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疫保供、复工复产,到稳生产稳运营,再到改革发展、科技创新,今年以来,中央企业在特殊时期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凸显。时值年终,央企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得怎么样?“十四五”开局之年怎么走?日前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释放出明确信号:今年央企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明年将抢抓宝贵时间窗口,聚焦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结构调整等长远工作。 有望交出亮眼答卷 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紧急研制口罩机、压条机,及时推出“一网畅行”“一码防疫”大数据服务……央企是抗疫中的“顶梁柱”,也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 今年严峻形势下,国务院国资委明确“两个力争”目标,即力争绝大多数中央企业效益持续较快增长、力争中央企业总体效益实现正增长。如今,“交卷”时刻临近。 截至11月底,超过七成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正增长。“中央企业以抗疫和经营‘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必胜信念,全力稳生产、稳经营、稳市场,目前看完全有把握实现全年效益正增长。”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会上表示。 这一成绩,是在央企落实国家政策助企纾困,降电价、气价、资费、降路费、降房租的条件下取得的。据介绍,今年以来,央企向社会直接让利约1840亿元。 保质量、保任务、抢进度、抢工期……这样的工作节奏,贯穿了许多央企干部职工的一整年。在境外,中央企业分布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了解,今年以来,超七成境外项目持续施工,“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无一停工,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今年的运营成效,也意味着央企“十三五”的圆满收官。国资委预计,到今年底央企资产总额将接近69万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45%。“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劳动生产率年均分别增长5.6%、8.9%、7.8%,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央企业达到48家。央企实现在“质”上的优化改善、显著提升。 抓好核心技术攻关 天问一号逐梦而行、嫦娥五号奔月取壤、奋斗者号万米探海、北斗三号建成开通、亚洲最大海上风机并网发电……今年以来,中央企业承担的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 这背后,是一项项核心技术的突破,同时也是创新驱动的支撑。据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国资央企顶住疫情冲击和经营压力,资金、人才、政策均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仍将是2021年的工作重点。国资委明确,着力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把最优秀的人才、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配备到攻关任务上来,围绕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需求,分层次、分领域部署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应用基础技术。 “要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郝鹏说,要依托国家级研发平台和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引进更多国际一流人才,着力培养亟需紧缺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央企主要经营指标还将在去年框架基础上新增“全员劳动生产率”。至此,央企形成由利润总额、净利润,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构成的“两利四率”考核体系。 “对2021年央企指标的考核,主要考虑央企效益增长要与国家宏观经济增速相匹配,同时为企业夯实资产质量、补齐发展短板、更好蓄能增势留出空间。”郝鹏说。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不论是生产经营还是科技创新,都需要改革发挥关键作用。在外部严重冲击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下,国企改革取得新成效。 今年,“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扎实推进,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全面开展,备受瞩目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也落地推开。2021年,抓紧抓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将是重中之重。 “明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主要任务能否落地、是否见效,直接决定着后年能否全面实现预期目标。”郝鹏说。 聚焦重点改革任务、注重激发活力、突出基层创新,将是明年国企改革的三项重点。以激发活力来说,国资委明确具备条件的商业类子企业要加快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积极推进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制度,全面推行用工市场化。 未来在国有资本布局方面,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仍是看点。国资委明确,将稳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打造提质增效的“升级版”。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 “在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改革开放都是必然要提到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改革开放进行再部署,体现了中央对于改革开放一以贯之、坚定不移的态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杨长湧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主要目的是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总体上看,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是为了用好这一根本动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在如何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对此,刘向东认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着力点是建设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不仅要深化国企改革,更要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此,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设全国高标准的统一市场。为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需要优化金融市场环境,特别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达到发挥资本市场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的目的。 “无论是深化国企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还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最终都要落实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上。只有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今年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更加体现了这一点。”杨长湧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要大力提升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审查机制,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 “提出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彰显了我国持续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也意味着我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考虑加入高标准的自贸区进一步深化国内改革,形成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刘向东说。 杨长湧表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亚太地区未来经济走向更加紧密贸易投资关系的重要平台,体现了未来国际经贸规则高标准、广覆盖的发展趋势,积极考虑加入这一协定,是我国高水平扩大开放的必要选择。 “目前,我国已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上已迈出了一大步,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已具备现实基础。同时,通过较长时间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我国已在高标准经贸投资规则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和进展,进一步对标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为代表的国际经贸规则,我们是有底气、有能力的。”杨长湧说。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8日综合报道 据中国机构编制网消息,全国编办主任会议1月30日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在京召开。郭沛以中央编办副主任身份参加会议。此信息显示郭沛已任中央编办副主任。 据中国经济网中直机构人物库资料显示,郭沛此前担任中央编办四局局长。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日前表示,今年1至11月,中央企业运行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有望实现“两个力争”,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他是在国资委日前召开的部分中央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郝鹏在此次座谈会上表示,中央企业要切实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 他强调说,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国资央企工作意义重大。国资委将科学研究制定明年的经营目标,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推动中央企业提质增效升级,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国资央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企业经营发展,努力稳住发展“基本盘”。此前,国资委在部署央企下半年工作时明确,要力争绝大多数中央企业效益持续较快增长、力争中央企业总体效益实现正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1万亿元、实现净利润9133.5亿元,同比降幅均较1至8月收窄。其中,三季度当季,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和效益已同步实现正增长。(王希)
(原标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种子问题 产业链个股集体飙涨丨牛熊眼) 周一早盘,种业概念股集体飙涨。截至发稿,荃银高科涨14.88%,农发种业、丰乐种业、隆平高科涨停,登海种业、万向德农、西部牧业等多股涨超5%。消息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种业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品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的粮食生产中,由于土地有限,靠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已经不太可能了,下一步粮食生产的关键是提高品种单产水平,聚焦“藏粮于技”,“我国玉米、大豆单产水平低于发达国家,需要进一步提高,水稻需要提高品质、改善口感,牛、羊、猪等畜禽良种种源面临着依赖国外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加强种业研发,提高种业水平。”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表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国种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天风证券认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种子问题更为聚焦和重视,在“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的大基调下,种业产业有望得到更快发展:一方面,种业技术有望迎来变革机遇,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技术有望得到更为广泛深入的运用,品种审定办法等配套文件有望加速出台,转基因种子商业化应用有望加速落地;另一方面,行业竞争更为有序,保护品种创新、规范品种同质化问题、打击非法种子预计成为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西部证券认为,中央经济会议对种业的聚焦有望促使种业尤其是生物育种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农业部公告已经批准了三个转基因玉米安全性状,后续品种审定等配套措施亦有望加速出台,转基因种子的商业化应用进程有望进一步落地。建议关注转基因技术及性状储备丰富的大北农、荃银高科、隆平高科以及品种优势明显的传统玉米种企登海种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 中新网客户端12月18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房地产的表述备受关注,特别是没提“房住不炒”四个字,仅有“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句话,又有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产生幻想。实际上,此次未提“房住不炒”,不代表政策导向有变,中央“房住不炒”的决心不可低估。 今年上半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货币政策环境整体宽松,在这种背景下,部分资金不可避免地流向了房地产市场,导致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率先复苏,甚至出现房价过热、违规资金流入楼市的新情况。不过,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是中央始终没有放松房地产调控,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个别地方刺激需求的政策也被叫停,显示了中央稳定房地产的决心和定力。 7月以来,中央多次开会强调“房住不炒”,释放出调控收紧的信号。其中,有两次会议共召集了14个城市“谈话”,重申“房住不炒”定位,首次强调“时刻绷紧调控这根弦”,要求落实城市主体责任,确保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与此同时,7月开始,已经有杭州、东莞、宁波、深圳、南京、长春、海口、无锡、沈阳等多个楼市热度高、房价明显上涨、出现炒作氛围的城市相继收紧了楼市调控政策,其中,深圳、杭州、东莞等地更是“堵漏”升级,对前期政策“打补丁”。 尽管在一系列调控措施下,全国房价整体降温,但近期仍有成都、深圳、西安等地新房市场火热,“万人摇号”、“众筹打新”甚至“代持炒房”,宁波也出现个别楼盘投资客较多、部分特殊群体以落户和离婚为手段投资炒房、利用赠与规避限购限售政策等问题。对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成都和西安相继加码调控;深圳也表示正在研究综合调控政策,坚决打击市场投机炒作行为;宁波对此前新政“打补丁”,堵住炒房漏洞。这都体现了各地对中央“房住不炒”定位的坚决落实。 实际上,自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住不炒”定位以来,这一调控主基调至今已经深入人心,并不是每次会议都要提及。如去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只字未提房地产,当时也有人猜测调控政策或宽松,但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了“房住不炒”定位。而今年“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明确提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这已经为未来5年的房地产调控定调。 正如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所称,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这意味着房地产金融监管将持续从严。虽然限价政策造成一二手房价格倒挂,创造出了“天上掉馅饼”的财富效应,但那些“代持炒房”的投资客们,一旦被彻查资金来源将面临银行贷款被拒的风险。因此,不应该把房地产作为炒作品种有过高期望,炒房人不要低估中央“房住不炒”的决心。中央已经明确要“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未来随着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非常规政策退出,房地产市场将趋于理性平稳,炒房者将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