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监管有效性,保险业属地监管改革来了。 7月21日,为进一步统筹财险监管资源,完善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监管工作体制机制,提高监管有效性,依据银保监会“三定”方案以及相关法律法规,银保监会研究制定了《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监管主体职责改革方案》(下称《方案》),将于今年8月起实施。 根据《方案》,除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外,将87家财产保险公司和13家再保险公司划分为银保监会直接监管和银保监局属地监管两类。其中,银保监会直接监管公司36家,银保监局属地监管公司64家。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方案》的印发是银保监会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重要改革举措,是统筹监管资源、形成上下联动监管合力的重要政策措施,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监管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推动行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64家试点属地监管 目前,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均由银保监会直接监管。调整后,综合考评公司业务规模、行业影响、股东背景、机构类型、发展阶段等指标,银保监会将87家财险公司和13家再保险公司划分为直接监管公司和属地监管公司。 其中,直接监管公司36家,由银保监会承担监管主体职责,其余64家为属地监管公司,由属地银保监局承担监管主体职责。 根据银保监会披露,此次属地监管改革,大型财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等仍属于银保监会直接监管公司。比如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等;一些中小型财险公司则将由当地银保监局属地监管,比如上海银保监局监管13家,北京银保监局、深圳银保监局分别监管7家等。 “银保监会继续对一些大中型机构,包括一些政策性保险公司、创新性的互联网保险公司进行监管,中小型的中资公司、外资公司实行属地监管,这样的分配主要还是基于审慎考虑,地方银保监局在人员配备、监管力量、监管经验上还需要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对记者表示。 属地监管如何联动? 属地监管对监管职责分工作了哪些规定?监管如何联动?与相关监管规定又该如何衔接? 据了解,在职责分工方面,银保监会和地方银保监局厘清分工,明晰职责,各司其职,权责对等,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有效性。 “《方案》对监管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其中,银保监会统筹整体监管政策;银保监会、属地监管局分别承担直接监管公司和属地监管公司的监管主体职责,协同监管局配合做好辖区内分支机构的日常监管。”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比如,在市场准入退出问题上,属地监管局的监管职责包括属地监管公司变更公司名称、变更营业场所(跨辖区变更营业场所由迁入地银保监局办理)、变更注册资本、修改公司章程、变更公司5%股权以上的股东、发行次级定期债及资本补充债,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等7项内容。 此外,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方案》规定,通过建立监管联动会、信息共享、专项工作交办等机制,加强监管联动,统一监管思路,分享监管信息,通报风险问题,形成监管合力。改革实施后,银保监会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直接监管公司和属地监管公司的范围以及相关监管事权划分进行动态调整。新增法人机构监管主体职责参照本方案执行。 优化资源配置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保险业属地监管改革并不意外。 此前,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就已开始属地监管。而在保险资金运用上,监管也做过一些探索。比如,早前原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资金运用属地监管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授权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广东、深圳保监局代行部分保险资金运用监管职权,防范保险资金运用风险。 “现在是财险,未来寿险公司也会有类似的趋势,先选择财险,是因为财险经营期限比较短,经营绩效当年就能看出,寿险公司期限较长,如有风险的话,可能比较隐蔽一些,所以基于审慎监管,首选择财险公司。”朱俊生表示。 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监管成本成为此次改革的意义所在。朱俊生认为,从监管角度来讲,属地监管可更好地统筹监管资源,让银保监会的监管力量跟地方监管资源不重复配置,优化资源配置;从保险公司角度来讲,可降低其监管成本。属地监管后,更多的是与当地银保监局沟通,监管成本会减少很多。 朱俊生指出,此举还能促进保险市场的创新和效率。“在银保监会统一监管下,由于中国的发达地区市场跟不发达市场间差异较大,很多政策并不完全符合当地实际。市场主体的一些诉求,当地监管希望有所支持,但没有相应权限,属地监管后会有利于一些地方结合本地实践,做一些探索创新。”
图片来源:微摄 为进一步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引导保险资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积极发挥保险机构作为资本市场重要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提升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自主决策空间,银保监会制定了《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知》共有十二条,主要内容如下:一是设置差异化的权益类资产投资监管比例。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及风险状况等指标,明确八档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最高可到占上季末总资产的45%。主要考虑是通过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赋予公司更多自主投资权,提高监管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二是强化对重点公司的监管。明确规定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100%的保险公司,不得新增权益类资产投资,责任准备金覆盖率不足100%的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出现重大风险事件、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较弱且匹配状况较差、受到处罚的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不得超过15%。由于各类被动原因造成超过监管比例的保险公司,应当及时报告并提交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在6个月内整改到位,如市场波动较大或有可能引发较大风险时,可申请延长调整时间。三是增加集中度风险监管指标。针对以往出现的盲目投资、投资冲动带来的过度投资、频繁举牌等不理性行为,在现有集中度指标基础上,进一步规定保险公司投资单一上市公司股票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银保监会另有规定或经银保监会批准的除外。通过增加集中度监管指标,进一步分散类别和品种投资风险。四是引导保险公司开展审慎投资和稳健投资。要求保险公司应当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审慎投资原则,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规定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上市和非上市权益类资产风险特征,制定不同配置策略,强化投资能力建设,重点配置流动性较强、业绩较好、分红稳定的品种;规定保险公司应当设置专门岗位,配备专职人员,切实加强投后管理;规定保险公司应当严格遵守资产分类的监管要求,按照不同类别资产的风险因子,准确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 《通知》的发布实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要求的重要举措,对促进保险资金稳健投资和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拓宽保险资金投资的自主决策空间;有利于探索建立差异化的监管机制,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切实防范重点公司和重点品种风险;有利于引导保险公司开展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审慎投资,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提供更多资本性资金。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在偿二代和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框架下,持续不断强化分类监管机制,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监管模式,支持保险公司切实服务好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引导保险资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积极发挥保险机构作为资本市场重要机构投资者的作用,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制定《通知》的背景是什么? 近年来,银保监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和四中全会,以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整治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和乱象,支持保险资金发挥长期稳定优势,积极开展权益类资产配置,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增强经济运行中长期发展韧性。目前,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较为稳健。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余额为4.38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22.57%。其中,长期股权投资1.95万亿元,占比10.05%;股票1.54万亿元,占比7.95%;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0.54万亿元,占比2.76%。为进一步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将自主决策权交给保险公司,我们借鉴国际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经验,立足行业的市场需求和监管实践,制定了本《通知》,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实施差异化监管,支持偿付能力水平充足、财务状况良好、风险承担能力较强的保险公司适度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积极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定的优势,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提供更多资本性资金。 二、制定《通知》的原则是什么? 《通知》制定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市场化改革。在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将资金运用的自主决策权交给保险公司,相应风险和责任也由保险公司自主判断并自行承担。二是坚持差异化监管。积极探索建立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分类监管机制,对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实行差异化监管比例,分为不同监管比例档次,改变以往监管政策“一刀切”和“差公司生病、好公司跟着吃药”的情况。三是坚持审慎监管。综合运用偿付能力充足率、公司治理、内控机制、风险因子、集中度等指标,结合现场和非现场监管结果,加强保险公司特别是风险公司和重点公司的监管,切实防范保险资金运用风险。四是坚持服务保险保障。通过分类监管和适度提高投资比例,引导保险公司开展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审慎投资,推动权益投资回归服务保险保障业务的本源,同时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资本性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通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通知》共有十二条,主要内容如下:一是设置差异化的权益类资产投资监管比例。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及风险状况等指标,明确八档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最高可到占上季末总资产的45%。主要考虑是在差异化监管基础上,赋予公司更多自主投资权,提高监管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二是强化对重点公司的监管。从防范风险角度出发,明确规定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100%的保险公司,不得新增权益类资产投资,责任准备金覆盖率不足100%的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出现重大风险事件、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较弱且匹配状况较差、受到处罚的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不得超过15%。对于被动原因造成超过监管比例的保险公司,应当及时报告并提交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在6个月内整改到位。三是增加集中度风险监管指标。针对以往出现的盲目投资、投资冲动带来的过度投资、频繁举牌等不理性行为,在现有指标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中度监管指标。《通知》规定,保险公司投资单一上市公司股票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进一步分散类别和品种投资风险。 四、《通知》在促进保险公司稳健投资方面还有哪些要求? 除了实施差异化的比例监管、强化对重点公司的监管、增加集中度风险监管指标等措施外,《通知》还提出多方面要求,引导保险公司开展稳健投资,切实防范投资风险。在投资理念方面,要求保险公司应当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审慎投资原则,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配置策略方面,明确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上市和非上市权益类资产风险特征,制定不同配置策略,强化投资能力建设,重点配置流动性强、业绩较好、分红稳定的品种;在投后管理方面,规定保险公司应当设置专门岗位,配备专职人员,切实加强投后管理;在资产分类方面,要求保险公司应当严格遵守资产分类的监管要求,按照不同类别资产的风险因子,准确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 五、《通知》对市场有何影响? 《通知》的发布实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要求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支持行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稳定发展。《通知》发布后,保险公司的自主运作空间将得以加大,配置权益类资产的弹性和灵活性不断增强,最高可占到上季末总资产的45%。总体来看,《通知》可以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带来更多资本性资金,对市场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 六、对需要调整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的保险公司,《通知》如何予以安排? 《通知》发布后,部分保险公司需要执行较低的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从这些公司现有资产配置看,实际涉及调降规模的公司数量并不多。对于少数需要调降投资规模的保险公司,《通知》设置了较为灵活的过渡期安排:一是现有投资超过规定配置比例的,应当在12个月内逐步调整到位;超过集中度比例的,不得新增相关投资,但无需卖出。二是对处于风险处置的保险公司,银保监会将综合考虑公司实际和外部环境,按照“一司一策”的原则,制定更为稳妥的比例调整和过渡期安排方案,平稳有序处理。此外,《通知》还规定,因偿付能力大幅下降、监管处罚、突发事件、市场变化等情况导致超比例的,保险公司应当在6个月内调整至满足监管规定,如有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调整时间。总体来看,《通知》综合考虑不同情况,均设置了相对较长的过渡期,避免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七、下一步主要工作是什么? 银保监会将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在偿二代和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框架下,持续不断强化分类监管机制,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监管模式,支持保险公司切实服务好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为进一步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引导保险资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积极发挥保险机构作为资本市场重要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提升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自主决策空间,银保监会制定了《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知》共有十二条,主要内容如下:一是设置差异化的权益类资产投资监管比例。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及风险状况等指标,明确八档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最高可到占上季末总资产的45%。主要考虑是通过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赋予公司更多自主投资权,提高监管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二是强化对重点公司的监管。明确规定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100%的保险公司,不得新增权益类资产投资,责任准备金覆盖率不足100%的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出现重大风险事件、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较弱且匹配状况较差、受到处罚的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不得超过15%。由于各类被动原因造成超过监管比例的保险公司,应当及时报告并提交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在6个月内整改到位,如市场波动较大或有可能引发较大风险时,可申请延长调整时间。三是增加集中度风险监管指标。针对以往出现的盲目投资、投资冲动带来的过度投资、频繁举牌等不理性行为,在现有集中度指标基础上,进一步规定保险公司投资单一上市公司股票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银保监会另有规定或经银保监会批准的除外。通过增加集中度监管指标,进一步分散类别和品种投资风险。四是引导保险公司开展审慎投资和稳健投资。要求保险公司应当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审慎投资原则,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规定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上市和非上市权益类资产风险特征,制定不同配置策略,强化投资能力建设,重点配置流动性较强、业绩较好、分红稳定的品种;规定保险公司应当设置专门岗位,配备专职人员,切实加强投后管理;规定保险公司应当严格遵守资产分类的监管要求,按照不同类别资产的风险因子,准确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 《通知》的发布实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要求的重要举措,对促进保险资金稳健投资和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拓宽保险资金投资的自主决策空间;有利于探索建立差异化的监管机制,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切实防范重点公司和重点品种风险;有利于引导保险公司开展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审慎投资,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提供更多资本性资金。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在偿二代和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框架下,持续不断强化分类监管机制,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监管模式,支持保险公司切实服务好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稍晚时间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该负责人表示,《通知》制定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市场化改革;二是坚持差异化监管;三是坚持审慎监管;四是坚持服务保险保障。 关于《通知》对市场的影响,该负责人表示,《通知》的发布实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要求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支持行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稳定发展。《通知》发布后,保险公司的自主运作空间将得以加大,配置权益类资产的弹性和灵活性不断增强,最高可占到上季末总资产的45%,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新华人寿、人保财险、太平财险等行业大中型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上限由原来的30%提高到35%。总体来看,《通知》可以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带来更多资本性资金,对市场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 以下为问答实录: 一、制定《通知》的背景是什么? 近年来,银保监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和四中全会,以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整治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和乱象,支持保险资金发挥长期稳定优势,积极开展权益类资产配置,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增强经济运行中长期发展韧性。目前,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较为稳健。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余额为4.38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22.57%。其中,长期股权投资1.95万亿元,占比10.05%;股票1.54万亿元,占比7.95%;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0.54万亿元,占比2.76%。 为进一步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将自主决策权交给保险公司,我们借鉴国际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经验,立足行业的市场需求和监管实践,制定了本《通知》,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实施差异化监管,支持偿付能力水平充足、财务状况良好、风险承担能力较强的保险公司适度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积极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定的优势,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提供更多资本性资金。 二、制定《通知》的原则是什么? 《通知》制定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市场化改革。在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将资金运用的自主决策权交给保险公司,相应风险和责任也由保险公司自主判断并自行承担。二是坚持差异化监管。积极探索建立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分类监管机制,对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实行差异化监管比例,分为不同监管比例档次,改变以往监管政策“一刀切”和“差公司生病、好公司跟着吃药”的情况。三是坚持审慎监管。综合运用偿付能力充足率、公司治理、内控机制、风险因子、集中度等指标,结合现场和非现场监管结果,加强保险公司特别是风险公司和重点公司的监管,切实防范保险资金运用风险。四是坚持服务保险保障。通过分类监管和适度提高投资比例,引导保险公司开展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审慎投资,推动权益投资回归服务保险保障业务的本源,同时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资本性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通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通知》共有十二条,主要内容如下:一是设置差异化的权益类资产投资监管比例。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及风险状况等指标,明确八档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最高可到占上季末总资产的45%。主要考虑是在差异化监管基础上,赋予公司更多自主投资权,提高监管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二是强化对重点公司的监管。从防范风险角度出发,明确规定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100%的保险公司,不得新增权益类资产投资,责任准备金覆盖率不足100%的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出现重大风险事件、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较弱且匹配状况较差、受到处罚的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不得超过15%。对于被动原因造成超过监管比例的保险公司,应当及时报告并提交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在6个月内整改到位。三是增加集中度风险监管指标。针对以往出现的盲目投资、投资冲动带来的过度投资、频繁举牌等不理性行为,在现有指标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中度监管指标。《通知》规定,保险公司投资单一上市公司股票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进一步分散类别和品种投资风险。 四、《通知》在促进保险公司稳健投资方面还有哪些要求? 除了实施差异化的比例监管、强化对重点公司的监管、增加集中度风险监管指标等措施外,《通知》还提出多方面要求,引导保险公司开展稳健投资,切实防范投资风险。在投资理念方面,要求保险公司应当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审慎投资原则,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配置策略方面,明确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上市和非上市权益类资产风险特征,制定不同配置策略,强化投资能力建设,重点配置流动性强、业绩较好、分红稳定的品种;在投后管理方面,规定保险公司应当设置专门岗位,配备专职人员,切实加强投后管理;在资产分类方面,要求保险公司应当严格遵守资产分类的监管要求,按照不同类别资产的风险因子,准确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 五、《通知》对市场有何影响? 《通知》的发布实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要求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支持行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稳定发展。《通知》发布后,保险公司的自主运作空间将得以加大,配置权益类资产的弹性和灵活性不断增强,最高可占到上季末总资产的45%,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新华人寿、人保财险、太平财险等行业大中型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上限由原来的30%提高到35%。 总体来看,《通知》可以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带来更多资本性资金,对市场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 六、对需要调整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的保险公司,《通知》如何予以安排? 《通知》发布后,部分保险公司需要执行较低的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从这些公司现有资产配置看,实际涉及调降规模的公司数量并不多。对于少数需要调降投资规模的保险公司,《通知》设置了较为灵活的过渡期安排:一是现有投资超过规定配置比例的,应当在12个月内逐步调整到位;超过集中度比例的,不得新增相关投资,但无需卖出。二是对处于风险处置的保险公司,银保监会将综合考虑公司实际和外部环境,按照“一司一策”的原则,制定更为稳妥的比例调整和过渡期安排方案,平稳有序处理。此外,《通知》还规定,因偿付能力大幅下降、监管处罚、突发事件、市场变化等情况导致超比例的,保险公司应当在6个月内调整至满足监管规定,如有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调整时间。总体来看,《通知》综合考虑不同情况,均设置了相对较长的过渡期,避免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七、下一步主要工作是什么? 银保监会将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在偿二代和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框架下,持续不断强化分类监管机制,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监管模式,支持保险公司切实服务好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近40家保险机构“掌门”换岗 市场化招募明星高管战队 7月15日,缪建民正式辞别中国人保,赴任招商局。至此,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有近40家保险机构董事长、总经理职位发生变动。 明星高管变阵 今年以来,中国平安的人事变动颇受市场瞩目。7月1日,中国平安召开董事会并发布公告称,聘任姚波出任公司联席CEO。自李源祥离职后,中国平安联席CEO阵营出现短暂空缺,姚波的加入意味着三位联席CEO人员上得到补齐。 与此同时,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不再兼任首席执行官职务,但仍将继续担任中国平安董事长。 目前,中国平安的三位联席CEO都属于“少壮派”,中国平安总经理、联席CEO谢永林51岁,联席CEO陈心颖42岁,联席CEO姚波49岁。据了解,目前中国平安三位联席CEO之中的哪一位能够脱颖而出,仍然要用“赛马制”甄选。 大家保险的明星高管团队亦颇受市场关注。5月29日,大家保险召开大会,推荐原保监会发展改革部主任何肖锋为大家保险董事长人选,推荐银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孙先亮提名为大家保险监事长人选。 大家保险下设大家财险、大家人寿、大家养老、大家资管四家子公司。据了解,目前,这四家公司的掌门人分别是原合众财险总经理施辉、原太平洋保险集团首席数字官杨晓灵、原平安医疗健康副总经理贺宁毅、原民生加银总经理吴剑飞。 此前,大家保险分批启动并完成了集团本级及各保险子公司的组织架构调整及人员三定工作,建立了市场化的人才选用机制。 除缪建民外,中国人保人事频现变动。 2019年,中国人保原副总裁盛和泰调任中国人寿副总裁;国寿股份原副总裁肖建友调任中国人保副总裁,兼任人保寿险董事长;中国人保监事长林帆到龄退休,中国进出口银行原副行长黄良波接任;太平财险总经理于泽调任中国人保副总裁。 2020年,中国人保总裁白涛调任国家开发投资集团董事长;中国人保副总裁唐志刚调任中国信保监事长。 4月10日,中国人保发布公告称,中国信保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王廷科调任中国人保党委副书记。此后,中国人保发布公告称,其董事会已宣布王廷科获聘任为中国人保总裁,同时委任执行董事、副董事长。 市场化招聘中高层干部 值得一提的是,保险公司市场化招聘中高层干部似乎正在成为趋势。 例如,6月28日,太保寿险发布公开招聘多个岗位信息,包括太保寿险总公司个险营销、客户经营、销售培训、产品开发及互联网科技类等多个部门级管理岗位,分公司班子岗位等。 6月29日,中国太平发布所属机构高管公开招聘启事,包括中国太平部分海外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太平金控副总经理、太平金服助理总经理(业务总监)等岗位。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专业副主任宋占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保险市场不断发展、保险公司竞争格局日益分化的背景下,保险公司之间人员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才流动是比较频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态势和保险公司人员流动与上升通道比较顺畅。 宋占军指出,尽管市场上看到很多保险公司进行外部招聘,但从各家保险公司看,都是坚持“外脑”+内部造血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思路。适当引入境(海)外或同业乃至跨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保险公司适应数字化经营和综合金融时代的市场竞争大有裨益。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主要还是保险行业面临转型的压力,传统模式感觉出现瓶颈,大的互联网流量平台觊觎保险这块蛋糕,外资也踊跃进来,都会抢夺人才,大型保险公司也有危机感,所以希望改革薪酬考核体系,引入人才,激活能力,创新求变。 某保险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目前,一些传统保险公司经营效率下降,薪酬留不住有能力、有抱负的中高层人才,所以通过人力资源改革,市场化招聘高管吸引和留住人才。
据7月13日消息,近日,用友网络宣布终止参与友泰安财险的发起设立。加上银江股份、拓维信息、莱美药业等,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退出相关保险公司的发起设立。保险新牌照久攻不下,多路社会资本知难而退。 不只是上市公司,多路社会资本也打起退堂鼓,或转换其他通道进入保险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一家保险公司筹备组自成立以来,已经更换了几波发起人股东名单了。 从记者采访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退出发起设立保险公司的股东,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一是监管闸门收紧态势未变,保险新牌照越来越难拿,若再坚持下去,人力、精力、财力都会有所损耗。其中一些仍看好保险行业的股东,正在寻求通过一级市场收购现有保险公司股权的方式进入保险业。其中,保险公司资质如何、股权比例和交易价格等,是他们最为关心的。 记者获悉,长三角地区某大型地产公司在申请发起设立保险公司未果后,正计划以战投身份入股一家保险集团,目前双方正在洽谈中。 二是受多方因素影响,股东自身实力下降,在主业收入和净利都有所下滑的背景下,显然已力不从心。对于这些股东而言,中途退出保险公司的发起设立,实属无奈之举。 从趋之若鹜到知难而退,从执着拿牌到曲线入场,各路资本对保险牌照态度上的转变,对保险行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说明,资本对于涉足保险业越来越理性了。严格股东准入标准,是为了让真正想做保险、真正有实力的股东进入保险业,严防动机不纯的资本投资保险业,扭曲保险行业的保障本质和正常秩序。”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一语中的。
退出发起设立保险公司的股东,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一是监管闸门收紧态势未变,保险新牌照越来越难拿,若再坚持下去,人力、精力、财力都会有所损耗。 二是受多方因素影响,股东自身实力下降,在主业收入和净利都有所下滑的背景下,显然力不从心。 近日,用友网络宣布终止参与友泰安财险的发起设立。加上银江股份、拓维信息、莱美药业等,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退出相关保险公司的发起设立。保险新牌照久攻不下,多路社会资本知难而退。 不只是上市公司,多路社会资本也打起退堂鼓,或转换其他通道进入保险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一家保险公司筹备组自成立以来,已经更换了几波发起人股东名单了。 从记者采访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退出发起设立保险公司的股东,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一是监管闸门收紧态势未变,保险新牌照越来越难拿,若再坚持下去,人力、精力、财力都会有所损耗。其中一些仍看好保险行业的股东,正在寻求通过一级市场收购现有保险公司股权的方式进入保险业。其中,保险公司资质如何、股权比例和交易价格等,是他们最为关心的。 记者获悉,长三角地区某大型地产公司在申请发起设立保险公司未果后,正计划以战投身份入股一家保险集团,目前双方正在洽谈中。 二是受多方因素影响,股东自身实力下降,在主业收入和净利都有所下滑的背景下,显然已力不从心。对于这些股东而言,中途退出保险公司的发起设立,实属无奈之举。 从趋之若鹜到知难而退,从执着拿牌到曲线入场,各路资本对保险牌照态度上的转变,对保险行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说明,资本对于涉足保险业越来越理性了。严格股东准入标准,是为了让真正想做保险、真正有实力的股东进入保险业,严防动机不纯的资本投资保险业,扭曲保险行业的保障本质和正常秩序。”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一语中的。 保险“金字招牌”不好拿,自身条件过硬才能成功“闯关”。无论是近日银保监会首度曝光一些银行保险机构问题股东、集中整治股东股权乱象,还是近期发放多张外资保险牌照,都在向市场上释放信号。 种种迹象表明,在规模增长到一定阶段后,保险行业未来势必将更加强调“含金量”。不只是保险牌照,从保险业务到资金运用,从负债端到资产端,从股东到管理层——“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将会贯穿于整个行业发展。
备受关注的保险科技公司Lemonade于上周四成功登陆纽交所,上市首日暴涨135%。软银在其成功上市之后,将持有Lemonade 21.8%的股份。这家总部位于纽约的公司成立于2016年,通过AI和聊天机器人为租房者和房主提供保险,借助App将财产保险变成一款更具千禧年代特色的产品。Lemonade没有出售由知名保险公司支持的保单,而是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保留索赔责任,使其能够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支付保险索赔——因此,它的横空出世,也被认为是对传统保险业务的颠覆。Lemonade在提交给SEC的文件中表示,公司将在公开市场首次公开发行1100万股股票:这意味着,按IPO价格计算,该公司最多可筹资3.67亿美元,估值约为16亿美元。不过,这一估值低于软银在2019年4月主导的最新一轮融资:当时Lemonade的估值为21亿美元——估值过高的WeWork和Uber,把软银推向更深的投资困境,这已经不是什么业内秘密了。但就目前的表现来看,Lemonade似乎逆势而动。投资者最关心的还是那个老问题:什么时候能盈利?要知道Lemonade在2018年的营收只有2250万美元,亏损5300万美元;去年营收6700万美元,亏损更是上涨到1.085亿美元。首席财务官Tim Bixby表示,Lemonade还没有“按计划”盈利,因为公司还在大力投资,在营销获客上耗资颇多。但他表示,公司“已经走上正确的轨道”,并指出近年来的现金流和营业利润率均有所改善。Lemonade把盈利的重望寄托在了那些更年轻、更新的客户身上,因为超过70%的客户年龄在35岁以下,90%的客户是首次购买保险。(注:此为2018年数据)Bixby强调:“我们战略的核心是,在年轻买家被大型保险公司吸引住之前,就把他们收入囊中。随着这些客户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财产价值、对保险的需求以及对我们的价值都会上升。”“投资者对保险的热情不容小觑。疫情期间,我们的所有关键增长指标都保持强劲,业务韧性非常强。”他补充道。Bixby估计,Lemonade会在中期内会盈利,但短期内存在获客良机。最近他们扩展到欧洲市场,并计划为客户提供覆盖面更广的产品,例如即将推出的宠物保险,寿险与车险也在他们的计划之列。Lemonade如何为客户“做柠檬水”?Lemonade的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那句有些拗口的谚语:“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make lemonade. ”而做保险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客户们,把风险这颗苦涩酸柠檬,做成一杯甜柠檬水。2017年夏天,洛杉矶一名20多岁的男子戴上项链,戴上金色假发,化妆,并制作了一段手机视频,描述了他的相机和其他电子产品是如何被盗的。他将视频提交给了Lemonade,后者在两天内支付了677美元的索赔。三个月后,同一个人穿着牛仔裤和T恤,使用不同的姓名、电邮地址和电话号码,又提交了一份视频索赔,号称他被盗的相机价值5000美元。但这一次,Lemonade的高度自动化系统却将这一案例标记为可疑。去年,这个屡教不改的诈骗犯穿着粉色连衣裙又一次尝试,结果再次被Lemonade的电脑挫败。利用AI、App和其他技术为核心,Daniel Schreiber和Shai Wininger两位创始人正在将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财产保险业务转变成一种千年友好的消费品。自己的“保险行外人”身份,在创始人们看来是加分项,因为这让他们有了不同的思考空间。48岁的首席执行官Schreiber出生于英国,在以色列长大,在伦敦获得法律学位,并开始在特拉维夫的一家公司从事技术并购工作。26岁的时候,他离开了一家网络安全公司。虽然这家初创公司并不成功,但Schreiber还是继续在科技领域担任高级营销和管理职位。在成立Lemonade之前,他是以色列无线充电器制造商Powermat的总裁。但他想在自己的创业公司再尝试一次,想找到一个好点子。到2015年,他得出结论:保险业已经成熟到了该应对科技颠覆的时机——“全世界每个人都需要保险”,但许多人不信任传统保险公司。一位风投把Schreiber介绍给了Wininger,后者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以色列编码和设计天才,已经与人共同创立了四家公司。45岁的Wininger很快签约成为联合创始人,负责技术和产品设计。“当你是一个企业家,发现了这样的东西,那你必须去追求,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Wininger这样说道。他们躲在房间里,从千禧一代人的角度出发,试图勾勒出那个理想的保险公司蓝图——只有线上(没有纸质或保险经纪人)业务,成本低,易于处理,“值得信赖”。当然他们也没有忽略保险专业知识,在2015年5月招募了有36年从业经验的Ty Sagalow,任命他为首席保险官。这三个人共同做出了一个关键而大胆的决定:与其出售由知名保险公司支持的保单(竞争对手Hippo和Jetty正是这样做的),不如成为一家持牌承运人,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保留索赔责任。这意味着Lemonade可以更快地支付索赔,并在独特的商业模式下运作,这一点也成为最大的营销亮点。公司从保险费收入中提取25%,用于管理成本和潜在利润;另外75%用于为客户的索赔提供资金,购买再保险(以减少部分风险)和支付一定的税费;剩下的钱将捐给客户选择的慈善机构。不过,成为一家真正的、受监管的保险公司,意味着Lemonade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来追求增长。截至2017年,柠檬水在四轮融资中筹集了1.8亿美元。2019年,由亿万富翁Masayoshi Son的软银领衔,来自GV(Alphabet的风险部门)、Josh Kushner的Thrive Capital、德国保险公司安联、General Catalyst和OurCrowd等公司参与了3亿美元的融资。他们的表现究竟如何?Lemonade透露,曾有一名纽约用户为失窃加拿大鹅皮大衣申请赔款,用时3秒,Lemonade在这3秒里让索赔机器人运行18个防欺诈算法,并发送银行指令在此人账户中存入729美元。自动化系统也让Lemonade能以非常低的价格提供保单:租房者保险从每月5美元开始,房主从25美元开始。在Clearsurance网站上,Lemonade在租客保险客户满意度中排名第二,仅次于USAA。虽然这家公司增长很快,但它的“学费”曲线也很陡峭。截至2017年底,其赔付率(赔付金额除以收取的保费)是166%,而大型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不过65%至7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Lemonade的客户经验太少,无法充分训练算法,它需要这些经验来批准申请人、定价风险,以及确定是否应该在无人介入的情况下支付索赔。事实上,到2019年第一季度,它的赔付率已经降到了更健康的86%。Schreiber预测,这一数字将继续下跌。“如我们所见,数据正在超越专业知识,这将对整个保险业冲击非常大。”他说。《Lemonade Stock Soars Over 100% On First Day Of Trading, But When Will It Post A Profit?》《First, Fire All The Brokers: How Lemonade, A Millennial-Loved Fintech Unicorn, Is Disrupting The Insurance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