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 9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显示,3月份以来三大指数持续位于临界点以上,在延续向好态势的同时,又出现了更多可喜的变化,需求复苏速度有所加快、进出口明显回升、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复苏势头进一步增强,显示了中国的强大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 今年以来,得益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稳定转好,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目前供需两端的均衡性进一步增强。比如,9月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连续5个月上升,再创年内新高。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连续3个月下降。21个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全部高于50%,住宿、餐饮以及旅游相关行业等民生消费需求保持加快恢复趋势,新订单指数均在较高水平,消费恢复的动力继续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9月份小型企业PMI重返荣枯线以上,扭转了连续几个月的环比下降势头,市场供需和采购活动明显好转。这既得益于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更受益于中国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的大环境。 当前,经济运行依然存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供给端恢复仍然快于需求端,要继续抓好“六稳”“六保”政策的落实落细,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畅通经济循环,巩固经济复苏势头。
9月份以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相关投资兴起,银行理财子公司相继推出ESG理财产品。 9月30日,苏农银行“锦鲤鱼绿水青山ESG主题”理财产品开始募集;9月25日,光大理财“阳光红ESG行业精选”正式发售,这是光大理财成立以来推出的第三只权益产品;9月22日,农银理财“农银同心ESG主题”理财产品开启募集第一期,而此前,该公司已推出了7款“农银安心”系列的ESG理财产品;9月16日,兴银理财推出其首只ESG理财产品“兴银ESG美丽中国”,该产品面向兴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专属发售。 9月28日,华夏银行全资理财子公司华夏理财正式开业,与其他银行理财子公司不同的是,华夏理财单独设置了科技板块和ESG板块,表示要做大做强ESG品牌。 ESG被视为社会责任投资理念,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简称,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代表了一种长期潜力投资策略。 ESG投资策略已在欧美资产管理市场应用了几十年,近几年开始在国内资管行业中兴起,公募基金最早引入这一投资策略。自2019年4月华夏银行发售第一款ESG主题理财产品开始,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启发力ESG投资,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相继开发ESG主题的理财产品。 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29日,农银理财、建信理财、中银理财、光大理财、兴银理财5家理财子公司和华夏银行、苏农银行2家银行,共计发售29款ESG主题的理财产品。 从投资性质看,除了光大理财的“阳光红ESG行业精选”为权益类产品外,其余ESG主题的理财产品多为固收类和混合类。目前银行系ESG主题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在4%上下。 普益标准研究员王伟认为,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过程中,控制产品风险特别是底层投资标的风险尤为重要;同时,银行理财帮助投资者资产保值增值的核心理念没有改变。在此背景下,将ESG投资理念嫁接进银行的投资研究中,既可以通过精选、优选资产投资标的有效控制产品的风险,也可以使得理财产品的投资绩效提升。 “每次危机都会诞生一些新商业模式和发展领域。”中投公司总经理居伟民日前在出席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峰会时评价,疫情考验了企业在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总体来看,高ESG评分的企业风控能力更强,展现出了更强的抗周期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享受了比较高的估值议价。 居伟民表示,ESG投资受到社会大量关注,中投也推出了自己的ESG投资政策。 不过,当前国内资管行业在发展ESG投资方面依然面临不少障碍,主要体现为国内市场的ESG评级体系以及机构ESG信息披露不完备、实践应用程度低等问题。 当前,已有银行和相关机构开始逐渐搭建ESG服务体系,推动市场ESG投资产品开发。例如,华夏银行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ESG系列股票指数(中证ESG120策略指数、中证华夏银行ESG指数)今年上半年上线;9月下旬,中央财经大学开发的“中证中财-苏农长三角ESG债券指数”上线,并发布了“中国公募基金ESG评级”;10月21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也将正式发布沪深300ESG债券指数和沪深300ESG信用债指数,进一步丰富指数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新的分析工具和投资标的。
9月29日,中证器昨日获北向资金净买入9462万元。
证监会发言人昨就相关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记者 王红 9月25日,在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常德鹏就国联证券拟换股吸收合并国金证券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期货法,以及上市公司投资者互动交流平台的运行规范等问题答记者问。 常德鹏表示,证监会已根据相关规定,要求国联证券和国金证券自查、提交内幕信息知情人名单,并启动核查。常德鹏表示,维护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证监会的法定职责。如核查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将依法及时查处,坚决落实“零容忍”要求。 此外,近期有上市公司在盘中发布与一些市场热点相关的互动消息,股价也随即拉升。对此,常德鹏表示,前期证监会及交易所已对一些上市公司利用新冠肺炎防控“蹭热点”的违法违规的信息披露行为进行了处理,对4家公司立案调查,对12家公司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对9家公司下发监管工作函,对10家公司通报批评,对2家公司公开谴责。其中,部分公司存在利用互动平台披露误导性信息的行为。 常德鹏表示,上市公司投资者互动交流平台自建立以来,对于推进上市公司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该平台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证监会正在评估总结投资者互动平台运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后续拟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则,加强对平台的管理和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监管,兴利除弊,并持续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商品指数编制的进展方面,常德鹏表示,商品指数按编制基础的不同,分为基于现货价格编制的指数和基于期货价格编制的指数。近年来,期货交易所在创新交易品种的同时,积极研发覆盖油脂油料、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单商品、多商品期货指数,为研判宏观经济运行趋势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金融机构开发商品期货ETF以及挂钩商品期货价格的其他金融工具提供了基础元素。 常德鹏表示,从实践看,商品指数的发展,建立起了期货与现货、金融与实体的有机联系,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证监会支持商品指数发展,着力促进商品指数与股票指数、债券指数等形成多元包容的指数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和居民财富管理作出应有贡献。 期货法方面,常德鹏表示,期货法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0年度立法工作计划》。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就期货法草案征求国务院办公厅意见后,证监会积极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就期货法起草涉及的重点问题进行研究论证,提供立法参阅材料。目前,证监会正按照全国人大财经委的工作安排,协助做好相关工作,争取尽快将期货法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16年,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联合研究建立了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在天津市统计局、河北省统计局的大力配合下,按年度开展监测评价。 测算结果显示,2019年[1]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为167.72,比上年提高7.59个点。其中,共享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是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两个分指数分别为259.78和164.65,比上年分别提高11.51和17.81个点;创新发展指数和开放发展指数分别为162.99和128.51,比上年分别提高4.72和3.34个点;协调发展指数为122.66,比上年提高0.58个点。 2010-2019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总指数 1.区域创新质量稳步提升 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指数持续平稳上升,2019年为162.99,比上年提高4.72个点。创新产出是推动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反映出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活力不断增强,从投入驱动创新数量扩张逐渐转向创新质量提升。 在创新投入方面,2019年区域研发经费支出为326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86%。在创新产出方面,良好的“双创”氛围和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政策利好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区域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由上年的26.4件增加至2019年的30.8件,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北京由111.9件增加至132.0件,增长18.0%;天津由20.6件增加至22.2件,增长7.8%;河北由3.3件增加至3.8件,增长14.5%。区域技术市场成交额达7000.4亿元,占全国技术市场成交总额的近1/3,比上年增长12.9%。 2.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指数略有上升,2019年为122.66,比上年提高0.58个点。其中,城乡协调发展稳步推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拉动作用明显。 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城镇化率从上年的65.9%上升到2019年的66.7%,提高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方面,京津冀三地加大文体娱乐方面投入,不断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区域文体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3.区域绿色发展进展明显 京津冀区域绿色发展指数2019年为164.65,比上年提高17.81个点,在5个分指数中上升幅度最大,反映出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协同共建与防治进一步强化,协作机制逐步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成效。 在节能减排方面,京津冀持续推进传统高耗能产业优化升级与腾退,区域能耗持续下降,2019年京津冀三地万元GDP能耗分别比上年下降4.53%、1.33%和5.28%(按可比价计算)。在空气质量方面,区域1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为62.6%,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区域PM2.5年均浓度由上年的55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的50微克/立方米,下降9.1%。其中,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42微克/立方米、51微克/立方米和50.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分别下降17.6%、1.9%和5.8%。在绿色投资方面,区域节能环保支出比上年增长16.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5.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在生态建设方面,区域人均城市绿地面积由上年的19.1平方米/人增至2019年的19.7平方米/人。 4.区域开放合作逐步深化 京津冀区域开放发展指数2019年继2018年下降后有所回升,为128.51,比上年提高3.34个点。其中,对外投资和贸易开放等两个方面表现转好,起到了主要作用。 在对外投资方面,京津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投资贸易合作不断加强,2019年区域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比上年增长20.6%。在贸易开放方面,2019年区域货物进出口额突破4万亿,比上年增长3.1%。在人员往来方面,2019年入境旅游人数占国内外游客接待量的比重为0.56%,区域国内外游客接待量稳步提升,2019年为13.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入境游客人数下降2.6%。在利用外资方面,区域实际利用外资额292.2亿美元。 5.区域共享发展成效显著 京津冀区域共享发展指数保持较快上升态势,2019年为259.78,比上年提高11.51个点。其中,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和脱贫攻坚是推动区域共享发展指数快速上升的关键。 在基本公共服务共享方面,京津冀三地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共建共享,2019年区域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为7336.3亿元,比上年增长9.6%,区域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由上年的7.5人增加至2019年的7.8人。在脱贫攻坚方面,区域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019年河北已全面实现农村脱贫。区域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比上年下降12.5%。在基础设施共享方面,协同发展重大项目稳步推进,2019年区域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6.7%,提升1.3个百分点。区域高速公路里程稳步增加,2019年达9938.3公里,路网密度为460.1公里/万平方千米,增长2.9%。 附注 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及测算方法 2015年4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这是实现京津冀区域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打造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举措。为监测京津冀区域发展变化,服务国家战略,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于2016年联合开展了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课题研究。在天津、河北统计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经过持续研究和修改完善,构建了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区域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指数测算,对区域发展情况进行监测评价。 一、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包括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 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权重 创新发展 创新投入 每万常住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 2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相当于 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 3 科学技术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2 创新产出 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2.5 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全国的比重 2.5 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2 创新效率 每亿元研发投入经费的专利授权量 3 劳动生产率 3 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 省(市)级人均GDP差距 3 县(市、区)人均GDP差距 3 省(市)级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差距 2.5 城乡协调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 3 城镇化率 2.5 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协调 文体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2 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比重 2 互联网普及率 2 绿色发展 节能减排 单位GDP能耗 2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2 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 1 空气质量 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比重 1.5 PM2.5平均浓度[3] 2.5 绿色投资 节能环保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2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2 生态建设 人均城市绿地面积 2 湿地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 1 人均水资源量 2 地表水劣V类比例 2 开放发展 利用外资 实际利用外资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3 新注册外资企业数占新注册企业总数比重 2 对外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3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2 贸易开放 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2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额比重 3 人员往来 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劳务人数与常住人口之比 2 入境旅游人数与国内外游客接待量之比 3 共享发展 基本公共 服务共享 人均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1.5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1 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 1 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 1 接受就业指导与登记求职人数之比 0.5 基础设施 共享 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3 高速公路里程密度 1 铁路里程密度 1 教育公平[4] 本科录取率的地区差距 2 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比重 2 中、小学专任教师与在校生之比 1 脱贫攻坚 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占常住人口比重 2.5 贫困发生率 2.5 二、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测算方法 在使用该指标体系测算指数时,一是以2010年作为基期并设指数值为100,然后通过时序变化,观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分领域指标值和区域发展综合指标值的变动趋势。二是分别计算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5个分指数,然后合成为京津冀区域发展总指数。 1.权重确定 一是对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采取了均等权重的形式,每个一级指标为20分。 二是对三级指标采用专家打分的形式赋予权重。课题组邀请区域发展、对外贸易、环境经济、公共服务等相关领域专家共计10人,每位专家分别对三级指标独立进行权重打分,再由课题组综合分析评估,最后设定三级指标的权重。 2.标准化处理 为保证各指标层的可加性,首先对各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指标的2010年取值为基准1,根据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的差异,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方法如下:yt为某指标的测算值,y2010为某指标2010年的测算值,pt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其中,t=2010, … , 2019。 正向指标标准化处理: 逆向指标标准化处理: 3.指数合成 使用指数加权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各级指标的指数值。指数加权分析法的基本公式为: 综合指数S =ΣPi * Wi 其中,Pi是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得到的测评值,该值乘以相应的权重Wi可得到一个分指标的分值,Wi为第i个分指标的权重值;分别计算出各项分指标的分值后再进行加总得到各级指标的综合指数。 通过对指标标准化处理,加权求和得到二级指标、一级指标的值以及最终的总指数值。首先,以2010年为基期,对每一年的三级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三级指标标准值;随后,对每一年三级指标加权求和得到二级指标值,并依此方法得到一级指标值,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分指数值;最后,对5个分指数值加权求和得到每一年的京津冀区域发展总指数,根据指数变化情况,观察区域发展变化情况。 注: [1] 2019年指数根据当年初步统计数据测算。 [2]指的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和医疗卫生支出的合计。 [3]由于PM2.5于2013年统计发布,因此2012年及以前的数据为根据PM10数据变化趋势进行推算。 [4]教育公平是机会公平的主要体现,不等同于教育公共服务共享。
9月29日,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25.6%,比上季上升12.6个百分点。其中,有47.5%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正常”,比上季增加23.2个百分点;有50.6%的银行家认为“偏冷”,比上季减少24.3个百分点。 对下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34.9%,高于本季9.3个百分点。 银行业景气指数和银行盈利指数 银行业景气指数为66.0%,比上季提高2.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降低4.2个百分点。银行盈利指数为60.2%,比上季降低1.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降低6.5个百分点。 贷款总体需求指数 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73.5%,比上季降低2.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为69.6%,比上季降低1.0个百分点;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为67.7%,比上季降低2.0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贷款需求指数为64.5%,比上季降低1.9个百分点;房地产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53.8%,比上季降低1.0个百分点。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59.5%,比上季降低1.2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为64.8%,比上季降低2.1个百分点;小微企业为76.6%,比上季降低2.0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感受指数 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为66.0%,比上季降低8.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1.5个百分点。其中,有35.0%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宽松”,比上季减少15.8个百分点;62.0%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适度”,比上季增加14.3个百分点。对下季,货币政策感受预期指数为63.4%,低于本季2.6个百分点。
央行今日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 一 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 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27.7%,比上季提高8.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4.7个百分点。其中,45.6%的企业家认为宏观经济“偏冷”,53.4%认为“正常”,1.0%认为“偏热”。 二 产品销售价格感受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感受指数 产品销售价格感受指数为48.1%,比上季提高4.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11.8%的企业家认为本季产品销售价格比上季“上升”,72.6%认为“持平”,15.6%认为“下降”。 原材料购进价格感受指数为58.6%,比上季提高5.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23.2%的企业家认为本季原材料购进价格比上季“上升”,70.8%认为“持平”,6.0%认为“下降”。 三 出口订单指数和国内订单指数 出口订单指数为43.6%,比上季提高11.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9个百分点。其中,19.7%的企业家认为出口订单比上季“增加”,47.8%认为“持平”,32.5%认为“减少”。 国内订单指数为53.0%,比上季提高2.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5.9个百分点。其中,26.3%的企业家认为本季国内订单比上季“增加”,53.4%认为“持平”,20.4%认为“减少”。 四 资金周转指数和销货款回笼指数 资金周转指数为56.1%,比上季提高4.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7个百分点。其中,29.2%的企业家认为本季资金周转状况“良好”,53.9%认为“一般”,16.9%认为“困难”。 销货款回笼指数为58.3%,比上季提高4.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3.5个百分点。其中,28.6%的企业家认为本季销货款回笼状况“良好”,59.4%认为“一般”,12.0%认为“困难”。 五 经营景气指数和盈利指数 经营景气指数为49.4%,比上季提高6.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4.0个百分点。其中,17.2%的企业家认为本季企业经营状况“较好”,64.3%认为“一般”,18.5%认为“较差”。 盈利指数为57.0%,比上季提高7.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39.2%的企业家认为比上季“增盈或减亏”,35.5%认为“盈亏不变”,25.3%认为“增亏或减盈”。 编制说明: 企业家问卷调查是中国人民银行1992年起建立的一项季度调查。调查对象为全国范围内(除西藏外)的5000多户工业企业,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总体生产状况、生产要素状况、市场需求状况、资金状况、成本效益状况、投资状况和其他等七个方面。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中的指数采用扩散指数法进行计算,即计算各选项占比 ,并分别赋予各选项不同的权重 (赋予“好/增长”选项权重为1, 赋予“一般/不变”选项权重为0.5, 赋予“差/下降”选项权重为0),将各项的占比乘以相应的权重,再相加得出最终的指数。所有指数取值范围在0~100%之间。指数在50%以上,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向好或扩张状态;低于50%,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变差或收缩状态。 主要指数计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反映企业家对本季宏观经济形势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调查的企业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经济形势“偏热”与“正常”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2.产品销售价格感受指数:反映企业家对企业本季产品销售价格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调查的企业中,先分别计算认为产品销售价格较上季“上升”与“持平”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3.原材料购进价格感受指数:反映企业家对本季原材料购进价格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调查的企业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原材料购进价格较上季“上升”与“持平”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4.国内订单指数:反映企业家对企业本季产品国内订货水平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调查的企业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国内产品订单比上季“增加”与“持平”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5、出口订单指数:反映企业家对企业本季出口产品订单比上季变化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调查的企业中,先区分出有出口业务的企业,之后在所有出口企业中,分别计算认为本季出口订单比上季“增加”与“持平”的占比,最后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6.资金周转指数:反映企业家对本企业本季资金周转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调查的企业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企业资金周转“良好”与“一般”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7.销货款回笼指数:反映企业家认为本季本企业销货款回笼状况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调查的企业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企业家认为销货款回笼状况“良好”与“一般”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8.经营景气指数:反映企业家对本企业本季总体经营状况判断的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调查的企业中,先分别计算认为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较好”与“一般”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9.盈利指数:反映企业家认为企业本季盈利与上季相比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调查的企业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企业盈利“增盈/减亏”与“盈亏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