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特别国债发行任务已完成86% 记者 刘 琪 今年,为应对疫情影响,中央财政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筹集资金全部转给地方,并要求直达市县基层,以支持地方完成“六保”任务和抗疫。按照财政部的计划,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从6月中旬开始发行,7月底前发行完毕。《证券日报》记者据财政部公告统计,截至7月23日,抗疫特别国债已累计发行8600亿元,完成1万亿元发行任务的86%。 从总体发行量来看,6月份发行了29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剩余7100亿元则全部集中在7月份发行。如此大规模的发行量,对市场流动性是否会有所影响?此外《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央行自7月13日开始较为频繁地开展逆回购操作,且多次操作日期与抗疫特别国债招标日重合,这是否也是央行在为市场流动性保驾护航? 对此,昆仑健康保险首席宏观研究员张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别国债的发行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市场流动性。今年我国宏观政策的基调是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考虑到前段时间逆回购曾经连续暂停30多天、MLF和7天逆回购利率近4个月保持不变,已经造成了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的走高。因此,央行近段时间重启逆回购,与国债发行造成的流动性收紧关系密切。 而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看来,抗疫特别国债发行的透明度较高、发行节奏也较为平稳,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整体受到的影响并不非常明显。 据财政部发布的《关于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四期)第三次续发行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显示,财政部决定第三次续发行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四期)(10年期),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700亿元,2020年7月28日招标,招标结束至7月29日进行分销,7月31日起与之前发行的同期国债合并上市交易。 也就是说,在上述抗疫特别国债发行后,还剩7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将在月底前完成发行。一般而言,月末市场流动性都较为紧张,而当前市场短期流动性已有偏紧趋势。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数据显示,7月23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Shibor)全面上行,其中,隔夜Shibor上行52.2个基点至1.858%,5日均值为1.8125%。截至7月23日16时30分,质押式回购DR007加权利率为2.1891%。 那么,月末流动性的偏紧叠加月末抗疫特别国债的发行,央行是否会采取相关操作来缓解市场流动性压力? 陶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若按照之前的发行安排,7月底还有1400亿元特别国债待发行,再加上7月24日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有可能会针对这两个因素进行流动性投放,及时补充银行体系流动性。 “当前拆借利率全面上行,市场流动性确实面临一定压力,未来很可能通过降准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对冲流动性紧张。”张玮认为,除了降准,央行还可能以频繁操作逆回购、超额投放MLF的方式,实现全市场流动性补足。
人民银行7月22日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今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鉴于今日无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零回笼、零投放。 昨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大幅下行37.25个基点,报1.584%;7天Shibor下行8.2个基点,报2.101%;14天Shibor下行9.1个基点,报2.215%。 中信证券表示,后续债市博弈的焦点将集中于基本面的恢复斜率,在数据真空期债市收益率大概率维持震荡态势;同时资金利率波动也在上升,并且近期债市也面临着供给压力,操作上宜控制杠杆,等待基本面增长放缓带来的博弈机会。(常佩琦)
内容摘要 核心观点 最近四周美联储的连续缩表并不代表数量型货币政策出现转向。未来,美联储将继续配合财政和基本面需要被动开展扩表。我们预计,美国大概率将在7月底或8月初落地下一轮财政刺激方案;美联储的资产总规模将在经历短暂下行后掉头回升,预计将于8月再度进入扩表模式。 为何最近四周会出现缩表? 近四周美联储缩表的主要原因在于实体流动性支持工具(包括公司债券支持工具、市政流动性便利和中小企业救助贷款)的投放速度不及临时流动性支持工具的回收速度。随着美元流动性回归正常,疫情期间投放的互换及回购资金开始逐步回收(到期不再续作)。而部分扩表项目,尤其是部分实体流动性支持工具尚未充分开展,原因可能有两点: 一是多项流动性工具均为本次新冠疫情的创新产物,过去并无操作先例,政策出台初期多项条款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约束了投放效果。二是此类政策工具部分对应疫情的尾部风险,前期对此类救助工具的需求尚未充分显现。 后续美联储会继续转向扩表吗? 未来,我们推测美联储的资产总规模在经历短暂回调后将出现回升,预计将于8月再度进入扩表模式,年内无需担心美联储持续性缩表。原因如下: 一是从疫情二次复发看,美国经济可能再次承压,仍然需要美联储货币支持。二是从经济指标看,虽然美国近期美国PMI、零售、就业等指标呈现改善,但部分重要指标仍表现不佳,耐用品新订单增速仍在低位徘徊;就业结构仍不理想;两项消费指数于最近一周出现回落。三是从货币政策取向看,7月以来多位美联储官员密集发声表明宽松货币政策将持续;同时,多项工具操作条款的频繁调整也说明美联储具有较强的的投放意愿。四是从财政政策取向看,美国下一轮财政刺激政策可能于7月底或8月初推出,宽松的财政政策需要美联储扩表予以配合、承接。 整体来看,后续美联储的扩表将主要配合财政需要和基本面修复放缓下的违约风险被动开展,主动的流动性投放措施将持续减少。 后续如何开展扩表? 相较疫情期间,美联储后续的扩表结构将出现边际转向,我们预计:国债+MBS购买力度仍将参照计划幅度执行;央行互换等纯粹的流动性投放将持续缩减;公司债券支持工具、市政流动性便利和中小企业救助贷款等直导实体的流动性支持工具投放将增加。综合看,我们预计美联储年内资产规模仍将升至8-8.6万亿美元区间。 风险提示 中美摩擦风险强于预期;新冠病毒变异导致疫情二次爆发 目 / 录 正 文 美联储连续四周资产总规模收缩 自2月末新冠疫情在海外爆发以来,美联储为提振美国经济及金融市场,资产总规模快速扩张,资产规模于6月10日到达区间峰值72176亿美元,随后连续四周资产规模收缩。截至7月8日,规模已收缩至69694亿美元。 2月26日至6月10日,美联储资产规模扩张约3万亿美元。主要的增量来源于国债+MBS的持有市值变化(含增持和债券估值变化)和央行互换。其中前者贡献增量23620亿美元,主要用于配合财政部的系列财政刺激政策以及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后者贡献4445亿美元,主要用于美元流动性危机期间为国际市场增加美元供给。除此之外,部分实体流动性支持工具增加853亿美元(含公司债券支持工具、市政流动性便利和中小企业救助贷款),贷款工具增加982亿美元(主要为薪酬保护计划支持工具和货币市场流动性支持工具)。 6月10日至7月8日,美联储资产规模连续4周收缩约2482亿。主要的增量项目来源于国债+MBS的增持,规模增加共计1568亿美元,略超6月议息会议中每月1200亿美元的增持计划;主要的缩量项目来源于央行互换和回购投放,分别减少2654亿美元和1673亿美元,主要原因在于随着美元流动性的逐步修复,此类临时性流动性支持工具到期后,市场主体均不再续作。 后续美联储资产规模如何变化? 最近四周资产规模为何收缩? 综合来看,美联储最近4周资产规模收缩的原因主要在于实体流动性支持工具(包括公司债券支持工具、市政流动性便利和中小企业救助贷款)的投放速度不及临时流动性支持工具的回收速度。随着美元流动性回归正常,疫情期间的临时流动性支持项目如期收缩;而部分扩表项目,尤其是部分实体流动性支持工具尚未充分开展。 从缩表项目看,央行互换和回购投放两项临时流动性支持工具大规模收缩(到期不再续作),二者分别供给国际市场及国内市场的美元流动性。目前,回购投放规模已缩至0,央行互换项目存续规模仍有1791亿美元。随着国际市场美元流动性的修复,我们预计,本批货币互换到期后,海外央行均将不再续作,当前剩余的1791亿美元央行互换规模将于未来90天内全部自然到期(未来15天内到期905亿美元,16-90天内到期886亿美元)。 从扩表项目看,国债+MBS增持速度基本符合预期,主要是实体流动性支持工具尚未充分开展导致资产规模出现临时性回调。我们对此类工具尚未开展的原因估计如下:一是多项流动性工具均为本次新冠疫情的创新产物,过去并无操作先例,政策出台初期多项条款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美联储也确实在政策工具推出后,多次对相关条款进行改良处理。二是此类政策工具多数对应疫情的尾部风险。疫情长时间蔓延将使需求端受到持续性影响,企业和地方政府收入面临结构性损伤,最终导致主体财务结构恶化,对救助工具的需求上升。 预计美联储将在8月恢复扩表模式 未来,我们预计美联储的资产总规模在经历短暂回调后将出现回升。美国经济在现阶段仍需要美联储的货币支持,年内无需担心美联储持续性缩表。主要证据如下: 从疫情看,随着疫情二次复发,美国经济可能再次承压,美联储需要给予适当的货币支持。7月以来,谷歌工作场合的出行强度指数再次下降27%;二次复发的区域中,德州、佛罗里达、加州等重灾区域均为美国的经济重镇,目前均已重新进入局部封锁加强状态。根据我们的统计,全美50州中,已有8州由于疫情二次爆发重新加强社交及出行管理措施,此8州在全美GDP中占比约36%;13州暂停进一步开放措施,对应GDP占比15%;仅有29州持续推进复工复产,对应GDP占比不足50%。 从经济看,近期,美国PMI、零售销售、就业等数据出现阶段性好转,但部分重要经济指标仍未表现出明显的复苏,后续仍然需要美联储加以支持。5月耐用品新订单同比增速下行10.5%,相较4月几无改善。虽就业数据好转,但因经济原因被迫从事临时工作的就业比重仍然位于6.6%的高位,企业对长期雇佣较为谨慎说明对经济的前景仍不乐观,失业金初请和续请人数在经历过前期的快速下行后修复速度均有所放缓;ABC news消费者信心指数和高盛连锁店销售指数均在最近一周重新掉头向下。 从货币政策取向看,7月以来多位美联储官员密集发声,表明对于采取更多行动支持经济发展持开放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持续。其中,预计中小企业救助贷款将有较为可观的投放量,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表态将继续对这一工具的操作条款进行调整改良,使该项工具拥有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另外,如上文所述,美联储也曾多次对其他实体流动性支持工具的操作条款进行调整,这说明美联储对于此类工具仍然具有较强的的投放意愿。 从财政政策取向看,我们预计美国下一轮财政刺激政策将于7月底或8月初推出,宽松的财政政策需要美联储扩表予以配合。从时间安排看,国会7月的休假期将于7月20日结束,但随后众议院和参议院又将分别于8月1日和8月10日进入休会阶段直至9月。因此,在不安排额外投票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法案要两院投票尽快通过,最有可能的时间点位于8月初附近。此前众议院曾先后推动总规模3万亿美元的《英雄法案》和1.5万亿美元的《美国投资法案》,但均未获得参议院的支持。近期,特朗普政府表示正在酝酿一项总规模超1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却同样迟迟未能出台。主要原因在于,两党在意识形态上存在较大分歧导致财政刺激计划推进受阻。然而,两党对于“美国急需下一轮财政刺激”具有基本共识。7月8日,两党也曾配合出台延长薪资报酬计划有效期的相关法案以解燃眉之急。在此背景下,我们预计美国仍将在8月初出台下一步刺激计划,总规模大概率超过1万亿美元。对此,美联储也将通过积极的货币政策予以配合。综上,我们预计美联储将在8月再度回归扩表模式,后续美联储的扩表将主要配合财政需要和基本面修复放缓下的违约风险被动开展。 未来的扩表怎么开展? 如上文所述,我们预计美联储将于8月再度进入扩表模式。但是,相较疫情期间,美联储的扩表结构将出现边际转向:国债+MBS购买力度仍将参照计划幅度执行;央行互换等纯粹的流动性投放规模将继续缩减;公司债券支持工具、市政流动性便利和中小企业救助贷款等直导实体的流动性支持工具投放将增加,后续美联储的扩表将主要配合财政需要和基本面修复放缓下的违约风险被动开展。 国债+MBS方面,美联储曾于6月议息会议后给出明确的增持指示,将以每月约1200亿美元的速度持续增持,用于维持证券市场平稳运行,从而促进货币政策有效地传递到更广泛的金融环境。6月会后至今,美联储的行动表现也基本符合承诺的增持规模。后续,美国大概率将出台下一轮财政刺激计划,为保障财政资金供给,我们预计美联储仍将按照计划幅度继续增持相关债券类资产。截至报告日,美联储已发布公告将在下月继续增持800亿美元国债与476亿美元的MBS。 实体流动性支持工具中,我们认为公司债券支持工具、市政流动性便利和中小企业救助贷款均将在未来有序开展。公司债券支持工具方面,目前联储表内规模仅426亿美元,距离7500亿美元的额度上限仍有近94%的额度空间,我们预计未来美联储将推进开展该项工具的使用。美国高收益企业债利差自6月5日的区间低点再度上行,其中CDX利差上升92BP,美银期权调整利差上升64BP。如果未来利差上升趋势持续,该项工具可能投入使用。 市政流动性工具方面,目前联储表内规模仅161亿美元,距离5000亿美元的额度上限仍有近97%的额度空间。我们预计在各州政府逐渐升级的财务压力下,该项工具将逐步展开投放使用。疫情影响下,高企的失业率影响了居民消费,也使得美国各州政府在销售和所得税等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上遭受损失。根据全国城市联盟和美国市长会议4月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96%的城市预计将出现预算短缺。受财政收入下滑、支出压力加剧的影响,5、6月市政债券的首次违约数达到近年新高。 中小企业救助贷款方面,目前联储表内规模仅375亿美元,距离6000亿美元的额度上限仍有近94%的额度空间。我们预计该项工具将逐步展开投放使用。随着疫情对需求的持续性损害,美国企业仍然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今年1-6月,美国CHAPTER 11破产申请的企业家数达到3604家,同比上升26%;二季度,谷歌破产搜索指数呈现快速上升趋势。随着中小企业救助贷款融资条款的持续优化(美联储曾于4、6月两次调整优化,包括下调最低贷款额、上调最长贷款期限等),预计未来该项目的资产投放量将上升。 综合来看,伴随上述资产投放,我们预计美联储年底总资产规模将升至8-8.6万亿美元区间。 风险提示 中美摩擦风险强于预期;新冠病毒变异导致疫情二次爆发。
近期货币市场利率出现回升。 本周以来,货币市场资金面由月初宽松态势转向边际收紧。7月7日至9日,银行间隔夜DR001加权平均利率由1.713%上行至2.1998%;DR007加权平均利率由2.0603%上行至2.1791%。 今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先紧后松,主要回购利率窄幅震荡。DR001加权平均利率下行3.33个基点,报2.1665%;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上行2.83个基点,报2.2074%。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上证报表示,近期货币市场利率的回升,与财政缴税截止日临近、特别国债发行等因素有关。 他分析称,就7月来看,影响货币市场的因素主要包括财政缴税、特别国债发行、MLF和TMLF到期等,其中财政缴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7月15日之前,7月MLF和TMLF到期接近7000亿元,加之还有约7000亿元左右特别国债的发行,或仍需央行流动性投放加以支持。 “回溯来看,此前极度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并非常态、历史罕见,主要为了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平复、经济活动修复,流动性环境也开始逐步回归常态,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从4月中下旬以来已有所抬升,DR007开始在利率走廊实际下限附近波动。这个过程中,债券市场开始出现震荡调整;近期股市情绪高涨,也对债市表现产生一定冲击。”赵伟表示。 展望未来一段时间,赵伟认为,政策和经济组合短期仍有利股市、不利债市,但对中长期债市也不必悲观。“长周期来看,经济仍处于转型‘攻坚战’阶段,经济增速的换挡也仍未完成,结合先导型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来看,债券收益率整体下行的趋势仍未结束。”(常佩琦)
在央行连续暂停逆回购操作、临近税期、股涨债跌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本周以来,货币市场资金由月初宽松态势转向边际收紧。市场人士预计,下周央行大概率会重启逆回购操作,平稳短端资金利率。 本周,银行间市场短端资金逐渐攀升。7月7日至9日,银行间隔夜DR001加权平均利率由1.713%上行至2.1998%;DR007加权平均利率由2.0603%上行至2.1791%。 昨日,资金面早盘偏紧,随后转松。DR001加权平均利率下行3.33个基点,报2.1665%;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上行2.83个基点,报2.2074%。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短端利率也出现明显上行。7月6日至7月10日,隔夜Shibor由1.346%升至2.197%,7天Shibor由1.794%升至2.203%。 一位券商利率债交易员表示:“相比前期‘隔夜1’时期,最近资金面的确略紧,现在隔夜加权利率都在2%以上。”但他也认为当下资金面属于“边际收紧”,不算特别紧张,非银机构平盘难度不大。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由于即将进入7月中旬的税期高峰,因此流动性需求增大。 此外,在6月29日至7月10日的10个交易日里,央行持续暂停了逆回购操作。同时,本周公开市场共有29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全额净回笼。 另外,近期股市情绪高涨,资金风险偏好提升,对债市形成压制,对流动性产生一定“虹吸作用”。数据显示,近期场内货基赎回比较明显,6月底场内货基份额在1749亿份,7月3日降至1599亿份,降幅达8.5%。在广义基金层面,从现券净买入数据看,基金公司及产品、理财类产品自5月以来,1年以上期限的现券净买入量有所回落。 明明总结称,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流动性供需缺口加大,资金利率有所上升。他预计,下周央行大概率将重启公开市场操作,以平稳短端利率。 除了上述三个因素,特别国债发行也对本月流动性产生较大影响。总规模1万亿元的特别国债计划在本月底前发行完毕,6月已经发行2900亿元,意味着本月还有共7100亿元的特别国债待发行。 “7月作为缴税大月,再加上7100亿元特别国债发行缴款,对流动性形成明显消耗,需要央行补充中长期流动性。”广发证券刘郁团队最近在研报中预计,央行有两种对冲的可能性,一种是通过投放增量MLF或定向降准等方法,适度补充中长期流动性,有利于资金利率维持平稳或小幅下行;另一种则是延续上月基本依靠投放逆回购的模式,进行MLF缩量或等量续做,中长期资金继续回笼。 本月还有接近7000亿元央行流动性工具到期。Wind数据显示,7月15日有2000亿元MLF到期,23日有2000亿元MLF和2977亿元TMLF到期。 “7月央行将以何种方式进行资金对冲,可能会为下半年货币市场走势指明方向。”刘郁团队认为。
中国人民银行7月3日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可吸收央行逆回购到期、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的影响,2020年7月3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鉴于今日有1100亿元到期,人民银行实现净回笼1100亿元。昨日,资金面整体边际宽松,短端资金利率有所下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下行22.2个基点,14天Shibor下行16.1个基点。
内容摘要 核心观点 流动性是驱动下半年大类资产走势的核心,大类资产“顺水行舟”的核心是对“水”的判断,M2显著大于GDP+CPI时,会形成M2冗余,必将反映在资产价格中,在房住不炒的大逻辑下,资金很难像过去大量流入地产,股债之间,由于利率较低,资金较难进入债券,所以流动性最有可能体现在股市上涨,大类资产我们最看好股票。我们认为今年3月以来A股形成结构性慢牛,调整看四季度货币政策是否收紧。 股票:核心逻辑在扩信用,三季度保持相对乐观,四季度关注流动性边际变化 股票市场走势的核心逻辑在于扩信用,M2冗余和“房住不炒”的背景下过剩资金大概率流入股市,预计三季度随着扩信用延续,股市有望继续慢牛行情,但四季度需关注基本面预期反映充分、流动性边际收紧的可能性对股市带来的冲击。同时我们提示股市需关注的国内外风险,国内风险在于经济增速没有回到合理区间的两个次生风险:失业压力再次升温及企业资金链断裂带来的信用收缩风险;国际风险主要在于中美博弈加剧,目前看两个风险总体可控。 债券:7、8月可能存在交易性机会,四季度关注流动性拐点 债市下半年走势仍核心取决于央行流动性调控,7、8月失业率可能面临阶段性上行压力,货币政策大概率有宽松操作,此时无风险利率可能形成一个W型的底部,出现阶段性交易性机会,如何才能出现这个W型的第二个底部?我们认为需要两个条件:第一,市场不再担心债市供给;第二,市场博弈的货币政策工具的释放,即货币政策宽松操作如降准降息的落地。四季度是短端流动性变化最重要的观察期,若流动性确认拐点,可确认无风险利率上行的中期趋势,从配置价值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8%至3.2%之间具备了一定的配置价值。 地产能否跑赢股债?概率不大 今年房地产调控整体基调仍是“房住不炒”,即使流动性冗余,政策严控下房价大幅上涨概率不大,总体将保持平稳。在“一城一策”的背景下,一二线城市因不能依赖转移支付,只能加大土地供应,购房需求在压抑三年左右有一定释放,形成总体价格的均衡,个别人口净流入、土地供给有限城市有房价上涨压力,中期看,我们仍然认为棚改货币化对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推动已过,未来更为看好一二线城市地产保值属性。 大宗商品将有一定修复行情,但预计涨幅不大 随着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速的触底回升,大宗商品仍将有一定的修复行情,但涨幅比较有限。目前最主要的不确定性来自美国与印度基建计划的实际落地情况,但两者均面临国内政治因素及资金的掣肘,预计难以带动全球经济强势复苏,意味着商品年内较难出现大的机会。原油主要受经济修复和减产进度影响,预计下半年将继续震荡修复,黄金下半年处于长周期上涨中的消化期,阶段性的不确定性会推升金价。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进度超预期,使得央行流动性收紧节奏提前,监管政策加码, 扰动大类资产表现。 目 / 录 正 文 流动性是驱动下半年大类资产走势的核心,大类资产“顺水行舟”的核心是对“水”的判断。今年M2增速将显著大于GDP+CPI,会形成M2冗余,必将反映在资产价格中,在房住不炒的大逻辑下,资金很难像过去大量流入地产,股债之间,由于利率较低,资金较难进入债券,所以流动性最有可能体现在股市上涨,大类资产我们最看好股票。我们认为今年3月以来A股形成结构性慢牛,股市的调整主要关注四季度货币政策是否收紧。股票和债券面临的中期调整风险因素均为货币政策收紧,如果三、四季度经济回到合理区间,保就业和稳增长重要性逐渐弱化,货币政策将出现边际转向,提示关注三季度末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表述及DR007走势。大宗商品在全球经济反弹趋势中将走出一定修复行情,但最大的不确定因素美国与印度的基建落地情况仍存阻力,难以给商品带来大的投资机会。 股票:核心逻辑在扩信用,三季度保持相对乐观,四季度关注流动性边际变化 股市核心逻辑在扩信用 股票市场走势的核心逻辑在于扩信用,M2冗余和“房住不炒”的背景下过剩资金大概率流入股市,预计三季度随着扩信用延续,股市有望继续慢牛行情,但四季度需关注基本面预期反映充分、流动性边际收紧的可能性对股市带来的冲击。 当前阶段,保就业和稳增长仍是央行首要目标,货币政策维持稳健略宽松,而宽货币+宽信用的货币政策将更加向宽信用倾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我们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推高M2和社融增速,实现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作用,预测今年信贷增速13%,社融增速13%,M2增速12%,均明显高于去年末水平,同时也显著高于今年名义GDP增速。M2冗余、货币环境宽裕叠加跨境资本流动管理趋严,过剩的流动性要么反映在物价中,要么反映在资产价格中,年内物价大概率持续走低,流动性将更多地反映在资产价格中,而“房住不炒”总基调下,资金很难像过去大量流入地产,股债之间,由于利率较低,资金较难进入债券,所以流动性最有可能体现在股市上涨。我国疫情拐点及经济恢复均领先全球其他经济体,使得我国股票市场更具吸引力,今年以来北上资金保持累计净流入,银行理财和保险固收+策略会增加权益配置,散户通过购买公募基金或直接入市等,预计下半年将继续提供增量资金。其中,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港股03988)业理财市场报告》数据显示, 2019年6月末非保本理财产品资产中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为9.25%,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随着监管政策的引导以及理财产品完成净值化转型,以固收类资产配置为主的“保底保收益”运营模式将逐渐向更为市场化的模式转变,推动权益类资产配置规模进一步提升。股票和基金占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比重近两年波动上行,已经自2018年末的低点11.7%提高至2020年5月的13.3%。 股票和债券市场面临的共同的中期调整风险就是货币政策的收紧,我们在未来央行流动性调控“由松到紧”三段论中强调,需关注四季度流动性边际收紧的拐点。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轮转来看,如果三、四季度经济回到合理区间,保就业和稳增长重要性逐渐弱化,货币政策将出现边际转向。提示关注三季度末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表述及DR007走势,若三季度末中央政治局会议或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政策表述中去掉“六保”或“六稳”等措辞,重新强调结构调整、强化监管等措辞,则意味着政策大基调的转向,货币政策将遵循整体政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切换。其次,若DR007持续高于央行7天逆回购政策利率,也是确认央行收紧流动性的重要信号。 股市需关注国内外风险:国内经济未回到合理区间的次生风险、中美摩擦升温 但我们提示股市最需关注的两项风险,国内风险在于经济增速没有回到合理区间的两个次生风险:失业压力再次升温及企业资金链断裂带来的信用收缩风险。尽管经济在修复,但是对于微观企业主体而言,工资和房租等成本是刚性的,当订单在修复中获得的收益不能覆盖成本就可能面临倒闭。我们初步测算,若下半年经济回归到6%附近的合理区间,调查失业率中枢有望回落至5.7%附近,若下半年GDP增速仍在3%以下,调查失业率将保持在6%的高位,失业压力将持续存在。同时,民营、小微企业在疫情中首当其冲,其资金链较为脆弱,融资渠道却相对受限,容易出现信用风险。一旦下半年经济未恢复至合理区间,失业压力和信用风险可能对市场风险情绪构成较大冲击。 但疫情发生以来,央行已先后出台多项针对性举措保证中小民营企业稳定资金来源及稳健经营,6月1日出台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对今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本金和利息采取延期安排,最长至2021年3月31日;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央行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使用4000亿元再贷款专用额度,购买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以促进银行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保障中小企业现金流,虽然总规模不大,但维稳的信号意义重大。我们预计未来中小企业大规模信用事件出现的概率比较小,同时也有助于稳定就业,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以上两项国内风险。 国际风险主要在于中美博弈加剧。5月以来,随着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后半场、美国总统大选临近,中美摩擦升温。下半年需关注特朗普为大选增加对华制裁以转移国内矛盾的可能性。 具体而言,中美博弈主要体现在非金融和金融两个领域,非金融领域主要包括政治、贸易、科技等维度。政治领域涉及美国对华战略及干预我国内政,5月20日,特朗普政府向美国国会递交了《美国对华战略报告》,报告指出美国为应对中国的挑战,以“有原则的现实主义”为指导,采取了“以竞争迫使中国合作,达到美国要求”的对华竞争方针。贸易领域,当前中美贸易正在履行第一阶段协议,受疫情冲击,贸易谈判进程受阻,未来需关注随着经济回暖,特朗普再次激化贸易争端的可能性。科技领域,5 月15 日,美国商务部针对华为公司出台出口管制新规,升级了海外企业对华为的出口限制政策。5月22日,美国商务部将33家中国企业与机构列入“实体清单”,主要针对的是我国新兴技术行业,集中在通信、半导体、安防、人工智能等行业,反映了中美摩擦向科技领域持续蔓延。但总体来看,我们认为我国股市已经逐渐适应了中美双方博弈的长期性及短期摩擦的节奏,对于中美关系W型走势预期已较为充分,后续贸易、科技领域的摩擦升级对我国股市或只有短期冲击,不会影响市场中期趋势。 中美两国在金融领域的摩擦对市场的影响可能会更大。据路透社5月12日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施压美国联邦退休储蓄投资委员会(FRTIB),以让其停止投资中国相关的股票,可能涉及的资金规模约45亿美元。随后FRTIB宣布,将无限期推迟对某些中国公司的投资计划。5月20日,美国参议院批准《外国公司担责法案》,禁止任何未能连续3年通过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审计的外国公司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未来美国与我国在金融领域的摩擦可能涉及到对我国汇率操纵国的认定、限制养老金投资中国市场、对我国金融机构加大制裁、限制我国机构使用美元结算系统、限制我国企业在美融资上市等手段,金融制裁一旦实施,对我国市场的冲击会更大。但另一方面看,金融领域的冲突往往是两败俱伤,对美股的冲击也将比较大,且考虑到我国大概率也会进行对等反制,特朗普在总统竞选前激化大规模金融摩擦的概率不大,此项风险总体可控。 债券:7、8月可能存在交易性机会,四季度关注流动性拐点 无风险收益率7、8月可能出现W型走势第二底部,四季度随流动性变化转为谨慎 受政府债券发行量大增、经济基本面数据确定性反弹及央行收紧短端流动性、银保监会监管强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5月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调整,6月23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2.9%,收于2.91%,相比4月29日的本轮低点2.48%调整幅度达43BP。 债市下半年走势仍核心取决于央行流动性调控,依据我们提出的未来央行流动性调控“由松到紧”三段论,7、8月失业率可能面临阶段性上行压力,货币政策大概率有宽松操作,此时无风险利率可能形成一个W型的底部,出现阶段性交易性机会。 如何才能形成无风险利率W型的第二个底部?我们认为需要两个条件:第一,市场不再担心债市供给;第二,市场博弈的货币政策工具的释放,即货币政策宽松操作如降准降息的落地。 随着特别国债逐渐发行,第一个条件逐渐兑现。今年抗疫特别国债总规模1万亿,将全部采用市场化方式发行,目前已分期发行,随着后续额度发行安排的陆续落地,发行方式和发行节奏的确认将使市场对债市供给的担忧减弱,供需角度对无风险利率的压制将有缓解。 对于第二个条件,虽然4月短端流动性宽松很可能是全年最宽松的点,但我国失业率7、8月份上行压力的加大及中美博弈等外部不确定性升温可能触发央行货币宽松。截至5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9%,距离全年目标值6%仍较为接近,从历史调查失业率季节性波动来看,7月大学生毕业季将使失业率上行+0.2至+0.3个百分点,今年超800万高校毕业生将进入劳动力市场,调查失业率存在二次冲高风险,就业为今年最重要的政策底线,保就业压力可能触发央行降息降准。另外,近期美国将疫情责任不断推向中国,升级对华为制裁等做法意味着中美之间的博弈和摩擦将是持续且多领域的,随着特朗普大选支持率降低,中美摩擦的不确定性将继续升温,外部环境也可能触发货币宽松。 若以上两项逻辑兑现,我们认为无风险利率将进入W型走势的向下区间,而直到我们可以确认流动性的确定性收紧,才能判断其上行的中期趋势。正如上文所述,我们认为四季度是短端流动性变化最重要的观察期,提示关注三季度末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表述及DR007走势。进一步,明年一季度经济和就业矛盾均会缓解,保就业和稳增长目标的重要性将有弱化,此时货币政策不需要等到通胀压力或资本流出压力出现,就会提前采取前瞻性手段,确定性收紧流动性,主要目的是去债市杠杆,保证一旦出现通胀,货币政策可以顺利收紧,一旦经济大幅走高叠加流动性收紧,无风险利率将进入中期上行通道。虽然今年2月初银保监会答记者问中表示“按照资管新规要求,稳妥有序完成存量资管业务规范整改工作,对到2020年底确实难以完成处置的,允许适当延长过渡期”,资管新规今年存在因为疫情推迟过渡期的可能性,但如果经济回到合理区间,未来可能继续推进,并也会对债券市场形成不确定因素。从配置价值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8%至3.2%之间具备了一定的配置价值。 政策加码保障企业资金来源,信用利差或有收窄 5月以来在流动性边际收紧的情况下,信用债收益率与无风险利率同步上行,截至6月24日,1年、3年、5年和10年期AA级中债企业债到期收益率分别为3.19%、3.74%、4.38%及4.82%,分别较4月底数值调整幅度为82、71、69和11BP,历史时期除个别时间段信用违约事件集中爆发使得两者背离外,信用债收益率与无风险收益率走势基本都是趋同的。但上述企业债与国债信用利差却有收窄,截至6月24日,信用利差相比4月底分别回落19、29、11和21BP,我们认为主要体现的是资金直达实体、经济基本面修复带来的企业信用风险压力的缓解。预计下半年,政策强化金融系统让利实体经济、持续加码保障中小微企业融资来源的情况下,未来信用利差有望继续收窄。 地产能否跑赢股债?概率不大 今年房地产调控整体基调仍是“房住不炒”,即使流动性冗余,政策严控下资金很难大规模进入房地产市场,房价大幅上涨概率不大,总体将保持平稳。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因城施策,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即使在当前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体现出本轮地产调控的政策定力,年内地产政策大规模放开的概率不大。疫情严控期过后,房地产市场出现一定销量回补,在部分城市边际放松地产政策的带动下,房价环比有所上行,但监管政策持续跟进,6月24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整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违规开展房地产业务,严防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市场。在这样的监管环境下,资金难以大量进入地产市场。 在“一城一策”的背景下,一二线城市因不能依赖转移支付,只能加大土地供应,今年以来,一线城市土地成交总价同比增速迅速上行,4月成交总价648亿元,同比增长208%,5月成交总价964亿元,同比增长196%,而购房需求在压抑三年左右有一定释放,形成总体价格的均衡,2020年以来,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的环比、同比表现均好于二、三线城市。我们认为个别人口净流入、土地供给有限的城市有房价上涨压力,中期看,我们仍然认为棚改货币化对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推动已过,未来更为看好一二线城市地产保值属性。 大宗商品将有一定修复行情,但预计涨幅不大 为什么年内商品没有大的机会? 我们预计随着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速的触底回升,大宗商品仍将有一定的修复行情,但涨幅比较有限。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于二季度见底下半年逐步修复的趋势基本确认,支撑商品价格曲折上行。另外,我们预计全球避险情绪回落、叠加欧美经济基本面差距收窄,美元指数将自今年上半年的高位进入缓慢下行通道,这将对大宗商品构成利好。 为什么商品没有大的机会?我们认为最主要的不确定性来自美国与印度基建计划的实际落地情况,目前两者均存在较大阻力,难以带动全球经济强势复苏,意味着商品年内较难有大的涨幅。 受政治和资金双重阻碍,美国基建计划推行不易。据英国《金融时报》6月17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宣布一项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法案,主要用于修复道路和桥梁、5G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宽带接入。此外,美国众议院民主党6月18日公布了一项1.5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要求大幅增加资金用于修复道路和桥梁,同时扩大农村地区的宽带接入。基建计划有利于创造就业以缓解新冠疫情带来的失业压力,同时美国基础设施确实存在老化现象,但政治博弈和资金来源对美国基建计划实行构成双重限制。 基建计划曾多次受阻,国会能否通过此次基建计划仍有较大不确定性。特朗普早在2016年竞选总统时就提出要推行总额1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发行“基建债券”,然而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基建计划却屡屡未能通过国会,今年4月1日,为应对新冠疫情冲击、提振经济,特朗普政府又提出2万亿美元的基建法案,与控制众议院民主党达成一致,但依然被控制参议院的共和党以“基础设施建设与疫情无关”为由拒绝。民主党5月提交的政府投入3万亿美元、主要以基建方式刺激经济的议案,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表示,目前并没有推出更多刺激措施的“紧迫性”,该方案遭到共和党的反对。 美国基础设施建设也受到各州环保核查的限制。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要求各机构就新项目获得公众反馈并将任何新的联邦或联邦政府资助的项目相关的潜在环境危害都考虑在内,而根据美国《清洁水法案》第401条规则,美国各州和地方当局可以在审查联邦政府批准的项目时行使“拒绝权”,即州政府只要认定该项目及相关建设活动对当地水质产生任何潜在负面影响,都可以拒绝签发批准证,这极大地限制了特朗普政府推行基建计划的可行性。对此,特朗普政府正试图打破《清洁水法案》对基建的限制,去年4月特朗普发布“简化能源项目审查”行政命令,而近日美国环保署宣布,将对《清洁水法案》进行部分重修,重修内容就包括第401条规则的行使权力,强制规定各州必须在一年内完成最终审批,同时仅需考察项目是否对当地水质带来直接影响,而无需考虑气候变化等方面影响。即使该法案修订,各州审批也需要较长时间。 印度基建计划激进,但实际推行难度同样较大。2019年9月,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对外宣布基础设施建设的5年计划,表示将投入100万亿卢比(约9.75万亿人民币),启动多项大型项目建设工程,以此带动印度产业变革和促进经济发展。今年1月27日,印度商业和工业部、国家公路管理局(NHAI)和财政部宣布了基建项目投标结果和开展进度,9家建筑商中标并需要在2020年完成10000公里的新建公路。然而截至5月31日,NHAI官网公告显示9家建筑商完成的新建公路不到1000公里,不足计划的1/10。 印度国内矛盾除了种姓制度根深蒂固、政府主导权弱、土地征用拆迁阻力大以外,资金是最大掣肘。印度基建能否顺利落地,关键在于资金安排,缺少资金将是基建实施的重要限制。印度财政部2019年7月披露,为支持基建计划,在现有的预算内资金安排、债务融资安排的基础上,新引入三种融资方式支持基建,其一、印度央行牵头通过信用增进方式为项目融资助力;其二,通过长期债券计划,借助金融市场重点支持基建发展;其三,从制度上突破,鼓励外资进入印度基建领域。新增的三项融资措施本质上是由于财政预算内资金有限,希望增加社会资本(包括外资)对基建的投入力度,我们认为此举较难实现,基建项目长、收益率低、不确定性高等特点决定了民间资本参与热情低,更不必说外资。遵循日本、中国的发展历程,政府部门将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后,私营部门才会有较高的投资热情如增加设备、厂房等投资,结合人口红利才能实现出口+制造业的发展路径。因此我们认为,印度基建计划完成的不确定性较高,年内较难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驱动力。 原油主要受经济修复和减产进度影响,预计将震荡修复 从需求端看,下半年全球经济预计将自底部反弹,推升原油需求,从供给端看,“OPEC+”初步达成原油减产协议,有利于压缩供给,在此前的减产协议中,5-6月减产规模为每日970万桶,7月至年底减产规模降至每日770万桶。在此基础上,6月6日,OPEC与非OPEC产油国再次达成减产协议,同意将目前日均970万桶的原油减产规模延长至7月底,并且原油减产执行率未达100%国家承诺7-9月补偿。总体看,预计油价在美元指数回落及供需关系友好的情况下,下半年将是震荡修复的行情。但是疫情的反复仍是需求侧不确定因素,目前主要发展中国家疫情形势仍未得到有效防控,将是压制油价无法大幅上行的拖累因素。 下半年黄金处于长周期上涨中的消化期,阶段性的不确定性会推升金价 6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数创疫情爆发以来最大单日增幅,市场对疫情二次爆发以及经济复苏不确定性的担忧升温,避险情绪加重,叠加美元指数自5月中旬以来的波动下行,短期黄金价格上涨。我们认为下半年黄金处于长周期上涨中的消化期,阶段性的不确定性会推升金价,如中美摩擦升温、美国大选、全球地缘政治事件的不确定性可能在短期提振黄金走势。我们维持对黄金中长期看多的判断,未来7-10年美元大概率进入下行通道,我们坚定看好黄金长期投资价值。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进度超预期,使得央行流动性收紧节奏提前,监管政策加码,扰动大类资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