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盘盘面回顾】 目前两市共23股涨停(不包括ST及未开板新股),25股封板未遂,封板率47.9%。连板数10家,3连板及以上个股6家。指数早盘冲高后跳水,创业板指跌逾2%。大金融板块冲高回落,避险板块白酒、稀土永磁盘中走强,前期主线半导体、食品农业领跌,题材炒作萎靡,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高位人气龙头申通地铁持续高位震荡,创元科技、省广集团并未跟随指数跳水,短线资金承接力尚可,人气回落。盘面上看,白酒、稀土永磁、证券保险等涨幅居前,光刻胶、乳业、食品农业等跌幅居前。截至午间收盘,沪指跌0.35%,报收2826点;深成指跌1.34%,报收10540点;创业板指跌2.04%,报收2029点。沪股通净流入22.3亿,深股通净流出3.12亿。 早上大金融板块全面护盘,保险、证券、期货、银行等板块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保险概念的新力金融、海德股份涨停,证券概念的财通证券涨停炸板。但大家看,9点55分左右,大金融的高点基本就是指数反抽的高点,然后大金融回落把指数带崩进一步杀跌,这样对市场氛围以及个股的伤害会加大。就是这样,一旦金融股护盘失败,对市场的反噬影响会加大。 大金融一直以来扮演两种角色:1)锦上添花。在市场赚钱效应爆棚,牛市预期强烈的时候来带指数。而且必须是超级爆棚,比如说100多家涨停了,然后大金融启动带指数走出大阳线;2)搅屎棍。在行情一般或者不好的时候来搞事,涨又涨不动也带不动大盘,等涨完之后立马反噬,然后把大盘带沟里。很明显,今天最高标申通地铁面临空间压力,老周期高位股如容大感光、轴研科技、华盛昌大跌,这种情况下今天市场情绪绝对分歧很大,那么大金融在今天扮演的角色就是搅屎棍。在大金融拉升的同时,科技走弱,小盘股走弱。 除了大金融护盘外,白酒概念和稀土板块盘中持续走高,这2个板块都有防守属性。 白酒板块整体普涨,相对前3天强势的乳业、食品加工等消费板块具有补涨空间。之前讲过,在过去十年中,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仅有食品饮料在两会期间的胜率达到80%。在两会期间指数和情绪一般时,食品饮料等消费板块有防守属性,被资金抱团领涨;在指数和情绪走强时,该板块能蹭上氛围小涨,怎么看都不是吃亏的板块。现在看,食品饮料中各分支在两会期间会轮动补涨,最终的涨幅或许差不多。 稀土板块连续3天异动,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导致国际政治环境多变,中美关系处于紧张状态,稀土反制预期不断强化。去年5月份稀土板块也被炒作了一波,现在市场或许有历史记性再次抱团。另外,缅甸离子型稀土矿进口量较去年同期相比呈相对偏低水平,稀土收储预期浓厚,价格处于阶段底部,产业备货惜售气氛浓厚。 总结来看,昨天文中已经提示减仓,逻辑主要有3个:1)前天小指数强、大指数弱,昨天切换到大指数强、小指数弱,这种来回切换是没有持续性的特征之一;2)从指数K线图看,根据历史经验,指数在连续下跌后启动反弹,讲究一鼓作气,要一直反弹。昨天在反弹过程中出现阴K线,抛压就会加大;3)今天招商策略会议召开。对于这个会议,有个开会必跌的魔咒。除此,今天指数下跌也有隔夜消息面上的利空,比如人民币大幅贬值,这会导致外资先卖出进行观望。当然,现在市场是震荡市,跌得越多不应该恐慌,大跌企稳后要敢于买。 午间涨停分析图 二、【午后题材前瞻】 无 三、【市场新闻聚焦】 1、5月27日讯,对于市场传言江淮汽车拟引进的战略投资者为大众一事,证券时报在采访江淮集团时,其员工向记者确认目前正在商谈中的、进行战略合作的对象确为大众。但对于合作进展等具体情况,该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内部)也不是对所有人都公开的,我不是项目组成员,不是很了解。”她进一步讲到:“我不能随便乱说,对这个项目情况只能说不清楚。” 2、5月27日讯,据外媒报道,美国正准备就中国的“港区国安法”做出强力回应,将于周末前宣布。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历来是中央事权。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立法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对于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的错误行径,我们将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反制。 3、5月28日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温哥华当地时间27日上午(北京时间28日凌晨)公布了孟晚舟引渡案的第一个判决结果,认定华为公司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符合“双重犯罪”标准,因此对她的引渡案将继续审理。对此,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在推特上发布声明回应称,中方对有关决定表示强烈不满以及坚决反对,并已向加方提出严正交涉。声明驳斥加方协助美国打压华为,声明要求,我们再次敦促加方认真对待中方的严正立场以及关切,立即释放孟晚舟女士。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东方金诚 王青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5月份制造业PMI为50.6%,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6%,较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0.7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4%,环比与上月持平,同比小幅扩张0.1个百分点。 主要观点: 在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活动持续恢复的背景下,5月制造业PMI为50.6%,连续第三个月维持在扩张区间。尽管指数较上月略有下行,但这主要源于当月生产环比扩张的企业占比收窄,并不代表制造业扩张力度减弱——预计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会进一步上行。5月制造业新订单与生产指数分别为50.9%和53.2%,二者差值环比缩小,需求复苏开始显露出追赶生产的迹象。出口相关指数边际上升,但仍处于深度收缩区间;当月国际油价V字上涨,工业品价格修复,短期内PPI下行压力有望小幅缓和。5月服务业和建筑业生产活动积极恢复,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高位。尤其是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逆周期调节发力等因素推动下,5月基建工程和房地产项目加速赶工,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位上行,并已连续两个月高于上年平均扩张速度。 当前海外疫情仍处高发局面,短期内欧美经济重启对我国出口带动作用有限,后续需密切关注新出口订单走势。预计伴随“两会”后国内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加大,内需修复势头有望延续,6月制造业PMI有望继续处于扩张区间,包括建筑业在内的非制造业仍将处于高景气状态,这将带动二季度GDP同比恢复3.0%左右的正增长。 具体分析如下: 图1 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指数(季节调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一、供需两端维持在扩张区间,需求恢复有所加快 2020年5月制造业PMI为50.6%,较上月有所回落,维持小幅扩张。 图2 制造业PMI及其分项指数(季节调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1、生产指数为53.2%,制造业生产端持续平稳回复 当前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活动持续恢复,5月PMI生产指数为53.2%,低于上月0.5个百分点,显示出生产端景气度环比维持扩张,但扩张幅度连续两个月小幅放缓,这也是本月制造业PMI小幅下行的主要原因。高频数据方面,当月高炉开工率和六大发电厂日均耗煤量均有所拉升并达到疫情发生以来的高位,二者绝对值与往年同期基本持平,疫情对生产端的负面冲击已逐步淡化,二季度制造业产能有望恢复至同期正常水平。这意味着尽管本月PMI指数较上月略有下行,但这主要源于当月生产环比扩张的企业占比收窄,并不代表制造业扩张力度减弱——预计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会进一步上行。 图3 发电厂耗煤量及高炉开工率 数据来源:WIND 2、新订单指数连续三个月稳定在荣枯线以上,市场需求回暖 5月新订单指数为50.9%,环比和同比分别上升0.7和1.1个百分点。新订单与生产指数二者差值环比缩小,需求复苏开始显露出追赶生产的迹象,这也从本月各类价格指数普遍大幅回升相印证。分行业来看,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2个行业新订单指数高于上月,其中造纸印刷、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钢铁等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升至临界点以上。疫情得到控制后,消费活动逐步回暖,需求端从冻结状态复苏,国内相关市场有所改善。不过当前海外疫情仍处于“大流行”态势,未来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较高,短期内需求回暖将更多倚重国内消费、投资潜力释放。 3、国际油价止跌抬头,出厂价格指数有所修复但仍处于收缩区间,短期内PPI下行压力有望小幅改善 主要受全球产油国减产的推动,5月国际原油市场继上两个月的暴跌后开启V字上扬走势,WTI现货价格从4月底的个位数直线拉升至35美元左右,逼近疫情全球大爆发之前的水平。此外伴随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需求改善带动国内各大类大宗商品价格月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当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扬至扩张区间,出厂价格指数升至48.7%,逼近疫情爆发前水平,显示二季度国内PPI下行压力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不过,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持续蔓延的局面,各国抗疫形势不容乐观,月末美国明尼苏达州白人警察执法不当导致非裔男子死亡一事引发美多地剧烈抗议和骚乱,国际市场对于全球疫情、地缘局势和贸易环境的担忧再度升温,需求预期再度受挫。此外,在油价回升至综合开采成本上方后,页岩油钻井活动可能重新进场,并将遏制油价进一步上行。考虑到国际油价持续上升的支撑条件不足,短期内油价恐维持震荡走势,未来国内PPI大概率将保持低位运行。 图4 制造业PMI及其部分构成指数(季节调整) 4、进出口相关指数仍位于深度收缩区间,国际贸易面临较大压力 5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35.3%和45.3%,边际有所改善,但仍处于深度收缩区间。当前海外疫情大爆发对国际贸易造成负面溢出效应,美、日及欧元区等主要经济体PMI于荣枯线下方低位运行,提示全球经济处于衰退态势。尽管近期欧美开始重启经济,但考虑到全球疫情带来的多重不确定性,国际贸易活动短期内难以实质性改善,市场信心恢复尚需时日。预计未来外需仍将承受较大压力,短期内我国出口降幅难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二季度国内经济反弹将更多倚重内需发力。 图6 制造业PMI其他相关指标(季节调整)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积极修复 5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6%,环比上涨0.4个百分点,继续处于较高景气区间。 图8 建筑业和服务业PMI(季节调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1、服务业小幅回暖,景气度升至52.3% 5月服务业PMI环比改善0.2个百分点,服务业新订单指数51.9%的扩张水平。当月服务业PMI回暖主要受到两方面积极因素影响,一是政策层面扩大居民消费政策措施加快落地,二是2011年以来最长五一假期对消费市场的带动。在当月受调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50.0%。其中,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电信、互联网软件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均高于上月,市场活跃度有所增强。但是,文化体育娱乐业商务活动指数仅为44.5%,继续处于低位。 2、建筑业生产活动稳定在高速扩张区间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房地产建设加速赶工交付加之基建项目加紧落地的带动,5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8%,高于上月1.1个百分点,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从市场需求看,新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4.8个百分点至58.0%,建筑企业新签订的工程合同量继续回升。从劳动力需求和市场预期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8.8%和67.5%,比上月上升1.7和2.1个百分点。建筑行业企业信心良好恢复,未来在逆周期政策力度不断加码的背景下,建筑业整体恢复进程较快。 三、服务业与制造业指数一升一降,PMI综合指数环比与上月持平 图9 综合PMI(季节调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5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4%,与上月持平,新冠疫情爆发之后连续3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显示出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保持积极的边际变化。 当前海外疫情仍处高发局面,短期内欧美经济重启对我国出口带动作用有限,后续需密切关注新出口订单走势。预计伴随“两会”后国内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加大,内需修复势头有望延续,6月制造业PMI有望继续处于扩张区间,包括建筑业在内的非制造业仍将处于高景气状态,这将带动二季度GDP同比恢复3.0%左右的正增长。 (本文作者介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
6月1日,创业板指迎来发布十周年纪念日,创业板指当日收涨3.43%,站上阶段性高点。由天弘基金联合深交所投教基地、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发布的《创业板指数十周年蓝皮书》(简称“蓝皮书”)显示,十年间,创业板指样本股与发布之初相比实现十年十倍增长,涌现出14只10倍大牛股。 表征双创发展 2010年6月1日,创业板指数正式发布,定位创业板市场标尺指数,向市场提供表征中国创新创业企业表现的业绩基准与投资标的。 创业板指数从创业板市场中选取流动性好、市值规模大的100只股票构成指数样本。目前,创业板指数的100只样本股占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的12.3%,总市值规模达到3.8万亿元,与发布之初相比实现十年十倍增长,对创业板市场市值覆盖率达到52%。 按照国证行业分类,创业板指数前两大权重行业均为新兴行业,医药卫生和信息技术占指数近六成权重,权重分别为31%和28%。与指数发布初期相比,医药卫生和主要消费两个行业在指数中的权重占比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蓝皮书认为,从国际经验看,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在寻求经济转型升级时期,科技和医药等创新行业的市值有明显提升的机会。我国正处于从制造业大国寻找新动能的阶段,权重集中于科技和医药行业的创业板指数值得期待。 投资者活跃度越来越高 从市场表现看,在今年全球股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创业板指数表现出色,截至5月28日,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4.28%,领涨全球市场核心指数。 自指数发布以来,创业板指数累计收益率达到105.50%,在A股市场知名宽基指数中排名第一,整体表现出高弹性、高收益的运行特征。 此外,创业板指数孕育了14只10倍大牛股。截至5月28日,创业板指数样本股中,有14只个股上市以来涨幅超过10倍,主要集中在医药卫生和信息技术行业,涨幅最高的是康泰生物,自上市以来上涨44倍。这也使得创业板指数备受市场欢迎。10年来,创业板指数成交量逐年放大,投资者活跃度越来越强。蓝皮书给出创业板指投资建议:投资者可通过ETF等工具化产品参与投资,在合理估值水平下通过定投逐步建仓,制定合理投资目标和止盈止损策略。 长期成长性凸显 蓝皮书认为,创业板指数新经济产业特征显著、长期成长性凸显,创业板市场和创业板指数的蓬勃发展未来可期。 创业板指新经济产业特征显著,具有战略新兴产业占比高、高新技术企业占比高、民营企业占比高的“三高”特征。战略新兴产业占指数的83%。其中,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占指数权重的60%,高新技术企业占指数的85%。样本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的达到5.03%,企业平均持有专利数量达到105个,大幅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民营企业占指数的80%,侧面凸显创业板指数的市场化基因。 创业板指数样本股历年较高的研发投入,也为业绩的持续高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19年12月31日,创业板指样本股近3年营业收入合计增长率90.64%,近5年营业收入合计增长率289.09%,均远高于A股市场主要表征指数同期水平,成长性凸显。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东方金诚 王青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5月份制造业PMI为50.6%,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6%,较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0.7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4%,环比与上月持平,同比小幅扩张0.1个百分点。 主要观点: 在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活动持续恢复的背景下,5月制造业PMI为50.6%,连续第三个月维持在扩张区间。尽管指数较上月略有下行,但这主要源于当月生产环比扩张的企业占比收窄,并不代表制造业扩张力度减弱——预计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会进一步上行。5月制造业新订单与生产指数分别为50.9%和53.2%,二者差值环比缩小,需求复苏开始显露出追赶生产的迹象。出口相关指数边际上升,但仍处于深度收缩区间;当月国际油价V字上涨,工业品价格修复,短期内PPI下行压力有望小幅缓和。5月服务业和建筑业生产活动积极恢复,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高位。尤其是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逆周期调节发力等因素推动下,5月基建工程和房地产项目加速赶工,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位上行,并已连续两个月高于上年平均扩张速度。 当前海外疫情仍处高发局面,短期内欧美经济重启对我国出口带动作用有限,后续需密切关注新出口订单走势。预计伴随“两会”后国内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加大,内需修复势头有望延续,6月制造业PMI有望继续处于扩张区间,包括建筑业在内的非制造业仍将处于高景气状态,这将带动二季度GDP同比恢复3.0%左右的正增长。 具体分析如下: 图1 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指数(季节调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一、供需两端维持在扩张区间,需求恢复有所加快 2020年5月制造业PMI为50.6%,较上月有所回落,维持小幅扩张。 图2 制造业PMI及其分项指数(季节调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1、生产指数为53.2%,制造业生产端持续平稳回复 当前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活动持续恢复,5月PMI生产指数为53.2%,低于上月0.5个百分点,显示出生产端景气度环比维持扩张,但扩张幅度连续两个月小幅放缓,这也是本月制造业PMI小幅下行的主要原因。高频数据方面,当月高炉开工率和六大发电厂日均耗煤量均有所拉升并达到疫情发生以来的高位,二者绝对值与往年同期基本持平,疫情对生产端的负面冲击已逐步淡化,二季度制造业产能有望恢复至同期正常水平。这意味着尽管本月PMI指数较上月略有下行,但这主要源于当月生产环比扩张的企业占比收窄,并不代表制造业扩张力度减弱——预计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会进一步上行。 图3 发电厂耗煤量及高炉开工率 数据来源:WIND 2、新订单指数连续三个月稳定在荣枯线以上,市场需求回暖 5月新订单指数为50.9%,环比和同比分别上升0.7和1.1个百分点。新订单与生产指数二者差值环比缩小,需求复苏开始显露出追赶生产的迹象,这也从本月各类价格指数普遍大幅回升相印证。分行业来看,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2个行业新订单指数高于上月,其中造纸印刷、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钢铁等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升至临界点以上。疫情得到控制后,消费活动逐步回暖,需求端从冻结状态复苏,国内相关市场有所改善。不过当前海外疫情仍处于“大流行”态势,未来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较高,短期内需求回暖将更多倚重国内消费、投资潜力释放。 3、国际油价止跌抬头,出厂价格指数有所修复但仍处于收缩区间,短期内PPI下行压力有望小幅改善 主要受全球产油国减产的推动,5月国际原油市场继上两个月的暴跌后开启V字上扬走势,WTI现货价格从4月底的个位数直线拉升至35美元左右,逼近疫情全球大爆发之前的水平。此外伴随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需求改善带动国内各大类大宗商品价格月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当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扬至扩张区间,出厂价格指数升至48.7%,逼近疫情爆发前水平,显示二季度国内PPI下行压力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不过,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持续蔓延的局面,各国抗疫形势不容乐观,月末美国明尼苏达州白人警察执法不当导致非裔男子死亡一事引发美多地剧烈抗议和骚乱,国际市场对于全球疫情、地缘局势和贸易环境的担忧再度升温,需求预期再度受挫。此外,在油价回升至综合开采成本上方后,页岩油钻井活动可能重新进场,并将遏制油价进一步上行。考虑到国际油价持续上升的支撑条件不足,短期内油价恐维持震荡走势,未来国内PPI大概率将保持低位运行。 图4 制造业PMI及其部分构成指数(季节调整) 4、进出口相关指数仍位于深度收缩区间,国际贸易面临较大压力 5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35.3%和45.3%,边际有所改善,但仍处于深度收缩区间。当前海外疫情大爆发对国际贸易造成负面溢出效应,美、日及欧元区等主要经济体PMI于荣枯线下方低位运行,提示全球经济处于衰退态势。尽管近期欧美开始重启经济,但考虑到全球疫情带来的多重不确定性,国际贸易活动短期内难以实质性改善,市场信心恢复尚需时日。预计未来外需仍将承受较大压力,短期内我国出口降幅难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二季度国内经济反弹将更多倚重内需发力。 图6 制造业PMI其他相关指标(季节调整)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积极修复 5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6%,环比上涨0.4个百分点,继续处于较高景气区间。 图8 建筑业和服务业PMI(季节调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1、服务业小幅回暖,景气度升至52.3% 5月服务业PMI环比改善0.2个百分点,服务业新订单指数51.9%的扩张水平。当月服务业PMI回暖主要受到两方面积极因素影响,一是政策层面扩大居民消费政策措施加快落地,二是2011年以来最长五一假期对消费市场的带动。在当月受调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50.0%。其中,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电信、互联网软件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均高于上月,市场活跃度有所增强。但是,文化体育娱乐业商务活动指数仅为44.5%,继续处于低位。 2、建筑业生产活动稳定在高速扩张区间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房地产建设加速赶工交付加之基建项目加紧落地的带动,5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8%,高于上月1.1个百分点,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从市场需求看,新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4.8个百分点至58.0%,建筑企业新签订的工程合同量继续回升。从劳动力需求和市场预期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8.8%和67.5%,比上月上升1.7和2.1个百分点。建筑行业企业信心良好恢复,未来在逆周期政策力度不断加码的背景下,建筑业整体恢复进程较快。 三、服务业与制造业指数一升一降,PMI综合指数环比与上月持平 图9 综合PMI(季节调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5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4%,与上月持平,新冠疫情爆发之后连续3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显示出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保持积极的边际变化。 当前海外疫情仍处高发局面,短期内欧美经济重启对我国出口带动作用有限,后续需密切关注新出口订单走势。预计伴随“两会”后国内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加大,内需修复势头有望延续,6月制造业PMI有望继续处于扩张区间,包括建筑业在内的非制造业仍将处于高景气状态,这将带动二季度GDP同比恢复3.0%左右的正增长。
意见领袖|潘向东(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上证综指与经济的高速增长表现出明显的非协调性 资本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体现在多个层面,由于上证综指权重主要集中于市值较大的上市公司,好处是上证综指较为稳定,波动小于创业板和深成指,但是缺点是不能完全反应所有公司的变化,往往出现赚了指数不赚钱的背离现象,因此,一是建议投资者多关注几类指数,除了上证综指外,也关注中证500、创业板指数等综合来看资本市场的表现。其次对于上证综指的编制,可以结合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数据,例如现金流、分红和营收等,来决定上市公司在上证综指中的权重,采取市值的办法对于一些小市值公司并不是非常合理。 目前经济总量实现快速增长,中国A股市场市值也达到了57.8万亿元,占经济总量的将近60%,无论是A股市值还是经济总量占比均出现显著增长,对于上证综指长期徘徊的问题,主要跟中国上市公司结构有关系,上证综指的成分股大多数是权重股,成长股比例较低,因此需要构建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指数。 关于上证综指和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匹配问题,其实早就通过实证结果得出过结论:经济增长与流通市值存在长期协同的增长态势,因此我们会发现A股市场资本回报率相当可观,与此同时,上证综指与经济的高速增长表现出明显的非协调性,而且上证综指的波动要远大于经济增长的波动,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5年股灾,上证指数均创出新高之后出现大幅度回调,因此选取的时间段不同,我们会发现上证综指和中国经济增长并不完全匹配,例如选取2005年至2008年危机前,上证综指出现了爆炸性增长,此外,上证指数计算过程中将大量的非流通股份包含在内,也影响了上证指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 上证综指编制的最大问题在于上市公司结构本身 中国退市制度还待完善,一些上市公司不能及时退市,影响了指数质量。垃圾股波动比较大,流动性差,还容易受操纵,指数编制应该剔除垃圾股。不过,这只是表面行为,重要的是,完善退市制度,加强执法力度,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才能提高股市指数质量。 上证综指编制的最大问题在于上市公司结构本身。一方面,上市公司和中国经济脱钩,中国新经济不断成长,而一些新经济企业选择海外上市,没在国内上市,就无法纳入指数,这也导致了指数中金融股、周期股比重偏大。另一方面,中国退市制度还待完善,一些上市公司不能及时退市,影响了指数质量。因此,B股并不是股市指数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否剔除影响不大。 虽然上证综指具有诸多不足,但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数,而且已深入民心,具有重大影响力。目前重要的是完善上证综指的编制方法,而不是代替它。另外,中国还存在诸多其他成份指数,这些指数在资本市场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和上证综指互补,构成了中国完整的股市指数体系。综指和成份指数各有千秋。纳入成份指数的股票选择标准比较高,长期存活的概率比较大,避免了指数结构的变化,使指数具有连续性、可比性。但成份股的选择容易被操纵,而且有时成份股变更不及时,不能有效反应股市的情况。另外,欧美股市兴起比较早,当时选择成份指数是囿于计算能力,中国股市开市时间比较晚,计算机已普及,不存在计算困难,因此,中国是上证综指作为代表性指数,而国际上代表性指数基本上都是成份指数。 境外代表性指数一直处于调整中,整体上体现了指数的代表性、连续性。境外代表指数基本上以成份指数为主,纳入指数的股票选择标准比较高,长期存活的概率比较大,避免了指数结构的变化,使指数具有连续性、可比性。境外代表性指数往往以流通股份为权重进行加权,如果以总股本为权重,容易导致指数和市场偏离,以及指数被操纵。境外代表性指数调整还注意指数的连续性,避免指数的大幅波动,进而防止以股指为参考的资产价格大幅波动。 上证综指的编制可以修改为流动市值而非总股本 面对目前的沪指编制进行调整,一方面来自舆论的不理解,因此需要加强与舆论的沟通,尤其是做好指数构建方面的普及;另一方面与指数挂钩的ETF产品以及衍生品均面临较大幅度的调整,也需要跟市场做好沟通,以克服上述的困难。 上证综指的编制,还可以参考海外经验,在经济增长与流通市值存在长期协同的增长态势下,可以修改为流动市值而非总股本,同时建议结合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数据,例如现金流、分红和营收等,来决定上市公司在上证综指中的权重,采取市值的办法对于一些小市值公司并不是非常合理,因此指数编写要降低对市值的依赖,改善权重的合理性,尤其是降低大市值股在的权重。 (本文作者介绍:新时代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李奇霖、张德礼 5月制造业PMI从50.8下滑到50.6,非制造业PMI从53.2上升到53.6,综合PMI持平在53.4。 从5月的PMI数据看,经济恢复得还不错,尤其是非制造业还处在加速恢复期。 可喜的是,5月份经济的需求端有明显回暖。 海外疫情扩散,外需是低迷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新出口订单35.3,明显低于枯荣线,但比上个月反弹了1.8个点,可能防疫相关的产品出口对外需还有支撑,线上办公的需求也带动了高科技制造业出口。 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从50.2回升到50.9,比4月反弹了0.7个点,产成品库存从上个月的49.3下降到47.3,出厂价格从42.2反弹到48.7,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5月也是明显反弹的,涨了7.38%。 产成品库存下降,产成品出厂价格在上涨,这种组合只能说明需求很强劲,可以消化生产出来的产品。 再看5月制造业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非制造业PMI投入品价格指数,分别从42.5和49.0,回升到51.6和52.0,都恢复到了荣枯线之上。原材料价格开始上涨,一方面是上游的钢材、有色等涨价,5月这两个行业的价格指数都明显回升,高于55.0%,另一方面则是国际油价低位反弹,5月布伦特原油期货活跃合约均价相比于4月上涨了20.4%。 这些都可以说明经济的需求至少在5月是有明显好转的。 所以,5月商品涨、股票涨但债券跌是有基本面支撑的。 那么,经济需求的核心动力来源于哪呢? 1)房地产处于一个赶工周期。前几年房企跑马圈地的快周转战略到了今年要竣工了,房子要到期交付,之前因为疫情耽误了工期,现在要赶工,所以目前是集中赶工施工的状态; 2)地方政府KPI从防疫开始转向稳增长.随着专项债大规模发行,基建开始恢复甚至加速了,与企业中长期贷款高增长的趋势是一致的; 这两点可以从非制造业的PMI中看出来,4月份的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已经很高了,但5月建筑业新订单指数竟然提高到了58.0,比4月继续提高了4.8。 3)外需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虽然海外疫情扩散不可避免地冲击了消费品出口,其中不少还是劳动密集型的,但是线上办公需求和防疫需求激增以及出口份额向中国集中(因为生产受疫情的影响小),对出口还是有稳定作用; 4)疫情控制后,消费活动也开始有些回暖,虽然和去年同期还是没法比,但环比是改善的。 此外,还需考虑“五一”的假日消费效应。今年“五一”放了5天,是2011年以来最长的一次。“五一”长假带动零售、餐饮、铁路和航空运输等行业需求的释放,5月这些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都在55.0%以上,意味着它们的需求也有较快恢复。 现在有点不确定的是,生产指数还能不能维持这么高的位置。5月制造业PMI生产指数虽从53.7下滑到53.2,但还是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比去年同期要好得多。 这也和高频指标一致。5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从4月的46.36万吨提高到5月的54.18万吨,环比回升16.87%,同比则从-10.94%大幅上升到17.41%。4月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5.0%,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从发电耗煤数据看,5月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大概率会高于4月。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5月25日全国采购经理调查企业中,有81.2%的企业已经达到正常生产水平的八成以上,高于上月3.9个百分点。 生产为什么还在保持一个较高的读数呢? 最近几个月生产强,和企业手里有前期积压的订单有关。之前疫情冲击导致停产,有些订单压着没做,复工后就把这些订单给做了。但很显然,这块对生产的支撑没有持续性,因为这些订单已经或正在被消化。 如果看工业企业利润的数据,产成品库存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还是维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可见产成品库存还是有积压,未来还是有去化压力的。 如果需求的改善不可持续,或者不及预期,企业库存不能持续消化,未来生产动力不会太强。所以,需求是经济能否持续改善的核心驱动因素。 不过看生产的领先指标采购量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5月都在下降,这也似乎在说明当前的需求还是支撑不了这么强的生产的。 所以,现在需求好,但需求是不是能够持续让库存去化,进而维持生产的景气度,是后续观察经济非常重要的视角。 去年11月到今年1月,市场都在讨论新一轮弱的经济复苏启动,当时的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在51.2-51.4之间小幅波动。今年在疫情冲击、需求冻结后,制造业新订单恢复到50.9,还是要弱于正常经济周期复苏阶段的初期。 展望未来,需求还有哪些不确定呢? 1)房地产即将步入竣工周期,赶工产生的短期繁荣是不可持续的。 2)制造业投资一时半会起不来。目前库存还比较高,数据来看,库存一般去化在5%以下才能看到制造业投资的企稳,而且制造业投资起不起得来关键还要看需求。 3)消费恢复也存有一定的压力。一方面出口产业链对就业的滞后影响会逐步显现,而且居民杠杆率不低,没有了收入,就没有钱消费。另一方面,假期窗口少了,春节没有第二回,暑假时间也会减少。政府后续救助消费的措施主要聚集于必选消费,米面粮油醋一类的,相关标的物的价格在A股上已有反映。 因此,并不能对新订单指数从50.2回升到50.9,给予乐观评价,当前制造业企业面临的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很严峻。当前的需求好只是因为房地产赶工需求集中释放了,还正好赶上了基建的复苏,导致5月数据看起来不错。 后续总需求的支撑主要得靠基建投资了。两会确定了赤字率、特别国债和专项债额度,疫情控制后,地方也会加码基建,积极财政肯定还要继续落地,基建投资还有继续回升的空间,这点是确定的。但是政府工作报告仅强调“稳”,唯一的不确定就是基建投资能否对冲后续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了。 (本文作者介绍: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意见领袖|潘向东(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上证综指与经济的高速增长表现出明显的非协调性 资本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体现在多个层面,由于上证综指权重主要集中于市值较大的上市公司,好处是上证综指较为稳定,波动小于创业板和深成指,但是缺点是不能完全反应所有公司的变化,往往出现赚了指数不赚钱的背离现象,因此,一是建议投资者多关注几类指数,除了上证综指外,也关注中证500、创业板指数等综合来看资本市场的表现。其次对于上证综指的编制,可以结合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数据,例如现金流、分红和营收等,来决定上市公司在上证综指中的权重,采取市值的办法对于一些小市值公司并不是非常合理。 目前经济总量实现快速增长,中国A股市场市值也达到了57.8万亿元,占经济总量的将近60%,无论是A股市值还是经济总量占比均出现显著增长,对于上证综指长期徘徊的问题,主要跟中国上市公司结构有关系,上证综指的成分股大多数是权重股,成长股比例较低,因此需要构建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指数。 关于上证综指和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匹配问题,其实早就通过实证结果得出过结论:经济增长与流通市值存在长期协同的增长态势,因此我们会发现A股市场资本回报率相当可观,与此同时,上证综指与经济的高速增长表现出明显的非协调性,而且上证综指的波动要远大于经济增长的波动,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5年股灾,上证指数均创出新高之后出现大幅度回调,因此选取的时间段不同,我们会发现上证综指和中国经济增长并不完全匹配,例如选取2005年至2008年危机前,上证综指出现了爆炸性增长,此外,上证指数计算过程中将大量的非流通股份包含在内,也影响了上证指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 上证综指编制的最大问题在于上市公司结构本身 中国退市制度还待完善,一些上市公司不能及时退市,影响了指数质量。垃圾股波动比较大,流动性差,还容易受操纵,指数编制应该剔除垃圾股。不过,这只是表面行为,重要的是,完善退市制度,加强执法力度,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才能提高股市指数质量。 上证综指编制的最大问题在于上市公司结构本身。一方面,上市公司和中国经济脱钩,中国新经济不断成长,而一些新经济企业选择海外上市,没在国内上市,就无法纳入指数,这也导致了指数中金融股、周期股比重偏大。另一方面,中国退市制度还待完善,一些上市公司不能及时退市,影响了指数质量。因此,B股并不是股市指数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否剔除影响不大。 虽然上证综指具有诸多不足,但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数,而且已深入民心,具有重大影响力。目前重要的是完善上证综指的编制方法,而不是代替它。另外,中国还存在诸多其他成份指数,这些指数在资本市场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和上证综指互补,构成了中国完整的股市指数体系。综指和成份指数各有千秋。纳入成份指数的股票选择标准比较高,长期存活的概率比较大,避免了指数结构的变化,使指数具有连续性、可比性。但成份股的选择容易被操纵,而且有时成份股变更不及时,不能有效反应股市的情况。另外,欧美股市兴起比较早,当时选择成份指数是囿于计算能力,中国股市开市时间比较晚,计算机已普及,不存在计算困难,因此,中国是上证综指作为代表性指数,而国际上代表性指数基本上都是成份指数。 境外代表性指数一直处于调整中,整体上体现了指数的代表性、连续性。境外代表指数基本上以成份指数为主,纳入指数的股票选择标准比较高,长期存活的概率比较大,避免了指数结构的变化,使指数具有连续性、可比性。境外代表性指数往往以流通股份为权重进行加权,如果以总股本为权重,容易导致指数和市场偏离,以及指数被操纵。境外代表性指数调整还注意指数的连续性,避免指数的大幅波动,进而防止以股指为参考的资产价格大幅波动。 上证综指的编制可以修改为流动市值而非总股本 面对目前的沪指编制进行调整,一方面来自舆论的不理解,因此需要加强与舆论的沟通,尤其是做好指数构建方面的普及;另一方面与指数挂钩的ETF产品以及衍生品均面临较大幅度的调整,也需要跟市场做好沟通,以克服上述的困难。 上证综指的编制,还可以参考海外经验,在经济增长与流通市值存在长期协同的增长态势下,可以修改为流动市值而非总股本,同时建议结合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数据,例如现金流、分红和营收等,来决定上市公司在上证综指中的权重,采取市值的办法对于一些小市值公司并不是非常合理,因此指数编写要降低对市值的依赖,改善权重的合理性,尤其是降低大市值股在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