入同比下降33.30%,可比门店的坪效同比下降31.54%。 此外,红孩子母婴专业店上半年的可比门店线下零售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7.53%,可比门店的坪效同比下降10.48%。 苏宁易购表示,未来将持续结合消费市场的发展对门店进行动态的调整,并加强对终端的赋能,提升门店的经营质量。 截至2020年6月30日,苏宁易购的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304.88亿元和64.85亿元,共计369.73亿元。拥有货币资金365.25亿元,不足以偿还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尚有4.48亿元的偿债资金缺口。 半年报发布前,有媒体报道称,苏宁易购拟寻求通过出售物流地产和金融资产,来应对明年4月份起的多笔到期境内债。截至2020年6月30日,苏宁易购的应付债券金额为79.93亿元。 报告期内,苏宁易购非经常性损益金额达5.79亿元,主要包括处置子公司产生的投资收益7.69亿元和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5.80亿元。 2017至2019年,苏宁易购非经常性损益金额分别为43亿元、136.87亿元、155.54亿元,2017年、2018年苏宁易购通过出售阿里巴巴股份分别获益43亿元、139.9亿元。
8月28日,途牛旅游网(以下简称:途牛)发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二季度,途牛净收入3400万元,同比下降93.5%;净亏损1.48亿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1.68亿元。 根据财务结构来看,二季度,途牛打包旅游产品收入为1260万元,同期比下降97.1%;其他收入为2150万元,同比下降76.4%。途牛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此外,二季度,途牛的研究与产品开发费用同比减少74.3%至2060万元,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研究和产品开发人员相关开支减少;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下降62.5%至8430万元,这部分费用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促销费用以及销售和营销人员相关费用减少。 截至2020年6月30日,途牛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定用途现金和短期投资总计为16亿元。 途牛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敦德表示,因疫情历经多月低迷期后,国内旅游市场开始回暖复苏,途牛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了产品战略,以满足游客在后疫时代更严格的标准。第二季度,途牛的运营费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预计随着成本控制措施效果的日益显现,公司下半年收入将逐步恢复。 途牛预测,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净收入将达到8530万元至1.7亿元,同比下降80%至90%。
在疫情冲击、减费让利支持实体经济等因素影响下,上市银行上半年在营收保持稳健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增速普遍出现明显放缓或下降。同时,半数以上银行的净息差同比收窄,减费让利支持实体经济诚意十足。 从半年报经营数据来看,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均出现较大程度下降。比如,平安银行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83.2亿元,同比增长15.5%;实现净利润136.8亿元,同比下降11.2%。而去年同期,该行营收、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8.5%、15.2%。 招商银行也不例外。报告期内,该行(集团口径)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497.88亿元,同比下降1.63%;实现营业收入1483.53亿元,同比增长7.27%。反观去年同期,该行净利润增速高达13.08%。 建设银行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376.26亿元,同比下降10.74%。 而城农商行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基本从往年同期的两位数下降到个位数。 银行净利润增速集体下降,符合市场预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监管引导减费让利,支持实体经济。相关举措包括降低贷款利率、使用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减少收费等。 根据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此前披露的数据,今年前7个月,银行保险机构已向实体经济让利8700多亿元。兴业银行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该行上半年减免手续费14.64亿元。 二是,银行加大拨备计提力度,提前应对未来不良贷款上升的压力。 在此导向下,上半年银行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升至四到五成。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建设银行信用减值损失项目分别同比增长41.54%、41.2%、39.09%、42.09%、49.18%。 从还原拨备来看,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净利润增速仍然稳健。不过,市场分析认为,如果银行真实资产质量暴露较为充分,且保持稳定,那么下半年银行整体盈利水平有可能回归稳健。 至于“减费让利”的诚意如何,可以从上述银行的半年报中管窥一二——众多上市银行净息差都有较为明显的收窄。 净息差,是利息净收入与生息资产规模之比,主要受资产端贷款及投资收益率影响,是体现银行盈利水平的指标之一,按照中国银行副行长张青松此前的解释,净息差提高一个基点,就是将近20亿元的利息收入。Wind数据统计显示,半数以上的上市银行的净息差出现收窄,原因之一就是资产端的贷款利率快速下降。比如,招商银行上半年净息差为2.5%,较2019年全年减少9个基点,二季度单季环比下降11个基点至2.45%。 建设银行上半年净息差为2.19%,同比下降13个基点。该行在半年报中解释,上半年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主动向实体经济让利,受存量贷款基准转换影响贷款收益率下降,债券投资和存放拆放等生息资产收益率由于市场利率下行低于上年同期,存款竞争激烈导致存款成本略有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