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于北京总部小米科技园,带来了小米十周年“一往无前”主题演讲。 上半场,雷军动情地回顾小米的成长史,总结了十年间,小米在不同商业环境下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其中提到了红米计划优选国内产业链,打造国民爆款手机经历,以及带动国产手机产业链发展的初衷;雷军首次公开回应了与董明珠的赌约,表示自己在此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制造业,为此后小米成功探索“互联网+制造”的创新模式打下基础。 下半场,小米一口气发布小米10至尊纪念版、Redmi K30至尊纪念版、小米透明电视三款“超大杯”,再次用新产品对过去经典做出最好的总结和缅怀,透露对未来小米全面赋能中国智造的美好愿景。按照雷军的话说,这三款产品,分别代表了“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这三大铁律,这是小米新一个十年要有所坚持的地方。 而顺延着这样的三大方向,是否可在国产替代和自主自控的基础趋势下,进一步挖掘到由小米带动的产业链受益公司,接下来继续看看。 首发量产石墨烯基超快充电池引领行业,技术为本全面赋能中国智造 1.技术为本:小米10至尊纪念版拉动小米行业地位 小米10至尊纪念版,这次为市场奉献了非常多的“黑科技”,可以说是小米技术基因的一次集中体现。 配置上,小米10至尊纪念版最大的亮点,搭载业内首款量产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业内首款量产120W有线秒充、50W无线秒充和10W无线反向充电组成的三重快充架构。,5分钟充电41%,23分钟即可将充至100%。 同时在镜头上采用6.67英寸双曲面OLED屏幕,首发120倍超长焦镜头和定制大底大像素超动态微光主摄,采用120Hz原生10bit专业原色屏。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10至尊纪念版在影像权威网站DXOMARK以相机总分130分登顶,继小米10 Pro之后再次登顶成为全球拍照最好的旗舰手机,在DXOMARK综合得分榜上,小米品牌手机占据了前六的两个席位。 2.致敬效率:Redmi K30至尊纪念版推“回忆杀”现小米初心 与小米10至尊纪念版不同,Redmi K30至尊纪念版体现的是小米的初心——极致商业效率。 Redmi K30至尊纪念版,搭载天玑1000+集成式5G旗舰处理器,7nm工艺制程,采用ARM最新的旗舰级CPU和GPU架构,是目前性能最强的集成式5G SoC。同时,这款手机保留了用户喜爱的弹出式全面屏,支持120Hz超高刷新率、采用立体声双扬声器、6400万全场景超清四摄,兼顾超广角、微距以及人像拍摄,内置4500mAh大电池、支持33W疾速闪充等特性,可谓是一款配置均衡的全面旗舰。 而Redmi K30的起售价1999元,雷军曾说过小米的性价比从来不会亏本卖手机,这样的底价,自证小米已拥有了更加强大的定价能力。并且,小米依然把大众市场作为自身基本盘,能够有效推动“高端产品大众化、大众产品质量化”。 3. 做最酷的产品:小米透明电视造势高端电视独特标杆产品 除此之外,最让人惊艳的当属小米透明电视的发布。这款产品为小米电视大师系列第二款超高端产品,搭载MTK 9650定制高端电视芯片,显示部分采用55英寸透明形态OLED自发光屏幕,支持120Hz刷新率,为业界首款可量产的透明电视。 据悉,这款未来感十足的产品一经上市,十分火爆。小米透明电视于8月11日晚间在京东开启预售,京东显示小米透明电视预售一秒售罄,目前正在继续补货。可以预见,伴随小米透明电视的发布,势必将助力小米电视进一步站稳高端品牌阵地,并引发全行业向高阶技术探索的趋势。 另外,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超大杯”小米10至尊纪念版(透明版)背后的智能工厂惊艳亮相,引起极大关注。据介绍,目前,该工厂承担三个角色:1.年产百万台高端手机的“黑灯工厂”;2.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预研的“大型实验室”;3.制造设备和自动化产线的“实验基地”。 在继续和代工厂开展紧密而长期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小米未来深度参与制造业,拟打造“制造的制造”产业链定位。 通过在小米智能工厂的智能制造成果,帮助更多制造型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同时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升级,让智能制造进一步助力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崛起。这意味着,小米将全面赋能中国智能制造,为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进程提速助力。 构筑高科技与高端制造的“朋友圈”共同打造未来,小米产业链及概念股聚力前行 同时,积极参与和构建小米智能生态圈和小米智能手机供应链的小米集团,不但担当了培育和赋能合作伙伴的角色,还直接参与企业投融资环节,于上下游和生态圈成长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中,展开多样化的战略合作,从各个维度为中国智能制造的加速和小米产品的迭代升级、效率保持、技术领先、质量把控提供了创新性的示范效应。目前,小米产业基金已投资了超过70家半导体和智能制造的公司。毋庸置疑,小米将成为中国制造业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将带领小米智能制造产业链,共同打造出国民级乃至世界级的电子消费产品。 如华为概念股、苹果概念股一般,随着小米及产业链的不断壮大,小米概念股也将继续成长,逐渐成为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接下来借着小米十周年发布会所引爆的“热点”及“黑科技”,一同盘点下A股市场中,小米产业链与生态圈相关的受益公司及概念股: TCL科技(000100.SZ) 旗下TCL华星光电是全球半导体显示行业的引领者,拥有2条8.5代面板生产线,2条11代超大型、商用显示生产线,1条6代LTPS面板生产线和1条AMOLED生产线,目前55吋电视面板市占率居全球第1位,LTPS手机面板市占率提升至全球第2位。Mini LED近来受到极大追捧,业界甚至将2020年视作Mini LED背光量产的元年,在TCL发布了最新一代6系列Roku电视,其中6系列电视最大特点是有Mini LED显示背光技术加持,且最高支持120Hz可变刷新率。早在2019年初,小米战略入股TCL,进一步加深双方在产业链的战略合作关系。此外,TCL为小米手机和小米电视在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技术中提供了持续有力支持。 天奈科技(688116.SH) 主要从事纳米级材料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分为碳纳米、石墨烯系列材料两个品类。碳纳米条线,目前公司做到了国内最大的碳纳米管生产企业,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石墨烯条线,覆盖石墨烯、石墨烯粉末和石墨烯薄膜多种产品,可在石墨烯电池中提供石墨烯导电剂。而在小米十周年发布会上公布的小米10至尊版纪念版中则率先实现了120W快充技术的量产,业内人士介绍,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技术是其中一个关键。 韦尔股份(603501.SH) 主要从事设计、制造和销售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电视等领域的高性能集成电路,产品主要包括开关器件、信号放大器件、系统电源及控制方案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韦尔股份间接及直接合计持有全球CIS第三大供应商——北京豪威100%的股权,豪威2019年营收近100亿元,CIS为TOF传感相机重要组成部件。本次小米10至尊纪念版在DXOMARK综合得分榜位列全球第一,效果表现和新技术令人赞叹,所取得的新突破必然与摄像头芯片供应商有关,因此国产品牌豪威科技及其母控股公司韦尔股份再次进入投资者关注的视野。 杉杉股份(600884.SH) 现有业务覆盖锂离子电池材料、电池系统集成(包括锂离子电容、动力电池PACK)、能源管理服务、充电桩建设及新能源汽车运营等等。经过多年发展,杉杉股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并在作为锂离子电池重要主体的负极材料市场中,稳居前四大。 厦门钨业(600549.SH) 主要从事钨精矿、钨钼中间制品、各种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锂电池材料等产品及其他能源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能源新材料领域建设了锂电正极材料和镍氢电池负极材料(贮氢合金)两大产品线,其中锂电正极材料包括了钴酸锂、三元材料、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等产品。2019年,厦门钨业正极材料出货量以9.92%的市占率于行业中排名第一。 蓝思科技(300433.SZ) 一家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与高端智能汽车领域智能终端视窗与防护功能组件的ODM企业。公司的高精度玻璃、蓝宝石、精密陶瓷、金属、模组等核心产品与业务被深度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笔记本电脑、中控屏幕等智能终端。特别亮点的是,其掌握了消费电子产品防护玻璃生产的核心技术和工艺。此外,公司近期表示已与华为、小米等共同组建了研发创新中心或实验室,推动高效、创新研发模式,积极配合客户在5G 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式设备、各类电脑终端、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相关新产品开展前瞻性的技术研发和布局。 汇顶科技(603160.SH) 该公司面向智能移动终端市场提供领先的人机交互和生物识别解决方案,目前已成为全球安卓手机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一的指纹芯片供应商。近年来,小米与汇顶科技的合作愈发深入和广泛,从旗舰手机、笔记本电脑到智能门锁的应用,持续为全球米粉带来惊喜和“发烧”级产品体验。汇顶科技超薄屏下光学指纹方案及AMOLED触控方案再次获得小米旗舰机型的青睐,汇顶科技以创新方案组合向小米十周年发布会真诚致敬。
8月12日,怡亚通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智能零售平台——蚂蚁零兽已与近日与微信支付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成为微信支付在智能零售行业及便利零售行业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蚂蚁零兽将携手微信支付一起,共同推动智能零售行业和传统零售终端的升级,为商户带来更高效更智慧的运营和管理,为消费者带来更高效便捷的消费体验。 深圳市蚂蚁零兽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03月08日成立,主要业务为智能零售平台。2018年,蚂蚁零兽引入国资深圳控投,再加上市场无风险利率下行,公司逐年上涨的巨额财务费迎来了拐点,从2018年46.3亿下降至42亿,而经营现金流方面也取得了突破,2019年的达22.14亿。 怡亚通通过提出商业生态圈战略,借助“供应链竞争力+互联网”的优势服务,引领中国流通商业变革,为打造流通行业B2B2C/O2O供应链商业生态圈奠定基础。 建设“互联网+供应链商业生态”符合流通行业降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具备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公司作为国内供应链领域的龙头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已得到验证,通过增发破解扩张的资金瓶颈将持续促进公司的平台建设和增值业务的开展,打造更加牢固的护城河并显著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如何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增长,怡亚通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王鸿 8月11日-12日,第四届地新引力峰会于上海宝华万豪酒店举行,地产、资管、物业、租赁、产业、科技、金融、区块链、文旅等行业领袖齐聚,思考特殊时期的破局之路,探寻地产的第二增长极,全程直击。现场直播》》 阿里云智能地产社区行业解决方案总监张新涛表示,数字新基建是依赖于四大技术,物联网、AI、云技术以及边缘计算的技术。因为有了这些技术,对整个的物联网,对于智慧空间的感知越来越精细,能够去更好地跟物理空间交互,这样形成了未来数智空间发展的趋势。 随着这半年疫情的发展,工作和生活是在物理空间上产生了很大的隔离,但是这半年也可以看到,物理空间的隔离和数字化的融合其实是形成了一个很鲜明的反差。对于阿里云来说,其实是一个智慧空间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基础设施的供应商,在未来整个的数智空间的发展过程当中,阿里云其实也是会在未来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职责,跟地产企业一起去合作,达成未来整个的一个目标。 他提到智能化对于阿里主要是提供三大能力,第一个是语音智能,现在推出了在地产行业的天猫精灵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可以去整合全屋智能的设备、社区里面的设备,以及周边的电商、OTO的能力。可以去配置空间,改变空间的状态,包括在整个智慧酒店和智慧办公的场景里面,天猫精灵的方案都做了很好的尝试和落地。 第二个是视觉智能,能够赋能对空间更好地识别和感知。比如说在社区里面,希望把一些低效的、重复性的工作交给机器去做,而物业的管理人员更多的是放到有温度的管家式的服务上。包括社区内的垃圾满意、危险的监控和预警都可以交给视觉智能,让它帮我们去做自动化的处理。 第三个是数据智能,通过数据的分析,不仅是从客户视角,从企业视角,不管是在投资研盘、产品定位等环节,都有大量的数据应用的分析在里面。
8月10日,搜狗公司发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Q2斩获超过18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收入,搜狗搜索流量份额稳定,手机输入法日活跃用户数进一步增长。 搜狗的收入来源包括两部分:搜索及与搜索相关的收入、其他收入。二季度,搜索及与搜索相关的收入为2.41亿美元;其他收入为0.21亿美元,其中搜狗智能硬件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25%。 搜狗整体业务能够在具有挑战的市场环境下实现良性发展,得益于公司积极以语言AI能力驱动战略升级,创造以长期价值和增长为导向的业务布局。 今年二季度,搜狗继续加强自然交互和知识计算领域的技术布局,利用语音、视觉、翻译、对话、问答等前沿技术推动更大的业务赋能和协同。在AI的赋能下,搜狗搜索、输入法、智能硬件等各条业务线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产品创新壁垒进一步巩固。 1、搜狗搜索稳居国内第二大搜索引擎,大力布局AI医疗健康 首先,我们看最核心的搜索业务。搜狗搜索以打造知识引擎为方向,积极建设知识生态,大力发展AI医疗健康。今年二季度,搜狗搜索的流量份额稳定,稳居国内第二大搜索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搜狗搜索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提供差异化的内容,深耕医疗搜索领域,尤其是在医疗领域的布局更加宏大。搜狗的初衷是“让真实、权威的医疗信息触手可得,才能够真正帮助到用户”。 搜索引擎是互联网服务的关键流量入口,基于医疗搜索方面的领先优势,搜狗持续大力发展AI医疗健康,扩大医疗业务的布局版图。今年二季度,搜狗正式成立AI医疗中心,进一步明确战略规划,基于自然交互和知识计算技术,重点打造以职业分身为特色的医疗服务。 此前,搜狗涉及的医疗领域只是医疗搜索、医疗问答(不断建立权威医学数据,推出产品供用户搜索,如就医指南功能、率先树立三甲副高标准、疫情期间推出AI自测、智能问答机器人等),仅支持搜索疾病相关问题的搜索和咨询。 现在,搜狗搜索开始涉足健康管理范畴。在第二季度与中国营养学会联合推出全球的首个“AI营养师”。 2、输入法向AI助理演进,DAU同比增长6% 搜狗是输入法行业的领导者与创新者。2020年第二季度,搜狗手机输入法的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84亿,同比增长6%,用户数量继续稳居国内第三大手机应用,日均语音请求量峰值超过14亿次,稳居中国最大的语音识别应用。 二季度,搜狗输入法在AI的赋能下,产品功能及应用场景都在不断延伸,持续向AI助理演进。一方面,搜狗输入法继续丰富语音、OCR、翻译等AI输入服务,覆盖覆盖从手写、多语言到无障碍等更多垂直输入场景,最近推出的无障碍智能键盘推动视障用户的输入效率提升60%以上。 另一方面,“智能汪仔”独家上线“帮你聊”功能,为用户在微信和QQ等聊天场景智能补全聊天内容。目前“智能汪仔”的使用已渗透超过一半的自有用户。 3、智能硬件与输入法有效协同,AI录音笔获多个平台618销售冠军 搜狗的智能硬件——搜狗AI录音笔与搜狗输入法具有很强的协同效应。AI硬件是输入法在战略层面的延伸,能够帮助用户更好的表达和获取知识,持续拓展人机输入输出能力。 智能硬件和输入法这两个产品不仅本身存在关联,它们的技术/功能、用户服务也是相通的,都有语音识别、翻译等技术能力,品牌使命也一致。今年二季度,搜狗升级品牌使命为“用领先科技让表达和获取知识更简单”,进一步强调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知识这一核心承诺。 数据显示,2020二季度,搜狗智能硬件业务收入增长可观,同比增长25%。据了解,搜狗AI录音笔在618期间取得多个电商平台销量及销售额冠军。AI硬件新品糖猫词典笔发布仅10天就在主流电商平台取得618单品销量冠军。 结语 7月底,搜狗收到了腾讯初步非约束性收购要约,腾讯有意以9美元每股的价格收购搜狗剩余股份。搜狗董事会已经成立了特别委员会,由独立董事组成,负责审议该提案。 显然,这体现出腾讯对搜狗价值以及技术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的大力认可。在此消息推动下,搜狗近期市值大涨。截至8月7日收盘,股价为8.6美元,总市值33.47亿美元。 随着AI驱动核心业务全线突破,以及公司能力获互联网巨头认可,在市场关注度大幅提升之后,搜狗的价值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 (搜狗股价走势图)
2020年虽然已经过半,但上汽荣威在智能网联下半场的故事才刚刚开始。7月24日,上汽荣威的纯电轿车R ER6、首款MPV荣威iMAX8、智能座驾荣威i6 MAX等车型在成都车展一同亮相。当然,如果只是新车的展出,显然不足以概括荣威近大半年来的转型改变。此前,5月10日,荣威正式宣布了全新狮标和全新R标并行的“双标”战略。7月21日晚,上汽集团软件中心官宣注册,名为上汽集团零束软件分公司。据软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同时也是上汽集团软件中心主任李君表示,未来这个软件中心在2023年将会达到2200人的规模。如果说,LOGO更新,只是品牌焕新的一种外在形式,那么软件公司的独立,则是可以看到这家传统主机厂打算把软件科技写进汽车基因里的决心。荣威如何给汽车注入科技基因?从入场时间来看,上汽荣威属于妥妥的智能网联汽车“前浪”。早在2016年,荣威就推出了“全球首款互联网汽车”RX5,上面搭载的是斑马网络的智能车机系统。可以说,荣威RX5是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历程上绕不过去的一款车型。但当下新四化浪潮已经涌过一轮,身处其中的玩家也已经意识到紧迫性,并在这个领域竞相角逐。如何在智能网联竞赛中稳固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优势,是荣威和上汽都要面对的问题。一方面,正如上汽集团软件中心主任李君在媒体沟通会上所说,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到2025年,整车将有40%的价值来自于电子和软件,目前这个数字是10%至15%。“为了保证我们持续健康的利润,OEM肯定要在软件方面做出更大的布局。”李君表示。另一方面,雷锋网新智驾认为,斑马战略重组也可能给会给上汽带来一定的挑战。斑马最初是由上汽和阿里巴巴合资成立,早期斑马的智能网联系统资源大部分都是向上汽倾斜。但随着斑马进行战略重组,斑马越来越成为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型企业。尽管当下荣威RX5 Plus上仍然搭载了斑马战略重组后推出的Venus系统,但为了保证更加具有差异化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体验,上汽有必要建立自己的软件团队。那么,上汽荣威要如何用软件来定义汽车?李君在沟通会上介绍道:上汽荣威打造了一套专属的集中式的电子电器架构,包括ICC智算域、ICM 智舱域、IPD智驾域和IAM智联域四个大脑。其中ICC智算域为中央大脑,是整车的运算中心、安全中心和信息中心;而ICM 智舱域不仅包括原先的娱乐系统,还能够与汽车有更多的深入融合,打造新的智能座舱体验;此外还IPD智驾域和IAM智联域。“我们核心的应用价值就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计算,这是2022年我们将推出的全新物种应该具备的神经网络。电子架构就相当于汽车的神经网络,软件是这个架构的灵魂,是汽车的灵魂。”按照规划,上汽智能网联产品的规划分三步走:从智能座舱、到智能驾舱、最后实现智能汽车。此前,在去年8月,荣威就已经推出了首款量产的智能驾舱车型RX5 MAX。李君表示,2020年底,荣威会将智能座舱升级为2.0版本:比如燃油车MVP iMAX8上的全舱语音升级、全舱交互升级;纯电车型MARVEL-R上的5G智能座舱。2021年会实现智能座舱3.0,带来智能驾舱车型,提供全新的人机共驾体验、多模交互体验等。2022年则是智能汽车阶段,引领“软件定义汽车”浪潮。而这一切实现的基础,都依赖于刚刚成立的零束软件分公司。李君表示,该软件公司目前的业务主要包括:打造数字化创意团队、打造集中的中央式的电子架构、负责从操作系统的业务层到云管端一体化架构的ICV基础软件团队、数据架构与网络安全团队等。到今年年底,团队大概会发展到500人,明年年底计划达到1000人,到2023年将会达到2200人的规模。“因为软件研发没有规模不可能成功。虽然软件研发前期投入大,但一旦后期成功,边际成本就会变成零。”当下业内,奥迪、大众以及国内的一些OEM也都在筹建自己的软件开发队伍。但在朝圣的路途中,传统主机厂的转型并不总是如愿。比如大众的首款量产电动车型ID.3就因为软件问题,不得不放弃原定2020年夏季上市的计划,并往后推迟了1年时间左右。对此,上汽表示在借鉴了行业内一些经验教训后,将整体的策略定为小步快走,“争取每走一步都是坚实的,就像盖房子要先搭好基础再起高楼,不会转型转得那么快。”同时李君也指出,对比几年前的行业起步阶段,当下行业的技术路线、产品形态都已经逐渐清晰,“剩下的很大程度上就是看每个企业怎么有效整合资源,是否能找到全球最领军的人物,是不是有一个狼性的团队去做这个事情。”“双标”的荣威和新零售模式但这种科技转型变革,不只在基因层面。李君表示:“以前上汽也在新四化方面不断投入,但这次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企业的组织、文化和愿景的变革。”其中一个变革,就是LOGO的更新。今年5月10日,荣威正式宣布了全新狮标和全新R标并行的“双标”战略。以往红黑底色盾形狮标改为黑白样式,变得更加扁平化和符号化。未来,全新的狮标主要负责燃油车型的运营,并进一步强化燃油车的智能科技属性。据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介绍,燃油车荣威i6 MAX车型,不仅有和特斯拉一样的全景天幕,同时还能实现L2级自动驾驶。而全新推出的R标,则是用于高端纯电汽车的品牌的经营,依托5G技术打造智慧出行。比如,荣威R ER6作为R标旗下首款纯电轿车,就有着620km的长续航、15分钟充电200km的超快充电速度和12.2kWh的百公里低电耗的三大特性。“这两个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更加年轻化、智能网联化,在向年轻的用户倾斜。”荣威品牌营销部总监王建峰说道。除了品牌LOGO的变更之外,荣威认为,如果没有新的营销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来支撑,那么软件定义汽车久只能是一个理论。据荣威品牌营销部R标新零售及用户运营总监姜辉介绍道,未来荣威的R标将有全新的商业模式,将推出R-Super Center城市旗舰店、R-Center城市中心店、R-Store城市商超店,以及专注售后服务的R-Station等模式,将销售环节中的产品展示、下定、交付,售后服务和都连接在一起,离用户更近。此外,荣威还推出直营交付模式,确保给所有的用户提供统一标准的服务和统一品质的产品。姜辉透露,明年荣威将在将在全新架构的基础上,实现电池“可充可换可升级”,最大程度地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可以看到,在科技转型这件事情上,上汽荣威没有停留在单点技术的提升,而是由内而外地涵盖品牌设计、营销体系等方面,进行一场持久、长远的变革。毕竟,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大象转身也不能只转一条腿,荣威全速前进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雷锋网) 雷锋网
记者从8月3日开幕的第五届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大会了解到,沈阳市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迅速成长壮大,为数字经济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去年,沈阳智能制造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其中机器人等多个细分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市数字经济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达2061亿元。 近年来,全球机器人领域创新创业更加活跃,技术演进和迭代步伐明显加快。作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源地,沈阳市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以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融合的机器人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完善,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圈正在形成。 在协同创新上,沈阳市搭建了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在深空、深海、深地领域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极限环境作业、空间碎片抓取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产业培育上,建设机器人未来城、东方机器人谷等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特区”,先后培育了新松、通用、东大等50余家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业,产品涵盖工业、服务、移动、洁净、特种机器人五大类70多个品种,在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占据超过20%的份额。新松公司的机器人在多个优势产业领域体现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在机器人极限环境作业等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夯实基础上,建设了东软云等重点云平台,“上云”企业超过2.4万家;建设5G规模组网,5G基站年底将突破1万个,实现市区及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丰富5G应用场景,宝马、新松、东软等企业率先开展5G应用示范,培育出基于5G技术的送餐机器人、在线教育、直播带货等一批新产品、新业态。 机器人大会上,东北大学校长赵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智能化的相关产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仅是“机器换人”那么简单,尤其在与“新基建”结合之后,机器人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将有更多应用。 日前召开的中共沈阳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提出,沈阳将积极争取工业互联网国家顶级节点在沈布局,打造华为云、紫光云、麦克奥迪智慧能源等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更多企业“上云”,推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新模式。
8月4日晚间,依米康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依米康智能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依米康智能工程”)成功中标马鞍山智能装备及大数据产业园一期数据中心区域机电工程项目,中标金额约1.37亿元,约占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的11.58%。 公开可查信息显示,此次中标项目所属马鞍山智能装备及大数据科技园,其业主方飞马智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马智科”)是宝武钢铁集团旗下的一家融智能、科研、工程、咨询、云服务、大数据于一体的现代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飞马智科依托宝武钢铁集团的资源优势,拟投资6.87亿元重点在马鞍山打造信息产业新基地,将项目打造成集研发创新、高端制造、云计算基地为一体的智能装备(机器人)及大数据科技园。 依米康表示,此次中标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成为公司在云计算及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业链的又一示范工程,有助于增强公司继续获取数据中心项目订单的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公司在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业务领域综合竞争力,推动公司既定发展战略快速实现。 记者注意到,今年来,依米康已多次中标数据中心项目。据此前公告,今年5月,依米康智能工程中标“川西数据IDC机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一期)(深化设计及总承包)”,中标金额约1.19亿元,约占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的10.06%。 资料显示,依米康作为国内领先的云服务基础建设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服务商,拥有关键设备、物联软件、智能工程、智慧服务四位一体的高端技术和解决方案。根据年报,依米康2019年在信息数据领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29亿元,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6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