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银行、企业和地方政府不愿主动暴露不良,有的甚至故意粉饰和隐瞒”、“当前不良贷款并未充分暴露,存在较大上升压力”、“必须做好不良贷款可能大幅反弹的应对准备”…… 近期,银保监会对于不良贷款暴露不充分的表述,在市场引起广泛关注,也引发市场对于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担忧。应对银行不良率的可能上升,银保监会前瞻性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银行资本补充方面,政府性资金如何参与中小银行的风险化解? 7月16日,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在媒体通气会上表示,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关键进展,金融系统性风险在下降,运行是健康的。目前中小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稳健,各项经营指标在边际改善,风险完全可以控制。 “目前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即使还原到更加真实的水平,我们认为也还是处于历史上低位,大家不必过于悲观,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城商行这个群体在资本利润等方面的基础还是比较好的,完全能够抵御各种风险。”银保监会城市银行部副主任刘荣表示。 不良还会继续暴露 近年来,受区域经济形势、市场竞争、内部治理等因素影响,中小银行风险水平持续上升,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风险仍处于持续暴露过程中。 近日,银保监会答记者问指出,当前不良贷款并未充分暴露,存在较大上升压力,必须做好不良贷款可能大幅反弹的应对准备。 以城商行为例,截至6月末,城商行不良贷款余额4478亿元,较年初增加201亿元,增幅4.7%,不良贷款率2.34%,较年初下降0.1个百分点。 刘荣表示,城商行不良余额增长不明显,不良率保持稳定,有经济下行在银行资产质量上反映滞后的因素,也有宏观政策短期对冲的因素,今后一段时间不良会继续暴露,风险水平仍处于上升通道。受内外部因素影响,有部分城商行风险形势较为严峻,有的风险暴露尚不充分,在存量风险和增量风险交织的背景下,风险防控和处置压力在加大。 刘荣强调,为有效应对城商行不良率的可能上升,银保监会前瞻性地采取多种措施,争取在防范信用风险中赢得最大主动权。 具体而言,一是指导城商行综合评估和预判损失风险,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真实准确分类,对实际承担信用风险的表内外资产审慎足额计提拨备。坚决治理各种粉饰报表的行为;二是,推动加大不良处置力度,要求城商行在切实加大核销力度基础上,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确保今年不良处置规模明显高于上年,实施按月监测;三是通过改革重组集中处置不良。同时,支持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积极参与,按照市场化原则批量收购处置不良资产。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目前,城商行民营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已由120%~150%调整为100%~13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1.5%~2.5%调整为1.5%~2%。 “要求银行把降低拨备覆盖率释放的财务资源全部用于处置不良和投放信贷。”刘荣强调。 中小行资本补充迫在眉睫 “在支持让利实体经济力度加大、资产规模持续扩张、信用风险加速暴露的背景下,在不考虑外源性资本补充情况下,城商行资本充足水平未来三年可能会明显下降。”刘荣强调。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城商行资本净额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分别为3.4万亿元、2.5万亿元,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65%、9.35%,比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低1.9、1.3个百分点。 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迫在眉睫。随着中小银行业绩开始出现大幅分化,部分中小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明显放缓,业绩面临压力。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到底面临多大缺口? “资本缺口是动态概念,取决于银行的资产分类、拨备水平、利润情况,也取决于银行的风险资产的配置以及经营的一些战略,这个数字没有统计,最多是一个假设情景下的压力测试。资本缺口是动态的,也是存在的。对于这种情况,城商行重点采取五方面措施:真实反映不良、加大处置不良的力度、调整动态拨备要求、多渠道补充资本、推动城商行改革重组。”刘荣称。 而从农村商业银行来看,虽然农村中小银行的主要监管指标总体良好,资本充足率在13%左右,但个别地区、个别机构也确实面临资本补充的缺口。 对此,银保监会农村银行部副主任洪小平指出,银保监会也在组织各地方局、相关银行机构进行各种测算,为更好应对一些未来的不确定性,更好防范化解潜在风险,有力支持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 洪小平强调,在现有市场环境下,中小银行由于自身规模或评级各方面一些客观限制,跟一些大型银行比市场化的资本补充渠道相对来说受限,银保监会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也正在积极研究,支持鼓励中小银行用足一些市场化手段和工具补充资本,同时也鼓励银行更多地夯实资本,通过提高拨备、留存盈余来增加内源性的资本积累。 2000亿政府专项债支持18个地区中小银行 近两年来,中央及监管层面多次强调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问题。此前,银保监会会同财政部和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印发了《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的工作方案》,提出在用好现有市场化补充资本渠道的同时,依法依规筹措政府性资金,参与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和风险化解。 近日,国常会决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 刘荣在新闻通气会上介绍,此次地方政府专项债总限额为2000亿元,支持18个地区的中小银行,允许省级政府按照规定发行专项债券用于认购中小银行的可转换债的合格资本工具。地方专项债的使用有严格的程序和条件,由省级政府负责制定本省的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的具体方案,要求在清产核资、原有股东承担责任、明确退出机制、还款保障、严肃问责等前提条件下,统筹确定用款规模,并承担全过程责任。 “农村中小银行包括资本充足率在内的主要监管指标总体良好,但个别地区、个别农村中小银行可能存在资本缺口。”洪小平也表示。 洪小平指出,在现有市场环境下,中小银行由于自身规模或者评级各方面的一些客观限制,相比大型银行,市场化的资本补充渠道相对受限。对于这些问题,监管部门也正在研究如何支持鼓励中小银行更多地用好、用足一些市场化的手段和工具来补充资本;鼓励银行更多地夯实资本、多留存盈余,来增加内源性的资本积累;同时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鼓励地方政府依法筹措政府性资金。希望把补充资本跟优化公司治理有效地结合起来。 洪小平透露,目前有需求的省份正在起草完善本省的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的相关实施方案,银保监会将按照相关要求做好指导配合工作。同时,银保监会也正在积极配合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相关工作。
7月16日讯(记者 陈琼)依靠着"极致性价比"以及强大线上营销能力,成立四年的完美日记短时间内迅速跻身国货彩妆行业龙头行列。备受资本追捧的同时完美日记日前传出再一次传出IPO消息,此前完美日记已经完成4轮融资,半年时间估值翻了一倍达到20亿美元。 在完美日记高速扩张的同时挑战开始显现,随着线上红利消失,开始拓展线下市场的完美日记需要背负更大的成本压力以及前景的不确定性。记者还留意到,自今年4月以来完美日记被曝大规模裁员,人员流动性过大也成了完美日记扩张中的“隐形炸弹”。 资本宠儿 新国货化妆品的赛道有多热,各路资本的热情可见窥见一斑。 4月1日,完美日记完成新一轮1亿美元融资,此轮融资后,完美日记估值将达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1.97亿元)。据了解,完美日记该论融资,领投方为老虎环球管理公司,厚朴管理投资公司、博裕资本参投。完美日记上一轮融资是在2019年9月,彼时10亿美元,时隔半年,完美日记估值整整翻了一倍达到20亿美元。 资料显示,完美日记创立于2016年,创始人黄锦峰曾在淘品牌御泥坊担任首席运营官一职。截至目前,完美日记已经完成4轮融资,其投资名单上不乏真格基金、弘毅资本、高榕资本、高瓴资本、老虎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2019年最新美妆销售排行榜中,完美日记力压各大国际品牌排列第一,成为新晋“国货之光”。 备受资本追捧的同时完美日记日前传出再一次传出IPO消息。根据彭博社报道,完美日记母公司广州逸仙电商正在筹备IPO,计划融资4亿~5亿美元。此前也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完美日记预计将在今年年底或2021年上半年挂牌上市。对于沸沸扬扬的传闻,完美日记官方对IPO消息予以否认。 裁员噩梦 与国货之光、资本宠儿的外印象不同,在完美日记的员工们眼中,公司又是另一个画像。“离职后我成为了完美日记最大的黑粉”,一名完美日记前员工表示。 记者了解到,社交媒体上,关于广州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人员流动大的吐槽也不少。有主动离职老员工称,近年来公司高速发展背后是对员工的压榨越来越多。包括工作越来越多、工资福利越来越少、kpi越来越高,老员工每天提心吊胆kpi和被裁员。 有广州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前员工表示,从4月底完美日记就在大量裁员,到五月中旬一共裁了400多号人,这400多号人里面不乏被hr拖着不签三方的实习生。一名员工表示,整个公司做了半年的已经是老员工了,人也一天一天的减少,入职培训的群当初有300人接近400多人,走的时候剩下一百零几个。另一名员工也表示,“入职当天80几个伙伴,现在还剩下不到5个” 躲过裁员风暴留下了的员工则抱怨加班严重,“九点十点都不叫加班,必须向加到凌晨三四点的铁人看齐,最近公司在疯狂裁员,员工流动性非常高,入职的说好的福利说没就没“。一名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员工表示。 针对上市传闻逸仙电商董事长黄锦峰也表示,公司目前仍处在创业的初始阶段,更关注如何为用户创造价值,而不是公司的市场估值。而从员工们的抱怨声中可见,完美日记在努力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却忽视了员工自我价值实现。 针对公司大规模裁员及原因,记者向广州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出采访函求证,截至发稿,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未给出回应。 线下迷局 创立仅4年的完美日记是当前国产美妆领域的明星品牌,其热门彩妆产品红丝绒唇釉长期占据天猫彩妆品类销售额第一名的位置。不过随着线上红利消失,完美日记的高速增长遇到瓶颈,公司也在这种背景下加码线下市场。 2019年年初,完美日记开出第一家线下门店,据完美日记官方数据,截至今年6月24日,完美日记已经在全国47个城市开出了100家门店。根据完美日记规划,2022年线下门店总数超600家。这意味着高昂的开店成本以及更激励的竞争环境,在国际品牌占优势的线下渠道,完美日记靠什么突围仍是未知。 完美日记今年的开店目标能否实现?如何应对线下更高的运营成本带来的挑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记者向广州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出采访函求证,截至发稿,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未给出回应。 口碑滑坡 打出“大牌平替”以及极致性价比的标签,完美日记收获了一众年轻消费者的追捧。不过在产品口碑上,完美日记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在体验了相关产品后发出了“拔草”感言。完美日记旗下爆款产品、销量第一的哑光唇釉被消费者吐槽体验很差,“被众多美妆博主推荐的哑光唇釉在嘴上不仅巨干,而且从颜色到质地,都非常的不符合他家的宣传”,消费者尚女士在社交平台上表示。 产品质量的“一言难尽”来自于其代工模式,压低成本意味着产品在成分配给、生产工艺等层面的门槛都比较低。据了解,完美日记的代工厂包括科丝美诗、莹特丽、臻臣等业内知名的代工企业。记者查询国家药监局网站显示,完美日记清透滢亮防晒喷雾生产企业为科丝美诗(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 强营销、重代工的模式使得完美日记短短时间迅速崛起,也带来了众多模仿者,花西子、调色师等一堆主打性价比并以年轻消费群体为主的国产美妆品牌的兴起给完美日记带来了巨大压力。 在高速扩张以及估值快速提升的同时,完美日记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打造护城河。
10单重组、12单再融资、15单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今年上半年,深市国企可谓“大戏”不断。作为资本市场舞台的搭建者,深交所近年来在推动国企提高资产证券化率、支持国企多元融资、提高国资配置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深交所将继续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平台功能,为国有上市公司量身定制服务对接方案,利用多样化的资本市场工具助力国资国企改革。 今年上半年,深市国企在资本运作方面动作频频,重组整合、增资引入战投、股权激励等接连上演。 并购重组方面,深市国企上半年共实施10单重组,规模合计超过2100亿元。其中,典型案例如一汽轿车置换注入了一汽解放100%股权,公司主业由乘用车转向商用车,盈利能力得到极大改善。 再融资方面,上半年深市国企共实施12单再融资,数量同比增加两成,涉及融资金额逾220亿元,同比大增约61%。预计下半年深市国企的再融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方面,上半年深市国企共实施了15单,同比增五成。在国企集团层面的混改方面,今年4月,青岛双星的控股股东双星集团宣布实施混改;天津国资也抛出了百亿元规模的混改方案,拟挂牌转让中环集团股权。 粤开证券研究院策略分析师李兴认为,国企改革的主要领域均涉及资本市场,包括资产证券化和股权激励。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上市公司将更需要利用资本市场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这其中,交易所的作用将日益凸显。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目前,深交所已与67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对接,与其中的22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深交所在加强上市培育、再融资、并购重组、固定收益、基金产品等方面与国资国企深入合作,促进产融深度融合。 据悉,深交所通过系统性梳理总结资本市场与国企改革的结合点、资本市场服务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可行路径、国企IPO中的典型问题、国企债转股方案要点等,积极帮助国企掌握证券市场规则,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方式持续开展服务,拓宽了国企的改革思路,推进了国有资本的市场化运作。 近年来,深交所还支持国资国企通过成立专项基金、投资入股、重组上市、提供授信担保等方式参与对民营企业的纾困,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交所将继续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平台功能,根据企业特点量身定制服务对接方案,利用多样化的资本市场工具助力国资国企改革,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近日,订阅制体重管理品牌咚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熊猫资本投资,青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此前,咚吃曾获海朋资本和启赋资本合伙人曾峥的天使轮投资。本轮融资后,咚吃将在品牌、营销方面增加投入,也会继续完善IT系统,进一步优化供应链。 青桐资本董事总经理刘亚荣表示:“中国健康食品市场超千亿元,平均10个年轻女生中8个有体重管理需求,代餐的产品和方案需求逐渐泛化,常态化。我们认为,符合中国本土消费者需求,能够取悦‘中国胃’的差异化产品和方案组合,才能获得用户的高黏性,高忠诚度。正是在这种明确的强品类需求下,咚吃推出了正餐化、鲜食化代餐解决方案,并对供应链组合实现强管控。通过不断的产品研发和迭代,拉长用户生命周期,占领用户心智,逐渐形成强品牌认知。” 根据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咚吃有超过100种菜品,全国范围有15个冷仓,已经服务过十几万用户,其中订阅超过10周的用户占比在20%以上,新客进店直接买21日套餐的成交人数已经超过了引流款。 熊猫资本投资合伙人周华表示:“健康食品市场是下一阶段行业机会,市场规模超千亿元,应对刚需的强势品类,咚吃通过产品和服务的不断迭代,供应链效率优化,在竞争中发挥先发优势,逐步形成对用户心智占领和品牌认知。”
7月16日讯(记者 常实 曾蔷)近日,阿里司法拍卖网同时上线了13笔共6500万股关于葫芦岛银行股权即将于7月29日拍卖的信息,引起多方关注。 据悉,这13笔股权拍卖每笔均为500万股股权,为沈阳亚欧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亚欧工贸”)所持有,起拍价均为1202.75万元,较评估价降幅15%,合计约1.56亿元。 据葫芦岛银行2019年年报,沈阳亚欧工贸为该行第十大股东,持有该行7800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3.89%。天眼查显示,沈阳亚欧工贸于2015年11月成为失信被执行人;于2019年7月9日两次成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分别约为1.5亿元、4089.68万元。 除以上情况外,值得注意的是,葫芦岛银行第二大股东沈阳大君瓷业有限公司于2017年1月10日、2018年11月29日两次成为失信被执行人;该行2019年不仅董事长辞职,业绩也亮起“红灯”,净利润锐减近六成,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显著下滑。 记者就以上情况向葫芦岛银行年报披露邮箱发送采访函,并多次拨打该行董秘办公电话,均无人接听,截至发稿前亦未获得任何回复。 两主要股东为“老赖” 阿里司法拍卖网显示,在沈阳亚欧工贸持有的葫芦岛银行6500万股股权拍卖信息中,标的物介绍一栏出具了一份股权评估报告,名称为: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与辽宁亚欧金管家养生基地有限公司、沈阳亚欧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沈阳资信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舒勇仲裁纠纷一案中设计被执行人沈阳亚欧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葫芦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500万股权资产司法鉴定评估项目。 葫芦岛银行2019年年报显示,沈阳亚欧工贸为该行第十大股东,持有该行7800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3.89%。天眼查显示,沈阳亚欧工贸于2015年11月成为失信被执行人;于2019年7月9日两次成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分别约为1.5亿元、4089.6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无独有偶,除了沈阳亚欧工贸外,葫芦岛银行的前十大股东中还存在一位“老赖”,即该行第二大股东沈阳大君瓷业有限公司。根据2019年年报,沈阳大君瓷业有限公司持有葫芦岛银行1.56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7.78%。天眼查显示,沈阳大君瓷业有限公司于2017年1月10日、2018年11月29日两次成为失信被执行人;于2020年3月3日成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1亿元;该公司法人代表周双艳收到6次限制消费令、持股比例65%的大股东李全有收到4次限制消费令。 2019年净利润下滑近六成 除了两名主要股东为“老赖”外,中国网记者注意到,葫芦岛银行于2019年不仅董事长辞职,业绩也亮起“红灯”。 2019 年 6 月 18 日,经葫芦岛银行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意曹立兴辞去该行董事长。在此之前的2019年1月15日,葫芦岛银行及曹立兴曾被葫芦岛银保监局分局开出罚单。葫芦岛银行因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违规转让信贷资产、授信集中度超标等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50万元,曹立兴给予警告并处8万元罚款。 值得关注的是,在董事长辞职的2019年,葫芦岛银行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净利润锐减近六成,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显著下滑。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葫芦岛银行总资产为1087.00亿元,同比增长19.69%。2019年,该行营业收入为25.10亿元,同比增长12.25%;净利润2.72亿元,同比下降59.40%。 葫芦岛银行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由于本年度不良贷款攀升,致使贷款减值损失计提支出同比增加,导致利润减少。2019年,该行资产减值损失为9.94亿元,同比暴增141.85%。 资产减值损失大增下,葫芦岛银行的资产质量在2019年延续了自2014年以来连年下滑的态势,不良贷款率翻倍有余,拨备覆盖率已突破120%的监管红线。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该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09%、1.22%、1.41%、1.64%、1.74%、1.76%、3.73%;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74.90%、217.42%、205.38%、176.43%、167.14%、154.95%、105.37%。 此外,葫芦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于2019年明显下滑。2019年,该行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较2018年下滑1.64、0.57、0.61个百分点至10.77%、8.50%、8.51%。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0.5%、8.5%及7.5%。可以看出,葫芦岛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已逼近监管红线。 公开资料显示,葫芦岛银行原名葫芦岛市商业银行,成立于2001年9月,其前身为城市信用社中心社,筹建于1995年,成立于1996年。2009年12月,经银监会批准更名为葫芦岛银行。
7月13日,康辰药业(603590.SH)发布公告,拟以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引入康桥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并与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为32.09元/股,合计不超过105,638.54万元,其中康桥资本认购金额7亿元。 康辰药业成立于2003年并于2018年完成A股主板上市,公司一直致力于探索各种有效途径来加强研发管线的布局,此次引入康桥资本,将是康辰药业借助国际化、专业型基金实现强强联合,共同推进上市公司创新孵化、落实新药研发管线和商业拓展的重要手段。 根据投资协议,康桥资本可以为康辰药业提供2个及以上创新药品种(其中至少包括1个三期临床创新药品种),或者新增创新药产品销售收入累计不低于人民币4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康桥资本是一家专注医疗健康领域投资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机构,分支机构遍布上海、北京、纽约、波士顿、圣地亚哥、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并在2017引入了葛兰素史克全球总裁阿巴斯·侯赛因成为高级合伙人。康桥资本自成立以来即建立了全球化、即时顺畅的欧美成熟医药研发企业与中国市场的链接体系,擅长于将欧美市场新药研发专利与国内旺盛的市场需求相结合,并产生最大的商业价值。康桥资本的新药引入和本地研发能力对康辰药业增厚自身研发管线、优化自身收入来源具有极高战略价值。 依托康桥资本在医疗健康领域深厚的产业资源、成熟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的顾问团队,康辰药业及康桥资本将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康桥资本此次大额认购康辰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也表明了双方在未来产业资源与产品资源、合作方面的高度认可和长期看好。此外,双方还会在临床研究、人才推荐、行业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实现康辰药业新药转型的成功,进一步强化市场竞争力。
近日,宁波证监局公布对淳石资产管理(宁波)有限公司(下称“淳石资本”)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处罚决定。因公司存在备案信息不完整、不准备、部分基金产品推介材料中存在夸大宣传等5大问题,宁波证监局对其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淳石资本因5大合规问题遭处罚 经查,宁波证监局发现淳石资本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公司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信息不完整、不准确。 2、公司在部分基金产品推介材料中存在夸大宣传的情况。 3、公司未对部分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对部分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评估时日晚于基金合同签署时日。 4、公司销售人员为投资者代持基金产品,且该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不满100万元。 5、公司未就部分基金产品重大事项变更向投资者进行信息披露;公司部分基金产品未按基金合同约定进行信息披露。 宁波证监局表示,上述行为违反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第四条、第十二条、十四条、第十六条、第二十四条、二十五条的规定。 针对上述情况,根据《暂行办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宁波证监局决定对淳石资本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公司应在收到本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宁波证监局局提交书面整改方案,并按照整改方案及时完成整改。 公开资料显示,淳石资本是一家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机构,成立于2017年4月,同年9月完成 A 轮融资,由同创伟业领投,软银中国资本、架桥资本、高特佳,水木资本,英谊资本,东方港湾、复朴投资等机构参投。2018 年 1 月完成 A+ 轮融资,此轮融资由上海国储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南昌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和宁波霍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主,上海英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继续跟投。2019年2月,淳石资本宣布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引入高榕资本。 淳石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姚伟示曾任新加坡仁恒置地集团副总经理,为纽交所上市公司投资集团联合创始人;CEO施文捷曾任职纽交所上市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事业合伙人。 根据查询中国基金业协会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信息显示,淳石资本成立于2017年4月1日,备案登记时间为2017年8月14日,注册地位浙江省宁波市。注册资本1230.5万元,实控人姚伟示,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为张巍炜。有趣的是,据备案信息显示,张巍炜在2018年8月以后就不再担任淳石资本的总经理了,而是在2018年9月转而担任上海酷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而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直到今年5月13日,淳石资本才做了高级管理人员备案变更,总经理由张巍炜变更为施文捷。但不知为何淳石资本并未及时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信息中进行变更,或许这就是淳石资本登记备案信息不完整、不准确的原因之一。 合规和风控是私募机构生命线 自2004年第一只阳光私募基金诞生至今,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已走过十六年的风风雨雨。在这十六年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私募也迅速壮大为这个市场中一股重要的力量。 近几年,随着私募合法、合规问题的不断暴露,私募监管逐渐升级,证监会对私募行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紧盯严防,对踩监管红线的行为“零容忍”。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去年曾表示,证监会将持续加强对私募基金行业的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私募基金违法违规行为,严格督促私募机构及从业人员增强法律意识、坚持合规经营、重视防范风险,着力规范私募基金行业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在私募严监管去芜存菁的过程中,有一大批私募机构走向消亡,其中不乏一些曾经的知名私募机构。可以这么说,合规和风控就是私募机构能够基业长青的生命线。 “初心”变心,“灯塔”坍塌? 事实上,淳石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姚伟示也曾多次强调风控的重要性。 淳石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姚伟示 在公司成立之初,姚伟示就对媒体表示,要做一家有强大募资能力的资产管理企业,要向客户更完善的风控管理,更高的产品品质,例如目前我们团队约六分之一的成员是旨在提升风控管理和产品品质的法务团队和风控团队。 他对淳石资本命名为“淳石”二字缘于其想做一家实实在在、淳朴守信的公司。公司的愿景是做到“品牌领军、品质卓越、品行高洁”,成为“有道德、有情怀、有追求”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的领跑者,要实现这一点,公司将遵循“慎行、勤思、创新、共赢”的发展理念,以“善待客户、善待员工、善待股东、善待合作方”为公司的处事原则。 在淳石资本成立一周年,姚伟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又表示,淳石资本相比行业内其他公司对渠道和销售的重视,其本人更看重公司发展的质量,比如高质量的、强大的资产管理能力和风控能力。他认为在资管新规落地后,行业内那些把管理看得比销售、渠道更重,有强大资管能力,注重风控、合规的公司会活得更好。 2019年,就在淳石资本即将成立三周年之际,姚伟示又提到“初心”,他称,2017年决定创业的初衷就是在于身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行业之中看到了行业一些公司一味求快、求大,以销售规模导向为主要发力点的问题。而做淳石资本的初心就是不以销售规模为导向,而是以资产质量为导向,始终坚持八字箴言”勤思、慎行、创新、共赢“。在公司创立接近三年的时间里,团队也始终秉持初心前行,可以说没有任何改变初心的做法。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份初心真的是引领我们往前走的方向,未来也一定会坚持下去。 姚伟示还表示,自公司创立以来,淳石一直很用心地去做风控。其实风控可以分成两块,一块是资产端,也就是对产品投前、投后的风控,另一块是销售合规性的风控,即如何对我们的理财师和投资人规范地进行适当性管理,这都是我们一直在抓的工作。今年我们新引进的合伙人殷振华总是行业资深人士,也是学风控出身的,在前一家公司已积累了丰富的风控经验。自从他加盟之后,在公司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特别在销售合规上面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淳石的风控线在资产端和销售端上双管齐下,做的还是比较扎实的。 而今年淳石资本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施文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他曾在淳石的LP大会上发愿,“我等淳石之人,当心怀建造大教堂之愿景,助力行业健康发展”。这句每一个淳石人都所熟知的话,代表的是每一个淳石人的匠心精神,代表的是淳石成立时的初心,亦是指引淳石这三年前行的灯塔。 淳石资本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施文捷 淳石资本三年完成三轮融资,施文捷认为淳石资本能赢得众多知名机构的信任,既有淳石创始团队皆为老兵,拥有资深且专业投资能力与经验的因素,也有淳石知行合一,贯彻“强风控,优资产”所取得的认可。 据了解,2019年,淳石在公司框架上做了大幅调整,在那次调整中,淳石将风控、法务和投后三个部门整合为大风控部,由外法合规到内部控制,从投前风控到投后管理,从部门主导到相互协作,形成完整的大风控体系。 淳石对于风控和投后的重视程度近乎执念,全公司170多人,大风控部就有40多人,占到了整个公司的23.5%。这样的人员比例在整个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都是十分少有的,问及为何在风控投后上重兵投入,施文捷说,市场上不缺少一时的明星,缺的是长久的寿星,对风险保持敬畏之心,这是对投资人的负责,也是对淳石本身的负责。 而就是在领导层如此重视风控的情况下,淳石资本却偏偏在风控上栽了一个大跟斗,不得不说是对之前管理层所说所做的一种讽刺。这到底是“初心”变心,“灯塔”坍塌还是说一套做一套,我们就不得所知了。不过我们能够知道的是,淳石资本需要在收到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宁波证监局提交书面整改方案,并按照整改方案及时完成整改。 (责任编辑:任刚 H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