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成热搜词,光伏牛市行情蔓延至下游领域 12月21日,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新阶段中国能源安全发展战略的主要政策和重大举措。“碳达峰、碳中和”这些专业的概念一时间便成为了全社会热烈关注和讨论的话题,而在12月18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明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也被再次强调。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为今后我国能源发展描绘出了清晰的蓝图,也安排了更加务实而长远的举措,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路径的能见度和确定性再次得到提升。此外,国家能源局提出“2021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1.2亿千瓦”的目标,称要加快风电光伏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总量较“十三五”有大幅增长。 其中,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拥有领先优势且即将全面迈入平价时代的光伏行业,必然是我国能源革命和升级转型的主角之一。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开启了前所未有的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亦持续吸引众多长期投资者和著名投资基金快步入场,卡位赛道的优势位置。 市场人士指出,光伏大牛市仍在纵深发展之中,行业的持续景气最终或全面惠及国内的光伏的整条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和设备、中游制造的大行情已经启动,下游光伏电站或光伏服务行业的行情正逐步酝酿当中。 受近期A股光伏行情的带动,12月23日盘中,港股协鑫新能源(0451.HK)一度大涨超40%,引领香港资本市场光伏板块的持续火热。据统计,该公司的股价自年初至今的累计涨幅约为83%,而近三个月以来更大幅上升147%。 持续公布多个利好,协鑫新能源再次迎来破局时刻 12月23日收市后,协鑫新能源与关联控股公司保利协鑫发布了一则联合公告,该公告涉及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鑫新能源”)5亿美元2021年到期、票息7.1%优先票据的重组计划。 按联合公告所述,协鑫新能源开始要约交换至少为现有票据未偿付本金的最低接纳金额,在进行交换要约的同时,正邀请合资格持有人提交妥为签署的重组支持协议加入契约,以支持该重组计划。若交换要约未能获得成功,将可能透过百慕达计划进行重组。 简单而言,协鑫新能源现正进行的交换要约,若成行后债券持有人将获得重组收益,主要包括现金代价、本金总额为950美元的新票据,以及任何应计利息,而该要约交换须满足的条件之一为符合现有票据的最低接纳金额4.5亿美元,即现有票据未偿付本金额的90%以上。作为合格的票据持有人,在交换要约成功的基础上,将会变成持有票息提高且期限定在2024年到期的新票据,利息依然是每半年一付,另外还会获得支持该次重组计划的现金收益和所持份额应计利息。相对以往条件,对债券持有人或投资者的吸引力有所提升。 因此,在该联合公告发布后,协鑫新能源存续的5亿美元2021年到期、票息7.1%优先票据的交易报价更随之而大涨,至截稿时间,最新报价72.800美元,较昨日报收的67.636美元大幅上涨5.256pt,在当日中资美元债交易市场排于涨幅榜首位。 业内人士表示,从市场表现来看投资者信心较为显著,协鑫新能源的要约交换重组计划或已赢得场内投资者的首肯。 对公司而言,则利好更为明显,该延期到期债务的重组计划可有助改善整体财务状况,进一步加强对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的管理。协鑫新能源在债券到期前提请重组计划,主动应对财务风险,除了可体现出公司对债务人和股东负责到底的明确态度,更可体现出公司的降杠杆降负债及混改战略正加速推进,稳步前行,以期最终实现既定的转型目标。实际上,到期票据重组计划的出现,成为了协鑫新能源降杠杆战略落地的重要转折时刻。 站在资本市场交易的层面去理解,于中资美元债券市场,协鑫新能源的2021年到期、票息7.1%的优先票据,其价格走势呈现探底回升,重组计划公告之后,更直接升穿今年价格最高位,充分反映出市场和投资者对协鑫新能源在偿付能力方面的信心,这样的预期同样也是创下了今年以来最优的水平。一方面跟光伏产业链的景气度大幅回升有关,另一方面则和公司本身正大力推动地全面推动的降负债举措密切相关。 其中,我们看到,今年下半年以来协鑫新能源陆续公告的与中国华能集团订立的第二批、第三批购股协议,据公告所称,后续更多的合作仍在进行当中;及至11月份,续与徐州国投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订立第二批光伏电站购股协议,又与国有企业北京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旗下附属公司出售光伏电站资产;12月份协鑫新能源成功与国家电投集团旗下附属公司订立光伏电站购股协议,出售4座已营运光伏电站。 综合来看,今年下半年,公司延续降负债和混改战略,并有加速的势头,多批出售光伏电站资产的计划确保了持续现金流入和债务的有序安排,公司基本面也获得修复,因而在多个利好支撑下首度迎来“股债齐涨”的良好局面,是顺理成章的,也为明年进一步的反转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纽约时间1月13日,渤海租赁控股子公司Avolon顺利完成15亿美元优先无抵押票据定价工作。 为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优化资产负债结构,Avolon拟以全资子公司Avolon Holdings Funding Limited作为票据发行人,向相关合格金融机构非公开发行总计15亿美元优先无抵押票据,其中,7.5亿美元优先无抵押票据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2.125%;剩余7.5亿美元优先无抵押票据期限为7年,票面利率为2.75%。 此次优先无抵押票据的发行获得了机构投资人的踊跃参与,亦创下Avolon债券融资利率的最低纪录,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于全球航空运输业复苏前景的信心和对Avolon经营能力的认可。上述票据发行工作预计将于纽约时间1月21日完成,募集资金将用于企业一般用途,包括偿还未来到期债务等。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对全球航空业造成了史无前例的负面冲击。面对困难和挑战,Avolon持续加强风险管控,通过积极调整飞机引进计划、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等方式有效减少资本开支、保证流动性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维持了国际“投资级”评级。2020年全年,Avolon共募集资金约44亿美元,截至2020年末,Avolon持有的非受限现金及可使用的贷款额度合计超65亿美元,保持了良好的流动性。 Avolon CEO Dómhnal Slattery表示,尽管全球航空业和飞机租赁业的全面复苏仍需时日,但全球市场对于航空旅行的潜在需求依旧强劲,航空业的恢复亦将拉动全球经济复苏。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良好的机队结构,Avolon已在全球航空业的复苏进程中占据有利地位,我们也将在2021年继续保持积极的发展势头。
投资要点 本周债市热点 跨年后,在资金面整体稳定的情况下,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大幅上行96BP,引发市场关注。我们认为近期票据利率大幅上行的原因主要有三:一、1月份是票据贴现大月,转帖利率通常季节性走高。二、上年12月份票据利率反常走低,带来近期票据贴现与供应的增长。三、今年1月份中长期信贷“开门红”,压缩了大行收票需求。 “票据-国债”利差已经达到历史高位,春节前短债利率易上难下。 本周流动性跟踪 央行持续大量逆回购投放,稳定市场预期。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方面,R001上行74.79BP,R007上行49.02BP,R014上行66.13BP。存款类质押式回购利率方面,DR001上行70.30BP,DR007上行33.95BP,DR014上行72.03BP。SHIBOR利率多数上行。1月22日,SHIBOR隔夜为2.4360%,上行69.80BP;SHIBOR1周为2.2710%,上行14.70BP;1月期SHIBOR报收2.5030%,上行11.30BP,3月期SHIBOR报收2.5780 %,下行0.30BP。 本周一二级市场 一级市场方面,本周利率债净融资额较上周增加。本周一级市场共发行36支利率债,实际发行总额为4163.87亿元,较上周减少313.13亿元;总偿还量为2308.80亿元,较上周减少110.3亿元;净融资额为1855.07亿元,净融资较上周增加708.02亿元。利率债招标倍数普遍在4倍左右,需求一般。国债、国开债收益率短升长降。1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4525%,较上周五上行6.28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3.1185 %,下行3.23BP;1年期国开债收益率报2.5331%,较上周五上行3.72BP;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报3.5099%,下行3.68BP。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变化,货币政策超预期。 报告正文 1、本周债市热点 Wind数据显示,1月22日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报3.4845%,较上周五大幅上行52BP。跨年后,在资金面整体稳定的情况下,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大幅上行96BP,引发市场关注。我们认为近期票据利率大幅上行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1月份是票据贴现大月,转帖利率通常季节性走高。上年12月份直至春节前,企业由于发工资等原因,短期现金需求较多,票据贴现量通常较大。社融数据显示,过去6年间,1月份新增票据融资量平均为1534亿元,全年仅次于8月份。票据供应增加,导致转帖利率季节性走高。 二、上年12月份票据利率反常走低,带来近期票据贴现与供应的增长。由于12月份也是票据贴现大月,因此跨年前票据利率通常上行。然而2020年下半年以来,流动性收紧,票据直贴利率明显上行,导致企业贴现意愿不强,倾向于开票而不贴现。临近年末,部分银行为了完成企业让利与信贷投放任务,扩大收票并压低票据利率,甚至出现了票据转帖利率与同业存单利率的严重倒挂。较低的贴现利率提振了企业贴现意愿,社融数据显示,2020年12月票据融资当月新增3341亿元,为近些年来较高水平。 三、今年1月份中长期信贷“开门红”,压缩了大行收票需求。受出口与地产开工持续旺盛的推动,中国经济稳步复苏,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持续走高,银行迎来信贷“开门红”。但与此同时,在中央“稳杠杆”的总体政策指导下,银行信贷投放额度受控,大行收票需求下降,推动近期票据利率明显上行。 “票据-国债”利差已经达到历史高位,春节前短债利率易上难下。春节前,票据供大于求的格局仍将持续存在,支撑票据转帖利率维持高位运行。直至春节后,票据供需失衡的格局才将有所缓和。与此同时,当前6个月“国股银票转帖利率-国债收益率”利差高达135BP,已经接近2019年以来历史最高位,配置票据的性价比凸显。在高利差的带动下,春节前同期限短债收益率或将易上难下。 2、流动性跟踪 2.1 公开市场操作 央行持续大量逆回购投放,稳定市场预期。本周央行共投放6140亿元7天逆回购。其中周一(1月18日)有20亿元7天逆回购,周二(1月19日)有800亿元7天逆回购,周三(1月20日)有2800亿元7天逆回购,周四(1月21日)有2500亿元7天逆回购,周五(1月22日)有20亿元7天逆回购。本周共有16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全口径公开市场操作实现净投放5980亿元。之后一周(1月25日至29日),将6140亿逆回购到期,2405亿TMLF到期。 本周央行小幅缩量续作MLF。周五(1月15日),央行投放5000亿元一年期MLF,对冲当日MLF到期及1月25日到期的TMLF,操作利率与上期持平,合计回笼450亿元。后一周(1月18日至22日),将有160亿逆回购到期。 2.2 货币市场利率 银行间资金利率全线上行。1月22日,相较于上周五(1月15日,下同),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方面,R001上行74.79BP,R007上行49.02BP,R014上行66.13BP。存款类质押式回购利率方面,DR001上行70.30BP,DR007上行33.95BP,DR014上行72.03BP。 SHIBOR利率多数上行。1月22日,SHIBOR隔夜为2.4360%,上行69.80BP;SHIBOR1周为2.2710%,上行14.70BP;1月期SHIBOR报收2.5030%,上行11.30BP,3月期SHIBOR报收2.5780 %,下行0.30BP。 2.3 同业存单发行 同业存单净融资额较上周减少。本周,同业存单总发行量为3290亿元,总偿还量为4327.5亿元,净偿还额为1037.5亿元,净融资较上周减少1193.8亿元。 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全线上行。1月22日,1月期品种发行利率为2.4712%,较上周五上行10.19BP;3月期品种利率为2.5842%,上行3.03BP;6月期品种发行利率为2.8433%,上行5.99BP。 2.4 实体经济流动性 票据转贴利率大幅上行。根据最新数据,截至1月22日,股份行6个月的票据转贴利率为3.4845%,较上周五上行51.83BP。城商行6个月的票据转贴利率3.6391%,较上周五上行52.2BP。 2.5 一周监管动态 3、利率债 3.1 一级市场发行及中标 本周利率债净融资额较上周增加。本周一级市场共发行36支利率债,实际发行总额为4163.87亿元,较上周减少313.13亿元;总偿还量为2308.80亿元,较上周减少110.3亿元;净融资额为1855.07亿元,净融资较上周增加708.02亿元。 本周湖南、浙江、吉林、辽宁、陕西五地开展地方债发行工作。湖南发行2支地方债,发行总额为147.37亿元;浙江发行4支地方债,发行总额为272亿元;吉林发行2支地方债,发行总额为68亿元;辽宁发行2支地方债,发行总额为193亿元;陕西发行2支地方债,发行总额为148亿元。 3.2 利率债到期收益率 国债收益率短升长降。1月22日,1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4525%,较上周五上行6.28BP;3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7645%,下行2.3BP;5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9373%,下行2.61BP;7年期国债收益率报3.1112 %,下行3.66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3.1185 %,下行3.23BP。 国开债收益涨跌不一。1月22日,1年期国开债收益率报2.5331%,较上周五上行3.72BP;3年期国开债收益率报2.9610%,下行2.94BP;5年期国开债收益率报3.2842%,上行0.41 BP;7年期国开债收益率报3.4397%,下行0.74BP;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报3.5099%,下行3.68BP。 3.3 利率债利差 各期限利差涨跌不一。1月22日,与上周五相比,10Y-1Y利差下行10.05BP,10Y-5Y利差下行0.62BP,10Y-7Y利差走阔0.43BP。 国开债5年期和10年期隐含税率涨跌不一。1月22日,5年期国债、国开债利差为34.69BP,5年期国开债隐含税率走阔0.91个百分点。10年期国债、国开债利差为39.14BP,10年期国开债隐含税率收窄0.01个百分点。 4、海外债市跟踪 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与上周持平,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本周五(1月22日),2年期美债收益率为0.13%,与上周五持平;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为1.1%,较上周五下行1BP;10年期美债与2年期美债利差为97BP,较上周五收窄1BP。 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本周四(1月21日),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为-0.56%,较上周五上行1.00BP。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034%,较上周五上行0.1BP。 5、通胀跟踪 农业部、山东蔬菜价格涨跌不一。1月22日,农业部菜篮子批发价格指数收于144.82,较上周五上涨1.86%;山东蔬菜批发价格指数收于185.20,较上周五下跌0.77%。 生猪价格、猪肉价格涨跌不一。根据最新数据,1月22日,22个省市生猪平均价为35.94元/千克,较上期(1月15日)下跌0.96%;猪肉平均价为52.17元/千克,较上期上涨1.03%。 商品价格指数、石油期货价格涨跌不一。1月22日,南华工业品价格报2613.90点,较上周五下跌1.05%;RJ/CRB商品价格指数收于172.85点,较上周五下跌1.36%;布伦特原油期货和WTI期货结算价分别报55.41美元和52.27美元,较上周五分别上涨0.56%和下跌0.17%。 6、下周重要经济数据和事件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变化,货币政策超预期。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5日讯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昨日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深人银票罚)罚字2020第001512号)显示,深圳市新亚电子制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亚制程”,002388.SZ)沙井分公司存在违反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对其处以罚款1000元。 以下为原文: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决策部署,加强供应链金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经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同意,上海票据交易所于近日制定了《供应链票据平台接入规则(试行)》(以下简称《接入规则》),明确了供应链平台的接入标准和流程规则。 《接入规则》明确了接入供应链票据平台的供应链平台需要具备的条件,涉及供应链平台持续运营、系统功能、安全保障、业务基础、风险管理等方面。《接入规则》还明确了接入办理流程,符合条件的供应链平台可向票交所提交相应材料,票交所将及时受理相关申请,并在一定期限内反馈受理意见。受理通过后,供应链平台应与票交所签署合作协议,完成相应的业务和技术准备。同时,为落实《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关于完善供应链信息与票据信息的匹配,探索建立交易真实性甄别和监测预警机制的要求,《接入规则》对供应链平台的监测评估也提出了相应要求,规定了异常情况处理措施,有利于保证供应链平台规范开展业务,保障供应链票据平台稳定运行。
图片来源:微摄 文章来源:央行 2020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了100亿元6个月期人民币央行票据,中标利率为2.70%。此次发行受到境外投资者广泛欢迎,包括美、欧、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央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踊跃参与认购,投标总量约300亿元,达到发行量的3倍,表明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投资者有较强吸引力,也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常态化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不仅丰富了香港市场人民币投资产品系列和流动性管理工具,而且带动了境内金融机构、企业等其他主体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近年来,在离岸市场发行的人民币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不断增加,发行方式和发行地点日益多样化,表明香港人民币央行票据对于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完)
8月12日,由《贸易金融》杂志、中国供应链金融网、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生态联盟等各机构共同组办的“第四届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中金云创副总裁申策作为受邀嘉宾参与了题为“票据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和价值”的圆桌讨论,共同探讨了标准化票据、供应链票据对企业、金融机构、市场等的影响。一同参与讨论的还有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业务三部主任杨彬、天津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成员周雪楠、中车保理副总经理王晓杨、国电投北京融和云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杰、大庆高新金融服务公司董事长王世江等多位业内专家。众所周知,对于供应链金融来说,应收帐款是其中发展最早、最成熟、规模最快的领域,近几年,人民银行坚定不移地推进应收帐款票据化这一重要目标导向。对于供应链金融来说今年有两件大事:今年4月份上海票交所正式建成了中国供应链票据的平台,这是中国对于供应链票据类的国家级唯一公共基础设施。今年6月28日人民银行发布了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正式推出了标准化票据。对此,杨彬主任提出第一个问题,应收帐款票据化的政策导向,以及供应链票据平台的建成和标准化票据的出台,对于供应链金融来说意味着哪些机遇和挑战?实体企业、金融机构、金融科技服务机构分别站在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观点。作为金融科技服务方,申策认为,中金云创一直专注于供应链金融方向,进行金融科技服务,从前期的咨询服务开始到中间的研发实施落地,再到最后整个运营的配套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输出。标准化票据和供应链票据最近非常火热,易纲行长在陆家嘴金融论坛开始就在持续地推应收帐款票据化。既有标准化票据的聚合,也有供应链票据的裂变,再加上票据信息披露的管理办法。三个组合拳打下来,又给了标准化票据一个很高的定位,同时又打通了整个银行间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两个万亿规模市场。无论是对于我们金融科技服务商,还是核心企业等等,这样的趋势中,每家企业和每个人在整个大浪潮中都会有自己的机会,也应该抓到自己的机会。台上很多都是我们的客户,台下也有多家合作伙伴,今年疫情期间,我们和互金协会一同参与到票交所的供应链票据推广当中,加持标准化票据,从三个方面更能够看清楚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在支付结算时,以前票据做拆分和流转不太容易,有了等分化的供应链票据就很简单灵活。另一方面就是融资,打通市场之后,后端的非标转标更多的资金会涌入。目前按照标准化票据的设定来看时间轴非常清晰,整个用时和效率的优势又是非常明显的。其次就是整个信用体系建设,我们一直在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其实核心是什么?背后的原因在哪里?申策认为是整个信用体系建设没有达到一个好的水平和好的状态,信用体系建设扩充之后,融资的问题就会相应得到更好地解决。票据应该是一个优势工具,辅助缺失部分,推动整个信用体系的建设。站在银行机构的角度,周雪楠认为,供应链票据首先解决了应收帐款的票据化的法律依据问题,不单纯依靠合同法,业务合规、可控,打开了银行的业务空间。其次,票交所利用技术底层,票据包可以随意组合,以此解决了前期银行面临票据拆分流转中高成本、繁琐复杂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金融机构对于融资项下的操作问题,如贴现。转贴现、再贴现。对于标准化票据,打通了供应链票据到标准化产品之间的通道,能够帮助银行以及市场上的各类参与机构进行标准化,包括创立ABN或者ABCP等产品,通过引入存托机构,可把传统非标企业的融资业务转向公开市场的标准化产品,可以进一步加大产品市场的空间。 对于保理公司,王晓杨认为,205号文和民法典的颁布加大了保理公司经营压力。从前期订单到送货验货入库,再到挂帐和支付四个步骤,票据是存在于支付环节,成为了主要的融资手段。支付环节核心企业有保留现金流的诉求,和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契合度特别高,核心企业的信用在整条供应链形成了一个流转和传递,也使供应链上的参与方能够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进行相应的融资,融资的成本就相应地下行。票据电子化解决了全流程的信息化的问题,供票可拆分可流转,流动性更强,同时解决了法律的依据和监管的问题。标准化票据是资金参与方扩容的过程,即把票据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有效的链接,让更多的资金参与到供应链金融。对于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国电投,站在实体企业角度,杨峰认为,实体企业在做供应链的过程当中有丰富的场景,针对供应链票据产品,未来可能要打好存量牌、增量牌、支付牌三张牌,供应链票据即为第三张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从金融赋能实体产业、促进产融融合的方面助力未来支付数字化的转型。未来要抓住两个入口:一个是场景入口,一个是数据入口,通过供应链票据,能够把场景的入口和数据的入口加以实践,因此未来供应链票据是一片蓝海,无论是我们助力资产端获得更好的资金支持,还是对于资金端能够得到更好的资产,这些都是双赢的局面。黑龙江作为一个资源大省、粮食大省,一直以来为共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庆高新金融服务公司董事长王世江认为,东北企业对投资不过山海关这个魔咒感触颇深,如何破解,市场和政府两只手都应该发挥作用。要从政府的政策延伸角度破解难题,立足于金融+科技双轮驱动的策略进行探索和实践。供应链票据平台标准化票据的出现是一个福音,对于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和服务实体方面,央行出了一个大招。供应链破局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金融基础设施,对于建设拆转融平台有效基础,进一步开发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票据平台。另一个是货币市场工具,内部流通的难以找到出口,可以在票据市场、银行间市场同时流通,对于资产的流转和再融资都有一个非常好的渠道。杨彬主任谈到,事物都是两面性的,对于应收帐款票据化最后到底能不能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其实还有另外的一级,就是我们如何去控制票据的风险。前些年票据是风险非常大的领域,而且出案子都是大案,银行几十亿几百亿的损失都有,里面有假票和同一批票据倒出去贴现,就是从技术手段解决一些问题,通过电子的方式解决造假的问题。上海票交所的成立确实对票据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支撑作用,但也没有完全杜绝实践当中,几位嘉宾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服务实体企业融资,怎么保证这样的票据开出的时候风险是可控的,尤其是对于供应链来说,对于票据要求基于真实的交易背景、真实的贸易背景,否则就不是供应链了,而是资金在空转套取资金。票据法是基于真实的交易和贸易背景,也有法律上的要求。从法律角度,杨彬主任提出问题,如何控制票据的风险,尤其是怎么识别这样的票据是基于真实的交易背景和贸易背景?只有控制得好才能说这种票据真正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申策认为,首先是对企业的身份认定和对个人的身份认定,会用一些常见的IT手段,人脸识别或者对于企业的小额贷款鉴权。另一个方面就是从贸易征信的背景审查,其实是对供应链票据平台有相关的规则和规定,需要审核贸易背景,并且附上贸易背景的资料。现在基本上合同和发票是必要的,我们可以基于此提出更多的要求,比如验单和交货单,这样使得资金流、物流等场景当中用票据支付的时更清晰。其次是科技的风控系统,无论是基于核心企业的拆转融平台还是普通商业保理系统、供应链票据系统当中,都会嵌入一套严格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模块,这可以提前从风险识别、判定和相关的预警开始,直到后面流程化的线上处理。周雪楠认为,监管部门意识到了之前尤其是纸票的阶段巨大的操作风险。央行发文件以后,市场上不约而同采取了非常一致的措施,都在通过线上化、电子化和标准化的手段解决票据风险的问题。这次供应链票据是限定了供应链的平台,而且再规范到一个贸易背景项下设立相应的贸易背景审核材料,从而杜绝假冒的问题。对于银行,在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查环节也面临很大难点,市场上的票据量庞大,金融机构能够做到的就是要求提供合同和发票,票据背后真实代表的贸易背景,如果金融机构逐笔进行审核也会降低票据的流通性和融资的便利性,这是下一步银行面对的难点和痛点,这也对金融科技的技术解决提出了挑战。王晓杨认为,票据改为电子化以后,我们自身没有经历过风险,因为我们也是基于自己核心企业内部的开立方对票据开展相应的业务。现在的开立平台基本上是锁定的,监管方和票交所从开立平台的角度去提升票据真实性的核查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目前接触的案例比较少,电子化以后个还不够长,没有涌现出太多的风险。杨峰认为,贸易环节的真实性一直都是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痛点,不管是供票还是标票,开出票据的真实性应该有更多的把关。对于核心企业,其实是在探索由单一的萝卜章向证据链。企业是基于真实贸易背景的,能不能向上延伸,就是从计划、采购、数据的角度形成一连串的数据给到银行,就是从数字化的方面解决最终确权的问题,不是提供一堆纸质的资料解决,通过信息化的提升,包括资金方对我们整个核心企业公司治理的水平和方式的认可,再加上我们数据证据链的方式。王世江认为,要控制整个供应链的票据风险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还是立规矩,规矩先行,凡事预则立,应该吸取以前地方交易场所、P2P以及小贷的历史经验教训,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应有一个好的指导。强化市场准入方面的审查,包括两个层面,对于供应链票据平台主体的准入审查,包括股东背景的审查、运行能力的审查、风险管控的审查,对于核心企业的审查也要有规则,就是对于诚信经营的、运行良好的给予黑白名单制度,长期失信的应该建立一个壁垒。应该依靠科技赋能,包括运用区块链技术,人脸识别、电子签章、发票验证、第三方服务等多层次的科技手段,确保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方面降低做假的可能性。建议引进人民银行的征信机制,确保在支付能力之内开具这样的商票,有利于整个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杨彬主任认为,要想控制风险涉及到的环节很多,我们做供应链金融这项服务的每一家守住自己的关口,比如银行对于开户的审核、保险公司对于旗下企业的审核。另一个重要维度就是大家共同参与核实一件事情效率会更高,因为单单只看一些纸面的东西还是可以造假,只不过成本更高,如果一个贸易涉及到运输,运输企业能够参与进来的话,涉及到电商有真正的订单,这样效率很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科技的进步,很多以前做不了的事情现在能做了,或者以前做成本太高谁都受不了,所以科技的进步对于整个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意义非常大。几位嘉宾都有提到整个供应链票据当中一个非常创新的、引起业界非常受欢迎的功能就是等同化功能,以前的票据开出来就是这么一张,要么就整单转,不可部分转,因为我们不支持票据的拆分,必须一张转出去再开,这次供应链票据采用等分化的方式,比如一千万的票据是由一千万个亿元的票据包组成的,下次再转让就可以转五百万,剩下的留在手里就行了,即用科技的手段解决了法律上的问题。对于金融科技手段,杨彬主任邀请几位嘉宾进行了分享,我们的实践当中对现在主流的金融科技的应用,哪些是用得比较好的,哪些领域又是未来非常有前景的?申策认为,我们应该看一看目前供应链领域正在发生什么,目前正在发生数字化和智慧化的进程,很显然是从需求端拉动,电商的崛起把快递带起来了,整体的供应链效率提升起来了。现在我们在手机上点淘宝或者点京东,大家能够看到系统会主动给我们精准推送适合的商品,这就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人场货的逻辑关系,实际上是从需求端出发重塑整个供应链。回到供应链金融,科技带来的变化当中除了今天讨论的应收帐款票据化趋势之外,我能够看到两个很明显的趋势:一个趋势是把线下的优质资产搬到线上,基于核心企业应付帐款的拆转融的模式为什么会这样流行和快速地被多家企业承认?申策认为这是主要的原因,把线下的优质资产搬到线上,并且具备了很强的数据效能和未来潜在的其它商业模式的可能。中金云创从2015年进入供应链金融技术服务开始,中铁建、河北钢铁、京东等等,都是在我们的E信模式、平台模式项下。重要的一点是具有起点之后飞轮效应会越转越快,有了数据有了优势,很显然就是技术的一个变化。另一个趋势就是获客流量化,大家都说要建一个平台,包括国电投和中车这边都是这样,中小微的客户进入后在线上获客,获得一二三级供应商陆续都抓到平台上面,加以应收帐款票据化的趋势,在这样的大势之下,科技的推动会有更多的创新可能性和机遇。周雪楠认为,供应链票据将来需要整个生态圈所有的参与机构共同进行维护,涉及到等分化的问题,对于银行来讲重大的意义就是,有能力了解整个客户贸易背景,找到客户间的贸易关系、债权关系。通过技术解决避免客户之间孤立,等分化的技术能够帮助银行在客户之间,根据贸易链条把业务关系一级一级地进行流转,而且可以根据大小随意拆分,最理想的状态就是银行能够在客户之间支出,作为一个生态圈形成共同合作的圈子,解决贸易背景,找到链条。这就是目前对金融机构非常有利的技术,底层就是通过区块链的技术来做,能够帮助银行解决痛点。王晓杨认为,如果整条供应链如果是水的话,就像连通器一样会均匀地分布到供应链上去,可能本身不需要融那么多资,压力均摊。想融资可以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融资,等分化的逻辑可能使票据业务占到供应链金融的比重更大,甚至可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的份额。目前业内可能存在数据失真的情况,供应链金融存在大量的央企制造业,这些央企和制造业对数据的保密性是非常严格的,怎么在不看数据的情况下拿模型来做验证?这是未来很重要的发展方向,也会对供应链金融形成一个有力的支撑。杨峰认为,对于核心企业来说,除了数据,对外还存在一些商业或者更高级的秘密。对于技术的使用,首先在整个交易环节使用的技术,其侧重于OCR和NLP,即合同识别、发票识别、合同的智能指标和标签的分析,以及人脸识别二要素、四要素的应用。此外,大数据图谱的使用,主要用于高层的决策或者精准的营销。王世江认为,目前几个主流的技术比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包括最新的5G技术都是齐上阵,这些技术加持到整个供应链的过程当中各有侧重。存货类的融资物联网技术就很关键,比如存货的预收预付,更看重区块链技术,因为去中心化、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决定了这样的机制,实际上就是诚信的环境和互信的机制,所有的供应链融资没有诚信的环境和互信的机制最终就难以实现我们的目标。有的是基础,有的是辅助,区块链在这个过程当中是点睛之笔,未来大面积应用对于发展过程当中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