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莱克8月10日午间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控股股东科莱思出具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减持后,科莱思所持股份由占公司总股本的60.15%降至55.15%。 据披露,科莱思本次减持时间跨度超过一年,首次减持发生在2019年7月19日,最后一次减持为2020年8月10日,累计减持2789.59万股。
2020年疫情影响之下,线下房地产销售受到冲击,为此,房企纷纷将目光瞄准线上,推出自己的线上购房平台,通过线上方式解决未被满足的购房需求。其中新城控股(601155.SH)在2月初即推出线上服务平台,创新营销模式。 近期,新城控股线上购房平台全面升级,2.0版本的“小新e房”全新上线。据悉,新上线的一站式直购平台在原有基础上结合新城控股业务场景一体化需求,将面向客户端产品“小新e房”、渠道端产品“小新家”、置业顾问端产品“小新案场”通过同一个“管理后台”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线上“房、客、人”打通系统——小新云系统,不仅能有效打造新城客户私域流量池,加强客户运营管理的精准性和便捷性,还真正实现“看房-购房-荐房”线上买房全流程的闭环,让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买房全过程。 解决线上购房痛点 “小新e房”升级迭代 今年以来,虽然房企线上售楼平台层出不穷,但多数还是以项目展示、引流蓄客为主,线上认筹、认购、付款等功能尚不够完善。而新城控股新上线的“小新e房”则有效解决这一线上购房痛点。 据悉,“小新e房”的此次升级是新城控股对线上成交消费链路的深度思考,依据4R线上营销理论做出的升级迭代,在识别(Recognize)、触达(Reach)、转化(Relationship)、成交(Return)四个过程中,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打造注册、看房、推荐、认购一体化管理及服务,将线上售房进一步推向系统化。 在房源和客户体验上,“小新e房”覆盖新城控股位于全国各地的海量房源,客户可以通过VR同屏带看功能,实现线上实时观看样板房实景;同时,根据自身购房需求,还将收到由专业顾问生成的专属投资报告。此外,丰富多样的线上折扣、真实直观的直播互动、线上即时通讯等功能和让利活动,也将让客户享受到更好的线上服务体验。 精准营销 全面提升客户购房体验 在小新云系统中,新城控股还借助互联网线上平台打造全民经纪人平台——小新家。对于大众来说,只要下载注册“小新家”,就可参与新城控股全民经纪人计划,荐房成功便可轻松获得相应的报酬和佣金。小新家支持在线结佣金,全程可视追踪等,为经纪人带来实打实的收入。基于这一平台,新城控股也将发动大量社会人士寻找潜在客户,带动销售增长。 此外,置业顾问还可通过平台上的“小新案场”,轻松服务客户,“来电、来访、认购、签约”全流程跟进,并有VR带看功能实现线上实地带看,降低异地/远程客户看房抗性,IM即时通讯实现线上实时接待和反馈,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反馈体验,以此建立置业顾问与客户之间良好的沟通桥梁。同时,置业顾问还可以通过电子名片,进行多渠道分享,获取丰富客源。 新城控股方面表示,未来,小新云系统还将发挥大数据整合互联的作用,依托会员系统,提升客户复购率,并有效提高数据分析的客观高效性。同时,借助更趋成熟的大数据、AI、VR等技术及硬件,真正解决传统线上购房平台房价不透明、信息不全面、线上付款及签合同不便捷等痛点,提升线上看房和购房体验,让客户买房效率更高、成本更低。(CIS)
日前,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为下属公司九通基业投资有限公司提供担保,涉及金额合计不超过95亿元。据悉,本次担保的项目有两个,分别为资产证券化项目和80亿元公司债券。 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及全资、控股子公司的担保总额为人民币1,635.89亿元,其中公司为全资、控股子公司或全资、控股子公司相互间提供的担保金额为1,627.78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00.36亿元的325.32%;公司及全资、控股子公司为参股公司提供的担保金额为8.11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00.36亿元的1.62%。公司无逾期担保事项。
年报曝出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公司逾10亿元资金后,*ST济堂再度自曝家丑。公司8月9日晚公告,根据公司控股股东及相关经办人员提供的信息,在公司未履行相关内部审批决策程序的情况下,公司存在违规对外担保的情况。 违规担保浮出水面 公司在此次公告中曝出的违规担保共有两笔。 其一为2018年9月,公司控股股东湖北同济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同济堂控股”)子公司湖北同济堂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同济堂科技”)与钜洲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简称“钜洲资产”)签定融资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基金,向钜洲资产融入资金2亿元,用于同济堂控股对一家民营医院投资。公司就该项目2亿元投资款与钜洲资产签订了差额补足承诺函,约定公司承诺对基金投资回购价款及各项债务相关费用的偿付承担差额补足义务。该融资款到期后,同济堂科技未能全额偿还,钜洲资产提起诉讼并将公司列为被告方之一,目前实际担保额度为19210万元。 其二为2018年1月,同济堂控股与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等投资方(简称“申万宏源”)签署了组建产业基金的《合伙协议》,申万宏源作为基金优先级LP,出资10亿元,君创资产作为夹层出资4.95亿元,同济堂控股作为普通合伙人出资1亿元。同济堂控股作为基金GP之一,并作为基金兜底方。公司、同济堂控股和申万宏源签署了差额补足协议和份额收购协议。差额补足协议约定,若申万宏源未足额获得应当分配的全部收益时(每季度),则由同济堂控股和公司进行差额补足。份额收购协议约定,同济堂控股承担申万宏源所持有的10亿元基金份额的收购义务,若同济堂控股未履行收购义务时(出资满48个月),公司承担申万宏源在基金中的份额的收购义务。目前实际担保额度10亿元。2020年4月,申万宏源因未能按期获取基金固定收益而对同济堂控股、公司提起诉讼。根据披露,该笔资金用于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同投资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 公司同时还披露了另外三起涉诉事项。 公司表示,上述违规担保事项未经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也未履行公司用章审批程序。截至公告日,因控股股东原因的违规担保及其他原因导致公司涉及诉讼金额合计12.82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9.92%。上述违规担保及诉讼事项导致公司合计12.33亿元的资产被冻结,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9.16%。 内控制度失效 此次违规担保的暴露,再次显现了公司内控制度失效。 对于公司内控失效问题,公司年审机构在2019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已明确指出,公司存在内控系统性失效缺陷。公司及多家子公司在资金活动、采购业务、销售业务、资产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系统性内部控制失效情形。 在公司2019年度年报中,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的问题已经暴露。经公司自查,在2019年报告期内,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同济堂科技、海洋国旅通过供应商及其他非关联方等方式占用公司资金共计10.47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16.27%。 内控审计报告还指出,公司存在异常资金往来情形。2019年公司未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对外支付大额资金。其中,通过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与多家单位发生大量资金往来。截至2019年底,该等预付款项、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余额分别为9516.77万元、24786.8万元、25850.51万元、10891.07万元,无法确认上述款项性质及交易实质。 拖延回复监管问询 问题缠身,让*ST济堂在年报披露、年报问询函回复等工作上处于被动局面。公司原定4月24日披露的2019年年报被拖延至6月30日方才披露。 年报披露后,公司随即收到了交易所的监管问询函,并要求7月11日前回复。但经过数次延期后,公司至今未回复。 在问询函中,监管部门要求公司进一步披露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资金占用的具体明细,结合控股股东及关联方的财务状况、股权质押和冻结情况等,说明偿债安排是否合理,是否设置充分的履约保障措施。 对于审计机构指出的多笔异常资金往来,问询函要求公司补充披露资金往来的交易对象与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是否在股权、人员任职、业务、资金往来或其他方面存在关系,是否存在相关资金被关联方实际使用的情况等事项。 问询函还要求公司全面核实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是否存在其他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债务风险及资产冻结等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并结合目前对子公司的控制和印章管理情况,说明相关内部控制是否依然存在重大缺陷。同时明确制定整改计划,披露已实施或拟实施的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及整改进展,充分提示相关风险。
深陷流动性危机的盾安控股终于撑不住了! 公司拟将江南化工控制权以股份转让及表决权委托的形式转让给北方特种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特能集团”)。此外,公司正在谋划收购特能集团所持有的包括北方爆破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从事民用爆破业务的子公司股权。这一连串交易引发深交所关注。目前,江南化工仍在停牌中。 “盾安控股扩张步伐太快,投资的产业需要时间来培养,遇到金融去杠杆,银行都来抽贷,一下子流动性危机就出来了,只能通过卖资产来堵窟窿。”一位从事不良资产处置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股份转让+表决权委托” 对外转让控制权 江南化工8月1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盾安控股于2020年7月31日与浙商银行杭州分行、特能集团共同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和《表决权委托协议》。盾安控股拟向特能集团转让其合计持有的公司18734.73亿股股份(无限售条件),占公司总股本的15%,股份转让价格为7元/股,总价款为13.11亿元。 同时,盾安控股将其所持江南化工18722.24万股限售股份(占公司总股本14.99%)所对应的全部表决权委托给特能集团。 而浙商银行杭州分行作为盾安控股债务的银团代理行,负责标的股份的解质押。为此,浙商银行保证,在特能集团成为江南化工第一大股东,且其以自身持有股份拥有江南化工的实际控制地位期间,不主动对盾安控股就标的股份或授权股份提起诉讼或申请强制措施。 本次股份转让及表决权委托实施后,江南化工控股股东将由盾安控股变更为特能集团,实际控制人将由自然人姚新义变更为兵器工业集团。 8月4日披露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特能集团是兵器工业集团按照“专业化、产研一体化”的原则组建的以火工品和民爆为主要特色的科技型产业集团,是兵器工业集团民爆产业的业务主体和发展平台。特能集团及其子公司主要从事火工品、民爆物品的生产与销售业务和一体化服务、油气井开采服务,民爆业务范围包括工业炸药、工业雷管、工业索类、现场混装炸药车及配套设施研发、生产、工程爆破服务全产业链,具备为大型爆破工程提供爆破器材、装药、设计与施工、配送一体化服务能力。 特能集团承诺,自报告书签署日至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的12个月内,除获得上市公司定向发行股份外,公司没有继续增持江南化工的计划。在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18个月内,特能集团也不转让本次权益变动所获得的股份。 扩张太快 致流动性危机暴发 创立于1987年的盾安控股系浙江知名民企。据官网介绍,盾安控股旗下产业涉及制造业、民爆化工业、新能源、新材料、投资管理和现代农业等。其中,盾安环境主要业务涵盖零部件制造(制冷配件)、装备制造(特种空调和冷链设备)等领域,该公司于2004年在深交所上市。2011年,盾安控股又将旗下民爆化工类资产注入江南化工,盾安系再添上市平台。 2018年,盾安控股加速旗下公司资产证券化步伐。江南化工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盾安控股、青鸟旅游等9名交易对手合计持有的盾安新能源100%股权,交易作价24.99亿元,同时配套募集资金。并购完成后,江南化工形成了民爆和新能源“双核驱动”的业务格局。 不过,就在2018年,看似风光的盾安控股突然曝出流动性危机。当时盾安集团报告显示,各项有息负债超过450亿元,并触发盾安环境与江南化工双双停牌。 而从2018年6月份开始的江南化工收购浙江新联民爆100%股权的重组交易,历经两年后最终宣布无果。 “表面上看是盾安控股贷款贷多了,恰逢银行抽贷造成的资金紧缺。实际上是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不足以覆盖带息债务产生的利息。”上述不良资产处置相关人士对记者称,“说白了就是挣得钱不够还利息。只要有一家银行出现抽贷,就会引发连锁反映,公司不得不依靠增加债务来维持现金流,导致重大流动性风险的暴发,最后不得不通过卖资产来偿还银行债务。” 接近江南化工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江南化工最初通过给宁国水泥厂提供炸药起家,上市后被浙江盾安控股收购。盾安控股做大做强的欲望非常强烈,各个板块花钱非常多,这些年收购了矿山、有色金属、新能源,做起了金融,扩张速度非常快。但是板块受益需要时间,到后面越搞资金压力越大,银行一抽贷,就没办法还钱了,只好对资产进行处置。” 一连串交易 引发监管层关注 就在盾安控股宣布转让控制权之前,江南化工7月27日发布午间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拟购标的资产为特能集团所持有的包括北方爆破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从事民用爆破业务的子公司股权。 公告显示,7月24日,江南化工与特能集团签署了《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江南化工拟通过向特能集团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其所持有的包括北方爆破在内的从事民用爆破业务的子公司股权,具体股份发行方式、目标公司范围及交易方案由双方另行协商确定,预计此次交易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 对于此次重组及控制权转让,深交所8月3日火速下发了《关注函》,要求江南化工说明控制权变更前后各方的持股情况,并说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与控制权变更是否互为前提,是否构成一揽子交易。如是,说明具体协议安排,以及此次交易是否构成重组上市。 深交所还注意到,2019年年报显示,盾安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安徽盾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向信达资产浙江分公司出具过《不可撤销的承诺书》,盾安控股所持江南化工2.63亿股股票及盾安化工所持公司1亿股股票的处分权受到限制,未经信达资管同意,盾安控股及盾安化工不得单方面对上述股票行使任何的处分行为。监管部门要求江南化工说明本次股份处置行为是否存在违反上述承诺的情形。 公告显示,截至7月10日,盾安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江南化工7.16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7.31%;累计质押股份数量为7.02亿股,质押股份数量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数量比例超过80%。
8月4日晚,鸿博股份发布公告称,因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违规对外担保,鸿博股份董事长毛伟被福建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公告显示,2019年9月19日,毛伟作为鸿博股份董事长兼时任总经理、全资子公司开封鸿博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开封鸿博)法定代表人,指示开封鸿博为上海恒翟商贸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恒翟)的银行承兑汇票提供8000万元存单质押担保,担保期限为2019年9月19日至2020年1月19日,担保金额占鸿博股份2018年经审计净资产的4.98%。鸿博股份未履行董事会决策流程,未及时将开封鸿博担保事项予以披露,违反了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规定。 此外,毛伟控制的关联公司还多次占用上市公司资金。2019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期间,毛伟作为鸿博股份第一大股东河南寓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寓泰控股)实际控制人、公司董事长兼时任总经理,指示鸿博股份以纸品贸易预付款形式向外转账4000万元,其中2000万元最终流向寓泰控股关联方北京众泰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众泰源),2000万元最终流向寓泰控股关联方上海恺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1月13日至1月14日期间,毛伟再次指示鸿博股份以纸品贸易预付款形式向外转账2000万元,2000万元最终流向北京众泰源。 福建证监局表示,上述交易实质构成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合计6000万元,占鸿博股份2018年经审计净资产的3.74%。上述资金占用行为未履行董事会、股东大会决策流程,未及时将上述关联方资金占用事项予以披露,也违反了证监会相关规定。 福建证监局表示,毛伟作为寓泰控股实际控制人、鸿博股份董事长兼时任总经理,为上述违规行为的主要责任人。福建证监局决定对毛伟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公告显示,毛伟于2019年5月入主鸿博股份,距离其违规行为仅隔4个月。2019年5月9日,鸿博股份彼时的实际控制人尤氏家族通过协议转让其所持鸿博股份股票约7126万股给寓泰控股,寓泰控股的实际控制人变为毛伟。
本报海口8月3日讯8月3日,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首个大型便民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在海口金州路国汇新能源汽车城对外开放运营,将为海口国贸地区广大新能源车主提供便利的充电服务。 该充电站一期已建成快充车位21个,均为120千瓦直流充电桩,二期计划采取“快+慢”结合方式投建充电桩,建成后充电车位将达800多个,可同时为超过800辆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有效保障海口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正常运行。 为加快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汽车,今年3月,海南控股旗下海控能源与国投电力(600886)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新页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海南海控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海南充电行业新品牌。 充电站的运营受到了该片区司机的欢迎,海口新能源网约车司机吴师傅说,海口主城区的快充站较少,充电需要较长时间排队等候,“现在多了个快充站,位置也好,方便多了,海口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真是越来越好。” 国贸片区是海口市CBD区域之一,也是海口市民吃、住、行、娱最集中的区域之一,目前,该区域充电基础设施较为紧缺,缺少大型集中式公共充电站,无法满足现有的新能源网约车、出租车的充电需求。 海南控股公司总经理李晓刚表示,今天海南控股首个大型便民充电站对外开放运营,标志着海南控股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并推出了自己的充电品牌,公司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继续在海口、三亚、儋州、琼海等市县布局充电设施,助力全省新能源汽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