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一汽夏利”正式变更为“中国铁物”,标志着中国铁物一揽子重组圆满收官。这对于“中国铁物债务重组项目”的操盘者——有着20余年深耕不良资产重组经验的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礼耀来说,无疑是一份最好的卸任礼物。 长城资产总裁周礼耀即将在今年功成身退。“这可能是我从业生涯最后一次接受采访。”周礼耀日前笑着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组织和参与的几十个重组项目中,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铁物。“不可预知的风险很多,责任重大、如履薄冰、艰辛曲折。”作为中国铁物一揽子方案总设计师的周礼耀称,他当时灵光乍现提出“七圈模式”,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随着此次成功上市,中国铁物的春天已经到了。”周礼耀表示,企业发展最关键的是要聚焦主业,只有坚守主业才能打造百年老店。希望中国铁物坚守主业,行稳致远,成为中国铁路行业的百年老店。 长城资产方案脱颖而出 2016年4月爆发的中国铁物债务危机,堪称“核弹”级别。由于中国铁物债务规模大、构成复杂、债权人众多,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 “中国铁物能否被救活,当时谁都不好说。”周礼耀说,当时,中国铁物积极通过盘活土地变现,变现部分股权投资项目,加上中国诚通的支持,按时兑付68亿元公募债,过了“保命”这第一道坎,但更麻烦的是第二道坎,即100亿元私募债。当时,长城资产为中国铁物债务危机处置画出的“七个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不能烂肉没人吃,好东西都想叼一块。所以,我们介入的原则就是,不能只盯着中国铁物的土地资产,这些核心资产一旦被卖掉,只会让资金窟窿越来越大。”周礼耀说,从一开始就想把中国铁物做成央企纾困的典型案例。 “在与时任中国铁物总会计师、现任中国铁物总经理廖家生的首次沟通中,我提出以‘七圈模式’化解债务危机。”周礼耀介绍,所谓“七圈”,就是将中国铁物整体视作一个资产包,划分为“优质资产”和“问题资产”两个圈。其中,在“优质资产圈”中画两个圈——主业资产(未来可上市资产)和非主业资产;在“问题资产圈”中画两个圈——有价值资产和无效资产。长城资产要做的,就是针对中国铁物的优质主业资产和问题有价值资产,通过“逆周期培育、顺周期提升”实现跨周期价值后,弥补问题资产损失,提升其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我们从整体角度考虑,没有想着怎么去以便宜价格拿资产,而是力求公正公平。”周礼耀表示,长城资产方案打动了中国铁物,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首选合作方。 铸就债务重组“定海神针” “‘七圈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深一脚浅一脚,风险大、周期长,不确定性很大。”周礼耀说,长城资产主动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深不见底的债务黑洞之中。 在紧急处置资产兑付68亿元公募债后,中国铁物应偿还债务余额约350亿元。在周礼耀看来,长城资产是“摸着黑”协助中国铁物迈过第二道坎。 “经多方努力,在长城资产鼎力支持下,中国铁物就存续债务拿出了‘本金安全+部分还债+留债展期+利率优惠+转股选择权’的债务重组核心方案。”周礼耀表示,在债务重组整体方案出台前,中国铁物与各家金融机构的协调困难重重,债务重组工作一度陷入僵局。此时,长城资产果断出手,一次性接收了10余家机构持有的中国铁物17.6亿元本金的私募债,整合了散小债权,消除债务重组整体方案的实施障碍。“过程艰难,各有诉求,沟通协调难度极大。”周礼耀回忆道。 解决了敏感的私募债问题,中国铁物又迎来第三道坎:178亿元的银行债务。当时,一些金融机构由于受过“伤”,对中国铁物不那么信任了。此时,长城资产使出第二招:作出分阶段为中国铁物提供100亿元偿债资金支持的承诺,联手中国诚通在“问题企业”“问题资产”领域开展合作,促进中国铁物债务重组顺利实施。 “长城资产在关键时刻拿出的举措,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周礼耀回忆道,长城资产的“背书”,给中国铁物强有力的支撑,而这100亿元授信,在后来重组过程中连一分钱也没有动用。 长城资产方案的画龙点睛之处在于重组上市。 “除了七个圈,我们其实还有第八个圈,一旦可以上市就把优质资产往里装,企业核心能力自然提高了,真正的收益在后面。”周礼耀表示。被周礼耀视为“优质资产孵化基地”的第八个圈的巧妙之处在于,把中国铁物债转股平台公司中铁物晟核心资产装入上市公司。 通过一系列复杂而有效的运作。1月8日,一汽夏利正式更名为中国铁物,后者实现优质主业重组上市。至此,长城资产2016年为中国铁物设计的包括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债转股及重组上市等在内的一揽子债务重组整体方案已全部顺利实施。“中国铁物债务危机的化解,体现三种模式创新,即业务模式创新、方案设计创新、金融理念创新。”周礼耀表示,这一案例可以作为央企危机化解的案例,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 企业发展关键是聚焦主业 对于中国铁物的未来,周礼耀充满信心。 “在经营管理上,中国铁物有优良的主业基础、有一支优秀的团队,敢于积极自救,愿意断臂求生。在后续发展上,新主体有强大的股东群支持。”周礼耀透露,中国铁物上市后,长城资产持有上市公司7.3亿股股票。目前,这部分股票的市值较初始投资有了较大幅度升值。 “企业发展最关键的是聚焦主业,只有坚守主业才能打造百年老店。”周礼耀表示,日本的百年老店基本是“一碗面干到底,老汤用到底”。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受经济形势影响会有些调整,但这些百年老店都是围绕主业进行改革创新的。因此,做企业一定要回归主业、聚焦主业和创新主业。 “长城资产化解中国铁物债务危机是积极贯彻银保监会对资产公司回归主业的要求,并付诸具体实践的又一重要成果。”周礼耀认为,大型企业债务危机处置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身,要注重运用“综合经营、系统集成”思维对自身进行分解、分类,采取系统重组、有效盘活及投资银行手段加以一体化运作,重点是剥离不良资产、做强主业,从而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以中国铁物为例,通过“七圈模式”的运用,出售非核心资产,让渡核心资产股权,显示出断臂求生的勇气和智慧。中国铁物的核心资产拥有成熟的产业优势和稳定的盈利能力,成功完成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和重组上市,既圆满化解自身危机,又夯实自身可持续发展基础。 周礼耀透露,下一步,长城资产将继续发挥并购重组经验优势,依托不良资产主业功能,为中国铁物打造成中国一流铁路运维服务商提供全周期、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助力上市公司做强做优做大。
曾经涨势如虹的比特币,今年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截至北京时间12月21日15:00,一枚比特币的价格已达23963美元,今年以来涨幅已近220%。此前,尽管美国财政部12月18日加强了对加密货币的监管,要求部分加密货币交易商提供有关其身份的信息,以遏制犯罪分子利用加密货币进行匿名资产转移,但比特币在短暂下挫后快速反弹,一度突破24000美元整数关口。 接受采访的圈内人士表示,比特币已被作为储值资产而非早前的法币竞争者,性质上类似黄金,但加密资产众多,比特币并不具备黄金的稀缺性。同时,比特币波动性远超黄金,也易被操控。相比黄金过去一年来不足30%的涨幅,比特币的泡沫巨大,已沦为一场“博傻游戏”。 不过,目前全球央行大开水闸、通胀预期持续反弹,似乎短期内看不到尽头,因此只要政策利率维持在足够低的水平,市场对于黄金的需求就会一直存在,比特币也将持续成为其替代品,高波动性还吸引了一批热衷趋势追逐交易的对冲基金。 比特币绝非“新黄金” 分布科技(Onchain)创始人、CEO达鸿飞对称,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比特币已逐渐退出与法币的竞争,更偏向于在价值储备功能上发展,未来比特币更可能作为储备资产的一种形式,类似黄金。 但比特币与黄金的区别也非常明显,黄金凝结了数千年人类对价值的共识,而比特币基于密码学和分布式网络、抗审查并极易转移,它在数字化浪潮下成为重要的新生资产同时,也存在巨大的泡沫。 达鸿飞表示,的确比特币具有诸多类似黄金的特点。例如,比特币是一种通缩资产,数量以每年约4%增长,并设计成至2140年增速缓慢下降到零增长。黄金的的生产率变动也很小且稳定,平均每年的开采数量略多于3000吨,约占曾开采黄金总量的1.7%。但加密资产并非只有比特币一种,加密资产军团正持续扩大。 同时,比特币极高的波动性也无法匹敌黄金的稳定储值功能。比特币仅在2017年就涨了13倍,后因监管趋严而从20000美元左右跳水至3000美元附近,近两年来动辄几千美元的波动非常常见。相比之下,今年黄金出现的最大闪崩也只有50~100美元的量级。据统计,比特币的价格波动是黄金的10倍左右,是股市的4~5倍,因此比特币的避险属性远不如黄金。而且,比特币交易价格多次出现过令人咋舌的溢价,比如买卖价差一度高达近9%、交易所价格比其内在价值高40%等,这对于黄金ETF的投资者而言几乎难以想象。 此外,比起比特币,黄金的需求更为多元化,影响金价的关键因素包括ETF投资性需求、金饰需求、央行等大型机构购金的趋势等。世界黄金协会(WGC)中国董事总经理王立新此前对表示,过去几年来央行购金趋势持续攀升,负收益资产扩容的背景下,黄金价值愈发凸显。尽管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央行黄金持仓出现了12吨的小幅净卖出,这也是自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出现净售金的季度,但主要由两家央行的集中卖出导致——乌兹别克斯坦央行和土耳其央行,其他一些国家央行的购金量温和增长。 除了央行,银行、其他机构和散户都是黄金的持有者。金融属性之外,实物需求也是关键。在过去的20年中,黄金珠宝首饰通常占年度需求的50%至60%。尤其是在印度和中国,婚庆、宗教等传统文化因素使得黄金在这些地区长期保持稳定的需求。高科技产品也占了黄金需求的10%。“相比起来,比特币的持有结构不够分散,有时可能出现操纵。尽管比特币也能用来支付,但仅是在有限场景。” 上述币圈人士对记者表示。 因此,比特币绝非“新黄金”,正沦为一种“博傻游戏”。 低利率下盛宴暂时延续 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基本面不是目前的主导因素,流动性成为驱动市场的首要因素。 12月21日,美国终于通过了最新的9000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早在今年3月,美联储就开启了无限量化宽松(QE),并和美国财政部联手支持经济,“债务货币化”已经开启。在截至9月底的2020财年,美国联邦预算赤字达创纪录的3.1万亿美元,是去年赤字9840亿美元的三倍,也比新冠大流行之前2月政府的估计要高出2万亿美元。同时,美联储在12月议息会议上宣布维持每月至少1200亿美元的购债量,机构则预计明年美联储仍将扩表1万亿~1.5万亿美元,政策边际收紧最早可能也要到2022年初。 在新的平均通胀政策框架下,美联储将对通胀有更高的容忍度,即使超出2%,也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零利率,直到整个商业周期的平均通胀达2%。这种预期激发了市场对加密货币的投资热情。 当前,美国国债与可比国债通胀保值证券(TIPS)的收益率差持续扩大,美国10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触及1.87%,创2019年以来新高。大部分期限的盈亏平衡通胀率都创下2010年以来最高值,高于美联储多年来一直未能实现的2%通胀目标。有“新债王”之称的冈德拉克近日大胆预言,美国通胀率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达到低谷,明年可能升至2.25%至2.4%。 对于通胀的担忧也触发美元大跌,并催生了大量黄金买盘的涌现。截至12月21日16:00,2021年3月到期的白银期货大涨3.5%,报在27美元/盎司附近,重回今年8月的高位。 与过去的牛市不同的是,此次有更多机构将触角伸向了比特币等加密资产。大量CTA(商品交易顾问)策略基金的追逐目标从标普500指数转向马来西亚棕榈油、中国塑料,如今到了比特币。随着比特币逼近24000美元,大量CTA试图在加密货币世界中利用动量、趋势跟踪和价格套利赚钱。根据摩根大通的研究,CTA和各种势能追逐机器已成今年推动加密货币暴涨的巨大力量。 一些受限于合规要求而无法直接投资加密资产的华尔街机构也开始通过加密资产信托进行布局,这样可避免处理数字钱包和托管私钥问题。灰度基金旗下的比特币信托(GBTC)总持仓量已近57万枚,相较6月初的36万枚持仓量,不到半年就增长了58.3%。
2021中国面临的最大灰犀牛可能还是来自美国。2020是股市大年,2021是房市大年。A股有结构性机会,但对普通投资者意味着没有什么机会,或者风险大于机会。对于很多人而言,2021应该卖掉股票买房子。 2020年已经远去,但这一年已然成为了历史的分水岭。 2020年是经济的“修复年”、政策的“宽松年”、改革的“加速年”、投资的“爆发年”。得益于有力的疫情防控和科学的逆周期调节,中国经受住新冠疫情和中美摩擦的双重挑战,经济触底后快速修复,政策宽松后适度克制,改革明显提速加码,各类资产全面开花。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2020年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年,但却是投资较好的一年,全球大宽松推升资产价格,比特币史上首次突破4万美元,黄金突破200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创业板指更是凭借65%的投资收益位居全球之首。 和2020年不同,2021年是经济的“复苏年”、政策的“回归年”、改革的“深化年”、投资的“分化年”。疫情并未完全结束,疫苗成效尚待验证,美国新政府上台在即,内外不确定性依旧存在。相对确定的是经济复苏还在延续,政策逐渐回归常态化,改革力度也会明显加强,虽然整体投资机会不及2020年,但还有结构性机会,只是资产表现更加分化。 1 2021年中国面临的最大灰犀牛仍然来自美国 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美国大选基本尘埃落定,拜登以绝对的优势当选,新政府于1月20日宣誓就职,中美关系也将进入新阶段。理想情景是,作为建制派代表,拜登的政策更加稳健,更具预测性,第一要务是防控疫情、修复经济,修正已经偏离的外交政策,全球局势有望迎来短暂的修复窗口期,中美关系短期也会有所缓和。2021中美关系主要体现为以下三大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合作”。美国外交政策上不再是“新冷战”思维,会加强与中国对话。中美双方暂时搁置争议,开启新一轮谈判取消加征关税,并在疫情防控、气候变化应对等非核心技术领域展开合作。但在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科技领域仍会继续采取“小院高墙”的打压策略。 第二个关键词是“竞争”。美国已将中国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双方关系很难有明显改善,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大方向不会变。这背后既有经济原因,中国离美国越来越近,也有政治动因,是大国目标冲撞的必然结果,G2很难和平共处,No.1是一种不可分享的利益,竞争不可避免,特别是5G通信领域。 第三个关键词是“对抗”。虽然拜登上任后,中美摩擦会有阶段性缓和,但也没有那么友好,大概率是缓而不柔。因为建制派精英同样注重维护美国霸权地位,在意识形态、人权等领域和中国存在较大差异,民主党甚至比共和党更极端。只是方式和特朗普政府不同,会从退群到加群,联合盟友对抗中国,重塑美国领导力。 疫情发生后,中国大概率会缩短超过美国所需的时间,G2很难利益共享,矛盾会越来越凸显,中美关系质变和博弈仍是大势所趋。从目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的安排来看,对华更大的压力正在积累。2021中国面对的灰犀牛事件可能仍然来自美国。 虽不至于脱钩,但肯定不如之前那么顺畅,国际贸易和合作方式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出现大国冲撞下的“平行世界”或者说是半球化。中国和美国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贸易伙伴体系,互相之间都在拉拢一些国家。RCEP已经正式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中国正在积极考虑加入CPTPP,中国会有更坚实的基本盘,也会更有底气,拥有更多的主动性,未来平行世界会越来越明显。 2 中国经济复苏领先世界, 但大病初愈,仍需休养生息 疫苗接种提速,疫情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边际减弱,需求逐步回暖,2021年全球经济共振复苏已成为共识,中国经济复苏的大方向不会变,依然会领先全球,数据表现非常亮眼,但实际效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并没有表面那么美好。 从节奏上看,和2020年相反,前高后低,逐季回落,且降幅较为明显。其中一季度最高,大概率超过12%,也是本轮复苏的拐点,主要是前期刺激效果显现和翘尾因素影响;二季度后开始回落,但有投资和出口韧性,仍处于相对高位,甚至会出现局部过热风险;下半年逐渐回归常态,乐观估计四季度回到疫情前正常的经济运行水平。 从结构上看,需求侧改革启动后,经济内生动能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制造业和消费接棒传统投资和外需驱动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特别是新基建和新消费会催生新动能。一方面,需求回暖库存回补,新一轮主动补库周期已经开启,供需两端进一步修复,制造业持续好转,特别是与新基建相关的制造业投资会明显加码;另一方面,内循环主体地位确立后,消费将成为需求侧改革的重中之重。随着经济复苏,消费意愿明显增强,消费回补成效继续显现,社零同比增速有望超过10%。 从力度上看,经济好转但难言反转,持续性不强,只是短暂的弱复苏。2021年经济下行压力明显缓解,基本面在好转,GDP增速也会有显著的抬升,预计全年增速超过7%,创下2014年以来新高。但这绝不是反转,倒很像是快进版的2016年,复苏拐点在一季度末。待前期大规模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效果减弱、低基数效应消退后,萧条性因素重回主导,脆弱性逐步显现,问题根源还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 3 政策宽松的边界和资产泡沫的极限 仍在相互博弈,通胀是决定因素 实体通胀预期升温,CPI和PPI有上行空间,但整体压力不大,持续性不强。特别关注PPI,一旦出现过热风险,会引发货币转向。具体来看,CPI前低后高,PPI冲高回落。CPI受猪价下跌拖累和翘尾因素影响低位震荡,之后缓慢回升后再回落,总体波动不大,预计在1%附近。PPI则由于企业主动补库存支撑工业品价格上行,降幅持续收窄,年初有望转正。之后在低基数效应和需求回暖的推动下显著上行,预计二季度末迎来峰值,预计在3%左右,一旦过高出现过热就会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下半年会有所缓解,随着经济回归常态而逐渐回落。 值得关注的是资产通胀风险,特别是核心资产泡沫化值得高度警惕。为应对疫情冲击,全球启动了史无前例的货币大宽松,货币宽松叠加资产收缩,资产荒再现。股市和楼市都有不错的表现,特别是以头部股票和一线地产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价格持续攀升,资产泡沫化风险再起,会加剧了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宽松的边界和泡沫的极限还在激烈地试探和博弈,一旦经济复苏到一定程度,通胀走高,货币政策收紧,资产走势将出现明显的变化。 由于资产价格未能在通胀度量体系中充分体现,单靠CPI和PPI会对货币政策取向有些误判。2021年是每五年一次的CPI基期轮换期,年初CPI构成权重会有所调整,适当提高资产价格比重,避免受猪肉扰动过大,从而更真实反应通胀水平。 4 2021货币政策易紧难松, 信用上边际收缩,投资上要抢抓预期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政策的定调是“不急转弯”,明确表示不改变当前的政策方向,总体政策取向中性偏紧,宽松力度明显不及2020年。 货币政策会比较克制,流动性易紧难松,信用开始收缩。货币整体维持紧平衡,既不会大水漫灌,加息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除非二季度经济出现明显的过热。大概率是稳货币和紧信用组合,暂停降准降息,应特别关注逆回购和MLF操作。同时社融已经见顶,信用收缩通道开启。由于2020年信用快速扩张,M2、社融增速和名义GDP增速相差太多,名义GDP仅为5.5%,M2增速10.1%,社融增速13.3%,偏离较为明显,信用收缩可能会比预期更猛烈。 财政政策主基调还是积极,但稳中偏紧,逐渐回归常态化。特别国债估计不会再有了,赤字率、专项债规模预计和2020年持平。当然积极财政也会持续发力,但会是更加精细化的定向宽松,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先保障基本民生。 2021年最值得期待的就是改革了,这也是未来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量。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产权制度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需求侧改革全面提速,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会重点突破。一是户籍改革,通过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加快推进都市圈和城市群一体化;二是土地改革,盘活土地存量资产,缩小城乡差距,缓解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三是放松管制,适度放开对文化、娱乐、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领域的管制,引入民间资本,优化资源配置;四是释放内需,加快国产替代实现生产自主可控,通过国企利润划转社保引导公平分配,完善基础设施畅通流通渠道,丰富供给体系挖掘消费潜力;五是对外开放,适度降低外资的投资准入门槛,通过开放改善供给,提升效率。 5 出清接近尾声,违约风险仍然不可小视 2017年以来,强监管、降杠杆、破刚兑、反垄断等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后,整体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市场经历了一个残酷、剧烈的出清过程,我们一起见证了一部中国金融市场的“出清史”。疫情倒逼货币宽松后,政府、居民和企业三大部门杠杆率同步攀升,但金融部门杠杆率却在持续下降,金融产品和机构风险有序释放,“雷”一个个被拆掉了,这也标志着金融出清接近尾声。 当然本轮金融出清并未完全结束,2021年货币政策趋势性收紧、信用收缩后,信用债集中违约仍会再现,但最危险的午时已经过去,不至于出现雷区集中式爆炸。其实金融出清并不是坏事,破而后立,引导无风险利率下行,资本市场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但2021年仍旧存在多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大风险:一是疫情风险,如果疫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将仍然存在。二是数据风险,新一轮省市县换届后,本地经济数据会被重新检视,有些风险可能会暴露出来。三是疫苗风险,疫苗被证实有效后,全球货币政策会有边际上的收缩,将对全球资本流动产生巨大的影响。 6 IPO大跃进,股票持续供应,A股走向港股化 自2019年第十八届发审委上任后,审核、核发双提速,过会率和过会量显著提升,近两年都是IPO大年,2020年更是创下十年新高。2021年主板、中小板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后,上市企业数量将维持高位,IPO持续大年。 注册制消除了一二级市场的估值价差,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将企业上市选择权交还给市场,未来能够满足市场化市值要求的企业才能IPO,进而真正被市场认可。这对企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表明未来股权投资将逐步回归本源,重塑价值,在技术研发上有优势、在价值模式上有创新的企业更容易被市场接受。特别是新《证券法》实施后,一系列配套制度创新接踵而至,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落地,上市企业资本价值越来越市场化,新股破发也越来越常见,分化进一步加剧,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7 A股有结构性机会, 但对普通投资者意味着没有什么机会, 或者风险大于机会 长期来看,在两股力量的驱动下,A股慢牛格局逐步形成,中国依旧是全球资产高地,有最好的投资机会。一个是推力,全球的零利率和负利率越来越近,而中国还是正利率,境内外利差还在,会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另一个是拉力,注册制改革的红利还在持续释放。 短期来看,2021年A股还有结构性机会,风格快速切换。分析逻辑是内看经济复苏和货币宽松,外看中美关系。2021年经济复苏已十分确定,尤其是上半年经济增速高位运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正处于上行通道,顺周期板块业绩改善明显。货币政策维持紧平衡,虽然边际在收紧,但大方向还是宽松,特别是上半年流动性合理充裕。中美关系虽难以逆转,但拜登时代开启后,中美摩擦会出现阶段性缓和,对A股的扰动降低。综上所述,经济复苏还在继续,货币宽松不转急弯,中美关系有所缓和,牛市尚未终结,只是处于后期,风格快速切换,机会不及2020。配置主逻辑从估值驱动转向业绩驱动后,上半年周期股、金融股和部分消费股等顺周期资产更值得期待,中长期关注大科技、大消费和大健康三大赛道。 A股的结构化、机构化特征也会不断强化。2020年三大指数涨幅均超过13%,最高更是接近65%,但全部A股涨跌幅中位数不到3%,46%的股票不涨反跌,预计这种分化的趋势还会延续,结构性行情也是未来A股的显著特征。预计2021年个股上更偏向核心资产和龙头绩优股,沪深300、漂亮50等价值指数将继续跑赢市场。在居民财富从房地产腾挪到金融资产的过程中,A股逐渐从“散户市”转向“机构市”,机构主导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机构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比已经从2014年的38%提升至2020年的48%,占据了半壁江山。2020年新发基金规模超过3万亿,相当于过去3年总和,公募基金发行火爆的局面还在持续,年初就频频出现爆款基金。 不过,机构抱团从来就不靠谱,核心股票的泡沫化越来越严重,抱团的集体行动很容易在某些触发事件之下崩塌。而很多股民的悲哀在于,总把自己当机构看待。这大概相当于,你自己是游击队,还非得按照正规军的打法。把游击战搞成阵地战,亏钱也就是宿命了。 8 债券投资的机会更多来自于 抓住流动性松紧的时间差 最近债市是反弹而非反转,可作为底仓配置。虽然最近一个多月,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了20多个BP,牛陡特征明显,但这只是年末流动性充裕推动的小反弹,反转还为时尚早。2021年经济好和政策稳对债券市场本就不是好事,再加上政府债供给压力较大和信用债接连违约影响还未完全消散,债市难言乐观,大概率会维持震荡行情,投资策略还是以防守为主,整体仓位不宜过高。 配置机会还需等待,优选高评级的中短债。关于配置时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2个月滚动社融增速相关度较高,社融增速拐点已至,10月见顶,债市配置机会逐渐临近。关于期限选择,当前市场锁长放短明显,长线资金相对稀缺,而短线资金相对充裕,且信用拐点正在临近,所以结构上来看,中短期利率债的配置价值要高于长端。关注资质选择,虽然经济在复苏,企业盈利能力好转,融资也不算太难,但是偿债高峰期还没结束,信用债违约风险虽有缓解,但仍不容小视,谨慎下沉评级,精选高评级高票息个券。 9 2020是股市大年,2021是房市大年 股市好了,没见过房市不好的 对于很多人而言,2021应该卖掉股票买房子 宽松之下,地产无熊市,货币宽松是短期房价异动的主要推动力。基本规律是政策宽松引导房贷利率下行,推动房价上行,这次也不例外,只是区域反应和涨幅会有差别。2020年货币宽松后,与房贷利率挂钩的5年期LPR利率下行了15BP,一线城市房价率先反应,深圳二手房涨幅超过20%,上海新房涨幅超过10%,二手房成交量创下四年新高,北京房价开始企稳回升,广州成交放量。这和过去房地产周期中一线城市表现一致,金融属性最强的深圳最快反应,接着是上海,最后是北京和广州,然后再向新一线城市传导。 对北上广深以外的新一线城市居民而言,2021是房产投资的比较好的时机。高净值群体一般没有买房的需求了,2021需要降低对委托投资机构收益率的预期。 2021年加息可能性不大,房贷利率仍处于相对低位,房地产市场会继续回暖。特别是在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发展战略下,核心的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还会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另外与前几轮不同的是,当前房地产主基调是房住不炒,居民“五限”调控较为严格,房企“三道红线”限制融资,银行“两道红线”严控房贷,地产已不再是大部分人最适合的投资标的,特别是人口流出、产业衰落、供应过剩的三四线城市,投资价值急剧下降,房价很难有上行机会。 10 大宗商品牛市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但上游对下游的挤压也越来越严重 2021年经济延续复苏,上半年大宗商品牛市机会较为确定。其中的逻辑十分清晰:从宏观层面看,由于美国实行大规模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财政和贸易双赤字并存,美元还会有一定的贬值压力,美元指数已从2020年3月最高103跌至89,跌幅超过13%,弱美元周期已经开启,利好以美元标价的大宗商品。从商品基本面看,主要看供需。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需求扩张,带动上游的大宗商品需求回暖;另一方面,海外受疫情影响供给恢复较慢,国内经过2015年的供给侧改革,过剩产能已得到有效的清理和消化,供需较为平衡。所以,一旦经济复苏提振需求,大宗商品价格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会有比较明显的反弹。 以原油为例,由于OPEC+减产,页岩油开工率不高,供给增长有限,需求虽然短期难以回到疫情前水平,但会因为经济复苏而重回增长。由于供给比需求收缩地更快,原油价格中枢会有一定的抬升,预计会上移至55美元。同时考虑到美国新任总统上任后,美俄、美伊、中东问题仍是焦点,地缘政治风险依旧存在,油价波动会加剧。
12月18日晚间,大豪科技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问询函,要求对提交的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补充说明。 问询函要求对交易方案、标的资产经营及财务情况、标的资产预估值情况等进行补充说明,并在5个交易日内书面回复。 12月7日晚间,大豪科技正式发布重组预案,公司拟发行股份购买其控股股东一轻控股持有的资产管理公司100%股权和京泰投资持有的红星股份45%股份,向鸿运置业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红星股份1%股份。 同时,大豪科技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大豪科技表示,交易完成后公司将直接和间接持有红星股份100%股份,拥有“红星”品牌系列白酒等多个品牌。 搜狐财经盘点发现,问询函质疑的焦点在大豪科技收购跨界资产的经验风险,以及红星股份等标的的经营情况等。 其中,红星股份报告期内业绩波动较大,2020年1—9月现金流量净额大幅高于净利润等需进行补充说明。 同时,大豪科技股票在停牌公告前一交易日涨停,问询函要求说明是否存在内幕交易。 公开信息显示,停牌公告前一交易日,大豪科技11月23日股价为8.69元,涨幅10%。 重组预案发布至今,大豪科技连续9日一字涨停。截至12月18日收盘,股价为20.49元/股。 大豪科技随即回复:未发现内幕信息知情人有交易本公司股票的行为。 收购跨界业务 管理风险遭问询 问询函提到,本次交易前大豪科技主要从事缝制及针纺机械设备电控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收购一轻资产管理公司及红星股份的控股权,业务将拓展至酒类、食品饮料、乐器、新材料等多个不同领域,与其原主营业务有较大差异,资产和经营规模将显著扩张。 问询函要求补充披露大豪科技一次性注入多个不同业务及资产的主要考虑,公司对标的资产后续整合及安排,说明对标的资产能否实施有效控制;以及公司对原有业务后续的发展规划,是否已有相应的处置计划和安排,后续将采取何种措施应对经营规模扩张和跨界经营带来的相关管理风险。 预案披露,本次交易对方为控股股东一轻控股、京泰投资和鸿运置业。其中,控股股东持有一轻资产管理公司100%股权并间接持有红星股份54%股权。 问询函要求补充披露:本次拟注入的标的资产是否具备业务、资产、人员、财务、机构等方面的独立性;结合控股股东及关联方的主营业务情况,说明本次交易是否会导致控股股东及关联方与公司存在同业竞争或潜在同业竞争,是否违反控股股东作出的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结合标的资产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近三年的交易往来等情况,说明本次交易完成后是否涉及新增关联交易情形。 此外,一轻控股正在对一轻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相关股权的无偿划转及下属企业改制等事项。问询函要求补充披露进展情况,并说明相关事项是否对本次交易推进构成障碍或影响。 需补充交易标的经营情况 红星被质疑业绩波动较大 预案披露,本次交易标的资产为一轻资产管理公司及红星股份。 问询函要求补充披露一轻资产管理公司及各下属公司的主要产品或服务、经营模式和业绩等财务数据,同时说明各板块在细分市场所处的地位、市场份额及核心竞争优势等。 同时,红星的具体经营情况也需要补充说明。 问询函要求补充披露:红星不同业务或产品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等财务数据,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及其销售收入和占比、市场占有率等,以及本次股权转让后,红星股份原股东是否仍保留了相关品牌商标、核心研发团队、经营资产等关键资产及生产要素,后续是否会产生相关授权或使用费用等。 预案披露,红星股份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9月分4别实现营业收入24.54亿元、26.38亿元、18.2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9亿元、4.91亿元、2.54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68亿元、4.17亿元、5.48亿元。 问询函要求补充披露:报告期内业绩波动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结合公司收入确认、货款支付结算政策等,分析说明2020年1—9月现金流量净额大幅高于净利润的原因及合理性。 资产预估值情况需补充 需回复是否存在内幕交易 预案未披露标的资产预估值情况。 问询函要求补充披露:目前审计、评估工作所处的阶段,已进行的相关工作和进展情况、未来计划安排;是否已有标的资产的预估值金额或范围区间等。 同时,大豪科技股票在停牌公告前一交易日涨停。 问询函要求公司补充:在交易进程备忘录中,明确本次交易的具体筹划过程、重要时间节点和具体参与知悉的相关人员;说明公司董监高、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及其董监高在公司股票停牌前6个月、复牌后至今是否存在买卖公司股票情况;提交本次交易的内幕知情人名单,并说明名单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 按照要求,大豪科技需收到问询函后立刻披露,并在5个交易日内针对上述问题书面回复,并对重大资产重组预案作相应修改。
□ 12月16日,中国银河证券2021年年度投资策略报告会在北京举办。在“守正出新”主题下,会议聚焦周期新格局、科技新时代、消费新业态、能源新趋势等话题,解读了经济、政策、行业及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及2021年A股投资机会。 银河证券FICC&固收分析师刘丹认为:“货币宽松环境下,市场对于资产重新定价,长跑冠军将是类货币资产和优质权益资产。”2021年资产再定价的逻辑仍在于“寻找稀缺性”,类货币如数字货币和黄金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在“周期新格局”主题交流活动中,银河证券房地产行业分析师潘玮认为,龙头房企盈利能力中长期将触底回升。建议关注低估值、高股息的优质住宅开发、物业行业龙头。 银河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武平平认为,融资体系亟需转变,直接融资大发展,注册制全面推进,证券行业将持续受益政策红利释放。零售客户基础扎实、金融科技领先、积极布局消费需求的银行有望深度受益。 在“基金新投资”主题交流中,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表示,2021年仍是“超级大年”,公募权益基金将在服务支持实体经济、推动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科研创新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方面,将进入防范化解风险、整固夯实基础的阶段,不管是业绩还是规模预期可能出现“滞胀”态势。 胡立峰还预测,基金投顾业务在2021年有可能随着市场情绪出现爆炸性增长,将是基金销售、基金财富管理行业的新“风口”。
被暂停退市近10个月后,*ST盈方(000670)突发公告表示,公司收到荆州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出具的《立案决定书》,公司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案被立案侦查。问题重重的*ST盈方是否还有机会“起死回生”? *ST盈方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股民“炸锅” 1月6日晚间,*ST盈方(000670.SZ)公告表示,2021年1月6日,公司收到荆州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出具的《立案决定书》(开分公(经)立字[2020]753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决定对盈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案立案侦查”。 对此,*ST盈方表示,目前公司生产经营平稳正常。在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公安部门的调查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将根据事态的进展情况做好相关应对工作,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正常运行。 此消息一出,*ST盈方投资者“炸锅”了,这令刚完成重大资产收购过户的*ST盈方再次受到热议。 *ST盈方:股票暂停上市期间 持续推动公司合规治理 就在昨日,*ST盈方刚刚公布股票暂停上市期间的工作进展情况,其一为完成重大资产重组。2020年,公司重大资产购买及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以下简称“重大资产重组”)已经实施完毕。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公司相关停滞业务已剥离,同时新增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公司的产业链实现向下游延伸。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整合芯片研发设计和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依托现有的技术、资源以及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的客户、供应商优势,实现业务的协同发展,持续推动提升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力争实现恢复上市的目标。 其二,持续推动公司合规治理、规范运作。公司不断加强自身合规治理,全面提升规范运作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及实施流程,加强经营费用、运营成本及财务费用管理,提升公司经营效益,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恢复上市的目标。 1月4日,*ST盈方还发布一则消息,公司控股子公司WORLD STYLE TECHNOLOGY HOLDINGS LIMITED的全资子公司联合无线(香港)有限公司于近日与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唯捷创芯(天津)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供货保障协议》,协议约定由联合无线(香港)向小米通讯销售和供应射频功率放大器等系列产品,唯捷创芯为联合无线(香港)向小米通讯所供应产品的最终供应商。该协议的有效期为自2021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 *ST盈方表示,上述协议的签署对公司2020年度经营业绩不构成影响,对公司2021年的经营业绩将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 重大资产收购完成过户 *ST盈方恢复上市迈出关键一步 4月3日,*ST盈方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盈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暂停上市的决定》(深证上[2020]258号),由于公司2017年、2018年、2019年三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深交所决定公司股票自2020年4月7日起暂停上市。 不过,*ST盈方董事会在此之后制定了五大措施,积极争取恢复股票上市。其中包括整合资源增强市场竞争力、优化人员结构、解决资金流短缺等。同时表示,公司将继续加强公司治理,强化合规经营的意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切实提升公司规范运作的水平,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恢复上市的目标。 为了恢复上市,*ST盈方在暂停上市一个月多后就推出重大资产重组方式,以求摆脱经营困境。 近日,*ST盈方发布公告,重大资产购买事项已经公司及交易对方之一春兴精工(002547)相关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且《资产购买协议》的其他生效条件已满足,本次交易的各项协议已生效。这意味着,*ST盈方的自救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ST盈方此前公告显示,公司拟采用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春兴精工、上海瑞嗔分别持有的华信科45.33%股权、5.67%股权;购买上海钧兴、上海瑞嗔分别持有的World Style45.33%股权、5.67%股权,交易价格共计6.01亿元。交易完成后,*ST盈方分别持有华信科、World Style51%股权。 截至公告披露日,此次重大资产购买之标的资产华信科51%的股权及WORLD STYLE51%的股份已在所属登记注册机关依法办理完毕股权(股份)转让的过户变更登记、章程备案、人员变更等手续。 不过,此次被立案侦查,*ST盈方是否能挺过难关,还未可知。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83% 但仍亏损901万元 据悉,*ST盈方于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是一家SoC芯片设计企业,主要从事面向智能家居、视频监控、运动相机、无人机、机器人等应用的智能影像处理器及相关软件研发、设计、销售,并提供硬件设计和软件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 此前,*ST盈方公布公司前三季度经营业绩,期间实现营业收入5998.13万元,同比增长1382.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901.45万元,上年同期亏损4933.26万元(调整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944.27万元,上年同期亏损4969.19万元(调整后);基本每股亏损0.0110元。 对于业绩变动原因,*ST盈方解释道,其一在报告期内,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已实施完毕,公司已取得购买标的资产华信科51%的股权及WORLDSTYLE51%的股份;同时,公司出售的标的资产也已转让至受让方绍兴舜元机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其二,公司继续推进控本降费的相关措施,相关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同时,公司于一季度收到上海政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应收款项542万元,按年度冲回已计提坏账准备408万元。 从目前的股东情况来看,仍有不少机构投资者在列。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季度末,东方证券股份有限股份持股数量为690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8.45%;华融证券持股数量为3725.96万股,持股占比4.56%。 与此同时,截止9月30日,*ST盈方仍有6.66万户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