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股动荡不安之际,巴菲特的再一次“搞事”吸引了市场的注意。 特别的是,这一次,他将手伸向了意料之外的地方——科技独角兽的IPO。 Snowflake,一家在硅谷成长速度飞速的云计算服务公司,本就备受期待,这次更是得到了更多的瞩目。 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提供云原生数据仓库,为企业存储大规模的信息,用以机器学习算法等应用的处理。目前客户包括Capital One、索尼、Adobe等企业。 近日,该公司更新了招股书,根据披露信息,由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作为联合承销商,其发行价在75-85美元,计划发行2800万股,募集资金超20亿美元,预计下周在纽交所上市。若完全行使超配权,最高可募资27亿美元,估值或达到237亿美元。 其中,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计划在Snowflake上市时投资5.7亿美元(约合39亿元人民币)以上。 巴菲特这一次的大动作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令人在意,毕竟他曾直言“看不懂”科技股,而本次押注Snowflake的背后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他近年来在投资方向以及心态上的一些转变。 曾对科技股“敬而远之”? 众所周知,巴菲特一向对科技股“敬而远之”,且不轻易参与新股IPO,一般习惯于投资他的能力圈内了解的企业。 “在54年中,我认为伯克希尔没有买过新发行的股票...围绕IPO交易的炒作以及这种公司有着推高股价的强大动机,是远离IPO的令人信服的理由。”——巴菲特(去年5月采访) 坚持投资他了解的公司去贯彻其价值投资的逻辑已成为巴菲特的核心投资要义。 而在这一要义之下,科技股并不是巴菲特擅长的领域,更何况其过往经验加重了这一“心理阴影”。 巴菲特曾为IBM打破了“不投资科技股”的原则,在2011年斥资超百亿美元IBM并成为第一大股东,出于对其转型移动端和云计算的乐观预期。 “已建立了一种稳健的商业模式,使其能够预测未来5年的收益,以及避免行业的正常波动。”——IBM 然而,这一老牌科技巨头显然打了自己的脸,其转型过程坎坷,IBM并没有及时稳住经营,提升业绩,使得巴菲特大失所望,在股价比首次投资时低了约30%的时候,便及时进行断舍离,抛售了IBM的所有股票,此后对科技股的态度便更为谨慎。 虽然投资IBM的过往并不愉快,但俗话说的好,不要为了一棵树放弃整个森林,巴菲特与科技股的缘分并没有止步于此。 对科技股“真香”了? 要知道真香定律从不缺席,巴菲特也难逃这一“魔咒”。 随着科技革命的热风不断吹起,苹果、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在这一新时代下大显身手,接二连三成就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人们这时才发现了这位名声显赫的股神或许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好在在伯克希尔的两位投资掌门人Todd Combs 和Ted Weschler的“倾情安利”之下,2016年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开始建仓苹果股票,并在此后不断增持。 而这一破天荒的举动已经让他尝到了科技硕果带来的甜头。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之后,全球经济受到明显重创,但头部科技标的利用线上业务的需求释放而逐步恢复稳定,其中,苹果便是如此,最新财报大超市场预期,股价市值势如破竹,一举迈入2万亿美元俱乐部,今年以来其股价累计涨幅超过60%以上。 “苹果公司可能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好的企业。”——巴菲特 (来源:Choice) 而押注苹果的巴菲特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在最新释出的全球最赚钱的100家企业榜单中,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伟坐稳榜首,第二财季净利润达到262.95亿美元,可以说苹果带来的账面收益自然功不可没,日本软银(116.07亿美元)、苹果(112.53亿美元)紧随其后。 “截止今年二季度末伯克希尔持仓股中,科技股市值第一次超越金融,科技股总市值约占38.24%,金融股占35.22%...而在巴菲特持仓前十榜单里,苹果排名第一。”——公开数据 (来源:推特) 可以发现,虽然巴菲特直言“看不懂”科技股,但这也不妨碍其通过上市公司基本面与业绩上涨潜力去实施价值投资。 没有人可以预见未来真正会发生什么,但是你可以通过对现状的选择去影响未来的走势,尤其是当你发现这一走势是有预期的。 而本次斥资5.7亿美元看好Snowflake,或也是看到了其背后云服务市场的蛋糕潜力。 现如今,第四次工业革命旗帜飞扬,科技日新月异刷新人们的认知,尤其在疫情发生之后,在线服务的需求激增已加快了新技术对日常的渗透,蓝海显现,那么入局其中的企业势必可以分到一杯羹。 云计算便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是目前疫情时期所有数字化活动的重要支撑动能。2019年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等在内的全球公共云服务市场总收入达到2427亿美元,预计2020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将增长 6.3%,总额将达到 2579 亿美元。 (来源:Gartner)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财报显示,2020财年,Snowflake的营收为2.6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截至今年7月末,其营收达到2.42亿美元,同比增长133%,预计全年营收或将超5亿美元;同时,Snowflake净亏损有所收窄,今年1月底,公司净亏损达到3.485亿美元,截止到今年7月末,净亏损降至1.772亿美元;且截止到今年7月末,毛利率由去年1月的46.5%升至61.6%。 (来源:官方招股书) 作为拥有近1500亿美元现金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来说,用5.7亿美元去投资一个颇具前景的行业中受到看好的硅谷独角兽算是一次性价比较高的买卖。 科技股泡沫并不可怕? 但是,我们无法忽视目前美股高涨之下的泡沫,尤其是这一现象在科技股上表现更为明显。 在美联储的“大放水”之下,市场流动性过于充裕,美股此前持续走牛了一段时间,其间科技股频频创出新高更是推高了人们对这一板块的期待。 而这一现象或许只是假象,毕竟目前疫情对美国这一重灾区冲击过甚,资本市场与基本经济面已产生严重的断裂,背离之势尽显。 那么,这一不断冲高之下,有的只是受乐观驱动而无限膨胀的泡沫,当避险情绪占上风之后,股市容易遭受逆转,上演跌宕起伏的过山车行情,此前美股连续三日收跌便是例子。 (来源:FactSet) “在连跌三个交易日之后,美国六大主要科技公司市值损失超过了1万亿美元,其中,苹果的损失最大,达到3180亿美元,按照5.73%的持股比例,过去三个交易日巴菲特因其损失的账面金额超过18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46亿元)。”——公开数据 显然,科技股此前的颓势是在多重利空释出之下,受到了市场对其估值触及天花板引发的忧虑反噬。 而在泡沫有所挤压过后,基于头部科技股的成长前景,其在这一盘整时期的业绩韧性依旧存有,投资者也在等着市场大跌抄底的机会,这也就是为什么隔夜美股会反弹,明星科技股扬眉吐气的重要原因。 (来源:Choice) 也许泡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泡沫而继续头脑发热跟风投资,而选好价值标的并进行长期跟踪才是巴菲特的生存之道。 结语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巴菲特在这一特殊时期迎来了自己的鲐背之年。 而回顾这大半年,可以发现巴菲特的投资方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在一边了解市场新趋势一边转变,并在寻找新类型新方向的投资。 无论是清仓航空股,减持银行股,进行人生中第一笔对黄金股的投资,又或是本次对Snowflake进行投资,都不是一种“打脸”,而是基于审时度势的选择。 有趣的是,巴菲特助力Snowflake是在近期美股科技股遭大规模抛售的背景下进行的,其也许依旧身体力行向外界透露着这一信号,别人贪婪是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中国企业全球化 vivo 成为印度尼西亚最受欢迎的手机品牌。据 KrASIA 报道,根据 Counterpoint 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 vivo 取代三星,成为印尼市场份额最高的手机品牌。目前,vivo、OPPO、小米、华为等中国手机品牌占据了印尼市场73.3%的份额。 印度 信实零售(Reliance Retail)融资10亿美元。据 Tech in Asia 报道,印度信实工业旗下信实零售近日获得一笔10亿美元的新投资,投资方为美国银湖资本。这是银湖资本今年投资信实集团的第二笔超10亿美元的投资。今年早些时候,银湖资本向信实旗下的 Jio Platforms 投资13.5亿美元。 印度数据库研发初创企业 Hasura 获得2500万美元投资。据 ET Tech 报道,印度数据库开发企业 Hasura 近日获得2500万美元融资。领投方为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现有投资者 Vertex Ventures 等跟投。Hasura 将把这笔新投资用于开源产品和商业化产品方向。 宜家计划增加在印度投资。据 ET Tech 报道,宜家日前计划在印度再增加500亿卢比(约合6.78亿美元)的投资。这是宜家自进入印度以来最大的一笔(单笔)投资。这笔投资将主要用于在印度各地建宜家商场,将主要布局孟买、班加罗尔和德里。 东南亚 亚马逊、谷歌之后,印尼再向推特等12家企业征收增值税。继今年7月,印尼政府宣布将对亚马逊、Netflix、Spotify 和谷歌等科技公司销售的产品征收10%的增值税之后,印度尼西亚将向另外12家互联网企业征收10%增值税。被列入增值税新名单的企业包括领英新加坡、推特旗下两项业务、即时通讯软件公司 Skype 、视频通讯公司 Zoom、安全软件供应商迈克菲爱尔兰公司以及微软爱尔兰公司等。(界面) 马来西亚私募股权机构 Navis Capital Partners 出售旗下玩具公司。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来自马来西亚的 Navi Capital Partners 日前向澳大利亚 Pacific Equity Partners 出售了旗下玩具公司 Modern Star,售价为6亿美元。预计本次交易将在2020年第四季度完成。Modern Star 主要产品包括儿童玩具和儿童用家具,主要市场包括中国和新加坡地区。 其他 韩国 OTA 独角兽 Yanolja 进军非洲酒店市场。据 Venture Square 报道,韩国 OTA 独角兽 Yanolja 日前宣布旗下专注酒店解决方案的 eZee Technosys 与非洲最大的酒店数字营销集团 Hotelonline 结成战略合作伙伴。Hotelonline 成立于2014年, 集预约平台,营收管理等功能为一身,提供整体数字营销方案以及管理方案。目前在肯尼亚,卢旺达等非洲22个国家为5000家以上的酒店和餐厅提供服务。合作双方将互相借用技术和市场优势,挖掘非洲酒店产业链的潜力。 日本物流企业 GLP 与合作伙伴共同落地物流基金。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日本物流企业 GLP 日前联合加拿大投资机构 CPPIB,共同落地一支26亿美元的专项基金,这项基金将用于投资日本全国的物流产业,GLP 是亚洲最大的仓库运营商,目前在欧洲、北美和亚洲持有890美元的固定资产。 以色列电子支付公司 Melio 融资1.44亿美元。据 KrASIA 报道,以色列专注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初创企业 Melio 近日获得1.44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 Aleph、American Express Venture 等。Melio 成立于2018年,公司通过代理跨企业支付手续,精简小微企业付款流程,提高资金运作的效率。 36Kr Japan 36Kr Global 助力中国企业出海日本 ——36Kr Global 海外版图已经覆盖了东南亚、日本和印度。其中,36Kr Japan(https://36kr.jp/)于2018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旨在打破中日企业间的信息交流障碍,为中国企业出海助力。时至今日,36Kr Japan 已经成为日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中国新经济新闻网站。渠道方面,36Kr Japan 和日本三大主流新闻平台——雅虎新闻、LineNews、SmartNews 都建立了合作关系。2019年5月,我们还与日本最权威的媒体集团 Nikkei 日本经济新闻社结为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亚洲科技交流与创新,增进企业间的跨国合作。寻求日文报道、日企对接合作等,欢迎邮件至info@36kr.co.jp。 图|图虫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
摘要 【美联储缩表了吗?李迅雷:美联储仍继续主动购买资产】6月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明显放缓,甚至出现规模下降。美联储开始主动缩表了吗?昨日美股大跌,投资者担心美元指数再度回升,北上资金撤离A股市场。其实,看似资产负债表规模的下降,其实更多来自被动的收缩,而美联储主动购买资产的操作仍在继续。(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6月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明显放缓,甚至出现规模下降。美联储开始主动缩表了吗?昨日美股大跌,投资者担心美元指数再度回升,北上资金撤离A股市场。其实,看似资产负债表规模的下降,其实更多来自被动的收缩,而美联储主动购买资产的操作仍在继续。 摘要 1、扩表规模和速度均创纪录。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冲击影响,美国经济大幅走弱,一度再现流动性危机问题。美联储采取了零利率、无限QE以及各类创新工具等措施。截止8月26日,美联储已经扩表超过3万亿美元,扩表规模创纪录。此外,扩表速度也同样惊人,自宣布QE以来,短短13周的时间扩表了2.9万亿美元;而在QE1扩表高峰时期,同样时间内仅扩表了1.3万亿美元,QE2和QE3就更缓慢了。 2、增量资产主要是美债。截止8月26日,美联储增量资产中70%以上为美债,其次为MBS,大概贡献了14%;而信贷工具使用仅贡献了6%左右。这与QE1期间大有不同,QE1期间75%以上增量资产为MBS,主要是为了兜底房利美、房利美相关债务及其担保的MBS。而此次操作,美联储除需要稳定金融市场外,还需要为财政措施提供有效支撑,截止7月份,联邦公共债务较3月增加了3.3万亿美元,其中40%为美联储持有。 3、美联储现在缩表了吗?自6月10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达到历史高峰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缩。但这主要是因为流动性危机解除后,回购以及央行互换等紧急措施需求下滑,陆续到期不再续作引发的被动性缩表。实际上,美联储主动购买资产的操作仍在继续,当前仍保持每月购买800亿美元美债和500亿美元左右MBS。 4、宽松退出不会那么快。美联储修改了货币政策框架,将就业指标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并将通胀考核更改为“平均通胀目标2%”。这意味着,美联储会更加关注经济恢复的持续性和全面性,而不会看到经济释放良好信号和通胀有抬头趋势后,就立马收紧货币政策。因而,美联储本轮宽松周期不会结束那么快,而只要美联储货币超发继续,黄金的行情大概率还会延续。 1 扩表规模和速度均创纪录 美联储扩表规模创纪录。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冲击影响,美国经济大幅走弱,一度再现流动性危机问题。美联储采取了零利率、无限QE、天量回购、央行互换以及紧急信贷工具等一揽子计划。此外,美联储还采取了PMCCF、SMCCF(一、二级市场公司信贷便利工具)、MSLP(主街贷款计划)以及MLF(市政流动性便利工具)等新工具。 在美联储一系列操作下,其总资产规模大幅扩张,截止8月26日,美联储总资产规模达到7.0万亿美元,较回购启动时,扩表了3.2万亿美元;较QE启动时,扩表了2.7万亿美元。并且,此次美联储扩表的规模远高于过去3次QE期间,创历史纪录。 美联储扩表的节奏也同样惊人。自3月16日宣布QE4以来,短短13周的时间,美联储总资产规模扩张了2.9万亿美元,达到7.2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而QE1期间,在扩表高峰时,13周仅扩张了1.3万亿美元,QE2和QE3就更慢了,基本较为平稳。这主要与此次美联储开启无限QE以及集中使用各项信贷工具有关。 2、增量资产主要是美债 美联储总资产增量来源较多,截止8月26日,其中70%以上的增量资产为美债,增加了2.26万亿美元;其次为MBS(抵押贷款支持债券),也贡献了14%;而紧急贷款便利(包括新工具在内)仅贡献了6%左右,累计增量不到2000亿美元。 而QE1期间主要增量来自MBS,与QE4明显不同。QE1期间,美联储总资产增加了约1.4万亿美元,其中75%左右为MBS,GSEs(政府资助企业债务)和美债各自贡献了12%左右,这与QE4明显不同。主要是因为美国上一轮经济危机由房地产泡沫引发,美联储的操作是为了兜底房利美、房地美和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与房地产相关的债务,以及两房和联邦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所担保的MBS。 而此次疫情冲击下,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均遭重创,美联储除了需稳住金融市场外,还不得不为财政刺激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支撑。截止7月份,联邦公共债务已经突破26万亿美元,较3月份增加了约3.3万亿美元,其中约40%由美联储持有。 3、美联储现在缩表了吗? 自6月10日,美联储总资产规模达到创纪录的7.2万亿美元后,连续4周下滑,尽管此后再度上升,但截止8月26日再度环比收缩200亿美元左右。那么,美联储是已经开始缩表了吗? 实际上,美联储并没有主动缩表,目前总资产规模出现收缩的根本原因在于流动性危机解除后,回购以及央行互换需求大幅下滑所致。流动性危机爆发时期,美联储回购规模和央行互换规模一度达到4000多亿美元的规模;随着流动性危机的解除,回购余量已经逐步清零,央行互换也仅余900多亿美元,随着央行互换陆续到期,其余量将继续下滑。 此外,紧急信贷工具使用不足,也是原因之一。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本轮货币宽松期间采取的信贷工具使用率相对较低,仅TALF使用率超过10%,其他如MSLP、CCF(PMCCF和SMCCF)以及MLF等新工具的使用率均不足10%。 主动购买资产措施仍在继续,仅是节奏放缓。在3、4月流动性危机爆发时,美联储购买国债的速度一度达到每日750亿美元,购买MBS的速度最高也达到每日300多亿美元。随着金融市场逐步稳定,美联储放缓了购买速度,当前美债购买速度维持在每月800亿美元,MBS购买速度则维持在每月500亿美元左右。不仅如此,为帮助经济恢复,美联储已经宣布将7项紧急便利工具的期限延长至年底。 4、宽松退出不会那么快 美联储于8月27日晚宣布修改货币政策框架,将就业指标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通胀考核更改为“平均通胀目标2%”,其本质是提高了对通胀的容忍度,即允许一段时间通胀高于2%。 换句话说,美联储会更加关注经济恢复的持续性和全面性,而不会看到经济释放良好信号和通胀有抬头趋势后,就立马收紧货币政策。在7月FOMC会议中也曾提过零利率将维持到2022年,因而,美联储本轮宽松周期不会结束那么快。而只要美联储货币超发继续,黄金的行情大概率还会延续。 风险提示:中美问题,新冠疫情,经济下行,政策变动。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中国企业全球化 巴西副总统:不会限制中国企业参加 5G 项目招标。巴西副总统莫朗在谈到 5G 话题时表示,我们不会对参与投标的企业采取歧视性政策、不会限制特定国家的企业不得参加。他还强调,华为在巴西市场经营多年,是一家重要的通信设备供应商。没有华为,巴西 5G 网络建设将会被延缓。(新华社) 中国网络文学联合出海计划启动。记者获悉,9月6日,第四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网络文学走出去”论坛在北京举行。推文科技联合国内100家重点文学网站及知名作家,共同推出网络文学出海开放平台“推文出海网”。据官方介绍,“中国网文联合出海计划”正式启动,未来一年将有1万部中文作品通过该计划翻译出海。 印度 印度在线教育独角兽 Byju’s 再获5亿美元投资。据 ET Tech 报道,美国私募巨头银湖资本日前决定再向 Byju’s 投资5亿美元。预计本次投资完成后,Byju’s 的估值将达到108亿美元。稍早前,Byju’s 刚刚筹得1.22亿美元。 世界银行旗下 IFC 向印度化工企业 DCM Shriram 提供4000万美元延长债。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集团(IFC)日前向印度化工巨头 DCM Shriram 提供了4000万美元的延长债。DCM Shriram 计划用这笔借款填补现金流的巨大缺口。DCM Shriram 是印度塑料产业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各种塑料制品。 投资机构 StartupXseed 开始募集新基金,预计募集2600万美元。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印度投资机构 StartXseed 计划落地一支新基金,规模在2600万美元左右。这支基金将用于投资深科技及金融科技企业。机构创始人 Naidu 认为,这两个行业在疫情过程中受到的冲击普遍较少。 东南亚 Grab 金融板块计划募资3-5亿美元。据 Tech in Asia 报道,东南亚出行巨头 Grab 日前计划为旗下金融板块募资3-5亿美元。潜在的投资者包括 Prudential 和 AIA Group。这两位主要投资者计划帮助 Grab 完成一半以上的融资目标。 新加坡金融科技公司 Thunes 获得6亿美元融资。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新加坡金融科技公司 Thunes 提前获得了 Helios Investment 6000 万美元投资。Thunes 专注于 B2B 跨境业务,英国初创企业 Checkout 也参与了本次投资。 拉美 哥伦比亚 SaaS 初创企业 Habi 完成1000万美元 A 轮融资。据 Latamlist 报道,拉美 SaaS 初创企业 Habi 日前获得1000万美元投资,投资方包括 8VC,Clocktower 等。Habi 是一家专注为房地产中介设计 SaaS 后台系统的初创企业。 其他 韩国报税平台 3o3 新增了“综合所得税”逾期申报功能。据 Venture Square 报道,该功能允许个人用户通过几次简单操作完成逾期申报所得随的全流程。今年韩国税务申报期间,共有近28万人通过 3o3 获得了 26.5 亿韩元(约合 223 万美元)的返还。在韩国,所得税申报流程相对复杂,普通人报税亟需专业人士协助。3o3 的该功能将有效改善这一问题。 图|Unsplash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
上半年,全球金融机构被罚款56亿美元 9月8日,据Fenergo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末,全球金融业界因不遵守反洗钱(AML)、了解您的客户(KYC)和制裁条例的罚款总额高达56亿美元,其中亚太区监管机构要求的罚款金额从350万美元增至近40亿美元。 各经济区域中,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印度和巴基斯坦等亚太区各地的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处以了近40亿美元的罚款。巴基斯坦、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处罚金额增加较多,分别较2019年年中增加845%、223%、116%。罚款有所增加,是因为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的批评以及共同评估报告中强调的问题。2020年,马来西亚的监管机构发起了迄今为止最高金额的罚款。在一马公司丑闻中,该国监管机构与美国一家大型银行达成和解,其中包括25亿美元罚款和14亿美元资产保底投资收益。 Fenergo金融犯罪全球总监Rachel Woolley表示,虽然与去年同一分析期间相比,今年迄今为止的罚款金额减少了30%,但2020年执法行动总量很可能与2019年近84亿美元的罚款总额相当,甚至超过。美国司法部的调查(DoJ)仍在继续,还会看到更多针对一马公司丑闻的罚款。虽然监管和监督活动可能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全球监管机构加强了警惕和报告可疑活动的重要性,以确保疫情期间能够发现和预防金融犯罪。在未来几个月内,银行仍将面临挑战,他们可能需要继续与新冠肺炎相关计划带来的欺诈活动(可能会导致2020年晚些时候的罚款)作斗争。 此外,三家瑞典银行因在波罗的海国家缺乏足够的反洗钱管控而被罚款5.36亿美元。美国当局,包括司法部、美联储、纽约金融服务部因涉及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逃税和洗钱活动,对一家以色列银行处以了9亿多美元的罚款。此外,纽约金融服务部因与已故的杰弗里-爱泼斯坦(Jeffrey Epstein)的关系向一家知名德国银行罚款1.5亿美元。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中国企业全球化 OPPO 在欧洲申请“OPPO Glass”商标,预计将用于首款 AR 眼镜。一份商标申请显示,2020年9月3日,广东欧珀移动通信在西班牙向 EUIPO(欧盟知识产权局)申请了“OPPO Glass”商标。该申请过程处于“等待”过程中,根据申请内容信息推断,OPPO 或在为其正开发的 AR 眼镜做准备。(cnBeta) 华为欧洲高管:对欧洲 5G 合作乐观,将持续加大投资。华为欧洲消费者业务(CBG)总裁戢仁贵近日表示,对在 5G 领域同德国等欧洲国家未来合作持积极乐观态度。华为即将在柏林开设德国首家旗舰店,未来还将在欧洲开设多家旗舰店;此次参加 IFA 展就是要向外界表明华为将继续扎根欧洲,对欧洲有着长期的投资承诺和创新承诺。(中新网) 印度 印度生物制药企业 1MG 计划完成1亿美元融资,Gaja Capital 领投。据 ET Tech 报道,印度生物制药公司 1MG 日前计划完成一轮1亿美元的融资。领投方为印度私募机构 Gaja Capital。Gaja Capital 希望在医药市场广泛布局,以应对信实、亚马逊等巨头对这一行业的进一步渗透。 博世投资印度机动车制造企业 Sun Mobility。据 ET Tech 报道,世界汽车零部件制造巨头博世日前正式收购印度摩托车制造企业 Sun Mobility 26%的股份。博世希望通过此次入股和印度企业共同开发混合动力发动机并在印度全国推广。 印度电信企业 Vodafone Idea 计划募资33亿美元。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印度电信运营商 Vodafone Idea 日前计划募资33亿美元用于偿还短期债务。募资方式为出售股份或不可转换的债券。 东南亚 马来西亚 AirAsia 计划募资6.02亿美元。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马来西亚大型航空公司 AirAsia 日前计划募集 6.02亿美元,以缓解疫情给公司带来的巨大负担。同时,公司计划重新考虑未来是否维持吉隆坡到日本的航线。本次 AirAsia 希望通过商业银行和个人投资者进行融资。 金佰利公司计划收购印尼婴儿护理用品制造商 Softex Indonesia。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金佰利公司计划以12亿美元价格收购印尼纸尿裤制造商 Softex Indonesia, 金佰利公司将联手 CVC 资本共同完成本次收购。 Softex Indonesia 在印尼全国拥有约16亿美元的市场,公司的主营产品包括纸尿裤、婴儿护理产品和其他纸制品。 新加坡私募基金收购韩国环保科技企业。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新加坡私募基金 Affirma Capital 日前宣布收购韩国环保科技企业 EMC Holdings, 收购价为8.41亿美元。Affirma 在五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赢得了本次收购。EMC 是韩国污水处理企业,目前有970座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 拉美 巴西金融科技公司 Neon 完成3亿美元的 C 轮融资。据 Latamlist 报道,领投方为 General Atlantics,跟投方包括 Monashees 以及 Flourish Ventures。Neon 是一个支付平台,在拉美疫情期间,Neon 平台的使用量同比增长了26%。 图|Unsplash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
图片来源:SpaceX官方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一心想要殖民火星,这也是他在2002年创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初衷所在。据CNBC报道,在近日举办的“人类前往火星”峰会上,马斯克分享了关于SpaceX星际飞船和火箭的进展情况,但也对在火星上建立基地表示担忧。马斯克认为,到达火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建设能够自给自足的火星城市将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将建立一个火箭推进剂工厂,它就是最初形态的火星基地——阿尔法基地——然后让它渐渐变得可以自给自足。”马斯克强调称,探索银河文明是一件非常艰难和危险的事情,恶劣的条件很容易导致殖民者意外死亡不适合胆小的人。“你很有可能死在火星上,这就是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但如果最终成功了,那可太光荣了。”马斯克和其他许多人正在努力制定规划,希望将火星殖民者因困难或事故而死亡的风险降至最低。最终的目标是让人们能在工作了很久,也玩得尽兴之后,舒服地死在火星上,至少让那里看起来更像地球上的生活。让人类在火星上定居一直是马斯克的目标,为此,他和他的公司致力于打造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和强大而复杂的生命维持系统。今年5月,马斯克已经成功地将宇航员运送到国际空间站,SpaceX也成为历史上第一家实现载人航天的商业公司。为了持续推进火星项目,SpaceX一直在筹集外部资金,最近寻求到的一笔股权投资金额近21亿美元。 在过去两年中,SpaceX进行的股权融资总计约为37.5亿美元,据彭博8月份报道,其估值已经攀升至460亿美元。在不久的将来,SpaceX计划让星际飞船(Starship)执行向低地球轨道飞行任务,然后再进行绕月飞行,日本企业家前泽友作(Yusaku Maezawa)将成为首位私人绕月飞行乘客。但火星仍然是马斯克的长远目标。马斯克表示,SpaceX有足够充裕的时间到达火星这颗红色星球,但“问题是:我们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呢?”