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6月23日丨中芯国际(0981.HK)再涨超5%,报25.5港元,高见25.65港元创历史新高,本月累涨逾52%,总市值1419亿港元。 上交所今天公告称,科创板拟上市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提交注册。中芯国际昨日回复上市委会议意见落实函表示,公司报告期内总体产能利用率和产能逐年上升,未识别出经济绩效下滑迹象。此外,虽然28纳米制程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业务毛利率持续为负,但并不构成相关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减值的迹象。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加速推进 重磅政策酝酿待出 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迎“升级版”,面向未来,新的发展蓝图正在绘就。《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当前多部门正加紧部署,提速推进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迈进知识产权强国的战略新征程,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等方面作系统谋划,培育更多高价值核心专利,强化知识产权源头保护,畅通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渠道。相关顶层设计正在加快制定完善,一系列政策细则也将酝酿出台。 >>黄金再度大涨 国际投行一片唱多 全球最大ETF连续13周加仓 年初以来,现货黄金的价格从1517美元/盎司一路高歌猛进,至今涨幅已超过15%。在专业人士看来,这主要得益于风险事件可能性加大、经济恢复不确定性预期回升下,避险需求升温。 >>投身IDC建设 上市钢企胜算几何? 淘汰落后产能,利用闲置厂房和能耗指标积极打造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已成国内钢铁企业探索转型的重要选项。近期,上证报记者走访多家已在数字化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的钢厂,试图揭开钢厂数字化建设的面纱。 >>国际油价反弹两月 每桶50美元会否成为今年天花板 自4月22日创下新低至今已整整两个月,国际油价逐级上涨,近期重新站上每桶40美元。尽管市场情绪有所好转,但不少业内人士对下半年油市表现仍不乐观,多家机构也表现出谨慎的态度。 >>今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将达9亿千瓦左右 国家能源局日前印发的《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今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要达到9亿千瓦左右。
中芯国际闪电过会,证监会发声支持半导体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昨日半导体股票集体大涨,其中H股中芯国际大涨超5%。 中芯国际自5月5日宣布回A股以来,已累计上涨近60%,市值增长近500亿人民币。 在昨日举办的“2020财新夏季峰会”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发表演讲时表示,科创板推出后,创新型企业到科创板上市非常踊跃,比如半导体行业,目前已经有14家半导体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接下来还会有一些重要的半导体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6月19日晚间,上交所披露科创板第47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结果,同意中芯国际首发上市。 回顾中芯国际上市时间表,公司5月5日宣布将在科创板IPO;5月7日,公司与投行签署科创板上市辅导协议;6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受理公司上市申请;6月7日,上交所披露公司针对首轮问询函的答复;6月19日,成功过会。中芯国际用19天走完整个流程,登陆A股资本市场,也创造了一个历史纪录。 中芯国际是内地规模占比最高、技术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企业,其最先进逻辑工艺14纳米Fin-FET已经实现量产,而全球具备14纳米以上量产能力的纯晶圆代工企业仅台积电、格罗方德、联华电子以及中芯国际4家。中芯国际本次拟在科创板发行不超过16.86亿股,募集资金总额高达200亿元,用于12英寸芯片SNI项目、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储备资金等。 港股中芯国际昨日高开高走,盘中股价创16年来新高,市值超过1300亿港元,换算为人民币则为1200多亿元。 新时代证券认为,资本市场的融资便利将助力龙头公司实现快速扩张,半导体细分赛道领先厂商有望受益,如射频领域卓胜微(300782),功率半导体闻泰科技(600745),封测龙头长电科技(600584),CIS领域韦尔股份(603501),存储领域兆易创新(603986)。中芯国际回归科创,募投资金主要用于产线扩充,将给国产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带来更多需求,关注核心环节国产厂商如北方华创(002371)、安集科技、晶瑞股份(300655)、中环股份(002129)等。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中心货币,又会反过来增强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但要想成为国际中心货币,又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具备很多重要条件。 国际中心货币,主要体现在其要在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交易的计价与支付结算,以及国际储备中占据最主要的位置。比如,美元是当今世界的国际中心货币,其作为国际贸易和投资计价货币的比重在40%以上,在国际金融交易中占比在85%左右,在全球外汇储备中保持在60%以上。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中心货币,该国的中央银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隐形的世界央行,该国的金融交易市场也会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从而形成货币金融重要的国际影响力。一国货币成为国际中心货币,又会反过来增强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金融与科技、军事共同构成国际影响力的三大支柱)。 但是,要想成为国际中心货币,又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具备很多重要条件。其中至少包括: 一、国际领先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 一国主权货币要成为国际中心货币,最重要的条件和基础,就是该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要世界领先。 首先,综合国力不仅体现在经济实力上,更不是仅仅体现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国际排名上,还包括公民教育水平、科技研发能力、经济发展活力、社会法制环境、持续发展潜力等多种因素。仅仅GDP排名领先,并不代表其货币就一定能够成为国际中心货币,甚至其货币的国际排名会大大低于其GDP的国际排名。 其次,综合国力强大,但如果闭关锁国,不能充分对外开放,其国际影响力并不一定同样强大,所以,还需要扩大对外开放,拥有广泛而雄厚的世界投资和贸易往来基础,以及严格规范的货币自由兑换与金融交易监管体系作为保障,拥有被世界广泛接受的语言和法律等作为支撑。这样,其货币才能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接受、流通并成为国际中心货币。 正因如此,美国GDP在1890年已经超过英国,但美元一直没有取代英镑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直到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才确立了美元作为新的国际中心货币的地位;中国自2010年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GDP排名),但10年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还是很弱,与世界排名第二的欧元还相差甚远。 二、保持很大的货币净流出(国际收支逆差) 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中心货币,还需要有合法途径实现该货币对外净流出,从而更多地为境外所拥有。这主要包括: 扩大本币支付结算的净进口; 扩大本币对外净投资; 以本币对外援助或贷款; 央行与外国央行进行货币互换; 境外筹资者在该国发行当地货币债券等。 由此可见,一国货币要大量被境外所拥有,就需要保持对外贸易、服务和资本的充分发展,并保持其货币净流出(国际收支大额逆差,而不是顺差)。否则,其货币就难以更多地被境外所拥有,并在国际储备中占据最主要的地位。 这样,就需要该国充分对外开放,并具有足够大的国际收支规模与逆差。这就需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金融全球化与国际分工合作越发达,对国际中心货币的需求和支持就会越强。如果没有国际经贸往来与全球分工合作,也就不需要国际中心货币了。 但是,这样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一国货币大量流出为境外所拥有,会不会造成国内货币供应严重不足,进而引发严重的通货紧缩,或者一旦出现货币大量回流,又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金银等实物货币体系下,在货币收付主要是现金收付清算的情况下,这确实是个非常现实而有影响力的大问题,历史上也曾因为贸易的失衡引发货币的失衡进而引发相互之间的残酷战争。 但是在废弃金属本位制,货币完全转化成为信用货币之后,货币收付清算更多地转化为由银行等清算机构进行存款账户的记账清算之后,这个问题就大大缓解了。 以进出口贸易为例,假设A国企业a从C国企业c进口商品,需要支付货款100万美元,在记账清算方式下,a并不需要真的将100万美元现金交付给c,其支付结算等流程是:a向其开户银行BOA发出付款通知,要求BOA将100万美元从其存款账户中转给c在其开户银行BOC的账户中。BOA收到通知后,据以将该款项从a的存款账户中扣除,增加登记到BOC在BOA的存款账户,并向a和BOC发出扣款和入账通知;a收到扣款通知后,据以登记减少自己的银行存款。BOC收到通知后,据以登记增加自己在BOA的存款,同时增加登记c在本银行的存款,并向c发出入账通知;c收到入账通知后,据以登记增加银行存款。 由此,不仅大大减少了现金跨境流通的数量和相关成本,提高了货币跨境收付清算的效率和安全性,而且有效解决了货币供应和流动性问题:记账清算方式下,所谓的“货币流出/流入”,实际上是指货币所有权的流出/流入,而真正的货币(头寸)并未发生跨境流动。对A国银行BOA而言,此笔款项只是由其对境内企业a的负债,转变为对境外银行BOC的负债而已,其整体流动性并未发生改变。对C国银行BOC而言,则因此增加了境外债权或资产,相应增加对境内企业c的负债。 由此可见,在记账清算方式下,货币的跨境流动,实际上只是货币所有权的跨境流动,而不是货币本身的跨境流动,是以往来双方债权债务账户记录的变化代替了货币(现金)的直接收付。 也正因如此,一国货币被境外拥有的越多,该国的外债就会越多,但并不会减少该国货币实际流通量,反而使该国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随之增强,更有利于其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增强其货币和金融市场以及国家整体的国际影响力。 三、建立高效便捷、安全稳定的国际收付清算体系与金融交易市场 为便于货币的跨境流动,就需要国际中心货币的发行国必须建立起与世界各国广泛连接高效便捷的国际收付清算体系(如SWIFT),并要建立起货币流动严密的监管体系,确保货币流动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其被盗窃、挪用、无故扣押或被用于非法途径。 同时,记账清算方式的运用,又使得境外货币所有者不得不将货币存放在发行国,从而大大增强货币发行国的资金实力,为该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重要条件。而发展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等在内的、主要以本国货币计价清算的各种金融交易市场,并允许境外货币所有者平等地参与市场交易,不仅有利于保护境外货币所有者的利益,增强其所持货币的流动性和盈利性,而且又反过来能够更好地促进本国货币的国际化(金融交易市场的交易规模远远大于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规模,不能成为金融交易市场最主要的计价清算货币,其国际化就会受到很大束缚)。 当然,一国货币成为国际中心货币并大量为境外所拥有,一国金融市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并吸引大量国际投资者参与,既有利于增强其货币金融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为其货币金融管理带来更大挑战,需要该国中央银行和货币金融监管部门能够更好地坚持国际准则,更好地保护境外货币所有者的合法利益,很好地控制货币投放与流动性调节,确保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与健康稳定,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乃至金融危机的能力。 所以,建立规则完善、高效便捷的国际收付清算体系,努力提高货币运行效率、降低货币运行成本、严密货币合规监控,以及发展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金融交易市场,增强本国货币国际化的流动性、安全性,也是一国货币成为国际中心货币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
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国际资产管理机构巨头正在加速布局中国市场。记者今日从蚂蚁集团获悉,已经有18家外资资管机构在支付宝上开设“数字办事处”,其中9家是全球排名前20的顶尖资管机构。 上述资管机构包括先锋、富达、施罗德等,在支付宝上开设数字办事处,主要为国内用户提供全球视野的投资教育内容。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国家进一步开放金融业,外资资管机构上支付宝开设“数字办事处”,也是提前布局,希望未来为支付宝上的理财用户提供更多资产全球配置的服务。 富达国际是首家在支付宝上开设财富号的外资资管机构,该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少杰介绍,富达国际已正式提交公募基金业务的牌照申请,期待在未来与支付宝理财平台开展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 数据显示,支付宝已与超过300多家银行、基金、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合作,为用户提供超过6000种理财产品,有超过6亿人上支付宝理财。
“2019年,我国大型银行的人均营业收入为25万美元左右。” 6月19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我国大行人均营业收入与国际大行差距持续收窄。 该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2019年11月公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中,根据选取的17家中外银行进行经营效率指标对比分析,其中包括我国4家大型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国际主要经济体的13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对比结果显示,我国四家大型银行部分经营效率指标持续提升。 具体而言,一是我国大行成本收入比(成本/收入)稳步下降。2019年我国大型银行平均成本收入比约为27%,大幅低于国际大行70%左右的平均水平。从指标看,我国大型银行单位成本投入的产出超过国际大行两倍,其中两项主要原因是我国大型银行的管理费用、员工费用等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 二是,我国大行金融服务客户数与劳动生产率优势较为明显。2019年,我国大型银行平均服务的手机银行客户数接近3亿,普遍超过国际大行手机银行客户数的数倍甚至十多倍。我国大型银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很大程度得益于科技替代程度不断提高和业务流程持续优化。比如,2019年我国大型银行电子银行分流率(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受理的业务占比)为97%,较十年前几乎翻倍,通过线上业务逐步替代传统柜面业务,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行人均营业收入与国际大行差距持续收窄。根据介绍,2019年,我国大型银行的人均营业收入为25万美元左右,虽然仍低于国际大行35万美元左右的平均水平。但近十年来我国大型银行人均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年化增长率约为10%,人均营业收入由十年前占美国大行的三分之一,逐步增加至目前的约三分之二。 近十多年来,我国大型银行经营管理取得长足进步,资产规模快速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加强。通过深化改革,推进科技应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部分经营效率指标已接近国际先进银行水平。但我国大型银行在经营理念、综合服务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下一步,大型银行还要持续加快转型发展,完善公司治理,强化科技支撑,从技术与人才上要效率、从治理和风控上要效率,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一个月前,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外国公司在美上市提出额外的信息披露要求。这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在美国上市企业退市风险可能加大,国内国有企业赴美融资也将面临一些障碍。 “从‘卢比奥法案’开始,去年以来,美国通过了一系列政策,都与中概股有关。”6月18日,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说,这次的事和瑞幸咖啡很有关系,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因素。虽然有一些中概股公司出了问题,但总体来讲,中国GDP增长高于全球平均的增长水平,从供给侧角度来说,中国上市公司的优质资源依然存在。 中概股公司国内融资空间很大 实际上,“退市”与“摘牌”概念有所不同。目前,中概股现存250家左右。 周小川指出,比较准确地说,中概股中某些少数企业想通过主动的私有化从纽约交易所退市,再寻找其他地方二次上市。就纽约交易所来讲,这些企业是摘牌。摘牌和退市虽然很接近,但是技术细节是不一样的。 周小川表示,如果按照上述法案要求企业进行摘牌的话,国际投资者,特别是美国投资者和一些机构投资者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对美国方面,特别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来说,如何体现他们保护美国以及其他国际投资者的利益将是一个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企业来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否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接替美国资本市场所起的角色作用? 周小川认为,应该是比较乐观的。 第一,资金面来看,中概股公司并不一定非要依靠国际市场融资,国内空间也很大。中国是个高储蓄的国家,储蓄率非常高。中国历年总储蓄占GDP比重超过40%。因此只要机制做得好,很容易找到资金投资新兴和成长的公司。 第二,虽然一些中概股公司出了问题,但总体来讲,中国GDP增长高于全球平均的增长,从供给侧角度来说,还有不少好公司,上市公司的优质资源依然存在。 第三,资本市场有一个培育发展过程,中国经过了30年左右坎坎坷坷的路径,到目前为止资本市场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个很好的动能。虽然仍有差距,但包括市场建设、监督以及围绕资本市场的机构成长都有很强的内在动力。 第四,在透明度问题上,中国方面在公司治理、外部审计质量等方面也有愿望和动力。这么多年来,中国也在资本市场上打击了很多欺诈上市、操纵市场、虚假信息、内幕交易等行为。广大投资者对这些不良行为十分憎恨。当然,提高监管水平、逐步改进公司治理也需要一个过程。 第五,这些年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在不断提高。2016年底,国际货币基金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目前距离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坚持反洗钱、反恐融资和一些基本规则情况下的可控的可兑换)差距并不是很大。 第六,从2014年开始,我们陆续搞了沪港通、深港通,后来又有沪伦通,开放性大幅度增强,这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第七,最近我们看到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金融行业对外开放的政策,包括了很多和资本市场有关系的市场准入、业务范围等方面改进。 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要注重国际化 当然,对于中概股在美上市遇到的难题也存在不太乐观的观点。 比如,瑞幸事件以及前一阶段出现的若干个中概股公司被查做空,都暴露出我们在会计、审计和透明度上和国际化的要求还有差距。 对此,周小川表示,“有个别人把这个问题和国家经济安全联系在一起,认为不可能找出解决办法。对此我个人是不太认同的”。 此外,在公司治理方面,中国很多公司治理外面的人看不太懂。过去外界对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的公司治理疑问比较多一点,最近两三年有一批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上出了不少问题,也有相当一部分因此出现倒闭、违约等等情况。 周小川认为,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我们需要努力使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能够被国际上看明白,同时能够接受我们这种实践,我们的实践肯定也是整个国际市场公司治理的一个部分。 另外,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对外开放多数是先搞一些试点然后逐步开放,愿望上是要把中国建成开放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这方面的措施还不够,还需要下更大的决心。上海金融市场的发展还是很不错的,但在国际化的路上还有空间。 “有一种说法,国际资本市场中心都是实施普通法的,比如纽约、伦敦、新加坡,认为只有普通法情况下才能使资本市场顺利发展。我觉得这个观点是可以讨论的。中国实际上制度规则的演变还是很快的,许多试点、政策、都有自己特色的东西,这方面可以继续探索。”周小川强调。 周小川说,美国出台《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别是资本市场中心是否能够接受和承担这个挑战?能否借这个机会加快发展,真正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这既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挑战,具有不确定性。“中国如果真正下决心,要在这方面有长足的发展,必须注重国际化,加强国际合作,在推动上海继续发展国际机构、国际资本往来方面上一个大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