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9月20日,OTEC GIW国际创新周GIW Spark 在北京郡王府顺利举行。“国际创新周(Global Innovation Week,简称 GIW)”为第八届海外人才创业大会(OTEC)的三大板块之一,旨在为鼓励和支持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人才在京创新创业,做好国际人才社区软环境建设。 建设国际人才社区软环境,优化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 作为朝阳区国际人才社区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国际创新周(GIW)”充分调动在京跨国公司创新中心、区域内的国际组织、各国商会和校友会等国际化资源,为外籍及港澳台人才在北京、在朝阳区创新创业提供综合服务。主办方积极整合协调各项政策资源,充分发挥朝阳区跨国公司创新中心、国际化创新机构的市场化作用,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全方位支持国际人才在北京、在朝阳创新发展,搭建“后疫情时代”下世界各地青年携手创新、共话发展的良好平台。 精准对接国际人才需求,搭建融合创新发展舞台 国际创新周(GIW)包括“GIW Runway”、“GIW大师课”和“GIW Spark”三大板块,通过国际项目评选、国际项目创投对接、政策解读等活动,为在京创新创业的国际人才服务。 “GIW Runway”活动开设“欧美地区专场”、 “亚太地区专场”、“一带一路地区专场”和“港澳台地区专场”四个专场。各专场分别设有“创业者赛道”和“创新者赛道”。“创业者赛道”是面向有计划或已在创业的国际创业者,新增的“创新者赛道”为部分领域有创新成就的人才提供交流学习机会,进一步融合朝阳的文化、国际化优势,推动朝阳创新发展。 “GIW大师课”活动邀请了多位国际化专家学者,包括北京科锐国际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郭鑫带来的《人才管理》、北大国发院管理学教授杨壮带来的《跨文化领导力》、金杜律师事务所国际合伙人竺农范带来的《IP保护》和奥美公关亚太区总裁兼 CEO 柯颖德带的《战略性沟通趋势》等课程,分别从人力资源、领导力、知识产权、市场开发、创业创新等方面为国际人才授课,涵盖了创业初可能会遇到的各类问题,提高人才创新创业成功率。活动更邀请到了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丁曼创业中心学术主任 Brent Goldfarb,线上讲授《新常态下的创业和创新:繁荣还是泡沫?》,提供更具国际视野和紧贴当下环境的精品课程。 (从左到右依次为 北京科锐国际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郭鑫、北大国发院管理学教授杨壮、金杜律师事务所国际合伙人竺农范) (和奥美公关亚太区总裁兼 CEO 柯颖德) 可以说,国际创新周(GIW)为怀揣梦想和创意的国际人才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沟通交流、共同成长的舞台,充分展现了世界各地青年朋友的丰富创意和卓越智慧,让世界看到了创新给世界发展带来的无限机会和可能。 据了解,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47个国家及地区的优秀创新创业者们积极参与,参赛项目涉及包括人工智能、教育、消费升级、大健康、文化传播在内的多个热门领域,诸多项目受到了国内顶尖投资人的关注。进入决赛的8个创业项目于9月20日进行最后的角逐,来自南非的项目 Alpha & Omega Nutrition获得 GIW创业者 Runway冠军。 (从左往右为Alpha & Omega Nutrition 创始人 Brett Lyndall Singh、朝阳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 肖振祥)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主办方与创业磨坊 Startup Grind一起发起线上投票,评出了 年度外籍创新项目、明星外籍创业项目、最受国际人才欢迎的投资基金、最受国际人才欢迎的社区,分别由STEMind、 上镜、SOS Ventures、Bearapy 获得。 国际创新周将为入围的国际参赛者提供“凤凰计划”相关服务及头部企业资源对接、国际顶级投资机构的投资机会和项目落地支持等服务。 另据了解,OTEC 2020国际创新周(GIW)由朝阳人才协会主办,活动从9月14日开始至9月20日结束。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环境下,朝阳区将深化 “引领全球科技创新和交流合作”的中心枢纽功能建设,持续做好在京外籍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工作。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
编者按:他们是地产商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城市崛起的脊梁,他们是美好生活的营造者。联动全国百城,推出《见地》人物系列之“对话经理人”,一起聆听区域总、城市总讲述其建设美好生活的故事。本期【见地】对话嘉宾:银城国际安徽公司总经理孙赋先生。 撰文 | 贾宁 出品 | 2018年,南京银城首进合肥,落子新站,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银城却鲜少“露脸”,一直到今年5月份,银城以总价78173.69万元竞得高新区GX202003号,住宅楼面价11932.44元/㎡,溢价率29.88%,竞自持面积15600㎡。 银城“高调”进驻高新,明显有备而来,而这一切,除了银城国际安徽团队的不懈努力外,也离不开银城国际安徽掌门人孙赋的运筹帷幄,那么银城国际在合肥未来有怎样的布局计划?对于全新项目的打造和规划又将赋予怎样的匠心?近日,独家对话银城国际安徽公司总经理孙赋先生,听他解读银城国际安徽发展战略。 专注长三角品质物业开发 初见孙赋,是在银城国际安徽区域办公处,亲切随和,沉稳谦逊是孙赋留给专访组的第一印象。孙赋的办公室不大,室内陈设也非常简单,对于见地采访组的到来,他一一握手以示欢迎。 关于银城国际当初选择进驻合肥的初衷,孙赋表示,进驻合肥,除了是集团的战略发展外,也是希望能把银城在南京打造的好项目好产品传播到合肥,给合肥这座城市构建健康美好生活助力。 银城国际房地产开发业务始于南京,专注于在长三角地区为全龄客户开发品质物业。银城国际开发的住宅物业品种广泛,包括高层住宅、多层住宅及低密度住宅。目前旗下产品有五大系列,分别是:让长者客户享受轻松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颐系列」住宅、特意为年轻客户打造的「尚系列」住宅、为注重功能与便利性的中等收入家庭打造的「致系列」住宅、为追求舒适及质量的改善型客户打造的「中系列」住宅,以及为追求豪华家居和独特生活方式的高收入家庭打造的「和系列」住宅。 虽然银城国际在2018年就已经进驻合肥,但截至目前在合肥开发的项目并不多,除了即将交付的银城旭辉樾溪台项目外,就只有还未正式入市的纯新盘知庐项目。 作为银城国际在合肥开发的首个项目樾溪台,目前项目已经接近销售尾声,在孙赋看来,樾溪台项目不仅仅是银城在合肥的开山之作,更是银城在合肥打造团队、历练团队的重要一步,“这个项目分两个批次开发,一批次计划在明年4月份交付,截止目前,项目也受到了业内以及诸多业主的认可,这给我们在合肥站稳脚跟、壮大团队夯实了基础”。 “知庐者“银城 对于高新新项目知庐,银城国际安徽公司团队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 “知庐这个项目所处的区位,是目前合肥非常稀缺的,不论是交通、教育还是生活配套,都非常优质,这块地出让的时候有25家房企竞买,这也反映了大家对这块地的认可和看好,所以当初参拍拿地的时候,我们抱着势在必得的决心拿下的”。 说到新项目的拿地初衷,孙赋侃侃而谈。在他看来,知庐项目占据着风水宝地,距离政务、蜀山区都很近,地段的稀缺注定成就不凡,“产品的辐射力非常适合银城品牌在合肥的发声和落地,这块地的建设可以把银城的口碑和产品带来,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谈及项目案名背后的故事,孙赋表示,知庐这个案名传递和表达的正是这块地的特点。“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大家了解合肥,同样也让合肥人认识我们,认识银城这样一家房企,‘知’代表的不仅是这层含义,还有知识的意思。因为项目所处的教育资源很稀缺,科大附中的到来也掀起了板块楼市的热潮,区域的房价也因为科大附中被重新定义,此外合肥即为庐州,庐州是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并且合肥也是科教名城,教育氛围浓郁,在我看来,案名定为‘知庐’再合适不过了。” 对于项目的规划和打造,孙赋坦言这将是作为银城国际在合肥标杆之作来打造,“地块优质我们必然不能辜负了这块土地,所以我们都是用我们银城最高标准来规划,同样我们也认为知庐这个项目非常适合打造银城高端产品”。 据了解,项目由8层洋房和小高层组成,全部精装修交付,计划10月份售楼部正式对外开放,预计年底前首开。“我们项目定位偏改善,毕竟这个地段再加上这个配套放眼合肥都是非常优质的,对于有换房需求的改善购房者,机会难得,我相信待我们项目入市必定会大放异彩!”孙赋坚定的说道。 深耕合肥,先谋而后动 知庐对于银城,不仅仅是打造置业安家的项目,更是银城品牌在合肥市场的输送。对银城而言,合肥市场的布局才刚刚开始。 孙赋表示,2018年进入合肥后,并没有着急马上拓展版图,而是选择先沉淀,锻炼团队,修炼内功,进入2020年,银城开始大发力,土拍市场上也经常能看到银城的身影。 “今年我们从4月份的包河地块到5月份的高新地块再到8月份的庐阳、肥西地块,基本上大型土拍,热门地块我们都参拍了”。孙赋直言,银城不会为了拿地而拿地,选择的地块一定是适合银城的,并且会充分考虑利润和成本的平衡点。 “在4月份的包河地块拍卖时,我们是抱着必拿的决心去的,也坚持到了最后竞自持环节,但到最后竞自持面积达到2万平的时候,我们没有再继续跟进了,因为地块的成本已经超出我们的预算了,包括5月份参拍的高新和新站地块,最终我们顺利拿下了高新地块”,孙赋回忆道。 2020年银城频繁出现在土拍市场,通过土拍中银城的参拍情况,不难看出银城国际想要深耕合肥的决心,而这也被孙赋证实。 “对于合肥这座城市,我们集团战略上是非常重视的,合肥不仅被纳入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今年还进入新一线城市,所以我们非常看好合肥这座城市的发展潜力。2019年我们锻炼团队,2020年我们将逐步深耕,接下来我们提升我们团队凝聚力,将积极在合肥拿地,深耕合肥。” 而在拿地策略方面,孙赋表示,银城不只局限于合肥某个区域,看好的是合肥这座城市。“合肥是座蓬勃发展的城市,楼市发展是健康的,每个区域每个板块的发展定位都不同,当然我们也会综合考虑地块本身是否优质,是否适合我们开发,我们会根据地块本身的属性、板块的属性去打造符合这个区域的产品。” 合肥市场平稳发展 楼市“金九银十”已至,对于接下来的市场走向,孙赋也有自己的预判。 在孙赋看来,目前合肥楼市政策整体趋于严谨,2016年之后合肥的房价发展很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合肥现在市场很健康,库存也是合理良性的,这也决定了市场会持续平稳发展。” “而合肥这座城市的定位、格局、GDP乃至发展潜力都是充满积极向上和活力的,未来大家对生活品质、居住体验感的追求都会有全新的改变。” 对于合肥目前各区域的市场情况,孙赋认为,九区三县各有自己的区域特点和客群,“比如新站区更偏向刚需,可以容纳很多首次置业的年轻人,区域充满了活力,新站区拼的不是房价拼的是未来发展前景;而对于蜀山、庐阳这样的老城区,各方面配套都很完善,居住氛围也好,买房人更追求改善;滨湖高新因为是新区,未来规划空间大,又是合肥西南重点发展区域,更适合高端品质项目落地。开发企业会根据区域的定位来开发相匹配的产品,所以买房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置业方向”。孙赋和见地专访组合影
乐居长三角胡佳杰 发自上海当前,历经防疫攻坚战,房地产行业格局正在被重塑,迎来求生存、谋发展的新时期,考验着企业生存能力、职业经理人应变和创新能力。在此之际,乐居发起《后疫情时代 破局之道》主题专访,邀请企业及个人分享后疫情时代房企破局之道,描绘房地产市场发展蓝图。本期对话嘉宾:宝业集团上海公司副总经理王炯先生。 左手布局 右手科技 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本的市场节奏,是对地产开发企业和地产经理人的双重考验。 面对疫情变局,王炯坦言:“宝业不是一家高周转公司,拿地也是以产品线匹配度为主。虽然此次受疫情影响,一季度上海公司地产销售停滞,青浦观云路项目延迟开工,但是,多年来上海公司布局的上海及江浙部分环上海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都比较健康,供需比良好,尤其是3月之后新房去化加快,市场信心提振,我还是比较看好,希望下半年保持势头。” 而他的底气,不仅源于多年稳健布局,还源于宝业以科技赋能为核心,前瞻健康建筑、绿色建筑,疫情后这一领域越发受到关注。 王炯自豪地介绍,宝业在健康建筑、绿色建筑方面行业领先,近几年开发的地产项目,基本都是绿建二星、三星起步。这不仅需要技术过硬,还需要更高的成本投入。 并且,宝业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和德国西伟德集团、日本大和房屋集团长期合作,技术体系行业领先,宝业也一直在探索符合中国市场的装配式住宅发展体系。 双子入市 组团蓄能 此外,随着市场逐步恢复,广受关注的上海青浦观云路项目取得了新进展。 王炯透露:“观云路项目和一般住宅项目不同,它有30%商业自持,我们希望将其精心打造成一个小型生活综合体范本。目前,项目设计方面进展到80%-90%,已经基本收口,施工方面,桩基工程已完成,正在维护和开挖阶段,售楼处也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项目计划今年年底开盘。” 他还表示,今年,宝业爱多邦将推出一栋科技住宅楼,其中将注入三恒系统、外遮阳等科技元素。 “未来,上海公司希望在已被证实有机遇、有口碑的城市,保持开发量,延伸宝业的品牌效应。尚未进入的、符合产品线的二三线城市,可以有选择性地拓展。例如,今年上海拿地标准没有那么严格,我们可能会联合一些有资金、有实力的企业合作拿地。”王炯笑着表示。
撰文 | 赵盼盼 出品丨 近年来,随着文化和旅游日益融合,可以同时承载这些内容的文旅地产逐渐兴起,成为不少房企积极寻求的新利润增长点。 在行业普遍追求高杠杆、快周转的大环境下,文旅地产更像是一场耐力赛,考验的是房企的资金实力、运营能力等多个方面,耐不住压力的,就会被淘汰出局。 “所以做文旅的人,一定要耐得住,不仅要耐得住寂寞,还要耐得住金钱,耐得住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这是鼎龙集团主席助理、总裁办主任、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俞康对文旅最大的感受之一。 “文旅不像地产”,所有的产业和消费领域都在追求快,但是文旅,它恰恰是一个快和慢需要拿捏得精准的领域。 在俞康眼中,做文旅,没有一定的情怀和理想,是没办法实现的,这是由公司的基因属性所决定的。“鼎龙是一个向海而生的企业,这种对文旅的情怀,决定了我们能够不断的在这个行业深耕细作。” 十年磨一剑,打造产业闭环 公开资料显示,鼎龙集团始创于上世纪90年代,于2005年注册,总部位于广州,是行业内较早涉足文旅地产的企业之一,尤其在海洋生态旅游产业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上拥有丰富的经验。 做文旅并不容易。准确地讲,文旅地产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过度开发投资和文旅标杆项目匮乏所形成的矛盾十分明显。对房企而言,若沿用传统地产思维去开发文旅项目,想要坐等升值,并不现实。 与地产不同,文旅项目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这需要地产主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对企业的运营能力要求也极高。“文旅如果没有前期积累和后期的运营管理,很难达到一个理想的规模和状态。” 除大量资金投入外,也需要足够的产业进行配合。鼎龙的打法是,利用自身品牌的多元化打造产业闭环,通过产业运营,吸附庞大的消费动力,并辐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以鼎龙的文旅标杆项目——鼎龙湾为例。2007年,鼎龙响应广东湛江吴川市“回归工程”号召,投资逾600亿元开发建设占地达25000亩的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经过多年精心打造,目前鼎龙湾已经颇具规模。 鼎龙湾涵盖海洋旅游、健康养生、主题公园、星级酒店群、非遗文化等多领域多业态,拥有德萨斯水世界主题公园、牛仔小镇、鼎龙生命科学康养中心以及旅居板块天麓组团、万千海组团、艾美组团等相关配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闭环结构。 “当游客或业主来到项目,从落地的那一刻开始,他的衣、食、住、行、游、购、娱都可以在这个项目内完成,每一个要素就代表一个产业结构、产业生态。”这也使得企业从前期设计到后期运营,每一步都要规划得很清晰。 俞康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鼎龙湾项目,并不是说十年了才有回报,而是每个阶段、每个时期,都有它特定的开发模式和目标所在。 比如,前期文旅元素相对会比较少,重点开发滨海资源和地产方面;中期,需要解决客户来到项目如何留下来的问题,这时会去开发主题公园、高端酒店等,与地产相辅相成;后期,更多强调的是旅居人群的社区需求,打造一种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始于度假,终于社区。” 2019年,鼎龙湾景区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就在今年8月21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公告,确定鼎龙湾在内的广东省8家旅游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鼎龙湾还是2020年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中总投资额最大的文旅项目。 文旅地产不单单是一个项目的发展,它本身还蕴含着区域经营的概念,一个区域成熟发展起来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而通过项目能够带动当地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或许才是文旅最大的价值所在。 避免同质化,提炼文化因子 早期的文旅地产更倾向于“地产”二字,着重于资源与规模的竞争,盈利模式单一。如今,随着文旅项目层出不穷,对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避免同质化问题、提升产品竞争力及运营能力,构建自己的竞争壁垒,是文旅项目脱颖而出的关键。 所谓“文旅”,即文在前、旅在后,文是吸引旅的前提。对一个文旅项目来说,在开发过程中,除了硬件配套的打造,如何提炼文化因子、赋予项目“文”的内涵更加重要。 俞康认为,避免产品同质化,同样在于能不能挖掘到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并且能够把这种资源转化成产业,将文化特色与项目运营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对此,鼎龙把文化的打造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每个地区都有它的独特文化所在。挖掘这些文化需要路径去实现,比如通过当地政府、当地的社会组织、当地的人民群众等等。 第二,挖掘之后要把这些文化要素体现在项目上。在前期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怎样把人文特色嵌入到文旅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当中去。 比如鼎龙湾,打造的是一个粤西非遗文化基地,在项目建立之初,鼎龙就把文化概念深深地烙印在了整个全周期建设过程中。 “我们在粤西片区收集和规整了很多文化元素,如吴川的三绝文化,雷州的石狗文化等。这不仅成为非常好的设计理念,也是很好的文化情景展示。”俞康介绍道。 第三,提升文化运营能力,打造文化IP,做好文化传承。通过文化集群式的效应,吸引更多文化创作者、文化传承人参与其中,进一步把文化做成产业。 这样,才能打造跳出低层次的、同质化的竞争,打造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赋予文旅项目持久的生命力。 俞康坦言,“现在大家对于文旅的挑剔感是非常重的。”这需要企业沉下心来研究市场,做好产品,以满足客户更多需求。 目前,除了鼎龙湾之外,鼎龙还打造了鼎龙·天海湾、鼎龙·十里桃江、鼎龙·大汉三墩等项目,形成了滨海欢乐王国系、滨海度假系、森林温泉系、生态文化系、珍稀豪宅系五大不同的产品系列。 按俞康的话来讲,“只有清楚地知道一个文旅项目需要什么,通过什么给客户带来最大化的感受和体验,这个项目才能够真正成功。”同样,这个企业也才能成功。 2019年,鼎龙集团总营收超1000亿元。在今年9月10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鼎龙与华为、正威、碧桂园、恒大、万科等11家粤企入列千亿民企阵营。值得关注的是,鼎龙是广东今年新增的千亿民企之一,也是广州唯一新晋千亿企业。 打造文旅标杆,不负蔚蓝韶华,鼎龙正用实际行动引领着中国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以下为与俞康先生的对话精选: :您如何看待“多元化”,目前鼎龙集团的多元产业布局是怎样的? 俞康:所有的多元化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主业,而应该是围绕着地产主业去开展的。除此之外,多元化的布局还需要对应相应的产业上下游去实现达成,产业与产业间互相联结,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标准,这种多元化才可以持续和持久。 目前,鼎龙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以地产、文旅、贸易、矿产四大产业为核心,酒店投管、物业管理、新零售、港口及航空产业、现代农业、大健康六大产业多元协同的综合性集团公司。我们所有的多元产业布局都是相互扶持、相互支撑的,形成了一个闭环式的产业结构。 :您在2020年遇到的最大工作困难是什么,如何克服? 俞康:第一次看到景区在假期时间一个游客都没有,这可能是我今年遇到最大的一个困难。 虽然没有游客,但工作不能够落下,还是要去不断的去充实、去完善。当然,这个挑战也给了我们缓冲的时机,能够更好的静下心来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项目该怎么打造。鼎龙在今年也做了很多新的改变和调整,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尽可能给来到这里的游客和业主打造一个安全、舒心的环境。 :后疫情时代中,您如何看待房地产行业以及文旅地产的挑战和机遇? 俞康:本次疫情给当前经济环境带来非常大的考验,对于地产文旅企业而言,首先就是不要逆势而为,一定要探究清楚当前的政策是什么。房地产行业已经不像以前那样野蛮生长,它具有严格规范、行业标准和政策控制,我们不要想着挑战政策和规范,而是要在这样的政策规范下,去思考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美好的服务、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品质。在后疫情时代中,我们要更精准地抓住客户需求,抓住市场的变化,只有了解了客户,了解了市场,在政策的指引下,才能有可能做出更好、更符合大众期待的产品,也才能够使企业良好、稳健、有序的发展。 :您认为最理想的旅居生活是怎么样的? 俞康:理想的旅居生活首先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做支撑,旅居的地方要让人能够静心、静气。我们都处在不断被追逐的环境当中,被时间追逐,被上司追逐,被同事追逐,所以旅居生活希望是有一个不被追逐的地方。能够追逐我们的只有大海,只有海浪,只有海风,只有清新的动物声,只有清新的花香,我觉得被这些东西追逐着,旅居生活才是美好的。 鼎龙也希望能够打造这样的旅居环境给到每一个人,我们也在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去努力。乐居广深主编陈嘉雯(左一)、乐居深度记者赵盼盼(右一)与俞康(中)在鼎龙集团品牌馆前合影
继参与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项目建设后,敬业中厚板再次参与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二期项目建设。 敬业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支持各地区重点工程建设。天津国家会展中心项目开工前期,销售总公司天津区域多次前往项目进行蹲点式开发,在与一期项目友好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向客户推介敬业天津现货库的现有资源、地理位置优势及发货优势,顺利与项目达成一致,签订第一批5000吨中厚板战略协议;出于对敬业产品的认可,会展中心二期项目与敬业钢铁续签2000吨中厚板战略协议。7000吨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敬业中厚板又一次成功进入国家性钢结构工程,以高品质基础产品赢得项目工程的认可。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由商务部、天津市政府合作共建,是贯彻落实国家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优化国家会展业发展战略布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全球会展新高地的重要平台,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北方展览面积较大、绿色技术与产品应用较多、智慧化水平较高的国家级会展平台。 该项目中厚板总用量12万吨,其中主体用量9万吨,配套设施用量3万吨,由于计划需求总量大规格多,敬业钢铁各部门提前对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应对措施,多方协调后满足项目急需,保障项目施工进展顺利。 敬业集团在天津东丽设立中板现货库,常备3000吨Q235B、Q355B厚度10-50mm常规尺寸现货,保障终端工程需求。敬业中厚板,终端用户定轧首选用钢,提供一对一驻厂服务及一站式中板定轧采购使用解决方案,可满足客户单一规格一张起订、加急交付、指定时间段发运的个性化需求。拥有独自的运输配送车队,辐射范围广,24小时内即可发运至客户指定位置。 (责任编辑:)
铭普光磁9月18日午间公告,公司确认为中国移动2020年至2021年开关电源产品集中采购项目的第二标包的第一中标候选人。 项目投标报价不含增值税总价8239.51万元,公司中标份额为40%,中标金额约为3300万元,公司预计从2020年10月开始交付中标产品,2021年10月前执行完毕本次中标项目。 公司表示,上述公示的相关项目属于公司的主营业务,如确定中标,签订正式合同并顺利实施,预计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铭普光磁中标约3300万元中国移动开关电源采购项目 铭普光磁9月18日午间公告,公司确认为中国移动2020年至2021年开关电源产品集中采购项目的第二标包的第一中标候选人。 项目投标报价不含增值税总价8239.51万元,公司中标份额为40%,中标金额约为3300万元,公司预计从2020年10月开始交付中标产品,2021年10月前执行完毕本次中标项目。 公司表示,上述公示的相关项目属于公司的主营业务,如确定中标,签订正式合同并顺利实施,预计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山河药辅获得高松密度二氧化硅制备方法专利 山河药辅9月18日午间公告,公司自主研发的 “一种高松密度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于近日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 据介绍,二氧化硅在药剂制造中,主要用作崩解剂、抗黏剂、助流剂,可改善颗粒流动性,提高松密度,使制得的片剂硬度增加,缩短崩解时限,提高药物溶出速度。在颗粒剂制造中可作内干燥剂,增强药物的稳定性。二氧化硅还可以作助滤剂、澄清剂和消泡剂,以及液体制剂的助悬剂、增稠剂。同时在食品工业中也有相似的用途。 公司表示,核心工艺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形成持续创新机制,从而巩固和保持公司技术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