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市场换技术”已成过去,当前应审慎处理外商企业要求增持合资品牌的相关投资,重点培育自主品牌汽车。 8月26日,有消息称,德国戴姆勒公司准备重新启动与北汽关于增持北京奔驰股权的谈判,计划将其在北京奔驰的股比从49%提升至65%。 一、德国戴姆勒要求增持北汽奔驰股权,第一个背景是,我国汽车市场已是一个开放市场,施行的是开放政策。 我国扩大市场开放,在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权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由此,中国逐步放宽外商企业持股比例,外方要求提高合资车企的股比,在2018年10月,宝马增持25%的华晨宝马股份(由50%变为75%),成为中国政府放宽汽车行业,外商来华投资股比限制后的首个落地案例。 目前,戴姆勒要求增持北汽奔驰,由于品牌和技术均由外方所有,相关技术、车型均高度依赖与外商,现在允许外商独立建厂,外商品牌可以另起炉灶的潜在威胁,是其增持股权的底气,也是中方也难以硬气回绝的原因。 二、第二个背景是,国内汽车行业消费升级,消费产品趋于中高端,豪车成了热销。 目前,从全国汽车市场的消费格局看,宝马、奔驰等豪华汽车销量暴涨,自主品牌销量大幅下滑。随着中国人均收入超过一万美元,高收入人群数量增长,偏好中高端品牌,拉动消费升级,国内疫情初步控制后,中国豪华汽车市场成了国外豪华品牌的盈利奶牛。 2020年上半年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综合销量770万辆,同比下滑23%。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同比下降29%至285.4万辆,市场份额跌至36.3%,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4个百分点。 但是,自主品牌销量大幅下跌,但豪车市场保持增长,2020年上半年,中国豪华车市场销量104万台,同比增长1%。从主要车系市场分化趋势继续加大,北京奔驰、华晨宝马等合资品牌市场销量快速回升。其中,华晨宝马第二季度产量7.69万辆,同比增长37.4%,创下历史新高。 三、外商股权放开的影响已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始显现。 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取消了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权限制,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全面对外资开放,外商在国内的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开始发力,以特拉斯、LG化学等一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外商军团登陆中国,2020年以后,外商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爆发增长。2020年上半年,特斯拉、大众、宝马等四家国外品牌,进入全国新能源销量前十名,其中,特斯拉销量5.03万辆,与比亚迪销量仅差7000辆,若考虑单车售价,特斯拉已是今年上半年销售额最高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下半年销量仍将持续释放,特斯拉上海工厂年产量已经达到20万辆,冲击国内市场。 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形势不容乐观。2020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9.7万辆和39.3万辆,同比下降36.5%和37.4%,其中,比亚迪、江淮汽车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58.34%和56.2%。 从全球电池技术进步情况看,主要是中日韩三国企业在角力。目前,已有松下、LG、三星、SKI等日韩电池企业在华设置工厂,据电池联盟统计,2019年外资企业的动力电池装车量233.67MWh,同比增长242.3%。进入2020年,外资电池品牌持续放大市场份额,LG化学和松下凭借配套国产特斯拉model3车型实现装机电量大幅增长,跻身中国国内装机量前十阵营,2020年上半年,LG化学、松下电池的装机量分别达到2488MWh和322MWh,位列国内装机电量第2名和第7名,已占全国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的16%,尤其LG化学,赶超比亚迪,外资电池生产企业的加速渗透,使得我国动力电池市场格局发生较大变量。 未来,不排除将进一步改变中国动力电池市场格局。尤其LG化学,南京滨江第二工厂将在2021年8月投产,LG化学在国内的动力电池总产能将达到50千兆瓦时(GWh),论体量,可装备100万辆特拉斯汽车model3。因此,若LG化学的南京电池产能完全释放,有可能在2021年追赶宁德时代,成为国内装机量最大的乘用车动力电池企业。数据显示,2019年宁德时代的乘用车领域电池装机量21.57GWh,装车辆49万台。 四、外商企业增持合资企业里合资品牌的股权,未来将对中国汽车的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一是中方企业“现金奶牛”受损。对于中方企业而言,失去合资品牌的控制权,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削弱。比如,2017-2019年,华晨宝马的净利润分别为52.33亿元、62.45亿元和76.26亿元。2019年北京奔驰的销售收入1551.2亿元,占到北京汽车集团的88.8%,北京奔驰毛利达422.15亿元,对北京汽车集团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至112.6%。中国市场对奔驰尤为重要,戴姆勒掌门人康松林在投资人会议上坦言,2019年有将近1/3的销量来自中国。 二是侵占了自主品牌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是全球汽车产量最大和消费市场最大的国家,但自主品牌的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 引进外商品牌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正面效应,已经被市场侵占的外部效应大幅抵消。中国汽车产业历经近30年的“市场换技术”,表明效果欠佳。主要表现在,在燃油车领域,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长时间被锁定在全球汽车产业分工体系的中低端,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企业,尤其是发动机管理系统(包括电喷)、防抱死装置等一批核心零部件依然严重依赖进口或外商企业生产。 从具体操作看,跨国公司防止技术溢出,保持外商技术优势,现在都是采取独资形式在华设置工厂,国家间的技术转移,转化为跨国集团的内部专利授权。“202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主要是日本、美国、德国的企业数量分别为24、21和18家,产品也主要集中在发动机、汽车电子、变速器等高附加值领域。中国仅有7家本土零部件企业入选《百强榜》,主要集中在外围部件领域,即使是销售额最高的延峰集团、海纳川等上榜企业,主营业务也主要是内外饰、座椅等低附加值产品。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消费升级,国外豪华品牌汽车销量暴涨,国内自主品牌销量大幅萎靡,企业亏损严重,未来,若进一步放开股权,无序引进外商汽车企业,将不利于中国的民族汽车品牌的培育,自主品牌也就难以成为全球性品牌。 五、相关产业部门应高度外商企业在华增持合资企业股权的影响,尤其重视这种趋势对中国燃油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负面冲击。因此,笔者主要提三点建议: 第一,不能主动放弃更大的砝码——国内市场。“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中国是最大的汽车市场,开门迎客,愿意来吃饭的就是客人,不来也没办法。 在国际国内双循环下,要求中国项目方能调动更多的国际资源能力,将这些资源导入国内。在2019年7月,在和戴姆勒谈了6年交叉持股后,北汽花了200亿,拿下了戴姆勒5%股权,成为戴姆勒的第三大股东。当前,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仅是外商股权,还要和国际企业建设形成基于创新链共享、供应链协同、数据链联动、产业链协作的融通发展模式,要求和合资企业要在产业链上有更深度的协作。 第二、要重新审慎处理和一批发达国家企业在华的投资项目。要求外商投资企业要进一步的本地化,我国政府出台和编制“外商进入中国的本地化发展要求”和“具体指导目录”,形成相关考核标准,根据考核标准有步骤批准具体项目的推进。针对全球影响力高的汽车企业,有必要提出90%甚至100%的国产化要求,将国外生产线迁移到国内。这样,不仅是将外商研发的现成产品在我国的简单转化,还要求外商企业将在华设立全球性的研发中心,在中国进行原创的产品研发设计。 第三,要规范地方政府的招商行为。在国家层面,外商引进要有全国性的统一部署。要进一步建立“汽车行业外商引资指导目录”,对于重点企业,要进行全国性的生产力布局行业指导,结合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等工作,改善地方企业的互相拆台的招商乱象,避免一些地方政府追求地方业绩而搅乱全国市场的情况。
8月28日晚间,浙江证监局官网披露,中金公司与华泰联合关于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的上市辅导工作已于日前全部完成,择日将正式递交科创板招股说明书。 这意味着,吉利汽车将正式向“科创板整车第一股”发起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威马汽车同样预计于2021年年初登陆科创板,其创始人兼CEO正是曾带领吉利完成对沃尔沃收购这一重大海外并购交易的前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沈晖。 浙江证监局6月30日公布的辅导材料亦显示,“辅导期大致为6月至7月,具体辅导时间还将根据中国证监会、浙江监管局的要求以及辅导对象的实际要求进行必要调整。” 但从现状来看,吉利汽车的辅导工作于8月中下旬才结束,辅导期总计持续约2个月,多于初步拟定的辅导计划,但仍少于首次公开发行企业普遍所需的3个月。 6月24日晚间,吉利汽车在港交所公布发行细则,A股发行不超过17.32亿股股份(不超过扩大后总股本的15%)。人民币股份均为新股份,且将不涉及转换现有股份。7月29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科创板上市议案获股东大会通过。
昔日重庆首富的造车梦,碎了。 8月27日晚间,力帆股份公布了2020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力帆不但亏损26亿元,净资产降幅也扩大至96.12%,仅剩1亿元。第二天一开盘,力帆股份上演一字跌停。 这家成立20多年的老牌国产车企,正濒临破产。一周前,力帆股份在公告中坦承,公司存在因重整失败而宣告破产的风险。若公司被宣告破产,公司将被实施破产清算。 曾几何时,力帆摩托车卖到全国销量第一,创始人尹明善一跃成为重庆首富。后来,力帆进军汽车领域,2009年的推出的力帆320模仿宝马MINI,巅峰时期曾有单月7000辆的销量。如今,力帆风雨飘摇。 三个月前,尹明善突然宣布将由长孙女尹安妮接班。尹安妮出生于1995年,目前仍为在读研究生,为此专程休学一年回国熟悉公司业务。95后孙女被迫上阵,力帆的处境令人扼腕叹息,这也是国内众多中小汽车厂商的一个缩影。 4天一字跌停,市值消失10亿 力帆承认存在破产风险 如今的力帆,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周五,随着一纸财报的出炉,力帆的股价毫无意外再度跌停。 8月27日晚间,力帆股份公布了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中显示:2020年上半年,力帆股份营业收入15.84亿元,同比下跌69.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9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73.99%;其净资产降幅也同样扩大至96.12%,仅剩1.07亿元。 这份数据无疑让市场对于力帆的信心降到了冰点。8月28日一开盘,力帆股份上演一字跌停。截止周五收盘,力帆的股价为3.55元,市值仅剩46.64亿元。 更早之前的8月25日,力帆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改为“*ST力帆”,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从25日至28日,力帆股份的股价已经连续4个交易日开盘一字跌停。仅仅4天时间,力帆原本不高的市值蒸发了10.78亿。 这一切的导火索,是力帆濒临破产。 8月23日,力帆股份披露公告称,力帆乘用车等10家全资子公司已被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可能对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等产生影响。同时,公司自身亦已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存在因重整失败而宣告破产的风险。若公司被宣告破产,公司将被实施破产清算。 这令人唏嘘不已。回想在今年5月的股东大会,82岁的力帆汽车创始人尹明善还希望力帆的汽车板块能尽快恢复元气。可仅仅3个月后,力帆便陷入破产危机。 就在被法院裁定进入重整程序后,力帆股份发布公告招募重整投资人。具体来看,力帆对于重整投资人的要求也较为严苛:不但要求重整投资人资产总金额不低于200亿元,还需另外缴纳保证金5000万元。 对于这样的招募要求,外界不淡定了,甚至引发吐槽,“自己都快退市分文不值了,居然还要求别人要有200亿元。”这一次,会有白衣骑士出手拯救吗? 靠摩托车发家,创始人曾是重庆首富 如今95后孙女接班 作为曾经的摩托一哥,力帆走到今天这步田地着实令人惋惜。 1938年出生的尹明善,是个不折不扣的连续创业者。早年间,他曾凭借贩卖针线,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来,尹明善还当过老师、编辑,做过书商,卖过学生辅导教材、钢笔字字帖。1985年,尹明善决定正式下海,创办重庆长江书刊公司,并大赚几十万。 1992年,怀揣20万资金的尹明善决定转型,创建了力帆的前身——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开始踏上传奇的造车之路。那一年,尹明善54岁。 当时,重庆轰达只有一间40平米的车间,9名员工,却喊出了“要造出全中国、全世界没有的摩托车发动机”这样的口号。上世纪九十年代,正是中国摩托车产业的朝阳时代,轰达靠购买大厂的发动机配件进行组装,然后出售,赚取中间的差价,生意红火。 后来,尹明善又先后拿出50万元和100万元搞技术开发,创造了当时两个“中国第一”:全国第一个100毫升4冲程发动机,以及中国第一个100毫升电启动发动机。1997年,轰达正式开始涉足摩托车整车制造。 2001年,力帆的商标正式注册,此后力帆摩托产销量一度是全国第一。那一年,62岁的尹明善以5.5亿元净资产跻身2000年福布斯50位中国富豪排行榜。2002年,力帆花6000多万元收购了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力帆汽车品牌诞生。 2005年,力帆拿到了汽车生产资质,并于2006年正式推出力帆520轿车。尹明善又一次走在了时代前沿,因为2006年正是国内汽车产业爆发之际。 力帆汽车在2010年于上交所上市。不过,自2016年1月以来,力帆汽车的销量开始快速下滑,力帆的产品线更新也比较缓慢,多数车型在2017年前上市,产品线老旧,缺乏有效的产品投入。 力帆汽车开始慢慢掉队。2019年,力帆股份亏损数额高达46.82亿元,同比下降1950%,这是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业绩亏损。2020年一季度,公司继续仍然未能盈利,单季度亏损1.97亿元。 2017年时,年近八旬的尹明善宣布退休,他的儿子尹喜地没有成为接班人,元老牟刚接棒,可惜也未能将力帆拉出泥潭。 今年4月30日,在力帆内外交困之际,尹明善突然宣布将由孙女尹安妮出任力帆第四届监事会股东监事。 尹安妮是尹明善的长孙女,1995年出生,2017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经济专业。目前尹安妮仍为在读研究生,此次是专程休学一年回国熟悉公司业务。尹明善对此表示,“现在企业比较困难,所以要求她回国在企业历练,帮助企业纾困。” 这位95后年轻的富三代,成为力帆控股新任副董事长,不得不扛起这一重任。 史无前例大洗牌,国产十大车企更替 下一个倒下的是谁? 力帆多年前选择的道路,注定了今天的结局。 曾经,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十分薄弱,大多数靠模仿,力帆也不例外。力帆2009年的推出的力帆320模仿宝马MINI,巅峰时期曾有单月7000辆的销量。 模仿造车成本低、风险小、周期短,而且销量还不错,让力帆走在模仿的路上难以回头。此后,模仿宝马3系的力帆620、模仿汉兰达的力帆x80、模仿福特S-Max的轩朗,模仿丰田汉兰达的力帆X80相继推出。 然而,仅靠模仿永远难以出头。力帆后续推出的这些车型销量纷纷折戟。 无独有偶,国内另一家因抄袭保时捷而被网友戏称为“保时泰”的汽车厂商众泰,处境同样岌岌可危。 众泰汽车8月28日发布半年报称,2020年上半年亏损超10亿。整个上半年,众泰汽车合计生产汽车仅574辆,销售汽车1417辆,与巅峰时期三十多万的年销量相去甚远。 无论是力帆还是众泰汽车,如今面临的困境,只是中国众多中小汽车厂商的一个缩影。上半年,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造车势力,惨烈的一幕幕上演着。 2月,爱驰汽车表示受疫情和车市下滑等因素影响,取消2019年年终奖发放,并对2月份员工工资采取部分缓发; 3月,威马汽车同样宣布取消2019年年终奖,并表示由于新冠疫情对初创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员工“十三薪”和“员工购车补贴”等福利,将延后至6月以后发放; 4月,东风集团发布公告称,雷诺拟将其持有的东风雷诺50%股权转让给东风,东风雷诺也将停止雷诺品牌相关的业务活动; 5月,博郡汽车被曝出准予部分员工停薪留职,随后又与部分员工签订待岗协议书,期限为6月1日到12月底,在此期间,公司每月将向员工发放2480元的生活费…… 伴随着老玩家出局,新玩家开始崛起。上个月,理想汽车成功赴美上市,最新市值为147亿美元;三天前,小鹏汽车刚刚成功登陆纽交所,一路大涨,最新市值达到了160亿美元。 这中国汽车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洗牌潮。至此,中国市值十大国产汽车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不知下一个被淘汰出局的国产汽车,会是谁?
8月21日,以“创芯•谋局”为主题的PSiC2020第三届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关键技术论坛在太湖明珠无锡顺利召开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据了解,本届论坛以“创芯•谋局”为主题,聚焦芯片基础,整合材料、器件、设备、电驱动、整车产业链资源,以期打造创新格局,推动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产业链可持续发展。PSiC2020由PSiC中国、中国电力电子产业网、北京电力电子学会、中国电源学会元器件专业委员会、宽禁带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关键技术与产业联盟、中国功率半导体工程师联盟联合主办,北京清泉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承办。 无锡市科技局刘红副局长、无锡市科技局高新处李杨处长、北京电力电子学会周亚宁秘书长、宽禁带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柏松主任、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秦舒秘书长、哈尔滨理工大学蔡蔚教授、中国一汽新能源研究院赵慧超副院长、联合汽车电子孙辉总监等领导嘉宾出席PSiC2020,业内专家、企业家共计300余人到现场参会。论坛邀请12位业内专家、企业家作主题报告,38家国内外材料、器件、设备、测试企业参与产品展示。 PSiC2020开幕式由中国电力电子产业网总经理郝海洋主持,无锡市科技局刘红副局长、北京电力电子学会周亚宁秘书长、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秦舒秘书长、赛晶亚太张强CEO分别为PSIC2020开幕式致辞,大家盛赞PSiC论坛带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产业的可喜变化,希望凝心聚力,共同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论坛专题报告环节精彩纷呈,12位演讲嘉宾分别分享了产业链各环节前沿技术信息和市场价值。哈尔滨理工大学蔡蔚教授报告主题为《功率电子控制器和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宽禁带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柏松主任报告主题为《功率碳化硅MOSFET技术问题及研究进展》,赛晶集团Raffael副总裁报告主题为《新型IGBT-电能驱动及可再生能源》,深圳基本半导体有限公司蔡雄飞副总经理报告主题为《车规级碳化硅技术及产业进展》,ASMPT张迪经理报告主题《基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先进高功率器件技术的挑战与机会》,中国一汽赵慧超副院长报告主题为《车规功率器件应用与开发》,上海瞻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黄海涛副总经理报告主题为《6英寸1200V碳化硅MOSFET和SBD工艺平台的开发、测试和认证》,上海贺利氏工业技术材料有限公司张靖技术总监报告主题为《针对功率模块的解决方案以及工程服务》,富事德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库力索法陈兰兰经理报告主题为《IGBT功率模块封装中先进互连技术》,广电计量李汝冠副总监报告主题为《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的检测技术》,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孙辉技术总监报告主题为《先进电机控制器模块化设计》,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王学和总经理报告主题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半导体市场及技术发展展望》。 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一汽、上汽、联合汽车、长城蜂巢、大郡动力、蔚来汽车、蔚兰动力、汇川、通用中国、威睿电动、理想汽车、中车时代、中车浩夫尔、小鹏汽车等十余家整车与电驱动应用端企业参会。赛晶集团、上汽英飞凌、宏微科技、晟芯半导体、通富微电子、国基南方、瞻芯电子、基本半导体、忱芯科技、利普思半导体、ASMPT、富事德、诺信中国、顺晟自动化、开尔文测控、寒驰科技、平晨科技、能芯半导体、高坤电子、三英精密、迈卡威超声波、嘉源昊泽、英国显微镜、东方中科、英铂仪器、骄成机电、爱硕科贸、贺利氏、浦发焊片、图灵电子、丰鹏电子、沐泽电子、汉碟电子、中好蔚莱、杨耀自动化、昆山欣达、德加电子、赛英电子等国内外材料、器件、设备、测试企业参与产品展示。 PSiC2020第三届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关键技术论坛评选出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极具影响力品牌,分别是: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赛晶电力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基本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中电国基南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瞻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泰科天润半导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忱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以表彰它们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产业所做贡献。 据主办方透露,PSiC2021第四届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关键技术论坛的筹备工作已经开始推进。
长安汽车披露半年报。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781,657,479.10元,同比增长9.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02,166,402.68元,上年同期为-2,240,039,761.11元;基本每股收益0.54元/股。
8月28日晚间,第十八届发审委2020年第127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显示,明新旭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新旭腾”)首发顺利过会。 明新旭腾主营业务为汽车革研发、清洁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汽车的汽车座椅、扶手、头枕、方向盘、仪表盘、门板等汽车内饰件。截至目前,公司已进入美国Chrysler、德国大众、法国PSA等国际主流车厂和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大众等国内主流整车制造企业供应商体系。 招股书显示,明新旭腾本次发行前总股本为12450万股,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15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8.72亿元,分别用于年产110万张牛皮汽车革清洁化智能化提升改造项目(2.19亿元)、年产50万张高档无铬鞣牛皮汽车革工业4.0建设项目(3.98亿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5550万元)和补充流动资金(2亿元)。 近年来,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对汽车革生产的清洁化、智能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明新旭腾方面表示,本次募投项目实施后,将每年新增60万张牛皮汽车革产能、50万张无铬鞣汽车革生产能力,同时实现技术升级,提高公司制革工艺的清洁化、自动化水平,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从业绩表现来看,2017年至2019年,明新旭腾营业收入分别为5.51亿元、5.70亿元、6.5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44.24万元、1.08亿元、1.79亿元,均保持了稳定增长。 此外,明新旭腾目前已拥有专利57项,公司近三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262.49万元、4117.48万元、4177.38万元。2017年至2019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6.96%、40.19%、47.69%,呈上升趋势。 明新旭腾方面表示,公司未来将持续聚焦汽车真皮产品领域,精心实施募投项目,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力争将公司打造成国际一流的汽车真皮提供商。
8月28日,记者走进上饶,在江西上饶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内,数百台“变形金刚”正在以自动化的形式完成车辆的冲压、焊接以及组装等多道工序。仅在焊装车间内,便有402台自动化机器同时作业。 江西爱驰汽车有限公司于2020年4月获选2019年度江西省唯一一家独角兽企业。在全球疫情爆发时期,爱驰汽车坚持复工复产,2020年5月,首批出口欧盟500辆欧版U5正式启运,标志着爱驰汽车成为第一家大规模出口欧盟国家智能电动汽车的中国新创车企。 该公司项目团队的核心骨干均来自大众、沃尔沃和安永体系(安永是全球领先的审计、税务、财务交易和咨询服务机构之一),领衔的是有着27年行业从业经验、曾任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汽车界知名人士付强。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总投资为133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用地1200亩,建设30万辆纯电动SUV、MPV整车基地和电池PACK生产线。项目于2017年3月底开工,目前整车已正式量产,达产后可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税收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