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12月21日,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报告》指出,从总体上看,预计2021全年商品住房价格同比增幅可能在5%左右,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幅可能将保持正增长并再创历史新高,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将会有所下降,持续保持在7%左右。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房地产市场恢复比较理想,但特征不同以往。楼市稳定并对“六保六稳”发挥关键性贡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房地产市场风险、错配和挤出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还存在潜在的隐忧。住房市场从剧烈波动增长转向恢复性平缓波动增长,出现了新兴的特征。《报告》分析发现,新冠疫情虽对楼市造成强烈冲击,但政府和市场各方均有效韧性应对,决定中国楼市收敛性恢复。 《报告》预测,在没有重大政策转向和新的外部冲击以及疫情显著好转的情况下,中国楼市总体将延续平稳,但其结构性潜力仍在。预计2021年中国楼市将继续延续平稳恢复的态势,房地产租赁市场将有所改观,保障性租赁市场的步伐也将会进一步加大。 《报告》指出,从总体上看,预计2021全年商品住房价格同比增幅可能会在5%左右,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幅可能将保持正增长并再创历史新高,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将会有所下降,持续保持在7%左右。从时间上看,2021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将保持恢复性增长。从空间上看,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复苏较好的城市甚至会出现过热,其他城市复苏较慢,部分城市甚至陷入衰退,分化可能有所扩大。从风险上看,市场风险有望进一步下降,但仍存在大起大落的风险。 《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住房拐点来临和结构性潜力强劲。从总体上看,长时期住房市场总体过剩,结构性过剩将较为严重,但结构性潜力仍然存在。从时间上看,原来预估的在2025年出现住房绝对拐点即住房销售额绝对量下降可能会提前。虽然总量可能下降,但是基数较大,住房需求、供给和投资的总量仍然较大。从家庭类型看,虽然中上收入家庭住房可能已经出现过剩,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尤其是保障性住房需求要弥补的缺口还很大。 《报告》建议,瞄准五个关键,实施重点突破。第一,建立体系化和定量化的政策基准以强化精确、有效调控;第二,规划并构建以都市圈为主体的全国住房空间体系;第三,加快开征房地产税以带动长效机制建设;第四,启动实施“租售结合”的“新市民安居工程”;第五,探索建立以住房公积金为主体的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11月26日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更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根据宏观形势和市场需要,科学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让市场缺钱,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专家认为,从短期看,央行将更多通过“逆回购+麻辣粉”等货币政策组合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的工具,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以体现货币政策的灵活适度和精准导向。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报告强调,要处理好内外部均衡和长短期关系,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今年受到疫情冲击,货币政策在疫情初期加大流动性投放,效果显著。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基调,同时保持了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报告指出,2020年以来,央行坚持以总量政策适度、融资成本明显下降、支持实体经济三大确定性应对高度不确定的形势,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灵活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为保市场主体稳就业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为疫情防控、经济恢复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央行已推出涉及9万亿元货币资金的货币政策应对措施,前10个月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随着我国经济不断企稳向好,市场对货币政策收紧产生了一定的担忧。此次报告明确,观察货币政策的松紧,关键还是看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只要保持了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就说明银行货币创造的市场化功能正常发挥,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是适度的。完善债券市场管理制度建设近期债券市场违约现象频发,监管部门对此频频发声。报告表示,将加强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报告指出,积极完善债券市场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统一。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实现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落地,持续推进托管行和交易报告库建设,确保金融市场整体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积极稳妥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整合入市渠道、优化入市流程,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相关表述主要针对近年来我国债市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基础设施不够便利、债市违约处置效率不高等问题,加快补齐债市基本制度短板,完善基础设施,有助于防范化解风险,提升债市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力“双循环”。“长期来看,完善债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市场化、法治化进行违约债券处置仍为破局之道。”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称。加快健全金融风险处置责任体系2020年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收官之年。报告明确,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表示,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既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动经济发展尽快步入正常轨道,又要“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有序处置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报告指出,要维护金融安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体系,对银行体系开展全覆盖的压力测试,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力度及核销处置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另外,报告提出,大力发展监管科技,提高监管的专业性、有效性和严肃性。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任务,坚决不让局部风险发展成系统性风险、区域性风险演化为全国性风险。加快健全金融风险处置责任体系,压实股东、各类债权人、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责任。(彭扬)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在10日发布的《2020年亚洲发展展望》补充报告中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复苏速度快于预期,该行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预测的1.8%上调至2.1%。 报告说,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9%,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0.7%的正增长。目前中国工业复苏速度较快,餐饮、酒店等服务业也在逐步追上整体复苏节奏。 报告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将增长7.7%。 亚行首席经济学家泽田康幸说,目前亚太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前景正在好转。新冠疫情持续存在依然是亚太地区面临的首要风险,为发展中经济体及时提供安全有效的疫苗,对于支持本地区经济体恢复增长至关重要。 亚行成立于1966年,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亚洲发展展望》是亚行的年度旗舰经济报告,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作出预测。(新华社)
12月9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在“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发布了《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0)》(下称《报告(2020)》)。《报告(2020)》指出,截至2019年底,深圳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达到418家,广泛分布于境内外主要资本市场,仅在2019年就有28家深圳企业以IPO方式实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据悉,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是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团队编制,首期报告于2018年发布,以后每年发布一次。此次,深圳市蛟龙出海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报告(2020)》联合编制单位,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本报告提供了技术支持。 《报告(2020)》分为“2019年深圳上市公司总体状况”“深圳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问题与政策建议”三个部分。《报告(2020)》指出,2019年深圳上市公司总体上呈现“一快三高”的四大特征,“一快”指上市公司整体发展速度快,“三高”指行业分布集中度高、国际化程度高、对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高。 《报告(2020)》通过剔除股票长期停牌、截至2020年6月30日未公开年报等特殊状况的13家公司,通过对405家深圳上市公司年报进行分析指出,从市值状况来看,截至2019年底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22092.96亿元,其中信息技术行业和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市值合计为87266.11亿元,占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比重超过71.47%,这充分反映了深圳经济“科技+金融”双轮驱动的显著特征。 “深圳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方面,报告利用三级、38个具体指标从规模实力、发展潜力、经营能力、社会责任贡献力四个维度对深圳上市公司竞争力进行综合竞争力评价和专项竞争力评价。其中,综合竞争力十强依次为:中国平安、腾讯控股、招商银行、万科、迈瑞医疗、立讯精密、汇顶科技、深信服、信维通信、鹏鼎控股。“经验、问题与政策建议”方面,报告认为,深圳上市公司整体上还存在增速放缓、风险增加、效率不足、科创企业竞争不利等问题,并提出六条具体政策建议。(张问之)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对2019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认为,2019年以来,全球政治经济局势更加复杂严峻,中国经济金融体系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有所加大。面对复杂局面,金融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改善金融管理和服务,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报告指出,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金融管理部门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工作部署,及时采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出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等多种应对举措,全力对冲疫情影响。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金融支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前三季度金融体系运行总体平稳,有力支持我国经济实现正增长,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充分展现出我国经济金融的强大韧性和巨大回旋余地。 报告认为,从国际上看,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相互关联,加之境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国不得不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国内方面,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一些短板弱项,加之受到疫情的冲击,部分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加大,可能传导至金融体系,金融领域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增多。 报告指出,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成果。一是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遏制。宏观上管好货币总闸门,结构性去杠杆持续推进。前期对宏观杠杆率过快增长的有效控制,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赢得了操作空间。二是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得到有序处置。对包商银行、恒丰银行、锦州银行等分类施策,有序化解了重大风险,强化市场纪律。三是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得到妥善应对。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不断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四是互联网金融和非法集资等风险得到全面治理。全国存续的P2P网络借贷机构数量和规模大幅压降,非法集资等活动得到严厉打击,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稳妥有序推进。五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制度建设有力推进。出台资管新规相关配套细则并推动平稳实施,影子银行无序发展得到有效治理。初步建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金融基础设施等统筹监管框架,扎实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新证券法开始实施。总体看,经过治理,中国金融体系重点领域的增量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存量风险得到逐步化解,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面对国内外经济金融运行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没有变。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推动金融体系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支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加大货币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推动金融机构合理让利,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继续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精准处置重点领域风险,补齐监管制度短板,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长期均衡,为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有利的金融环境。(完)
报告:我国金融业数据要素融合应用仍面临挑战 11月18日电(记者张千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17日发布的报告提出,我国金融业数据要素融合应用仍面临从业机构数据治理能力、法律法规、技术探索、市场接受度等方面的现实挑战,亟待解决。 名为《金融业数据要素融合应用研究》的报告提出,数据要素融合是指在数据要素化背景下,对单一或多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关联、组合等操作,从而获得更好的数据处理效果。 但目前从业机构数据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调研数据显示,71%的被调研银行认为自身在规范和提升数据质量方面存在挑战,认为自身数据价值挖掘能力欠缺、数据孤岛较为严重的被调研银行占比分别为59%、55%。 同时,报告提出,目前金融行业各方对技术安全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明确,相关法律法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跨行业跨领域协调有待进一步强化,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有待进一步建立。 对此,报告建议,应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同意形式、免责规定等金融业数据要素融合关键节点的规则要求;加强监管政策的统筹协调,出台实施用户授权、最小够用、专事专用、全程防护等重要原则指引;加大对侵犯个人隐私、违规采集数据、非法数据买卖等危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的惩处及披露力度;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入交流,加强数据要素融合方面的信息和能力共享。 据悉,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组建,是全国性行业自律组织,承担着制定互联网金融行业标准、促进从业机构业务交流和信息共享、建立行业自律惩戒机制等职责。
(记者许缘 高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9日发布《金融稳定报告》,警告新冠疫情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高度不确定,可能会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报告认为,自5月份发布上一期《金融稳定报告》以来,受到美国联邦政府支持金融体系以及投资者兴趣增加提振,多数资产价格保持了强劲水平。未来,如果经济复苏前景不及预期或疫情持续时间长于预期,美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或抑制复苏萌芽,投资者风险偏好可能迅速改变,金融市场将承压,资产价格极易大幅下跌。 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美国非金融部门杠杆水平普遍较高,企业和家庭收入自5月份以来普遍下降,企业债务急剧提升,家庭违约风险增加。自5月份以来,美国金融系统的资本充足率普遍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疫情的冲击充分暴露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杠杆和融资风险方面的脆弱性。 美联储在报告中呼吁对非银行金融部门进行大规模改革,以应对3月份以来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美联储认为,对冲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抵押贷款提供商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等需要“较长期的结构性调整”,以降低动荡风险。 美联储理事莱尔·布雷纳德当天就此报告发表声明时强调,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中,非银行金融部门均暴露其脆弱性和融资压力,凸显金融改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