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编者按:央行昨日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9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12月7日和12月16日两次MLF到期的续做)。同时,央行还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双管齐下”以充分满足金融机构需求。 据悉,此次MLF续做超出市场预期,续做规模近万亿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银行为完成今年压降结构性存款的任务,12月压降规模要达到10650亿元,这是年内最高水平,因此,当月对同业存单等替代性稳定资金需求较高。MLF连续超额续作,向市场投放中长期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负债端成本,这体现出央行稳定资金利率的意图。 央行9500亿元MLF操作 补充中长期流动性缺口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央行昨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9500亿元MLF操作和100亿元逆回购操作。MLF操作包含对12月7日和12月16日两次共计6000亿元MLF到期的续做,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 近期,为补充中长期流动性缺口,央行连续开展大额MLF操作,继11月16日开展了8000亿元MLF之后,本月9500亿元的单日操作规模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10月份开始,央行流动性投放逐渐增加,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MLF操作都有超预期放量,保持狭义流动性充裕,DR007在11月30日之后始终保持在2.2%以下水平,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也延续回落态势。”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 对于连续释放中长期流动性的背后原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表示,银行为完成今年压降结构性存款的任务,12月压降规模要达到10650亿元,这是年内最高水平,因此,当月对同业存单等替代性稳定资金需求较高。 “可以看到,12月14日国有行1年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在3.05%至3.08%之间,股份行1年期同业存单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达到3.15%,均远高于银行通过1年期MLF向央行融资的成本。”王青表示,这使得本月银行对MLF操作的需求较大。 近几个月,MLF连续超额续作,向市场投放中长期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负债端成本。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来看,本月以来,中长期资金利率连续下行,1年期Shibor从月初的3.27%下行至3.23%。临近缴税高峰期,短端资金利率近几日小幅上行。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表示,受信用债市场情绪影响,11月末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边际趋紧。自11月超量续作1万亿元MLF后,近期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水平稳中有降,1年期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与发行利率均有回落,资金面较为宽裕。 “伴随结构性存款压降接近尾声,加之央行近期在公开市场实施‘收短放长’操作,中期市场利率上行势头正在受到遏制,已出现向MLF利率回归态势。”王青表示。 央行意在稳定资金利率 货币政策不会急于收紧 另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早间,银行间现券收益率下行,国债期货也显著高开。截至15日18时30分,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1个基点。当日资金市场上,隔夜Shibor下行30个基点报1.40%,7天期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下行约9个基点报2.01%,上交所质押式国债回购利率则全线下行。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本次MLF超额续做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这体现出央行稳定资金利率的意图。 此前央行相关人士表示,我国目前市场利率水平低于自然利率均衡水平。在基数效应下,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料大幅回升,部分市场人士产生“加息”预期,认为货币调控将收紧。 张旭表示,宏观调控部门会将低基数的影响予以剔除,客观看待经济运行态势。此外,MLF利率是政策利率,具有趋势性特征,不易在短期内快速变换运行方向。而且,MLF利率的上调会给贷款实际利率造成“涨价”压力,这不符合金融机构合理让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大方向。 颜色表示,贸然“加息”或导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3.5%或更高位置,这会推动长端利率整体上行,推高融资成本,最终可能抑制投资与消费。此外,中美利差进一步扩大也将对外汇和出口造成影响。未来货币调控会逐步回归正常化,但不会急于收紧。在流动性分层、信用利差走阔背景下,央行将更加关注长端利率。从现在到明年年初,在年末效应作用下,货币当局将着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与利率稳定。另外,在全球疫情不确定性增强、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国债收益率持续走高背景下,我国货币调控不宜急剧转向,目前应慎言“加息”。 明年1月实施全面降准的可能性较小 据第一财经报道,光大证券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称,本次央行开展9500亿元MLF,除了延续前期政策考量外,主要是对年末效应、12月份政府债券供给压力以及稳定广义基金流动性的综合考量。 据统计,12月份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有望达到5500亿~6000亿元的水平,供给压力略高于11月份。 另从MLF操作利率上看,央行公告称,15日中标利率为2.95%,这是MLF利率连续第9个月未做调整。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国内经济“V型”反转与外部不确定性犹存是这段时间政策利率保持不动的主要原因,预计短期内MLF利率有望继续保持稳定。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在11月金融数据显示信贷增速和社融增速均已启动触顶回落趋势后,央行流动性投放维持MLF超额续作,狭义流动性偏松、广义流动性偏弱的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 还需注意的是,在2019年1月和2020年的1月,央行均根据当时经济走势及货币金融环境实施了全面降准,因而市场对于2021年1月央行是否将再次实施降准也颇为关注。 在王青看来,明年1月央行再度实施全面降准的可能性较小。这一方面是由于近期央行持续通过MLF操作向银行体系注入中长期流动性,加之伴随年底前银行完成结构性存款压降任务,未来一段时间中期市场利率或将稳中有降,对央行大规模注入中长期流动性需求相应下降;此外,春节前市场资金面趋紧,央行可通过加大逆回购操作规模、拉长期限等其他公开市场操作对冲。 “但最重要的是,全面降准会释放较为强烈的货币宽松信号,与当前经济形势及政策目标不相符合。”王青强调,如此一来,尽管不排除明年1月央行可能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但通过全面降准大规模释放中长期资金的可能性不大。考虑到接下来几个月政策利率调整的可能性也很小,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持续处于“观察期”。
新年在机构抱团股大涨下,两市强劲上涨,成交再度破万亿元,出现了开门红,这是一种跨年行情的演绎。20年股市在流动性宽松下,出现了流动性牛市, 全年沪综指涨13.87%至3473.07点,深主板、中小、创三综指年涨幅分别达35.20%、31.55%、47.85%,创成指年涨幅65%。 但是开门红并不代表股市没有风险,有些风险还 是需要防范的。 机构抱团还能延续吗?20年股市最大特征是公募基金重新获得了话语权,机构抱团持股成为热门话题,机构抱团股牛气冲天让市场为之侧目,出现了海天味业(行情603288,诊股)、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五粮液(行情000858,诊股)、泸州老窖(行情000568,诊股)、迈瑞医疗(行情300760,诊股)、长春高新(行情000661,诊股)、比亚迪(行情002594,诊股)、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和隆基股份(行情601012,诊股)等各行业细分龙头的超级大牛股。正是因为机构主导的结构性行情,机构赚的盘满钵盘,中小投资者可能就不一定赚钱了,因此展望2021年,我个人认为市场最大的焦点是机构抱团持股还能持续吗?一个是机构抱团股涨幅巨大,没有只涨不跌的股价,另一个是机构抱团股估值不低,白酒股市盈率在50倍左右,已经是在历史高位,其他科技股、医药生物、医疗器械,很大一部分市盈率超过百倍,部分科技股市盈率也是觉得高不可攀,超过100倍成为了市场的标配,泡沫谁也不能否认,问题是泡沫可以持续多久。一旦机构抱团持股出现松动,机构抱团股股价走向何方?这是每一个投资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注册制改革全面启动,估值下一个台阶科创板注册制试点,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启动,意味着A股全面注册制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每周维持10家左右的IPO ,虽然全面注册制不意味着IPO节奏会更快,但是意味着后续IPO 将维持快节奏,带来源源不断的新股上市,存量公司快速增长,这不仅仅需要大量资金承接市场新股筹码,还意味着各种各样的新股上市,会稀释存量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带来A股估值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目前上证综指市盈率是足够低,主要是银行等金融股拉低市场估值,创业板和科创板市盈率都非常高,相比于成熟国家的股市,市盈率可能超过1倍,这样的高估值是很难在注册制度下维持的,因此21年就是一个价值回归之年,价值回归,意味着整体市场估值将下一个台阶。因此21年A股投资最关键是防风险,只有风险控制好,保证本金的安全,后续才会有机会获得收益,如果本金都在高位套牢,投资上可腾挪空间就很小,高收益就很难。流动性溢价消失20年虽然疫情在全球肆虐,全球经济增速下滑,但是全球央行为了对冲疫情冲击,纷纷开启货币新的一轮宽松,带来全球股市流动性狂欢。中国央行虽然流动性管理相对严格,上半年也是两次降准释放1.75万亿元长线资金,两次下调MLF资金利率30个基点,引导市场资金利率下行,房价也出现了异动,股市连续上涨,市场流动性牛市声音较为高涨,确实在流动性呵护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到2.5%,股市估值得到提升。下半年央行流动性管理明显加强,降准不再使用,降息更是没有来临,而是出现了资金利率也不是越低越好要防止资金溢出效应的声音,更是指向了资产泡沫,国债利率缓慢上涨,一度达到3.5%的水平,目前在3.3%左右波动。按照一般的理论,股市估值有一个下降的过程,不可能维持上半年的高估值。针对央行货币政策,有关精神是政策不会出现急转弯,言外之意就是货币政策不会马上全部退出,财政刺激政策也不会马上全部停止,但是货币政策会出现边际收紧,实现缓慢的退出,财政刺激政策也会适度降温,典型 的就是财政赤字率可能回归3%的中性范围,而不会继续保持20年的高赤字率,整个市场流动性管理会比20年偏紧。20年M2增速是比较高,GDP增速是明显下滑的,货币 是超量投放的,这就带来M2增速与GDP增速的裂口很大,大概率在8-9%左右,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4-5%之间,如果21年M2增速与GDP裂口回归到4-5%,M2增速可能低于20年。流动性管理从严,一定要防止A股流动性溢价的消失,出现价值回归。银行能否走高成关键20年银行是多事之秋,不仅仅不良贷款增加,还要承担让利实体经济的重任,前三季度银行净利润下滑8。3%左右,银行股价也是低迷的很。21年金融让利力度可能会下降,但不良资产增加不会停止,银行业绩增速能不能恢复,这是问题的关键。银行反弹力度越大,20年机构抱团股的调整空间也可能越大,银行走势越低迷,机构抱团股调整概率也越低。这就是一种资金争夺战。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构成操作建议。
人民银行16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今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2%。对于今日到期的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昨日人民银行已经进行超额续作。 昨日9500亿元“天量”MLF操作之后,资金面明显转松。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下行29.9个基点,7天Shibor下行至2.062%,与此同时,中长期利率明显下行,9个月期、1年期Shibor均下行超过3个基点。
9500亿元!MLF再次超额续做。12月15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开展9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12月7日和16日两次MLF到期的续做)和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 Wind资讯数据显示,在12月7日和16日分别各有3000亿元MLF到期,累计到期规模达6000亿元,而央行此次操作规模较到期多3500亿元,这也是央行连续第5个月超额续做MLF。有分析称,在银行体系流动性“短端稳、长端紧”格局下,今年8月份以来央行超额续做MLF已成常态。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本月超额续做MLF一方面与近期信用债市场风波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受银行持续压降结构性存款影响。此外,也有对年末效应、12月份政府债券供给压力以及稳定广义基金流动性的综合考量。 而随着MLF持续的超额续做,市场多数观点认为,未来货币政策会逐步回归正常化,不会急于转向。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对记者表示,在流动性分层、信用利差走阔的背景下,未来央行或将更加关注长端利率。从现在到明年年初,货币政策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与利率稳定。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称,MLF连续的超量续做标志着自5月以来的“紧货币”进程在年底全面告一段落,未来市场利率走势将进入一个围绕政策利率宽幅波动的过程。 MLF连续5个月价平量升 事实上,对于央行本月MLF的超额续做,市场并不意外。此前受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影响,利率债受到一定波及,叠加岁末月终效应,自11月末起,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就较为紧张。 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定、控制整体市场长端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曾于11月30日进行2000亿元MLF操作,当月MLF操作规模合计1万亿元。在此背景下,近期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水平稳中有降,1年期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与发行利率均有回落,资金面较为宽裕。 不过,目前信用债市场风波难言平息,债券取消发行情况依然严重,信用利差走阔之势尚未结束,再叠加年末流动性需求旺盛,长端利率与政策性利率偏离情况严重,未来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上行压力依然较大,于是,3500亿元的中长期流动性“如约”来到银行间市场。 Wind数据显示,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1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500亿元、6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100亿元;此外周三(12月16日)有3000亿元MLF到期。 另外,银行持续压降结构性存款也是央行超额续做MLF的原因之一。王青对记者称,银行为完成今年压降结构性存款任务,12月压降规模要达到10650亿元,为年内最高水平,因此当月对同业存单等替代性稳定资金的需求较高。 这在数据上也有直观体现。12月14日,国有银行1年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在3.05%至3.08%之间,股份行1年期同业存单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达到3.15%,均远高于银行通过1年期MLF向央行融资的成本。因此,本月银行对MLF操作的需求较大。 但“伴随着结构性存款压降接近尾声,加之央行近期在公开市场实施‘收短放长’操作,中期市场利率上行势头正在受到遏制,已出现向MLF利率回归的态势。”王青说,根据央行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引导国债收益率曲线、同业存单利率等市场利率围绕MLF利率波动,是当前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光大证券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还称,本次央行开展9500亿元MLF,除了延续前期政策考量外,主要是对年末效应、12月份政府债券供给压力以及稳定广义基金流动性的综合考量。据统计,12月份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有望达到5500亿~6000亿元的水平,供给压力略高于11月份。 另从MLF操作利率上看,央行公告称,15日中标利率为2.95%,这是MLF利率连续第9个月未做调整。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国内经济“V型”反转与外部不确定性犹存是这段时间政策利率保持不动的主要原因,预计短期内MLF利率有望继续保持稳定。 市场利率方面,15日公布的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短端品种多数下行。隔夜品种下行29.9BP报1.403%,7天期下行8.1BP报2.062%,1个月期上行0.3BP报2.725%,6个月期下行2.9BP报3.0710%。 从近期来看,12月伊始,中期市场利率正逐步向MLF利率方向回调。王青称,这标志着自5月以来的“紧货币”进程在年底全面告一段落,未来市场利率走势将进入一个围绕政策利率宽幅波动的过程,上下偏离政策利率的幅度有望控制在40个基点之内。 明年1月实施全面降准的可能性较小 随着MLF持续的超额续做,多数观点认为,未来货币政策会逐步回归正常化,不会急于转向。颜色对记者称,在流动性分层、信用利差走阔的背景下,央行或将更加关注长端利率。从现在到明年年初,在年末效应的作用下,货币政策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与利率稳定。 日前,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中国金融》撰文表示,要搞好货币政策跨周期设计,健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设计和创新具有撬动作用的直达工具;对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出台的政策要适时适度调整,做好政策接续。 颜色分析道,考虑到全球疫情、国际关系不确定性增强,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国债收益率持续走高,货币政策不宜急剧转向。贸然加息或将导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3.5%或更高,推动长端利率整体上行,使融资成本上升,或将最终致使投资与消费减少。 另一方面,“中美利差的进一步扩大也将对外汇和出口造成影响。因此,我们认为还应慎言加息,相机抉择,货币政策或将从明年一季度末开始进行流动性和信用调整,渐进分步式退出。”颜色说。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在11月金融数据显示信贷增速和社融增速均已启动触顶回落趋势后,央行流动性投放维持MLF超额续作,狭义流动性偏松、广义流动性偏弱的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 还需注意的是,在2019年1月和2020年的1月,央行均根据当时经济走势及货币金融环境实施了全面降准,因而市场对于2021年1月央行是否将再次实施降准也颇为关注。 在王青看来,明年1月央行再度实施全面降准的可能性较小。这一方面是由于近期央行持续通过MLF操作向银行体系注入中长期流动性,加之伴随年底前银行完成结构性存款压降任务,未来一段时间中期市场利率或将稳中有降,对央行大规模注入中长期流动性需求相应下降;此外,春节前市场资金面趋紧,央行可通过加大逆回购操作规模、拉长期限等其他公开市场操作对冲。 “但最重要的是,全面降准会释放较为强烈的货币宽松信号,与当前经济形势及政策目标不相符合。”王青强调,如此一来,尽管不排除明年1月央行可能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但通过全面降准大规模释放中长期资金的可能性不大。考虑到接下来几个月政策利率调整的可能性也很小,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持续处于“观察期”。 王一峰也表示,本月9500亿元MLF投放后,金融机构平稳跨年已无大碍,中长端利率走廊趋于稳定,明年年初除传统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外,全面降准的概率已然不大。由于明年春节位于2月初,1月份央行或仍通过合理安排OMO(公开市场操作)+MLF来实现跨春节,不排除重启14~28天OMO的可能。 此外,对于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来说,MLF操作利率是1年期LPR报价的参考基础,自去年9月以来,两者一直保持同步调整。在MLF利率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本月20日将公布的1年期LPR报价将大概率保持不变。 有分析称,加点动力上来看,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等中期市场利率仍保持高位,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银行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负债成本下降带来的影响,近期银行平均边际资金成本难现明显下行,报价行下调12月1年期LPR报价加点的动力并不足。
时隔三个月又恰逢年末,市场对资金的需求量提升。 央行再次开启14天逆回购操作,与7天逆回购一起护航跨年流动性平稳过渡。值得关注的是,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从3月30日起,就一直保持在2.2%不变;14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从6月18日起,一直保持在2.35%不变,同时LPR从今年4月起到12月的报价一直维持不变。 纵观今年年内情况,央行及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在季末或年末投放流动性,因此季末资金价格上升的现象并不是非常明显,市场资金面、资金价格以及流动性过渡都较为平稳。 从目前的市场流动性情况以及上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看,多位专家分析认为,为了维持市场流动性的总体充裕,预计央行还是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来给市场投放流动性。操作数量将根据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增加或降低,利率大概率保持不变。同时,降准、降息的可能性下降。不过,不排除央行为了定向支持制造业或者中小微企业,通过定向降准的政策工具来给市场投放流动性。 12月22日,央行为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300亿元逆回购操作。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公开市场操作和前一日均采用了“7+14”的逆回购组合。这也是时隔三个月后,央行再次重启14天逆回购操作。 值得关注的是,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从3月30日起,就一直保持在2.2%不变;14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从6月18日起,一直保持在2.35%不变,同时LPR从今年4月起到12月的报价一直维持不变。 多位银行人士向记者表示,时隔三个月恰恰是到了季末也是年末,年底一般是缴税期,资金需求量上升,重启14天逆回购操作一方面是为了稳定季末和年末的市场流动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稳定市场的长期预期。 “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操作主要是考虑到跨年资金流动性的安排。”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向记者解释道,近期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主要是通过逆回购和MLF的组合,来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以及利率水平和基本面相适应。今年特别是进入到12月份,央行MLF超量续作目的就是为金融体系提供长期资金。因为涉及到跨年,短期资金需求比较旺盛,所以更多的是用逆回购操作,“7+14”逆回购组合正好满足元旦假期的资金需要。 在温彬看来,无论是7天逆回购还是14天逆回购,目的都是为了保持短期利率水平的稳定。叠加MLF超量续作、12月财政支出增加的三个因素,银行体系流动性也是有所改善。同时,进入12月整个市场的资金价格较之前有所下降。 长期资金来看,中国货币网数据显示,12月22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2953%,相比于之前11月3.3%以上的收益率水平有所回落。从短期资金来看,12月隔夜Shibor利率最高报1.72%,最低报0.74%;12月DR001加权利率最高报1.71%,最低报0.74%。由此,无论是隔夜Shibor还是DR001加权利率均是低于央行7天逆回购2.2%的政策利率。这说明央行在年末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来满足市场资金流动性的合理充裕需求,以及维持市场利率水平的总体稳定。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分析,一般在季末和年末的时间节点,市场的流动性需求比较多,资金价格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央行一般会在此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投放流动性,平抑资金价格。而且从今年年内情况来看,季末资金价格上升的现象并不是非常明显,这主要是央行的调控不错。所以,整个市场包括资金面、资金价格以及流动性方面都会平稳度过。 温彬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疫情初期,央行投放了大量的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效果显著。4月中下旬,市场短期利率一度低于1%,远低于央行短期政策利率水平,反映市场资金过于充裕。二季度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央行开始收缩流动性,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市场利率开始向政策利率靠拢,并围绕政策利率波动。” 上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经济率先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金融领域风险也有所抬头,防风险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义举指出,当前我国金融风险主要体现为宏观杠杆率不断攀升、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不断增大、企业债券违约现象突出、人民币汇率过快升值、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等方面。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宏观杠杆率为270.1%,较2019年末提高10.07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96%,创下近十年新高。货币政策也开始边际收紧,货币市场利率也回升至政策利率附近。 对此,李义举判断,未来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不会继续宽松,更加侧重于结构性政策。因此,逆回购利率大概率不会改变。他预计,未来公开市场操作将保持稳定,在春节前或将加大资金投放量以应对资金需求。长期来看,如不发生极端事件,明年降准的可能性下降,逆回购将继续承担调节流动性的功能,操作数量将根据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增加或降低,利率大概率保持不变。 温彬认为,“总体来看,明年经济的增长预期还是比较乐观的,但同时也存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他表示,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还是要保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央行将主要通过“逆回购+MLF”政策工具组合,满足市场短期以及中长期的资金需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及市场利率平稳。目前,LPR已经连续8个月保持不变,明年一季度我国通胀将保持温和水平,央行政策利率大概率保持不变,LPR利率也将保持稳定。银行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让利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或仍有下降。 “从未来看的话,明年的货币政策可能是一个紧信用加稳货币的组合。”唐建伟进一步分析,疫情期间非常规的宽松政策是要逐步退出,回归到常态。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讲,降准和降息这样的政策工具可能都不会再有。为了维持市场流动性的总体充裕,预计央行还是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来给市场投放流动性。 在唐建伟看来,总体而言,明年市场流动性还是会维持合理充裕,资金价格应该也是总体稳定的运行态势。此外,央行可能为了定向支持制造业或者中小微企业,不排除会通过定向降准的政策工具来给市场投放流动性。
为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央行分别于12月21日、22日开展了1100亿元、1300亿元逆回购操作,分别实现净投放900亿元、1200亿元,两日累计净投放2100亿元。 除了投放金额增加之外,央行在时隔3个月后重启14天期逆回购。同时,在7天期与14天期逆回购期限结构配比上,也以后者为主。具体来看,12月21日,央行开展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及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12月22日,央行开展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及12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 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 “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释放了确保跨年资金面稳定的政策意图。”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按照过往经验,央行一般选择在春节前夕开展14天逆回购,甚至会推出一系列针对春节的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如TLF。本次选择年底开展14天期逆回购,与当前流动性环境密切相关。 王一峰进一步解释道,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结构性存款“压量控价”,核心存款承接力度不足,银行明显加大同业存单的发行力度,造成整个银行负债体系稳定性下降,表现为“不缺短钱,缺长钱”。另外,11月份信用违约事件发生后,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大行对广义基金资金融出的态度偏审慎。在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资金面脆弱性有所增强。 近日,14天跨年资金价格上行速度较快,DR014一度攀升至3.23%高位,较月初升幅近100个基点。王一峰表示,在流动性结构性短缺框架下,14天逆回购利率仅为2.35%,在当前时点投放流动性,可明显起到维稳跨年资金面和避免资金价格过度上行作用。 年底降准降息概率较低 年底流动性是否面临挑战?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挑战主要有两点:同业存单迎来大额到期,以及银行年底MPA考核时点跨年资金需求旺盛。 王一峰则认为,机构资金平稳跨年已无大碍,年底流动性供求或受到以下两方面因素扰动。 一是年末效应下的大行资金融出意愿,这是决定年底流动性的关键变量。但他同时强调,距离跨年不到10天时间,央行一系列收短钱、放长钱的“扭转操作”,已经表明会充分满足金融机构的跨年资金需求,预计跨年资金面有望保持稳定。 二是政府债券供给因素。12月以来,国债、地方政府一般及专项债净融资约5800亿元。结合年内额度看,今年债券发行工作已接近尾声,后续净融资规模较低,但新一批地方再融资债券额度的下达,或对资金面形成一定扰动。 年底是否会迎来降准降息?明明预计,后续货币政策将维持中性,年底降息概率较小。同时,为了稳定春节前后流动性环境,不排除有定向降准的可能。 昆仑健康保险资管中心首席宏观研究员张玮表示,尽管每逢年末都面临机构资金回流、银行MPA考核等压力,但央行从上周开始通过MLF和逆回购对不同期限的流动性进行了净投放。当前,货币市场处于一个相对充裕的水平,信贷市场也会“由降转稳”,因此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降准降息这类幅度过大的操作。
9月份以来,央行密集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9月27日,本月以来除了9月15日,央行在其余工作日均开展了逆回购操作。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常规的7天逆回购操作外,央行自9月18日还开启了14天逆回购,7个工作日连续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金额累计达5800亿元,操作利率均维持在2.35%水平。 “央行开展14天逆回购,这种时间跨度上的拉长,意味着央行货币投放的重点不在当下,而是意在平抑跨节和跨季的流动性紧张。”昆仑健康资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更多是对冲性质。8月末,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94202.58亿元,相比7月末压缩了7523.93亿元,环比下降7%。8月份,同业存单“量价齐升”,不仅发行量达到今年以来最高,而且各期限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也创出今年以来新高,拉升了银行负债成本。因此需要央行主动出面“呵护”中长期流动性,这也是近来公开市场操作频频出现的原因之一。此外,中秋、国庆双节来临,市场消费也需要流动性支撑。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央行在“十一”假期前连续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并非首次。央行在去年9月19日至9月27日就曾连续7个工作日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2019年9月21日及9月22日为周末),累计操作金额为3200亿元。 展望10月份市场资金面情况,中国银行(港股03988)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10月份流动性扰动因素将减少,同时财政支出对市场流动性形成补充,资金面压力迎来阶段性缓解。 “央行的短期目标是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向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靠拢。当前短端的隔夜和7天回购利率基本已经回归至央行合意水平,稍长端的货币市场利率、国有股份制银行1年期同业存单的发行利率,也基本回归至2.95%-3%附近,与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持平。”张玮认为,随着四季度流动性状况的进一步好转,资金面波动性有望继续降低。因此,即便后续仍旧存在连续密集公开市场操作的可能性,大概率也仅集中在10月底以前,这需要视地方债发行节奏配合情况,且以7天逆回购为主。 “四季度仍存在较大降准可能性。”范若滢分析道,一是,实体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仍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四季度流动性仍有必要保持适度宽松。二是,商业银行整体负债压力较大,有必要通过降准来缓解银行体系的中长期流动性压力。 在张玮看来,于信贷市场而言,仍有进一步宽松的需要。四季度,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的压力仍然较大,实体部门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仍需要较大的信贷支撑。为缓解银行体系的中长期流动性压力,在MLF的基础上,适当的结构性降准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