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借壳上市至今,在短短4年多时间里,恒力石化从200亿元左右的中等市值公司成长为市值超1600亿元的“巨型航母”。 “从‘一滴油’到‘一根丝’,恒力走的是一条矢志坚守主业初心,不断由下游聚酯化纤到中游PTA,再向上游石化、炼化攀爬升级的产业发展之路。积极打造‘从纤维制造到石油化工’的完整产业链是公司的既定战略和发展目标。”日前,由上交所和各地证监局联合主办的“价值引领投资·2020沪市公司质量行”调研活动走进恒力石化,公司董秘李峰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解密恒力石化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完善产业格局,打造一体化全产业链 今年前三季度,恒力石化实现营业收入1033亿元,同比增长35.38%;实现归母净利润98.96亿元,同比大增45.16%。随着公司150万吨乙烯项目、PTA-4、PTA-5项目的顺利投产,公司三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359.7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3.79亿元,同比增长56.6%,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 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高明告诉记者:“恒力石化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公司2000万吨炼化项目的规模和配套优势;二是公司1160万吨PTA项目巨大的成本优势;三是公司的聚酯长丝在行业内的高品质和高规格。” 据李峰介绍,公司通过借壳,实现了聚酯化纤资产的上市,通过第二次重组注入了控股股东恒力集团中上游环节的660万吨/年PTA产能资产与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并随后启动15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年产250万吨PTA-4项目、年产250万吨PTA-5项目、惠州500万吨PTA新项目、年产135万吨多功能高品质纺织新材料项目等发展举措,积极推动各大业务板块的均衡化发展,大力拓展上下游一体化高端产能,加快打造“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民用丝、工业丝、聚酯薄膜、工程塑料”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的上市平台发展模式,推动实现恒力石化从“一滴油”到“一根丝”的全链条战略布局与全覆盖业务经营。 近期,公司公告将在惠州投资114.95亿元建设“2×250万吨/年PTA项目”。项目达产达效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212.5亿元,利润总额12.06亿元。这也将进一步降低公司总体的原料单耗与综合运行成本,增强公司在PTA行业的技术、规模与成本竞争优势。届时,公司PTA产能将增至1660万吨/年。 “像恒力这样具备综合成本运行优势的行业领先企业,相比行业平均水平会有200-300元/吨的超额盈利区间。”李峰说。 做一流炼化项目,将原油“吃干榨净” 恒力石化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位于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这里也是公司全产业链优势的核心所在。 漫步在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的产业园,人们很难将其与传统的石油练化工厂联系在一起。 “这个产业园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石化企业的不安全、不环保、有异味的印象。这里是低耗能及绿色环保的超级生态工厂。”恒力石化下属公司恒力炼化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彭光勤告诉记者,他参与了该项目从无到有、从投料开车到全面达产达效的全过程。 据彭光勤介绍,恒力石化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自2019年5月正式投产至今,展现了强劲的盈利能力,吨油净利近500元。恒力炼化项目包括国内首家一次性建成的每年2000万吨炼化产能和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150万吨/年乙烯化工配套等,产能规模国内领先、世界一流。项目选用国际先进的全加氢工艺和沸腾床技术,加工低廉的重质、高酸、高硫原油,生产出附加值高的高标成品油与高端化工品,提高全厂的石脑油收率,进一步提升高端化工品产出率和项目整体经济效益。 “恒力石化的炼化项目探索出了一条原油‘吃干榨净式’的高效加工和充分利用的生产模式。”彭光勤表示,该项目的配套项目150万吨/年乙烯项目同样代表了行业技术巅峰水平,生产国内紧缺的乙二醇等高端化工品。项目98%以上原材料由上游炼化项目供应,乙烯收率达到48%,最大程度发挥了炼化一体化的规模集成优势,提升了恒力炼化项目的深加工能力与产品附加值。 李峰认为,随着进口原油“双权”(指原油进口权和原油进口使用权)的放开,我国民营炼化行业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会。民营大炼化企业因为拥有经营体量大、技术水平高、全产业链支撑、项目投产早、经营机制灵活等特点,为我国炼化行业的市场进化和行业升级发挥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目前,国内新建的炼化项目均为千万吨级大型炼化装置,远高于现存炼油产能的平均规模和加工深度,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原料成本,拓宽石化原料来源,提升生产灵活性,加大产品多样化。以民营大炼化为代表的先进炼化产能的加快投产,将倒逼国内如地炼等作坊式的落后小炼化产能加快市场出清与产能退出。 稳定股东回报,共享成长收益 为维护公司和股东利益,公司已实施第二次股份回购计划,持续履行对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市场责任。 “公司一直用实际行动维护公司市值合理稳定与全体股东核心利益,也充分表明上市公司和管理层坚定、长期看好公司的经营业绩、战略发展与投资价值。”李峰表示,为稳定持续回报投资者,与公司股东共享公司成长收益,公司结合资产负债、盈利能力和经营发展规划等因素,制定了《未来五年股东回报规划(2020-2024年)》,实施积极主动的现金分红政策,增强了公司现金分红的透明度,形成了稳定股东回报的预期与机制。 “未来,公司将继续以股东利益和长期价值为工作导向,按照市场变化趋势和公司发展实际,积极维护好全体股东的利益,积极通过稳定的现金分红等方式,实现股东合理、长期、可持续分享上市公司的发展成果,并通过持续的经营价值创造进而推动公司的长期价值提升。”李峰表示。
“从提出申请到最终进入‘容缺审批’程序,一天就完成了,大大缩短了项目的建成投产时间。”江苏徐州沛县宝业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负责人祁班银对该县行政审批局推出的“容缺审批”改革赞不绝口。 为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和服务项目快速落地,沛县建立项目容缺审批制度,按照先批后补的原则推动项目快审批、快建设。该制度只是沛县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举措之一。今年以来,该县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牵引,出台了《沛县营商环境深化年工作方案》,从深入开展对标创建、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完善服务企业体系、建设法制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6个方面制定了21条具体措施,打造高质量发展“强磁场”。 位于沛县经济开发区的江苏金荣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去年新招引的投资过百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项目建设之初遇到了土地问题,一时间,发展陷入停顿。“县委、县政府和开发区成立了专项小组,在审批手续、资质办理上,多次现场办公,遇到问题,即刻处理,顺利解决了项目土地征用、拆迁、场地平整等重大问题。”该公司总经理李延林告诉记者,沛县政府部门为项目推进提供了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发展营造专业、高效、舒心的市场环境。 “我们要把眼睛亮、反应快、手脚勤的‘店小二’精神融入政务服务中,做到企业、群众‘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沛县县委书记吴昊表示,沛县正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集成改革“组合拳”,打造审批效能和开放开发高地,构筑高端载体平台,放大人才集聚效应,激活金融一池活水,打造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蒋 波 通讯员 李 辉)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关桂峰、吉宁)记者29日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为进一步提升首都地区天然气应急保障能力,提高京津冀地区天然气管网 “互联互通”水平,北京市正在建设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项目的应急储备能力为12亿立方米,最大气化外输能力为6000万立方米/天。 据了解,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码头工程、LNG接收站工程和外输管道工程三个部分,项目总投资201.3亿元,该项目接收站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按照“同期建设,分期投产”的原则,项目分三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计划于2022年年底完工,全部工程计划于2024年年底完工。目前,项目一期接收站地基处理工作已完成,外输管道工程已经开工建设。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码头可靠泊26.6万方LNG船。外输管道将途经天津市、河北省和北京市,止于大兴区城南末站,管道全长224公里。 据悉,建成投产后,接收站、码头及长输管道均由北京燃气集团自主运营,并采用集中统一调度模式。 该负责人表示,项目拟与沿途多条管线互联互通,有助于提升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保供能力,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日前,由前海科创投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前海科控”)主办、第一路演共同承办的“2020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投融资服务季启动仪式暨人工智能专场路演”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举行,有招商局资本、IDG资本、深创投、基石资本等创投机构参与了本次路演活动。此外,此次投融资服务季系列活动将持续到今年12月份。 据了解,共有6个项目参与了此次人工智能专场路演活动,项目涵盖AI视讯、智慧健康、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AI纺织工业机器人供应商”等将AI技术应用于传统制造业等类型项目。招商局资本董事总经理涂波在点评该项目时表示:“项目所处的细分赛道有一定的空间,但目前业务主要面向传统行业,未来发展会有所受限,建议可以拓展或更换更大的行业赛道,人工智能在新兴行业上的应用空间会更大”。 前海科控监事会主席郭起宏表示:“作为探索港澳和内地紧密结合的先导区,前海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设计和平台打造,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也成了很多港澳青年来内地发展的第一站,被称为是粤港澳青年实现梦想的地方。” 据介绍,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已经成为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科创界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更是广东省政府认定的首批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已成为前海的标志性展示窗口。截至今年9月,梦工场已经累计孵化创业团队468家,其中有中国港澳台及国际团队236家。
日前,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1727.HK)方面对记者表示,该集团作为联合体成员两周内连续中标2个雄安新区项目,分别为容东片区G组团安置房及配套设施项目景观及小市政工程、雄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造EPC总承包工程,以实际行动助力建设绿色雄安。 其中,与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中标的雄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造EPC总承包工程位于雄县古城村。项目建成后,污水处理厂总规模将达到4×104m³/d,出水标准达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核心控制区指标限值要求。此外,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中标的容东片区G组团安置房及配套设施项目景观及小市政工程位于雄安G组团,总占地面积43.47万平方米,景观面积约27.47万平方米,项目建设方为中国雄安集团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据了解,河北建设集团服务于国家战略,积极参加雄安新区建设。今年以来,该集团已累计中标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雄县融媒体中心等13个雄安项目,涉及雄安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水污染治理等领域,为建设绿色雄安、智慧雄安添砖加瓦。 同时,借助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大雄安市场开发力度,河北建设集团先后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水务运营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河北建设集团将与上述两家央企在交通领域,综合管廊,新型城镇化建设,引水、供水、污水、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近期全国水泥价格普遍出现持续上涨的态势。中国水泥网数据显示,10月全国水泥价格指数已累计上涨超过2.8%,中南地区也开始逐步走强。江苏、广西、福建、河北、河南等地企业已纷纷发出涨价通知。 业内人士表示,水泥价格上涨一方面和旺季期间下游需求量提升有关,另一方面也和近期行业面临环保限产政策及产能置换难度加大有关。 10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616号提案答复的函中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严肃产能置换,严禁新增产能,强化监督确保产能置换方案执行到位;研究修订《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好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产能置换;会同生态环境部研究出台2020年后的水泥错峰生产有关政策,更好地促进水泥行业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 此前,工信部发文提出,违反错峰生产规定被省级及以上工信和环保部门约谈后拒不改正的水泥企业所涉及的熟料产能,不得用于产能置换。2013年以来,连续停产两年及以上的水泥熟料生产线不能用于产能置换。用于置换的水泥熟料产能原则上不能拆分,如确有必要,拆分转让不能超过两个项目。非新型干法工艺的特种水泥产能指标只能置换为特种水泥项目。位于国家规定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或跨省级辖区实施产能置换的水泥熟料项目,产能置换比例为2:1,位于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水泥熟料项目,产能置换比例为1.5:1。 “金九”期间,水泥产销量也超预期。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9月全国水泥总产量达23341万吨,同比增长6.4%。前三季度,全国水泥总产量达167627万吨,同比降幅收窄至1.1%,远超市场预期。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对北京地区商住房市场走访发现,受限购政策影响,北京地区商住房成交惨淡,新房楼盘普遍存在滞销。很多在售的楼盘是2017年限购政策出台前入市的,目前仍在销售,这些新房楼盘已经有二手房入市交易,价格存在较大的“倒挂”现象。部分楼盘常年销售惨淡,相关公司为了增加现金流,将项目已经做了抵押,导致新房无法正常网签。还有的项目为了吸引客户,将本应该全款销售的房款做成首付分期支付,分期时间最长可达两年,存在违规销售的现象。 □本报记者 董添 两三个月卖一套 “项目是2016年最高点时开的盘,最高达到5.5万元/平方米,当时均价也要到5万元/平方米。现在项目一手房卖3万元/平方米,依然卖不出去。”位于南五环地铁附近某头部房企开发的商住新房销售人员王平(化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很多当时的销售人员都辞职了,现在基本上两三个月能卖一套。” 据王平介绍,项目在开盘初期一度卖得十分火爆。项目当时拿地容积率比较高,楼盘单栋建设的密度较大。虽然前期销售火爆,但是限购来临时,每栋都剩下很多房源。“一层楼大概有24户,销售火爆时每个楼层都有出售,但也遗留了较多的房源。如果是住宅,这些年早就清盘了。商办项目严格执行限购,一手房只能卖给公司,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清盘。” “这个项目是精装修,还有燃气,装修也是奔着居家过日子用的,如果真的拿来当办公用房,可能还真的需要另外装修。”有看房者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没有限购前,我就来看过房,当时可以个人名义贷款买。因为觉得房子设计成LOFT,对年纪大的人不太方便就没买。现在价格已经跌了一半了,但只能以公司名义买,并且得全款。” 上述看房者称,现在之所以来看房,是看到项目近期又进行了促销,但是还没有来得及注册公司。销售人员说注册公司不着急,网签之前注册好就可以。现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交定金和“首付”款,后续手续可以帮着一起做。 项目存在抵押 中国证券报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很多商住房新房项目之所以不严格要求购房者资质,允许购房者注册公司环节“慢慢来”,和项目已经做了抵押,无法进行正常网签有关系。 以位于北五环某商住房项目为例,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项目开盘时间超过5年,限购之后销售一直不理想,开发商为了缓解现金流压力,将楼盘做了抵押。解抵押时间要到两年以后。 “目前认购的客户只需要交5万元的定金,一个月之内交足50%的房款。如果有公司资质的,就等着交完房款一起走网签。如果没有公司,可以在这段时间注册公司,做好资质。”上述楼盘销售人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外地的公司也可以购买,只要是公司就可以,注册起来也很方便。但是,由于注册公司需要成本,空壳存续也需要交一定的费用,而公司持有房产是需要缴纳房产税的。这些原因导致很多人不能接受注册公司买房这件事。” 当中国证券报记者问及不能网签是否可以正常入住时,上述销售人员称,不能以业主的方式入住。但如果有特殊需要,可以先签一份租房合同,以租房的形式入住,然后等正常网签。但是,这部分租金是需要业主自己承担的。 价格倒挂严重 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到,不少新房楼盘已经有二手房入市。这些二手房业主在购买一手房时,价格普遍较高,因此挂牌二手房时有较强的市场预期。另外,目前北京商住房限购政策规定,二手商住房可以出售给有购房资质的个人。相比只能卖给公司的一手商办类新房,二手商办房具有一定的客户优势。 “当时买新房的时候每平方米接近6万元,现在虽然开发商每平方米卖3万元,但我的心理价位还是每平方米卖6万元。”某商住房持有人李方(化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开发商每平方米卖3万元只能卖给公司,个人不能买。我的二手房可以卖给交够五年北京社保或纳税的个人,可以不赚钱,但是不能亏钱。现在不太着急用钱,总能遇到合适的客户。” 但是,中介对于这类二手房却并不热情。“我们从不主动推荐自己的客户买这类二手房。这类房子,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都需要全款买。如果有这些钱,不如拿来做首付贷款买住宅。除非有特殊需求,或者真的用作办公用途,可以考虑这类房子。”位于南五环某头部中介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另外,我们和很多开发商的商办项目没有什么合作,因此即便是新房客户我们也不会去引导。”上述中介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开发商销售人员的印证:“项目已经是赔钱状态,不可能再和中介签合作协议。即便中介能带来增量看房客户,对于限购政策也是束手无策。我们驻场人员每销售一套房能拿到几百到几千元的提成,但是到了中介人员那里,就不是这个数了。” 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发现,由于商住房项目土地容积率高,开发商拿地成本较低,虽然项目普遍存在滞销,但是开发商普遍对商住房拿地热情很高。另外,很多住宅土地竞拍时,需要连带拍下商住地块,用于配套设施建设,因此新开商住房项目一直未停止。而新开项目陆续入市,定价普遍较低,使得限购之前入市的项目去化难度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