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9月11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出席会议并致辞。 辛国斌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正在不断突破新技术、催生新业态。发展智能制造,抢占全球未来产业制高点,已成为各国共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定地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近年来智能制造成效明显,已从初期的理念普及、试点示范阶段进入到当前深化应用、全面推广阶段,形成了试点示范引领、供需两端发力、线面复制推广、多方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辛国斌表示,标准化工作是推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基础设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安排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做好智能制造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标准化工作力度,先后建设了191个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发布了267项国家标准,船舶、纺织等细分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相继建立,积极参加ISO、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牵头发布无线通信技术WIA-FA标准等28项国际标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但还存在着基础性及原创性突破不足、标准成果推广普及化程度不高、整体布局不优等诸多制约。 辛国斌强调,要加强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一是优化标准整体布局。前瞻部署一批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应用标准,加快制定供应链协同、共享制造等产业亟需标准。二是加快标准应用推广。开展智能制造国家、行业或团体标准应用试点。三是加强发展成效评价。制定完善智能制造发展成效评价标准,构建系统的动态评估评价标准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科技司,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标准创新管理司,发展和改革委产业发展司,科技部高新技术司,中国工程院一局等单位同志参加了会议。
智能家居的市场空间有多大?《2019中国智能家居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将近5000亿元。英国咨询公司数据显示,到2023年,全球智能家居的市场规模将达1550亿美元。 而这也是家居、家电、互联网科技等各行业巨头们纷纷加速入局智能家居的重要原因。近日,喜临门未来睡眠1.0暨SmartWave护脊深睡系统发布会”,向市场展示了“小床垫”背后的“大野心”。 会上,喜临门、华住集团、涂鸦智能代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共同发布了打造未来睡眠生态圈的战略构想。 有分析师表示,随着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组团”就成为各大巨头的选择。此次喜临门与华住集团、涂鸦智能达成战略合作,意味着国内最大床垫品牌与国内知名连锁酒店品牌华住集团、全球化AI+IoT平台涂鸦智能达成共识,围绕“AI深睡生态”,打造能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覆盖从家到酒店的所有睡眠场景。 巨头联手探索“AI深睡生态” AI+家居,已经在智能家居行业探索成熟。从霸占客厅入口的智能音箱开始,各路家电巨头纷纷联手AI巨头,探索AI+家居的无限可能。 事实上,AI+家居也是智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AI+床垫未来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这或许成为当前喜临门和华住酒店集团共同面临的话题。 此次喜临门新推出的“Smartwave”床垫,是历时研发9年,内部迭代5代产品的成果,其中包含了107项专利技术,成为床垫行业拥有专利最多的一款产品。 从2011年研发至今,喜临门经过无数次反复试验、改进,从1.0自我迭代到5.0,最终推出了SmartWave护脊深睡系统。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人类工效学实验室数据显示,在随机双盲测试中,使用SmartWave护脊深睡系统的用户,平均整晚翻身次数减少50%,深度睡眠时间平均提升17min。 “在这个匹配过程中间,我们形成了自己的算法,2018年之后我们开始开发这个算法,所以,今天我们推出的这款SmartWave床垫,SmartWave床垫经过了材料新的开发,加上材料的成形,到现在的大数据匹配算法基础上三者形成了新的床垫组合,这款床垫理论上已经具备读懂的基础。”喜临门总裁杨刚表示。 发布会上,喜临门不仅带来了SmartWave护脊深睡系统,还展示了哄睡音乐枕和闪睡眼罩等助眠智能硬件,从而满足人们碎片化睡眠的需求。这也将覆盖人们从午休到晚间,从卧室到公司、飞机等全时间段全场景的深睡需求,使用户实现24小时内随时随地轻松“深睡”的睡眠体验。 而喜临门与华住集团、涂鸦智能的战略合作,则让深睡体验可以延展到酒店场景。同时喜临门睡眠数据也将与涂鸦智能AI+IoT平台打通,这意味着喜临门SmartWave护脊深睡系统将实现万物互联,促进整个睡眠场景的智能化。 有业内人士表示,数据是万物互联时代企业的重要财富。“AI深睡生态”中,喜临门的睡眠数据不仅与酒店、AI+IoT平台打通,未来也有望与医疗、教育、保养、健身、电商等产业互通,打造基于用户睡眠需求的产业生态圈。比如,未来用户可以获得基于自身睡眠数据精准推荐的保养、健身等信息。 智能家居市场未来潜力可期 智能家居是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在消费端应用中的落地融合的重点领域,是IoT时代实现海量终端的智能互联的重要应用场景,智能家居通过前沿的无线技术将硬件设备联网升级,从而实现各种全屋智能场景。 据了解,全渠道布局的喜临门,全面打通线上、下销售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在中国700多个城市拥有3000多家线下专卖门店和395家Chateau和M&D沙发门店,并且在天猫、京东、苏宁易购、拼多多等各大电商平台的销量均保持行业领先。 此外,在线下店面、电商运营方面,喜临门未来还将继续布局商超、社群,让更多人能够方便的接触到喜临门的产品。如此一来,众多的场景支持为AI深睡生态圈提供了有利的闭环。 在市场布局上,喜临门在全球拥有七大生产基地,包括华东、北方、西部、华南、华中、出口以及海外基地,总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核心产品床垫的生产能力达600万张/年,以全球化布局满足国际市场以及全球用户的需求。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0-2025年智能家居市场竞争格局及供需分析预测报告》显示,由于收入水平不断上升及高质量家居自动化体验需求的可持续增长之累计影响,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市场的市场规模已在2015年至2019年间以复合年增长率18.1%迅速增长,由约1071亿美元增加至约2086亿美元。 业内认为,随着AI深睡生态圈的进一步成熟及拓展,未来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的爆发,也让有望喜临门这一AI深睡生态圈从中获益。
“8102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实现了5G网络全覆盖,现在我们已经把井下放煤控制设备全部搬到了地面联合楼‘创新工作室’里,通过大屏幕便可以实时观看深井下的情况,真正实现了井下放煤与地面操控同步推进……”在同煤集团同忻矿地面智能化工作室,综采队机电队长杨继彪指着电脑上电流监控曲线图说。 5G赋能智慧矿山,是当前煤炭产业与时代同频共振,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同煤集团聚焦“六新”突破,全力推动井上井下5G基站建设及网络覆盖,积极打造5G+智慧矿山。 “到2022年,我们要完成智能分析、智能联动、智能决策平台软件的应用,最终实现矿井‘管控营’一体化、安全可靠化、管理高效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同忻矿信息中心副主任宋春儒说,目前,厂区和井下8102工作面已经实现5G网络全覆盖。 安装5个井下5G防爆专用基站,网络覆盖采煤区、皮带运输区、远程集中控制室和部分巷道、硐室……在8102工作面,同忻矿实现了井下语音、视频、数据一网承载,各种智能化操作系统信息一网传输。 “我们实测井下速率,现在可以达到1.1GB下载,上传约为300MB左右。”宋春儒介绍说,这样的速度,满足了井下大巷、综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多种场景应用的信息化传输需求,保障了智能化矿山通信“高速公路”更快、更稳、更有效率。 宋春儒指着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幕说,“只要出现风险点,便会通过4K高清视频画面、NB传感器等设备将‘看到’的场景、‘感知’到的数据都能精准迅速回传至地面总调度室,我们就知道采取哪种措施在什么地方解决问题。同时,‘搭乘’5G网络,井上井下实时通话,指令下达没有了时延,安全性和生产效率都大大提高了。” 5G网络覆盖后,应用变得十分关键。在该矿联合楼五楼的智能化创新工作室,围绕智能系统应用,技术人员们正在埋头进行着软件平台设计和应用设备的研发改造升级,加速5G网络与矿井实际应用的深度融合。据了解,除强化自主创新外,该矿还将引入矿用5G本安手机、全功能型智能矿灯、矿用隔爆型无线转发器、矿用本安型4K摄像仪等5G设备,进一步提速智能调度系统的分析、决策与指令下达。 “预计年底,我们将实现5G网络井上井下全覆盖,建成统一完备的传输网络、数据管理平台、系统平台、智能分析平台。”宋春儒说到。 事实上,同忻矿5G+智慧矿山只是5G赋能智慧同煤的一个缩影。同样的5G+智慧矿山建设,也在同煤集团在塔山煤矿、麻家梁矿等千万吨级矿井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据悉,塔山矿井下二盘区的5G通信系统布置安装了11台无线基站,主要覆盖了8222工作面、5205掘进面、变电所、避难硐室、丁字口等工作区。井下11台无线基站已成功入网,并且已经进行了网络质量测试,井上井下5G网络覆盖已具备部署应用条件。 目前,同煤集团正在进一步丰富5G应用场景,大力推进5G联合实验室和工业互联网暨同煤二级节点运营、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推进“5G+智慧同煤”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全力推动“5G+智慧同煤”加速前进,为全省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邱美) (责编:张婷婷、常慧忠)
智能化时代,汽车已成为中国前瞻科技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的移动出行将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日常代步,而是万物互联的出行大生态。在此背景下,9月9日,威马汽车宣布发布“IdeaL4”新科技战略,并联手高通、百度、紫光、芯鑫等合作伙伴打造未来智能出行终端。 “传统汽车行业只赋予了汽车产品单一的工业品属性,却忽视了其作为消费品的重要属性,这导致了汽车在科技方面的应用和普及,被移动互联网时代抛在了身后。”威马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表示,“不过,我们的三电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体系目前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威马汽车IdeaL4战略分别具体指:IntelligentCockpit(最懂中国用户的智慧座舱)、DigitalArchitecture(业内首个全新自研数字化架构)、EIC(超级平台化三电系统)、AutonomousDriving(自动驾驶核心技能)以及5G、L4级自动驾驶等前瞻科技。 沈晖对记者表示,IdeaL4技术战略的目标是打造新智能美好出行生活“四大件”。未来3到5年,威马汽车将投入200亿元人民币,汇聚3000名全球顶级工程师,打造更符合中国用户喜好的“EC出行智能终端”。 与此同时,威马汽车在“四大件”领域,还将开拓了多家“智能盟友”共同发力。其中,IntelligentCockpit(最懂中国用户的智慧座舱)的打造将与高通公司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更加贴近中国用户需求的全新WMConnect智慧数字座舱。此次合作为起点,威马汽车成为首批将第三代高通骁龙TM汽车数字座舱平台应用于量产车的品牌。 AutonomousDriving(自动驾驶核心技能)将依托于百度Apollo。目前,威马自动驾驶已经实现约三万五千台智能汽车驾驶数据积累。根据规划,明年年初威马汽车将推出搭载与百度深度合作的AVP自主泊车功能的全新车型,该车型将实现特定场景下的L4级无人驾驶。 DigitalArchitecture(业内首个全新自研数字化架构)将依托紫光、芯鑫两家芯片生产企业,共同构建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圈。紫光集团总裁助理张岩表示:“双方将以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在自动驾驶硬件等领域展开合作,构建智能汽车产业新形态,为人类的美好出行生活持续创造价值。” EIC(超级平台化三电系统)是威马汽车自主研发的产物,目前威马汽车三电系统已建立了完善的试验认证体系,覆盖了三电、底盘、安全、NVH、电子电器、车身内外饰、自动驾驶、智能系统等9大验证领域。受益于高度灵活的超级平台化三电系统,威马汽车的各个三电系统组件能够实现自由组合、自我进化。 在自动驾驶方面,沈晖多次强调了“本土化”需求。威马方面称,其已经依托国内主要道路,积累了三万五千台智能汽车的数据信息。目前,威马于明年初上市的全新车型,将搭载与百度深度合作的AVP自主泊车功能,可实现特定场景下的L4级无人驾驶。 据悉,作为造车新势力杰出代表,威马汽车销量表现沉稳踏实。8月份实现销量2057辆,同比增长143%,环比实现“六连增”,同时刷新年内单月销量新纪录。
随着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生物识别等AI技术投研业务中应用,智能投研技术辅助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提高行业工作效率的效果显现。智能投研技术联盟旨在促进提升资管科技水平,开展成员间的学习研究交流与协同创新,更好地发挥金融及金融科技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据悉,作为联盟的发起方之一,京东数科在2019年就推出资管科技平台JT²,围绕资管机构的研究分析、投资决策、风险管理、智能交易、IT系统架构升级等提供平台化及定制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助力资管机构提升整体的运营管理效率,尤其是投研等核心环节的效率,助力资管机构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在智能投研技术领域,JT²平台以提供覆盖海内外市场的专业资讯,全球宏观经济数据、政策动向、研究报告及机构观点等,依托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智能筛选、智能推送、智能舆情分析等,同时,京东数科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包括基础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处理、数据仓库搭建、数据资产运营、场景化应用等全流程的、本地化部署的数据中台解决方案,助力金融机构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并形成如“高管驾驶舱”“基金经理驾驶舱”等可视化应用,提升机构运营管理效率。 作为智能投研技术联盟组织委员会委员,京东数科副总裁、资管科技部总经理徐叶润表示,当下跨市场、跨品种、跨机构的交易与合作频繁,资管机构面对复杂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先进技术应用也在快速更迭之中,这决定了没有哪一个服务商能够把所有的业务环节全部打通,需要市场各方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各自在产业链条上的价值所长,形成协同优势,共同为资管机构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满足其全场景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9月8日晚间,迦南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7716.747万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5亿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将全部用于智能物流系统生产中心建设项目、制药配液系统生产中心建设项目、医药研发服务平台升级扩建项目、总部基地建设项目和补充营运资金。 智能物流行业迎来政策利好 当前,我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增强,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流已从附属服务转变为提高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挖掘利润空间的重要方面,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动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促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作出全方位安排。《实施方案》明确,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自动分拣等新型物流技术装备。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欧永生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已成物流朝着多元化、智能化、开放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智能物流成为中国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成为智能社会的基础设施,智能物流产业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可以说,未来智能物流作为待落地的新技术领域,将会受益于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迎来加速发展新机遇。” “2019年,智能物流市场规模约为4872亿元,同比2018年的4075亿元增加了19.55%。与以往几年的同比增长幅度相比,处于低位。随着方案的实施,今年将有较大的市场爆发力。”欧永生补充道。 加码智能物流系统业务 据悉,迦南科技的传统业务为制药装备相关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近年来公司开始涉足智能物流行业,现有的智能物流系统业务主要通过其控股子公司迦南飞奇开展。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制药装备行业与仓储物流行业收入分别为5.99亿元和1.04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7.86%和47.79%。 记者了解到,迦南科技的智能物流系统可为企业的物料管理实现分拣、传送、搬运、投料、堆垛及仓储等环节的智能化操作,其一方面被制药企业客户广泛使用,可与公司制药设备类产品搭配使用,与公司传统业务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可作为独立的产品线,向快递、电子商务等其他行业单独销售,大幅提升该等行业企业的物流效率。 迦南科技目前已在云南省昆明市、江苏省南京市拥有部分智能仓储物流装备生产车间,其生产的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已运用于医药、物流等行业,终端客户包括红日药业、申通快递等知名企业。截至预案出具日,公司智能物流系统产品的在手订单已达2.5亿元。 从预案中可知,迦南科技由于资金实力、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有限,业务拓展范围及速度受到了一定限制。此次定增募资,迦南科技拟在浙江省温州市瓯北城市新区投资新建智能物流系统生产中心,该项目总投资额为2.03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1.8亿元,项目建设期为两年。公司方面表示,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扩大公司的智能物流系统产能,顺应下游行业发展趋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拓展创新业务领域布局 目前,药企面临着产能扩张、成本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引进或改造升级高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因此,制药装备将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遇和挑战并存。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对记者表示:“下半年,随着第三批集采、一致性评价、新医保谈判等政策的推行,医药企业在控制成本、产能提升等方面新需求和新要求更加明显,预计国内制药装备行业将迎来增长。” “研发设计能力是制药装备企业竞争的关键点。目前制药企业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在成本逐年攀升的情况下,比起单一的制药装备的研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更能满足制药企业的需求,这也是国内制药装备企业升级的方向。”钱向劲进一步说道。 据了解,迦南科技围绕“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已逐步布局了流体工艺设备领域的生物制剂创新药用水设备业务与制药配液系统工程业务、可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的智能物流业务、以及以制药设备工艺为特色的医药研发服务业务等创新业务。 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不仅在生物制药用水系统方面掌握了核心技术,同时具备了垂直整合生物制药配液系统相关的一次/二次设计、三维设计和动态模拟、模块制造和施工、自控编程、计算机调试验证和售后维护等多个环节的核心能力。 公司表示,本次募投项目中的制药配液系统生产中心建设项目处于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竞争领域,公司将发挥其研发长项,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此外,迦南科技还拟将5000万元用于医药研发服务平台升级扩建项目。公司表示,本项目是立足大健康产业,打通制药设备上下游产业链,从制药设备供应商,逐步发展为向制药企业客户提供工艺开发、设备整线采购、项目申报等制药一站式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重要一步。
中国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于9月9日发布了IdeaL4全新科技战略。同时,威马汽车宣布将在智能化领域联手高通、百度、紫光、芯鑫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未来智能出行终端。 “IdeaL4科技战略的目标是打造新智能美好出行生活‘四大件’。未来3年到5年,威马汽车将投入200亿元,汇聚3000名全球顶级工程师,打造更符合中国用户喜好的‘EC出行智能终端’,寓意着威马将专业的造车理念与前瞻的智能科技相互结合,制造出具备万物互联的智慧汽车。” 威马创始人、董事长、CEO沈晖介绍说。 根据规划,威马汽车全新科技战略由Intelligent Cockpit(最懂中国用户的智慧座舱)、Digital Architecture(业内首个全新自研数字化架构)、EIC(超级平台化三电系统)、Autonomous Driving(自动驾驶核心技能)组成。其中,Intelligent Cockpit(最懂中国用户的智慧座舱)的打造将与高通公司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更加贴近中国用户需求的全新WMConnect智慧数字座舱。以此次合作为起点,威马汽车成为首批将第三代高通骁龙TM汽车数字座舱平台应用于量产车的品牌。 Autonomous Driving(自动驾驶核心技能)将依托于百度Apollo。目前,威马自动驾驶已经实现约三万五千台智能汽车驾驶数据积累。根据规划,明年年初威马汽车将推出搭载与百度深度合作的AVP自主泊车功能的全新车型,该车型将实现特定场景下的L4级无人驾驶。 EIC(超级平台化三电系统)是威马汽车自主研发的产物。目前威马汽车三电系统已建立了完善的试验认证体系,覆盖了三电、底盘、安全、NVH、电子电器、车身内外饰、自动驾驶、智能系统等9大验证领域。受益于高度灵活的超级平台化三电系统,威马汽车的各个三电系统组件能够实现自由组合、自我进化。 Digital Architecture(业内首个全新自研数字化架构)将依托紫光、芯鑫两家芯片生产企业,共同构建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圈。紫光集团总裁助理张岩表示:“双方将以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在自动驾驶硬件等领域展开合作,构建智能汽车产业新形态。”(俞立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