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短”、“充电桩少”和“充电时间长”成为三大痛点,随着大容量电池的运用和国家大力推进充电桩网络建设,前两个痛点已经得到极大的缓解。 在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中,“续航短”、“充电桩少”和“充电时间长”成为三大痛点,随着大容量电池的运用和国家大力推进充电桩网络建设,前两个痛点已经得到极大的缓解。 但即便是快充桩,一辆低电量新能源汽车想要充满电也需要半小时以上,为了破解充电时间长的难题,换电站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口。通过兴建换电站,直接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进行更换,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充电时间长的痛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换电站建设纳入新基建之中。 国家对换电模式的认可,进一步促进了具有换电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6月4日,蔚来公布的5月份交付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蔚来汽车共交付3436辆,创月度交付纪录,自3月份以来,蔚来已连续三个月实现环比增长,5月份交付数同比增长215.5%。 换电站的建设也随着技术水平的升级不断成熟。《证券日报》记者日前走访北京马驹桥附近的蔚来汽车换电站发现,这个一年多前兴建的换电站,占地不过一个集装箱大小。现场只需要一位工作人员指引车辆驶入换电区,再到操作室完成换电操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来此换电的车主,大多数都是往来京津地区跑远途的车主。 一位蔚来汽车的车主王纯(化名)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换电站还是太少了,市区内的充电桩分布更广,车辆没电后开去充电顺便在周边吃饭,并不耽误多少时间,而且相比充电桩,换电站更换电池的费用至少要高出三分之一。” 《电动汽车观察家》主编邱锴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只有少数车企正式布局换电站,而且不同车企的换电站不能共享。此外,换电站建设、运营成本相比充电桩更高,使得换电站的可盈利商业模式还处于探索之中。邱锴俊认为,换电站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目前主要的限制是建设成本和商业化运营,前者通过资本引入可以解决,后者就需要车企继续深耕以用户为核心的服务模式开发。 充换电网络因其高规模、高增长属性,正成为汽车新基建布局的重点,同时带动上游充换电模块和功率器件产业的发展。华夏幸福(行情600340,诊股)研究院研究员胡骏明认为,新基建要充分考虑技术升级的可能性,同时在高频场景和重点区域先行布局以实现新基建的有效投资,因此充换电网络会得到优先发展。 “过去换电站只是少数车企布局的项目,今年换电站的地位已经等同于充电桩,享受同等甚至更高的政府支持力度,尤其是纳入新基建后,地方政府投入、金融机构的介入和社会资本的参与,会激发换电站市场的活力,现在不仅蔚来汽车和北汽等车企正在积极参与换电站建设,吉利、长城等更多车企都开始向这一领域布局。”邱锴俊告诉记者,拥有充、换电两种模式的车辆,已经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趋势。 近期蔚来汽车表示,正在扩大换电站布局,速度最快时6天内新增5座换电站,目前总数已达到131座,覆盖全国58个城市。另一家力主换电模式的车企北汽蓝谷(行情600733,诊股)也在近期对外宣布,截至今年5月份,北汽新能源在北京、厦门、兰州、广州等19个城市投放了1.8万辆换电出租车,累计配套换电站超过200座,并将在2020年底,在全国范围内新增3万辆换电出租车(含网约车),建成超300座换电站。 西部证券(行情002673,诊股)电动智能汽车首席分析师王冠桥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板块是比较强势的领域,但具体到各个项目的投资和定价,存在较大的差别,资本市场主要看中项目的利润,以及模式是否具备可持续性,目前换电模式能够在不同城市进行复制推广,其盈利也是可预期的。 记者在乘坐新能源出租车过程中,有多位司机提到充电难、充电时间长等问题,据了解,司机们在一个交接班的时间里,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需要消耗在充电方面。对于换电模式的应用,这些司机普遍持赞成态度,只有少数司机担忧换电造成用车成本增加。 “换电模式最容易实现商业化的领域在出租车、网约车和特种车辆,目前市场存量规模就有数万辆,而未来的增量空间一定是将私家车纳入进来。在新基建支持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能源补充方式将呈现多样化和场景化发展。”邱锴俊说。
9月28日晚,鲁西化工发布公告,公司拟分别以现金9112.5万元、3.42亿元收购控股股东鲁西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鲁西集团”)持有的鲁西新能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鲁西新能源”)56.25%股权及鲁西催化剂有限公司(简称“鲁西催化剂”)100%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鲁西新能源、鲁西催化剂均称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对于本次交易,公司方面表示这是为进一步减少公司与鲁西集团下属公司的关联交易,同时优化资源配置,资源协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告显示,鲁西新能源主要从事天然气装备的生产和销售,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鲁西新能源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7亿元和6842.43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69.06万元和104.97万元;鲁西催化剂主要从事精细化工产品催化剂的生产和销售,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鲁西催化剂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8亿元和6717.75万元,净利润分别为4209.26万元和1473.6万元。 从权属关系来看,鲁西集团持有鲁西新能源56.25%的股权,公司全资子公司聊城鲁西氯苄化工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鲁西工业装备有限公司合计持有鲁西新能源43.75%的股权;鲁西集团持有鲁西催化剂100%的股权。 从评估数据来看,鲁西新能源股东权益账面值为1.01亿元,评估值1.62亿元,增值率59.78%。鲁西催化剂股东权益账面值9427.75万元,评估值3.42亿元,增值率262.76%。 对于本次收购控股股东的两项资产,鲁西化工方面表示,鲁西新能源和鲁西催化剂拥有较多相关资质及专利,通过本次交易,可以有效推进内部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协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其中,通过收购鲁西新能源股权,可以拓宽装备制造产业的业务范围和产业规模;通过收购鲁西催化剂股权,可以进一步稳固公司在化工新材料产业的优势基础,加快鲁西催化剂在核心技术上的研发和突破,发挥协同效应,增强盈利能力。 至于为何会溢价100%以上收购鲁西催化剂,鲁西化工给出的具体原因是,鲁西催化剂的企业价值除了固定资产、营运资金等有形资源之外,还应包含技术及研发团队优势、管理优势等重要的无形资源的贡献,鲁西催化剂主要从事精细化工产品催化剂的生产,毛利率基本维持在30%左右,部分产品可以代替美国、日本等国外进口产品,且鲁西催化剂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显示出鲁西催化剂研发生产的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通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比,虽然收入规模和抗风险能力仍与鲁西化工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管理费用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周转率指标均处于同业上游水平,显示出管理层良好的管理能力;同时鲁西催化剂主要销售给关联方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客户资源和上下游协同优势,因此鲁西催化剂不可辨认资产的无形资产较多。 此外,本次交易完成后,鲁西新能源和鲁西催化剂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还有利于减少关联交易,提升规范公司的运作水平。根据公告,鲁西新能源和鲁西催化剂对公司的关联销售占其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较高,2019年度的关联销售占比分别为32.30%和98.94%。今年上半年的关联销售占比则分别为69.45%和97.55%,而且近年来,鲁西催化剂研发能力持续提升,不断开发出与公司园区内生产装置相匹配的新产品,导致公司向其采购量增加。因此,公司表示,通过本次交易,可以进一步规范和减少公司与鲁西集团的关联交易,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提升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巩固核心竞争力,增强盈利能力。
9月28日,在海南召开的以“共克时艰、跨界协同、合作共赢”为主题的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方向应该是新能源汽车。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李萌透露,下一步中国将重点布局动力电池方面的研究,实现从0到1的突破。 辛国斌:理性看待新能源车销量下滑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介绍,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力量,产销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量超过450万辆,占全球的50%以上。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贯通,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领域创新活跃,成果纷呈。产品供给质量持续提升,消费者认可度日益提高。 但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和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120.6万辆,同比下降4%。2020年1至7月,欧洲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50万辆,较中国多1.4万辆,引发广泛关注。 “下一阶段,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展机遇在哪里?我认为应该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这是新的发展方向。”辛国斌表示,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下降等情况应该理性看待。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199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近3年均呈现下滑态势。今年受疫情影响,可能还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在经历高速增长后出现的阶段性下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总体还是持欢迎态度的。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优势将会愈加明显。 辛国斌称,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对市场的影响是暂时的。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将新能源汽车补贴和购置税优惠政策延期2年。同时,为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这些举措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平稳发展。2020年7月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月销量实现同比正增长,已恢复至每月10万辆的消费水平。 辛国斌表示,中国主要汽车企业已基本建立起新能源汽车正向研发体系,一批造车新势力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国际上的一些跨国公司企业也纷纷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基于全新设计的纯电驱动平台开发的产品越来越得到消费者认可。 辛国斌说,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参与者,海南省近年来坚持生态立省战略,积累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加快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细化完善差异化雏形、金融创新等政策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李萌:重点布局动力电池研究 据科学技术部介绍,过去10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取得显著进步。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提升了2倍以上,接近300W·h/kg;驱动电机重量比功率提升3倍,超过4.3kW/kg;燃料电池电堆功率密度进一步提升至4.2kW/L;石墨双极板电堆寿命达12000小时。 过去10年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10年,新能源汽车能够走进千家万户离不开动力电池、电驱动等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 “展望下一个10年,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共性关键技术的不断攻克,固态电池等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和实际应用,必将掀起新一轮的汽车产业变革。”李萌表示,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将其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李萌透露,特别是在动力电池方面,科学技术部将重点布局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全固态锂或锂离子电池、金属锂电池、多价金属与反应材料体系等研究,为产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李萌还表示,要坚持国际科技合作,坚定科技对外开放的方向,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科学技术部“十四五”期间将组织实施一批新能源汽车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持续推动中德、中日等合作,拓展人才培养、国际标准等领域的合作空间,以创新平台共建成果共享助推全球汽车产业的科技进步。
鲁西化工9月28日晚间公告,拟分别以现金9112.5万元、3.42亿元收购控股股东鲁西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鲁西集团”)持有的鲁西新能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鲁西新能源”)56.25%股权及鲁西催化剂有限公司(简称“鲁西催化剂”)100%股权。 公告显示,鲁西集团持有鲁西新能源56.25%的股权,公司全资子公司聊城鲁西氯苄化工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鲁西工业装备有限公司合计持有鲁西新能源43.75%的股权;鲁西集团持有鲁西催化剂100%的股权。鲁西新能源主要从事天然气装备的生产和销售;鲁西催化剂主要从事精细化工产品催化剂的生产和销售。 据公告,鲁西新能源股东权益账面值为1.01亿元,评估值1.62亿元,增值率59.78%;鲁西催化剂股东权益账面值9427.75万元,评估值3.42亿元,增值率262.76%。 财务数据显示,鲁西新能源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17亿元和6842.43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69.06万元和104.97万元;鲁西催化剂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28亿元和6717.75万元,净利润分别为4209.26万元和1473.6万元。 公司表示,鲁西新能源和鲁西催化剂拥有较多相关资质及专利,通过本次交易,可以有效推进内部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协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收购鲁西新能源股权,可以拓宽装备制造产业的业务范围和产业规模;通过收购鲁西催化剂股权,可以进一步稳固公司在化工新材料产业的优势基础,加快鲁西催化剂在核心技术上的研发和突破,发挥协同效应,增强盈利能力。 公司表示,通过本次交易,还可以进一步减少公司与鲁西集团的关联交易,提升公司规范运作水平。
图片来源:大众汽车集团官方 “新四化”的浪潮里,面对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大众汽车开始在中国加速布局。 9月28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计划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与旗下的合资企业--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和江淮大众共同投资约150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领域。此前,大众汽车集团已宣布同期在全球电动出行领域投资330亿欧元。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表示,按照计划,大众汽车集团将在中国汽车市场实现大规模电动化,并于2025年前实现15款新能源车型的本土化生产,将电动车型在集团产品组合中的比例提升至35%。 而MEB模块化电动车制造平台则被认为是大众汽车实现上述愿景最直接的手段之一,该平台也是其新一代纯电动产品ID.家族的开发及制造基础。 据了解,大众位于安亭和佛山的MEB工厂,每年的电动汽车总产能为60万辆,目前预批量生产的车型已下线,并将于10月内全面投产。近日,大众ID.系列新能源SUV车型ID.4也已完成全球首秀。明年初,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和上汽大众安亭工厂生产的电动车型将交付中国客户。 与此同时,大众汽车集团正在积极发展与中国本土电池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加快满足未来市场对电池产能的需求。 今年,大众先后向国轩高科、宁德时代和万向123抛出橄榄枝。通过战略投资,大众集团获得国轩高科26%的股份,并向万向123提供百亿订单。同时,从今年开始,大众国产新能源汽车将采用宁德时代的电池。 不止于此,大众汽车也在大规模投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并与星星充电、一汽集团以及江淮汽车联合成立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大众集团将得以向客户提供私人专用充电墙盒,同时布局拥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公共直流电充电站网络。 未来汽车日报
延期近半年后,以“智领未来”为主题的2020(第十六届)北京国际车展于9月26日开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日内瓦等几大国际车展已相继取消,北京车展成为2020年“硕果仅存”的全球A级车展。 根据车展组委会数据,2020北京车展将展出车辆785台,其中包括全球首发车82台、概念车36台、新能源车160台。尤其吸引眼球的是,电、氢等国际最新新能源汽车技术也将在北京车展进行比拼。 德系车企集体“触电” 新能源技术成为本届北京国际车展的亮点。在海外汽车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看重中国庞大新能源市场的海外车企,带来了各自最新的新能源主力车型,其中,一直倚重中国市场的德系车企纷纷主动“触电”,迎合中国对于电动车的鼓励政策。 德国最大汽车集团大众集团将在北京车展展示其最新纯电动车型——大众ID.4新车,这是大众品牌基于MEB电动化架构打造的纯电动车型,将主打中国纯电动SUV市场。值得注意的是,ID.4会衍生成为两款车型:一汽大众将推出ID.4 Corzz,上汽大众方面则将推出ID.4 X,后者的续航为555公里。 另外,大众集团旗下在华最重要的豪华车品牌奥迪也在北京车展带来纯电动的奥迪e-tron和奥迪e-tron Sportback,其中国产奥迪e-tron 此前刚在一汽大众长春工厂下线,将在今年内正式上市。 另一家德系车企巨头奔驰这次带来了奔驰S级新能源车等新车。奔驰S580e采用插电式混动系统,由3.0T直列六缸发动机+电动机组成,纯电模式下续航达到97公里左右。奔驰方面此前已表示,奔驰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几年将在全球推出超过10款纯电动车型,其中多款将引入中国。 宝马是此前最早布局纯电动车型的德国车企,中国动力电池独角兽公司宁德时代的初期发展就受益于和宝马合作。随着大众和奔驰的积极跟进,宝马也在加快推进电动化的步伐,其将在北京车展推出新电动车型——宝马iX3。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宝马第五代电驱系统,续航为520公里,据有关人士介绍,该车将在华晨宝马沈阳工厂投产。 日系车企看好氢燃料 日本最大汽车集团丰田汽车将在2020北京车展带来第二代氢燃料电池车Mirai,这也是该车首次在中国亮相,预计2020年末开始销售。动力方面,新一代Mirai通过增加氢气储存的容量以及改善燃料电池系统的性能,可实现30%续航里程的增加,新车的续航里程或将达到644公里。 业内专家指出,丰田Mirai是以氢气为燃料的,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燃烧”之后的氢气会变成水,该反应过程理论上是无污染的。另外,在构造上,丰田Mirai的氢燃料存储在高压储氢罐中。该储氢罐采用了碳纤维材质制造,分别位于汽车底盘中部和尾部,充满一次氢气约需3分钟。 不过,业内专家也指出,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由于加氢站等设施还不完善,会极大地限制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等多位国际车企高层都曾对于丰田Mirai燃料电池汽车的经济可行性及环境安全问题提出质疑,但是现任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面对各方质疑,仍不以为然,执意推进研发推广。 “丰田在氢燃料方面砸了巨资,不会轻易放弃。”上海交通大学节能研究所所长殷承良表示,丰田此前曾宣布将与其他汽车生产商分享近6000项氢燃料电池的专利,并且不收取任何使用费,就是希望自己重金押注的技术路线能有更多参与者,避免曲高和寡而被市场冷落。 日系车企引领的氢燃料技术路线目前也有跟随者,除了丰田,韩国最大的车企现代汽车也将在北京车展展示氢燃料电池新车现代NEXO。现代方面此前宣布,计划到2025年将氢燃料电池车的销量增加至11万辆,到2030年达到年销量50万辆的规模。 另外,上汽集团旗下上汽大通研发的全球首款高端氢燃料电池MPV车型EUNIQ 7也将亮相北京车展。EUNIQ 7续航里程可达605公里。 新能源车成为汽车市场增量来源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2020年8月,中国乘用车销量环比和同比均呈小幅增长:共销售175.5万辆,环比增长5.4%,同比增长6.0%。其中引人关注的是,在7月份实现年内首次增长后,8月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再次超过10万辆,分别达到10.6万辆和1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7%和25.8%,环比分别增长6.0%和11.7%,产销均刷新了月度历史纪录。 细分能源类型来看,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2万辆和8.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6%和25.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万辆和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3.0%和26.1%。 “国内车企经营活动全面复苏,此前因疫情抑制的消费力也在快速释放。”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梅松林表示,北京车展是国内外车企“秀肌肉”的最佳时机,也是推升今年四季度销量的最佳舞台,相信各路主力车企将不遗余力拿出看家本领,推出重量级新产品,尤其是新能源产品。 业内专家指出,特斯拉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成功有着强烈的示范效应。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根据交强险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特斯拉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终端销量达到50311辆,以目前每月超1万辆计算,全年超过10万辆几乎没有悬念。 有专家预计,随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产能提升,到2022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有望占到其全球销量的40%。德系和日系这些目前依然强势的国际车企肯定不希望在特斯拉引领的新能源汽车潮流中成为过气的前浪。 梅松林指出,相对于自动驾驶等其他技术而言,新能源技术和国内消费者购车的牌照获取和购车补贴挂钩,影响直接,发展新能源汽车获得市场增量对于车企而言意义非常重大。另外,在近期透露的中国新能源车新版技术路线图中,出现力推混动化等重大变化,这也使得国际车企有动力在中国市场推进自己的新能源技术。
9月16日,万马股份旗下充电网络运营平台万马爱充充电生态合作发布会在北京东大停车场充电站举办。公司联合支付宝、高德地图、广汽丰田、新电途等新能源产业链重量级玩家,共同构建“桩-车-网”电动汽车服务产业大生态。 “新能源板块是公司持续重点培育的板块。”万马股份董秘赵宇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公司将和所有产业链上的伙伴们共同努力,做深‘互联互通’,围绕新能源汽车用户场景持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 与支付宝、高德等强强联手 获取天然流量入口 据悉,万马爱充作为万马股份负责充电网络建设运营的全资子公司,是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已连续4年斩获中国充电桩行业十大运营商品牌。 据万马股份公告数据,万马爱充运营的充电桩平均充电量达到全国公共桩桩均充电量的2倍以上,在已公布充电量数据的上市公司中高居首位。其中,2019年,万马爱充桩均充电量超过3万kWh,达到行业均值的3倍。 “公司的充电桩由自己生产制造,自己运营,又有自己的软件品牌,属于一体化的充电运营商,目前这在国内还是少数。”赵宇恺向记者介绍,“以软件系统来说,万马爱充的云平台管家由公司自主研发,可根据后台数据实时监测充电桩的运行情况,一旦有部件发生故障,系统会自动报警。因此公司充电场站的故障处理效率很高,用户体验也比较好。” 本次发布会上,万马爱充北京东大站正式成为支付宝芝麻信用先享充电站和高德地图在北京地区的首批优选站。赵宇恺称,“未来,这种合作模式将在时机成熟时向全国优质站点推广。” 高德地图车主行业运营总监韦哲仙在会上表示,“作为阿里巴巴旗下两大知名品牌,高德地图和支付宝亦在充电桩领域发力,双方将高效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发挥引流导向作用,为万马爱充构建赋能平台。” 对于本次万马爱充与支付宝和高德的强强联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对记者分析称,“高德地图是国内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之一,支付宝的年度活跃用户也已经超过10亿,与高德和支付宝的合作对万马爱充来说,意味着天然的流量入口,这对万马爱充的市场推广大有裨益。” 谈及未来的合作模式,赵宇恺表示,“公司的合作不仅是针对阿里系,未来公司也将与各大主流导航、支付等车主服务平台开展合作。” 万马充电网络持续扩张 事实上,在充电桩的布局方面,万马股份服务所在城市各类电动车辆的多层次充电网络正在逐渐形成且持续扩张。 根据充促盟最新公布的《2020年7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万马股份目前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9546台,充电站保有量为1177座,较2019年底分别增加了721台、40座。 赵宇恺向记者透露,“目前公司在沿海地区、一线城市的充电网络布局已较密集,下一步将加强内陆中部城市的充电场站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充电桩市场的预期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息息相关,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0年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再次超过10万辆,达到10.9万辆,环比增长11.7%,同比增长25.8%。 在钱向劲看来,“虽然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总保有量与汽油、柴油车相比还是较小,但随着疫情好转、补贴及各地支持政策落地,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持续正增长。” 万马股份全资子公司万马奔腾新能源常务副总裁王常青先生表示,公司将以高品质快充充电站为基础,围绕新能源用车、充电需求,与支付宝、广田汽车、高德地图、新电途等多位合作商共同构建‘桩-车-网’电动汽车服务产业大生态。 对此,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电动汽车与储能分会副会长刘永东先生表示,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是行业发展的重点。这既要坚持构建全行业互联互通的决心不动摇,又要运营商坚持以更便捷的方式服务广大车主。此次万马爱充联合支付宝、高德地图等多位合作商举办充电生态发布会,成功地为行业提供了优质服务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