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7月下旬,免税概念依旧热度不减。 7月23日,南宁百货开盘一字涨停,收报7.28元。 数据来源:Wind 而究及这一涨势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其搭上了免税概念这一快车。 昨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南宁市政府相关部门递交了关于免税品经营资质申报的请示。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而这一场景似曾相识,反复上演。前有王府井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免税牌照的百货企业,股价大涨,成为市场焦点,后便有无数个“王府井们”开始效仿其行径。 7月6日,百联股份已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免税品经营资质的申请; 7月15日,鄂武商A表示公司已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免税品经营资质的申请; 同日,岭南控股表示已向广州市政府相关部门正式提交关于支持其申请免税业务经营牌照的请示; 7月19日,大商股份宣布拟申请免税品资质; 7月20日,欧亚集团向吉林省及长春市政府相关部门递交了关于支持公司申请免税商品经营资质的请示; 7月23日,步步高集团称已向湖南省及湘潭市政府相关部门递交了关于支持公司申请免税商品经营资质的请示... 而试问多家百货公司纷纷加入免税战局的原因? 则是在于:近期免税概念已然站上市场风口,备受资本青睐,在试图“蹭蹭喜气”之余,这对于经营长期陷入低迷的百货业也可谓是一条“救命稻草”。 百货业的求生稻草 受益于政策的强力支撑,今年的免税概念注定颇受瞩目。 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之下,全球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对于我国来说,拉动消费增长成为促进内需回暖的重要命题,其中,为引导海外消费回流,兼具旅游和零售的双重属性的免税行业便被受此重任。 我国免税店业态以及适用消费群体 资料来源:天风证券 “2019年末国内免税规模约超5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其规模有望突破1600亿元...我国免税品整体销售规模占全球比重仅7.8%,我国居民在境内的免税购物渗透率在10%-23%,远低于邻国韩国。”——公开数据 基于此,免税政策得到进一步放开,7月实行的海南免税新政更是激发了市场对其市场的巨大想象空间。 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以及购物人次 数据来源:新时代证券 “具有免税品经销资格的经营主体均可平等参与海南离岛免税经营...免税购物额度从每年每人3万元提高至10万元。”——《关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7月1日至7日,离岛旅客一周累计购物6.5万人次,购物总额4.5亿元,免税6571万元,日均免税939万元,比上半年日均增长58.2%。 新政执行以来离岛免税销售规模及客单价情况 数据来源:西部证券 显然,免税业成长边界的大门已然开启,在离岛免税政策的强力辅助之下,由于免税品经营资质在国内具备一定的稀缺性,免税运营主体便有望进一步扩容。 于是,百货业便嗅到了一线生机,以摆脱日益低迷的经营危机。 毕竟在电商和疫情的双重夹击之下,传统百货业无法快速应对消费者需求而面临着严峻挑战,客流减少、品牌撤柜空场等窘状频发,使其业绩严重承压。 就拿今日涨停的南宁百货为例,回顾其过往业绩,可以表明近来其经营之不善。 “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5亿,同比下降67.8%,实现归母净利润-3909万,上年同期为13.1万元,未能维持盈利状态。”——公司公告 而乘上免税的红利,百货业或将可以通过整合其供应链,结合线下场景优势,利用高客单值商品带来较为可观的毛利,进而促进提振客流,以实现增收增利。 所以当王府井宣布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之后,百货业彻底沸腾了,纷纷扎堆入局,只为有幸分一分这个大蛋糕。 炒作情绪占上风? 然而,画饼虽简单,真正实现却很难。 百货业想得很美,但目前的现实可就较为冰冷了,毕竟拿到免税牌照不等于拿到“免死金牌”。 事实上,免税牌照的获得主要是为其打开了一个新的发展突破口,但随着后期牌照优势不再凸显,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真正使得它们在行业站稳脚跟的关键还是在于运营上的核心竞争力,招商能力、品类及价格、供应链优势等缺一不可。 毕竟它们需要从占据市场份额超过八成的中国中免手上抢蛋糕,而稍有不慎,免税业务也可以从美梦变噩梦,使传统百货公司深陷高企的费用困境。因此,浇冷水也是必要的,回归理性之后,免税经营这一学问还亟待进一步深入探索。 我国免税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 数据来源:天风证券 中国中免股价创新高今日走势 数据来源:Wind 更何况,如今来看,除了王府井之外,其他百货公司并没有拿到免税牌照,更多的只是“见利起意”。 王府井公告释出与股价波动情况 资料来源:新时代证券 王府井的例子显然给了百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消息利好带动股价大涨的红利(王府井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372%)或使得它们无法视而不见,分为眼红。 王府井股价走势 数据来源:Wind 而在免税题材炒作热度之下,整体估值处于低位的百货概念确实“得偿所愿”,吸引不少资金入场博弈,加码免税的相关个股的涨幅较为可观。 截止到收盘,今年以来百联股份累计涨幅超过131%;鄂武商A累计涨幅超过71%。 百联股份股价走势 数据来源:Wind 这一涨势充分反映了A股习惯先行消化消息利好的特点,但这一消息利好也许只是“镜中月,水中花”,目前申请免税商品经营资质的企业实则都为自身“留了一条退路”,不乏有蹭热度之嫌。 “公司尚未收到任何政府部门的相关文件,没有就免税商品经营事项与任何客户或合作方进行商业洽谈,也没有签署任何合同或协议...免税商品经营资质属于特许经营资质,公司最终能否取得该资质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公告 结语 在王府井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后,颓靡许久的百货企业寻到了一线生机,眼睛开始放光,试图通过免税业务从业绩低谷翻身。 实际上,这一想法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得益于政策开放,免税店业务可以为百货公司提供一个新的转型机遇,有望使得相关标的业绩及估值得到重塑机会,有所提振。 而上述这一理想情况的实现还是道阻且艰,且不说能否获批存在不确定性,即便是拿到了免税牌照,它们也无法掉以轻心,不能过度放大免税品经营给业绩带来的作用,毕竟能否将此做大做强还是基于自身的运营能力。 但纵然是这样,市场的热情还是一波高过一波,可以看出,在免税牌照这一题材热点释出的利好之下,炒作泡沫只多不少。
1 近日,公募基金的规模、持仓等情况已经陆陆续续披露完毕,引起众多吃瓜投资者的关注。 据数据统计,截止6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高达16.9万亿元。其中,开放式基金高达15亿元,占比接近总规模的90%。该大类基金中,货币基金占比最大,高达7.57万亿元,其次是债券基金,高达3.1万亿元。 (来源:机构整理) 按照配置类型分,债券基金市值最高,占比超过50%。其次是股票,持有市值3.4万亿,占比20.61%,较一季度持股市值的2.71万亿元,增加了6900亿,环比增加25.46%。 值得注意的是,现金类资产为3.1万亿元,占比竟然高达18.41%。这说明市场高涨之下,一批资金无从下手。 (来源:机构整理) 2018年底以来,股票持仓比例逐步走高,今年二季度已经占到总公募资产规模的2成以上。随着大盘行情的回暖,公募持股市值有所走高。 (来源:东方财富) 二季度,基金持有A股市值TOP10分别为贵州茅台、五粮液、立讯精密、恒瑞医药、中国平安、长春高新、美的集团、宁德时代、迈瑞医疗、中国中免,分别持有841亿元、547亿元、542.5亿元、387亿元、367亿元、354亿元、252亿元、248.6亿元、248.3亿元、247.6亿元。 以上10大重仓股均是中国核心优质资产,今年均取得了可喜的战绩。其中,中国中免暴涨138%,长春高新119%,立讯精密105%,宁德时代96%,迈瑞医疗92%,五粮液60%,贵州茅台45%,恒瑞医药37%,美的集团19%。唯有中国平安倒跌4.5%,是前10大重仓股中表现最差的。 (来源:Wind) 公募机构用真金白银选择出来的公司,均是各大优质赛道的龙头,资本市场的表现也都不错,确实有一套,值得密切跟踪。 我们细分来看,TOP10中有3家医药、2家白酒、1家免税、1家科技、1家新能源车、1家家电、1家保险。看行业分布,公募机构重点布局仍然在喝酒吃药,另外兼顾了科技行情。 这不就是今年的市场主线吗? 我们再看外资前10大重仓股,有6家公司与国内公募机构重叠。不管是内资,还是外资机构,对于各大优质赛道的龙头均是看好的态度。 (来源:Wind) 今年二季度,基金增持最多的是立讯精密,额度高达254亿元,增仓了将近一倍,非常夸张。当季持有立讯精密的基金总量已经高达1095家,环比一季度增加了468家。 (二季度基金持有数增加TOP10,来源:机构) 2019年以来,立讯精密股价累计上涨600%,市值从580亿元直飙至当前的4000亿元,超越海康威视,成为科技龙头一哥。巨大涨幅背后是无线耳机airpods带来的增长预期。 当然,股价期间持续上涨,没有像样的回调,跟机构扎堆抱团亦密切相关。 (来源:Wind) 除了增持立讯外,中国中免、五粮液、贵州茅台、长春高新持股市值增幅也超100亿元以上。 有增就有减。中兴通讯被大幅减持82亿元,中国平安、汇顶科技、伊利股份、海螺水泥、浪潮信息均减持超过40亿元,牧原、温氏则减持超过30亿元。一部分是行情表现羸弱,一部分是高位获利了结。 (二季度基金持股市值减少TOP10,来源:机构) 2 聊完整体公募基金的情况之后,我们接下来重点关注一家公募基金机构明星——睿远基金。 睿远基金,相信你有所耳闻。今年2月,新首发基金募资上线是60亿元,而当天实际募资金额却高达1224亿元,超过了此前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在2007年创下的1162亿元的天量记录。 该支基金的创始人是大名鼎鼎的陈光明。他是国内顶尖信奉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其长期管理的东方红4号基金,8年收益率超过700%。基于过去卓越的战绩,陈光明被抬高至与高瓴创始人张磊一个投资阶层。 (管理产品概况,来源:兴业证券整理) 固然,睿远基金的重仓股成为了市场密切关注的焦点。当前,公司旗下目前有4只基金,包括经典代表作——睿远成长价值A(007119.OF)。 (来源:Wind) 睿远成长价值A创立于2019年3月,上市以来,净值累计上涨45%,远远超过沪深300的18.7%的表现。 (来源:Wind) 截止二季度末,该基金前10大重仓股分别为国瓷材料、隆基股份、信维通信、立讯精密、东方雨虹、万华化学、凯利泰、人福医药、三诺生物、梦网集团。这10家公司持仓比例合计超过50%。 (来源:Wind) 以上重仓股中,三诺生物暴涨201%,人福医药158%,立讯精密以及东方雨虹均超100%,隆基股份94%。另外,涨幅最小的是信维通信、梦网集团,涨幅不足20%。 一季度末,睿远持有五粮液6.5亿元,持股比例高达5.51%。然而在二季度获利了结,退出了前10大重仓股。另外,一季度持有信维通信4.16亿元,二季度已经增仓至10亿元,预示着接下来可能会蕴含机会。 (来源:Wind) 如果继续回溯至去年二季度,我们可以发现立讯精密、东方雨虹、隆基股份等一直是睿远的重仓股,股价表现非常强势。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去年二季度,科伦药业是睿远基金第二大持股仓,持股比例高达10.12%。 (来源:Wind) 当季获利了结,三季度消失不见了,后面科伦药业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杀跌。如果你7月参考了睿远基金的持股变化,说不定能够避免接下来的暴跌。 (来源:Wind) 睿远应该是公募基金界的杠把子,它的重仓股及其变化,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我们能够从大佬的配置中,挖掘一些机会、以及防范一些风险。 3 这里,还要提一下睿远旗下的另一只基金——睿远均衡价值三年A(008969.OF),于今年2月21日成立,也就是前文提到的被抢的火爆的基金。 近日,该只基金也公布了二季度重仓持股。看到没,万华化学、隆基股份、东方雨虹等公司一直是睿远成长价值A的去年开始建仓的重仓股。基本都是老面孔了,且基本是明牌。 (来源:Wind) 但其中,有一些新面孔——小米集团、宁波银行、健康元。小米集团自从4月底以来,股价累计上涨超过50%;宁波银行自从3月19日以来,股价累计上涨35%以上;健康元自从3月19日以来,累计上涨超过100%。 尤其是健康元,高瓴资本也刚刚定增入股21.7亿元。看到没,顶尖级机构都能看到优秀公司的投资机会。 (来源:Wind) 不管是外资,还是公私募机构的重仓股,它都是普通散户投资者的一扇重要的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及时跟踪、研究相关标的,不愧为一种好的策略。
隔夜美股又是欢声一片。 除了科技股拉升支撑纳指创新高之外,新冠疫苗试验结果释出的利好再次成为引起市场情绪高涨的主要助力。 7月20日晚间,《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I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论文,根据其疫苗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疫苗是安全的,并且可以诱发免疫反应; 美国制药巨头辉瑞和德国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宣布在德国 1/2期阶段新冠肺炎疫苗研究取得早期的积极进展,称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 英国牛津大学通过《柳叶刀》发声,康希诺、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学开发的疫苗产生了“剧烈的免疫反应”... 而直接受益于疫苗研发的消息利好,Biontech盘中一度涨超12%(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160%),辉瑞一度涨近4%,随后两股有所回吐,但涨势还是较为显著,两家公司的市值加起来总共增长了21亿美元(约合150亿元)。 数据来源:Wind 同时,上述两家公司表示,一旦疫苗研究成功且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预计将在2020年底生产1亿剂疫苗,且有望在2021年底生产超过12亿剂疫苗;目前已与英国政府达成协议,将为其提供3000万剂基于mRNA的冠状病毒候选疫苗。 或受上述消息的驱动,7月21日,A股疫苗概念飘红一片,其中,智飞生物、西藏药业涨停,复星医药、康泰生物、沃森生物等纷纷跟涨。 数据来源:Wind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故事正在上演,相对于别人家的热闹,今年最热门的疫苗概念股Moderna盘中一度触及熔断,最终跌12.83%,收于82.68美元,最新总市值为321亿美元。 数据来源:Wind 而究及暴跌的缘由,主要在于其所面临的竞争风险的潜在性驱动,毕竟在全球疫情依然严峻的现状下,这场疫苗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容小觑。 疫苗网红股的“滑铁卢” 目前全球新冠确诊病例已超过1481万例,累计死亡逾60.9万例,其中,美国、巴西等国的疫情反弹形势依旧颇具挑战。 数据来源:微博 新冠疫情虽使得多数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但也为不少行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其中,疫情便是在这一特殊时期诞生的黄金赛道,蛋糕潜质使人“垂涎欲滴”。 在和大型药企时间赛跑的过程之中,美国Moderna公司高调乘上了这一快车,一举站到了市场瞩目的聚光灯之下。 今年2月,Moderna称公司用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mRNA疫苗研发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今年3月,Moderna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完成对该公司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mRNA-1273”的审查,批准其进入临床试验; 7月27日,公司启动大规模三期临床试验,拟招募3万受试者。 “如果未来的研究一切进展顺利,那么我们将实现提供5亿疫苗制剂的目标,并在2021年起达到每年10亿制剂的目标。”——Moderna Moderna疫苗研发时间轴 资料来源:华安证券 但值得玩味的是,这一曾在2018年创下美国最大生物医疗公司 IPO 纪录的公司如今已步入第十个年头,但旗下没有一款药物获得过上市批准,且业绩表现也不够有说服力。 “2019财年年报营业收入为6020.90万美元,同比下跌55.42%,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5.14亿美元,同比下降27.91%。”——公司公告 这么一个“新兵”的入局使得市场对其“又爱又恨”。 一方面,在疫情反复之下,随着市场情绪的炒作,Moderna股价大涨,市值不断攀升,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322%;另一方面,市场又对其的“靠谱性”持有质疑心态。 “我们可能无法及时生产出一种能够成功治疗这种病毒的疫苗。”——Moderna 毕竟随着以辉瑞为首的大型药企对疫苗的发力开始利好显现,作为与其拥有相同的在研疫苗的Moderna或许嗅到了一丝威胁的味道,尤其是近日其疫苗产生的副作用也或产生利空效果。 资料来源:光大证券 日前,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早期人体试验中,Moderna预防新冠肺炎的潜在疫苗在所有45名受试者身上都产生了“强有力”的免疫反应,疫苗的耐受性一般良好,但超过一半的受试者都报告了轻微或中度症状,如疲劳、肌肉疼痛或注射部位疼痛。 “这些副作用大都是短暂的,不需要进行额外评估。”——Moderna 疫苗研发竞争激烈升级 或许,上述股价表现的“冰火两重天”也反映了如今市场对疫苗股的投资心态。 首先,纵观全球疫苗研发格局,目前全球有超过150种可能的疫苗正处于研发和试验的进程中,其中,有23种新冠肺炎候选疫苗处于临床研发阶段,中美英三个国家的疫苗项目都开始步入了冲刺阶段,研发阵营已显现分化之势,其竞争的白热程度十分激烈。 海外新冠疫苗研发进度概览以及预测 资料来源:光大证券 毕竟随着新冠疫苗的带头,在各国研发竞速的过程中,大众疫苗接种意识有所提升,疫苗这一市场潜力整体或将得到进一步发掘,或为入局的企业,尤其是为头部标的带来增长空间和价值,进而发挥洗牌效应,行业集中度提升,引发行业转型升级,以及公共卫生体系的革新。 国内新冠疫苗研发进度概览以及预测 资料来源:光大证券 国内新冠疫苗生产企业的潜在市场与利润测算 资料来源:华泰证券 而在其中,谁能率先成功研发出新冠疫苗,谁或就能成为第一个“救世主”去制定新冠疫苗标准,拿稳市场话语权。 因此,比起对市场消息的一惊一乍,无差别盲目追高疫苗股,当下投资者或将更愿意把眼光放在那些具有规模化优势的大型药企上。 这或许就是近期投行下调Moderna等小型药企评级的原因,毕竟大型药企的研发实力和国际化能力更被寄予厚望,从而挤压了小型药企的生存空间;而以Moderna为首的小型药企在过热暴涨之后上行空间有限,不再具有过多的吸引力,还会在每一次质疑中承受股价大幅回调的风险。 新冠疫苗研发的上市公司市值变化 资料来源:华泰证券 结语 俗话说,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新冠疫情的阴影还未散去,人们日夜期盼疫苗的“出世”来拯救其于水火之中,而距离收获疫苗成功研发且顺利实现产业化这一成果还有待时日。 毕竟失败和成功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疫苗研发进程不达预期的利空性风险仍然存有,尤其在以辉瑞、阿斯利康为首的大型药企面前,小型入局企业的底气或将有所不足,难以支撑其受市场炒作而不断飞涨的股价以及市值。 基于此情形,虽说市场情绪是个很玄妙的东西,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习惯于根据消息属性而在利多和利空之间不断试探,但也或将随着疫苗最终进入冲刺阶段,收敛贪婪,趋于理性。
打假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今年的3.15晚会一再延期,终于在7月16号的晚上进行了直播。虽然推迟了4个月,但所曝光的行业、企业及问题还是瞬间攻占了新闻头条和微博热搜。 直击8大黑料 费神的“神车” 汽车行业是3.15晚会的“老朋友”了。 2017年《中国质量万里行》发布的质量消费白皮书显示,电子产品与汽车行业的消费投诉量,占全年商品类投诉的一半。 昨天被爆出质量问题的车型是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宝骏560,这款一度被车主们称为“神车”的车型,却被爆出频繁失速、多次更换变速箱故障依旧;多次召回无效,维修只是强行消除故障灯;车辆出保还要自费维修等一系列的问题。 宝骏560的变速箱故障由来已久,上汽通用五菱此前更是做过两次召回,其中2016年召回1.2万辆;去年5月底,再次召回近2万辆。然而,直至目前,变速箱故障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被3.15点名。 (来源:网络) 被点名的当晚,上汽通用五菱立刻发布声明称,为有问题的批次车型用户开设了专属维权热线,对产品质量问题负责到底。但大部分宝骏车主早已“累觉不爱”。 过期汉堡王 迎面走来的是3.15晚会的另一位“老朋友”:食品安全问题。 全球连锁快餐企业汉堡王,遭内幕人士举报,其制作标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严重问题。被曝光的南昌市汉堡王红谷滩天虹店,当班经理发现面包到期后,很自然地吩咐员工更换标签。 (来源:网络) 员工将过期汉堡上旧的标签撕掉,换上了新的标签,在第二天用来做成汉堡卖给了顾客。除了面包,部分门店甚至会修改过期鸡腿排的标签,延长保质期。 汉堡王中国也在当晚立刻道歉,称成立工作组对问题餐厅进行停业整顿,并指出被点名的几家门店隶属于同一家加盟商,将对其严肃处理。 趣头条屡现违规广告 泛娱乐内容平台趣头条APP被3.15点名的原因是涉嫌虚假推广,在央视曝光的截图中,趣头条向客户推送了“快速减肥、月瘦30斤”、“边玩手机边赚钱”等虚假宣传广告,开户投放广告的资质审核过程存在重大缺陷。 (来源:新浪微博) 7月16日晚间,趣头条App已在多个手机应用商店下架。 对此,趣头条方面表示,公司已迅速成立广告生态治理专项工作组,正在对平台涉及的广告进行全平台彻查,一旦发现相关问题,坚决严厉清查和封禁。虽然目前暂时下架,但已安装用户不影响使用。 万科“水帘洞” 2018年11月,广州万科尚城业主验房时发现,楼上做蓄水试验时,自己新房的卫生间秒变“水帘洞”。而此后经排查发现,最先收房的201户中,竟然有146户漏水,而且漏的还是排粪水,味道一言难尽。 另外,招商蛇口的杭州春秋华庭项目也被一起点名。 (来源:新浪微博) 目前万科还没有针对3.15曝光的问题作出回应。招商蛇口发文表示深表歉意,并诚恳接受舆论的监督和批评。 其他被点名的企业和行业还包括:山东海参养殖户为杀死除海参外的生物向池塘里倾倒敌敌畏; 河北毛巾生产基地用处理过的旧袜子、旧内衣为原料生产劣质毛巾; 美容院以“免费”做噱头,实则推销高价美容项目,并向学生客户推荐“套路贷”; 嗨学网的销售虚假承诺“一科不过,100%保障退费”,实则交钱容易退钱难; 多款手机软件含有SDK插件,存在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窃取用户隐私的嫌疑。 3.15威震两市 虽然大部分被点名企业迅速道歉三连:对不起,我错了,马上改。 但伤了消费者的心,该付的代价还是得付。 上汽集团家大业大,通用五菱旗下一款汽车爆出质量问题对股价影响微乎其微。上汽昨日收跌3.75%,今日低开高走,截至发稿微涨0.05%。 房地产方面,截至发稿,万科H股跌0.98%,万科A跌1.63%,招商蛇口跌0.11%。 (来源:富途牛牛) 精装修服务提供商,深圳中天精装,由于万科是其第一大客户,深受波及,截至发稿跌幅超过6%。 而趣头条损失最为惨重。公司成立于2016年,2018年9月14日作为中国聚合内容第一股登陆美股纳斯达克,仅用27个月上市,创下当时中概股在美上市纪录。 被3.15点名、app下架整改后,跌幅超过了23%。 (来源:富途牛牛) 而趣头条关联的A股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人民网旗下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趣头条,投资额近8000万美元,持股0.2%。人民网昨日收跌6.04%,今日截至发稿跌幅近2%; 吴通控股全资子公司互众广告,从事互联网精准营销,采购了APP的媒体资源。同时趣头条的大股东谭思亮为吴通控股的第三大股东。吴通控股前日收跌5.36%,今日截至发稿跌0.78%; 三维通信子公司巨网科技,2019年接入今日头条、抖音、趣头条等平台的广告媒体资源。前日收跌5.65%,今日截至发稿跌0.96%。 不过除了趣头条,A股被点名企业前几日均随大盘下跌,今天只是延续了下行趋势,而且跌幅较前几日有所收窄。以往年3.15的经验来看,就算爆出重大安全问题,基本影响也就只有一个跌停,不会持续的利空。 2013年3.15晚会曝光江淮汽车生产的部分同悦轿车钢板锈蚀,存在安全隐患,之后江淮汽车紧急停牌。虽然认错态度良好,但江淮汽车3月19日复牌仍然惨遭跌停。 2014年3.15晚会曝光海马汽车油耗造假。海马汽车3月17日停牌,随后发公告否认央视的"指控",但其股价仍然受到影响,3月18日复牌后开盘下跌超过2%。 目前杀伤力最大的3.15晚会,还是2011年的双汇瘦肉精事件。 被曝光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恰恰是双汇发展当时实施中的重大资产重组的拟注入资产。3.15当日双汇发展跌停,之后停牌一个多月还是迟迟缓不过来,复牌后连续两天跌停。 (来源:富途牛牛) 今年的3.15被嘲大型打苍蝇现场 今年的3.15比以往来的更晚一些。 而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确实有很多牵涉到全国消费者切身利益的问题出现,比如新造车自燃、丰田汽车因质量问题被迫召回、笑果文化牵扯出来的中信银行泄秘、湖南郴州再次出现的“大头娃娃”、直播带货中的货不对板、长租公寓强行抬价等。 但今年的“315晚会”对这些问题表现出了一定的包容,也引来了观众对晚会避重就轻的质疑。 网友纷纷评论,p2p、A柱门、牛奶等热点一句不提,群众关心急事、难事基本没有在315上见到,光抓一些小鱼小虾,追着加盟制的汉堡王打,有一点失望,有一点悲哀。 等了4个月,就这?就这! (来源:知乎) 但3.15其实挺难的,爆的问题小,观众说避重就轻;爆的问题大,观众又说这么大的事怎么不早说。。。 而且3.15曝光、企业道歉、股票跌停,其实也无法弥补消费者已经受到的损害。 如果企业解决消费者问题的速度,跟他们出道歉函的速度一样快,那明年3.15的素材就会又少一些。
1 近来,美股持续走强,带领全球资本市场大幅反弹。尤其是纳指,今年来已经上涨16%,3月低点来已经反弹超过50%。 然而,隔夜纳指遭遇惊魂大跳水。盘中一度大涨2%,创下历史最高记录,不料尾盘暴跌2%,盘中剧震4%。 (来源:Wind) 科技股遭遇普遍回撤。其中,微软、亚马逊均下跌3%,Facebook下跌2.5%,英伟达、奈飞下跌超4%。 (来源:Wind) 最刺激的还是特斯拉,盘中一度大涨超16%,股价触及1794.99美元,市值一度飙升至3210美元,冲进美股总市值前10名,超越宝洁。但尾盘遭遇大跳水,反而收跌3%,盘中剧震超过19%。 (来源:Wind) 根据Robintrack.net网站的数据,周一,在四个小时的时间里,有近4万个Robinhood账户购买了特斯拉的股票。截止收盘,Robinhood上大约有45.7万名用户持有特斯拉的股票。这使它成为该平台上第10大最受欢迎的股票。该股从3月底以来,累计上涨250%左右。 除了美国科技股,中概股跌势也不小。其中,蔚来下跌7.6%,京东下跌5%,阿里巴巴下跌3.58%,百度3.39%。 2 美股持续大涨的同时,不管是基本面,还是流动性,均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可能是美股遭遇回调压力的重要原因和逻辑。 1、最惨财报季要来了 这一周,美股将迎来重磅财报季,包括摩根大通、美国银行、高盛和富国银行、百事可乐、强生公司、雅培公司和奈飞等。 根据金融数据机构Refinitiv的数据,目前市场对标普500指数企业第二季度综合盈利预期下降43.4%,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糟糕的季度业绩。 由于新冠疫情带来巨大不确定性,许多公司此前没有给出盈利指引。Refinitiv预计,金融业盈利下降52%以上,而科技公司盈利预计只会下降8%。最糟糕的行业将是能源行业,预计盈利暴跌154%,其次是非必需消费品,预计下降114%。 3月底以来,美股科技权重股均迎来了巨大的反弹。资产价格的上扬,一方面是美联储的放水,另一方面市场对于公司业绩遭遇新冠疫情的冲击并不悲观。 但二季度业绩基本面究竟表现几何,面临巨大不确定性。 此外,近日国际经济货币组织IMF发布对于全球各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对美国经济一点也不乐观。 (来源:世界经济展望) 这个经济预测较4月份又调低了不少。其中,美国4月份的预测经济增速是-5.9%,而6月份已经下调至8%,下调幅度高达2.1%。 4月份预测美国2021年正增长4.7%,6月份下调为4.5%。这可见IMF并不认为美国经济会V型大反转。 其实,在新冠疫情疯狂肆掠之下,美国经济可能会更加糟糕。反应到微观上,企业盈利将遭遇大幅缩水。 2、美联储连续4周缩表 美联储7月9日公布数据表明,截至7月8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总规模减少了约880亿美元,至6.97万亿美元,而一周前为7.06万亿美元。 这是逾11年来最大的单周跌幅,主要原因是未偿回购协议余额从一周前的612亿美元降至零,这是10个月来银行首次没有向美联储寻求这一重要的短期资金来源。 一边美联储高调发声要给市场提供无限流动性,另一边却连续四周快速收缩资产负债表。 美元缩表,收回一些流动性,当然会给股市压力。 3、疫情二次爆发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数据,截至美东时间7月13日下午5点34分(北京时间14日凌晨5点34分),美国新冠病毒感染确诊人数达到了3352696人,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案例达到了135512例。 (来源:央视新闻统计) 该数据较24小时前相比,新增感染确诊63908人,新增死亡394例。其实,从7月以来,美国单日新增多日维持在6万例以上,较过往几个月翻了一倍有余。 这个数据有些恐怖,意味着美国新冠感染病例占全球1/4以上,几乎每100个美国人就有一人感染。 另据美国民主基金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1/3(36%)的美国人表示,除了直系亲属和工作中认识的人以外,身边有人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这个数字自3月份以来增加了两倍多,3月中旬,有11%的美国人表示同样的看法。 目前,至少35个州已经出现了确诊病例激增。更有不少专家指出,这只是美国疫情的“冰山一角”,实际确诊病例很可能是现在的10倍之多。美国疾控中心也预测称,可能有40%的被感染美国民众没有出现症状。 可见,美国疫情其实已经二次爆发了。这对美国经济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因素。虽然疫情再度爆发不会像2月底那般让市场情绪恐慌到极致,但能够影响宏观经济,一样会给股市施压。 3 美股这波反弹,带动全球资本市场大幅走强。但美股惊魂跳水,也会给全球市场带来不小扰动,尤其会浇一浇非常亢奋的市场情绪。 今日,亚太市场表现糟糕。其中,日经225、韩国综合指数、富时新加坡指数均小跌1%。香港恒生指数盘中大幅回撤2%。 A股市场经历前期的大涨之后,今日同样迎来回撤。其中,创业板指一度跌近3%,深圳成指一度跌超2%,上证指数跌超1.5%。截止发稿前,跌幅有所收窄。 (来源:Wind) 美股是全球资本市场的风向标。目前,美股继续上涨面临基本面可能继续恶化、流动性边际收窄、新冠疫情二次爆发的阻力。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需要警惕美股市场的动荡给A股带来市场情绪的冲击。 当然,当下A股的交易逻辑与美股有所不同。毕竟中国宏观经济还在持续向好修复,货币整体宽松充裕的原则没有变,另外市场情绪非常高亢(看看沪深两市交易额就知道了)。 (沪深两市交易额统计,来源:Wind) 所以,前期进去的仓位还可以继续卧倒待涨。前期没有及时上车的可选择一些估值较低或合理的硬核优秀龙头是较好的策略。 今年以来,创业板指大涨57.5%,深圳成指大涨33%,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回调压力。我们需要警惕一些市场变化,比如人民币汇率和监管层频频的降温举措。 (人民币汇率近来大幅升值,来源:Wind)
1 7月12日晚间,健康元(600380.SH)的一则公告引爆了投资圈。 据公告显示,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21.73亿元,发行股份不超过1.69亿元,大致发行价格为12.83元/股。这波定增,只有一家机构——大名鼎鼎的高瓴资本。 在未开盘之前,健康元已在投资群内意念涨停。果不其然,今日直接封板。按照今日股价来算,高瓴资本已经有43%账面涨幅,浮盈超过9亿元。 (来源:Wind) 目前,高瓴仅在医疗健康产业已经布局了160家企业,其中本土企业100家,海外企业60家。其布局方式不局限一二级市场,其实今年在A股二级市场动作频频。 比如,3月高瓴以12.42亿元入股华兰生物子公司——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入股估值138亿元。 5月,高瓴携手淡马锡认购凯利泰10.6亿元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同月,全额认购凯莱英非公开发行的全部股份数量,大致斥资23.1亿元。 高瓴过往的投资战绩,非常辉煌,其动向早已成为场内不少资金的风向标。下图为今年入股的几家公司的市场表现: (来源:Wind) 高瓴具备超长远的价值投资理念,选取的公司标的,往往是赛道前景好、管理团队稳重可靠的公司。 但对于不少投资者来说,健康元有点不一样。在今年6月,汪耀元、汪琤琤因涉内幕交易“健康元”刚被证监会罚没36亿元,成为A股有史以来最大的新政处罚罚单。 (来源:证监会官网) 这起内幕交易跟公司创始人朱保国不能说毫无关联。下面,我们不妨再来回顾一下。 2 健康元是中国制药业第一民企。 早在2001年的时候,朱保国带领公司挂牌上交所了,不过那时的名字叫太太药业。第二年,公司斥资取得另一家药企——丽珠集团的控股权,并收购了香港洋参“鹰牌”。2003年,太太药业更名为健康元,并斥资5000万元把“喜悦”收归囊中。 时间飞逝,转眼来到上一波牛市的时候。2015年年初,朱保国准备减持套现一波公司股份。2月,欧某平向朱保国表示愿意帮他减持健康元股票。 朱保国则希望腾讯入股健康元。3月14日下午,朱保国和欧某平在香港见面时沟通了鸿信行减持健康元股票事宜。 3月24日晚间,一场在香港的酒会,欧某平、朱保国等人出席。而内幕交易关键人物——汪耀元也参加了酒会,并见了欧某平、朱保国等人。 汪耀元的公开信息并不多,但这位“牛散”在2013年之前曾多次出现在华远地产、ST椰岛、ST地矿等公司的前10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内,而在2014年之后,似乎又远离了江湖。 直到2015年3月16日开始,汪耀元通过其控制的账户大量买入健康元股票,仅仅半个来月就买入10.09亿元,净买入达8.2亿元。在买入期间,5次神秘通话,泄露交易内幕“天机”。 (来源:证监会披露) 4月2日,健康元公司股票停牌。4月3日,健康元发布《关于本公司第二大股东拟转让本公司股份等事宜意向的公告》显示,该股权转让完成后,欧某平等通过鸿信行间接持有健康元7439.184万股股份,占健康元总股本的4.81%。 4月7日,健康元宣布复牌,并开启涨停潮。后来6个交易日,其中5个涨停板,期间累计上涨67%。 (来源:Wind) 健康元涉案内幕交易,令不少投资者唏嘘不已。那么,高瓴到底究竟看中了健康元什么呢? 3 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保健品、原料药和制剂、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中成药与化学制剂、检测试剂等领域,并开始形成上下游产业链。 保健品业务,有大家熟知的太太、静心口服液等品牌;原料药包括抗生素系列及其中间体等;处方药包含消化道用药、心脑血管用药、抗感染用药、抗肿瘤药等领域;非处方药有肠胃道药品“丽珠得乐”,口腔溃疡用药“意可贴”等等。 2017-2019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07.79亿元、112.04亿元、119.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88%、3.94%、6.93%,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亿元、6.31亿元、8.2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8.39%、26.35%、31.3%。 (来源:Wind) 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31.87亿元,同比下滑4.63%,归母净利润为2.8亿元,同比下滑8.39%。 过去3年,公司销售综合毛利率维持在62%左右。净利率波动比较大,维持在13-15%左右。这可见公司的三费很高。尤其是销售费用,过去3年每年大致为40亿元,占总营收的33%左右。 另外,健康元净资产收益率(ROE)表现惨淡,除开2017年有点特殊外,常年多处在10%以下。这足以证明公司此前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多优异。 (来源:Wind) 再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过去的年份基本能够覆盖净利润,可见现金流的状况还算OK的。 (来源:Wind) 上市以来,健康元累计实现净利润为85.45亿元,累计分红23.72亿元,分红比例为27.77%。最近几年,分红比例相对随意,一时高,一时低。 (来源:Wind) 综合以上核心数据来看,健康元过去的经营表现不算差,但也算不上特别优秀的公司。 这一次战投引入高瓴,想必是要带来一些新的变化。毕竟高瓴在医药领域有着丰富的资源,能够助力公司的长远发展。 (来源:健康元定增公告) 对于高瓴而言,看重健康元可能有两个方面: 第一,健康元是创新药公司丽珠集团的大股东。在2019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上,丽珠集团名列第27位。 (来源:Wind) 第二,健康元要重点发力的行业赛道——呼吸科领域,前景广阔。 据机构,该领域全球市场规模约200亿美元,国内市场超过300亿元。国内呼吸疾病知晓率低,仅仅只有 2.6%,随着体检的普及,知晓率有5倍的提升空间。 目前,公司在呼吸科领域已经有2个产品成功上市,迈入收获期。另外,公司在研产品30余项,已投产2项,申报生产5项,临床中5项。 (公司呼吸科品种研发管线,来源:国盛) 4 高瓴资本在A股、港股入股的公司,基本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A股的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爱尔眼科、恒瑞医药等,在港股的爱康医疗、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爱康医疗、微创医疗等。 高瓴可谓是国内顶尖级的投资机构,其入股的企业,相当于帮普通散户投资者进行了赛选。“抄作业”策略也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高瓴这类机构做的不是短期的财务投资,而是基于价值的长期投资。但是不少散户把长期错配成短期,进行投机操作,风险也不小。不过,高瓴资本能够真金白银入股的公司,是值得普通投资者去研究去跟踪的。
在芒果台的漂亮姐姐们继续乘风破浪之时,旗下的主持人也不闲着,“自告奋勇”冲上热搜。 试问原因? 涉足的P2P又爆雷了! 网利宝的爆雷 前有汪涵的爱钱进,后有杜海涛的网利宝。 近日,不少网友就杜海涛此前“代言”的理财产品网利宝爆雷这一问题去其姐姐直播间“讨说法”,谁料该女的一番发言直“怼”受害人,屡次称人活该,激起民愤。 图片来源:微博 而这一时争口舌之快,却产生了社会热议 ,直冲微博热搜榜,再次将杜海涛与他的网利宝引到了高光之下。 图片来源:微博 面对着如洪水猛兽般的舆论质疑,涉及于此的男主角自然无法视而不见。 7月11日晚间,杜海涛工作室发布声明称,曾与“网利宝”在2018年通过广告代理商进行拍摄中插广告的短期合作,未直接签过代言合同,如今合作早已结束。目前已积极跟进相关事件进展。 图片来源:微博 同时,杜海涛姐姐也为自己在直播中的不当言论道歉。 图片来源:微博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网利宝上线于2014年9月,是北京网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平台。而截至2019年5月15日,网利宝累计成交金额259.7亿元,借贷余额30.3亿元,逾期项目数及逾期金额均为0;截止2019年4月30日,网利宝出借人数量为40421人。其中,借款人数量为3806人,最大单一借款人待还金额占比0.03%;累计代偿金额(第三方)500万元,累计代偿笔数(第三方)3笔。 图片来源:微博 但由于因产品“爆雷”,这一案件在去年5月就立案调查,但目前尚未有官方通报,且追缴结果也“遥遥无期”。 图片来源:微博 而除了千千万万的受害网民,一家上市公司也似乎“走了眼”。 今年1月,鸿利智汇(300219.SZ)发布公告称,参股公司开曼网利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协议控制了北京网利科技有限公司,网利宝为网利科技运营的网络贷款交易撮合(P2P)平台。而现北京网利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场所已关闭,网利宝实际控制人赵润龙失联,公司预估该项投资回收可能性很小,确认损失0.69亿元。 而该公司提到的“赵润龙”是何许人也,作为网利宝的创始人,他身上贴着多重精英标签,从伯克利杰出校友再到华尔街精英...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精英”曾号称要改变世界,但现实是他并未能改变世界,而是疯魔地卷走了投资者的血汗钱。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在这里,暂且不讨论明星是否需要为其宣传的产品负责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发现,比起追究明星的“连带责任”,其原罪还是来源于“吃人不吐骨头”的P2P模式。 图片来源:微博 从微贷网、爱钱进纷纷被立案侦查,再到如今的网利宝受众人声讨...一个个P2P平台的爆雷,用无数人的亲身经历都说明了,P2P并不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 P2P的收益“伪命题”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创新,人们的消费方式也随之升级。 基于这一背景,超前消费观念便应运而生,使得P2P这一民间小额借贷模式窥见了一丝生机。 P2P公司以第三方中介的身份,通过互联网将投资人和借款人互相联系起来,打着高收益的名号,放低借贷门槛对借款人进行放贷,同时收取高额利息用来回报投资人,进而使得自身平台可以有效运转。 事实上,这一模式最初出世之时,还是受到了不少认可,毕竟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一种模式,其多少或可以起到缓解融资难、满足投资需求的作用,一时间乘风而上,热度飙升。 “在P2P信贷行业中,个人信贷业务占比较高,个人信贷的贷款余额已达到6162.53亿元,远高于其他业务类型,是个人抵押贷的20倍,是企业贷的12倍。”——公开数据 2014-2019 年正常营运的 P2P 平台数量 数据来源:华宝证券 而由于行业门槛低、可操作性强,行业开启跑马圈地模式,多数P2P企业不满足于只做中介,开始建立自己的资金池,重金买营销,砸广告,堆砌明星光环,使得人们“乱花渐欲迷人眼”,红着眼扎进了这一“吸金黑洞”。 P2P 行业年均成交量以及待还余额(单位:万亿) 数据来源:华宝证券 结局自然是幻灭的。 随着行业监管加严,P2P信贷行业的问题无法再遮掩下去,当多头借贷、暴力催收、信息不对称、借款利率以及逾期率过高等痛点直面众人之时,资金链断裂导致P2P平台跑路已成家常便饭之事。 2017-2019 年累计平台数量与累计问题平台数量 数据来源:华宝证券 随着爆雷潮一波接着一波,网贷行业进入洗牌期,在政策的协力之下,加速清退,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全国实际在运营网络借贷机构139家,比2019年初下降86%;借贷余额下降75%;出借人数下降80%;借款人数下降62%。机构数量、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1个月下降。 网贷清退的四层含义 数据来源:华宝证券 披着互联网的外衣,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利用灰色地带进行“高利贷”的P2P平台是时候被取缔和消亡了。 P2P还有未来吗? P2P的爆雷已让人望而却步,而随着风险管控的趋严,入局的企业亟待转型。 在监管力度加速之下,基于目前的网贷整治总方针,推动大多数机构良性退出,引导部分机构转型才是关键。 2019 年10月份以来监管部门领导人对 P2P的发言 资料来源:华宝证券 根据P2P监管政策的引导,网贷平台的转型分为以下几个方向:转型小贷公司、转型助贷、转型消费金融公司、转型综合理财公司等。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上述方向的转型之路也可谓是“道阻且艰”,毕竟在行业遗留的存量风险没有完全化解的背景之下,公司的转型通常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如业务准入门槛高(合规化、持牌化)、批设难度大、接入机构资金门槛高、政策性风险等挑战不容忽视,目前还处于一边出清,一边探索的过程。 尤其是目前监管法律体系还在完善之中,征信体系亟待成熟,新的转型进程期间是否还会滋生出新的监管灰色地带也未可知。 结语 从2015年的高光时刻,到2017-2018年爆雷潮不断,再到2019-2020年监管发力...P2P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创新型模式,由于其痛点频出,显然走出了“盛极必衰”的味道。而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行业的主旋律依旧或将是以加速出清与转型为导向。 毕竟行业需要被监管、被改革,需要在出清中摸索出新的转型,而我国实体经济的市场需求仍存有蓝海。 而对于人们来说,人性的欲念是无处不在的,在面对“赚大钱”的蓝图之时,局中之人很难保持理性,灯下一片漆黑。 但天上不会轻易掉下馅饼。很不幸的是,就算已有无数的前车之鉴,理性并警惕看待的还是少数,多数人自以为自己永远不会接手那名为“幻灭”的最后一棒。 在P2P这座围城之中,里面的人争得头破血流而用尽全力想出来,外面围观的人或许还在蠢蠢欲动,探出身子想要进去做个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