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8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11月5日和16日两次MLF到期的续做),中标利率为2.95%,与10月持平。这是央行连续4个月超额续做MLF,8000亿元的规模也创下了单日MLF操作规模新高。“11月份MLF到期量为6000亿元。这意味着本月央行通过MLF超额续做,向银行体系投放了2000亿元中长期流动性。”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MLF连续4个月超额续做,意味着央行有意调控以同业存单利率为代表的中期市场利率上行势头,避免中长期流动性过度紧张。“一方面,近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1年期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利率均已达到3.20%上方,明显高于MLF利率。央行开展MLF超额续做,可避免中期市场利率过度偏离政策利率中枢,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另一方面,中期市场利率持续上行,将不可避免地加大银行负债成本,不利于年底前银行继续下调企业实际贷款利率。当前,境内外疫情演变对未来宏观经济修复的影响不容低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支撑。”王青说。同时,王青指出,近期监管层在多个场合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这意味着短期内没有下调政策利率的需求。同时,监管层也强调,未来经济复苏还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不能出现“政策悬崖”,即政策突然收紧。这表明短期内也不存在上调政策利率的条件。由此,11月份MLF操作利率不动符合市场普遍预期,而且未来几个月MLF利率调整的可能性都不大。不过,随着同业存单利率上行势头边际放缓,MLF超额续做规模也在缩减。11月份MLF增量规模为2000亿元,9月份和10月份分别为增量4000亿元、3000亿元。对此,王青表示,伴随央行持续加大对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力度,加上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任务接近完成,年底前以同业存单为代表的中期市场利率也有望结束持续上升过程,“稳货币”效应有望在短期和中期市场利率方面得到全面体现。这意味着5月中下旬以来的“紧货币”过程有望告一段落,资金面将由“紧”转“稳”。近期市场对疫情后货币政策走向较为关注。对此,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认为,随着经济数据持续改善、宏观经济内生动能的修复与疫情防控持续推进,未来货币政策会逐步回归正常化。三季度以来,货币政策总体较为稳健,这是货币政策常态化的第一步。从现在到明年年初,货币政策还将保持稳健、流动性合理充裕与利率稳定。王青表示,11月份MLF超额续做,意味着年底前实施降准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持续处于“观察期”。降准是向银行补充中长期流动性的最直接手段,但会释放较为强烈的货币宽松信号,与当前经济形势及政策目标不符。央行会优先选择通过MLF操作,阶段性地向银行体系注入中长期流动性,而非实施全面降准,永久性地扩大银行中长期流动性水平。(记者 姚进)
记者 张莫 北京报道 临近三季度末的关键时点,央行“长短结合”释放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9月27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0亿元逆回购操作,这是央行连续多日开展逆回购操作。除了连续补充短期流动性,央行本月通过增量续作MLF的方式来补充中长期流动性。 展望未来,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不论从数量型还是价格型工具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都将体现为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加大对制造业、小微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定向滴灌,金融让利实体的力度也不会减弱,企业一般贷款利率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业内人士表示,降准概率不大但不能完全排除。 长短结合 “量”上呵护资金面平稳 为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央行明显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记者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相关公告统计,截至9月27日,央行已经连续9个交易日开展逆回购操作,并且从9月18日开始连续进行14天逆回购操作。“14天的操作可以跨过季末关键时点。”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季末及长假时点临近,资金面波动明显加大。这主要是受银行季末考核、节前取现需求增加、利率债发行节奏变化以及季末财政支出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整体符合季节性规律。可以看到,近期央行通过“7+14”的逆回购操作搭配,明显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旨在引导资金面平稳跨季。 除了依靠公开市场逆回购来补充短期流动性之外,央行也通过增量续作MLF的方式来补充中长期流动性。9月MLF增量续作6000亿元,净增量为4000亿元。这也是MLF操作规模连续两个月扩大。 “MLF操作规模之所以连续两个月扩大,主要原因在于受结构性存款大幅压降影响,银行中长期流动性压力显著扩大。”王青表示。 央行此前公布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数据显示,8月末,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94202.58亿元,相比7月末压缩了7523.93亿元,环比下降7%。这是自今年4月末结构性存款规模攀升高点之后,连续4个月下降。 王青表示,此外,当前以DR007为代表的市场利率均值已升至政策利率,即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水平附近,已基本满足“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的政策目标。 由此,近期央行加大流动性注入,也可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市场利率进一步大幅走高,进而显著偏离政策利率水平。 “价格”调控着眼稳定市场预期 央行在“量”上体现出了资金面的意图,不过近期在“价”的调控上,央行还是着眼稳定市场预期。9月15日MLF中标利率为2.95%,与7月持平。而5月以来,LPR报价连续五个月保持不动。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近期,随着经济逐渐企稳回升,市场利率经历了较明显的上升过程。为维护市场预期稳定,继续对实体经济复苏过程形成支撑,同时防范资金空转套利或过量流动性进入房地产市场等领域,LPR保持不动符合预期。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LPR不变不意味着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不再下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表示,4月份以来MLF利率和LPR虽然保持不变,但实际上每个月报价时都有几家报价行根据自身资金成本等因素调整报价,由于最后取一个算术平均值,还没有达到0.05%的就近取整步长,所以使得最终发布的LPR没有变化。未来LPR的走势取决于宏观经济趋势、通货膨胀形势以及贷款市场供求等因素,具体要看报价行的市场化报价。同时也应当看到,LPR和贷款利率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2020年7月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超过同期一年期LPR的降幅,体现了LPR改革疏通利率传导机制的效果。随着LPR改革推动贷款利率下降的潜力进一步释放,预计后续企业贷款利率还会进一步下行。 董希淼表示,商业银行通过减少乃至取消收费、增加信用贷款从而减少抵押担保环节等方式来让利企业,这些最终都会体现为企业融资成本的下行,也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王青表示,无论是以DR007为代表的短期市场利率,还是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1年期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为代表的中期市场利率,都有望结束5月以来的持续上行过程。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这些利率目前已分别达到或略高于相应的短期、中期政策利率水平,进一步上行的空间已经不大。二是为引导四季度经济增速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短期内货币政策不会全面转向收紧。 货币政策仍将强调“结构性” 展望未来,孙国峰此前表示,货币政策需要有更大的确定性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他提出了三个不变: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不变;保持灵活适度的操作要求不变,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坚持正常货币政策的决心不变。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孙国峰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 董希淼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下半年将更多体现为“适度”,他认为,不论在“量”还是“价”上,央行或更多运用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强调“精准导向”。 王青表示,从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来看,四季度货币政策将以稳为主。若不发生重大外部冲击,降准降息的概率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四季度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任务依然很重,负债端稳定资金需求较大。未来几个月央行将首先通过加量续作MLF等方式,向银行体系补充中长期流动性;如果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持续紧张,为支持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护航利率债顺利发行,也不能完全排除降准窗口再度打开的可能性。
中国人民银行10日召开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金融稳定局副局长黄晓龙在会上对甘肃银行、包商银行、数字货币、房地产政策、杠杆率、存款基准利率、人民币资产、汇率、特别国债等热点话题通通给予了回应。先来看看刚刚公布的数据: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8.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个和1.5个百分点。3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85万亿元,同比多增1.16万亿元。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6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5%。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说到数据重点,周学东介绍,3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个和1.5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1.5%,在最近两年中相对较高;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7%,一季度新增信贷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9万亿元。M2同比增速显著提高“3月M2同比10.1%,增速上升比较多,总体上看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阮健弘表示,一季度经济处于受疫情影响的承压期,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整个金融体系群策群力,灵活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大对防控疫情的支持力度,对冲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这些政策引导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比较多,推动了M2增速大幅回升。全社会的流动行持续保持在合理充裕的状态。不存在流动性淤积现象法定准备金率方面,孙国峰表示,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和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法定准备金率相比较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从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来说,央行有多种工具,包括降准、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长中短期的工具组合,还有结构性工具如再贷款、再贴现,也可以提供流动性,中央银行提供流动性的能力毋庸置疑。衡量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可以看央行的流动性投放和新增贷款之间的关系。与美联储政策对比,一季度美联储投放了1.6万亿美元流动性,贷款增长5000亿美元,1美元的流动性投放约支持0.3美元的贷款增长,比例约为3.3:1,我们的效率是从数量上看是美联储的10倍。从降低贷款利率来看,美联储今年以来降息1.5个百分点,但是代表实际融资成本的非金融企业票据利率比去年年末下降0.17个百分点,降幅远远小于降息幅度。所以从国际对比来看,我国传导效率也比较高,不存在淤积现象。一季度贷款增长是这个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的。存款基准利率要长期保留存款基准利率方面,孙国峰表示,一是存款基准利率是我国利率体系“压舱石”,对于维护存款市场的正常秩序、防止非理性竞争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长期保留。二是存款基准利率自2015年10月以来没有调整,并不意味着银行实际执行的存款利率就不变化。实际上,存款利率上下限都已放开,银行可以自主浮动定价。从银行实际挂牌利率来看,各个期限的存款利率也没有“一浮到顶”,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大多在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左右,其活期存款利率较活期存款的基准利率有所下浮。近期观察到,已经有部分银行存款的实际执行利率下降,反映了市场机制正在发挥作用。三是随着近期央行有序引导市场整体利率下行,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存款等一些市场化定价的类存款产品利率明显降低,像具有代表性的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微信理财通收益率已经降到2%以内,已经低于银行一年期存款的实际执行利率。市场利率与存款利率正在实现两轨合一轨。四是随着LPR改革深入推进,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水平明显提高,已经和市场接轨。这样随着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发放贷款收益降低,为了保持和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也会适当降低其负债成本,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揽储的动力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引导存款利率下行。这说明,贷款利率市场的改革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贷款利率的下行也有利于稳定存款利率。我国和流动性陷阱距离很远孙国峰强调,当前我国流动性合理充裕,但并不是大水漫灌。不管从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数量来看还是从利率来看,我们都没有到达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实际上距离很远,中美利差处于相对合适水平。最近几个月以来,特别是疫情出现以来,双向波动市场预期平稳,即使在3月全球美元流动性紧张情况下,人民币汇率预期仍较平稳,和其他货币相比,人民币是强势货币。境外资金可以继续参与中国债券市场孙国峰强调,今年我国包括特别国债在内的各类债券发行都会有增加,境外资金可以继续参与中国债券市场。这个过程当中会对跨境资本流动会对汇率和国内利率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去年以来推进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人民币汇率破7、弹性明显增强,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突破,使得汇率可以继续发挥调节国际收支和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利率弹性也在提升,在人民币资产呈现一定避险特征后,跨境资本流动不会对汇率、利率造成明显影响。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有一定的阶段性上升阮健弘表示,今年2月份以来,因为受到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再看宏观杠杆率的背景是不一样的。一是金融政策的制定要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统筹考虑;二是做好特殊政策和常态政策的衔接。“要考虑这两方面,在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恢复的同时,也要做好金融风险防控,看宏观杠杆率不能看一个时点,这是一个过程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当前的情况下,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有一定的阶段性的上升。阶段性上升的目的是为了扩大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主要是为了有效推进复工复产,实际上,把过程放的再长一点,这也是为了未来更好的保持一个合理的宏观杠杆率创造有利条件。甘肃银行改革重组很快会有进展对于近期甘肃银行H股股价下跌,黄晓龙表示,甘肃银行股价波动和其日常经营没有直接联系。针对近期网点排队取款现象,经过解释已经平稳和消失。对甘肃银行的改革重组,有关方面在积极推进战略重组,很快就会有进展。黄晓龙称,央行非常重视存款人利益的保障问题。在部分地方,特别是一些农村偏远地方,金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一些谣言和风险事件会引发大家的猜测,还有一个原因是对存款保障制度不了解。下一步,央行将加强公众对存款保障政策认知。包商银行改革重组在平稳有序推进提及包商银行的改革重组,黄晓龙表示,按照计划在平稳有序推进。最新进展是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拟设立一家新银行—蒙商银行。由蒙商银行来收购,承接原包商银行在内蒙古区内的全部资产负债,包括业务和人员。对原来包商银行区外的4家分行,由徽商银行收购承接。目前银保监会已经核准了新的蒙商银行筹建申请,很快就会召开蒙商银行的创立大会,包括监事会,近期经地方监管部门批准后就会开始开业运营。围绕“三稳”目标做好房地产工作在房地产方面,邹澜表示,央行一直非常注重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一致性。房地产行业很大特点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而且它的周期很长。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中稳预期尤其重要,如果预期不稳,反而对经济伤害更大,下一步还是按照中央总体要求和精神,围绕“三稳”目标做好工作。按原定计划有序推进数字货币对于市场关注的数字货币,周学东表示,关于数字货币,央行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在有序推进。
为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央行9月30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2.35%,与上次持平。9月18日以来,央行已连续10个工作日开展14天期逆回购,累计规模达到7700亿元。 9月以来央行密集开展公开市场操作,除了9月15日外,在其余工作日均开展了逆回购操作。9月上半月以开展7天期逆回购为主。15日当天央行等价超量续作6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9月下半月,14天期逆回购的投放力度明显加大。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指出,与往年对比,今年9月下半月央行通过14天逆回购投放的数量和频率明显较高。这是由于9月底银行面临跨季考核压力,同时面临国庆节跨节资金需求,流动性要求较高,在这种背景下央行开展14天逆回购本质上是为烫平资金波动,为银行间市场补充流动性。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称,9月下旬以来,14天期与隔夜市场利差大幅走阔,显示市场跨季资金偏紧,机构惜拆。从央行操作节奏、净投放量与市场利率波动看,央行通过多种工具、灵活操作,主要是为确保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无论是跨季资金利率DR014还是反映中期资金利率的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目前看仍处于较高水平。”解运亮说。9月中旬以来DR014持续走升,9月30日DR014为3.0224%。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银行同业存单利率偏高或也说明银行体系流动性结构性紧张。6月起,各类型银行负债压力开始显现。本月,在1年期国有大行的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突破MLF利率后,15日央行通过超额续做MLF增大了中长期流动性投放。但目前同业存单整体的融资成本仍然没有明显下移,银行间市场对中长期流动性需求仍然很大。 周茂华表示,近期市场资金面短期存在波动,但整体市场利率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市场流动性保持适度。 解运亮表示,节后央行如何对冲到期流动性值得关注。明明指出,首先,10月政府债券供给压力仍然存在,财政支出的节奏也会放缓,预计财政资金将有所沉淀,银行间流动性总量或维持紧平衡。其次,10月公开市场到期压力不大,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投放将会更加积极。明明预计10月资金面将整体维持中性,但边际上或有扰动,预计DR007围绕2.2%中枢波动。
在长期且充裕的流动性支撑下,金融市场在初露端倪的全球经济复苏,异乎寻常的政治不确定性以及滞后的财政和结构性政策应对措施之下迈入了2020年最后一个季度。上述不利因素都源自于新型冠状病毒危机,是该危机使得大多数国家只能在保障公共健康,让经济活动恢复到半正常水平以及限制对个人自由的侵犯之间反复斟酌,疲于奔命。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寄望当前由中央银行打造和支持的海量流动性将继续成为通向更美好2021年的桥梁,不仅填补已有的经济和社会损失,还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收益。那么这种已经出台数年以弥补其他不利因素的搭桥行动是否真的足以克服日益复杂的疫情状况呢? 近期的经济数据表明,除中国和其他几个国家之外,经济复苏仍然不平衡且不确定,而且在我看来也未能拿出所需以及所能制定的举措。旅游,酒店和其他服务业活动继续面临巨大挑战,致使总体就业状况日益恶化。此外越来越多其他经济部门企业都在执行“规模调整”方案,可能因此导致更少的招聘甚至裁员潮。 而除了这些经济挑战之外,政治的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加深,尤其是在美国。 然而在这种不确定,不稳定且内含波动性的混合政策背景下,股票和其他风险资产仍展现出了明显的韧性。最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投资者愿意继续“抄底”,这要么是因为他们认为除股票之外“别无选择”,要么是过去几年中逢跌必反弹的市场现象激起了他们的“踏空恐惧”。 用市场术语来说,这种“抄底-别无选择-踏空恐惧”状况得到了以下两个因素的支持。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投资者坚信那些具备系统重要性的中央银行——即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必定会在市场刚刚出现严重受压迹象时注入流动性,不管它们随后会在实验性非常规政策领域走得多远。然而通过在市场估值和经济基本面之间拉开越来越大的鸿沟,中央银行或许正在日益损害自身信誉,扩大财富不平等并增加未来金融不稳定风险。 其次,投资者倾向于将当前大部分(甚至全部)市场挑战视作暂时且可逆的。他们的假设是美国大选很快将尘埃落定;财政和结构改革将重启以弥补虚耗的时间;新的新冠病毒疗法,疫苗或群体免疫进度将持续加快。与此同时,市场甚至已经开始“期待意外”。 我无法预测选举结果或公共卫生状况的改善前景,但我有信心去判定可能出现的经济状况及其后果,而在这个问题上时机是很重要的。全面的政策应对措施是当即执行还是几个月才下达将直接左右其潜在影响。 毕竟立法者每拖延一天,雇用人数就减少一点,裁员人数增加一点,企业破产的风险也日益增大,尤其是越来越多面临更严苛贷款条件且现金储备日益耗尽而导致财务弹性下降的企业。因此拖延时间越长,将来出台的政策包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就越大,因此设计和实施起来也就更为困难。 在过去数年中,那些无视常规市场决定因素而只关注一个事件——大量且可预测的市场流动性注入——的投资者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但是这种下注方式可能会接下来的几个月间遭遇更大的考验。华尔街已经以很少人预料到的方式与普通民众脱钩。如果我们不去停下来思考未来不断增加的附带损害和意想不到的后果,而是认定现在有效的必定适用于未来,那将会是一个错误。
业内人士认为,10月资金面供求仍面临较大缺口,尤其是即将到来的税期高峰和债券发行高峰存在重叠,“补水”操作有望加码,央行逆回购操作料逐步发力。 上周,中期借贷便利(MLF)如期完成超额续做,央行逆回购操作也适时重启,10月央行公开市场“补水”操作拉开帷幕。业内人士认为,10月资金面供求仍面临较大缺口,尤其是即将到来的税期高峰和债券发行高峰存在重叠,“补水”操作有望加码,央行逆回购操作料逐步发力。 供求可能出现缺口 10月15日,央行打破短暂的沉默,开展5000亿元MLF操作,并重启公开市场逆回购交易。10月有2000亿元MLF到期,因此央行此举释放3000亿元增量中期流动性,延续了8月以来超额续做到期MLF的做法。但从全月来看,MLF操作释放的中期流动性明显不够,上周公开市场操作可能只是预热。 在业内人士看来,10月流动性的“水池”里放着两个大的“抽水机”——税款清缴和政府债券发行缴款。一方面,10月是传统税收大月。 从以往数据看,10月财政存款增量往往较可观,最近三年增量均在5000亿元以上,多则达万亿元;另一方面,10月政府债券净供给压力依旧不小。机构预测,10月国债净供给或超过4000亿元,地方债发行将由于新增专项债发行冲刺而维持一定规模,二者净供给合计或在7000亿元以上。无论是税款清缴还是政府债券发行缴款,都会暂时增加财政库款规模,吸收流动性。 受长假影响,10月工作日减少,债券发行窗口期被压缩,可能出现集中发行,且集中发行时点与税期高峰可能重叠,将进一步加大对流动性的影响。按照税务部门安排,10月申报纳税截止日延后至23日,本周将迎来税期高峰。另据统计,本周政府债券计划发行量超过3300亿元。 10月的两个“抽水机”正在加大马力,今后一两周资金面供求可能出现缺口,需要央行及时“补水”。 公开市场将迎集中操作期 目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复苏,近期披露的多项宏观数据好于预期,市场对货币调控放松的预期趋于减弱。与此同时,鉴于外部环境依然复杂,货币调控会否出现趋势性收紧尚不明确。反映在流动性操作上,央行既无实施大额投放的意愿,也不希望流动性过紧,市场资金面维持紧平衡的状态。 业内人士认为,从月内看,降准几无可能,MLF操作已落地,央行调节流动性将主要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完成。进入10月,央行一度暂停持续了近两个月的公开市场操作,并通过逆回购到期回笼流动性。一方面,这表明在9月末财政投放作用下,流动性总量一度回到较高水平,央行无意造成流动性过于充裕的局面;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在为下旬的公开市场操作腾出空间。数据显示,由于前期央行暂停逆回购,目前公开市场未到期央行逆回购仅剩1000亿元,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实施流动性净投放的空间很大。 业内人士预计,公开市场操作即将迎来集中操作期。从周中开始,央行或逐步加大逆回购操作,以对冲季度税期高峰和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的影响。另外,临近年底,财政支出节奏值得关注。若支出力度较大,将有助于缓解基础货币消耗过快、金融机构超储率偏低的问题。
按惯例,央行今日将开展10月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此次操作延续超额续做的可能性较大,但对操作量不宜期望过高。在中国经济稳定复苏、供需表现提振增长信心、社会融资合理增长的背景下,货币调控不会松动,MLF利率料继续走平。预计10月流动性操作可能相对集中于下周。 进入10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重归平静。截至10月14日,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已5个工作日。今年以来,除非遇上节假日,MLF操作都安排在15日进行。10月MLF操作的悬念主要是量和价。 量的方面,超额续做可能性较大。理由主要包括:一是合理补充中长期流动性。在降准“蛰伏”的情况下,央行开展MLF操作已成为补充中长期流动性的主要手段,考虑到维持基础货币和社会融资合理增长的需要,本月央行仍有较大可能继续对到期MLF实施超额续做。二是对冲季度缴税的影响。在9月底财政投放推动下,本月初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一度回到较高水平,近日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并通过逆回购到期回笼流动性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在这一过程中,流动性“水位”回落。10月是传统税收大月,也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的收官月,税款清缴入库和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叠加,对流动性会造成一定影响。中下旬流动性供求缺口的弥补有待央行支持。对到期MLF进行超额续做可起到提前对冲和稳定预期的作用。 今年8月和9月,央行均对到期MLF进行超额续做,尤其是9月的操作量达6000亿元,远超到期量。10月,长假因素使得税期和债券缴款高峰期双双延后。鉴于当前流动性比较充裕,税收及地方债缴款带来的压力尚不明显,因此,MLF操作量可能不会太大。 价的方面,利率走平没有太大悬念。当前,全球利率水平处于企稳或向上过程中。中国更因为疫情防控领先,经济持续稳定复苏,维持货币政策正常化更具底气。在10月已披露的经济数据中,多项指标好于预期,显示供给稳定向好、需求加快修复,进一步提振经济增长信心。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预测中国将是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同时,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保持合理增长,较好匹配经济形势变化。在这一局面下,货币调控难有明显松动。作为央行着力培育的中期政策利率,MLF利率出现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MLF操作过后,本月进一步对冲税期和政府债券缴款影响的手段主要是开展逆回购操作,时间点或集中于下旬。一是地方债发行可能相对集中,二是税期高峰预计出现在23日前后,届时短期流动性需求将上升。 总体上看,本月MLF操作可能比较平稳。基于此,10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难有变化,进一步降成本将主要靠疏通政策传导、金融系统让利来实现。(张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