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下午,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建集团”)在西安举办成立70周年暨整体上市仪式。此前,证监会批准延长化建向陕西建工控股集团发行22.08亿股股份、向陕西建工实业有限公司发行2230万股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此举标志着陕建集团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将实现整体上市。 陕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义光在活动现场表示,陕建集团成立70年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经济指标逐年攀升。企业总产值由成立初的3720万元增至目前的1200多亿元,年均增长12.3%,翻了3000多倍;利润总额由成立初的6万元增长到目前的23.74亿元,年均增长16.32%,翻了近4万倍;承建项目数量由最初的58个增加到目前的3254个,年均增长5.92%,翻了56倍;竣工面积由不足20平方米增长到目前的1380万平方米,翻了69万倍。 公开资料显示,陕西建工集团成立于1950年3月,前身为隶属于西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的国营西北建筑公司。经过70年发展,陕建集团目前主营建筑工程施工,拥有9个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4个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1个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1个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23个甲级资质等多项资质,在陕西省建筑行业龙头地位显著。 截至11月末,陕建集团2020年以来累计新签合同额2660.7亿元,同比增长26.12%;实现营业收入1243.82亿元,同比增长15.19%;利润总额23.74亿元,同比增长42.3%。 2017年,陕建集团提出“五年两步走”战略目标,即2020年建成“千亿陕建”,再用3到5年时间实现整体上市并挺进世界500强。2018年,陕建提前两年完成了“两步走”战略的第一步,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紧接着就迈入了实现整体上市和挺进世界500强的新征程。陕建集团表示,整体上市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拓宽融资渠道、倒逼管理提升、扩大品牌知名度,是陕建集团增强投融资能力和发展动力的必然选择。 此次重组完成后,陕建集团有望成为陕西省首家营业收入超千亿的上市公司。陕建集团透露,后续公司拟作为陕西省属建工板块资本运作平台,进一步整合重组省内零散的优质建筑业资产,全面提升省属建工板块竞争优势。 张义光表示,70年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是陕建集团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陕建集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站在上市公司的全新高度,在迈向世界500强和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宁波港12月29日晚公告,公司12月28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五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关于筹划子公司分拆上市的议案》,同意公司全资子公司宁波远洋筹划分拆上市事项,并授权公司及宁波远洋管理层启动分拆宁波远洋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据公告,宁波远洋主要从事国际近洋、远洋货物运输等业务。该公司已基本建成连接南北沿海、长江沿线内支内贸网络和遍及日本、韩国等地的近洋中转网络,架构起做强支线水水转运所需的航线布局。集装箱月均运输量保持在20万TEU以上,位列全球集装箱班轮前40位。目前,宁波远洋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船队规模和运输业务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在财务数据方面,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宁波远洋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8.32亿元、19.49亿元、21.65亿元和10.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427.82万元、7542.73万元、10387.94万元和6851.87万元。 公告显示,分拆后,宁波港仍将维持对宁波远洋的控制权,不会对公司其他业务板块的持续经营运作构成实质性影响。对于本次分拆,公司独立董事认为,筹划子公司分拆上市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提升公司和航运业务的核心竞争力,符合公司的战略规划和长远发展。 公司称,本次分拆上市尚处于前期筹划阶段,项目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影响分拆上市筹划和决策事宜,分拆上市事项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冰山冷热30日早间公告,公司参股公司晶雪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通过上市委审议。公司目前持有晶雪股份2,366.172万股,持股比例为29.212%,系其第二大股东。
“经常是持续若干天加班到晚上12点以后,偶尔也会通宵。”任职于国内头部券商投行部的赵璇(化名)表示,自科创板推出,以及今年实施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企业申报IPO的热情高涨,国内各大券商投行部都异常忙碌。 Wind数据显示,今年初至12月28日A股IPO企业388家。其中,在科创板、创业板IPO的企业分别为141家、105家。“预计明年比今年更忙。”赵璇明显感觉到,伴随着制度改革的红利,她所在的券商投行部已经储备了很多明年要申报的IPO项目,为此人员扩招计划也提上了日程。 而在企业申报IPO的热情高涨背后,企业除了关注到资本助力自身发展,也看到了上市成为同行之间竞争的手段。地方政府更是极力推动辖区内企业IPO,以此作为新的招商引资方式。 改革带来IPO井喷 企业申报科创板、创业板IPO的流程远快于其他板。沪深交易所大都是6个月审结,只要企业申请IPO通过就能注册,拿到批文办理上市发行,大概耗时一两个月。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报告介绍,今年以来,A股IPO数量和筹资额均大幅增长,全年筹资额将创2010年以来新高,预计今年A股将有395家公司IPO。其中,科创板今年超越主板,IPO数量和募资额均列A股各板第一位。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另一大亮点。此前多名投行人士介绍,为了帮助辅导企业完成创业板改革后的IPO申报平移,他们加班加点甚至不得不熬了几个通宵。 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首批18家企业挂牌上市,蒙泰高新位列其中。蒙泰高新董事长郭清海坦言,国内包括公司在内的丙纶长丝企业,相比欧美企业还有较大差距。公司此次在创业板上市,正是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发展壮大,从而能在未来达到国际水准。 “科创板和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伟大变革。”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认为,不再以盈利为企业上市的硬性标准,让真正有全球产业地位、拥有硬科技、国产替代产业机会的企业上市获得流动性支持,正是资本市场改革的意义所在。 目前,企业申报科创板、创业板的流程远快于其他板。经过此前的IPO储备期,企业进入辅导期后大概半年时间就可以申报IPO。沪深交易所大都是6个月审结,只要企业申请IPO通过就能注册,拿到批文办理上市发行,大概耗时一两个月。 地方政府“推波助澜” 注册制为今年A股IPO大爆发提供基础,而企业会竞逐IPO,实则源于企业想借助资本发展、与同行竞争、地方政府鼓励等多种因素。 除了企业层面,地方政府也在极力推动辖区内企业申报IPO。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镇萍此前向记者表示:“上市公司是非常优质的资源,若萍乡市的每个县区依据自身情况,都去控股或培育一家上市公司,肯定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 今年7月31日,黄镇萍特意赶到深圳参加甘源食品的上市仪式。作为萍乡当地培育的首家上市公司,甘源食品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对于萍乡的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接下来,萍乡当地还有几家企业在积极筹备申报IPO。 明冠新材董事长闫洪嘉表示,明冠新材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当地政府也是鼓励辖区企业走向资本市场,认为公司上市有助于提升当地名气。 除了萍乡、宜春等中西部城市,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省绍兴市也认为辖区内的上市公司多多益善。近日,在与记者谈及是否有上市公司引进或培育计划时,绍兴市越城区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郑华脱口而出:“有。” 浙江省于2017年实施“凤凰计划”,以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为核心。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分别新增境内上市公司87家、16家、25家和43家。企业IPO为浙江省的产业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绍兴市滨海新区正在发展的“万亩千亿”产业,涉及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郑华介绍,从产业层面来讲,集成电路的“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建设,将会产生众多企业申报IPO。目前,辖区已有多家企业筹备申报IPO,特别是集成电路产业有一系列企业在做IPO准备工作。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郑华表示,对于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产业而言,其较长的发展周期需要有资本不断地投入。企业通过上市募集更多资本,以此推动产业持续更新和发展,不管是在企业发展的前期还是中后期都很有必要。 有些企业“死于消化不良” 面对当下企业竞逐IPO,业内也在思考一家公司是否有能力或适合IPO。量力而行,达到上市标准再申报,成为各方给出的中肯建议。 张维举例此前投资的失败案例。在2009年,基石资本投资了许昌恒源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许昌恒源”),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时尚发制品企业。该公司位于河南许昌这一中国最大的发制品基地,一度与行业领跑者瑞贝卡并驾齐驱。 但是在2011年、2014年两度冲击IPO未果后,许昌恒源又因扩张过快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公司从2014年下半年陷入严重的经营危机和债务危机,2015年巨额亏损。这令许昌恒源一度处于破产重整状态,包括基石资本在内的多家投资机构踩雷。 许昌恒源的董事长告诉张维,在接触多家投资机构之前,许昌恒源的日子过得挺好。众多机构投资许昌恒源后,公司管理层被资本推着大干快上,最后“步子迈大了劈叉,把自己给劈死了”。 “其实有些企业不是死于饥饿,而是死于消化不良。”张维总结道,“当时融资太容易了,即使公司第一次上会被否,仍然被很多投资机构追捧,PE给了太多钱,导致企业盲目扩张却无法自我消化,属于被钱烧死的典型。” 量力而行,达到上市标准再申报,成为各方给出的中肯建议。 赵璇也提醒,如果企业只是现在刚好符合了上市条件,或是为了上市“冲一把”,但是长期经营可能存在问题,或者上市后业绩大变脸,那么市场上的投资者会用脚投票。 监管力求“严进畅出” 2020年A股IPO大爆发之下,各方依旧感受到严监管。严把“入口关”的同时,监管也在逐步畅通“出口关”。 从最先实施注册制的科创板来看,2020年已有精英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兴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兴嘉生物”)两家公司的上市申请被科创板上市委否决。 以兴嘉生物为例,科创板上市委12月25日质疑其科创属性,并要求公司说明:公司所持发明专利与核心技术、主营业务收入的相关性,结合公司在审核期间将部分工资支出由研发投入改列为管理费用的情况,对研发投入的会计核算是否准确、合理等。 将视角转向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创业板。11月11日,创业板上市委审议决定,江苏网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网进科技”)的IPO申请被否,主要是公司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网进科技成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以来,首家申报IPO被否企业。 近日,上交所召开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三次会议。与会代表建议:“在深化改革方面,以落实全面注册制改革为引领,形成从入口端到上市端至常态化退市端的系统性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深交所副总经理李鸣钟也于近日表示:“严把发行上市审核关,以信息披露监管为核心,持续优化相关审核标准及流程,提高审核问询质量和针对性,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严把“入口关”的同时,监管也在逐步畅通“出口关”。12月23日,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姜小勇在上海证券报社主办的“2020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示:“一个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必然要求畅通入口和出口两道关,才能形成有进有出、良性循环的市场生态。” 赵璇认为,未来,监管对于A股的制度完善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可以不断地让新的优秀企业通过IPO进入资本市场,而表现不佳的上市公司将被市场淘汰退市。
编者按:历史谱华章,时代塑英雄。2020年疫情致使全球经历“黑天鹅”事件,愈发彰显企业掌舵人肩负多重角色,既要对企业赢利负责,又是社会文明的推动者。 2020年10月26日起,《2020年中国房地产人物年鉴》正式启动编纂。同步,推出2020楼市大事记系列盘点:关注行业塔尖人物的年度动作,收录推动行业发展和趋势的典型实例。本期关注:领地控股上市 时间:2020年12月10日 事件回顾:领地控股上市,“刘氏家族”集体见证 12月10日,领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领地控股”),股票代码为6999.H,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此次上市,领地控股总募集款项达14亿港元。领地控股董事长刘玉辉、副总裁刘策、刘浩威,领地集团联合创始人刘山、刘玉奇共同为领地控股上市鸣锣,庆祝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在祝捷仪式上,领地控股董事长刘玉辉先生发言表示,此次成功上市是领地控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意味着正式迈入国际资本市场,为企业实现有质量的规模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未来,领地控股将严格按照香港上市规则的要求,保持高度透明且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构,规范公司运作,精益求精,稳步前行。 据官网显示,领地控股创立于1999年,拥有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形成以房地产开发、商业运营、酒店管理三驾马车协同发展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作为中国地产百强中流砥柱,以“集团化管理、跨越式发展”的管理模式,遍及全国多个城市,形成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带、华中等核心区域的全国化布局。 经过21年对产品的精研与运营,领地控股在2020年启动“品质提升,客户服务年”,更是从产品力、服务力和品牌力三大维度提升产品的内核竞争力,为客户打造“健康美好家”。 其中,在产品方面,领地更加注重健康元素的注入,以“健康生活更美好”为品牌理念, “健康+产品”的衍生模式,打造多位一体的生活方式,多维度融合资源,创建一个“生态+医疗+社区”互动共融的健康生活圈,全方位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多元需求。 在服务力的提升方面,领地以“健康、平安、幸福”三大维度作为服务标准,建立了“至臻到家、阳光到家、美好到家、友趣到家、聆听到家”5大服务体系,用房产+科技开启“云上时代”,构建平台、商户、业主三位一体的社区数字化服务生态圈;同时依托社区资源,围绕人、房、车、公共资源打智慧社区,孵化各类社区商业服务产品,实现客户资产管理、健康、零售等服务需求,将配套服务体系的作用最大化。 截至目前,领地控股在全国20多个城市有107个项目16,567,700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形成以成渝经济带及四川省、华中、京津冀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区域的全国化布局,推出中心系、观字系、蘭字系、天字系、文旅系、悦字系、凯旋系、商业系、公寓系、产城系和特色小镇系共11个产品系列,受到行业和客户关注。 点评:房地产开发、商业运营、酒店管理为“三驾马车”,打造11个产品系,作为百强房企的领地控股有做百年企业的鲜明特质。当下,“押宝”超百个项目,对其拿捏资金平衡要求极高。 【责编:丽娅 刘慧欣】
12月25日,“医药茅台”恒瑞医药股价继续大涨。截至当日收盘,公司股价报115.01元/股,涨幅5.71%,总市值超6100亿元;期间盘中最高价达116.50元/股,创历史新高。据同花顺统计数据,今年以来,恒瑞医药股价累计涨幅达58.11%。 12月24日晚间,公司发布药品临床试验进展公告称,其研发的SHR6390片(一种CDK4/6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治疗HR阳性、HER2阴性的经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晚期乳腺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的III期临床研究,由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IDMC)判定主要研究终点达到方案预设的优效标准。公司将于近期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递交上市前的沟通交流申请。 公告显示,乳腺癌是世界范围第二大常见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国内患者乳腺癌发病率增长迅速,在一些大城市已经位列女性肿瘤发病谱首位,并且近50%患者出现治疗后复发和转移。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既往使用过内分泌治疗的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SHR6390联合氟维司群对比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看懂平台独立评论员周正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在上升,城市是农村两倍,接近日本发病率。估计2021年有320万患者,市场需求多于美国。” 谈及该药在国内所面临的临床需求情况,西南证券分析师杜向阳表示:“据2019年统计,国内乳腺癌每年发病约30.4万人,CDK4/6抑制剂可用于60%患者。SHR6390未来获批后,将与吡咯替尼、来曲唑组成公司强大的乳腺癌产品线,可以覆盖80%以上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群体。” 在杜向阳看来,截至目前,恒瑞医药SHR6390片累计已投入研发费用约为1.96亿元,若成功上市,将成为首个国产CDK4/6创新产品。参考派伯西利的年化22万元的治疗费用,以及公司吡咯替尼约12万元/年费用。假设公司产品定价为10万元/人,按20%渗透率计算,SHR6390峰值销售额有望达到36亿元。 此外,今年12月14日,恒瑞自主研发的氟唑帕利成功获批上市,作为首款获批上市的国产PARP抑制剂,氟唑帕利是卵巢癌治疗领域的重大变革。 据国金证券研报分析,卵巢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3年内复发率约70%,5年生存率不足50%。而PARP抑制剂可显著延长卵巢癌患者的PFS。目前全球获批的PARP抑制剂有三款,分别为奥拉帕利、尼拉帕利、卢卡帕利,其中奥拉帕利、尼拉帕里分别于2018年8月、2019年12月在中国获批上市。此次恒瑞氟唑帕利的上市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在周正国看来,现代治疗理念已将卵巢癌视为一种慢性病,维持治疗是卵巢癌治疗全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PARP抑制剂是在BRCA突变为代表的HRD基础上,通过“合成致死”效应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靶向药物,恒瑞医药的氟䂳帕利也是这一原理,它的问世是卵巢癌治疗史上的重大进步,其未来应该有不错的前景。 对于氟唑帕利产品的未来市场空间,光大证券分析师林小伟、王明瑞表示:“2019年PARP抑制剂的全球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亿美元,且仍在快速增长;奥拉帕利在国内2019年谈判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迎来快速放量,2020Q3样本医院销售额0.74亿元,环比增加30%,同比增加5037%。氟唑柏利本次上市申请基于-项‘氟唑帕利治疗BRCA1/突变的复发性卵果癌的单臂、多中心Ib期临床研究’,后续乳腺癌胰腺癌小细胞肺癌等多个适应症和多种联合用药方案正在推进临床试验,我们预计未来峰值销售额有望超过40亿元。” 从创新药研发进程看,恒瑞目前获批上市的创新药已经有艾瑞昔布、阿帕替尼、硫培非格司亭、吡咯替尼、卡瑞利珠单抗、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氟唑帕利七个品种。其处于上市申请阶段的有阿帕替尼的肝癌适应症、卡瑞利珠单抗的鼻咽癌适应症、贝伐珠单抗、海曲泊帕乙醇胺、瑞格列汀、恒格列净;另有多项创新药品种正在推进临床研究工作。 作为我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孵化器基地,恒瑞医药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10%以上。公司在创新药开发上,已基本形成了每年都有创新药申请临床,每1-2年都有创新药上市的良性发展态势。 对于公司未来业绩发展前景,光大证券分析表示,随着公司创新药逐步获批上市销售,特别是卡瑞利珠单抗等大品种迅速放量,公司将逐步过渡到创新拉动业绩增长的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结束的国家医保药品谈判虽未正式官宣,但已有消息称恒瑞医药的PD-1(卡瑞丽珠单抗)谈判成功。记者就此事联系到了恒瑞医药内部人员,不过其表示,一切以官方披露的信息为准。 如果恒瑞医药PD-1成功进入医保,会对其他竞品企业产生何种影响?对此,记者采访到了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他表示:“这一抗癌药若进入医保,对于其他企业来说会造成较大的压力,因为医保里面药品先进或后进的顺序,实际上有着非常巨大的市场影响。毕竟用药是由医生来用,任何一家企业有先发优势,就有可能牢牢地占据医生的心智,医生可能会更加倾向于使用此药品,从而实现在产业中某种意义上的市场支配地位。” 在江瀚看来,恒瑞PD-1如果能够进医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而且一旦形成先发优势之后,其长期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