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清所8月24日披露,上海宝龙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拟发行2020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本期发行规模人民币10亿元。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获悉,本期债券期限2+1年,附加第2年末发行人调整票面利率选择权及投资者回售选择权;发行日期为2020年8月26日,起息日为2020年8月27日,上市流通日8月28日,兑付日为2023年8月27日。 本期债券主承销商和簿记管理人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主承销商为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对象为银行间市场的机构投资者。 至于募集资金用途,宝龙实业方面表示,本期中期票据募集资金人民币10亿元,计划用于偿还公司即将到期的中期票据。 此外,截至当日,发行人及下属子公司待偿还债务融资余额117.6亿元,其中包括公司债84.6亿元、债务融资工具33亿元(其中超短期融资券8亿元、中期票据25亿元)。
近日,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肖小和等撰写了《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在长三角建立商票平台的研究》,研究观点认为,建立长三角商票平台有利于强化票据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推动票据的改革创新、国家基础信用环境的建设、票据市场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升票据市场的研究预测水平。 在建立长三角商票平台的基本设想方面,研究称,长三角商票平台(以下简称“商票平台”)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建设初期以服务长三角区域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未来以服务国内实体经济、服务票据市场为宗旨。建设功能包括融资增信、融资撮合、信息披露、咨询服务、会员及账户管理、清算结算等。 建设初期,商票平台可定位为区域型票据一级市场基础设施,聚焦于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引入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服务本区域大中小型企业;中远期,待商票平台业务模式成熟后,可定位为全国性票据一级市场基础设施,为国内各类型企业提供商业承兑汇票服务,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事实上,202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对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具体要求,重点从推动金融机构跨区域协作、提升金融配套服务水平、建立健全长三角金融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三方面推进。 上述研究显示,长三角地区票据市场各项业务量稳居全国前列。2019年,长三角地区商业汇票承兑合计6.25万亿元,占到全国总量的30.67%;票据贴现合计4.28万亿元,占到全国总量的34.35%;票据交易合计34.87万亿元,占到全国总量的34.23%。 长三角地区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不断丰富。截至目前,长三角地区在上海票交所开户的机构已达上万家(含分支机构),机构类型涵盖了银行类以及财务公司、券商、基金、资管等非银机构,其中银行类又涵盖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银行、互联网银行等各类大中小型机构,已基本囊括上海票交所现有的所有类型。 研究认为,首先在长三角建立商票平台,对各个区域结合各自特点建立专属商票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通过先行先试,可以以点带面引导商业承兑汇票的使用,助推商业信用发展,推进国家战略在金融各领域的落地。
据中国人民银行8月13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8月13日在香港成功发行了两期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3个月期央行票据200亿元,1年期央行票据100亿元,中标利率均为2.70%。此次发行受到境外投资者广泛欢迎,包括美、欧、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央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踊跃参与认购,投标总量约624亿元,接近发行量的2.1倍,表明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投资者具有较强吸引力,也体现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2018年11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逐步建立了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的常态机制。本次发行为到期滚动发行,发行后香港人民币央行票据余额仍为800亿元。香港人民币央行票据的稳定持续发行有利于丰富香港市场高信用等级人民币投资产品系列和人民币流动性管理工具,满足离岸市场投资者需求,完善离岸人民币收益率曲线,促进离岸人民币货币市场发展,以及带动其他发行主体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央行网站7日公告,8月13日(周四)中国人民银行将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债券投标平台,招标发行2020年第七期和第八期中央银行票据。 央行公告截图 据悉,第七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3个月(91天),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发行量为人民币200亿元,起息日为2020年8月17日,到期日为2020年11月16日,到期日遇节假日顺延。 第八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1年,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每半年付息一次,发行量为人民币100亿元,起息日为2020年8月17日,到期日为2021年8月17日,到期日遇节假日顺延。 以上两期中央银行票据面值均为人民币100元,采用荷兰式招标方式发行,招标标的为利率。央行表示,此举是为丰富香港高信用等级人民币金融产品,完善香港人民币收益率曲线。 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这是今年以来央行第五次发行央票,合计发行量达1000亿元。 2月13日,央行招标发行2020年第一期和第二期中央银行票据,第一期发行量为200亿元;第二期发行量为100亿元。 3月26日,央行招标发行2020年第三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量为100亿元。 5月14日,央行招标发行2020年第四期和第五期中央银行票据,第四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量为200亿元;第五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量为100亿元。 6月23日,央行招标发行2020年第六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量为100亿元。
近日,邮储银行和海通证券联合承销发行了全国首批标准化票据“海通证券齐鲁交通2020年第一期标准化票据”,惠及核心企业上游中小微企业供应商10家,共计支持中小微企业获得票据融资2487万元。 票据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也是金融机构资金交易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工具。为规范标准化票据融资机制,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和供应链金融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自2020年7月28日起实施。邮储银行是全国首批发行标准化票据的商业银行之一。 据了解,此次邮储银行和海通证券承销发行的“海通证券齐鲁交通2020年第一期标准化票据”,基础资产为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发的未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创设价格为每张97.5675元/百元,融资利率低,切实帮助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 未来,邮储银行将持续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进一步推广标准化票据等创新业务,促进应收账款票据化,综合运用标准化票据、资产证券化等产品,持续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融资服务,为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增添新动力。
记者7月31日从中信银行获悉,为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导市场机构创新推出标准化票据融资机制,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于7月28日正式实施。中信银行响应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紧跟上海票交所创新步伐,存托并参与投资的三支产品首发落地。 其中,“中信银行广州TCL简单汇2020年第一期供票标准化产品”是全国首单以供应链票据作为基础资产的标准化产品。该产品结合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上游供应商的结算融通需求,为其分散在各地的供应商提供融资便利。 据悉,标准化票据的落地是票据业务跨市场发展的新实践,也是服务中小企业和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创新举措,激活了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企业通过标准化票据在债券市场公开发行,可实现持有票据的直接融资,既拓宽融资渠道又降低融资成本。中信银行首批发行的标准化票据产品,基础资产全部为未贴现商业承兑汇票,低于同期限商票贴现利率100个基点以上,实现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初衷。 下一步,中信银行票据业务将聚焦票据和债券两大市场,坚守服务实体企业的初心,推动建成具有中信银行特色的票据生态体系,提高票据综合融资服务能力。
30日,央行开展今年第七次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与上次(6月29日)操作相隔1个月,操作量同为50亿元。 中新经纬资料图 据央行网站消息,为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2020年7月30日(周四)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2020年第七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本期操作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进行固定费率数量招标,费率为0.10%,首期结算日为2020年7月30日,到期日为2020年10月30日(遇节假日顺延)。 本期CBS操作换出的央行票据名称为“2020年第七期央行票据(互换)”,债券代码2001007S,总面额为50亿元,期限3个月,票面利率2.35%,起息日为2020年7月30日,到期日为2020年10月30日(遇节假日顺延)。 2019年1月24日,央行宣布决定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以提高银行永续债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 据了解,央行票据互换工具可以增加持有银行永续债的金融机构的优质抵押品,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增强市场认购银行永续债的意愿,从而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为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创造有利条件,也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缓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此外,央行票据互换也利好其他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股。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曾表示,中国央行对票据互换没有数量目标,票据互换是作为一个新型的金融市场产品出现的,目的在于引导市场、培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