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强联主营为从事大型回转支承和工业锻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风电主轴轴承、偏航轴承、变桨轴承,盾构机轴承及关键零部件,海工装备起重机回转支承和锻件等。 2020年7月13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价19.66元,最高涨至185.80元,涨幅达945.07%。 这样一家因为沾上风电股价连创新高的企业,探雷哥却发现其披露信息有不少质疑之处,还有“黑历史”。 采购金额,与供应商披露数据打架 19年版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披露显示2016年,新强联向第二大供应商张家港中环海陆特锻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环海陆”)的采购金额为3313.08万元,占当年度总采购金额比例的17.99%。 探雷哥发现,中环海陆目前也在备战创业板,且已过“问询”阶段,之前为一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其以前年报显示2016年,中环海陆向新强联的销售金额为2522.7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新强联与中环海陆两者之间,各自披露的2016年交易金额竟相差近800万。探雷哥质疑新强联交易金额,披露随意。 招股书披露还显示,新强联从2017年开始就未向中环海陆进行采购,而所欠货款却迟迟未付。2017年向其支付了1500万元、2018年向其支付2400万元;截至2018年末,还欠款347.73万元。 从报表披露的货币资金来看,陆续支付的货款也印证了新强联的支付能力有多弱。 环保违规未披露 历次招股说明书,披露显示公司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也不存在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国家行政及行业主管部门处罚的情况。 事实上,2019年10月25日在洛阳生态环境局官网,一则“我市从严从重查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的环保新闻,却出现了新强联环保违规。 文中指出,新强联等9家企业违反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要求、违规生产,公安机关对企业相关负责人依法行政拘留。 众所周知,创业板IPO注册制改革以来,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审核高要求在不断强化,监管层也一直在强调IPO企业信息披露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要求尽量做到事无巨细。探雷哥质疑其环保违规,而未进行披露。 曾因2.61万被列为“失信人” 天眼查显示,新强联曾有被法院强制执行的“黑历史。 2015年11月12日,河南省新安县人民法院对新强联进行立案,执行标的仅为2.61万元。 令探雷哥大跌眼镜的是,2015年11月20日,拒绝偿还王国芳2.61万元及利息,同时采用“隐匿财产规避执行,其它规避执行”等方式,新强联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作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为了这区区2.61万元及利息,就登上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结束语 截止2020年12月28日,新强联市值达182.49亿元,公司近年扣非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2020年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更是达到了2.53亿元。 亮眼的业绩,探雷哥期望是产品核心竞争力所致,而非“人为的用力过猛”。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3日讯央行网站昨日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行政处罚信息(蒙银罚字[2020]第6号-第8号),中国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存在虚报、瞒报金融统计资料;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照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的;未按照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占压财政及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资金等5宗违法违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对其给予警告,并处罚款76万元。 蔺云时任中国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公司金融部总经理,对中国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对其罚款1万元。 李瑞森时任中国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内控与法律合规部总经理,对中国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未按照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对其罚款2万元。 以下为全文:
据悉,工信部已责令1571款违规APP进行整改。24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截止到目前,已经对52万款APP进行了技术检测工作,发现了一批有问题的APP,责令1571款违规APP进行整改,公开通报了500款,对整改不到位的及拒不整改的直接下架,涉及120款。 在今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保护网络用户合法权益是打造网络强国的基础,为此,工信部开展了APP侵权整治行动,有效打击了互联网平台的违法违规,对于用户已经被违法违规搜集的个人信息被侵犯的用户权益,工信部是否还会采取补救措施?是否会监督互联网企业对此作出处理? 闻库回应称,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广泛应用,用户信息问题现在已经逐步引起社会更大关心。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用户信息保护工作。今年以来,持续开展移动应用程序(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深化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可以说是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发布了《关于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等规范要求,针对老百姓反映比较强烈的APP侵害用户权益的四方面十类问题进行了重点整治。截止到目前,已经对52万款APP进行了技术检测工作,发现了一批有问题的APP,责令1571款违规APP进行整改,公开通报了500款,对整改不到位的及拒不整改的直接下架,涉及120款。 第二,发布APP个人信息保护的系列标准。APP合不合规,标准说了算,我部组织中国信通院、电信终端产业协会以及30多家终端厂商、互联网企业,有针对性的制定了《APP用户权益保护测评规范》,一共10项标准。对于广大用户特别关心的“最小必要”等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原则,制定了《APP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8项系列标准。标准的发布凝聚了产业的智慧,汇聚了企业的力量,为企业的合法经营划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所以,这些规范要求可以说是在如何保护上制定了一些非常清晰的操作规范。
从2019年底央行部署加强移动金融APP管理以来,移动金融App综合治理已过去一年。12月24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从这一年的整改情况来看,行业合规进程整体加速,大部分机构就通报问题及时整改,且多数机构已根据监管要求按部就班进行备案。不过,仍然有少部分机构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或出现整而不改的情况,监管治理和行业自律任重道远。 超1000款App已整改 移动金融App备案试点工作自2019年底拉开大幕后,机构备案正加速推进中。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互金协会”)披露,在今年6、7、9、10月,相继有四批通过备案的App名单,共202款移动金融App。12月3日,互金协会又公布了最新一批拟备案名单,共包括169款App。 从名单来看,通过备案机构主要以银行类机构居多,此外也包括基金、保险、消金、支付、信托、金融科技及小贷类公司。备案推进期间,互金协会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分批组织开展App备案推广,逐步落实风险信息共享、投诉处置机制、黑白名单、违规约束等自律管理工作。 截至目前,备案工作开展一周年之际,互金协会信息科技部负责人李健表示,目前已有4000余家金融机构在协会备案系统注册,拟申请备案的App近2000余款。粗略计算,在2020年超过1000款App进行过整改。 这一年来,金融行业移动App安全问题引发监管高度关注。去年11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加强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的通知》(银发〔2019〕237号)。根据237号文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去年12月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召开金融业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管理工作试点启动会议,开启了备受瞩目的客户端软件备案试点工作。 早在备案初期,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就指出,一些金融机构App存在安全防护能力参差不齐、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仿冒钓鱼现象突出等问题,各机构要建立App安全管理全程覆盖机制,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客户端软件监督处置机制。 在2020年App专项整治行动中,包括工信部、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各地通信管理局、公安机关也陆续发布违法违规App名单。从通报情况来看,移动金融类App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已成业内顽疾。 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整治至今,尽管只有一年的时间,但从移动金融备案以及违规App整改情况来看,移动金融App治理已初见成效。 正如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从今年移动金融App治理情况来看,工作进度超过预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方面,机构开始大幅重视App合规工作;另一方面,用户也提升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强制索要权限”“注销不了的账户”等一些App顽疾得到大幅整改。 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主任孙扬进一步称,移动金融备案工作实现了对移动金融App组件、代码和数据的检测机制,并发布了通过备案的移动金融App名单,这有利于帮助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识别安全可靠的移动金融App;同时,各部门持续发布了违规App名单,对问题整改进行了有力的督促,这些也将对机构整改违规行为有很大帮助。 违规收集信息成痼疾 整体来看,目前大多移动金融App在合规意识上得到了很大提升,且在隐私政策的更新与明确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不过,根据北京商报记者往期评测以及相关部门通报来看,仍存在机构脚踩红线、甚至整而不改的情况。 其中一大痼疾就是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其中,既有移动金融App在用户申请信贷过程中超范围收集信息,且通过捆绑概括、捆绑式授权勾选,违规向第三方共享用户个人信息;此外,还有在用户明确表示不同意收集某类个人信息的情况下,仍有App通过其他途径违规收集,或干扰用户正常使用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这一年的整改过程中,不乏有同一机构被多次点名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侵害用户权益,且多次被通报仍存在整而未改情况。 “移动金融App治理核心问题就是个人信息违规收集,很多App屡犯不改,而且会改头换面,用各种伪造的借口收集个人信息,收集这些数据用于某些用途真是必要的吗?这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核实,也需要相关机构提供真实的数据化证据。”孙扬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除此之外,金融App背后是否有金融业务资质,也需要多个金融监管部门开展联合排查。目前不乏有各种打擦边球的行为,建议后续能积极应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提升移动金融App的检测效率。 “目前要对全国移动金融App进行检测,是很有难度的。如果必要的话,可围绕移动金融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面向全国的官方移动金融App分发渠道,通过集中式的控制模式,对移动金融App进行实时掌控。”孙扬称。 针对移动金融App顽疾,苏筱芮同样建议,可以从监管科技与顶层设计两方面推进。一方面,可以通过监管科技水平的提升来加大对移动金融App的监测,从事前、事中阶段介入App非法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案例;另一方面,可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由顶层制度明确协会等组织的工作地位,设立金融消费者有关App的投诉举报渠道。 事实上,针对屡屡违规行为,相关监管方已重拳出击。例如针对问题严重且不及时整改的App运营者,已经予以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12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介绍,截至目前,已经对52万款App进行了技术检测工作,发现了一批有问题的App,责令1571款违规App进行整改,公开通报了500款,对整改不到位及拒不整改的直接下架,涉及120款。 后续纳入常态化监管 移动金融App治理仍将持续进行。工信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明年初仍将继续开展为期半年的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 此外,李健表态,移动金融App的备案管理和风险治理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接下来,协会将研究制定《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管理自律公约》,完善投诉处置模块等,进一步完善移动金融App行业自律管理方式。 在分析人士看来,移动金融App后续将纳入常态化监管的工作范围。苏筱芮称,后续整治中,建议明确各部门监管分工职责,消除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巨头存在的监管套利。 “金融监管保护金融消费者、整治移动金融App市场乱象的决心是非常坚决的,措施很具体,执行力也很强,而且会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工信部门、网信部门联合作战。”展望后续,孙扬则认为,移动金融App市场将现大退潮。一些没有金融许可资质、违规宣传和推广金融产品的移动金融App将加速退出市场,移动金融App陈列五花八门金融产品的时代也将过去。 针对下一步整治,孙扬建议,可构建移动金融App检测的天网,所有的移动应用商店都必须和移动金融App备案系统、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和风险检测平台对接,所有移动金融App在上架应用商店之前,必须要带有互金协会相关的认证标志,这样才能做到联合防范金融风险。 整治风暴下,针对从业机构,孙扬认为,机构需要遵守好金融监管关于移动金融App在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将移动金融App管理的相关规定向业务部门、科技开发部门、法务部门和品牌宣传部门传递到位,做到每个环节都合规,这样开发出来的移动金融App才会安全、可靠、合规。 苏筱芮则称,从业机构方面,需要及时关注法律法规,按照监管要求做好各项备案与整改工作。从监管信号判断,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已成金融监管全新课题,建议各机构充分重视监管信号,成立专项组来稳步推进技术方面的合规工作。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2日讯近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发布消息通报对B站监管工作情况。B站(哔哩哔哩),被称为年轻人的文化交流社区,最新数据显示,月均活跃用户1.97亿,大部分在25岁以下。然而,随着B站的影响日益扩大,“扫黄打非”部门也在其成长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相关执法部门曾先后对其刊载儿童“邪典”、违规境外动画片、违规使用境外音视频素材、违规广告、多款游戏角色形象暴露、内容低俗等问题进行整治。 2020年以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举报中心共接到群众反映B站问题的线索逾五百条。按照转办线索,上海市相关部门对B站行政立案处罚6次,约谈10余次。近期,针对B站平台存在的某些内容涉色情低俗等较突出问题,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再次部署上海市“扫黄打非”办组织查处。12月3日,上海市“扫黄打非”办联合市委网信办、市文旅局对B站进行约谈,责令其限期整改2周,全面排查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加强视频、直播内容、漫画、图文及相关弹幕和跟评的审核;同时明确要求,在验收网站整改工作合格前,暂停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新业务新功能的内测或上线。 “扫黄打非”部门始终认为,对网络平台加强内容监管,不仅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对网络空间秩序的维护,也是对互联网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的呵护,要树立“严即是爱”“管就是帮”的理念。就以内容取胜、年轻用户为主的B站来讲,内容安全比流量更重要,理应把好内容审核关。对于“年轻人的社区,监管就应该放宽一点”等错误认识,要坚决予以纠正并警钟长鸣。 互联网企业驶入快车道是好事,但切勿一味追求速度而违规甚至是发生“事故”,任何时候都别忘了安全第一。高速驰骋的企业,尤其要注意握好方向盘,系好安全带,装好“过滤网”,坚持“未成年人利益至上”原则,加大对青少年常接触产品的审核力度,源源不断供应符合主流价值观、正能量的优秀文化内容,发挥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助推“后浪”们安全冲浪、奔涌向前。 据天眼查APP显示,哔哩哔哩弹幕网(哔哩哔哩,BILI.NASDAQ)是一家以ACG(Animation、Comic、Game)为主题的娱乐站点,为上海幻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陈睿为第一大股东,持股52.30%。 B站官方微博账号“哔哩哔哩弹幕网”昨日晚间发布了关于持续加强内容审核的公告。 在公告中,哔哩哔哩表示:“12月3日,在接受政府主管和监管部门的约谈后,我们第一时间接受监管部门的批评和指导意见,积极配合,在为期两周的整改期间内组织专项人力排查和处理了相关稿件。整改期结束后,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将不断加强内容审核能力,优化内容管理机制,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每经记者 赵李南 每经编辑 文多 12月14日,华晨系上市公司申华控股(600653,SH;昨日收盘价1.80元)发布公告称,经自查存在一笔1.59亿元的违规担保,本次违规担保涉及资金占申华控股合并货币资金的26.89%。同日,上交所也向申华控股下发了《监管工作函》,上交所要求申华控股“再次全面严肃自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申华控股在资金方面出问题已不是首次。此前,申华控股就出现过资金被控股股东违规占用的情况。 针对该笔违规担保的风险,申华控股表示,被担保方是否会按期或提前还款、申华控股的担保资金是否会被扣除用于偿还被担保方债务,目前尚不能确定,其将全力争取该笔担保的解除,如无法解除,可能将影响公司当期损益。 今年6月5日,申华控股接到彼时的控股股东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集团)通知,华晨集团拟通过协议无偿划转方式将持有的申华控股11.68%股份无偿划转给华晨集团全资子公司辽宁华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这次划转,并未改变申华控股的实际控制人,申华控股的实控人仍然为辽宁省国资委。同时,申华控股也仍为“华晨系”上市公司。 对于违规对外担保,申华控股在公告中表示:“经自查,公司发现2020年内存在一笔子公司为沈阳广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广泰)提供的金额为1.59亿元的违规对外担保,该笔担保未经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批准。该笔担保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申华汽车发展有限公司向银行存入一笔1.59亿元的定期存款,以此为沈阳广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向银行开具的承兑汇票提供质押担保。截止本公告披露日,该笔担保尚未解除。” 启信宝显示,沈阳广泰的股东为沈阳金杯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大连市国资委。 申华控股称:沈阳广泰是否会按期或提前还款、公司担保资金是否会被扣除用于偿还沈阳广泰债务目前尚不能确定。公司将全力争取该笔担保的解除,如无法解除,可能将影响公司当期损益。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合并层面货币资金余额为5.91亿元,本次违规担保涉及资金占公司合并货币资金的26.89%。如该笔担保资金最终被用于偿还沈阳广泰债务,将对公司现金流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并可能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截至12月14日,申华控股担保逾期累计金额约7344万元。“前述公司对外担保逾期事项,可能会导致公司面临被追偿、被起诉的风险。”申华控股在公告中称。
ST金花1月4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0年12月31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决定书及相关监管关注的决定,金花股份、控股股东金花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花投资”)、实际控制人吴一坚及有关责任人被予以通报批评,董事会秘书孙明予以监管关注。 ST金花此次被上交所纪律处分,是此前因存在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并导致公司定期报告存在会计差错;公司违规为控股股东提供关联担保并导致公司相关信息披露前后不一致等违规情况引起。 根据ST金花相关公告,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控股股东金花投资通过非关联方与上市公司签订《借款协议》《财务顾问合同书》、控股股东关联方西安桑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西安鸿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通过与公司及其子公司签订《借款协议》的方式,累计从上市公司拆借资金2.78亿元,占公司2018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15.68%,其中包含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1亿元。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2020]4号),陕西证监局已就上述资金占用违规行为,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罚。 “上市公司违规披露行为一方面扰乱了正常的证券交易秩序,另一方面投资者因获取相关重要信息不及时、完整、准确而造成投资决策失误,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当然,也会给上市公司自身带来潜在的风险和损失。”财税专家、西北大学国际商学院客座教授仝铁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情况下,违规披露包括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关联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及重大资金往来的情况未进行合法、完整、准确地披露等;或者上市公司对其对外重大担保、抵押、质押等事项和关联交易不披露或不完全披露、不及时披露;“还有上市公司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期限方式和要求进行有效披露等。” “此外,违法违规还有上市公司不依法将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重大投资、重大借款、重大交易等事项进行披露,或者将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况不进行披露。”仝铁汉称。 根据公告,上交所还发布了对国金证券2名保荐代表人予以监管关注的决定。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应当根据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的计划用于募投项目建设等特定用途。根据相关规定,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应持续关注募集资金专户存储等事项,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财务管理、募集资金使用等内控制度。保荐机构发现上市公司未按约定履行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协议的,应当在知悉有关事实后及时向交易所书面报告。 上交所认为,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王翔、邹丽萍作为ST金花时任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持续督导保荐人,未能遵守上述规定,未能督促公司建立健全相关募集资金存储、使用、管理等内控制度,导致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募集资金。在知悉相关资金占用违规事项后,王翔、邹丽萍亦未及时履行报告义务,迟至2020年4月30日,才在相关报告中予以披露。上交所决定,对王翔、邹丽萍予以监管关注。 对于此次处罚,仝铁汉表示,对上市公司来讲,首先应树立守法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构建完整的风险防控体系;其次董监高等人员应心存敬畏、勤勉履责,守住底线,不碰红线;再者,相关的中介机构应在执业过程中应恪守职责,及时发现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并出具客观、真实的意见,让违法、违规行为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