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港股市场因身拥腾讯、中芯、舜宇等众多优质科技行业大龙头,却没有专门相关的指数板块而被引为憾事。 这两年,在港交所对制度的锐意改革下,美团、小米、平安好医生等一些大型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同时阿里、京东、网易等巨头纷纷回归。目前在港股市场上的新经济科技巨头云集一堂,体量实力之大,早已有翻天变化。 下周一,一个真正属于港股市场自身的、可以对标美股“纳指”的科技指数,将应运而生。 ATMX名号横空出世 根据恒指公司的官宣,7月27日(下周一)将推出恒生科技指数,届时将纳入众多大家熟知的新经济股。 根据流通市值加权规则,科技指数每季检讨一次,成份股比重上限将设定为8%,未来或视乎情况作调整。同时且设有快速纳入机制,即新股上市当天收市市值在现有指数成分股中排名前十的,第10个交易日收市后便可实施纳入,无需等待季检。 这也使得,越是大型的新上市科技股,越有可能更快地被纳入指数。 恒生科技指数的选股范畴涵盖5个行业,包括资讯科技、非必需性消费、工业、金融及医疗保健,首批将纳入30只股份,主要涵盖与科技高度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包括28只中资科技股。 其中在五大股份中,腾讯(0700)、阿里巴巴(9988)、美团点评(3690)、小米(1810)四大科技股的权重,均超过了上限8%。尤其阿里、腾讯两家均在8.5%左右,明显领先于其他成分股。但等以后科技指数每季检讨一次,选股后会‘再平衡’,这几家巨头的权重上限还是会回归到8%的。 与每股纳斯达克指数中的FAAMG概念一样,取上述几家巨头的首字母合成ATMX,该代表称号得到市场一直认可。 同时,在这30只个股中,还包括舜宇光学科技、中芯国际、阿里健康、京东、金蝶、平安好医生等一线重磅热门新经济公司,一网打尽。 虽然指数还要等到下周一推出,但因该消息的刺激,今日相关概念股却已全面炒飞。 ATMX分别大涨7.26%、7.94%、8.81%,4.93%,其他的如金蝶国际、华虹半导体更是大涨超14%,平安好医生、金山软件也大涨了超9%。 (行情来源:富途) 港版“纳指”实至名归 具体从该指数30只成分股行业分类来看,资讯科技业18家,占比最大达60%,其次为工业,占比12.2%,科技属性都非常强。 虽然目前成分股仅有区区30只,但却绝对不能小看。 从市值规模看,目前港股市值最大的公司中,阿里腾讯双雄称霸,美团位居第7,京东第14,网易16,小米第21,中芯国际30。 上面这些公司的总市值,便是ATMX的市值总和就超过了13万亿港元,就已经超过港股市场绝大部分银行和地产公司的总和。 (行情来源:富途) 从近期的日均交易额看,这30只成分股每日合计的成交额超过400亿港元,占港股大市合计2400只个股总成交的30%左右。 也就是说,港股如今的大市交易,科技股实际贡献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这种交易行情结构与美股纳指成分股非常类似,美股纳指中FAAMG的每日交易亦是贡献了很大的比重。 (数据来源:wind) 不仅是在股票交易上,港股的ATMX和美股的FAAMG在行业属性和市场地位上都有相互对标的相似面。 如在互联网电商领域阿里巴巴、京东对标亚马逊,社交生态领域的有腾讯对标Facebook,消费电子领域的模式上有小米对标苹果,芯片领域的有中芯国际对标高通等。当然,两个市场的这些头部目前两者差距都还非常但,不能同日而语,但起码模式上是对上了。 另外,港股主板上市的科技公司数目从2017年的137间,增加至2020年6月底的163间,增幅非常迅速,市值占比也从14.6%大幅提升到33.2%,成交额占比从16.3%提升到27.6%。如今还常见不少优质的大型公司陆续来港上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 因此,可以说,港股市场实际上已经非常IT化了,由科技行业占主导的港股市场已经成形,港版的“纳指”出炉,实至名归。 恒指公司董事兼研究及分析主管黄伟雄说,设立新指数的目的是反映香港上市的科技或创新领域龙头公司的表现,并希望能包含回归香港上市的海外中国企业或计划来港上市的独角兽,以及将科技融入业务,并改变日常生活的大中型公司。 这种目的正在一步步实现。 带来的增量被动资金规模有多大? 根据回测,科技指数于2019年回报高达36.2%,而今年上半年的回报也有35.3%。从2015年至2020年7月17日止,恒生科技指数回报率整体升128.66%,而恒生综合指数整体回报率升14.29%,表现优于大市。 毫无疑问,凭着这些足以代表中国新科技产业的成分股打底,这个指数未来必然还会继续牛逼下去。 同时也不用质疑,这个指数的推出,必然会吸引被动资金加大对科技龙头的配置。 目前尚未有挂钩很是科技指数的ETF产品发布,但凭着龙头科技股专属且必配的指数,以及过往极其优异的回报表现,被动跟踪产品规模绝对也不会小。 有分析称,截至 2019 年底,被动式追踪恒生指数系列的产品资产管理总值约为340亿美元,追踪对象主要包括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等,一些追踪港股(中资股+本地股)的ETF规模达到1560亿港元。可见港股的被动资金实际是非常可观的。 这些资金即使是分流一部分到科技指数板块,规模或者也会至少有大几百亿规模,甚至更多。 即使不是被动的资金,南下的活水规模同样不容小看,今年以来南下资金就超过了3100亿元,开通以来总规模也超过了1.24万亿元。从以往成交历史回顾,这些南下的资金中,科技股一直重点流入的对象。 如今有了专属的“买卖”对象,未来这些资金对科技指数成分股的配置,只会是只多不少。
近日,天风证券的海外研究团队发布了一则名为《港股通星探:11只港股有望进入2020年9月港股通纳入名单》的研究报告。 据该项报告,天风海外研究团队计算得出,本轮调入恒生综指的港股市值门槛约为65亿港元。同时,其依据恒生综指和港股通的调整原则和逻辑,已筛选出11只较有可能纳入港股通的标的,具体的,这11只标的涉物业、教育、生物科技、服装等多个细分领域,囊括阿里巴巴(9988.HK)、九毛九(9922.HK)、慕尚集团控股(1817.HK)等业内头部企业。 相对电商、餐饮类的头部标的,部分投资者或许对慕尚集团感到陌生一点,但实际上,这家公司素有“新零售男装第一股”之称,旗下拥着头部男装品牌——GXG。 下面,就一起探索下这家公司的入围逻辑与投资价值。 一、入围逻辑,源自市场认可及未来潜力释放 基础逻辑上,虽受制于大盘整体及港股服装板块表现影响,但慕尚集团目前股价水平,较其去年上市以来涨幅仍达30%以上,其近期内的平均市值接近65亿港元标准。平均流通市值涨到分界线左右,且满足流动性要求的公司,具备纳入港股通的可能性。 更深入来讲,今年突遭疫情以来,慕尚集团控股(1817.HK)和GXG品牌的布局动作日趋清晰,竞争力似乎愈发凸显。 早前,慕尚集团基于新零售模式拓展多品类营销玩法,推动流量变现多元化,几度实现销量暴增。2月上旬,GXG当季款销售环比增长1000%;新增数万名分销员;3月中旬,慕尚集团首届社交电商节正式启动,截至活动第3日午间,品牌总销售额冲破亿元大关。 近期,慕尚集团还与智慧商业服务提供商——微盟集团(2013.HK)在上海达成了战略合作。据了解,慕尚集团将公司旗下多个品牌后期全线接入微盟智慧零售解决方案,组建单品牌+集团商城"6+1"小程序运营矩阵,并同时联合腾讯智慧零售及达摩网络启动"智尚计划",围绕集团全门店、全营销、全导购、全会员等维度进行智慧升级。 分几个维度具体来看微盟的助力方案:门店层面,慕尚集团顺利推出非“一店一商城”的独立线上经营解决方案,代理商不仅可以享受到总部的数字化能力,还保有充分的空间来个性化主宰自己的门店商城;营销层面,慕尚集团完成多渠道、全场景搭建,将用户沉淀至私域流量池,打造出千人千店的全员分销体系;导购层面,慕尚集团可借助企业微信和智慧导购工具的运营,实现“全量画像”,以帮助导购在精准洞察之后实现精准营销;会员层面,慕尚集团通过全面打通线上、线下会员身份,形成全域品牌数字化会员体系。 价值层面上,这一系列动作实际皆为搭建成熟的数字化体系,迅速放大品牌创造力。目前可以看到,慕尚集团与微盟的资源互动已带来明确的高转化效应,据相关资料,慕尚集团2020年5-6月的微商城会员数据达到17.4万,较2019年同期的8.6万实现102%的增长。 二、入港股通,存在估值修复、价值提升的可能 回归资本市场角度,如顺利纳入港股通,对慕尚集团意味着什么?怎么看待其后续的投资价值? 纳入港股通之后,意味着内地机构投资者和满足条件的个人均可通过港股通购买公司股票,而港股通的开户条件为——机构投资者及前20个交易日日均资产(包含现金和股票)需达到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个人投资者。 中短期角度,一般来说,港股通新进标的在被纳入后,往往容易受到内地投资者的追捧,迅速出现股价的上扬及估值的重塑。 近期,服装行业虽然进入二季度后实现全面复工,但地区性疫情反复,依然导致品牌服装恢复情况持续波动,服装板块相对承压。前文我们提到过慕尚集团总体上行的股价表现,而截至昨日收盘,其股价为约5.85港元/股,较5月28日达阶段最高价已让出近30%的空间;与此同时,其PE(TTM)变为23.76,较早前亦有一定幅度下降。如参考过往港股通新进标的表现,叠加进入三季度后,服装板块出现明显复苏态势等因素,慕尚集团如顺利入围,后续或存在一定估值修复机会。 中长期角度,港股通标的或更有望扩大优质股东基础,提升股票流通性及资本市场知名度,从而对公司资本市场的融资等活动产生正面效应,慕尚集团如顺利入围,将有望长远提高公司投资价值。 综上,基于天风海外研究团队得出的基础逻辑,及慕尚集团当下向市场释放出的潜力来看,其有一定机会将被纳入港股通名单。待慕尚集团正式跻身港股通行列后,其将有望迎来估值重塑、扩大市值的里程碑式时刻,后续而言,无论于中短期维度,还是中长期维度,均是多有裨益的。
7月17日丨小米(1810.HK)涨4.77%,报15.8港元,总市值3805.7亿港元。 小米本周三举办了首场生态链全球发布会,推出一系列新品。这次推出的新品包括小米手环5、小米电动滑板车Pro 2,其中小米电动滑板车Pro 2是与奔驰AMG合作推出的。另外,小米也推出一系列娱乐设备,包括小米蓝牙耳机2、Mi TV Stick智能电视棒、小米蓝牙耳机2、小米34英寸曲面显示器。 资金层面,港股通昨日净买入小米(1810.HK)5.28亿港元,位列所有港股通标的首位。
港股高开,恒指开涨1.61%,中资券商股普涨;中芯国际港股开涨约5.7%,其A股将于明日登陆科创板。 今日上市的新股华夏视听教育(01981.HK)涨36.5%,祖龙娱乐(09990.HK)涨46.55%,ChinaNewEnergy(01156.HK)涨22.45%,大山教育(09986.HK)跌5.6%,新娱科控股(06933.HK)涨7.4%,港龙中国地产(06968.HK)平开。 【财经新闻】 隔夜美股造好,恒指场外合约HS50现涨1.55%,报25754点。个股方面,中芯国际A股将于明日登陆科创板;周大福(01929.HK)第二季度零售值增长同比下降20.2%;鞍钢股份(000898)(00347.HK)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减少约65%;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减持交通银行(03328.HK)股份。 数据显示新鸿基公司(00086.HK)、首长宝佳(00103.HK)、乐声电子(00213.HK)、英皇娱乐酒店(00296.HK)、中国星集团(00326.HK)、资本策略地产(00497.HK)、中国金融投资管理(00605.HK)、中国水务(00855.HK)、民银资本(01141.HK)、天福(06868.HK)、巨星医疗控股(02393.HK)、嘉里物流(00636.HK)、捷荣国际控股(02119.HK)、澳洲成峰高教(01752.HK)、福森药业(01652.HK)、维信金科(02003.HK)、映客(03700.HK)、澳狮环球(01540.HK)于2020年7月14日进行了回购。其中,回购金额最大的为福森药业(01652.HK),回购数量94.50 万,回购金额321.12 万元。
近日,A股市场行情正如火如荼展开着,改革春风之下的“大国牛市”或已开启。 在7月6日晚间《新闻联播》更用时1分12秒对目前市场状况进行了报道,据介绍当日的沪指创2年半新高,两市成交量逾1.5万亿。从近期收集的业内人士及卖方分析师观点,不难发现,大部分人坚持“大国牛市”的判断,认为科技创新仍会是牛市的主旋律。 于此同时,港股市场亦在A股牛市带动下取得不俗表现。据港交所官方微博6日晚消息,沪深港通的南向和北向交易同创记录,沪股通及深股通单日成交总额达1727亿元人民币,港股通单日成交总额达602亿港元。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金额已攀升至1.93万亿,专家指出,南向资金自5月以来加速趋势显著,持续带动港股通标的表现强势。 其中,全面押注“5G+AIoT”赛道的小米集团便是其中之一。 引领港股新经济公司和科技股行情,市场已做好小米强势重回发行价的准备 5月份至今,短短两个多月,小米集团(1810.HK)已经实现累计涨幅逾65%,至截稿时间,小米在港股市场的总市值已超越4000亿港元,与同等市值规模的新经济公司比较,过去两个多月以来的小米,其所实现的涨幅和强劲表现排名前列,持续引领着港股新经济公司和科技股的行情。 另外,据港交所公布的数据所示,小米集团获南下资金追捧。在最近1日、最近5日、最近20日、最近60日内,小米在港股通投资标的中的累计资金净流向排名分别为2、2、3和7名,既印证了小米这家上市公司受到国内投资者的认可程度,涨幅和港股通持股比例同向而行,也从侧面说明了小米股价强势表现的背后离不开港股通的支持。 目前,小米的港股通持股比例约为7.22%,参考总市值规模较小米集团低的“大牛股”中芯国际约23%左右的港股通持股比例,可推导出,小米在该数据上仍存在较大的可提升空间,进而在A股科技股牛市的带动下,实现市值继续提升的路径。 由此看来,市场和投资者都已经做好了小米回到17港元发行价的准备了。 真正穿越疫情的公司:即将重回发行价的小米,做对了什么? 首先回顾一下小米是如何在疫情影响最严重及市场消费需求萎缩最厉害的第一季度,逆势实现了增长。 小米集团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所示,小米实现营收497.022亿元,同比增长13.6%,经调整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10.6%;在第一季度,小米录得毛利约75.6亿,同比增长44.9%,带动毛利率攀升至15.21%,较上一年增加3.3个百分点,这一提升幅度创下了新的记录。 要知道,在疫情期间,很多公司都遭受到严重的影响,但小米却拿出了可堪称“过硬”的业绩数据,其有力的逆势增长再次有力证明了小米商业模式和小米生态圈所具备的强大生命力,基本面韧性得到检验。 从运营数据方面来回顾,小米在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920万部,同比增长4.7%,致使其全球市场份额增至11.1%,稳居全球第四,据Canalys的报告还指出,在全球TOP5的手机品牌厂商当中,第一季度小米手机的出货量是全球增长最快的;2020年3月小米MIUI月活用户达到3.307亿,同比增长26.7%;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数达到2.52亿台,同比增长42.6%,根据iResearch的资料,在第一季度,小米持续在国际IoT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其依然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级IoT平台;2020年3月小米AI助理“小爱同学”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7050万,同比增长54.9%,而米家App月活跃用户数则达到4000万,同比增长53.4%。另外,互联网服务的营收占比提升至2020年Q1的11.9%,创下历史新高。 一季报的业绩和运营数据亮点,无不体现出小米集团在智能手机、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互联网服务,以及组织任命管理上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小米因为应对剧烈变动的环境而所激发出来活力,更能体现公司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竞争力和公司内在投资价值。 而在一个月前的本年度首个最大型的电商节中,小米集团也成功交出了完美的答卷。小米在618电商大促中全平台销售金额突破了100亿,在京东、天猫、苏宁三大平台狂揽256项第一,同时较去年同期64.8亿的销售金额,同比增长超过54%。 这一数据较好地承接了一季度逆势增长的良好势头,因而在整个疫情期间,小米无论从经营业绩还是股价表现上,均能称得上是一家真正能够实现穿越的优质公司,备受多方信赖。小米完全是有机会成为港股新经济代表公司和科技蓝筹,持续走出独立的长牛行情。 小米的牛市启动,“港版”纳斯达克指数正在筹备 回到开头所提到的当前正在进行中的“大国牛市”,其本质是中国科技创新崛起所引发的期望,科技创新的牛市,也必然是小米集团的牛市,小米不会缺席“大国牛市”。 除了互联互通机制之外,小米有望再次获得来自其他地方的增量资金,来支持其接下来的牛市行情。7月9日,恒生指数有限公司董事兼研究及分析主管黄伟雄表示,包括小米集团在内的三间同股不同权或第二上市公司,可能会在8月被纳入恒生指数的选股范围。一旦成行,小米则有望成为带动恒生指数牛市的权重股,进而吸引来自全球专门追踪恒生指数的被动投资基金的建仓。 另外,值得关注的要点是,恒生指数有限公司董事兼研究及分析主管黄伟雄还透露,恒指公司正在考虑及筹备类似“港版”的纳斯达克指数,期望成为继恒指和国企指数后另一只备受市场欢迎的港股旗舰指数,小米也可因此受惠。 已经进入牛市的小米即将重回发行价,这并非小米的终点,反而是另一个标志性的新开始,体现的是小米推动实现“5G+AIoT”战略落地,迎接5G时代下万物智慧互联的新一代超级互联网的浪潮的新起点。
7月9日丨入选2020年“下注中国十大核心资产”名单的美团点评(3690.HK)涨逾4%,报208港元,首次站上200港元大关,总市值达1.2万亿港元。 据APP显示,港股通昨日净买入美团点评(3690.HK)6.28亿港元。 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预计,美团点评等9月将会纳入恒指及国指。 方正证券认为,美团领导地位确立,未来增量可期,预计美团2023年总市值将达16650亿元,对应股价285.02元(313.21港元)。
1 在一阵惊呼下,今天A股三大指数又都刷出了一根根新高大阳线,也改变了很多人的节操。 看来对下面这张在昨天流传甚广的神图,市场已经给出它的答案,就是不知道各位读者自己答对了没有: 没错!答案就是:还有一波! 在今日的盘面中,昨日大幅回调的券商在资金回马枪中再次被炒成最热板块,就像一针强力鸡血,硬生生把略显恐慌的市场情绪给躁动起来。 在没有银行这种大权重队友助阵的情况下,三大指数依然强势飙涨近2%。 截至收盘,沪深两市连续第5个交易日成交额破万亿,创业板指数收获年内高达47.49%的涨幅,霸榜全球。在全球新冠疫情依然冲击不断的大环境下,中小创这种表现,堪称梦幻。 券商股究竟有多强,看看今天的wind统计的大单资金净流入: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入222.67亿,比后十名加起来还多。 当然,要说今日最强的板块,却是意料不到且好久不见的,以中船系为代表的军工板块,共有超25只相关个股涨停,并且主力资金也在强势打Call,资金净流入额仅在券商之下。至于原因,据说是今日全球权威航运造船机构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造船业三大指标中,中国再次领先,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但军工行情并不具有持续性,至多属于半路杀出的一日游行情,不会是市场的主流。 大伙期盼和关注的,还是普遍性的大众热门板块。 2 沪指在攻占3000点大关之后,很快就势如破竹,3300点这个一直不敢想象的点位大伙还没来得及反应就攻破了,还不带喘气的。 所以A股运行至此,短期的K线看确实很吓人,这样引发市场很多投资者对后市的担忧。 恰逢昨晚欧美股市明显弱势,尤其美股三大指数尾盘集体加速回落,对市场情绪造成了一定影响。 但在昨晚的浦山论坛中,原证监会主席肖刚的一席讲话却把今天市场情绪给稳住了: 原证监会主席肖刚讲话全文 总结肖刚的讲话精髓:党中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资本市场,部署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要求和部署,包含五大变革,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后面还用了数个“迫切需求”来强调此轮改革的重要性。 虽然已是前领导,但其讲话的代表性还是极其重要的,观点的方向和意味,尤值得细细研究。 在其中,肖刚讲到的“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或也是促使今日市场信心回流,券商板块再度引爆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关于这一轮的牛市行情背后的原因,有其根本的逻辑,我们在前面已经说了太多了。在这里在老调重弹下,归结起来,核心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复苏,经济数据持续确认反弹。这一轮疫情,中国发现最早,最早采取严厉措施,迅速遏制,目前经济已经全面重启。从近几个月宏观经济数据看,6月PMI数据超预期,3月、4月和5月持续三个月稳步走强,经济复苏的逻辑一遍遍确认,必定会反映在资本市场上。 2,补涨需求。在此轮牛市未启动的年初,A股市场大多数板块本就处于长期未得到认可的低估值状态,恰逢今年的疫情冲击,又被大杀了一波估值,很多行业个股估值一度跌穿地板价。尤其是银行、券商、保险、地产这种大金融板块,大大部分都已处于近10年估值最低分位点底部。 3,流动性充裕。美国作为疫情冲击最严重的市场,但在美联储持续无下限的放水救市下,依然走出了见证奇迹的大反弹。虽然中国的流动性远非美国那么夸张,但在数次不同方式的宽松下,股市的流动性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充裕很多很多。 要知道,今年上半年,一共有118只新股上市,同比增长84%,融资总额1393亿元,同比增长131%,仅次于2015年的大牛市。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资金依然源源不断,大市交易量甚至明显高于前两年。 今年上半年已成立695只新基金,合计募集规模已经突破万亿元,历史上破万亿元规模的年份仅2015年、2019年,而今年半年就跨过了万亿大关,刷新历史记录只是迟早问题。 而今年新基金发行破万亿背后的最大的推动力是权益类基金,截至目前的发行已经达7352.3亿元,占比逼近七成。这也是历史上并不多见的权益基金发行占比超60%的年份,只有在牛市周期才会出现。 因此,整体看,起码短期的市场,还是没毛病的。 在早盘虽然有大量获利盘受不住外围市场影响担忧而选择下车,但对于很多主力资金来说,现在的调整,反而是上车补票的良机。 3 回看这两个月来最热门的行情,机构的资金抱团是最大的特色,资金主要沉淀最大的几个板块: 以疫情受益的医药医疗板块板块; 以游戏、消费电子、5G、芯片为代表的科技股板块 以白酒、猪肉为代表的的食品饮料消费板块; 在所有的这些热门板块在大量资金抱团疯狂抱团的推动下,估值都被炒上天际。 这些资金最终又集体涌入到了券商、银行及保险等权重板块,并带动起全面牛市的超级大行情。 金融股引爆A股大牛市的最直接导火索,是6月末的证监会要会给银行发券商牌照消息的全面发酵,这个效果或许连监管层都没有料到。 但现在真的是全面牛市的行情吗? 不见得。 解读资金抱团的深层次原因,更多原因是对全球经济下行下,处于对未来业绩不确定性的担忧,资金更愿意选择具有行业赛道优秀、业绩稳健、未来增长确定性高、或者受益于疫情影响的其他细分板块,如医药、科技之类。 因此,这更多会是结构性的行情,可能继续会是牛市,但一定会分化,过去如此,将来也会如此。 至于银行地产板块为何在近期表现如此优秀,其根本还是在于内在的业绩估值相对已经具备非常大的吸引力,并且有激发板块行情的利好刺激。 不过,现在的银行股再经历了一轮全面涨停的集体高潮之后,估值一下子也回到了相对其他板块不再那么有吸引力的水平,未来除非又有大级别的利好刺激,否则就不用再期望大行情了。 地产板块还算涨幅不大,并且销售数据还在确认走好,相比银行股,吸引力都大一点。 至于其他一般的板块,尤其是受疫情冲击比较明显的工业制造业、出口为主从普通贸易产业,除非部分蹭热度的公司,大部分依然难以有好的行情。 马上开始的中期业绩大考数据,将会是一个非常准确的过滤器,就是不知道几家欢喜几家愁了。 接下来,主要还是要看抱团资金的流向,未来还会在那几个热门板块中持续轮动下去。 4 不过,海外市场有可能会给A股带来更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影响。 海外市场中,目前唯一最头疼的还是疫情对经济面的冲击。现在几乎陷入实际性失控并且的国家主要是看美、巴、印三家,但真正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重大且即时影响的主要还是看美国。 自5月以来美国推动“经济重启”,各州开始陆续“解封,许多地区恢复了商场、酒吧、海滩、健身房和博物馆等场所的运营。而对于重启经济这一措施,上至美国总统,下至各州议员,都曾直白地表达“经济重启大于人命”的观点。 但美国疫情的失控,真不是随便说的,截至目前,美国日均新增确诊病例从上月的2万出头,已经飙升至5万出头,现在全美新冠肺炎确诊累计超过300万,累计死亡超过13万,但不仅是本土人民对此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外界也都对此反应麻木了。 但这疫情不是麻木不仁就可以当做没事儿,它对经济的冲击不会因此就少点儿,相反,由于这种全民性“弃疗”,美国经济复苏需要的时间将远比想象中要久。 因此美国现在的分化,无论是经济面与资本市场,还是股市里的多空观点,比A股强太多了。 很大原因上,美股这一轮历史性大大反弹,得益于美联储无下限的各种放水刺激。但目前虽然美股依然强劲,很多机构对未来的担心并不比普通投资者少。 桥水基金也在近期的报告中称,美国股指走势与美国经济当前的困境大相径庭,这样的局面不会维持很久,未来美国股市将面临更深的下探,美国股市或将面临“失去的十年”。 美国金融分析师Gary Shilling认为,由于投资者意识到经济从卫生事件中恢复可能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美股在未来一年内可能会暴跌30-40%。 现在可以看到的是,虽然美股还在慢慢反弹,但力度相比以往已经明显非常弱了,并且弱势调整出现的交易日不断增多,到未来不知道会不会走出熊市形态而引发雪崩。 虽然早在3月开始两个市场就开始相互分化,现在美股越来越弱,A股越来越强势,但我们不知道这种分化还会有什么变数,无论怎样,目前的美股对A股的潜在影响都不能掉以轻心。 5 近期的港股市场也值得说一下。 在A股的带节奏下,港股这段时间的分化也是非常明显的,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内资股明显强于香港本地及海外股,本周的恒指累计不到3%,但国企指数快摸到了5%了,这还是在恒指成分股中有不少中资股起了拉动作用,比如银行保险等。当然,港股的新经济股也是非常强劲,很多巨头都相继创出了意料不到的历史新高。 其次是南下资金持续涌入抄底,在今日,南向资金再度流入,净流入超100亿元(wind上显示没那么多)。从数据看,近月来的南下资金跟北上资金的净流入幅度明显大增。 这些南下的资金,一部分去买了港股特有的新经济股和打新,另一部分重点流向了港股通中的A+H股,尤其是券商和保险。原因很简单,A股太猛来不及上车,去抄底港股的相应H股补车票啊,起码短期算得上是无风险套利空间的价差在那里。 本月来,A股的光大证券翻倍了,港股的光大证券同样接近翻倍,其他的如招商证券、中国银河、中信建投等涨幅也都超4成了。 不仅是内地资金在抄底港股,外资同样毫不手软。从4月至今,港币就一直处于7.75的强方兑换保证线附近,外资持续流入,迫使香港金管局在近两日连续向市场注资逾150亿港元,而在这几个月已经干预了多次。 这些资金,可能大部分都是为了通过沪深股通渠道北上抄底A股,但作为中转池,港股同样收益匪浅。 目前内地企业占港股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过一半,占港股总市值也接近了8成,即使在恒指的中资股权重也接近了6成,这意味着的港股市场已经越来越受到A股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随着未来走强A股的走强,港股可能也还是会有不少好机会的。 6结语 今年本就是见证奇迹的大行情,我们见过了太多魔幻得不真实的大场面。 现在的A股行情,与最近的2019年2月份的那一波非常相像,都是一下子就集体亢奋,之后开始分化,有人且战且退,有人星夜募集弹药上杠杆,其背后,还是对未来的不确定的考量。 但今年的市场情况相比之前的变数更加多了,虽然A股确实走出了牛市的形态,但市场分化之下,最是考验个人的择股能力。 还是需要注重选择合适的赛道和时机,不然就是格雷厄姆那句话: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 另外,关注明天周四的中国月度CPI、PPI、社融等核心数据,这没啥好说的,大概率会符合预期甚至稍微好点。 如果PPI、两融大超预期,那市场可能还将是有一段美好时光,如果低于预期,也不必过于担心,毕竟大趋势基本已经是确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