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下午,世茂股份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 财报显示,上半年,世茂股份实现营业收入91.56亿元,同比减少28.58%;实现净利润17.32亿元,同比下降26.63%;归母净利润10.39亿元,同比减少34.48%。 对于营收下滑,世茂股份表示:“各期结算物业的类型、地域、价格等因素影响,同比有所下降。” 资料显示,世茂股份系世茂集团在A股上市的子公司,今年上半年,世茂集团签约销售额为1104.8亿元,同比增长10%。 不过,世茂股份上半年仅实现签约销售额94亿元,同比减少23%,完成年度目标的35%;实现销售签约面积约4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1%。 值得注意的是,世茂股份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3.5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2.1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主要系经营性收款减少所致。”世茂股份对此表示。 分类别来看,世茂股份上半年物业销售收入85.79亿元,非物业销售收入5.77亿元,非物业销售收入在公司整体营业收入中占比6.3%。 其中,住宅销售实现营业收入48.76亿元,同比下降48.38%;商业地产销售实现营业收入37.02亿元,同比增长39.21%。 此外,房地产租赁实现营收3.27亿元,同比下降7.67%;酒店服务业务实现营收0.58亿元,同比降幅最大,达53.02%;物业管理实现营收1.79亿元,同比降19.49%。 由此可见,世茂股份上半年仅商业地产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实现增长,其余均发生下滑。 此外,三费方面,世茂股份上半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2.63亿元、3.73亿元、0.95亿元。 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13%、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99%、财务费用同比下降6.25%。 现金方面,世茂股份截至6月30日的货币资金余额为159.41亿元,同比增长24.28%。世茂集团称,现金增加主要系为新增项目建设储备资金所致。 世茂股份今年上半年多次发行债券,其中借款增加9.7亿,公司债及中期票据合计增加11.9亿。 财报显示,世茂股份上半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4.28亿元,同比增加318.54%。 截至上半年末,世茂股份负债总额856.95亿元,同比增长18.83%;资产负债率为63.56%,同比增2.97个百分点。
8月19日晚间,水泥行业两大头部企业天山股份和万年青同时披露2020年半年报。有望晋身“水泥一哥”的天山股份,凭借着二季度业绩的优异表现,上半年盈利与去年持平;生产基地集中在江西、福建的万年青,在一季度盈利的基础上,上半年业绩进一步提升。 天山股份回暖势头明显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天山股份实现营收35.97亿元,同比下降9.07%;实现净利润6.77亿元,同比增长0.9%;扣非净利润6.87亿元,同比增长5.78%。 虽然就半年报数据来看,天山股份表现似乎并不亮眼,但在“疫情影响”叠加“超长雨季”的背景下,上半年净利润能持平上年同期实属不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10亿吨,同比下降4.8%;实现利润767亿元,同比下降6.1%。 “公司经营情况与行业发展匹配。”对于上半年业绩表现,天山股份表示,报告期虽受新冠疫情和超长梅雨季的双重影响,水泥需求阶段性下滑,但随着国家各项政策有效实施,复工复产深入推进,受益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公司新疆区域二季度水泥销量同比提升,公司盈利情况较去年持平。营收下降则主要系公司产品销价下降,同时部分产品销量下降所致。 同时,天山股份的互联网销售平台的优势在上半年得以发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旗下水泥电子商务平台“聚材商城”实现营业收入(合并抵消后)0.35亿元。 对比一季报可以发现,天山股份二季度业绩修复明显。今年一季度,天山股份实现营收5.35亿元,同比下降43.24%;净利润更是亏损2982万元,同比下降118.16%。 天山股份主营业务涉及水泥、熟料、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及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新疆和江苏。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熟料产能2799.6万吨,水泥产能3866万吨,余热发电能力153MW,商品混凝土产能1475万方。 万年青业绩表现突出 万年青的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33亿元,同比增长20.64%;实现净利润6.79亿元,同比增长12.6%;扣非净利润6.83亿元,同比增长13.97%。 万年青主要从事硅酸盐水泥、商品混凝土以及新型墙材的生产和销售,拥有13条熟料生产线,熟料设计产能1400万吨/年,水泥设计产能2500万吨/年,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江西和福建,水泥销售市场以江西为主,向福建、浙江、广东等周边省份辐射。 万年青表示,上半年公司水泥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基本持平,同时公司持续开展对标管理,实施降本增效,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如上半年万年青深化企业内部区域对标,持续挖掘降耗空间,采用新材料替代天然砂石,在动态对标中,优化各项经营指标。此外,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大幅度缩减,同比下降超105.15%,主要系优化融资结构及融资利率的下降,融资成本降低。 “二季度行业回暖明显,不管是水泥的需求,还是企业的信心,包括行业的效益,都有明显的回升。尤其是5月份,水泥需求创下历史同期最高,6月份的产量已接近2.3亿吨。5月份、6月份单月同比增速都超过6%。”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资深分析师郑建辉认为,下半年水泥需求将进一步释放,行业利润预期超800亿元。全年利润总额约为1500亿元,虽低于去年,但仍将处于历史第二的高位。
香港交易所19日在香港公布2020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港交所收入及其他收益为87.82亿港元,同比上升2%,创半年度新高;净利润达52.33亿港元,同比上升1%,也创半年度新高。 据港交所业绩报告,2020年上半年,香港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1175亿港元,同比上升20%;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在新股数目上排名全球第二(共64宗新上市,包括网易及京东的第二上市),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则列全球第三(928亿港元);沪深港通继续强势增长,沪深股通及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分别达人民币743亿元及207亿港元,创半年度新高;债券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人民币199亿元,创半年度新高,为2019年上半年的三倍。 港交所集团主席史美伦表示,港交所2018年4月推行的上市制度改革提升了自身的全球竞争力,并于2020年上半年继续吸引更多高增长生物科技及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寻求在港交所第二上市的上升趋势将继续让香港的资本市场变得更有活力及多样化。为进一步优化香港上市机制、令市场更现代化和更具竞争力,港交所于7月建议推行无纸化上市及认购机制、网上展示文件及减少须展示文件的类别,并就此征询意见。 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港交所今年上半年开局良好,港交所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仍然同创半年度新高。现货市场成交增长,沪深港通成交额续创新高,新股上市络绎不绝,包括多只来港作第二上市的大型股。港交所将继续稳步推进《战略规划2019-2021》,为迎接未来发展机遇做好准备,同时也审慎地管理成本及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路) 8月18日晚,方正证券发布业绩快报。据报告显示,方正证券今年上半年业绩下滑,营收净利双降,成为目前公布上半年业绩的上市券商中首家业绩下滑的证券公司。 (图片来源:方正证券业绩快报) 方正证券披露,2020年上半年,方正证券实现营收33.9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5.45%;实现净利润6.42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下滑15.95%。 方正证券称,2020年1-6月,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各项经营保持相对稳定,经纪、投资银行、 母公司自营投资等业务的业绩均实现了增长。 据半年报显示,方正证券上半年业绩下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全资子公司方正证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方正香港金控”)业绩亏损所致。 半年报披露称,2020年上半年,方正香港金控营业收入亏损折合人民币约2.25亿元,净亏损折合人民币约2.72亿元,减少归属于公司净利润折合人民币约2.72亿元。 (图片来源:方正证券业绩快报) 此外,方正证券发布的子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财务事项公告解释称,方正香港金控业绩亏损主要是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 年上半年香港证券市场出现较大波动。 而今年上半年大幅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也是拖累方正证券业绩的主要原因。 据半年报显示,方正证券今年上半年,累计确认信用减值损失共计约3.03亿元,减少归属公司净利润约2.27亿元;今年一季度确认信用减值损失约3.51亿元,减少归属公司净利润约2.63亿元。 今年4月,方正证券发布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公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方正证券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信用减值损失净增加2.16亿元,主要为公司对股票质押业务计提的减值准备。 截至2020年上半年,方正证券总资产为1280.8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6.23%;方正证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390.57亿元。
近日,云内动力(000903.SZ)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4.08亿元,同比增长29.40%,这是公司连续6年实现半年报营收同比增长。同时,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10.54%;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47.9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8.13%。 云内动力表示,业绩实现同比增长是由于后疫情时期,公司复工复产情况较好,以及柴油机销售量的增长。报告显示,云内动力上半年累计销售各型发动机26.13万台,同比增长39.77%,高于行业34.76个百分点。 发动机销量业内领先 据第一商用车网统计,随着汽车市场逐步恢复,行业回暖带动柴油机需求和订单量迅速回升。2020年上半年,车用柴油机行业发动机累计销量157.89万台,同比增长5.01%。在此背景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云内动力、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柴集团”)、安徽全柴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柴油发动机销售量居行业前列,其中云内动力销量同比增长幅度较大。 半年报披露数据肯定了云内动力的销售“成绩”,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计销售各型发动机26.13万台,同比增长39.77%,高于行业34.76个百分点。按行业分类,报告期内云内动力柴油机业务实现营收42.21亿元,同比增长29.62%。 中国产业信息网也披露,在已发布半年报的发动机生产企业中,玉柴集团和云内动力占据了上半年柴油机行业销售量排行榜的前两位,所占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7.27%、16.55%,两家公司差距较小,可见柴油机市场竞争激烈。云内动力也表示公司的市场份额较上年同期提升4.12个百分点。 发动机专营店鑫裕汽配店苗店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云内动力的发动机最适合在云南这类山路较多的地区使用。云内动力发动机的技术经过多年的改进,在经济耐用性和动力上有一定的优势。” 半年期营收连续增长 据了解,云内动力被中国品牌网评为2020年“十大”柴油机品牌之一。 云内动力董秘翟建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生产的柴油发动机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发动机性价比好,而性价比是依靠技术优势。多年来,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自主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同时也与德国的公司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公告显示,云内动力先后与德国FEV发动机技术公司、德国BOSCH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国际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机制创新、汇聚人才、相互协作构建云内动力的创新研发体系和研发平台,提高了新产品开发效率和质量,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并最终实现了产品的市场化。 此外,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云内动力的研发投入为2.52亿元,同比增长33.71%,占总营收的5.72%。对于高水平的研发投入,翟建峰说:“公司加大了对国六柴油机的研发投入,所以研发费用投入较大,目前已有部分发动机进入‘国六’时代。另外,研发方面持续大量的投入,才能保证产品有更高‘含金量’,公司今后也会继续在技术研发上发力。” 值得一提的是,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自2014年至今,云内动力半年期营收连续6年持续增长。201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1.95亿元,至2020年上半年已增长至44.08亿元,6年后该数据相比2014年增长了268.87%。
8月18日晚间,迪马股份披露2020年半年报数据,公告显示上半年迪马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2.82亿元,同比增长20.59%,实现净利润为2.74亿元。 迪马股份一方面积极组织恢复生产,抗击疫情,另外一方面也积极改变融资与债务结构,2020年上半年实现了自身融资结构和负债的进一步优化。 迪马股份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其上半年有息负债为137.99亿,同比年初147.43亿减少近10亿元。债务结构上,因为多元化融资进一步拓展,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比例从此前的短期为主逐渐变为长期为主,长短期负债比约为6比4。 同时,得益于资产价值的进一步显现,迪马股份有息负债率和净负债率也在进一步降低。迪马股份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有息负债率为18.26%,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净负债率54.55%,下降了一个百分点。 2020年上半年迪马股份响应国家政策,在全国积极开拓。战略性挺进石家庄,首次开拓肇庆、宁波、丽水,并持续深耕武汉、成都、重庆等省会城市或经济发展核心城市。其总资产达到756亿元,净资产为152.33亿元,在疫情背景下均实现正增长。 从迪马的半年报看出,公司毛利率为23.35%。公司表示,目前毛利率依然保持行业20%-25%合理范围内。在“住房不炒”的国家宏观调控大背景下,公司积极改变投资策略,在合理利润水平下,更为注重周转及现金流。 从2019年开始大力布局的第三发展曲线迪马产业发展板块,也开始迎来战略规模效应期。 迪马股份2020年半年报显示,产业发展聚焦于康养、文体娱乐、集成应用等领域,力求与地产、工业、物业等业务板块实现相互协同、赋能发展,报告期内,产业发展文娱板块在重庆成功孵化首个“城市IP互动体验乐园”CiCiPark和可口可乐合作项目落地;康养板块 全面发力养老市场布局,目前已经在成都、重庆、上海等地落地,川渝地区整体规模和床位已经占据市场前三。
8月18日,中国电信披露上半年财报。至此,三大运营商上半年成绩单已全部亮相。数据显示,上半年,三大运营商共计实现营收7341亿元,以730.93亿元的净利润总额计算,三大运营商上半年日赚4.02亿元。 具体来看,上半年,中国电信实现营收1938.03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服务收入为1871.10亿元,同比增长2.5%;股东应占利润为139.49亿元,同比增长0.3%。中国移动在三大运营商中仍表现相对强势。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移动实现营收3899亿元,同比增长0.1%。股东应占利润558亿元,同比下降0.5%。相较之下,中国联通的上半年业绩同比增幅较为明显。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联通实现营收1503.97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44亿元,同比增长10.9%。 5G的推进成为今年三大运营商中报的一个重要亮点。 据中国电信方面披露的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达到3.43亿户,净增790万户,其中5G套餐用户达到3784万户;中国移动披露的信息显示,其移动客户数达到9.47亿户,其中4G用户为7.6亿户,5G用户则达到了7020万户;中国联通方面未就5G套餐用户量进行披露。但即便如此,仅从中国移动以及中国电信两家披露的信息来看,我国5G套餐用户量也已经超过1亿户。 这一数据似乎大幅超过了此前工信部披露的5G用户数量。据工信部方面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有5G用户6600万户。 “数据出现差异是因为统计口径不同。”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告诉记者,中国电信以及中国移动统计的数量依据是使用5G资费套餐的用户数量,而工信部统计数量的依据则是使用5G手机的联网用户数量。 在付亮看来,上述两个数据都并非真正的5G用户数量。“预计到今年年底,使用5G手机、5G套餐并连接5G网络的真正的5G用户的数量会大幅提升,很有可能超过1亿户。” 在5G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三大运营商亦有明显进展。据中国移动方面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中国移动在国内超过50个城市累计开通了18.8万个5G基站提供商用服务。另据披露,2020年上半年,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紧密协同推进5G网络共建共享,上半年,双方新增共建共享5G基站约15万站,截至目前可用5G基站累计达到约21万站。 中国移动也加入了5G建设的“抱团”阵营。据其披露的公告显示,公司母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与中国广电签署5G共建共享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移动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杰在财报会上表示,目前双方正就有关细节问题进一步商谈,预计今年在5G合作方面没有实质性网络建设部署,明年才会继续推进共建共享5G。 “这与当年三大运营商共建铁塔的逻辑基本一致”。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看来,中国联通上半年业绩的上行已经能够证明,共建共享能够缓解5G建设的压力,在提升5G基站覆盖的同时降低建设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