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六稳”工作的重点,稳外资工作近期取得了显著效果。根据商务部数据,今年4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03.6亿元,同比增长11.8%。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之际,这样一份成绩单,充分体现出各项稳外资政策切实发挥了作用,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也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针对稳外资工作中仍然存在的一些压力和严峻形势,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在金融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抓好落实,不断增强外商在华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 稳外资政策效果显著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2865.5亿元,同比下降6.1%,比一季度降幅收窄4.7个百分点。而4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03.6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7%,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同比分别增长46.9%、73.8%和99.6%。这样的成绩与一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强稳外资政策是分不开的。 从2019年开始,围绕稳外资工作,我国连续发布实施了新的外商投资法、国务院稳外资20条、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稳外资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不断打出。2月18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3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稳外资11条”,从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加大推进重大外资项目的力度、落实负面清单等五方面做好服务;4月1日,商务部提出全力支持外企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等24条措施。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日前表示,这些稳外资政策着力加强投资促进和保护,使外商投资信心不断增强,一批重点外资项目陆续签约落地。加之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促成了4月份实际使用外资实现正增长。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近期进一步加大了在金融、创新模式、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政策力度。湖南省商务厅近日与中国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湖南省分行签署合作协议。两家金融单位通过增大融资规模、优惠贷款利率、减免收费、线上跨境金融服务支持等措施,重点支持湖南省稳外贸稳外资。 此外,上海、四川、安徽、湖北等省市都出台了各项金融支持措施,重点集中在扩大融资规模、降低成本、推进金融服务便利化等方面,助力各地稳外贸稳外资。 更多利好信号密集释放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我国将在放宽市场准入、增强区域协同开放、扩围开放平台、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 “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要扩大开放。”商务部部长钟山在日前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将不断放宽市场准入,缩减负面清单,扩大服务业的开放。 据了解,目前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已经在加快推进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修订工作,将尽快按程序报请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实施。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指出,因为疫情,已经在我国生物医药、公共卫生、人工智能、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催生了大量的市场需求和投资机遇,这些有望成为市场开放的重点和外商投资的热点。 分析还指出,随着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不断缩减,作为市场准入压力测试区的自贸试验区也将迎来更多挑战和机遇。“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要把这些开放平台建好,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钟山表示,2013年以来,我国建立了18家自贸试验区,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验成果。下一步,要扩大自贸试验区的范围,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推动出台新的开放举措。同时,还要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等地区也将迎来更多开放政策的倾斜。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加大西部和沿边地区开放力度,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促进东中西互动协同开放,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一系列信号表明,我国在保持东部持续发展的同时,将加快推进内陆地区跨越式发展,促进东中西部协同发展。”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认为,这是我国实施更大范围全面开放、优化开放空间格局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加快构筑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 外资信心逐步增强 “随着中国迅速控制疫情、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外资基本盘总体是稳定的,外资企业在华生产经营逐步走向正常,订单完成情况不断好转,外国投资者信心逐步增强,一批外资新项目将落地,这充分说明中国投资环境的稳定性和坚韧性。”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袁达日前表示。 袁达还表示,中国美国商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商会机构近期所做的调查显示,3月份以来,在华美资、日资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好转,投资意愿比2月份明显增强,考虑调整产业布局的企业数量很少。 庞超然表示,中国国内市场在快速发展,潜力和空间较大,外资企业布局中国市场的总体策略没有改变。同时,中国制造业基础雄厚、配套产业健全,有利于外资在华投资。尽管国内劳动力成本呈上升趋势,但我国劳动力资源结构逐步从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和人才红利方向转变,更有利于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外资企业在国内经营发展。 这些都进一步加大了我国稳住外资基本盘的信心。“这几年,我们国家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2019年,我国营商环境世界排名从第46位提升到31位,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钟山说,今年我们要重点把外商投资法落实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外商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增强外商长期在中国投资的信心,让外商愿意来、留得住、有发展。(李志勇 王文博 北京报道)
邓志慧、钟焯(实习)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这份超万字的重磅指导意见,共七大点三十六条,就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许多可操作性强的具体举措意见,为西部大开发下一个“10年”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现阶段判断:四个“依然”一个“仍然” 《意见》充分肯定了西部地区的发展成绩,指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也扩展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 但也对西部地区现阶段发展作出深刻历史判断。 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依然繁重,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新格局: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 《意见》总体要求提出,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根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意见》对西部大开发作出“分两步走”的目标部署,清晰擘画了加快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时间表、路线图。 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在第一个百年的目标即将实现,要开始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这样一个历史时点,《意见》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依然是在着眼和着手于解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我国当前发展的基本矛盾和问题。它对于我们整个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7条举措,贯彻新发展理念 ——打好三大攻坚战,即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 ——优化能源供需结构。 ——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列为今年首项重点工作,要求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 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将其作为思想先导和行动指南,此次对西部大开发下一步工作的决策部署依旧将“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摆在首要位置。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坚注意到,中央首次在文件中使用了“慢火车”这一提法,提出要注重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协调发展。他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调通达度、通畅性、均等化水平,但并不意味着到处都要通高铁,强调“协调发展”正依据的是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实际,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推动大开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 ——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 ——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 ——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发展。 ——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拓展区际互动合作。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广袤的中国西部地区正进一步从开放末梢转身为开放前沿。 《意见》强调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旨在夯实中国内陆腹地开发开放的基石,培育中国向西向南的开放前沿,既是谋当下,也是计长远。下一个10年,把握“一带一路”新机遇,打造西部发展新引擎,对西部地区发展至关重要。 推动大保护: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 ——稳步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 ——加快推进西部地区绿色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意见》中20次提及“生态”,将美丽西部、修复和治理生态上升至筑牢“国家生态屏障”层面。发展中保护西部生态,高举绿色发展大旗,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正是“大保护”的题中之义。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时指出,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定不移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张立群表示,改革对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非常重要。西部地区要在整个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完善制度环境,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因素,这与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紧密相关。 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制于经济体制,以及和这一体制相关的上层建筑、思想观念。日后,西部地区要真正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要素配置的效率,和东部能够并驾齐驱,改革是非常关键的一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 ——着力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 ——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强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改善住房保障条件。 ——增强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能力。 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目的是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充分宣示。张立群表示,在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宗旨下,《意见》中的这一点给西部大开发规定了方向——不是为了开发而开发,开发是为了造福人民,必须要以人的生存发展为目标。其次,是要依靠西部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全部融入进来,参加进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搞好西部大开发。 加强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分类考核,财税支持,金融支持,产业政策,用地政策,人才政策,帮扶政策,《意见》从7方面提出了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具体政策支持,如“将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纳入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计算范畴”“在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进行动态调整,与分类考核政策相适应”,给西部大开发提供更全面的、更实实在在政策保障“大礼包”。 赵坚认为,西部地区政府落实民生举措,补齐短板,一方面需要通过中央转移支付来解决,另一方面也需要地方经济自身发展。 西部面临哪些机会? 在《意见》擘画的宏伟蓝图中,西部地区面临哪些具体的机会?记者研读文件发现,党中央在《意见》中对西部12个各省区市的建设发展作出具体定位、具体指导,专门为地方发展提供政策倾斜。 ——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 ——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 ——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 ——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 ——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积极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 ——研究按程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 ——支持青海、甘肃等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鼓励广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引擎。 ——推动北部湾、兰州-西宁、呼包鄂榆、宁夏沿黄、黔中、滇中、天山北坡等城市群互动发展。 ——支持南疆地区开放发展。 ——支持陕甘宁、川陕、左右江等革命老区和川渝、川滇黔、渝黔等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毗邻地区建立健全协同开放发展机制。 ——大力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等。 ——以汾渭平原、成渝地区、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为重点,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 ——支持宁夏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 ——深入开展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和青海等省藏区以及对口帮扶贵州等工作。 …… 赵坚表示,西部地区面临的很大问题在于人口规模小、密度低,过于分散,经济难以形成规模。要想带动整个地区发展,就要使人口相对集聚,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特大城市,将其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支撑点”。只有高度的人口聚集才能激发对各类农副业产品的需求、构成工业服务业的人口基础,同时还能节约公共交通、水处理等各方面资源,促进基础设施改善。 从1999年实施,到如今西部大开发战略已走过整整20个年头,西部地区取得的发展成绩举世瞩目。新时代继续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对于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更大力度、更强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必将惠及更多人民。
越是遭遇挑战之时,越能看出一个国家的实力、决心与格局。 “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中国将张开双臂,为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实现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对于开放合作愿景的描绘,清晰而有力。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实现了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积极态势。因疫情推迟举行的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更是让全世界看到了更多希望。 如今,外贸企业科学复工复产、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这一切,充分彰显出中国开放型经济所蕴含的勃勃生机,更体现了中国带给世界的无限机遇! 外资持续看好 4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0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折合101.4亿美元,同比增长8.6%)。 1-4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7%。其中,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同比分别增长46.9%、73.8%和99.6%。 1-4月,主要经济体和区域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7.9%;东盟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3%。 复工达产,外贸企业找回节奏 及时足额退税、增加国际货运航班、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简化对外经贸管理程序、推动世贸组织成员间加强合作……最近,一系列有效措施正在让中国对外开放焕发出勃勃生机。 开放的稳健步伐,是出口企业争分夺秒“抢进度”。 广西凭祥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如今,当地友谊关口岸一片车水马龙的景象。一辆辆满载机械、电子设备等货物的中国货车排队通关,道路另一侧越南入境车辆源源不断,报关员骑着电动平衡车来来往往。 在凭祥万通物流园的三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流水线快速作业,一个个组装好的电子音响设备经打包装箱后,由搬运工人统一搬到指定地点存放。“我们的产品有七八成用于出口。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产量有所减少,但我们正全力加紧生产,争取把进度抢回来。整体来看,我们对今年外贸依旧充满信心,计划通过跨境劳务合作等方式加大招工力度。”该公司管理人员刘立树说,目前企业正在着手建设新的工厂,建成投产后用工需求量将达两三千人,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 开放的稳健步伐,是进口商店琳琅满目的“舶来品”。 “这里的进口商品比普通超市价格实惠、品牌也多,家里人都用习惯了。”不久前,浙江省义乌市居民刘先生一大早就专程驱车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在一家名为“洋什铺”的店面采购进口品牌的清洗液、儿童用品等。短短一小时内,“洋什铺”就产生了10多单流水,生意不错。 作为全球知名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国际商贸城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小商品贸易的神经,直接影响上中下游企业的生存状态。为了将疫情影响减至最低,义乌国际商贸城采用了红外线测温仪、市场内设施消杀、二维码验证登记、智能人脸识别等措施,进行“最小单元管控”,实现了安全有序开业。 日本的除菌消臭液、新加坡的燕窝、印度的手工艺品、西班牙的调料、英国的威士忌酒、韩国的山羊奶面膜……如今,各种进口商品不仅在这座商贸城里随处可见,更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满足着中国消费者“海淘”的需求。 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0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4.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外贸进出口2.5万亿元,同比微降0.7%,出口1.41万亿元,同比增长8.2%。与此同时,当前贸易总规模依然可观,贸易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高技术服务业利用外资快速增加,贸易结构继续改善。前4个月,中国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逆势增长,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纺织品出口增长,铁矿砂、原油、煤、天然气、大豆等商品进口量增加。 在疫情背景下,这些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疫情因素影响是暂时和阶段性的,中国外贸韧性强,竞争力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也很强,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说。 走出国门,互利共赢合作不停 开放过程中,除了货物贸易外,中国建造、中国装备、中国产能、中国服务也加速走向世界舞台。 基建夯实发展基础。4月下旬,新疆伊犁河谷草原渐绿,杏花遍野。3辆从中国天津发运、搭载70米长风力发电机叶片的百吨重挂车,经过碧蓝的赛里木湖和雄壮的果子沟大桥,奔赴中哈边境霍尔果斯口岸。哈萨克斯坦科斯塔奈州风电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正在为风电机设备到场、卸货及吊装做最后准备,同时陆续开展集电、送出线路及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作,预计12月底前并网。 “风电设备体积庞大,跨境运输距离长、难度大,运输过程必须胆大心细。我们做了5次路勘,检查路面情况、转弯幅度、隧道限高,最终确定了一条总长7000公里的最优路线。”寰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寅说,哈萨克斯坦正在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项目落实,来自中国的风电设备和建设力量将帮助哈方更好利用自身独特资源。 产能合作实现共赢。对于近年来积极推动工业化的埃塞俄比亚来说,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最近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原来,国机重装承建的埃塞俄比亚年产15万吨棒线材轧钢项目前不久获得了业主签发的预验收证书,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质保期阶段。 据了解,该项目去年底正式进入热调试,项目组全体员工积极做到疫情防控与项目执行“两手抓、两不误”,协助业主完成了项目合同要求的全部考核和验收工作。如今,项目落地促成了两国双赢的局面:一方面,项目投产将极大地缓解埃塞俄比亚当地对棒材和线材轧钢的需求缺口;另一方面,该项目作为国机重装在埃塞俄比亚市场成功执行的第一个项目,本次成功也为该企业在埃进一步拓展市场夯实基础。 精品服务走向全球。3月1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网络发布会吸引了很多游戏玩家。中国知名的互联网和手机安全产品及服务供应商360集团与总部位于欧洲的世界顶级游戏制作及发行公司Wargaming、中国著名游戏公司空中网共同宣布,将携手深度联运Wargaming旗下几款游戏。3家企业承诺,2020年更新游戏数据继承、全球版本内容同步。 “虽然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落地推进,但做到全球游戏内容版本的同步是2020年360运营团队的硬性指标。”360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鸿祎说,将来所有过程以“用户至上”为核心宗旨,从内容更新、网络融合、环境净化、服务体验等多角度,全面提升全球玩家的游戏体验。 加码布局,外资看好中国机遇 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面对历史长镜头下的中国机遇,很多外资企业和机构都展现了乐观预期,并以实际行动“加码”投资中国。 “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很多员工放弃了假期,从春节开始一直保持着工作状态。从疫情捐赠到复工复产,都展示出了具有‘中国速度’的执行力,在华团队合作也展现了非凡的凝聚力和决心。特别是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决心和执行力,让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美国亿滋大中华区总裁范睿思介绍,今年亿滋春季新品正充分利用线上和O2O平台进行发布,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开放的中国,为抗击疫情增添了信心。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公开透明发布信息,用创纪录短的时间甄别出病原体,及时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有关病毒基因序列。中方采取的措施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实践证明,中国抗击疫情的措施取得了成效。如果其他国家也这样做,就可能控制住疫情。” 开放的中国,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市场。日本泰尔茂株式会社中国区总代表柴崎崇纪说,此次疫情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医疗行业的重要性与长期潜力。未来,泰尔茂将加速新产品的引进和落地,把海外的优秀产品尽早引进到中国,特别是推出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采用灵活的商业模式,抓住机会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 开放的中国,为世界经济带来了希望。“中国互联网经济有强大的制造业作为支撑,也通过网络为处在隔离中的外国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化服务。”波兰东亚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克日什托夫·加夫利科夫斯基认为,这次疫情对未来世界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模式的影响是深远的。数字化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而中国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经济学教授阿尔梅达认为,世界经济需要中国。“无论是从需求还是供应的角度,中国经济的复苏对于全球经济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全球供应链中如果没有中国,全球制造业发展都将受到阻碍。”阿尔梅达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张涛表示,贸易一体化的高度发展,意味着任何一个国家生产放缓都会非常广泛地传递到世界其他地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取得成功。因此,只有合作,大家才能够往前走,帮助全球和亚洲经济尽快地恢复正常。 越发展,越开放;越开放,越发展。当人们把目光从暂时的“小羁绊”重新转向历史的“长镜头”时会发现: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始终光明,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越迈越大,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谋求互利共赢的空间更加宽广。
17日晚间,期盼已久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磅文件终于出炉。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西部地区将“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其目标是: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于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的西部,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定位变化。事实上,去年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三个十年以来,相关政策已先后上马。 格局重塑 从去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全国战略,到今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世,一系列政策背后,西部将迎来怎样的新格局? 在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看来:“第一个方面是在国家全局中,西部地区具有的薄弱环节特征和短板性质并没有彻底改变,因此需要通过继续实施大开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第二个方面是中央审时度势,结合当前全球形势分析,从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角度,赋予西部地区更加重要地位。” 一个极强烈的信号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关系即将被重塑。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指出,《意见》中,一个很重要的思考是西部地区要和全国同步,一方面是“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要解决包括扶贫攻坚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西部也要和全国同步”。 值得注意的是,留给西部地区的期限只有15年。 目前,西部仍然面临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错位的问题。截至2018年底,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70.6%,人口占27.2%,经济则仅占20%左右。而与此相比,东部地区同年的经济总量占比则达到53%。 具体到省市上,去年,广东GDP已突破10万亿大关,而西部甘肃、宁夏、青海、西藏4省GDP仍不足万亿;在去年迈入万亿俱乐部的17座城市中,东部城市有12座,而西部仅成渝2座。 “近年来,西部不少省份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要实现目标,要求仍然是非常高的,意味着西部城市还要继续在很长时间内保持这样的增速。”陈耀指出。 《意见》进一步为西部增加了更多合作筹码。比如,在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上,“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思路被提出。一方面,西部地区将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学校,明确支持“双一流”高校对西部地区开展对口支援;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鼓励各类企业在西部地区设立科技创新公司。 与此同时,在新的区域发展格局下,西部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日益增长。 陈耀指出,除了“沿海带动内陆”的传统思路,“城市带动乡村”“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发挥出愈加重要的作用。中心城市也愈加成为西部发展的动力源(行情600405,诊股),带动其国际化能级的大大提升。 基于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庆、成都,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西安等中心城市,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节点城市,均有望成为下一轮建设发展的重点。 成渝发展 这次“大礼包”的内容,不少涉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 《意见》提出,“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以“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而从已公布的定位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冯奎认为,东西部科创合作需要多元主体、多种形式共同努力。 “已有的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都在东部的三大城市群,应加强在西部重大研究基础设施布局。” 他说,“此外,要集结优势学科、优势领域、形成合力。而最近成都、重庆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就是一个创新之举。” 他还提到,在建立以成果应用为牵引的机制、打造吸引东部研发类机构落户西部的重要条件,上海交大与重庆两江新区共建研发平台就有示范性意义。 更多具体利好集中在推动内陆开放领域中。 在此前发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曾对“十三五”期间交通枢纽重点建设城市进行全盘规划。其中,成都-重庆为重点打造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昆明、乌鲁木齐、西安等城市则将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如今,步入“十三五”收官之年,各城市定位也发生变化。 《意见》提出,“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 业内认为,随着“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的格局展开,西部城市将迎来“内陆变前沿、客厅变门户、低地变高地”的开放机遇。在“门户”新定位下,重庆、成都和西安三市将有全新的发展空间。 此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意见》提出将“研究按程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 去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公布,被认为是“深化陆海双向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关键之举。其中,三条“南向通道”主通道之一,正是由成都出发到达广西北部湾。 如今,成都国际铁路港“升级”,是否将进一步提升这条开放通道的战略价值? 主题明确 陈耀认为,《意见》体现出西部大开发的两大主题是“两大”,即大保护和大开放。通过推动“两大”,才能进一步实现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大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西部地区的开放仍然相对较慢,到现在为止,西部地区无论是进出口贸易还是外资利用,在全国占比均不到20%,比例相对较少。但是最近这些年,它的开放增速非常快,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包括‘引进来、走出去’,到海外共建园区,让开放已经开始对于西部经济增长产生明显促进作用。” 数据显示,2019年,民营企业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第一大外贸主体。其中,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综合成本比较优势,西部地区增长达22.4%,超过东部地区13.6个百分点。而在外商投资领域,成都的英特尔以1265.4亿人民币居2019年中国进口企业第三,仅次于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家公司。 那么,西部地区下一步开放的方向和重点在哪? 《意见》对西部各省份进行了全盘布局:重庆、四川、陕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甘肃、陕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云南:“提升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可以说,尽管每个省份侧重点不同,但都与开放深度绑定,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新一轮开放在西部地区的探索。 这种全面开放思路,在交通建设中也可见一斑。比如,在港口建设上,《意见》不仅提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还提出将完善北部湾港(行情000582,诊股)口和加快位于南宁的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等。 除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容也将有所改变。 陈耀指出,“现在所说的开放跟过去不一样。它不仅是一些传统、落后产能的输出,更是通过这种开放,带动我们的高品质、优质产能输出,并通过这种改变,带动资源高效利用,提升环境承载力等。” 《意见》也提出,将推进西部地区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而除了对外开放,对内开放也将进一步实现。比如,西北省份与江苏、山东、河南等东中部省份的互惠合作、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东西部自贸试验区交流合作、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等,不一而足。 “通过开放,能够使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渐摆脱对国家投入的依赖,培育自我发展能力和更强的生命力。”陈耀说。
“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要扩大开放。”商务部部长钟山在昨天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影响,各国采取的管控措施导致跨境投资规模收缩。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最新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趋势监测报告显示,全球跨境投资流量将因此出现30%至40%的下降。 我国前4月吸引外资总额也同比下降6.1%。在这种情况下,钟山表示,要从三大方面做好稳外资工作。首先是进一步扩大开放,不断放宽市场准入,缩减负面清单;其次是建好开放平台,扩大自贸试验区的范围;最后是优化营商环境,抓好外商投资法的落实。 “我们要加大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的对外开放,这些地区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而且国家对这些地区还有很多支持政策,我们鼓励更多的外商到中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投资。”钟山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要发布的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征集意见阶段已经结束。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袁达表示,本次修订鼓励条目将只增不减,重点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潜力。 “增强区域协同开放”是钟山提出的另一个着力点。他说,要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实施,促进区域互动开放,带动全面开放。 “2013年以来,我国建立了自贸试验区18个,这18个自贸试验区利用外资占全国的15%,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验成果。下一步,我们要扩大自贸试验区的范围,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推动出台新的开放举措。”钟山表示。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尽管对中国和全球经济都带来了巨大挑战,但我国疫情防控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企业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相比其他国家正在率先步入正常轨道。”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所所长崔卫杰对上证报表示。 “展望未来,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工业体系、完备的基础设施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全球范围内独具吸引力,这为避免大规模产业外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增加政策透明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加大金融开放将有助于吸引外资、赢得更多跨国企业的合作。”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对上证报表示。
15日,记者从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以下简称“宁波市口岸办”)获悉,国务院近日批准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整合优化为宁波梅山综合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宁波北仑港综合保税区、慈溪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宁波前湾综合保税区。 2019年年初,《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提出了21项任务举措。意见提出,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培育综合保税区产业配套、营商环境等综合竞争新优势;加快综合保税区创新升级,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综合保税区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 此次梅山保税港区、宁波出口加工区、慈溪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综合保税区,对宁波扩大开放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获批三个综合保税区,将有力推进宁波勇当浙江‘重要窗口’建设模范生,助推宁波舟山港更好地发挥‘硬核’力量作用。”宁波市口岸办党组书记、主任崔秀良表示,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宁波对外开放的能级和水平,为宁波外向型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 崔秀良说,成功转型综合保税区,可以让园区内的企业早日享受综合保税区政策红利,吸引园区外的企业到园区入驻、吸引更多跨国企业转移入驻。从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自身的发展来看,则可以借政策优势助力企业发展。 此外,在受疫情冲击外贸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宁波三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同时转型综合保税区,有助于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开放窗口作用,利用宁波外向型经济的雄厚基础,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动形成宁波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据了解,梅山保税港区是浙江省对外开放先行先试、功能创新的重点区域,也是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宁波出口加工区是浙江开放时间最早、政策最优惠、通关最快捷、管理最简便的“境内关外”的特殊经济区域。慈溪出口加工区地处浙江四大新区之一的前湾新区,是浙江和宁波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2019年,这三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总额达964亿元,占宁波市进出口总额的10.5%。(完)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沈建光(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 、研究院院长)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四大核心金融监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坚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部署,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加大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力度,提升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持引领作用,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经济衰退已成定局、中美脱钩论盛行的当下,显示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毫不动摇。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也对城市群的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意见》的发布,将推动大湾区在金融领域实现进一步开放,助推大湾区成长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成为中国最具开放活力的地区之一。 在笔者看来,《意见》的发布发出了四大信号,一是在逆境中坚持对外开放,迎接内外挑战,二是中国资本项开放又进一步,三是粤港澳经济发展迎来重大利好,四是推动广东成为新一轮开放的桥头堡。 信号一:逆境中坚持对外开放迎接内外挑战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果,在生产和投资的带动下,中国经济正逐步复苏。但考虑到海外经济深陷泥潭抑制出口、部分防控举措限制消费增长以及疫情反弹的风险未消,接下来的国内经济恢复之路绝非坦途。与此同时,外部政治环境依然复杂多变。1月中美两国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但新冠疫情的爆发以及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无疑对协议履行以及两国关系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回顾历史,中国经济发展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曾几度面临外部冲击,但最终还是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无论遇到何种困难,中国都矢志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2008年的金融危机曾给中国经济带来重创,经济增速从2007年14.2%的水平一路下滑至2009年最低时的6.4%。彼时我国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加快了对外开放的脚步,抓住机遇开拓国际市场、获取先进技术、吸引高端人才,结果全球竞争力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大大增强,国际影响力也得到明显提升。 回到当下,在国内经济形势、国际政治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坚持改革开放仍然是是最重要的应对策略。面对美国越来越浓厚的保护主义倾向,中国始终坚持合作而不是对抗,开放而不是封闭,在金融领域不断扩大开放新空间。《意见》明确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提升本外币兑换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推进粤港澳资金融通渠道多元化,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这些举措释放出了进一步减少外商投资限制、加大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的重要信号,是对逆全球化思潮的一个反击。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所说,《意见》的发布显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并未因疫情的影响而放缓,彰显了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鲜明态度和决心。 今年以来,国际资本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美股道琼斯指数在2月20日-3月21日一个月的时间内暴跌超过11000点,美元指数在3月9日-3月19日之间急剧拉升超过10%,NYMEX原油价格从1月初最高超过65美元一直跌到4月中旬最低不足10美元,美国原油期货WTI甚至跌入负值。在疫情大流行叠加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情况下,中国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平台推出系列重大政策,向全世界发出了金融体系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的重大信号。 信号二:中国资本项开放又进一步 疫情蔓延给国际经济带来沉重打击,多国封国封城给国际经贸往来造成负面影响。在此环境下,中国4月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8.6%,4月末外汇储备环比增加308亿美元,这些都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吸引力。《意见》在人民币国际化、港澳与内地相互开放、促进跨境资本流动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顺应了中国资本项开放的现实需要,显示出中国资本项开放又进一步。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意见》的重要政策指向,并在人民币境外流通、清算、兑换等方面推出了多项政策措施:支持粤港澳三地机构合作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支持港澳保险公司依法取得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逐步开放港澳人民币清算行参与内地银行间拆借市场,推动人民币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便利流通和兑换,支持澳门建设成为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等。 《意见》积极促进港澳与内地互相开放,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意见》一方面支持港澳深度融入国家金融改革开放格局,另一方面鼓励内地投资者参与港澳资本市场。例如,既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居民通过港澳银行购买港澳银行销售理财产品,也支持港澳居民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银行购买内地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 《意见》积极促进跨境资金流动,提升本外币兑换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例如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开展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进一步便利跨国企业集团在境内外成员之间进行本外币资金余缺调剂和归集,在资金池内实现本外币按需兑换,对跨境资金池业务实行宏观审慎管理。同时对已经落地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安排进行优化完善,特别提出要适时研究扩展至“南向通”。《意见》同时就可能出现的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强调根据收支形势适时逆周期调节。 信号三:粤港澳经济发展迎来重大利好 粤港澳三地各有特点,《意见》推出的系列政策措施,立足大湾区发展,打响了落地实施的信号枪,有利于充分发挥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对三地金融开放发展构成重大利好。 广东处于中国开放前沿,《意见》实施有利于推动广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引领全国开放。《意见》给出了深化金融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扩大了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外资金融机构“引进来”的范围和持股比例,包括但不限于外资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理财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集团、再保险机构、保险代理和保险公估公司等;持股比例也充分体现了深化开放的态度,既可以是外资控股,又可以是不设外资持股上限。《意见》还要求加强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并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有利于促进广东金融科技、产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当然也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的题中之义。 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尽管过去一年乱港事件扰乱秩序,但《意见》仍然提出支持巩固和发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强调了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帮助其在国际资产管理中心、风险管理中心、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此外,澳门作为大湾区三角的另一极,是我国向葡语国家开放的“门户”,《意见》将澳门定位成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承接中国与葡语国家的金融合作服务。 信号四:推动广东成为新一轮开放的桥头堡 广东在推进形成金融全面开放格局中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自贸区建设,金融开放力度前所未有。目前,共有187家港澳资金融机构入驻广东,其中港资银行营业机构实现广东地市级全覆盖;人民币已经成为粤港澳跨境收支第二大结算货币;广东在香港上市的企业达到257家,全国第一。2019年,粤澳首次共同成立首期200亿元人民币的广东粤澳合作发展基金落户横琴。这些都为广东拓宽境外融资渠道、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条件。 2019年国家先后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对广州和深圳金融业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支持广州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产权、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支持国际金融机构在深圳前海设立分支机构等。本次《意见》延续和拓展了金融业支持广东开放发展的诸多政策举措,必将更加有利于广东提升开放活力,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更大机遇,推动广东成为新一轮开放的桥头堡。 《意见》是对国家战略中涉及金融业政策的细化落实,同时也是对以往试点政策的进一步明确和推广,以加快金融开放步伐。以深圳为例,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大力推进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外汇、银行、保险、基金、支付等金融领域中,已有相当一部分政策得到不同程度的落地实施。例如试点企业资本项目收入支付审核便利化业务,试点QFLP、QDIE业务,开展香港代理见证开立Ⅱ类、Ⅲ类个人银行结算账户试点业务,香港WeChat Pay电子钱包获批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等。 此外,还有一些政策措施政策则正在持续推进,例如银行向优质中资企业试点开办驻海外员工薪酬便利化结汇业务,国家金融科技测评中心确定落户深圳等。开展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等政策也正在积极研究落地。深圳还是金融科技的重要实践者。2018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即在深圳上线,成功实现供应链应收账款多级融资、跨境融资、国际贸易账款监管、对外支付税务备案表等多项业务上链运行。随着《意见》推出的诸多金融开放政策加速落地,未来的深圳将为中国金融开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开放经验。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是中央的战略部署,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会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经济发展。在今年两会前夕发布《意见》,正是发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号,诚如大湾区发展规划所提出的,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有力支撑。笔者确信,在《意见》发布之后,粤港澳湾区的金融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变革、城市协同都将随之再上新台阶。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博士,现任京东数科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