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应习文:短期通胀企稳背景下,货币政策可适当调整节奏》 作者 应习文(民银智库宏观分析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CPI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2.7%,同比涨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略高于市场预期。下半年以来CPI已连续两个月小幅上涨,反映国内通胀与经济形势的两个特点。 一是受天气、夏季自然灾害及局部地区疫情小幅反弹等因素影响,以肉类和鲜菜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受到供给冲击出现明显反弹;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的有序防控下,整体经济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好于预期,国内需求有所回暖,推动非食品商品与服务价格开始企稳止跌。 具体来看,猪肉价格近期调头上涨,成为食品价格最主要的推动因素。受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南方洪涝灾害,以及非洲猪瘟局部偶发等供给面冲击,猪肉价格7月环比上涨10.3%;作为替代品,牛肉、羊肉、蛋类、奶制品价格也小幅上升。南方汛期影响蔬菜供应,鲜菜价格环比上涨6.3%,是食品价格上涨的第二因素。 非食品价格企稳止跌,暑期旅店住宿及能源价格形成支撑。衣着价格因季节因素环比下降0.5%;居住价格环比持平,租金止跌;生活用品及服务环比持平,家庭服务转为环比小幅上涨0.1%;汽车、手机价格依旧环比小幅下跌,但在燃料价格支撑下交通与通信大类价格环比上涨0.3%,成为非食品的重要支撑;在疫情保障医疗供给政策支持下,医疗保健价格连续第三个月持平;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依旧环比下降0.2%,主要受团体旅游价格下降拖累;暑期旅店价格上涨,推动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8%。 7月PPI同比降幅收窄至2.4%,与市场预期基本持平,环比上涨0.4%,反映工业领域需求复苏良好。7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延续了6月的回升态势,石油价格小幅上行,有色金融价格全面上涨,带动国内基础工业产品价格回升;加之复工复产形势良好,工业品下游复苏,市场需求逐步回暖,生产与生活资料环比双升,促进PPI同比降幅继续缩小。 整体看,6、7月份连续两个月CPI小幅回升,PPI的通缩程度也持续好转,反映近期通胀形势好于预期,社会需求在疫情防控效果良好的情况下逐步复苏。不过也应注意到,通胀的上行也有供给面的扰动因素,特别是猪肉和能源价格,需注意具体产业结构性政策应对。 展望后几个月,在去年基数大幅上升的情况下,CPI同比增速重新转向回落仍是大概率事件,疫情变化、天气情况与猪肉价格走势仍将是整体CPI下行走势中的波动因素。在短期通胀企稳背景下,货币政策可适当调整节奏,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四季度可能到来的疫情防控新情况等留出一定政策空间。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牧原股份7月份生猪销售收入60亿元 环比增长28.88% 牧原股份公告,2020年7月份,公司销售生猪181.6万头;销售收入60.03亿元,环比增长28.88%;商品猪销售均价35.23元/公斤,环比上涨12.16%。
唐人神公告,公司2020年7月生猪销量8.21万头,环比上升41.3%,同比上升2.9%;销售收入合计23,021万元,同比上升113.7%,环比上升41.7%。2020年1-7月累计商品猪销量36.24万头,同比下降38.4%;销售收入115,330万元,同比上升82.6%。
天邦股份公告,公司7月份销售商品猪23.81万头,销售收入8.01亿元,销售均价65.18元/公斤,环比分别变-0.71%、-11.75%、1.18%。公司7月销量环比略有下降,主要是部分区域运输受洪水影响,交付略有延迟;7月销售均价环比略有上升而收入环比下降主要是销售构成中仔猪占比较多。 2020年1-7月销售商品猪135.78万头,销售收入45.88亿元,销售均价57.09元/公斤,同比变动分别为-19.10%、80.62%、336.15%。公司2020年1-7月生猪销售数量同比下降、销售收入和销售均价同比大幅上升,一是因为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行业产量减少,生猪市场价格同比大幅上涨,二是因为公司销售构成中种猪、仔猪占比较高。
法国经济二季度环比萎缩13.8% 新华社巴黎7月31日电(记者陈晨)法国国家统计和经济研究所7月31日发布初步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环比萎缩13.8%,创下1949年以来最大季度环比降幅。 数据显示,法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滑19%。 国家统计和经济研究所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法国第二季度家庭消费、企业投资和国际贸易额均大幅下滑。不过,自5月11日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松,法国经济活动逐步恢复,相比4月水平已有一定程度的反弹。 这一机构还将法国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萎缩幅度由5.8%修正为5.9%。 法国经济去年第四季度萎缩0.1%,迄今已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负增长,延续了“技术性衰退”状态。
整体物价回调 疫情爆发初期价格涨幅明显,疫情爆发后期价格出现回调。清华iCPI项目组采用高频数据,实时记录每日价格变化。图1实时记录了线上商品价格涨跌幅环比变化。受疫情和春节影响,2月份线上商品价格环比涨幅较高,最高超过0.8%。疫情后,价格涨幅出现回落,一直在(-0.2%,0.2%)的区间范围内震荡,整体较为稳定。 图2实时记录线上商品价格涨跌幅同比变化。疫情的紧张局势在4月以来得缓解,价格同比涨幅由高峰期的4.5%跌到3%左右。价格同比涨幅有所回落,且保持稳定。 我们又选取女式服装、化妆品、首饰等线上商品价格构建女性消费指数。相比于食品等刚需,这些消费品的消费波动要更大,因此更能反映经济波动情况。图3实时记录女性消费价格指数的涨跌幅同比变化。疫情爆发后,价格涨幅同比由2月份的5%下跌到4月份的1%。受疫情的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受到明显冲击。 图4实时记录扣除通货膨胀的女性消费指数价格涨幅同比变化。扣除通货膨胀后,女性消费商品的线上价格涨跌幅同比在疫情以后下跌显著。女性消费价格指数变动同比由疫情之初的1%下跌到-2%。 5月以来,经济复苏加快 我们构建特色指数刻画经济活动的多方面特征。例如,通过实时记录近万支热销口红的每日价格,我们构建了口红价格指数。图5实时记录口红价格指数涨跌幅月环比在2020上半年之间的变动状况。受疫情冲击,2月至4月以来,口红价格指数环比一直呈下跌趋势。价格涨幅月环比由疫情之初的1%下跌到5月初的-1%。不过,5月份以来,口红价格指数涨跌幅环比出现上升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经济在5月以来,恢复速度加快。 图6实时记录剔除通货膨胀以后的口红价格指数涨跌幅月环比变化。扣除通货膨胀后,口红价格指数变动趋势依旧十分明显。受疫情冲击,口红价格指数涨跌幅月环比由疫情之前的1.5%下跌到0%左右,这一态势在2月至3月之间一直处于维持状态,在4月后进一步下跌。5月以来,口红价格指数的环比变动出现转折,并在6月后价格指数由跌转涨。这说明我国经济在5月以来一直处于加速恢复的过程之中。 我们又选取了iCPI价格采集项目中的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以及居住类价格指数。这些指数采取线上商品的月平均价格来刻画价格的月度变化。这些商品相比于食品类并非刚需,价格波动更能显示经济活力。这些指标都显示疫情之后,5月以来,我国经济处于加速恢复阶段。图7记录了衣着类价格指数的月环比变化,受疫情冲击,衣着类商品的线上价格月环比呈现“V”形走势。4月以来,衣着类商品价格月环比开始上升。 图8记录衣着类线上商品价格指数的月同比变动。受疫情冲击,2月至4月之间,衣着类线上商品价格同比始终处于超过1.5%的跌幅状态。5月以来,价格指数同比才有明显上升。在6月份,衣着类价格指数才由跌转升。 图9记录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指数同比变化。在疫情冲击下,生活用品及服务类线上商品价格同比一直处于下跌状态,在5月以来,生活用品及服务类线上商品的价格由跌转涨。 图10是居住类线上商品的价格月环比变化。和衣着类商品一样,居住类商品价格环比也经历“V”形走势。不过相对于衣着类商品,居住类商品受到疫情的冲击时间更久。2月至5月以来,居住类线上商品的月环比一直在不断下降。5月以后,居住类价格指数才开始回升。这说明房屋租赁等线上商品市场在5月以后才开始逐渐恢复活力。
集合信托产品募集情况逐渐恢复正轨,金融类信托大受青睐。 来自用益信托的最新统计显示,上周(7月6日至7月12日),共有173款集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环比减少32.16%;募集资金184.43亿元,环比减少57.98%。 值得关注的是,上周集合信托发行市场有所回暖,发行规模回升至300亿元线以上。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上周共30家信托公司发行集合信托产品216款,环比增加77.05%;发行规模306.45亿元,环比增加49.24%。 从信托产品投资领域情况来看,上周投向金融领域的集合产品大放异彩,单周募集规模超百亿,占比超五成。据统计,上周金融类集合信托募集资金101.61亿元,环比增加13.68%;房地产类信托的募集规模53.18亿元,环比减少63.73%;基础产业类信托募集资金20.93亿元,环比减少74.11%;工商企业类信托募集资金7.88亿元,环比减少79.29%。 上周金融类集合信托产品逆势增长,用益信托分析,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复苏,资金面持续宽裕,下半年权益市场吸引力将明显提高,金融类产品备受青睐,投向证券市场的集合信托产品值得期待。另外,《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的出台,为金融类信托产品明确并拓展了可投资资产的范围,对金融类集合信托产品也是利好。(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