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华为和联发科两家都没有确认,但从目前情况看,华为肯定要向联发科采购芯片,不然下半年华为手机将面临无芯可用的尴尬情况。 目前,网上传闻是华为已经向联发科下了订单,采购1.2亿颗芯片。市场人士认为,华为能向联发科下芯片订单,说明华为在芯片使用上确实已经没有备用方案了。对于华为来说,无法继续使用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受到美国监管政策的影响,华为目前只能向联发科采购芯片。对于华为来说,无法用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了。在使用完那800万麒麟芯片备货后,麒麟芯片真的要面临暂时性停产了。 而且这个停产的期限有多久,目前尚不可知。甚至有可能是中国有能力自主加工5nm芯片以前的永久性停产。 之前,台积电通过各种政策和方法绕过美国政府的限制,帮助华为继续生产芯片。现在看来,美国政府真要下狠手,没人能真正绕过限制。 不过,台湾芯片制造商联发科得到了华为的巨额芯片订单,却是喜上心头: 一方面,如果真的拿到了1.2亿颗芯片订单,就等于超过了华为目前年销售手机三分之二的芯片需求,这样可以提高联发科的竞争力。 一直以来,在手机芯片领域,高通在销量和产品上都占据优势,这次联发科可以缩小与高通的距离。 另一方面,联发科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外,也能完善联发科的芯片产品。如果,华为在芯片制造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将这些经验分享给联发科,以提升芯片的性能和稳定性,联发科也会成长起来,这将是高通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正在华为山穷水尽之时,却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上周已经有消息,华为与高通达成专利和解,华为向高通支付了18亿美元的3G、4G专利费,这也从某些层面上缓和了华为与高通的关系。这也是为了,华为采购高通芯片留好了路。 虽然,对于华为来说,没了自主研发的芯片之后,采购联发科和高通的芯片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但实际上,联发科的芯片技术与高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端芯片,让高通来帮助华为生产高端芯片,应该是华为的最好选择。 同时,对于高通来说,他害怕华为与联发科携手合作,获得研发高端芯片的能力。所以,正在拼命说服美国政府,允许华为的芯片由高通来提供,这样高通可以每年获得80亿美元的收入。 华为向联发科这样的只生产中低端芯片的厂商发大订单,说明了中国科技企业进入了至暗时刻,也是被迫无奈,如果台积电、三星,或者高通能替华为生产高档芯片,华为怎么可能去找联发科来解忧呢? 而对于联发科来说,正愁在技术和业务上超不过高通呢!如果有了华为的技术和订单,联发科完全可以快速缩小与高通的差距。 为了避免联发科成为最大赢家,高通目前试图说服美国政府,让高通来负责华为的高端芯片供应。不过,从这件事情来看,我们中国必须自己要有批量生产高端芯片的能力,否则很可能会被人卡住脖子,日子会很不好过。
8月18日消息,美国商务部向华为提供的临时许可已经于8月13日到期。在长达一年不停地90天延期后,这次临时许可到期可能意味着华为的安卓手机无法升级,比如不能升级系统更新及安全补丁。 对此,华为今日公开表示,会继续对安卓设备保持系统更新,有没有Play商店都可以。 “华为将继续提供系统更新和安全补丁。所有预装了Google Play的华为手机仍可以使用Play商店下载和更新应用。没有预装Google Play的华为手机则可以用过AppGallery(注:华为自己的应用商店)来获得应用及安全更新。”
华泰证券指出,8月1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宣布全对华为新一轮禁令,旨在限制华为在未经特别许可的情况下获得半导体,包括由外国公司以美国软件或技术开发或生产的芯片,简而言之这次禁令的核心在于全面限制华为向第三方采购芯片。在如此严苛的制裁的条件下,华为此前先后启动“南泥湾计划”、“塔山计划”,或开始自建晶圆厂,以加速半导体的设备、材料等关键环节的国产替代进程。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逆全球化条件下未来需要提前防范中美信息技术的脱钩,我国原先基于美国科技龙头公司建立的信息技术生态或将重构,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就在当地时间8月17日晚,美国“实体清单”又扩容了。 这次还是老生常谈的“国家安全”问题,点名的是华为的38家关联公司。 此次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的“实体清单”增加了38家华为关联公司,自2019年5月华为首次被列入实体清单至今,被列入美国“实体名单”的华为子公司总数已达152家。 看这节奏,美国是决心要把华为逼进墙角了? 下面是美国商务部公开的“禁令”的部分译文(完整译文请前往文末): BIS今天进一步升级了对华为及其在“实体清单”上的非美国分支机构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在国内外生产的产品的限制。 此外,BIS在“实体清单”中又增加了38家华为子公司,对所有受《出口管理条例(EAR)》约束的项目都规定了许可证要求,并修改了现有的4个华为“实体清单”条目。 BIS还对涉及实体清单上的一方涉及商务出口管制管辖范围内的项目的任何交易施加许可证要求(例如当华为或其他实体清单上的实体作为买方、中间用户或最终用户)。这些措施立即生效,阻止华为试图绕过美国出口管制以获取使用美国技术开发或生产的电子元件。 2020年5月,BIS修改了长期存在的外国生产的直接产品(FDP)规则,以华为采购半导体(某些美国软件和技术的直接产品)为目标。 今天的修正案通过应用控制交易来进一步完善FDP规则: 1)以美国软件或技术为基础的外国生产商品,将被并入或将用于实体清单上任何华为实体生产、购买或订购的任何“部件”“组件”或“设备”的“生产”或“开发”中; 或2)如果实体清单中的任何华为实体是该交易的一方,如“买方”“中间收货人”“最终收货人”或“最终用户”。 如果说从2019年5月至今,美国只是一只手掐在了华为的脖子上,那么2020年8月17日,美国是双手都掐着华为。 由此,美国让华为窒息变得很更简单了。 1 美国各界看法不一 对于加码对华为的制裁,美国各界看法不一。 部分美国政府官员表示欢迎,认为清单有利于落实针对华为的“制裁”。 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对此表示: 华为及其外国分支机构已经加大了努力,以获取美国软件和技术开发、生产的先进半导体。由于我们限制了其获取美国技术,华为及其分公司通过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来利用美国技术。 这一多管齐下的行动表明,我们将继续致力于阻止华为的这些行动。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则在美国国务院官网炫耀道: “国务院强烈支持商务部今天扩大其外国直接产品规则,这将阻止华为通过‘替代芯片生产’与‘提供用从美国获得的工具生产的现成芯片’来规避美国法律。” 蓬佩奥指的可能是华为与高通、台积电等跨国企业合作,利用“一般品”渠道将芯片销售给华为的可能性。 对于“一般品”的含义,人们众说纷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 1. 非订制标准的产品。如果是这个定义的话,将是对华为最有利的,因为意味着华为能够继续获得台积电的代工; 2. 低端产品,比如说7nm工艺制程的芯片等,而并非是最新的5nm制程工艺。这样一来,华为在旗舰手机芯片还是会遭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中低端的芯片可能就有了保障; 3. 非华为海思设计的芯片,也就是说华为可以获得由联发科、高通等芯片厂商设计,台积电生产的芯片。这样一来,虽然能够继续给华为使用芯片,但是也能够更好的控制华为在芯片上的自主研发。 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IA)则“对美国政府突然转变态度感到惊讶和关切”。 “我们仍在评估该规则,但是对商用芯片销售加以广泛限制将给美国半导体行业带来严重破坏。” SIA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约翰·诺弗尔表示,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对美国政府突然从先前支持采取更有限的限制方式的转变感到惊讶和担忧,此前的方法旨在实现所谓的美国国家安全目标的同时减少对美国公司的伤害。 2 制裁范围,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美国对华为实施“封锁”的第一枪,打响在2019年5月16日——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及68家附属关联公司列入了“实体清单”。 所谓“实体清单”可以理解为美国出口贸易对象的“灰名单”。 一家公司如果向“实体清单”上的公司出口一些特定商品(受《出口管理条例(EAR)》约束的项目),都需要得到美国商务部的许可。 芯片就是特定商品的其中一种。芯片要出口给“实体清单”上的企业,就必须保证其来自美国的技术占比不超过25%。 这一限制比例在2020年1月收紧到了10%。但是华为仍旧可以使用美国相关软件和技术设计半导体产品。 到了2020年5月,美国声称要进一步限制其产品设计和生产使用美国技术。8月17日晚,美国商务部在发布“实体清单”的新消息时,宣布出售给华为的“以美国软件或技术为基础的外国生产商品”也将被列入控制的名单。 虽明说是限制“以美国软件或技术为基础的外国生产商品”,但其中可以进行操作的灰色地带非常大。 美国商务部没有在消息中给出很严的针对“美国技术和软件”的定义。 那么是不是在大到在美国工厂生产,小到使用在美国生产的工具、美国公司资金参股或者是美方人员参与生产的产品都可能被贴上这一标签? 符合这些标签的产品,几乎充斥着整个半导体行业。 如今稍微高端一些的芯片设计,基本都会使用到美国的EDA软件。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缩写,即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完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功能设计、综合、验证、物理设计(包括布局、布线、版图、设计规则检查等)等流程的设计方式。 目前EDA软件市场的格局中,Synopsys和Cadence都是美国厂商,市场份额超过50%;虽然Mentor Graphic被德国西门子收了,但该部门总部仍在美国,原则上也极有可能受到“实体清单”的管束。 且在这些高端芯片的生产过程中,都无可避免地有美国设备的参与。 假定美国商务部可以并愿意无限扩大受EAR受约束项目的范围,那么不仅是芯片半导体,而是任何商品都可能被列入控制的范围。 3华为手里的“反攻牌” 受尽“制裁”折磨的华为,并没有急着跟美国跨国公司决裂,因为现在的华为,还没有脱离美国科技、实现完全自主化产销的能力。 但后发制人的准备,华为一直在做。 7月30日,华为和高通达成和解,华为向高通一次性支付18亿美元的“和解费”,并获准使用高通技术。随后的8月初,高通就被曝去白宫积极游说,试图得到向华为出口产品的许可。 高通表示:特朗普政府针对华为的“制裁”不仅很难达到限制的效果,还可能将数十亿美元的市场拱手让给高通的海外竞争对手。 其实早在高通之前,就有其他美国芯片公司部分产品业务获得了商务部许可,包括英特尔、美光科技、赛灵思等。 在全球产业链上游“合纵连横”的同时,华为也没有忘记要“自食其力”,主动布局整个半导体产业链。 在2020年8月,华为的“南泥湾”项目被曝光在公众的视线之内。 该项目将纳入笔记本电脑、智慧屏等产品,这些门类的产品能够规避对美国技术的应用,通过“去美国化”避免美国禁令的影响。 截止目前,华为已经在智慧屏上实现了完全的“去美国化”,而且其中关键的芯片采用华为自研的鸿鹄芯片。 紧随其后的难点,在于笔记本电脑和其他智慧终端的硬件和操作系统。不过华为都进行了布局。 8月17日有网络消息显示,华为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2.0即将到来,年内上线新华为手表、PC,甚至平板等产品,但由于华为方面对智能手机的生态环境要求较高,华为手机今年大概率不会搭载鸿蒙2.0系统。 但有观点表示,鸿蒙2.0的发布有点为时过早。 对于为什么鸿蒙2.0千呼万唤始出来,网络消息对此做出的解释是:“生态系统的可支持APP比较少,可能导致用户的接受程度不高,不过随着HMS的快速发展,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很大的解决。” 目前在华为HMS上,不但已注册的开发人员已达到160万,而且还集成了8万多个应用程序,月活用户已经达到7亿。 但是,与谷歌和苹果这两个行业巨头相比,华为的HMS仍然非常薄弱。特别是对于海外市场来说,依然很难让海外用户放弃GMS去选择使用华为的HMS。 另有消息显示华为正在着手研发自己的光刻机,力求突破技术封锁。社交媒体上关于华为光刻机专利的消息,包括一项“通过光的移动,而不是机械移动来实现光刻精度”的专利,是一大技术创新。 虽是利好,但完成任务还是需要大量人才储备和更多技术专利的积累。于是华为在网上公开发布了光刻工艺工程师的职位,并在全国范围内频繁“挖人”。 “天才少年”计划同时让外界看到了华为招揽天下人才的决心。 这些努力的成果,都需要时间去孕育。只是现在美国不肯给华为时间了。 对于美国来说,华为近期的一系列行动都意味着“制裁”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Q2华为手机销量达5580万部,超过三星的5370万部,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销售商。 于是美国迫不及待地扼住华为上游供应链,让华为更加呼吸不过来,以此缩短华为可以应对的时间。 如今美国商务部的禁令几乎能涵盖华为的制造业和云服务。而且当华为不“乖”的时候,他们有能力和意愿将新的规定付诸实施。 高通、英特尔、赛灵思、联发科与华为之间的合作,随时都会受到美国的“制裁”,华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会掉下来…… 4 被“制裁”的概念,10只个股涨停? 对于这把利剑能够造成多大的伤害,波及范围有多广,人们看法有一些分歧。 由于各产品线应该无法找到完全的非美替代零器件,只剩下数个月的库存可用,对华为来说,也许在短时间内,上游供应链承压将导致部分产品难以供应。 事实上就在上周,华为常务董事、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刚刚表示,华为的麒麟系列高端芯片由于美国的“制裁”即将停产,大呼“困难”。 除了智能终端产销,华为云服务和技术服务也很可能会是这家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公司下一个“受害”的部门。 本次“实体清单”上被点名新增的38家公司,主要是落脚全球各地的华为云、OpenLab、华为技术公司,从名称上看主要是华为的子公司。 底层技术是华为商业版图的重中之重,是培养“科技黑土地”的“肥料”。 华为云是华为公司倾力打造的云战略品牌,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领先的公有云服务,包含弹性云服务器、云数据库、云安全等云计算服务,软件开发服务,面向企业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 从2018年至今,华为云的市场份额排名已从行业“吊车尾”跃升至第二名,市占率达到14.1%,仅次于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 蓬佩奥曾表示,中国企业的云服务将侵犯“美国最敏感的个人信息和商业知识产权”,并威胁要限制阿里巴巴、百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中国公司运营的云端系统。 从投资角度而言,华为的合作伙伴以及华为概念股尽管风险相对可控,但股价走势却表现不一。 在8月初召开的中芯国际2020Q2业绩说明会上,CEO梁孟松表示: “中芯国际绝对遵守国际规章,如果9月14日之后不能继续支持华为,届时还将会有其他的客户进入到中芯国际的产能中,影响是可控的。” 从8月18日A股收盘之后的股市行情看,华为概念股整体上涨了0.37%,跑赢了深证成指和创业板,与上证指数涨幅相当; 当天华为概念股上涨的个股数量与下跌的数量基本持平,共有10只华为概念股涨停。 然而联发科的股价却在今天开盘应声暴跌9.93%。 此前联发科曾被报道收获华为1.2亿颗芯片的巨额订单,同时也是华为今年发布的高端手机Mate 40的芯片“备胎”,因此被怀疑是高通口中的“竞争对手”之一。 该股在中国台湾地区上市,2020年内已上涨54%,此前评级被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下调至“中性”。 积极游说白宫试图获得出口许可的高通,也在当地时间17日收盘时下跌1.37%至112.180美元。 而对于华为的竞争对手来说,这次的“制裁”加码将带来发展的机遇。 5 美国商务部“禁令”(编译) 标题:《商务部进一步限制华为获取美国科技,并将38家(华为)关联企业加入“实体清单”》 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今天进一步升级了对华为及其在“实体清单”上的非美国分支机构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在国内外生产的产品的限制。 此外,BIS在“实体清单”中又增加了38家华为子公司,对所有受《出口管理条例(EAR)》约束的项目都规定了许可证要求,并修改了现有的4个华为“实体清单”条目。 BIS还对涉及实体清单上的一方涉及商务出口管制管辖范围内的项目的任何交易施加许可证要求(例如当华为或其他实体清单上的实体作为买方、中间用户或最终用户)。这些措施立即生效,阻止华为试图绕过美国出口管制以获取使用美国技术开发或生产的电子元件。 2020年5月,BIS修改了长期存在的外国生产的直接产品(FDP)规则,以华为采购半导体(某些美国软件和技术的直接产品)为目标。 今天的修正案通过应用控制交易来进一步完善FDP规则: 1)以美国软件或技术为基础的外国生产商品,将被并入或将用于实体清单上任何华为实体生产、购买或订购的任何“部件”“组件”或“设备”的“生产”或“开发”中; 或2)如果实体清单中的任何华为实体是该交易的一方,如“买方”“中间收货人”“最终收货人”或“最终用户”。 这项修正案进一步限制了华为获得与美国类似芯片相同程度的,但由美国软件或技术开发或生产的外国芯片。 “为了实现中方的政策目标,华为及其外国分支机构殚精竭虑,以获得由美国软件和技术开发或生产的先进半导体。”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对此表示,“由于我们限制了华为获取美国技术的可能,华为及其附属公司选择通过借由第三方来利用美国技术,以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这种多管齐下的行动表明了我们将继续致力于阻止华为这样做。” 下列遍及21个国家/地区的38个华为子公司被添加到“实体清单”中,因为它们代表华为行事可能会有违美国的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我们有合理的理由相信,如果不这样做,华为将寻求利用它们来规避实体名单施加的限制。 1. 华为云计算技术2. 华为云北京3. 华为云大连4. 华为云广州5. 华为云贵阳6. 华为云香港7. 华为云上海8. 华为云深圳9. 华为OpenLab苏州10. 乌兰察布华为云计算技术11. 华为云阿根廷12. 华为云巴西13. 华为云智利14. 华为OpenLab开罗15. 华为云法国16. 华为OpenLab巴黎17. 华为云柏林18. 华为OpenLab慕尼黑19. 华为技术杜塞尔多夫有限公司20. 华为OpenLab德里21. Toga Networks22. 华为云墨西哥23. 华为OpenLab墨西哥城24. 华为技术摩洛哥25. 华为云荷兰26. 华为云秘鲁27. 华为云俄罗斯28. 华为OpenLab莫斯科29. 华为云新加坡30. 华为OpenLab新加坡31. 华为云南非32. 华为OpenLab约翰内斯堡33. 华为云瑞士34. 华为云泰国35. 华为OpenLab曼谷36. 华为OpenLab伊斯坦布尔37. 华为OpenLab迪拜38. 华为技术研发英国公司 临时通用许可证(TGL)已经过期。该规则通过对“实体清单”上的华为实体进行有限的永久授权,进一步保护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这种有限授权仅是为了提供持续的安全性研究,对于维持现有和当前“完全可运行的网络”以及设备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并行规则中,BIS修订了“实体清单”,当“实体清单”中的一方作为EAR交易的买方、中间收货人、最终收货人或最终用户时,要求获得许可。当实体清单上的任何华为实体是交易的一方(例如通过作为买方、中间收货人、最终收货人或最终用户)时,这与FDP修订版中施加的其他限制相一致。
今日的华为概念股一片喜庆的红色。 与昨日收盘相比,截止A股收市,今日华为概念股总体涨幅涨超2%,其中还有12只个股涨停。 而就在早盘时段,华为概念股的涨幅还不到1%,且仍有100多只个股在下跌。 一贯热爱“挤牙膏”释放利好消息的华为,今天又在搞什么“鬼”? 打开手机一看,果然。 昨天下午发布的“供应链最新消息”称,随着HMS生态高速增长,以及外部环境压力,华为已经开始考虑更多的自主终端计划,比如搭载鸿蒙系统的手机。 简而言之,华为的“备胎”操作系统要转正了。 而这次鸿蒙“转正”的时机十分值得玩味。 与安卓的爱恨情仇 华为正面临一些众所周知的困难。 台积电此前是华为最主要的芯片供应商,然而其发表公告称2020年9月15日之后不再向华为供货,原因大家都懂。 华为即将上市的高端手机Mate 40就是采用只有台积电才能生产的芯片——麒麟9000。 华为终端负责人余承东曾为此大呼“很难”。 而一旦鸿蒙“转正”,华为将能够打通此前布局的众多应用场景,在其之间产生1+1>2的协同效应。这对于华为将此前在各产业链的投入“变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鸿蒙是华为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于2019年8月9日首次亮相。 鸿蒙微内核是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OS,可按需扩展,实现更广泛的系统安全,主要用于物联网,特点是低时延,甚至可到毫秒级乃至亚毫秒级。 翻译成中文,就是说鸿蒙操作系统可以同时搭载于多种设备。 举个例子:利用基于鸿蒙系统,用户在一次视频通话的过程中,可以将画面、声音、传输等部分完全拆开——使用电视的屏幕显示画面,用手机的麦克风收声,用智能音箱播放对方的声音,再用电脑的摄像头传输画面给对方。 与竞品安卓一样,鸿蒙都是基于Linux核心改进、开发出来的操作系统。不过鸿蒙的诞生,一定程度上还要感谢安卓的“无情”。 曾经华为是安卓的忠实“客户”。包括其旗舰产品荣耀、P系列和Mate系列所使用的的操作系统,都能够与华为兼容——因为操作系统的核心是一家的。 然而在特朗普政府2019年5月15日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之后,20日,安卓的运营商谷歌立即暂停了与华为的部分业务往来,其中包括为华为提供完整版的安卓系统。 被“抛弃”的华为,于是开始走上了与安卓的“决裂”之路。 在2020年年初发布的华为mateXs折叠屏手机的官方参数页面,可以看到该手机使用的EMUI10.0.1操作系统是能够“兼容Android10”的。 这个EMUI10.0.1操作系统其实就采用了鸿蒙系统的核心。不过后来“兼容Android10”被悄悄修改成了“基于Android10”。 所以华为已经在一步步地用鸿蒙替换掉安卓。 鸿蒙对于其“为物联网而生”的特质非常骄傲,这也是它与安卓最大的差别之一。 华为如今正在多个领域积极布局,以从特朗普政府的“战略封锁”中求生存。这些领域包括芯片制造、云服务、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移动终端、移动支付、线上娱乐等等。 鸿蒙系统则是链接不同场景的“桥梁”。 鸿蒙or“鸽”蒙? 不过有一部分网友对鸿蒙即将发布的消息不甚买账。 在社交媒体上有近1500人参与的问卷调查中,在被问及是否“会选择搭载鸿蒙系统的手机”时,有1/3的受访者选择了“继续观望”。 “以前有个‘狼来了’,后来有个鸿蒙来了,再后来呢?”有网友质疑鸿蒙能否顺利“转正”。 鸿蒙是华为号称“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1.0版于2019年8月9日首次亮相。 自鸿蒙1.0发布,其升级版鸿蒙2.0的发布就被提上了日程,且明确表示会在2020年发布。然而已经到了2020年下半年,鸿蒙系统也只是被传出搭载于部分产品,人们普遍较关心的智能手机,直到现在才有消息。 “供应链消息”对此做出的解释是:之前HMS没有搭建好。 “生态系统的可支持APP比较少,可能导致用户的接受程度不高,不过随着HMS的快速发展,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很大的解决。”消息说道。 根据华为终端负责人余承东的说法,目前华为HMS生态的普及程度,已经仅次于微软的安卓、苹果的iOS在全球排名前三;生态中集成的App Gallery是继谷歌Play、苹果APP Store之后全球第三大应用商店。 虽然鸿蒙系统离真正的转正落地可能还有不少要解决的问题,不过华为相关的概念股却已经按耐不住被疯炒了起来,比如今天的12只华为概念股出现了涨停。 奥海科技(002993)是手机充电器供应商,客户群体包括华为、vivo、小米、OPPO、LG、魅族、HTC、诺基亚等。17日是该公司在深交所上市交易的第一天。在当天一大早,公司股价暴涨44.01%达到38.71元。 华为的可穿戴设备品牌企业的核心涂料供应商松井股份(688157)则上涨了14.88%至108.85元,领跑华为概念股涨势。 与华为在鸿蒙系统领域深度合作的先进数通(300541)则上涨8.94%至20.6元。 有分析人士预计鸿蒙系统将被搭载于即将发售的华为Mate 40手机上。 此前华为终端负责人余承东曾表示,由于该手机的SoC芯片麒麟9000无法生产,该机型将会成为“绝唱”。如果情况属实,这款手机很可能引发市场的抢购甚至炒作热潮。 这次鸿蒙如果真的搭载于华为Mate 40,将会二次加强这款手机“国产化”的标签。 小结 鉴于华为在全球智能终端市场越来越大的份额,随着麒麟9000芯片停产、Mate 40成“绝唱”,市场上极有可能掀起一波炒作手机的热潮。 而这一次鸿蒙系统官宣“转正”,二次强化了华为手机“国产化”的标签。因此从短期看,Mate 40如果搭载鸿蒙,将带来手机销售和华为概念的一波高潮。 长期看,鸿蒙系统带着华为赋予的使命而生。 作为华为HMS的临门一脚,同时也是撬动HMS“巨轮下水”最坚实的“撬棍”之一,鸿蒙若取得成功,将给华为的物联网布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8月14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2020中国汽车论坛上正式公布华为鸿蒙车载系统:鸿蒙座舱操作系统H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和智能车控操作系统VOS。 目前鸿蒙座舱操作系统H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已有大量合作伙伴进行开发,而智能车控操作系统VOS可支持包括恩智浦等在内的芯片供应商。跨域集成软件框架VehicleStack可对鸿蒙座舱操作系统H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和智能车控操作系统VOS进行控制管理。 鸿蒙系统(HarmonyOS)是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OS,未来将适配手机、平板、电视、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等多终端设备。 相关上市公司: 亚太股份(002284):在互动易平台表示,公司的车联网模块可兼容鸿蒙系统; 四维图新(002405):为华为1+N公路生态合作伙伴联盟,公司车联网业务中包含向客户提供TSP服务、车载操作系统、硬件系统等。
“如何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这两年对这句话的感触越来越深,全球局势变幻莫测,黑天鹅事件频发,当下,不确定性已经具备了确定性。 向数据要确定性 在不确定的时代,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我的答案很简单,向数据要确定性,举个例子。 制造业。过去制造业都是生产标准化的产品,生产什么卖什么。这样的方式今天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当前,制造业发展好不好的核心已经变为能不能以合理的成本生产出消费者喜欢的产品,这其中涉及两个关键点,一是成本,二是消费者喜欢,亘古不变的道理。 怎么去控制成本?需要知道每一分钱的流向;如何讨消费者欢心?需要更多去了解每个消费者的喜好。而每一分钱的流向、每个消费者的喜好背后都是大量的数据。 对此,锦江酒店(600754)(中国区)运营管理中心信息系统副经理凌晨颇为认同。他认为,成本、产品或服务是每个企业绕不开的话题。而从年初的爆发到现在的常态化防控,新冠疫情这场危机中,锦江之星作为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对数字化、数据在疫情中所能发挥的价值深有体会。 锦江酒店(中国区)运营管理中心信息系统副经理凌晨(右二)与华为云数据库业务总裁苏光牛(左二)在华为Cloud & AI Live直播中探讨数据库上云 采访中,凌晨表示,“若不是之前锦江旗下酒店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数字化改造工作,这次疫情中,很可能没这么快就迎来复苏。” 据了解,疫情发生时,锦江旗下三个品牌的酒店很短时间内就实现了数据互通,并以此为基础提供了很多非接触式服务。比如,客人线上预定、录入信息后,不需要再去酒店排队登记,直接拿房卡入住,离店同样。 锦江此举不仅有效应对了疫情的突发打击,而且也开启并引领了酒店业的下一个时代――数字化、智能化时代。锦江改变的不单单是服务,更是对酒店业的一次重塑。未来的酒店管理公司,必然是通过AI和数字化变革来驱动的。 透过以上两个案例,数据的价值展露无疑。其实,不只是酒店业和制造业,伴随人类社会进入智能时代,各行各业对数据的重视达到空前程度,因为智能时代最核心的就是数据,这已经是业界共识,包括新基建很大一部分实际上也是在围绕数据构建基础设施。 所以,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第一步是重视数据。第二步则是利用数据,从数据中挖掘价值。然而,知易行难,企业做起来并不容易。 找对合作伙伴 此时,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显得至关重要。因为数据治理是个大工程,涉及到理念、体系、工具、应用场景等方方面面。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不容出错,需要有丰富经验、优质产品、优秀实践的合作伙伴来把关助力,不然很容易走弯路。 凌晨在采访中就提到了曾经走过的一段弯路,是和国内一家知名云服务商的合作,整个数据库业务上线后才发现它的架构不太匹配酒店行业,满足不了酒店数据业务的复杂性需求。以至于后来再选择合作伙伴时变得非常慎重,包括和华为云的合作也是后来见到效果才慢慢打消了疑虑。 回想当时上云的历程,凌晨依旧记忆犹新。PMS(生产管理系统)涉及数据众多,数据库升级不允许出错,所以当时准备了三年时间。那时华为云还名不见经传,凌晨内心一直担忧恐惧。然而这个硬骨头,华为云啃下来了。 据介绍,当时华为云为锦江整个数据库迁移写的作战计划详细到了每一分钟要做什么事。凭着这股劲,原定6小时的迁移计划,1小时20分钟就完成了。更关键的是,这套系统至今没有出现过事故。 这套数据库正是 华为云的GaussDB(for MySQL),它有着百万级QPS性能,高达128T的海量存储,自动备份恢复,数据0丢失,成功助力锦江酒店业务实现跃迁式升级。采访中,凌晨提到了几组数字:8、20、36、270,数字的背后是锦江上华为云之后给企业运营带来的改变。 其中,8是8倍提升,之前一组服务器只能承载100家酒店,华为云一组服务器可以达到800家,由此直接带来20万费用的递减,隐性的数字可能还不止这个;36倍是系统效率提升;270倍是数据全量查询的性能提升,之前全量查询耗时27秒,现在只需0.1秒。 把过程变简单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凌晨对华为云的评价。之所以能赢得如此高的赞誉,则源自多年来,华为云不断的苦练内功。 在云计算,产品维度不断增强,需要不断优化数据库功能;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量越来越大、数据类型越来越多、数据处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数据共享开放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国产数据库在崛起。华为云GaussDB就是其中的代表。除此之外,GaussDB在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都做了增强。 服务维度,从咨询到实施再到售后,全方位专家团队覆盖。以锦江数据库迁移为例,迁移前华为云做了详细的评估,并拆分为众多小项目一项一项进行测试,确保万无一失;迁移过程中,全程跟踪,一项项校对;迁移后,稳妥移交给客户团队,整个实施过程才算结束。 变革中寻找机会,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不仅仅是对于酒店、制造,对于华为来说也一样。GaussDB今天已经算得上国产数据库的一面旗帜。 8月12日,在华为云TechWave数据库专题日,华为宣布统合旗下众多数据库产品,将华为云GaussDB升级为华为的数据库品牌,以统一的架构,支持关系型与非关系型的数据库引擎。这意味着,华为对GaussDB的投入更大了! 除了锦江,这里再举两个GaussDB的应用案例,某头部互联网客户,华为云帮助迁移了600多个数据库;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华为云支撑40余个在线业务,每日调用微服务或者应用模块18000多个,几十TB的数据加载,经过优化,从以天、十天计,变成以小时、分、秒计。 当然,面对汹涌而来的大数据时代,只有GaussDB是不够的,数据治理是一盘大棋,华为云深谙其道。所以,前段时间华为云整合资源发布了数据使能解决方案,把30多年来积攒的经验、技术、实践打包进了一个解决方案,这是华为面对这个不确定性时代的态度,向数据要确定性,华为云做的是尽量让用户寻找确定性过程变得简单。 总结全文,未来不确定性是常态,也就是说危机一直会伴随左右,就看你怎么看待它。乐观派会从危险中积极寻找机会,到头来总有一条新路行得通,悲观派则很可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希望你像锦江、像华为一样做乐观者,向数据从不确定性中要确定性。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